麦茬豆种

| 土地登记 |

【www.guakaob.com--土地登记】

篇一 麦茬豆种
麦茬牛膝种植技术

  一、选地备播

  小麦收获后种植牛膝的地块,必须选择土层深厚、向阳高燥、土壤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盐碱地、重黏土地、涝洼地和土层薄的地块不可以种植。小麦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后,把较长的(长10厘米以上)和堆积的小麦秸秆搂在一起,放置一边备用,然后每667平方米(1亩)撒施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磷酸二铵30公斤或复合肥50公斤,旋耕土壤,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然后镇压(表土不可过虚)。根据地势,每隔1~2米开一条排水沟。

  二、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将牛膝种子进行风选,选择饱满的种子,在日光下晒两天。播种的前一天,将饱满且经过日晒的种子,放入2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2小时,捞出晾干后即可播种。

  三、牛膝播种技术

  小麦收获后,如果是条播的小麦地块,可在收获小麦后的带麦渣垄内,逐行开深1~2厘米的浅沟,把牛膝种子拌细沙土均匀撒入沟内后覆土,覆土量以看不到种子为宜,不可过厚,然后镇压。如果是撒播的小麦地块,在土壤耕翻后按行距20~25厘米开沟播种。大面积种植的,可以用专业的播种机播种,调整好播种器,使播种深度1~2厘米,行距20厘米,种子株距2厘米左右,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镇压工作程序,能大幅度提高功效。由于麦茬夏播牛膝密度稍高,每667平方米播种量以2~3公斤为宜。播种完毕,把备用的小麦秸秆稀薄均匀地撒在地面,以减少阳光的照射,保持表层土壤湿度,同时可减缓播种后出苗前出现下大雨的情况时对其造成不利影响,有利于出苗整齐。

  四、牛膝种植田间管理

  1.中耕松土:在保持土壤湿度和土表不板结的情况下,播种后5~7天即可出苗。当苗高2~3厘米时,进行中耕松土,同时把过密的苗(疙瘩苗)疏去并除草。

  2.间苗定苗:当苗高4~5厘米时,按株距4厘米进行间苗;当苗高6~8厘米时定苗,保持株距8厘米左右,同时拔除田间杂草。

  3.斩除侧根:定苗后生长5~7天、苗高12~15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将表土内的侧根锄断,以利于主根向下伸长,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4.水分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应保持土表湿润,如遇干旱,要及时洒水;苗期要保持表土干松和下层土壤湿润,以利根向下生长;到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主根基本不再向地下生长,应适量加大灌水量,以利主根加粗;9月下旬至收获,要控制水分,不需要再浇水,并要注意排水。

  5.打顶促根:进入8月份,对生长过旺的植株要及时打顶,留植株高35~40厘米,上部用镰刀割顶,促进主根加粗,以后连续打顶2~3次。

  6.牛膝的病虫防治:

  (1)白锈病。发病初期在牛膝叶背面呈现白色的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疱斑,也就是孢子堆,可引起牛膝叶片黄枯,最后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2)叶斑病。叶片染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许多水渍状暗绿色圆形至多角形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在叶脉间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多角形斑[

  (3)银纹夜蛾。银纹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如果防治不及时,嫩芽、嫩叶、花蕾常常被取食,造成植株叶卷枯萎。防治方法:根据植株被害状或虫粪发现害虫,利用早晚或阴天进行人工捕捉。银纹夜蛾幼虫一般位于叶片表面或嫩芽顶端,而且不活跃,很容易发现。此法在劳力充足的情况下非常有效。药剂防治:可在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每隔5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方可防治彻底。

  五、收获加工

  夏季麦茬播种的牛膝,在当年秋末11月份土壤封冻前,待地上部分变得枯黄时,就可以进行收获了。收获前,先用镰刀把地上的枯萎茎秆割除,尽量贴近地面,再用耙子把地上枯萎的茎叶搂到一边,然后开始采收。挖掘时注意尽量不要刨断牛膝根条。种植面积较大,可用铁犁逐行耕收,每行用铁叉翻出,小心捡出根段,力争保持根条完整;近年来已经生产出专门收获植物根茎的收获机,有条件的可以购买或租赁收获机收获。收获后的牛膝根条,将芦头剪除,去净泥土和杂质,晒干或烘干,晒的时候应防止受冻或雨雪淋湿,以免变紫发黑影响根的品质。晒干后的根条捆成小把,即可出售。

  (山东省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 李洪军 李磊 邮编:274000)

篇二 麦茬豆种
荆芥种植技术

  【概述】别名:假苏、香荆芥、裂叶荆芥。

  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q.)的地上全草经干燥后供药用。花序又名芥穗,芥穗比秸秆药力大而快。生用有解表散风、透疹等功效。主治感冒、头痛、麻疹不透、荨麻疹初期、疮疖等病症。炒炭具止血功效,治便血、崩漏。

  主要生长栽培区域:荆芥是分布很广的品种,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四川、河北、山东、湖北等省,现主要靠家种提供商品。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株高60~100cm;香气甚浓。茎直立,方茎,上部有分枝,全株被短柔毛。叶对生;叶片羽状深裂,裂片3~5片,两面均被柔毛,背面具凹腺点;花为轮伞花序,多密集于枝端,形成穗状;花小,淡紫色;花萼钟形,先端5齿裂;花冠2唇形;雄蕊4枚、2强;子房4裂。小坚果4枚,卵形或椭圆形,长约1mm,表面光滑,棕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图33)。

  【生物学特性】荆芥喜阳光充足、湿润气候。幼苗期喜土壤湿润,切忌干旱和积水。成苗期喜干燥,怕涝,短期积水也有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重黏土生长不良。忌连作。种子在地温19~25℃,如湿度适宜,播后7~10天即可出苗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选阳光充足的土壤栽种。按每亩施圈肥2000~4000kg,捣细撒于地内。然后深耕20~25cm,反复耙地,使土壤细碎、平整,以利排灌。做1.3m宽高畦,畦间保留30cm的排水沟。浇水润透,待水渗下,表土松散时播种。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春播或夏播均可。

  (1)春播:在“清明”前后播种,“秋分”前后收获。生长期150天,全草长得高而粗壮。分枝多,荆芥的产量高,但荆芥穗产量不高。以收荆芥穗为目的,则不宜播种过早。

  (2)夏播:在“芒种”至“夏至”之间,可用麦茬地播种,“寒露”后收获,生长期120天,全草长得矮小,侧枝少,荆芥穗多,质量好。种方法分条播和撒播2种。

  1)条播:播前先用温水浸种4~8小时,再与细砂拌匀,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20~25cm,划6ram深的沟。将种子撒在沟内,覆土盖平,再盖6~1Omm厚的细砂。

  2)撒播:将拌细砂的种子撒于畦面,盖细砂6mm左右,7~10天可出苗。每亩用种子0.5~0.8kg。如用麦茬地种植,可先育苗,待收麦以后及时抢茬移栽或直接播于麦田行间。

  3.田间管理

  (1)间苗松土:幼苗出土后,结合中耕,间去过密的弱苗。苗高7cm左右时定苗。条播的按株距20~25cm留苗。撒播的按株距15~20cm定苗。第一次中耕松土要浅,以免压倒小苗,以后中耕可深些。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封垅后不再松土和除草。

  (2)追肥排灌:荆芥幼苗期喜湿润,需水量较大,可勤浇水,畦面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可放大水浇灌,以免冲倒幼苗。定苗后苗高1O~12cm时追肥,按每亩用尿素10kg,撒于行间,或施稀人粪尿1500kg,接着浇水。开花前再追一次尿素,追肥数量和方法同第一次。雨季应及时排涝,以免地内积水烂根。抽穗开花时期一般不需再浇水。

  (3)防治病虫害

  1)根腐病:病原菌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在7~8月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病株地上部分迅速萎蔫,根部变黑腐烂。

  防治方法:忌连作;拔除病株;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灌根际;雨季及时排水,防止畦内积水。

  2)地老虎:幼虫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垅。发现时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

  3)造桥虫:为害叶片,可喷洒2.5%敌百虫粉剂。

  4.选育良种收获时要留部分生长壮、分枝多、无病害的植株作种株,“霜降”前后种子成熟时收割,打下种子供翌年播种。

  【收获加工】

  “秋分”至“寒露”期间,荆芥穗下部已有种子,顶端的花尚未落时(俗称半花半种)即可采收。割取地上全草晒干,即为全荆芥;花穗(/g序)在最下一节花处剪下即为芥穗;去穗的秸秆即称荆芥。一般每3~4kg鲜草可加工1kg干货。收获时宜选晴天,在露水干后进行,否则产品变黑。

  全荆芥以色浅绿、茎细、穗长而密者为佳。荆芥穗以穗长、无茎秆和叶、香气浓、无杂质者为佳。

篇三 麦茬豆种
农作物月历

地区名称: 安徽省

主要作物:

1、冬小麦玉米两熟:主要分布于淮北和沿淮地区,分为麦田套种和麦茬接种两种方式,以麦茬接种为主。 2、冬小麦大豆两熟:主要分布于淮北和沿淮地区,主要是麦茬接种大豆,也有麦茬后接种大豆,套种玉米。 3、麦(油)棉两熟:分布于全省各地棉区,种植为冬小麦或油菜田套种棉花,或冬小麦、油菜收获后移栽棉花,以移栽为主。 4、麦(油)稻两熟: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南和江北的平原丘陵。种植方式一是冬小麦或油菜收获后接种一季中稻;二是冬作物收获后接种一季单季晚稻。 5、绿肥-早稻-晚稻:主要分布于沿江和江南稻区。【麦茬豆种】

篇四 麦茬豆种
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播种新技术成功

篇五 麦茬豆种
关于芒种的农谚

关于芒种的农谚

推车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两腿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小麦选种在田间,弄到场里就要掺。 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 若要种子选得好,秆粗、穗大、籽粒饱。 秆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 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麦收九十九,不收一百一。 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 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妥。 麦子争青打满仓,谷子争青少打粮。 生割麦子出好面,生砍高粱煮好饭。 麦到芒种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 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 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

麦子入场昼夜忙,快打、快扬、快入仓。 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 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 快割快打,麦粒不撒。 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七分家什,三分行家。 把式把式,离不开家什。 手快不如工具快,老汉能把青年赛。 心巧不如手巧,手巧不如家什巧。 要酿好酒需好曲,巧手还得好工具。 战士爱武器,庄稼人爱农具。 小小轴承黄豆大,千斤百斤它不怕,运转工具安上它,好像跨上千里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面朝黄土背朝天,腰酸腿疼割得慢,收割机过去一大片。 打轧机械转速高,检查调试必须搞。 小麦不进场,不敢说短长;小麦进了场,也难说短长。 田里看年景,场里看收成,仓里定输赢。 拉到场里一半,收到囤里才算。 麦入仓,谷入囤,豆子入库才放心。 芒种三日打麦场。 忙不忙,先打场。 有风没风,堆到当中。

会扬场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 冷装豆子热装麦,不冷不热装芥菜(泛指菜种)。 湿麦进仓,烂个净光。 霉烂病虫能生灾,入到囤里还得晒。 夏种无早,越早越好。 夏种晚一天,秋收晚十天。 夏季田,早一宿,高一拳。 五黄六月去种田,午前午后差一拳。 麦不让场,豆不让墒。 豆不让宿,麦不让晌。 割麦种豆不用犁,有雨抓紧耩地皮。 麦播一月,豆种一时。 麦子割倒还未运,遇雨种豆不用问。 麦茬无早豆。 豆不隔宿。 晚种一宿,秸矮二指。 晚种一天,秸矮粒扁。 豆子播上大雨下,不管黑白快套耙。 豆子就怕急雨拍,抓紧划搂莫懈怠。 豆勒脖,一个豆粒打不着。 豆子当宿就翻身,再下大雨就无损。 要吃豆腐,泥里咕嘟。【麦茬豆种】

【麦茬豆种】 【麦茬豆种】

大旱小旱,不过五十三。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机、畜、人,齐上阵,割运打轧快入囤。 推车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两腿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小麦选种在田间,弄到场里就要掺。 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 阴种豆子晴种棉,种菜宜在连阴天。 高地芝麻洼地豆,沙岗坡上种绿豆。 浅播豆,半边露。 埋麦露豆,提耧耩谷。 埋麦露豆晒芝麻。 提耩谷子,按耧麦,皮上豆子播下来。 种子要齐,下种地皮。 五月冷,一棵豆子收一捧。 槐花稠,豆子收;槐花稀,豆子秕。 槐连豆,打滴溜,今年不收明年收。 收扁豆就收黄豆。 沤了麦子收豆子,沤了豆子收麦子。

大豆锄瓣,豇豆锄蔓。 大豆锄芽,荞麦锄花。 芒种黍子夏至麻。 春谷宜晚,夏谷宜早。 芒种谷,赛过虎。 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播夏谷,抢时间,不用耕,不用翻。 耕耕不如耪耪,耪耪不如快耩上。 能种当时,不种二犁。 耩地深又暄,就怕大雨灌。 麦前没串,麦后紧赶(玉米)。 水源能保险,可以提前串。 玉米地里带豆,十年九不漏,丢了玉米还有豆。 南京到北京,都耩隔耧青。 端阳好插秧(晚稻),家家谷满仓。 芒种插秧谷满尖,夏至插的结半边。 芒种打火(掌灯)夜插秧,抢好火色多打粮。 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火夜插秧。 老乡种西瓜,头刀不结瓜,二刀结小瓜,三刀结大瓜。 芒种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丢。 麦子去了头,高粱没了牛。 五月栽薯(夏地瓜)盘大墩,六月栽薯一把根。

篇六 麦茬豆种
2BMFJ-3型麦茬地免耕精密播种机排种器选型试验研究-论文

【麦茬豆种】

篇七 麦茬豆种
试论大豆标准化栽种关键措施

试论大豆标准化栽种关键措施

【摘要】笔者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探索总结出一套大豆标准化栽种技术措施,以期为促进当地及全省大豆生产服务。

【关键词】大豆;标准化;种植;措施

【麦茬豆种】

黑龙江大豆生产在我国大豆产业中一直唱重头戏,其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品质不优,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品种的产量潜力低。而是生产条件差,栽培措施不标准,探索与研究大豆标准化栽培,大力推进我县乃黑龙江省大豆标准化栽培,对促进我国整个大豆产业发展和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意义重大。

1.轮作和耕作合理化

1.1轮作倒茬

大豆对前作要求不严格,凡有耕翻基础的谷类作物都是大豆的适宜前作。但大豆忌重茬和迎茬。黑龙江省主要轮作方式:大豆—小麦—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玉米—大豆。

1.2土壤耕作

平播大豆的土壤耕作。进行伏翻或秋翻,翻地深度15-20cm,翻地应随即耙地。耙深12~15cm,要耙平、耙细。春整地时,因春风大,易失墒,应尽量做到耙、耢、播种、镇压连续作业。

垄播大豆的土壤耕作。麦茬伏翻后起垄,搅麦茬起垄前灭茬,破土深度12~15cm,然后扶垄,培土。

“三垄栽培法”。“三垄”指的垄底深松、垄体分层施肥、垄上双行精量点播。比常规栽培法平均增产大豆30%以上。

垄体松土深度达耕层下8~12cm,苗期垄沟深松10~15cm。垄底、垄沟深松宽度为10~15cm.。在垄体深松的同时,进行分层深施肥。当耕层为22cm以上时,底肥施在15~20cm;耕层为20cm时,底肥施在13~16cm土层之间。种肥的深度7cm左右。播种时,开沟、施种肥、点种、覆土、镇压一次完成。种肥和种子之间需保持7cm左右的间距。

2.施肥科学化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一直持续到成熟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44055.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