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建几个养泥鳅池

| 建造师考试 |

【www.guakaob.com--建造师考试】

篇一 一亩地建几个养泥鳅池
泥鳅池的建造方法

  1.泥鳅池的选址
   
  (1)交通交通对于泥鳅的养殖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进苗、购买饲料、出售泥鳅等都很便利,不受季节天气的影响。
   
  (2)用电泥鳅池一般要选在电压较为稳定的地方,这对养殖过程中换水的快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各地农村大多已经进行农网改造,但也还有一些地区由于变压器容量小、线路老化等原因,在用电髙峰无法启动水泵抽水,这很容易给泥鳅养殖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初次养鳅的朋友在选择养殖场地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3)水源水源是否充足决定着泥鳅养殖密度的髙低,因此泥鳅池一般都建造在离江河、湖泊较近的地方,但是水源一定不能受到较重的污染(能够适合鱼类生存)。如果你当地有着较为丰富的地下水,也可以用井水养殖,效果几乎是一样的。
   
  (4)土质土质以黑土、黄土等较黏的土质为好,沙土保水性能差,最好不要选用。
   
  (5)地势地势要稍高,排水方便,而且在夏季洪水季节要不被淹没。
   
  2.泥鳅塘的建造
   
  (1)时间 北方地区建造泥鳅塘一般在冬季建造比较合适,冬季建造的泥鳅塘经过下个冬天的冰冻,土质慢慢疏松,对于第二年养殖过程中的保水有较大的作用,当然其他季节也可以,只是要注意渗水的问题。
   
  (2)开挖 对于原来田埂较为矮小的稻田或者是在平地新建养鳅池塘,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小型的推土机或挖掘机进行开挖池塘。在开挖之前,最好能用旋耕机把地耙一遍,然后再开挖,这样,泥土松软,对保水同样有利。对于稻田田埂已经比较牢实的,也可以采用人工将田埂适当加高加宽即可。
   
  (3)池的深度 建成后的泥鳅池深度一般保持在1米左右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深,太深了,开挖的费用也较高。
   
  (4)埂(坝)宽度及防渗漏处理一般保持在1?2米即可(具体根据当地土质确定>,只要能够蓄水在70厘米左右且渗水较慢即可。部分稻田有野生龙虾打洞,容易导致田埂漏水。有的地区土壤含沙较多,防渗效果不佳。对于这样的稻田,可以在度边覆盖土工膜,以防止出现塘水渗漏。一般每平方米130克规格的土工膜价格大约为3元,处理1条100米长的田埂大约需要花费600元,但一般可以使用3年。如果有条件,能将田埂用砖或混凝土进行防渗漏处理当然更好,只是这样一次性的投入就要大一些。-
   
  (5)池塘的大小养鳅池塘一般以长70~120米,宽8~15米,面积1~3亩为宜。如果宽度过宽,投料等管理不是很方便;如果长度过长,换水很难达到比较彻底。池塘当然也不要太小,那样管理起来也有些麻烦。
   
  3.相关材料的准备
   
  (1)竹竿和铁丝竹竿一般买6米长左右的即可,每根竹竿截成4节,每节1.5米,最上面的一节因为较细,所以不能用,其余3节可以用。在养殖泥鳅池毎3?5米就要用到一节竹竿,这样,就可以算出竹竿的购买量。支撑网布用水泥棒也可以,一般6?10米用一根水泥棒。可以向预制构件厂定购水泥棒,长度大约为1.5米(就是很多葡萄种植户用于搭架的那种)。此外还要准备适量的细钢丝绳或铁丝,其长度能够绕稻田1周即可,用于把每根竹竿或水泥棒连接起来,便于固定网布的一侧。
   
  (2)网布网布主要用于防止泥揪在田埂四周打洞和外逃。为了保证网布的使用寿命和确保泥鳅不外逃,购买网布一定要选择质量较好的聚乙烯网布,网目的大小应根据所放的泥鳅苗而定(一般10~20目的网布均可)。质量较好的网布在日晒雨淋的露天场地可以使用3年以上,但质量差的网布有的不到1年就老化变脆,容易造成养殖的泥鳅逃逸。网布的宽度(高度)以1.5米左右为宜。由于池水的深度可能在70厘米左右,加上泥下要埋入约50厘米,所以绝不能使用宽度仅为1.2米的网布代替。网布的长度视泥鳅池的周长而定。一般情况下若泥鳅池的周长为100米,购买布网时最好多买几米,因为网布在埋设时不一定能够做到完全拉直,这样就有可能增加网布的用量。
   
  4.相关设施的设置
   
  (1)埋网在放苗前1个月,就要把网埋在池塘里,埋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养殖泥鳅的成与败,可以说,它与泥鳅的养殖同样重要,埋得不好,会造成泥鳅大量逃跑。埋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埋网之前,池塘中不能有水,如果有水,网就埋不结实,但也不能太干,若太干,硬泥块在填埋时容易把网布戳破。
   
  ②埋网沟要用人工挖,所挖的泥土不能放在池塘埂上,要放在池子中,以方便埋网时的回填。埋网沟要在距离池埂底部20厘米左右的地方开挖,如果距离池埂太近,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雨水的冲刷,埂上的泥土难免不出现塌陷,这些塌陷的泥土容易把围泥压垮,造成泥鳅逃跑。埋网沟的深度一般以30厘米为宜,这主要是根据泥鳅的好动性设计的,如果埋得太浅,泥鳅容易把埋网的泥扫开,造成泥鳅从网底逃跑;埋得太深,上面的防逃高度就很难保证。在挖到池子四个角的时候,要把沟挖成弧形的而不能顺池埂挖成直角,以免在四角埋网时出现皱褶。  

[1] [2] 下一页

篇二 一亩地建几个养泥鳅池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一亩水面能养5吨泥鳅

  致富经 一亩水面能产5吨泥鳅

  解说词:

  进入冬季,在赣榆县的墩尚镇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经过三个月饲养的泥鳅都要陆续起塘了。

  由于塘里的泥鳅较多,捕捞工作一般都要由十几个人的队伍,分几次才能捕捞干净。

  记者:“一次这么多人。”

  养殖户 朱其金:“每次都这么多人,网拉不动,里边鱼多。”

  记者:“一网能拉多少?”

  养殖户 朱其金:“2、3斤,天气冷,拉的不多,钻泥里去了。”

  墩尚镇的泥鳅采用高密度养殖。在两亩的池塘中,不断增加种苗投放密度,产品出塘量高,品质不受影响,这种养殖方法是当地的独创。

  墩尚镇党委副书记 王桓起:“高密度养殖在其它地方很少,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独创,按照专家说法一个池只能放2千到4千斤,我们放了一倍多。”

  记者:“能下多少苗?”

  养殖户 朱传亮:“能下3吨到4吨。”

  记者 高洁:“我旁边的池塘占地两亩,一般能出8千到一万斤的成品泥鳅,也就是四、五吨。如果在行情好的时候,像2006年的年底到2007年初这段时间,泥鳅价格卖到20多元一斤的时候,旁边的这个大网一下去就能捞上来一辆高级小轿车。”

  墩尚镇是著名的“泥鳅之乡”,泥鳅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98%,养殖泥鳅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

  养殖户 李海强:“有公的,有母的。”

  记者:“有公的,有母的,怎么看?”

  养殖户 李海强:“你看,黄的就是公的,这种就是母的。”

  记者:“母的大,长得胖。那种好吃?”

  养殖户 李海强:“这种好吃。”

  墩尚镇淡水资源丰富,水田里、稻沟里到处都有泥鳅生长。但以前这里的老百姓都不敢吃它。

  养殖户:“说吃了泥鳅嘴尖,这是农村一个传说。”

  养殖户 朱贵发:“谁也不愿嘴尖对不对!”

  让人们打破观念的是这个叫乔宗礼的人。十几年前,乔宗礼听说本地人不敢吃的泥鳅,却是很多外地人餐桌上的美味,就开始做野生泥鳅贩运的生意 。

  2002年乔宗礼无意中认识了韩国客商曹泂武,曹泂武来中国收购野生泥鳅苗,得知他想在山东投资泥鳅养殖场后,乔宗礼立刻邀请曹泂武去墩尚看一看,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想法。

  墩尚镇泥鳅养殖协会会长 乔宗礼:“长期在一起,我们肯定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一个是韩国养殖的方式、方法, 第二就是销售价格、销售时间等等。”

  在乔宗礼的极力引荐下,2002年10月,曹泂武投资300多万元在墩尚建了泥鳅养殖场。有人要养殖泥鳅,消息传开,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开玩笑。

  乔宗礼:“都认为是开玩笑,养泥鳅谁养,我看着地不养,泥鳅哪有养的,遍地都是泥鳅。”

  当地老百姓哪里知道就是这种他们吃了怕尖嘴的东西,在韩国却是上等的食物,他们叫它“水中人参”。

  曹泂武:“泥鳅的营养价值和鳗鱼不相上下,称它“水中人参”并不为过。”

  韩国人口5000万,人均年消费半斤泥鳅。目前泥鳅无法人工繁殖,只能捕捞野生泥鳅苗进行驯化,近几年韩国野生泥鳅资源逐渐匮乏,养殖量也逐年萎缩。曹泂武正是看中了墩尚镇丰富的野生泥鳅资源。

  曹泂武:“这儿对泥鳅来说,天时、地利都非常适合,主要是离韩国近,所以我选择这儿。”

  曹泂武以3.5元/斤的价格向当地农民收购野生泥鳅苗进行养殖.由于本地泥鳅品质好,曹泂武养的泥鳅在韩国卖价很高,第一年他就赚了七、八百万元。这个消息又一次在镇里炸开了锅

  乔宗礼:“老百姓一下子不得了,有钱的也养,没钱的也开发,贷款借账。

  2003年乔宗礼自己养了160亩泥鳅,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很多老百姓也纷纷推搪养殖。2004年墩尚镇的泥鳅养殖面积达3千亩,年出口泥鳅7千吨。目前,已经有9家企业可以直接出口韩国市场。

  记者:“人工养的和野生的泥鳅有什么不一样?”

  养殖户 李海强:“肥,颜色也不一样。”

  记者:“颜色怎么不一样?”

  养殖户 李海强:“野生的是黑色的,这个是粉红色的。”

  记者 高洁:“泥鳅从池塘里打捞上来之后呢,会运到这样的包装厂,然后放在暂养池里边净化,这样做是为了去掉泥鳅身上的泥土和粘液,还有排空泥鳅的肠胃,经过12小时的净化以后再装箱出口。”

  记者:“这里边怎么有黄色的呀?”

  工作人员:“放的是豆油。”

  记者:“放豆油干嘛呀?”

  工作人员:“放豆油是为了泥鳅一放进去不起沫,沫起来鱼不就闷死了吗!”

  为提高产量,2005年,乔宗礼把160亩的种苗的投放量由2004年的200吨增加为500吨,种苗投放量增加了一倍多,泥鳅会不会缺氧,乔宗礼的心里也没有底。

  乔宗礼:“如果密度小,可能比较好养,但是由于我们超高密度养殖,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这样那样的疾病。”

  天冷时乔宗礼就打井水给泥鳅加温,天热的时用水冲降温。2005年,泥鳅出塘700吨,比上年多赚了2、3百万,2006年他又将投放量增加到600吨。

  乔宗礼的高密度养殖获得了成功,养殖户都开始增加密度提高产量。

  记者:“高密度养殖对泥鳅好不好?会不会影响泥鳅的品质?”

  养殖户:“不影响。因为它是高耐氧的,它和鱼虾不一样,它不缺氧。”

  颜世回2006年养了三池泥鳅,于9月份投苗,到了年底成品鱼出塘时,当时的出口价是13元一斤,他却一点也不着急卖。

  颜世书:“我打算不卖,我看市场上老百姓货走得太急了,我想一想价格会不会有什么后跳,过了春节以后会不会上涨。”

  原来以前泥鳅销售只有秋天一季,颜世回推迟了种苗投放时间,这样他就可以错过高峰期上市。 到了第二年四月,泥鳅价格涨到每斤17元,比年前整整多了4元钱,这时颜世回及时出货,把握时机让他一下子多赚了7、8万元。

  颜世书:“当时出过秤,他们就付钱给我了,当时两塘子将近18万。”

  2006年,泥鳅出口由一季发展为全年销售,出口价最高时达每斤26元。到2007年,墩尚镇泥鳅养殖面积发展到1万6千亩,32个村2700户发展泥鳅养殖,出口创汇 9000万美元,实现产值10亿元。 。

  编导:高 洁 摄像:刘 杰

  泥鳅的养殖周期一般为5-9个月,有当年苗(人工繁育苗)直接养成和隔年苗(野生苗)养成两种形式。放养的鱼种要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格健壮,规格尽量保持一致。

  由于泥鳅对低氧的耐受力较高,其放养密度可按春季水体缓冲度的上限来设计,这是泥鳅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依据之一。当年苗的放养规格3-5cm,密度200-300尾/m3;隔年苗的放养规格6-8cm,密度100-200尾/m3。

篇三 一亩地建几个养泥鳅池
泥鳅的养殖成本大概是多少

泥鳅的养殖成本大概是多少?求专业人员解答 谢谢

2011-12-10 21:59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1581次

我来帮他解答

回答 共3条

2011-12-11 10:04 李全228

| 六级

泥鳅对食物的要求不十分挑剔,水中的泥沙、殖质、有机碎屑都是其食物,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硅藻类、绿藻类、蓝藻类、裸藻类、黄藻类、原生动物类、枝角类、挠足类和轮虫等。泥鳅在全长为3 一 5 厘米时,喜食腐殖质,其次为小型甲壳动物、昆虫等,胃肠食物团中,泥沙和腐殖质的重量比例高达70 %左右,生物饵料的重量只占 30 %。全长5 一 8 厘米时喜食水中浮游动物、丝蚯蚓等,偶尔也食藻类、有机碎屑和水草的嫩叶与芽等。当全长8 一 10 厘米时,食性偏杂,主食大型浮游动物、碎屑、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种子,也食部分微生物。生活在不同水体的泥鳅,其食物组成有所不同。有研究人员做不同水体的泥鳅食性观察,发现稻田、池塘排水沟和污水沟的泥鳅肠道中的食物成分各有不同。

泥鳅在稻田中以摄食介形虫、剑水蚤、尖额溞为主,以摄食水绵为辅,偶尔摄食其他一些水生动物。这说明泥鳅在稻田中是摄食水生动物为主,水生植物为辅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池塘的排水沟中主要摄食弯尾溞、尖额溞、剑水蚤、介形虫、盘肠溞及其他小型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兼食双星藻,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不同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其食物各有一些差异,但可以认定其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食昆虫幼虫、小型甲壳动物、藻类及高等植物。环境中食物的易得性及喜好性是影响泥鳅食物组成的重要原因。自然界中泥鳅喜食动物型活饵料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活饵料易感知;二是适口性好。通过观察发现,泥鳅摄食水生昆虫时并不是主动向目标移动,而是当昆虫游至泥鳅触须感知的范围内激起水波,泥鳅感知后,才突然前冲,将昆虫吞入口中。因此,泥鳅的摄食方式是半主动的方式。另外,泥鳅的食物组成表明,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动植物饵料均缺乏的情况下,也能摄食有机碎屑和活性淤泥来维持其能量供应。因此可以认为,泥鳅不仅能适应水质恶劣的环境,而且还可以摄食多种饵料以维持其生长。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料来喂养幼鳅;培育成鳅可投喂螺蛳、蚯蚓、蚕蛹粉、河蚌肉及禽畜内脏等肉食类饲料,并搭配一定比例价格较低廉的植物饲料,如米糠、麸皮、豆渣、三等面粉及老菜叶、弃置的瓜果类等。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养,则可以食鱼类的粪便、残渣剩饵,所以泥鳅被称做池塘中的清洁工。

泥鳅无论是摄食天然饲料,还是摄食人工饲料,都表现出对动物性饲料有明显的喜食性。由于泥鳅的食性杂,所摄取的饵料来源广且又丰富,对泥鳅的快速生长,产量较高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箱养鳅是用网质好的塑料丝网,拼接成长

方形网箱,网箱养鳅具有放养密度大、网箱

设置水域选择灵活、单产高、管理方便、易

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网箱养鳅是一

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养殖新模式,是一项值得

推广的实用养殖新技术。

泥鳅网箱养殖的养殖要点:

网箱养殖泥鳅具有设备简单,单产高,管理方便,易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养殖技术。现将网箱养殖泥鳅的技术介绍如下:

养殖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的湖泊、水库边浅水处或活水池塘内,水质良好,且无工业污染,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小的面积为1—2m2,大的为20---40m2,一般

2以10--20m为宜。箱体由聚乙烯机织网片做成,网目0.5—1.0cm,网高视养殖

水体而定,但网箱上半部须高出水面40cm以上,防止泥鳅逃逸,箱底要着泥,底层铺上20cm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网箱鳅种放养量应依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网箱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应在网箱内设置一个2m2的食台,食台距池底20—25cm,投喂时将饵料投在食台上。人工投饵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应占50%以上。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平时要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通透性,并能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同时要经常检查网衣,如有漏洞立即补好。

武汉银丰现代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根据泥鳅市场调查显示,我国泥鳅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销路很广。从1995年至今泥鳅连续十多年走俏市场,年需求量10-15万吨。但市场只能供应5-6万吨,缺口较大,拉动价格连年攀升至每公斤 26-32 元。国际市场对我国的泥鳅需求订货量连年增加,尤其是韩国,日本需求量较大。目前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四川、湖南、浙江等地的泥鳅养殖都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泥鳅适应能力强,养殖方法简单,投资少,节省劳力,养殖效益高。泥鳅的养殖效益肯定是每一位泥鳅养殖户最关心的。泥鳅的养殖模式较多,有池塘养殖,水泥池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等养殖模式。现将我公司推广的常规模式养殖效益分析如下。以养殖1亩水面的泥鳅,投苗400斤为例:

(1)场地租金 :(各地不同,自己调节数据)。1亩泥鳅池塘,场地租金成本500元左右

(2)场地改造 :挖机施工每小时160元需工作4小时等(现有池塘除外)需640元。

(3)购苗种资金:1亩水面,投放泥鳅苗400斤 以28元/斤计算 需11200元

(4)饲料成本 :投放400斤泥鳅苗,产出 2800 斤泥鳅计算,按我公司的饲料配方养殖。如:水生物、蚯蚓、米糠、麦麸、豆渣、豆饼、小麦、玉米、鱼粉等做饵料,饲料成本在3200元左右

(5)其他费用 :渔药、水电、网具等其他开支400元

(6)养殖周期 :泥鳅一般饲养3-4个月达到上市规格 , 养殖总成本15940元

(7)产 出:养殖 1 亩泥鳅,投苗400斤,可产商品泥鳅 2800 斤左右,商品泥鳅的市场价格按保底价12元/斤计算,2800斤泥鳅收入为 33600元。

(8)利 润:收入33600元 -投资 15940元 = 17660元/亩 (如一年投种苗2批 效益更高)

来人一律先免费参观“农科10号”大型孵化基地、种苗培育基地、养殖示范基地, 学习培训满意后再确定合作事宜。

一、供种价格

“农科10号”优质泥鳅品种价格表

池塘养鳅模式是在池中专门养殖泥鳅不套养任何鱼类。常用于养殖泥鳅的池塘可利用鱼塘,稻田改造的池塘、土坑、河沟等均可。一般要求东、西较长,南、北宽20-30米,面积3-5亩,池深 0.8-1.2 米,水深 0.5-0.6 米。池梗路面平整、坡度一致,做好围网防逃,培好水质,移栽少量的浮水植物。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400-500斤,饲养90-120天亩产成品鳅可达3000斤以上,是目前泥鳅养殖行业中主要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

水泥池养殖泥鳅模式具有饲养管理方便,养殖设备经久耐用,捕捞容易,水温好调控等优势。一般每个池的面积在80-100平方左右,池深0.8-1米。池底铺15-20公分肥泥,投苗养殖前必须对水泥池进行脱碱、消毒、肥水。一般每平方投放“农科10号”幼苗 2 斤,饲养90-120天可产成品鳅 14 斤以上,是发展工厂集约化养殖的高效新模式。

网箱养殖泥鳅模式是在江河、湖泊、池塘中,用网目为0.1-0.3毫米的聚乙烯网片制成面积15-20平方米左右的网箱进行养殖泥鳅。网底需落入池底,网底铺 8-10 公分的肥泥,网箱需高出水面40公分以上,防止泥鳅跳逃。在水体饵料充足、水质良好的情况下,每平方米投放“农科10号”幼苗1.5市斤,饲养90-120天,每平方米可产成品泥鳅10斤以上,是养殖泥鳅又一高效模式。

稻田养泥鳅方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的水源,田中天然饵料和杂草,有效的减少了饵料的投喂,降低养殖成本的一种养鳅模式。稻田养泥鳅能促进水稻增产,但要求种植水稻的品种抗肥能力强,穗杆硬,不易歪倒。稻田养鳅需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宽1-1.5米,深0.3-0.5米的集鳅沟,便于捕捞。开挖集鳅沟的土用于加高加宽田埂,控制水位。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180-200斤,每亩可产成品鳅1400斤左右,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

浙江省泥鳅养殖哪里多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要先了解以往大多数“泥鳅养殖户”失败的二个原因是什么?

泥鳅养殖失败的二个原因:

一是人工养殖密度大,易生病大量死亡而失败,生病后,若按一般鱼类 疾病治疗,均不理想。只有使用一种生物制剂【HM净化液】才有奇效。这种【HM净化液】为初次养殖者一次成功,不走弯路提供了保障。

二是初次养殖者不了解或爱便宜,盲目引进寸片以下泥鳅小苗,因泥鳅小苗和婴儿一样太弱小,抵抗力差,经捕捞、过数、装运等折磨,下池后已所乘无几,等养了一年后再看就没有几条了,这时很多人还不知道其中原由,有的人错误的认为是打洞跑了。以上两个问题是造成初次养殖者失败的主要原因。

因此,专家建议,凡准备养殖泥鳅者,一是要先把【HM净化液】找到后才能引种养殖,二是初次养殖者不要引进12cm以下小苗,最好是引进怀卵种鳅,做到

这两条即可一次成功,不走弯路!

浙江省鸿洋泥鳅专业合作社,今年养殖面积已经扩大到100多亩,供应各规格泥鳅苗,地址.浙江省江山市石门镇琚家岗村

13221258883(总经理)

15888939543(潘经理)

地址:浙江东阳市歌山镇林头村。

乘车路线:坐火车到义乌火车站,然后坐车到东阳,在东阳北站有到茜畴的公交车,直接跟司机说到泥鳅养殖基地下。

自驾车:在诸永高速歌山出口下,向右拐开5公里左右往磐安、湖溪方向走。(不清楚,可以问路人林头村怎么走就行)

生态套养既可以为泥鳅在炎炎夏日提供一个很好的遮阴避暑的场所,又可以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在生态养殖的池子里,基本上不需要换水,不用担心长期养殖而造成水质污染,水面蔬菜可以调节氨氮,对水质的净化起着很大的作用。

当然,生态套养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从养殖户掌握的熟练程度来看,一亩地套养蔬菜的额外收益在5000--10000元不等

篇四 一亩地建几个养泥鳅池
藕池养泥鳅

(采访)“你看这藕大不大,太大了,得有六七公斤吧。”

“像我这种池子一亩地能产一万多斤藕,再加上别的收入,年终收入至少两万多元。”

(主持人)刚才说话的这两位啊,是山东省平邑县的两个莲藕种植户,一个叫武京玲,一个叫崔凤美。俩人都是一个村的,平时以姐妹相称,搭伴种藕。要说这种藕啊,一般亩产五六千斤,去掉成本,一亩藕池一年赚五六千块钱就算不错了,可这两个女人不简单,一亩藕池一年能赚两万多块钱。同样是种藕,她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收益呢?

(采访)山东省平邑县莲藕种植户崔凤美:“我这一亩地的池子收入2万多元,你知道秘密在哪里?全在这个池子里。”

这姐妹俩的藕池看上去并不起眼,要说特别之处,就是池子是用防水布做成的,而不是我们常见的水泥池子。一般来说,建一亩水泥池子至少要投资一万多块钱,可这种用防水布做成的藕池,让姐妹俩节省了一半多的投资成本。不过这种藕池可不是跟别人学来的,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是被逼出来的好办法。

武京玲和崔凤美从2002年就开始种藕了。刚开始的时候她们用水泥池子种植,随着种植越来越有经验,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到了2006年底姐妹俩有了新的打算。

(采访)山东省平邑县莲藕种植户武京玲:俺就想打谱再投资再租地,租地寻思再扩大一点规模。

想扩大种植规模,就得找地啊。姐妹俩说干就干,开始到附近村子里去租地,没想到这次租地却让她们碰了壁。

(采访)当时我就租的这片地,我砖拉来了,水泥拉来了,结果人家改变主意了

他们就是不让俺搞了。

这就是当时答应要租地给她们的村民。为什么答应好了的事又突然变卦了?

(采访)一开始俺不知道她干什么,到后来以后,她拉来红砖、水泥说要建藕池子,就是说俺就不租了,为什么呢?就是说以后万一她要不做了,俺怎么办,就没法种地了。种地到以后还得打沟,还有的搭钱,还得找人,雇人干,不合算了就。

其实这事不难理解!你想啊,在耕地上建水泥池子,种藕的时候没问题,可过几年要是不种了,这水泥池子就成了建筑垃圾,把耕地都给毁了,要想再种庄稼就得重新整地,花时间费工夫不说,还得往里投钱,这么着可就不合算了。也难怪人家不答应租地。这租不到地,姐妹俩犯了愁。 (采访)愁得慌,想发展、想增大面积,它租地不好租,老琢磨这个事。

愁得慌也没有办法,人不租给咱们,咱们怎么弄。

大姐武京玲打了退堂鼓,可妹妹崔凤美却不甘心。

(采访)当时就是租地老百姓不叫建池子,我就想用什么方法代替建池子。

是啊,村民不租地的主要原因就是怕建水泥池,把地给毁了。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既不毁地又能种藕呢?崔凤美开始琢磨,希望能找到一种材料代替水泥来建莲藕池。她首先想到了能防水的塑料布。

莲藕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生长离不开水,所以过去莲藕大部分生长在水塘里,后来北方很多地方又出现了用水泥池种植莲藕,水泥池子的好处之一就是它能够保水。要是把防水的塑料布做成池子种藕是不是能行呢?一旦不种藕了,也不会留下建筑垃圾,不会破坏耕地。有了这个想法,第二天一大早崔凤美就去找大姐武京玲商量,没想到大姐对她的想法当时并不同意。

(采访)崔凤美:她不同意,她说你别糟蹋钱了,瞎折腾去了

武京玲:我就是怕她不成功,浪费这些钱。

尽管武大姐不太同意,但看到崔凤美坚持要试一试,她也没有阻拦,所以崔凤美一边和武大姐在原来的水泥池里种藕,一边开始到市场上找能防水的塑料布。

(采访)女:当时,我就到商场上,我就想着不漏水就行,第一次我就用这种布,买了这种布。 崔凤美把买来的防水布铺到地上,西周加高做成一个池子,采用水泥池种莲藕的方法,里面加上土灌上水搞起了试验。开始池子里的水满满的挺好,崔凤美也很高兴,可就在一个多月后,她发现情况不对,池子里的水越来越少。

(采访)这个水位慢慢就漏下去了,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扒开一看就是那个藕,藕芽把布都扎透了,所以说水就漏掉了。

崔凤美发现,不仅藕芽把塑料布扎破了,而且藕节之间长出的根系也能把下面的布扎破,很显然她使用的这种塑料布太薄。

第一次试验失败了,于是她又到市场找了一种更厚的防水布,第一年没出现漏水现象,崔凤美感觉效果不错,可第二年就又出问题了。

(采访)它不能晒,太阳一晒它也不结实了。

原来,暴露在外面的塑料布经太阳一晒容易老化,根本不耐用,这种布也只能放弃。

(采访)因为这两种布的情况我都知道,一个是被藕根扎透了,一个是很容易老化,不经晒,因为这两方面的缺点,我就找一种而且经晒,而且又钻不透的布,各个厂家逛一逛,看一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崔凤美终于打听到,海南一家企业生产的一种橡胶布比较符合自己的要求,于是她赶紧与厂家联系,说明了自己的用意,就这样厂家按照她的要求,为她加工制作了这种防水布,这种防水布可不是普通的塑料,而是橡胶中加入聚脂成分做成的。可这种防水布到底行不行呢?有了前两次的教训,这次为了保险,崔凤美特意请来专家给自己把把关。

(采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世琦:中间是它这个橡胶和聚酯合成的一个材料,那么它的防水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它这个抗老化能力比较强,另外就是它的强度比较大。它这个莲藕在生长过程中,它这个穿透,穿不透。那么就是说它克服了过去用塑料非常容易被穿透的缺点。

而外面加的这层无纺布,也对中间的橡胶层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抗老化的能力。 经过三年的试验,效果非常好,看到崔凤美试验成功了,武京玲也很高兴,姐妹俩也就不再为租不到地发愁了。现在只要随便有块地,不管是耕地还是荒漠地,把土地弄平整了,周围用土培起来,或者直接用活动的空心砖做成60公分高的围堰,把橡胶布铺到里面。然后就可以像水泥池子一样种植莲藕了。

要是不种藕了,材料一撤,地面马上可以恢复原貌。姐妹俩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移动的藕池。

(采访)刘世琦:这种移动式的藕池最大的优点就是它不需要有平整的土地或者是土地质地比较好,这种条件。在一些荒漠地方、盐碱地、低洼地都可以使用。另外就是它可以弥补了过去在粮田上建这种固定的水泥的藕池,对于土地破坏的这种现象。

不仅租地好租了,种植方便了,而且降低了种植的成本。这种新型的莲藕池投资也就四千左右,可建一亩水泥池子至少要投资一万,这样无形中就节省了六七千元,成本节省了,这利润也就增加了。【一亩地建几个养泥鳅池】

(主持人)有了省钱的藕池,收益自然就高了,不过要想多赚钱,光是靠降低成本远远不够。崔凤美和武京玲姐妹俩的莲藕池亩产能达到一万多斤,比普通种植户足足多了近一倍,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产量高除了莲藕的品种好以外,姐妹俩在种植方法上也摸索出了不少道道。

武京玲和崔凤美种植的莲藕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品种,和传统的藕比较,这种藕的特点就是体型大,分支多,也就是子藕比较多。当初种植的时候,就为了怎样种,姐妹俩发生了一次小小的

争执。

(采访)崔凤美:这个不有分杈嘛,我想把这个分杈掰种,把这个大藕,作商品藕再卖,这样不就增加一些收入嘛,大姐非不同意,非不叫我这样种。

(采访)武京玲:我就不叫她掰,因为它掰了之后灌进水去,它就把这个母本就烂了,烂了之后她就影响它产量,再一个影响它生长。

过去传统的藕种身上没这么多子藕,种藕的时候,都是把整只藕种下去,一个藕瓜一个坑。现在虽然新品种子藕多一些,大一些,但是武京玲还是觉得应该按老办法种,担心掰开种会影响藕的生长。一个为了多赚点钱主张把藕芽掰开种,一个担心这样会影响了藕的生长,两人争执不下。 (采访)最后,没办法了,不行。

不行,不行,咱们就找个专家来看看。

找个专家来问一下,到底是你的方法对,还是我的方法对。

专家来了还是肯定了武京玲的做法,也就是说要整枝藕一起种,这种藕虽然子藕很多,但是掰开种并不好。

(采访)因为每一节,你像这个小节,它营养很少,再个掰开以后,它有个伤口,它容易腐烂。腐烂以后,整个植株就完了,这个烂掉了以后,营养供给就不足了。因为那个营养主要是靠莲藕当中储存的营养,你腐烂掉了以后,这个芽它就没有充足的营养供给了。

藕在土壤中是横着生长的,前面的顶芽会一直向前生长,这根细长的茎又叫藕鞭。在形成藕鞭这个阶段,营养都是种藕也就是母本提供的。随着荷叶的长出,以后就会慢慢膨大成新藕。专家说如果掰开种植,不仅创口容易腐烂造成营养供给不足,而且选用的种藕因为太小,也不能提供充足的营养,影响新藕的生长,降低产量。所以崔凤美也终于明白了,种植的时候要选择没有断伤的整只藕作为种藕,并且挖坑的时候也有讲究。

(采访)根据这个藕的形状挖窝,侧枝有长的有短的,这个藕放在这里,我们根据藕的形状挖窝,挖到地面以后,要用土层把藕瓜埋上,盖住不要让它露出来。

藕池内的土层在15-20里面之间,藕埋上以后刚好露不出来。因为藕尖也就是藕的顶芽,它的朝向是藕的生长方向,所以摆放的时候要把藕尖的朝向错开,这样以后长出来的新藕在池子里才能分布均匀。

(采访)就是错开,因为这个藕芽咱怎么放它怎么长,它直着长,它不可以拐弯长。有朝这边长,有朝那边长,它出得均匀。

就是不要让它们朝一个方向长?不让朝一个方向长,这样种容易遍布满池子都有藕。

像这样一个3米宽的池子是这样摆放,如果池子宽一点,也可以改变一下摆放的方法,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藕分散开来生长。

(采访)如果要是放在6米的池子,就这样放就行,这一支藕就错综着放就行,我们离这个边,距离要远一点,错综放就行,我们把一个窝错综着放,就这样放也行,有朝着这的,有朝那的, 就这个方向,这是6米的池子就这个方向。

斜着放也行,就这样放也行。想尽办法让这个藕匀匀地长在池子里。

如果藕分布的不均匀,产量自然就受影响了。另外摆放合适了,分布均匀了,还要掌握一个量的问题,姐妹俩通过多年的种植得出的经验就是,一亩藕池投放藕种250公斤是合适的,少了产量上不去,多了呢,密度太高,同样影响藕的产量和品质。因为种植方法科学,平时的管理又做得又到位,所以这姐妹俩的藕池,亩产能达到了一万多斤呢。

(主持人)一亩藕池产藕一万多斤,按现在每市斤两元钱算的话,一亩藕池能收入两万多元,减去四千元的藕池成本和藕种、肥料等其它费用,一亩藕池当年的收益差不多是一万多元,可节目刚开始的时候这姐妹俩说了,她们一亩藕池当年的收益差不多是两万多元,那么多收的一万多元又是哪来的呢?

原来在这姐妹俩的莲藕池里,还有一个赚钱的秘密,那就是她们的藕池除了种藕,还搞着水产养殖。养什么呢?养泥鳅。

就是这些泥鳅让她们的藕池增加了收入。其实在藕池里养泥鳅也是武京玲和崔凤美这姐妹俩的创新。这个创新源于两年前的一个偶然发现。

(采访)武京玲:我们就是天天围着藕池天天转,转的时候,我看见里头有小蝌蚪漂,漂的也挺好。我想着养一种东西不行吗?

她和我商议,她说你看蝌蚪在里头游得很好,很活跃。咱能不能放点别的东西,养点鱼什么的,养鱼能不能行。

姐妹俩刚开始想养鲤鱼或者草鱼,就是带鳞的普通鱼类,但是对于这个想法,专家却不支持。 (采访)养带鳞的鱼,它比较难,因为藕上面有刺,这个鱼鳞一划以后,它就容易生病。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藕叶的叶柄上布满了一层细刺,而有鳞的鱼大都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层,它们在游动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被这些细刺刮伤鱼鳞,引起疾病甚至死亡。那么到底养什么好呢?专家建议她们最好是养泥鳅,因为泥鳅喜欢生活在水的底层和淤泥里,如果水中不缺氧,它们一般不会游到水的上层,所以它们被藕叶叶柄上的细刺伤到的机会很少。而且泥鳅的活动对藕的生长也很有利。

(采访)因为泥鳅它吃的浮游生物,它吃了以后排泄的排泄物那么具有,对于藕来说有增加营养的作用。另外,泥鳅在藕田里边它可以来回翻动、钻、搅,使整个的藕田水的温度,上下温差变得小了,所以这样的话,温度比较均匀,有利于藕的生长。还是非常适合的。

泥鳅生长适宜的温度是18至30摄氏度。虽然藕池里的水只有20公分左右,比较浅,但是夏季有密密麻麻的荷叶遮荫,所以不用担心太阳暴晒导致水温升高,影响泥鳅生长,即便气温超过30度摄氏度,泥鳅也可以躲到泥里去避暑。看来是养泥鳅不错,于是一年她们开始买泥鳅苗做试验。 (采访)武京玲:做个试验头一年做了做怪好,怪好,俺到第二年俺就和这个姐妹说,咱还得去买去,俺从那会就上赣榆,上赣榆,江苏赣榆也有,河南省也有。在网上查查哪个苗子好,俺就去买哪个苗子去。

实验证明没问题。可试验都是小面积的,真正把泥鳅投放到大面积的藕池里,这一亩得放多少苗合适呢?两人没数。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几次尝试,最后她们认为一亩藕池里投放1000尾泥鳅苗比较合适,不能太多。

(采访)太多了不行,太多了它影响藕也不好,它钻过来它钻过去把藕芽都碰烂了。 另外因为藕池水位浅,如果泥鳅养的太多,密度太大,也容易造成缺氧现象。

(采访)它水位一下降,它那个藕叶一起来一盖,影响缺氧。就是800尾至1000尾最标准。 为了能够做到当年投放当年受益,在挑选泥鳅苗的时候,姐妹俩也有了标准。她们一般选择5-6公分左右,较大一点的泥鳅苗,在每年4月份莲藕种植以后投放,然后经过近六个月的生长期,到了9月底,也就是在莲藕收获之前捕捞上市。

(采访)我一亩地放800至1000尾泥鳅,到年底收获的时候,我就收入400、500斤泥鳅,我就20块钱一斤的话,我又多收入了1万多元,所以说这个利润又增加一成。

(主持人)怎么样?这种能移动的藕池不错吧?保护了耕地,减少了投资成本,而且通过种养结合,提高了经济效益。少投资,还多赚了钱,这姐妹俩的经验值得咱们农民朋友借鉴和推广。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

篇五 一亩地建几个养泥鳅池
泥鳅养殖场地模式

一、泥鳅养殖场地模式

泥鳅的养殖池应尽可能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饵料来源丰富、植物茂盛、溶氧量充足、排灌方便、交通和供电便利的地方,可利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的水为水源,井水和泉水也可使用 。场地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按照养殖场地条件具体有以下几种模式:

池塘精养模式

池塘养鳅模式是在池中专门养殖泥鳅不套养任何鱼类。常用于养殖泥鳅的池塘可利用鱼塘,稻田改造的池塘、土坑、河沟等均可。一般要求东、西较长,南、北宽20-30米,面积3-5亩,池深 0.8-1.2 米,水深 0.5-0.6 米。池梗路面平整、坡度一致,做好围网防逃,培好水质,移栽少量的浮

水植物。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400-500斤,是目前泥鳅养殖行业中主要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

稻田套养模式

稻田养泥鳅方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的水源,田中天然饵料和杂草,有效的减少了饵料的投喂,降低养殖成本的一种养鳅模式。稻田养泥鳅能促进水稻增产,但要求种植水稻的品种抗肥能力强,穗杆硬,不易歪倒。稻田养鳅需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宽1-1.5米,深0.3-0.5米的集鳅沟,便于捕捞。开挖集鳅沟的土用于加高加宽田埂,控制水位。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180-200斤,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一亩地建几个养泥鳅池】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泥鳅模式是在江河、湖泊、池塘中,用网目为0.1-0.3毫米

的聚乙烯网片制成面积15-20平方米左右的网箱进行养殖泥鳅。网底需落入池底,网底铺 8-10 公分的肥泥,网箱需高出水面40公分以上,防止泥鳅跳逃。在水体饵料充足、水质良好的情况下,每平方米投放“农科10号”幼苗1.5市斤,是养殖泥鳅又一高效模式。

水泥池养殖【一亩地建几个养泥鳅池】

水泥池养殖泥鳅模式具有饲养管理方便,养殖设备经久耐用,捕捞容易,水温好调控等优势。一般每个池的面积在80-100平方左右,池深0.8-1米。池底铺15-20公分肥泥,投苗养殖前必须对水泥池进行脱碱、消毒、肥水。一般每平方投放“农科10号”幼苗 2 斤,是发展工厂集约化养殖的高效新模式。

二、泥鳅养殖模式

(1)野生泥鳅苗种养殖模式:这一养殖模式是在每年的4-10月,野生泥鳅盛产时期,在泥鳅销售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养殖户把在市场上回收过来的小规格泥鳅作养殖苗种,投放在建好的池塘里养殖一段时间,等泥鳅销

售价格较高时捕捞上市,赚取差价来获得利润。一般每亩投放苗种

800-1000斤(规格多为每斤100-300尾),养殖周期5-12个月左右。在养殖管理精细的情况下,一斤苗种可增重1-3斤,饲料系数为3.5:1(即

3.5斤饲料长一斤成品鳅)。目前国内大多数泥鳅养殖是采用这种模式,这一养殖模式在江苏的连云港、安徽的合肥、山东的微山湖较为普遍,该模式属于高密度暂养,称不上真正的泥鳅养殖。如养殖环境差、技术不过关、管理粗放,特别是没有养殖技术经验的养殖户用这种模式来养殖泥鳅,苗种、饲料投资成本太大、效益低下、养殖风险极大,不适应一般的养殖户。

(2)泥鳅生态养殖模式:这一养殖模式是我们根据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和我国渔业工作者几千年的养鱼经验(如肥水养鱼,少投苗生长快,品质好产量大,成品价格高等经验),合理的运用在泥鳅养殖生产管理中。通过我们多年的试养总结证明,其养殖效益十分可观。该模式重点是:先要选择好优良的人工苗种品种,掌握好水质的调控管理技术,在整个养殖期间给水体培育大量的生物饵料来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并在池中种植浮水经济作物(空心菜、水芹菜等)来调节水质水温,为泥鳅养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般每亩只需投苗种5-15万尾,经4个月左右的饲养管理,每亩可出产优质成品鳅2400-3000斤,这一养殖模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适应,正在国内各个地方兴起,是一种养殖成本低、效益高、见效快,一般养殖户都能接受的养殖模式(具体养殖效益请参照本网站效益分析)

篇六 一亩地建几个养泥鳅池
泥鳅养殖的环境要求和养殖池

鳅还可以,成本也不大 一、 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 1 养殖场的正确选址 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是鱼就离不开水,所以,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 其次,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 仅仅选择好了场地还不够,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全,现在,我们就看看养殖场的布局。 2 养殖场总体布局 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体,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但以东西长,南北短为最好,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池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形成了并联的结构,并联的目的是为了单独管理,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 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行走的道路,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 在泥鳅养殖场建设中,还要留出晾水池的位置。在泥鳅的管理中,水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最好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这也是需要一个晾水池的原因。到此为止,养殖场的主体已经完成,但是,咱们还需要有单独的管理区。 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饲料车间及饲料仓库都安置在这里,管理区中除了常规的设施,还需要加盖一座暂养池,同很多的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 养殖场建设好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沿着场子的周围,要用围网严严实实地围起来,使用围网的目的是防止小猫小狗等动物进入养殖场,给养殖场造成污染和危害。 到此为止,整个养殖场的布局您就看明白了吧,接下来,咱们具体讲讲养殖池塘的建设要求。 刚才我们说过,池塘的长和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面自行设计,不过长最好长于100米,宽不要超过80米,因为面积太大了不利于管理。 泥鳅养殖池对深度是有严格要求的,池塘的深度1到1.2米最为适宜。 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所以啊,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

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 1米深的沟,然后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将塑料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压实,这样塑料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塑料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塑料布不被大风刮开。 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 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抽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换水时,就是要把这层水质比较差的水排出去。 咱们来看一个巧妙的出水口设计:这个出水口有里外两个套管组成,外面的大套管,也就是这个白色的管子,上头可以伸出水面;下头,也就是位于池塘底部的位置,有一圈缝隙,用来排出底层水,这一圈缝隙都很小,因此泥鳅是逃不出去的。 白色的套管里边是一个略细的塑料管,放水的时候,将它抽出来,水就从缝隙中流了出去,不放水的时候,就将它放下去,堵住排水的缝隙,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仅仅是这两个套管还不够,为了对付顽皮的泥鳅,还要加一层筛网,这个方形的细筛网深深的插到池塘里,泥鳅想要穿过这几条封锁线,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 泥鳅的人工繁育 1 泥鳅人工繁育的时间和方式 春季来临,当水温达到18℃~20℃时,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产卵,产卵最盛期是5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产卵期可一直维持到8月份。 泥鳅的人工繁育采取的是创造自然环境,让其自然受精的繁殖方式。人工繁殖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选择好亲鳅,二是造一个合适的繁殖池,三是孵化时的科学管理。 2 选择健壮的亲鳅 用于繁殖的亲鳅可从沟塘捕捞,也可以到集贸市场上选购。亲鳅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长10厘米以上的二龄泥鳅,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发情期的雌泥鳅肚大腹圆,整个腹部膨胀的颜色发白,有光泽,用手轻压感觉柔软,生殖器突出。 3 繁育池的准备 繁育池可因地制宜建造,一般选择在进排水方便、靠近养殖场的地方,可用砖临时垒个池子,然后铺上干净的塑料布,也可采用长方形不锈钢铁箱为繁育池,面积根据孵化数量而定。池子的深度在1米至1米五左右,不可以太

深。 繁育池在使用之前要打扫干净,用清水将池壁和池底都刷干净。 繁育池使用前三天注入新水,水深不超过50厘米,为了提高孵化的成活率,新水晾晒三天之后才可以放入亲鱼,放鱼前需要测量水温,合适的水温是18摄氏度到30摄氏度。 水温稳定之后,在池塘边上采集自然生长的水草,把水草用清水冲洗干净,仔细检查水草,去除水草上附生的小虫子等等,然后将水草放入繁育池,这样就为泥鳅的自然交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个繁育池中一般放入两条雄泥鳅,一条雌泥鳅。泥鳅一般在傍晚或清晨产卵,所以养殖人员要勤于观察,等到雌鳅排出卵后,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因受精卵粘附性很差,容易从水草上脱落而被泥鳅吞食掉,所以等受精卵形成后,就要把亲鳅从繁育池中捞出。 4 鳅苗的孵化和饲养 水温在18摄氏度到25摄氏度的情况下,3天即可孵出鳅苗。刚刚孵化出的鳅苗长度大约5毫米,由黄色逐渐变成黑色,3天后开始主动摄食。从第3天到第8天,可以用煮熟的鸡蛋黄投喂,每隔三至5小时投喂一次,投喂量不宜太大,以1小时内吃完为度。 鳅苗繁育的时间是4到5月份,这时河水或湖水逐渐变绿,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为鳅苗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饵料。 泥鳅喜欢动物性饵料,因而,从第5天开始,就要加喂洄水等有营养的饵料。洄水是指的是自然界中湖泊、坑塘里富含大量草履虫的水体。因为草履虫大量繁殖时,在水层中呈灰白色云雾状成群漂动回荡,所以称之为“洄水”。打捞鱼虫之后,用200目筛网过滤,过滤后这些极小的浮游生物是鳅苗最喜爱的饲料。 孵化后10天左右,泥鳅渐渐长大,可以摄食更大一些的鱼虫,所以饲喂的饵料从200目筛的洄水,逐渐增大到100目筛,80目筛的鱼虫。随着鳅苗摄食量的增加,随时调整饲喂的次数,到30天为止,调整为每天投喂两次,早晨一次,傍晚一次。 泥鳅的生长速度很快,孵化后30天,就能长到3厘米左右,如果是规模化养殖,这时便可以给它经过碾碎泡制的配合饲料了。 由于鳅苗采用的是静水养殖法,所以在养殖期间要勤换水,每天换水2次,要使用经过晾晒的水,与繁育池里水温差不超过1-2℃。 三、 泥鳅成鳅的养殖 从鳅苗孵化,大约60天的时间,泥鳅就长到了5至8厘米,这时的鳅苗便可以放入大池塘养殖了。鳅苗入池之前,池塘需要经过精细的处理。 1 池塘曝晒和消毒 池塘曝晒 对于多年使用的池塘,阳光的曝晒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鳅苗入池前30天就要曝晒,将池塘的底部晒成龟背状,这样对于消灭池

塘的微生物有很大的好处。 挖出底层淤泥 由于池塘的底层淤积了很多粪便和剩余的饲料,所以池底的淤泥是病菌微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而泥鳅又有钻泥的习惯,喜欢在池塘的底部活动,所以对于泥鳅养殖池来说,鳅苗入池之前,必须要清除底层的淤泥。

篇七 一亩地建几个养泥鳅池
泥鳅专养池技术(二)

【泥鳅养殖病害预防6要素】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减少,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病害预防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1.饲养环境。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养殖。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作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苗种质量。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3.苗种消毒。苗种放养前,要用20~30克/升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原体。

4.放养密度。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5.饲料管理。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消化不良,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6.水质管理。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养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田藕-泥鳅的一种养殖模式介绍(泥鳅养殖)】

低洼田种植常规水稻,因地势低洼,排渍费用高,产量低,得不偿失。2002年,我们在有定经济实力的农产中利用低洼田发展避灾种养模式----种田藕、养泥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1.低洼田的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水性较好、注水及排水方便、土质松软,淤泥层厚15--20cm,能保水保肥的田块。田块面积大小以667--2000平方米为宜。

2.种养前准备

①田埂要加固、加高,高45cm左右,田埂内侧铺设塑料布、玻璃瓦等。进、出水口加设网栏,在田中

开挖多个面积3平方米左右、深 60cm的坑。并开挖数条纵横沟与坑相通,沟宽、深均为40cm左右,坑和沟的面积之和占田总面积的10%左右。

②在栽种田藕前要深翻细作整平,并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畜粪1500--2000kg。 ③田坑和纵横沟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0g的量,对水泼洒消毒,10d(天)后放苗。 ④选择种藕。种藕要粗壮、色泽鲜艳,有3个节以上。

3.栽种田藕

田藕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栽种。行距1m左右,穴距50cm左右。栽时将种藕平放埋入泥中,深度12cm左右,每667平方米一般用种藕200kg。

4.泥鳅放养

田藕栽种完后即可放养鳅苗,鳅苗一般都是从天然或养殖水域捕捞收集,放养前3--4d(天)在天坑、沟内施入腐熟的畜肥40kg/100平方米,以培肥水质,然后每667平方米放体长3--4cm的鳅种2万--2.5万尾。

5.田藕管理

①追肥。田藕栽后20天需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牲畜粪1000kg和尿素25kg;5月底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入牲畜粪肥700kg和尿素25kg。

②保水。田藕在萌芽阶段,水深保持在4cm左右;生长旺盛阶段,保持在13cm;结实阶段,水深保持在5cm左右。

③除草。要及时除去田中杂草,一般需进行3次。

6.泥鳅饲养管理

鳅种放养后,投喂麸皮、饼类、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及下脚料等,前期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5%--8%,饵料投放在坑、沟中。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追施肥料,每100平方米每次追肥15kg;必须保持水质清新,并经常检查拦鱼设施,以防泥鳅逃跑。

7.采收

田藕从8月中旬开始即可采挖上市。开采前,要留好来年的种藕田,并加强管理,及时增水越冬保种。种藕田面积约占栽培面积的15%。平均每667平方米可挖取田藕2100kg(留种的除外),捕获泥鳅185kg,纯收入2300元左右。

【泥鳅的自然繁殖】

泥鳅的自然繁殖分完全自然繁殖和半自然繁殖两种方法。

完全自然繁殖:又叫诱集繁殖,是利用泥鳅的自然资源,人工诱集其产卵群体并获得受精卵的方法。采用此法时,首先在产卵季节,利用泥鳅的产卵习性,即喜在岸边的水草丛中产卵,相应地选择环境僻静的水草区,先在浅水处投施2筐草木灰(草木灰的作用见技术支持频道),然后在诱产区施0.6一0.8千克的猪、牛、羊等畜粪水,这样能诱集大量泥鳅到此区域的水草丛中产卵繁殖,但应对此自然区域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青蛙等敌害侵入,影响繁殖效果。也可利用人工鱼巢收集自然水域中的受精卵,移到特定的容器中孵化,这样可提

高孵化率。

半自然繁殖:是在人工条件下,让成熟的泥鳅自行交配产卵的方法。此法需要建造产卵池和孵化设施,繁殖之前,产卵池与孵化设备都要消好毒备用。亲鳅的雌雄配比:如雄鳅个体较大,按1:1.5或1:2,若雄鳅体长仅10厘米左右,则雌雄比可调整为1:3一4,增加雄鳅的数量。每平方米可放7一10组。为保证正常繁殖,水温宜稳定在18℃以上时进行,在

北方大概要到每年的5月中旬,长江两岸水域在每年的4月下旬,南方在每年的3月底、4月上旬就可以进行。将鱼巢绑扎在竹竿上,悬吊在产卵池的中间或四角,使之浸没在水面下。另外,因泥鳅卵黏性差,因此要注意检查和清洗沉积在鱼巢上的污物,以免影响受精卵的黏附效果。

泥鳅一般在晴天的早晨产卵,上午10时左右产卵结束。当产卵基本结束后,就立即将粘有卵粒的鱼巢移到孵化池或其他孵化设施中进行孵化,并更换和补充新鱼巢放到产卵池中,以收集尚未产卵的亲鳅的卵。最后一批泥鳅产卵后,可以就在产卵池内进行孵化,但一定要将产卵池内的亲鳅全部捕出,以防亲鳅吞食鱼巢上的卵粒,影响出苗率。

【泥鳅养殖时水质、消毒、敌害的管理】

1 .水质管理 静水饲养泥鳅,水质要清新。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 20 一 25 厘米;当水色开始变成茶褐色或黑褐色时,必须换水,以免夜间溶氧不足。流水养泥鳅时,以微流水为主,流速、流量均不宜过大,水流过大过急,不仅使饵、肥流失,最不利的是使泥鳅体能消耗过大,增重较慢。

2 .消毒防病 养殖用的水体在放养泥鳅种苗以前,要严格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在日常养殖管理中,要将食场里的残饵及池中的死亡个体捞出,以防水质恶化和疾病传染。在发病季节,应定期用生石灰按每平方米 30 一 50 克的量,化水泼洒。

3 .防止敌害 在饲养地四周清除害兽易潜伏之地,并撒上杀鼠剂或安放捕鼠器具;要有驱赶鸟兽的设备;同时防止野杂鱼,特别是肉食性鱼类进入池内。

【泥鳅养殖时投饵施肥的方法】

投饵:是将饵料与腐殖土混合成黏性团状进行投喂,饵料投在固定的食场。要注意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水温时,泥鳅对饵料的不同要求,以调整饵料的种类及投喂量。水温在 20 ℃ 以下时,植物性饵料约占 60 %一 70 % ,动物性饵料占 30 %一 40 % ;水温 20 ℃ 以上时,逐渐调整为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具体是:水温在 20 一 24 ℃ ,动物和植物性饵料各占 50 % ;水温 25 一 27 ℃ 时,动物性饵料调到 60 %一 70 % ,植物性饵料降到 30 %一 40 % ;水温在 28 一 30 ℃ 时,动物

性饵料又降到 50 %或更低。投饵量也要随着水温的变化而调整,一般每天投饵量为: 3 月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的 l %一 2 % ; 4 一 6 月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的 3 %一 5 % ; 7 一 8 月份,投饵量可增加至泥鳅总重的 8 %一10%;到 9 月份,投饵量则逐渐下降至泥鳅总重的 4 %。当水温高于 30 ℃ 或低于 10 ℃ 时要减少投饵量或不再投饵。水温适宜时每天分早、中、晚投喂 3 次,让泥鳅“少吃多餐”,水温较低时每天只分上、下午投喂 2 次。

施肥:要根据水体中的饵料生物的丰欠情况来决定,饵料生物少时,在池水边角处施堆肥。操作方法参照教材。

【泥鳅养殖中的非生物敌害】

泥鳅养殖中的非生物敌害对象主要是农药中毒。尤其在稻田养鳅时,为防治水稻病虫害常使用各种农药,但为兼顾稻田养殖的泥鳅,必须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禁用剧毒农药。这类养殖过后的泥鳅如果想出口销售的话,过商检那关的难度非常大。

【泥鳅体表溃疡症的诊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4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