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池子建设图片

| 建造师考试 |

【www.guakaob.com--建造师考试】

篇一 泥鳅养殖池子建设图片
泥鳅池的建造方法

  1.泥鳅池的选址
   
  (1)交通交通对于泥鳅的养殖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进苗、购买饲料、出售泥鳅等都很便利,不受季节天气的影响。
   
  (2)用电泥鳅池一般要选在电压较为稳定的地方,这对养殖过程中换水的快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各地农村大多已经进行农网改造,但也还有一些地区由于变压器容量小、线路老化等原因,在用电髙峰无法启动水泵抽水,这很容易给泥鳅养殖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初次养鳅的朋友在选择养殖场地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3)水源水源是否充足决定着泥鳅养殖密度的髙低,因此泥鳅池一般都建造在离江河、湖泊较近的地方,但是水源一定不能受到较重的污染(能够适合鱼类生存)。如果你当地有着较为丰富的地下水,也可以用井水养殖,效果几乎是一样的。
   
  (4)土质土质以黑土、黄土等较黏的土质为好,沙土保水性能差,最好不要选用。
   
  (5)地势地势要稍高,排水方便,而且在夏季洪水季节要不被淹没。
   
  2.泥鳅塘的建造
   
  (1)时间 北方地区建造泥鳅塘一般在冬季建造比较合适,冬季建造的泥鳅塘经过下个冬天的冰冻,土质慢慢疏松,对于第二年养殖过程中的保水有较大的作用,当然其他季节也可以,只是要注意渗水的问题。
   
  (2)开挖 对于原来田埂较为矮小的稻田或者是在平地新建养鳅池塘,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小型的推土机或挖掘机进行开挖池塘。在开挖之前,最好能用旋耕机把地耙一遍,然后再开挖,这样,泥土松软,对保水同样有利。对于稻田田埂已经比较牢实的,也可以采用人工将田埂适当加高加宽即可。
   
  (3)池的深度 建成后的泥鳅池深度一般保持在1米左右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深,太深了,开挖的费用也较高。
   
  (4)埂(坝)宽度及防渗漏处理一般保持在1?2米即可(具体根据当地土质确定>,只要能够蓄水在70厘米左右且渗水较慢即可。部分稻田有野生龙虾打洞,容易导致田埂漏水。有的地区土壤含沙较多,防渗效果不佳。对于这样的稻田,可以在度边覆盖土工膜,以防止出现塘水渗漏。一般每平方米130克规格的土工膜价格大约为3元,处理1条100米长的田埂大约需要花费600元,但一般可以使用3年。如果有条件,能将田埂用砖或混凝土进行防渗漏处理当然更好,只是这样一次性的投入就要大一些。-
   
  (5)池塘的大小养鳅池塘一般以长70~120米,宽8~15米,面积1~3亩为宜。如果宽度过宽,投料等管理不是很方便;如果长度过长,换水很难达到比较彻底。池塘当然也不要太小,那样管理起来也有些麻烦。
   
  3.相关材料的准备
   
  (1)竹竿和铁丝竹竿一般买6米长左右的即可,每根竹竿截成4节,每节1.5米,最上面的一节因为较细,所以不能用,其余3节可以用。在养殖泥鳅池毎3?5米就要用到一节竹竿,这样,就可以算出竹竿的购买量。支撑网布用水泥棒也可以,一般6?10米用一根水泥棒。可以向预制构件厂定购水泥棒,长度大约为1.5米(就是很多葡萄种植户用于搭架的那种)。此外还要准备适量的细钢丝绳或铁丝,其长度能够绕稻田1周即可,用于把每根竹竿或水泥棒连接起来,便于固定网布的一侧。
   
  (2)网布网布主要用于防止泥揪在田埂四周打洞和外逃。为了保证网布的使用寿命和确保泥鳅不外逃,购买网布一定要选择质量较好的聚乙烯网布,网目的大小应根据所放的泥鳅苗而定(一般10~20目的网布均可)。质量较好的网布在日晒雨淋的露天场地可以使用3年以上,但质量差的网布有的不到1年就老化变脆,容易造成养殖的泥鳅逃逸。网布的宽度(高度)以1.5米左右为宜。由于池水的深度可能在70厘米左右,加上泥下要埋入约50厘米,所以绝不能使用宽度仅为1.2米的网布代替。网布的长度视泥鳅池的周长而定。一般情况下若泥鳅池的周长为100米,购买布网时最好多买几米,因为网布在埋设时不一定能够做到完全拉直,这样就有可能增加网布的用量。
   
  4.相关设施的设置
   
  (1)埋网在放苗前1个月,就要把网埋在池塘里,埋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养殖泥鳅的成与败,可以说,它与泥鳅的养殖同样重要,埋得不好,会造成泥鳅大量逃跑。埋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埋网之前,池塘中不能有水,如果有水,网就埋不结实,但也不能太干,若太干,硬泥块在填埋时容易把网布戳破。
   
  ②埋网沟要用人工挖,所挖的泥土不能放在池塘埂上,要放在池子中,以方便埋网时的回填。埋网沟要在距离池埂底部20厘米左右的地方开挖,如果距离池埂太近,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雨水的冲刷,埂上的泥土难免不出现塌陷,这些塌陷的泥土容易把围泥压垮,造成泥鳅逃跑。埋网沟的深度一般以30厘米为宜,这主要是根据泥鳅的好动性设计的,如果埋得太浅,泥鳅容易把埋网的泥扫开,造成泥鳅从网底逃跑;埋得太深,上面的防逃高度就很难保证。在挖到池子四个角的时候,要把沟挖成弧形的而不能顺池埂挖成直角,以免在四角埋网时出现皱褶。  

[1] [2] 下一页

篇二 泥鳅养殖池子建设图片
水泥池泥鳅高密度养殖技术

篇三 泥鳅养殖池子建设图片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

篇四 泥鳅养殖池子建设图片
泥鳅专养池技术(二)

【泥鳅养殖病害预防6要素】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减少,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病害预防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1.饲养环境。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养殖。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作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苗种质量。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3.苗种消毒。苗种放养前,要用20~30克/升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原体。

4.放养密度。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5.饲料管理。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消化不良,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6.水质管理。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养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田藕-泥鳅的一种养殖模式介绍(泥鳅养殖)】

低洼田种植常规水稻,因地势低洼,排渍费用高,产量低,得不偿失。2002年,我们在有定经济实力的农产中利用低洼田发展避灾种养模式----种田藕、养泥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1.低洼田的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水性较好、注水及排水方便、土质松软,淤泥层厚15--20cm,能保水保肥的田块。田块面积大小以667--2000平方米为宜。

2.种养前准备

①田埂要加固、加高,高45cm左右,田埂内侧铺设塑料布、玻璃瓦等。进、出水口加设网栏,在田中

开挖多个面积3平方米左右、深 60cm的坑。并开挖数条纵横沟与坑相通,沟宽、深均为40cm左右,坑和沟的面积之和占田总面积的10%左右。

②在栽种田藕前要深翻细作整平,并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畜粪1500--2000kg。 ③田坑和纵横沟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0g的量,对水泼洒消毒,10d(天)后放苗。 ④选择种藕。种藕要粗壮、色泽鲜艳,有3个节以上。

3.栽种田藕

田藕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栽种。行距1m左右,穴距50cm左右。栽时将种藕平放埋入泥中,深度12cm左右,每667平方米一般用种藕200kg。

4.泥鳅放养

田藕栽种完后即可放养鳅苗,鳅苗一般都是从天然或养殖水域捕捞收集,放养前3--4d(天)在天坑、沟内施入腐熟的畜肥40kg/100平方米,以培肥水质,然后每667平方米放体长3--4cm的鳅种2万--2.5万尾。

5.田藕管理

①追肥。田藕栽后20天需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牲畜粪1000kg和尿素25kg;5月底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入牲畜粪肥700kg和尿素25kg。

【泥鳅养殖池子建设图片】

②保水。田藕在萌芽阶段,水深保持在4cm左右;生长旺盛阶段,保持在13cm;结实阶段,水深保持在5cm左右。

③除草。要及时除去田中杂草,一般需进行3次。

6.泥鳅饲养管理

鳅种放养后,投喂麸皮、饼类、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及下脚料等,前期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5%--8%,饵料投放在坑、沟中。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追施肥料,每100平方米每次追肥15kg;必须保持水质清新,并经常检查拦鱼设施,以防泥鳅逃跑。

7.采收

田藕从8月中旬开始即可采挖上市。开采前,要留好来年的种藕田,并加强管理,及时增水越冬保种。种藕田面积约占栽培面积的15%。平均每667平方米可挖取田藕2100kg(留种的除外),捕获泥鳅185kg,纯收入2300元左右。

【泥鳅的自然繁殖】

泥鳅的自然繁殖分完全自然繁殖和半自然繁殖两种方法。

完全自然繁殖:又叫诱集繁殖,是利用泥鳅的自然资源,人工诱集其产卵群体并获得受精卵的方法。采用此法时,首先在产卵季节,利用泥鳅的产卵习性,即喜在岸边的水草丛中产卵,相应地选择环境僻静的水草区,先在浅水处投施2筐草木灰(草木灰的作用见技术支持频道),然后在诱产区施0.6一0.8千克的猪、牛、羊等畜粪水,这样能诱集大量泥鳅到此区域的水草丛中产卵繁殖,但应对此自然区域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青蛙等敌害侵入,影响繁殖效果。也可利用人工鱼巢收集自然水域中的受精卵,移到特定的容器中孵化,这样可提

高孵化率。

半自然繁殖:是在人工条件下,让成熟的泥鳅自行交配产卵的方法。此法需要建造产卵池和孵化设施,繁殖之前,产卵池与孵化设备都要消好毒备用。亲鳅的雌雄配比:如雄鳅个体较大,按1:1.5或1:2,若雄鳅体长仅10厘米左右,则雌雄比可调整为1:3一4,增加雄鳅的数量。每平方米可放7一10组。为保证正常繁殖,水温宜稳定在18℃以上时进行,在

北方大概要到每年的5月中旬,长江两岸水域在每年的4月下旬,南方在每年的3月底、4月上旬就可以进行。将鱼巢绑扎在竹竿上,悬吊在产卵池的中间或四角,使之浸没在水面下。另外,因泥鳅卵黏性差,因此要注意检查和清洗沉积在鱼巢上的污物,以免影响受精卵的黏附效果。

泥鳅一般在晴天的早晨产卵,上午10时左右产卵结束。当产卵基本结束后,就立即将粘有卵粒的鱼巢移到孵化池或其他孵化设施中进行孵化,并更换和补充新鱼巢放到产卵池中,以收集尚未产卵的亲鳅的卵。最后一批泥鳅产卵后,可以就在产卵池内进行孵化,但一定要将产卵池内的亲鳅全部捕出,以防亲鳅吞食鱼巢上的卵粒,影响出苗率。

【泥鳅养殖时水质、消毒、敌害的管理】

1 .水质管理 静水饲养泥鳅,水质要清新。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 20 一 25 厘米;当水色开始变成茶褐色或黑褐色时,必须换水,以免夜间溶氧不足。流水养泥鳅时,以微流水为主,流速、流量均不宜过大,水流过大过急,不仅使饵、肥流失,最不利的是使泥鳅体能消耗过大,增重较慢。

2 .消毒防病 养殖用的水体在放养泥鳅种苗以前,要严格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在日常养殖管理中,要将食场里的残饵及池中的死亡个体捞出,以防水质恶化和疾病传染。在发病季节,应定期用生石灰按每平方米 30 一 50 克的量,化水泼洒。

3 .防止敌害 在饲养地四周清除害兽易潜伏之地,并撒上杀鼠剂或安放捕鼠器具;要有驱赶鸟兽的设备;同时防止野杂鱼,特别是肉食性鱼类进入池内。

【泥鳅养殖时投饵施肥的方法】

投饵:是将饵料与腐殖土混合成黏性团状进行投喂,饵料投在固定的食场。要注意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水温时,泥鳅对饵料的不同要求,以调整饵料的种类及投喂量。水温在 20 ℃ 以下时,植物性饵料约占 60 %一 70 % ,动物性饵料占 30 %一 40 % ;水温 20 ℃ 以上时,逐渐调整为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具体是:水温在 20 一 24 ℃ ,动物和植物性饵料各占 50 % ;水温 25 一 27 ℃ 时,动物性饵料调到 60 %一 70 % ,植物性饵料降到 30 %一 40 % ;水温在 28 一 30 ℃ 时,动物

性饵料又降到 50 %或更低。投饵量也要随着水温的变化而调整,一般每天投饵量为: 3 月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的 l %一 2 % ; 4 一 6 月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的 3 %一 5 % ; 7 一 8 月份,投饵量可增加至泥鳅总重的 8 %一10%;到 9 月份,投饵量则逐渐下降至泥鳅总重的 4 %。当水温高于 30 ℃ 或低于 10 ℃ 时要减少投饵量或不再投饵。水温适宜时每天分早、中、晚投喂 3 次,让泥鳅“少吃多餐”,水温较低时每天只分上、下午投喂 2 次。

施肥:要根据水体中的饵料生物的丰欠情况来决定,饵料生物少时,在池水边角处施堆肥。操作方法参照教材。

【泥鳅养殖中的非生物敌害】

泥鳅养殖中的非生物敌害对象主要是农药中毒。尤其在稻田养鳅时,为防治水稻病虫害常使用各种农药,但为兼顾稻田养殖的泥鳅,必须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禁用剧毒农药。这类养殖过后的泥鳅如果想出口销售的话,过商检那关的难度非常大。

【泥鳅体表溃疡症的诊治】

篇五 泥鳅养殖池子建设图片
论-泥鳅庭院养殖技术总结

【泥鳅养殖池子建设图片】

篇六 泥鳅养殖池子建设图片
藕池养泥鳅

(采访)“你看这藕大不大,太大了,得有六七公斤吧。”

“像我这种池子一亩地能产一万多斤藕,再加上别的收入,年终收入至少两万多元。”

(主持人)刚才说话的这两位啊,是山东省平邑县的两个莲藕种植户,一个叫武京玲,一个叫崔凤美。俩人都是一个村的,平时以姐妹相称,搭伴种藕。要说这种藕啊,一般亩产五六千斤,去掉成本,一亩藕池一年赚五六千块钱就算不错了,可这两个女人不简单,一亩藕池一年能赚两万多块钱。同样是种藕,她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收益呢?

(采访)山东省平邑县莲藕种植户崔凤美:“我这一亩地的池子收入2万多元,你知道秘密在哪里?全在这个池子里。”

这姐妹俩的藕池看上去并不起眼,要说特别之处,就是池子是用防水布做成的,而不是我们常见的水泥池子。一般来说,建一亩水泥池子至少要投资一万多块钱,可这种用防水布做成的藕池,让姐妹俩节省了一半多的投资成本。不过这种藕池可不是跟别人学来的,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是被逼出来的好办法。

武京玲和崔凤美从2002年就开始种藕了。刚开始的时候她们用水泥池子种植,随着种植越来越有经验,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到了2006年底姐妹俩有了新的打算。

【泥鳅养殖池子建设图片】

(采访)山东省平邑县莲藕种植户武京玲:俺就想打谱再投资再租地,租地寻思再扩大一点规模。

想扩大种植规模,就得找地啊。姐妹俩说干就干,开始到附近村子里去租地,没想到这次租地却让她们碰了壁。

(采访)当时我就租的这片地,我砖拉来了,水泥拉来了,结果人家改变主意了

他们就是不让俺搞了。

这就是当时答应要租地给她们的村民。为什么答应好了的事又突然变卦了?

(采访)一开始俺不知道她干什么,到后来以后,她拉来红砖、水泥说要建藕池子,就是说俺就不租了,为什么呢?就是说以后万一她要不做了,俺怎么办,就没法种地了。种地到以后还得打沟,还有的搭钱,还得找人,雇人干,不合算了就。

其实这事不难理解!你想啊,在耕地上建水泥池子,种藕的时候没问题,可过几年要是不种了,这水泥池子就成了建筑垃圾,把耕地都给毁了,要想再种庄稼就得重新整地,花时间费工夫不说,还得往里投钱,这么着可就不合算了。也难怪人家不答应租地。这租不到地,姐妹俩犯了愁。 (采访)愁得慌,想发展、想增大面积,它租地不好租,老琢磨这个事。

愁得慌也没有办法,人不租给咱们,咱们怎么弄。

大姐武京玲打了退堂鼓,可妹妹崔凤美却不甘心。

(采访)当时就是租地老百姓不叫建池子,我就想用什么方法代替建池子。

是啊,村民不租地的主要原因就是怕建水泥池,把地给毁了。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既不毁地又能种藕呢?崔凤美开始琢磨,希望能找到一种材料代替水泥来建莲藕池。她首先想到了能防水的塑料布。【泥鳅养殖池子建设图片】

莲藕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生长离不开水,所以过去莲藕大部分生长在水塘里,后来北方很多地方又出现了用水泥池种植莲藕,水泥池子的好处之一就是它能够保水。要是把防水的塑料布做成池子种藕是不是能行呢?一旦不种藕了,也不会留下建筑垃圾,不会破坏耕地。有了这个想法,第二天一大早崔凤美就去找大姐武京玲商量,没想到大姐对她的想法当时并不同意。【泥鳅养殖池子建设图片】

(采访)崔凤美:她不同意,她说你别糟蹋钱了,瞎折腾去了

武京玲:我就是怕她不成功,浪费这些钱。

尽管武大姐不太同意,但看到崔凤美坚持要试一试,她也没有阻拦,所以崔凤美一边和武大姐在原来的水泥池里种藕,一边开始到市场上找能防水的塑料布。

(采访)女:当时,我就到商场上,我就想着不漏水就行,第一次我就用这种布,买了这种布。 崔凤美把买来的防水布铺到地上,西周加高做成一个池子,采用水泥池种莲藕的方法,里面加上土灌上水搞起了试验。开始池子里的水满满的挺好,崔凤美也很高兴,可就在一个多月后,她发现情况不对,池子里的水越来越少。

(采访)这个水位慢慢就漏下去了,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扒开一看就是那个藕,藕芽把布都扎透了,所以说水就漏掉了。

崔凤美发现,不仅藕芽把塑料布扎破了,而且藕节之间长出的根系也能把下面的布扎破,很显然她使用的这种塑料布太薄。

第一次试验失败了,于是她又到市场找了一种更厚的防水布,第一年没出现漏水现象,崔凤美感觉效果不错,可第二年就又出问题了。

(采访)它不能晒,太阳一晒它也不结实了。

原来,暴露在外面的塑料布经太阳一晒容易老化,根本不耐用,这种布也只能放弃。

(采访)因为这两种布的情况我都知道,一个是被藕根扎透了,一个是很容易老化,不经晒,因为这两方面的缺点,我就找一种而且经晒,而且又钻不透的布,各个厂家逛一逛,看一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崔凤美终于打听到,海南一家企业生产的一种橡胶布比较符合自己的要求,于是她赶紧与厂家联系,说明了自己的用意,就这样厂家按照她的要求,为她加工制作了这种防水布,这种防水布可不是普通的塑料,而是橡胶中加入聚脂成分做成的。可这种防水布到底行不行呢?有了前两次的教训,这次为了保险,崔凤美特意请来专家给自己把把关。

(采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世琦:中间是它这个橡胶和聚酯合成的一个材料,那么它的防水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它这个抗老化能力比较强,另外就是它的强度比较大。它这个莲藕在生长过程中,它这个穿透,穿不透。那么就是说它克服了过去用塑料非常容易被穿透的缺点。

而外面加的这层无纺布,也对中间的橡胶层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抗老化的能力。 经过三年的试验,效果非常好,看到崔凤美试验成功了,武京玲也很高兴,姐妹俩也就不再为租不到地发愁了。现在只要随便有块地,不管是耕地还是荒漠地,把土地弄平整了,周围用土培起来,或者直接用活动的空心砖做成60公分高的围堰,把橡胶布铺到里面。然后就可以像水泥池子一样种植莲藕了。

要是不种藕了,材料一撤,地面马上可以恢复原貌。姐妹俩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移动的藕池。

(采访)刘世琦:这种移动式的藕池最大的优点就是它不需要有平整的土地或者是土地质地比较好,这种条件。在一些荒漠地方、盐碱地、低洼地都可以使用。另外就是它可以弥补了过去在粮田上建这种固定的水泥的藕池,对于土地破坏的这种现象。

不仅租地好租了,种植方便了,而且降低了种植的成本。这种新型的莲藕池投资也就四千左右,可建一亩水泥池子至少要投资一万,这样无形中就节省了六七千元,成本节省了,这利润也就增加了。

(主持人)有了省钱的藕池,收益自然就高了,不过要想多赚钱,光是靠降低成本远远不够。崔凤美和武京玲姐妹俩的莲藕池亩产能达到一万多斤,比普通种植户足足多了近一倍,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产量高除了莲藕的品种好以外,姐妹俩在种植方法上也摸索出了不少道道。

武京玲和崔凤美种植的莲藕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品种,和传统的藕比较,这种藕的特点就是体型大,分支多,也就是子藕比较多。当初种植的时候,就为了怎样种,姐妹俩发生了一次小小的

争执。

(采访)崔凤美:这个不有分杈嘛,我想把这个分杈掰种,把这个大藕,作商品藕再卖,这样不就增加一些收入嘛,大姐非不同意,非不叫我这样种。

(采访)武京玲:我就不叫她掰,因为它掰了之后灌进水去,它就把这个母本就烂了,烂了之后她就影响它产量,再一个影响它生长。

过去传统的藕种身上没这么多子藕,种藕的时候,都是把整只藕种下去,一个藕瓜一个坑。现在虽然新品种子藕多一些,大一些,但是武京玲还是觉得应该按老办法种,担心掰开种会影响藕的生长。一个为了多赚点钱主张把藕芽掰开种,一个担心这样会影响了藕的生长,两人争执不下。 (采访)最后,没办法了,不行。

不行,不行,咱们就找个专家来看看。

找个专家来问一下,到底是你的方法对,还是我的方法对。

专家来了还是肯定了武京玲的做法,也就是说要整枝藕一起种,这种藕虽然子藕很多,但是掰开种并不好。

(采访)因为每一节,你像这个小节,它营养很少,再个掰开以后,它有个伤口,它容易腐烂。腐烂以后,整个植株就完了,这个烂掉了以后,营养供给就不足了。因为那个营养主要是靠莲藕当中储存的营养,你腐烂掉了以后,这个芽它就没有充足的营养供给了。

藕在土壤中是横着生长的,前面的顶芽会一直向前生长,这根细长的茎又叫藕鞭。在形成藕鞭这个阶段,营养都是种藕也就是母本提供的。随着荷叶的长出,以后就会慢慢膨大成新藕。专家说如果掰开种植,不仅创口容易腐烂造成营养供给不足,而且选用的种藕因为太小,也不能提供充足的营养,影响新藕的生长,降低产量。所以崔凤美也终于明白了,种植的时候要选择没有断伤的整只藕作为种藕,并且挖坑的时候也有讲究。【泥鳅养殖池子建设图片】

(采访)根据这个藕的形状挖窝,侧枝有长的有短的,这个藕放在这里,我们根据藕的形状挖窝,挖到地面以后,要用土层把藕瓜埋上,盖住不要让它露出来。

藕池内的土层在15-20里面之间,藕埋上以后刚好露不出来。因为藕尖也就是藕的顶芽,它的朝向是藕的生长方向,所以摆放的时候要把藕尖的朝向错开,这样以后长出来的新藕在池子里才能分布均匀。

(采访)就是错开,因为这个藕芽咱怎么放它怎么长,它直着长,它不可以拐弯长。有朝这边长,有朝那边长,它出得均匀。

就是不要让它们朝一个方向长?不让朝一个方向长,这样种容易遍布满池子都有藕。

像这样一个3米宽的池子是这样摆放,如果池子宽一点,也可以改变一下摆放的方法,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藕分散开来生长。

(采访)如果要是放在6米的池子,就这样放就行,这一支藕就错综着放就行,我们离这个边,距离要远一点,错综放就行,我们把一个窝错综着放,就这样放也行,有朝着这的,有朝那的, 就这个方向,这是6米的池子就这个方向。

斜着放也行,就这样放也行。想尽办法让这个藕匀匀地长在池子里。

如果藕分布的不均匀,产量自然就受影响了。另外摆放合适了,分布均匀了,还要掌握一个量的问题,姐妹俩通过多年的种植得出的经验就是,一亩藕池投放藕种250公斤是合适的,少了产量上不去,多了呢,密度太高,同样影响藕的产量和品质。因为种植方法科学,平时的管理又做得又到位,所以这姐妹俩的藕池,亩产能达到了一万多斤呢。

(主持人)一亩藕池产藕一万多斤,按现在每市斤两元钱算的话,一亩藕池能收入两万多元,减去四千元的藕池成本和藕种、肥料等其它费用,一亩藕池当年的收益差不多是一万多元,可节目刚开始的时候这姐妹俩说了,她们一亩藕池当年的收益差不多是两万多元,那么多收的一万多元又是哪来的呢?

原来在这姐妹俩的莲藕池里,还有一个赚钱的秘密,那就是她们的藕池除了种藕,还搞着水产养殖。养什么呢?养泥鳅。

就是这些泥鳅让她们的藕池增加了收入。其实在藕池里养泥鳅也是武京玲和崔凤美这姐妹俩的创新。这个创新源于两年前的一个偶然发现。

(采访)武京玲:我们就是天天围着藕池天天转,转的时候,我看见里头有小蝌蚪漂,漂的也挺好。我想着养一种东西不行吗?

她和我商议,她说你看蝌蚪在里头游得很好,很活跃。咱能不能放点别的东西,养点鱼什么的,养鱼能不能行。

姐妹俩刚开始想养鲤鱼或者草鱼,就是带鳞的普通鱼类,但是对于这个想法,专家却不支持。 (采访)养带鳞的鱼,它比较难,因为藕上面有刺,这个鱼鳞一划以后,它就容易生病。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藕叶的叶柄上布满了一层细刺,而有鳞的鱼大都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层,它们在游动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被这些细刺刮伤鱼鳞,引起疾病甚至死亡。那么到底养什么好呢?专家建议她们最好是养泥鳅,因为泥鳅喜欢生活在水的底层和淤泥里,如果水中不缺氧,它们一般不会游到水的上层,所以它们被藕叶叶柄上的细刺伤到的机会很少。而且泥鳅的活动对藕的生长也很有利。

(采访)因为泥鳅它吃的浮游生物,它吃了以后排泄的排泄物那么具有,对于藕来说有增加营养的作用。另外,泥鳅在藕田里边它可以来回翻动、钻、搅,使整个的藕田水的温度,上下温差变得小了,所以这样的话,温度比较均匀,有利于藕的生长。还是非常适合的。

泥鳅生长适宜的温度是18至30摄氏度。虽然藕池里的水只有20公分左右,比较浅,但是夏季有密密麻麻的荷叶遮荫,所以不用担心太阳暴晒导致水温升高,影响泥鳅生长,即便气温超过30度摄氏度,泥鳅也可以躲到泥里去避暑。看来是养泥鳅不错,于是一年她们开始买泥鳅苗做试验。 (采访)武京玲:做个试验头一年做了做怪好,怪好,俺到第二年俺就和这个姐妹说,咱还得去买去,俺从那会就上赣榆,上赣榆,江苏赣榆也有,河南省也有。在网上查查哪个苗子好,俺就去买哪个苗子去。

实验证明没问题。可试验都是小面积的,真正把泥鳅投放到大面积的藕池里,这一亩得放多少苗合适呢?两人没数。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几次尝试,最后她们认为一亩藕池里投放1000尾泥鳅苗比较合适,不能太多。

(采访)太多了不行,太多了它影响藕也不好,它钻过来它钻过去把藕芽都碰烂了。 另外因为藕池水位浅,如果泥鳅养的太多,密度太大,也容易造成缺氧现象。

(采访)它水位一下降,它那个藕叶一起来一盖,影响缺氧。就是800尾至1000尾最标准。 为了能够做到当年投放当年受益,在挑选泥鳅苗的时候,姐妹俩也有了标准。她们一般选择5-6公分左右,较大一点的泥鳅苗,在每年4月份莲藕种植以后投放,然后经过近六个月的生长期,到了9月底,也就是在莲藕收获之前捕捞上市。

(采访)我一亩地放800至1000尾泥鳅,到年底收获的时候,我就收入400、500斤泥鳅,我就20块钱一斤的话,我又多收入了1万多元,所以说这个利润又增加一成。

(主持人)怎么样?这种能移动的藕池不错吧?保护了耕地,减少了投资成本,而且通过种养结合,提高了经济效益。少投资,还多赚了钱,这姐妹俩的经验值得咱们农民朋友借鉴和推广。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45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