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诺基亚

| 一级建造师 |

【www.guakaob.com--一级建造师】

篇一 苹果和诺基亚
146年岁的诺基亚为何猝死?与苹果比输在哪里?

   【小资料】一颗破坏式"苹果",撂倒各界龙头!

   诺基亚不是苹果唯一的受害者!

   简单的两个破坏式创新产品——手机iPhone与平板电脑iPad,可以对全球科技产业造成怎样的冲击?

   除了诺基亚从通讯手机霸主,变成只差一级债信就被评为垃圾的公司;当年手持式装置,掌上型电脑品牌Palm,几乎快要破产,幸亏惠普(HP)把它买下,才有得救,而在台湾的宏碁,原本的通路获利模式完全失灵,今年达不到财测目标外,还让执行长、全球总裁兰奇(Gianfranco Lanci)下台走人。

   其他的受害者还很多:英特尔、微软、美光、LG、黑莓机制造商RIM与游戏厂商任天堂,连亚马逊(Amazon)网路书店也在其中。因为iPad开卖65天内,电子书下载次数就达500万次,抢下约22%的电子书市场,即便亚马逊的Kindle早iPad三年推出,也只能坐看市场流失。

   苹果受害者俱乐部,株连范围甚至超乎想像。卖键盘的厂商忽然没生意做,因为iPhone都是用一指触控搞定。记者手边花4000元台币买来的名片王机器,因为在iPhone上买来新台币300元的名片扫描软件,可以直接拍下后进入通讯录编辑,这台机器就此被废弃不用。

   最新的苹果受害者俱乐部成员是音乐产业。原因无他,苹果的iTunes音乐销量,超越Wal-Mart及BestBuy,成为全美最大唱片零售商,这让数家连锁唱片零售店关门大吉。今年6月,苹果还宣布要推出云端音乐服务,只要有随身装置,就可以随时上网听音乐,且不用下载。这么一来,唱片与随身听、音响业者,就只有坐等末日了。

   可怕的是,一场科技范式风暴,从芬兰的顶尖科技大厂,扫到美国乡间小镇的小唱片行,无人能幸免,而这一效应,还在发酵中。

   诺基亚手机霸业,4年濒临崩溃! ——诺基亚、苹果市值变化

   2000年诺基亚市值是苹果24倍:

   诺基亚6万亿9,478亿元

   苹果2,838亿元

   2008年市值被苹果超越:

   诺基亚1万亿8,811亿元

   苹果3万亿7,428亿元

   2011年市值仅为苹果的7%:

   诺基亚6,699亿元

   苹果9万亿元

   1865~1999年传产转型科技

   1865:成立于芬兰诺基亚市;从事纸浆及造纸

   1977:凯拉莫任CEO,定调走向科技

   1984:摩托罗拉推出全球首支手机

   1992:欧里拉接掌CEO后,推出第一支GSM手机

   1997:打败摩托罗拉,登上全球王座

   1998:诺基亚和爱立信、摩托罗拉、Psion成立Symbian平台,目的是整合PDA和手机

   2000~2006称霸手机市场

   2000:登上Interbrand最有价值品牌排名第5名

   2001:推出第一支Symbian平台的诺基亚9210手机

   2003:Samsung推出贝壳机与彩色屏幕;康培凯接任CEO;Symbian市占达72.8%,为全球第一

   2006:飞利浦、NEC被诺基亚打败,退出手机市场

   2007~2009年龙头锋芒褪色

   2007:第一代iPhone在美国上市;三星打败摩托罗拉,成为全球第2大手机供应商;联发科手机芯片出货1亿枚,白牌手机渐崛起

   2008:诺基亚单季市占率破40%刷新历史记录;宏达电htc推出全球第1支Google Android手机;联发科为首的白牌手机拿下全球30%市占率

   2009:摩托罗拉、三星、LG、索尼爱立信终止研发Symbian平台

   2010~2011年面临存亡危机

   2010~埃洛普接任CEO;诺基亚、英特尔、Novell合作开发开放原始码的MeeGo平台,企图与苹果抗衡;苹果的iOS市占18.2%、Android市占38.9%,Symbian市占剩37.6%

   2011:诺基亚和微软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财经网站"Wall St." 预言,2012年诺基亚品牌将消失,传三星有意收购诺基亚;日本野村证券指出,三星将在第2季跃居市场龙头,终结诺基亚14年霸主地位

   注:市值皆以当年底美元与欧元兑新台币的汇率计算。

   资料来源:彭博

   1分钟看诺基亚帝国起落

   1865年成立,从事纸浆及造纸业务

   1977年转向科技业 员工逾13万人,占芬兰1%人口,贡献1.2%GDP

   功臣︰董事长欧里拉,奠定了手机王国地位

   荣耀︰打败摩托罗拉、爱理性等大厂,使手机走入普通人生活

   获利危机:苹果一支iPhone赚258美元,诺基亚只剩10美元

   市占危机:联发科为首的白牌手机抢下全球3成市占率

   经营危机:展开20年来最大裁员潮

   战场变了,龙头赚输老四——诺基亚、苹果手机市占率与获利占比

   诺基亚

   手机产业获利占比:18%

   手机市占率第1:25.1%

   苹果

   手机产业获利占比:57%

   手机市占率第4:3.9%

   注:资料为2011年第1季

   资料来源:顾能、Asymco

   苦等夏天的诺基亚

   初夏,我们来到芬兰的赫尔辛基,8,700公里的飞行,经过香港,穿越郑州、华中平原,跨越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经过乌拉山,最后才造访这个四分之一国土都是北极圈的国度。

   赫尔辛基机场的海关高兴的对我说:"你们来的前一个周末,温度才刚超过30度,夏天真的来了!"芬兰人经历8个月的严寒,现在欢欣迎接夏季。

   但我该如何对他说,此行,我是来记录你们最骄傲的企业——诺基亚(Nokia)正面临的冬日。

   这个在2008年,市占率高达全球4成的手机霸主,竟在4年之间,市值暴跌87%,等不到夏天的诺基亚,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对芬兰人来说,今年的6月,极热,但也极冷?

上一页  [1] [2] 

篇二 苹果和诺基亚
诺基亚衰败启示录

   【商界招商网综合】“老罗的锤子手机很不错啊!从上半部分看是苹果,从下半部分看是诺基亚!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历经两年,老罗的锤子手机终于问世。有道是“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无论是嘲讽还是追捧,锤子手机这两天确实火得一塌糊涂,而曾经的巨头诺基亚却只沦为了锤子手机各种段子里的“配料”。

   曾经,“全球五部手机,诺基亚有其一”,“你每眨一下眼睛,全球卖掉20部诺基亚手机”,长达十六年雄踞手机市场份额头把交椅。

   令所有人始料未及,2013年9月3日,当很多芬兰人还在睡梦中,诺基亚公司发布公报,微软将以37.9亿欧元价格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

   从伟大沦为边缘,诺基亚的衰落,既是以移动互联为特征的科技革命背景下的自然逻辑,同时也是商业帝国兴颓的一个典型样本。对于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而言,诺基亚的衰败有哪些启示?

   1. 忽视市场需求层次变化

   诺基亚为什么在中国没落?走进地铁你就能发现答案: 80%左右的乘客都很忙,他们在干什么?看电影、玩游戏、看书……他们拿的是什么?手机?是,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绝大多数终端都有通话、上网功能,但消费者并不把他们仅仅当做传统的手机。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能够获得一台具有较多功能的手持终端,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多彩、更方便,这是他们的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说,通话已经不再是手持终端的最重要的功能,而变成了一种基本功能。遗憾的是,诺基亚的产品思想还停留在做手机的阶段,产品所解决的问题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通讯功能。

   2. 设计理念陈旧

   诺基亚多年的设计理念是:想方设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这种“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设计思想,对于改良性的产品可能是有用的,但当社会需要全新的、具有多种效能的移动终端的时候,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来临的时候,用户需要的不是改良性的设计,而是革命性的创新。

   显然,这一因循传统的设计方式,无法创造令用户“喜出望外”的产品。反观苹果,只有1、2、3、4,它也没有太多地考虑消费者打电话是不是方便、按键是不是方便,也没有因用户群体的差异而专门开发少儿版[

   3. 技术无法转化为商业

   纳米科技、可视化、感应器、触控,在诺基亚的研发都成熟到了可应用的地步,但都没有得到应用,却出现在竞争对手的产品上,甚至成为了其产品的关键特色。

   拥有5000名创新人员和专业的研究机构NRC的诺基亚,并没有太多的、真正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应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让消费者看得到,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大量被当前的智能终端所普遍采用的技术,在诺基亚早早地被研发出发,但是被束之高阁,不予采用,研发和商业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合。

   4. 忽视市场发展,抱残守缺

   2007年,诺基亚率先在全球推出移动互联网Ovi store,这比苹果的App Store早了1年。随后谷歌推出Google Play,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的成功证明,不要试图产业链通吃,而是要开放合作。但是它没有。与苹果、谷歌努力打造的开放平台相反,诺基亚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以互联网为目标的垂直整合。为推出基于位置的服务,诺基亚不惜花巨资收购导航软件企业、地图企业甚至相关的运营网站,但这种整条产业链通吃的模式似乎并未增强诺基亚在互联网世界的竞争力。在砸了150亿美元的巨资后,诺基亚Ovi战略归于失败。

   5. 战略长期摇摆不定

   在被众智能手机厂商争相分食市场份额之时,诺基亚本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寻找一个方向坚定的走下去。但是它没有。

   Symbian已经不适应智能手机时代的发展,除了苹果,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转向Android平台。诺基亚选择了和英特尔合作从零开始做Meego,随后放弃。以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在基于Meego的N9发布不到一周内,艾洛普明确回应,尽管N9取得了巨大反响,但诺基亚仍要放弃MeeGo,并把重点完全放在Windows Phone的开发上。2011年初,诺基亚结盟微软,全面转向Windows Phone平台,几乎又是从零开始。再好的底子也经不起折腾。

   6. 用人不当

   诺基亚是芬兰公司,2010年9月,美国职业经理人史蒂芬·艾洛普接掌诺基亚,成为第一位非芬兰裔的“掌门人”,这本身是一个华丽的冒险。

   史蒂芬·艾洛普来自微软,在上任后,不断地使出亲微软的策略,战略的反复,对其卧底的怀疑,诺基亚内部对艾洛普有很多不信任感。甚至有股东发动B计划,要求董事会驱逐艾洛普。

   如今,在诺基亚和微软的交易结束后,艾洛普又将回归微软,直接向鲍尔默汇报。人人感慨诺基亚的命运,唯独艾洛普的笑颜依旧。

篇三 苹果和诺基亚
诺基亚vs苹果

篇四 苹果和诺基亚
苹果、小米和诺基亚的比较

在手机市场领域,能保持14年的冠军宝座的确令人惊叹,然而,诺基亚为什么没有保住行业领军的头衔呢?

首先,在苹果的强势攻袭下,诺基亚并没有及时反应,作出相应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调研。他们直到2011年才反应过来,如今他们正为当年的迟疑付出代价。 其次,除了反应迟缓而延误了时机之外,诺基亚也没有涉及低端智能手机市场,在“两端”受伤。其它的智能手机品牌如HTC、华为和中兴,都趁机进军低端智能手机市场比如中国。他们还被小型厂商排挤,小型厂商也许单看不怎么样,但联合起来的力量足以在低端智能手机市场形成威胁。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诺基亚的经典款直板机以及贪吃蛇游戏都能给消费者带来怀旧的感觉,但这恰恰是问题所在——消费者们(尤其是新兴市场的消费者们)会因此觉得诺基亚已经成为历史。而在当今市场上,拥有最新款最炫目的手机才是最吸引他们的。诺基亚已经没有太多的噱头可言,而苹果从乔布斯归来后就把创新当作使命,是极具市场活力的;小米则是开拓了互联网营销的可能,以苛刻的信念,将产品做到极致。

诺基亚有历史遗留的包袱——他们是传统的直板手机厂商。不愿改变,最终迫使他们低下骄傲的头颅。诺基亚的没能成为一个创新者,坦白说,他们忽视了用户随之而改变的消费需求。随着iOS和Android系统的相继出现,Symbian系统越来越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塞班系统比不上安卓系统的华丽时尚资源丰富,没有跟随用户友好型界面开发的潮流。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市场也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想要追求更好的智能手机体验,厌倦了无聊的WAP浏览器。 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但也存在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理解不够深入、新业态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技术支持以及市场环境的影响,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我国手机行业学不来,但是小米的思路对国人来说是有借鉴意义的,大有发展前景。雷军讲渠道革命时说,小米网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正是小米网这一自有品牌电商模式,为小米手机打造了极优性价比,让“超用户预期”成为可能。2014年,行业开始学习小米电商模式:大部分厂商在利用天猫、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同时,开始自建电商网站。雷军在采访中提到,希望用小米思维改造中国制造业。小米式创新,不止是小米一家公司的创新,可能是所有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过去三十年,中国制造业的推动力是人口红利,低成本,低价格;小米模式则证明了,运用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依靠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再加上创新式的产品模式,中国制造业将会出现巨大的“创新红利”空间,中国制造将变为“中国智造”。与人口红利相比,创新红利的空间更大,更持久,更健康。

篇五 苹果和诺基亚
诺基亚与苹果案例分析

【苹果和诺基亚】

企业经营战略——诺基亚&苹果 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广义上的经营战略是指运用战略管理工具对整个企业进行的管理,在经营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贯彻战略意图,实现战略目标;狭义上的经营战略是指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的过程所进行的管理。更具体地说,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从其制定要求看,经营战略就是用机会和威胁评价和未来的环境,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在本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对诺基亚和苹果公司经行企业经营战略的探究。 公 司 简 介

苹果公司,全称苹果股份有限公司,原称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在2007年1月9日于旧金山的 Macworld Expo 上宣布改名。总部位于美国

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目

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3.8%。

概况

中文公司名:苹果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公司名:Apple, Inc.

公司类型:公开 (NASDAQ: AAPL)

成立时间:1976年4月1日

总部地点: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

公司荣誉:世界上最大的IT科技企业

重要人物

Steve Paul Jobs 斯蒂夫·乔布斯(CEO)

Timothy D. Cook 蒂姆·库克(COO)

Peter Oppenheimer(CFO)

Philip W. Schiller(SVP Marketing)

【苹果和诺基亚】

Jonathan Ive(VP Industrial Design)

口号

Switch(变革)

产业

电脑硬件、电脑软件、手机和掌上娱乐终端

产品

软件-- Mac OS X,Xserve,QuickTime,iLife,iWork,iTunes

硬件-- iMac,PowerMac,PowerBook,MacBook,MacBook Pro,iBook,Apple Cinema Display,Mac mini,AirPort,MacBook Air,Air Pro

掌上娱乐终端-- iPad,iPod,包括iPod nano、iPod classic和iPod touch以及以往的已停产的iPod(Video)版本

手机-- iPhone

其中,Mac(电脑)iPod(个人数位影音随身听) iPhone (行动电话) iPad (平板电脑)iTune(数字媒体播放应用程序)为其主要产品。

发展近况

营业额 .652.25亿美元( 2010年季报)

市值:3196亿美元(2010年 超过微软)

员工数 14,800(2005年)

苹果的Apple II于1970年代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後的Macintosh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数位音乐播放器、iTunes音乐商店和iPhone智能手机,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

2006年8月29日,苹果电脑公司发布声明,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已加入苹果公司董事会。

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正式推出iPhone手机,并正式更名为苹果公司。

2010年10月14日,苹果电脑的股价超过300美元,总市值达到了275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Mobil Corp.)的美国上市公司,同时超过微软(Microsoft)成为全球最大科技公司。

2011年1月20日,苹果iPhone手机及配件销售额达到104.7亿美元,按营收计算,超过诺基亚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

2011年5月2日,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微机电系统传感器采购商,仅落后于领头羊三星。 2011年5月9日,根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Millward Brown发布的最新BrandZ全球品牌百强排行榜,苹果公司的苹果品牌价值达153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苹果和诺基亚】

2013年,美国调查公司FactSet公布的新数据显示,2013年8月至10月,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出现显著变化,苹果重回全球公司市值榜首。

2015年,苹果证实,该公司已经与信用卡公司美国运通携手,把苹果移动支付服务Apple Pay扩展到全球市场。

公司战略分析

一、发展战略:

市场开发战略

是由现有产品和新市场组合而产生的战略。它是发展现有产品的新顾客群或新的低于市场从而市扩大产品销售量的战略. 市场发展可以分为区域性发展、国内市场发展和国际市场发展等。日本松下公司曾将国内已饱和的黑白电视机和老型号彩色电视机推向国外市场,维持其增长速度,就是市场开发战略的一例。

电子产品行业属于区域扩张型或正在迅速全球化的产业阶段,苹果公司在它所经营的领域非常成功,拥有扩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而电子产品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产品差异化及技术创新。市场开发战略通过充分开新有的产品市场,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苹果公司可选的四种发展战略中,不但风险最小、所需资源投入最少,更主要的是最直接地实现了企业的最终价值。因此苹果公司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市场开发战略:(1)将本公司现有产品打入从未进入过的新市场(开拓区域外部或国外市场);

(2)要在新市场寻找潜在用户,激发其购买欲望,扩大新市场的占有率; (3)公司也可以考虑增加新的销售渠道,灵活运用各种中间商的销售途径,开发新的市场;(4)在当地发掘潜在顾客,进入新的细分市场;(5)在当地开辟新的营销渠道,包括雇佣新类型的中间商和增加传统类型中间商的数目。【苹果和诺基亚】

成本领先策略

将制造工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自己不生产,如让富士康和和硕代工,自己只提供先进的技术.只提供先进的技术,因此成本只需187.5美元,从而有巨大的利润空间。而其他的厂家自己研发和生产则利润小。

产品的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战略又称别具一格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服务、企业形象等与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区别,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这种战略的重点是创造被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是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差异化战略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产品的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和形象差异化等。实现差异化战略, 可以培养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因此, 差异化战略是使企业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利润的一种有效的竞争战略。

产品和服务的有效组合是苹果创造差异化的核心(独树一帜的时尚设计在外观特征上完全区别于其他各类mp3播放器;价格上的差异化体现在全球统一定价和从不降价销售;长期高成本的广告投入为企业塑造良好市场形象和品牌吸引力)

苹果公司要开发市场,必定要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找到战胜对手的营销策略。因此差异化策略未苹果公司未来市场的开发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苹果公司可从以下方面实施差异化战略:

1.产品差异化:对于电子产品来讲,产品差异化是最基础的,也是首先需要掌握的,包括在产品质量、产品性能、产品特色、产品设计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化战略;如苹果iPhone以多点触摸屏取代传统手韧键盘,在外观差异化的同时,便利软件开发者自由设定最符合软件需要的触摸按键位置

2.服务差异化:苹果公司的产品工作娱乐功能兼备且都达到

3.品牌差异化:苹果公司可以生产出其他i系列的电脑、手机、娱乐终端产品

【苹果和诺基亚】

4.营销渠道差异化:如苹果将iPod+在线商店的差异化组合模式复制在其iPhone上

5.性能差异化:如iPhone的配置远远高于竞争对手

二、稳定战略

第一,“饥饿营销”:有意识地压缩产量,造成产品畅销的景象,从而带动苹果的知名度。 第二。,为了满足用户有推IPAD,这种产品定位于IPAD,IPHONE和MacBook之间。

第三,与运营商进行捆绑策略,并且和运营商分成在中国与联通合作,以及自己开了两家专卖店,充分利用中国的国情“黄牛党”存在充分利用苹果迷的忠诚度以及年轻人的好奇心

三、收缩战略

集中策略

第一,只生产高端手机,封闭的操作系统,而对手从高到低都有且系统是开放的;

第二,集中购买对象:高端人群。而对手是针对各种人群;

第三,定价高,而对手是各种价位都有;

第四,款式单一,而对手多种款式。

无疑,苹果公司现在全球市场范围的影响力证明了他的经营战略是符合时代发展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着正确的经营战略,或者说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一如既往保持其经营战略的正确性,诺基亚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诺基亚发展历程

萌芽时代

诺基亚产品

诺基亚的历史始于1865年。1865年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 Idestam)在芬兰坦佩雷镇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工厂位于芬兰和俄罗斯帝国的交界处,并以当地的树木作为原材料生产木浆和纸板。

1868年艾德斯坦又在坦佩雷镇西边15公里处的诺基亚河(Nokianvirta river)边建立了他的第二家工厂:橡胶加工厂,该工厂除了生产皮靴和轮胎外,还生产工业用橡胶制品。1871年,艾德斯坦在他的朋友利奥·米其林(Leo Mechelin)的帮助下,把两家工厂合并为一家工厂,并且成功地其转变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艾德斯坦成为首任诺基亚管理者,随后两人把公司的名字命名为“诺基亚”。该公司仍然保留“诺基亚” 这一名称。

19世纪末艾德斯坦诺基亚管理者的职务转交给利奥·米其林,而当时无线电产业的萌芽起步。于是,米其林突发奇想地想诺基亚公司的业务扩张到电信行业,但是遭到了艾德斯坦的反对。直到1902年,米其林才说服艾德斯坦,这才让诺基亚增加了一个电缆部门。但令米其林没想到的是,这个他突发奇想所建立的电信部门最终却发展成为了后来的诺基亚公司 。 工业时代

1967年诺基亚成为了一家芬兰国内跨产业的大型公司,其产业涉及包括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诺基亚创始人石油、军事等多个领域,而诺基亚开始手机生产制造却是在1960年。

1960年诺基亚时任总裁Bjorn Westerlund专注于电信行业,他认为未来的电信行业是科技发展的趋势,于是他建立了诺基亚电子部,并专注于电信系统方面的工作。电子部当时已在研究无线电传输问题,从而奠定了后来诺基亚集团电信的基础。

到1967年时,之前的电子部已发展成为拥有460人,净销售额占整个集团净销售额3%的大部门。为了表彰诺基亚是当地最大的工业设施和雇主,1937年建立的Pohjois-Pirkkala镇于一年后改名为诺基亚镇。1977年,诺基亚镇又升格为诺基亚市。诺基亚市的市徽上便是一只紫貂爬行于一条蓝溪中。

诺基亚(Nokia)镇的名字来自流经当地的一条河流。这条河名为Nokianvirta,在芬兰古语种是紫貂的意思,这种动物已经绝迹。诺基亚公司字体是Agfa Monotype Nokia Sans字体,最初由Eric Spiekermann设计。此前在广告和手机用户手册中,诺基亚最常用的是Agfa Rotis Sans字体。

电信时代

从1962年到70年代中期,诺基亚在芬兰电信市场所占份额不断增加。

1982年,诺基亚(当时叫Mobira)生产了第一台北欧移动电话网移动电话Senator。随后开发的Talkman,是当时最先进的产品,该产品在北欧移动电话网市场中一炮打响。80年代中期,诺基亚移动电话通过“Tandy无线电小屋公司”的商店进入了美国市场。为生产由Tandy出售的AMPS(高级移动电话系统)模拟机,公司与Tandy公司于1985年在韩国建立了一个联合

生产厂。

1990年,手机用户量大增,手机价格迅速降低,移动电话越变越小,诺基亚又明确制定了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电信公司的战略。在以电信为重点的同时,诺基亚的业务范围随着电信部门的迅速发展而急剧扩大。 同时,诺基亚还致力于全球通技术,首次全球通对话就是用诺基亚电话,于1991年通过芬兰诺基亚Radiolinja网络进行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而当时的诺基亚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地把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其他所有传统产业出售,诺基亚集团开始两年的分裂,而此刻的诺基亚作出了自己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抉择。 手机时代

诺基亚只剩下手机电信产业的诺基亚经过5年的时间逐渐摆脱了破产的境况,由于专注于传统功能手机产业的研发,诺基亚功能手机在当时具有极佳的用户品牌效应。1995年,诺基亚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它的整体手机销量和订单剧增,公司利润达到了公司前所未有的财富。

从1996年开始,诺基亚手机连续15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并且推出了Symbian和MeeGo的智能手机。2003年,诺基亚1100在全球已累计销售2亿台。2009年诺基亚公司手机发货量约4.318亿部,2010年第二季度,诺基亚在移动终端市场的份额约为35.0%,领先当时其他手机市场占有率20.6%。

后PC时代

诺基亚手机诺基亚面对新系统的智能手机夹击,在塞班S60V3基础上推出了S60V5,并且在2010年分别发布了Meego和Symbian3,然而未能打败IOS和Android,并且手机地位也被敌对厂商苹果和三星超过。诺基亚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在英国伦敦宣布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放弃Symbian和meego。诺基亚手机采用Windows Phone系统,并且参与该系统的研发。

2012年6月21日,微软在美国旧金山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Windows Phone 8(WP8)操作系统,它采用了全新的内核和界面,可支持多核处理器和高清分辨率,整体性能更多强劲,诺基亚开始大量生产WP8手机。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新的WP8系统和原来的WP7.5系统并不兼容。

北京时间2012年9月5日晚10点,诺基亚联合微软在美国纽约举办发布会,正式推出两款采用微软Windows Phone 8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以求追回手机市场。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同时以16.5亿欧元购买其10年期专利许可证,共计54.4亿欧元,约折合71.7亿美元。该收购项目中包括诺基亚的手机部门和手机业务,以及诺基亚在全球的手机制造工厂和诺基亚的手机部门和工厂的所有员工,还有诺基亚的大量专利以及品牌的授权。

2014年4月22日,据科技博客Nokiapoweruser报道,根据一封发给供应商的信件,微软计划把“诺基亚”重新命名为“微软移动”。该信件称:“因微软和诺基亚交易接近尾声,诺基亚的名称会变更为微软移动,新的全资附属公司将成为微软的移动设备部门。”从此诺基亚手机变为历史。

2014年4月25日诺基亚公司宣布已正式把旗下移动电话业务移交至微软集团,为双方历时近8个月、最初宣布总额为54.4亿欧元(75.2亿美元)的收购案画上了句号。

2014年5月6日,诺基亚宣布会投资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6亿元)设立一只新基金,对开发智能汽车技术的公司进行投资,以支持诺基亚数字地图业务的发展。新基金会由诺基亚旗下风险投资业务部门Nokia Growth Partners负责管理。

2015年4月15日,诺基亚宣布166亿美元收购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2015年7月,诺基亚官方声明,诺基亚会再次进入智能手机领域。

篇六 苹果和诺基亚
论诺基亚的陨落和苹果的崛起

论诺基亚的陨落和苹果的崛起

一代王者诺基亚为什么会陨落?

诺基亚曾经一度是手机行业的王者,其最辉煌的时候市值高达1100亿欧元,而出售给微软的价格为55亿欧元。一个手机王者为什么最终却廉价的成为了微软的附属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没有抓住消费趋势,最终被后来的苹果三星等全面超越。在功能手机时代,诺基亚是当之无愧的王者,那个时候功能手机的消费趋势是由诺基亚在引领。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于手机的需求已经不是简单的满足在通话、短信等层面,而变成了随时随地的娱乐和互联网应用。一直到最近要推出的4100万拍照神器 Lumia 1020,诺基亚固守功能,没有真正的抓住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化的消费趋势,导致其在产品的创新方向上远远落后竞争对手。2007年iPhone来了,紧接着Android手机来了,三星、HTC来了,这些手机依托于新的软件系统,已经不再主打基础功能,而是娱乐和应用。

2. 对市场的变革反应迟钝,过于沉溺于过去的辉煌。尽管有苹果等后来者的冲击,但是诺基亚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坐拥全球手机老大的位置,俯视众手机厂商,正如诺基亚N9上市的时候所主张的那样:“不跟随”,对于手机行业的市场变革缺乏便捷的反应,过于沉迷于过去的辉煌,最终走向没落。

3. 专利和新技术不能及时进行消费者转化。苹果乔布斯曾经说过,苹果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只有新技术和消费者需求真正融合的时候,才能产生创新的产品。诺基亚前高级经理Juhani Risku 写了一本书,叫做《Uusi Nokia》(新诺基亚),书中,他对于诺基亚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诺基亚不缺乏技术和研究,缺乏的是把技术转化为商业的能力。早在2004年,诺基亚就开发出触控技术,甚至包括3D技术,诺基亚2010年研发费用是苹果的4倍以上,但是,这些专利并没有实现满足消费需求的转化。如今,微软花很少的代价就将这些专利纳入囊中。

启示:领导品牌,一定不能忽视和漠视破坏者和颠覆者的创新,当新的竞争对手进来改写了行业的创新规则的时候,作为领导品牌,一定要想办法跑到对手的前面,而不是坐而观望,或者视而不见。一个公司在技术上要保持领先,不是拥有多少领先的专利,而是这些专利如何转化为产品创新的元素,或者如何转化为消费者需要的东西。专利不仅仅是建立竞争壁垒,更是制定行业标准的武器。 苹果的崛起有3个关键字:创新,竞争力,营销策略

苹果公司原有文化的核心是一种鼓励创新、勇于冒险的价值观。自白手起家,小小的苹果电脑便在技术领域内引发两次变革,迫使包括IBM和微软在内的每一家电脑公司都加入它开启的新潮流。不仅是勇于创新,事实上,公司一直是我行我素,冒高风险,甚至反主潮流。公司的信条是进行自己的发明创造,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正是这种大无畏精神使公司能够推出令广大用户喜爱的Mach电脑,开鼠标定位器和图像表示法的风气之先,公司也一直以这种独创精神为傲。在其创办初期,公司曾在楼顶悬挂海盗旗,向世人宣称我就是与众不同。然而正是这种价值观造就了苹果的成功,也预埋了危机。 苹果的崛起和乔布斯是分不开的。乔布斯是一位很有个性,迷恋科技创新,追求艺术完美主义,同时又是懂得产品和用户之间关系,充分利用媒体,对市场定位准确的领袖人物。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苹果公司这个他自己不断地养大的孩子倾心贡献。没有乔布斯,苹果也许不可能成为美国最有活力的科技公司,乔布斯就是代表苹果,苹果有很多很多默默无闻的乔布斯,他们没有像乔布斯那样的综合素质,也愿意追随乔布斯对完美艺术消费电子产品的开发,乔布斯的领导力如同神化般驾驶苹果一步一步地前进,苹果绝对需要乔布斯的领导,而乔布斯也离不开他亲手缔造的苹果王国,苹果文化逐步地深入人心,相信苹果不仅仅是乔布斯一个人的伟大,乔布斯只是苹果的领军灵魂人物,相信乔布斯已经培养了很多苹果文化的团队。

乔布斯成功地打造了苹果文化的品牌形象:设计、科技、创造力和高端的时尚文化,成为全球业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苹果公司在整机技术的利基领域多年积累,致力于揽用最优秀的人才打造其核心资源,成就了苹果公司在技术和产品上远远超出竞争者的实力。创新性工业设计、直观易用的UI嵌入式网路、 图形多媒体能力都来自于最优秀人才的精心打造。从苹果二代获得成功以来,乔布斯开始对产品的工业设计格外重视,也正因为这种重视,成就了乔纳森埃弗在工业设计界的殊荣、瑞兹拉夫设计Mac OS外观

的精密。简化是苹果公司设计流程里最重要的理念,瓦斯寇Wasko)为QuickTime以及iPod设计的界面都是忠于“简单易用”的界面原则。乔布斯的领导力向来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业界一致认为他是苹果公司的灵魂、核心资产。乔布斯是苹果公司两位创始人之一,苹果公司诞生之初便深深地刻上了乔布斯之印。

如果20多岁时创立苹果的乔布斯领导力难免青涩,那么一度离开苹果后复返,以及作为NeXT和皮克斯公司总裁的经验,则成就了他成熟的领导力。乔布斯能聚焦干少数几件重要事情上、找到能做出好的用户界面的人、将产品打上“革命性”的标签推向市场,他的这些能力都很非凡。

启示:中国相关领域内企业的战略优势打造,可以借鉴苹果公司实现的“文化-产品-用户-品牌”之间良性循环的营销精粹。中国企业往往更多关注在用户渗透方面的渠道策略,而对实现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有力纽带缺乏关注,这就难以成就有持续影响力的品牌价值。用户需求不同于用户体验,许多企业标榜用户需求是自己的目标,“用户需要什么产品,就做出相应的调整”,然而多数时候用户是不能定义出优秀产品的。避免盲目地追随市场的有效方式之一,是把自己看作用户对产品设计挑刺、不断接近自己产品的用户,挖掘用户对产品的深层需求。打造产品与用户之间的纽带,需要对用户体验倾注更多关注,而这种关注需要渗透在公司文化中,才会像苹果公司那样创造有强大影响力的营销。中国企业学习苹果,需要有国际视野,需要有长期品牌建立的意识,需要文化的底蕴,需要团队协作精神。中国已经具备很精良的制造技术,更重要的是创新理念和国际品牌的建立,包括企业和用户的文化沟通,以及更新中国的传统观念。

苹果的崛起与乔布斯是分不开的,乔布斯是一位很有个性,迷恋科技创新,追求艺术完美主义,同时又是懂得产品和用户之间关系,充分利用媒体,对市场定位准确的领袖人物。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苹果公司这个他自己不断地养大的孩子倾心贡献。没有乔布斯,苹果也许不可能成为美国最有活力的科技公司。

没有乔布斯,苹果也许不可能成为美国最有活力的科技公司。乔布斯的个人能力实在太强,迷恋科技创新,开发个人电脑,创造了iPod touch,创造了iso系统,搭载iso系统的iphone手机成为现在很多年轻人追捧的对象。他追求完美,曾经为了在拇指大的地方放下几个图标,和开发人员争论了半天。他又懂得产品和用户之间关系,他告诉消费者,让消费者说出他们的需求,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苹果公司倾心贡献,从不招聘俗套的员工,鼓励其他人另类思考。就像他说的: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学会创新,不断去寻找,不断学习。

篇七 苹果和诺基亚
2012管理咨询师案例分析:苹果为什么能够战胜诺基亚

销售几乎只拥有一种款式的iphone,销售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在新兴市场中,随着新一代iphone4的推出,人们追捧的浪潮更加疯狂。如果在10月份到北京三里屯village的苹果专卖店转一圈,你就会发现那几乎是一场攻城战。一边是因卖断货而店门紧闭,而另一边门外面排队的人群却热情高涨、毫无去意。在市场的另一边,静静的等待在橱窗里的是诺基亚的上千款手机。今年10月初,苹果公司超越微软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值的科技企业。

自从苹果公司在2007年1月推出iPhone以来,诺基亚的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连年萎缩(三季度市场占有率只有32.4%),其股价也下跌了47%。评论认为,诺基亚在高端机市场显然已经落后,在中低端市场中也面临三星等竞争者的挑战。

拥有上千款式的诺基亚没能满足的欲望,却被一款苹果手机紧紧的抓住了。其实,苹果并不是诺基亚的第一个挑战者。若干年前,另一种“水果”——黑莓,更早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和传统意义上的手机不同,黑莓手机的核心技术在于一套通过手机可以登录互联网发送邮件的系统。“9·11”恐怖袭击事件为黑莓提供了崛起的良机。当时常规的手机线路已经完全中断,而黑莓的Mobitex文字通信网络却依然运转良好。故事告诉我们,在手机互联网时代里,如果你哪怕致力于满足人们某一项重要的基本需求,你也可能获得无限的成功。

在这方面苹果或许会走的更远。作为以消费娱乐为代表的手机,苹果的“鲜美”无人能比。在酷炫的外壳下面,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为它的使用者上网冲浪提供了方便,触摸屏和按钮操作系统能够保证你只用一个触摸点击动作就能够连上互联网并且在网上做一件你喜欢做的事情。或许是查水电费,或许是联网游戏。和用9格子的键盘笨拙的敲击复杂的网址相比,这是怎样轻松的体验啊?相比之下,诺基亚的设计者们或许真的想错了。手机的硬件决定了人们在手机互联网上的行为目的性更强。也就是说他们用手机上网做尽量简单而且必要的事情。他在打开手机上网之前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打开手机、上网、完成它。苹果手机就为人们这些需求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哪怕是完全不懂得用台式机上网和打开IE登录门户网站的使用者,买了iphone之后也能迅速学会如何在网络上用手机查看股票行情或者玩游戏。在智能手机的领域苹果(或许还有黑莓)已经占据了先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4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