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苹果苗木生产情况

| 质量工程师 |

【www.guakaob.com--质量工程师】

篇一 全国苹果苗木生产情况
我国苹果苗木生产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根据国家2010年苹果产业统计数据,全国苹果栽植面积达到214万hm2;全国苹果总产量3326万t,比上年增加158.2万t,增幅4.99%。种苗是果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苹果大规模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苹果产业的发展。笔者去冬今春,先后对陕西、山东、河南3个省的苹果苗木市场进行了考察调研,旨在为我国苹果产业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更好地为果业生产服务。

  1 苹果苗木生产概况

  1.1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生产的苹果苗木分为矮化苗、乔化苗和自根苗,以乔化苗繁育居多,自根苗量很少。个体育苗户繁育的苗木多为单干苗木,育苗密度大,每667m2育苗1.5万~2.0万株,苗木质量较差,苗木定植后多年不结果;专业苗木生产单位每667m2育苗0.6万~1.0万株,质量较好。我国果树苗木生产中,以人工作业为主,机械化程度偏低,只有部分苗圃采用简易的改装犁或自制铲起苗。

  我国苹果苗木生产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区,苹果苗木生产量较大的省份有山东、陕西、山西、辽宁,苹果苗木年产量均超过1亿株,具有向外输出苗木的能力;河北、河南和甘肃苹果苗木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仅能基本满足本省需要,有的甚至需要由外省调入苹果苗木。我国苹果苗木发展具有规模集中的特点。多个省份的苗木生产都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如山东栖霞、临沂、泰安,山西运城,陕西杨凌地区和河北秦皇岛等地。

  1.2品种种类

  我国苹果苗木中主要品种和苹果生产中主栽品种基本一致。陕西省以富士、嘎拉、蜜脆为主,山东省有烟富系列、嘎拉、红将军,河北省有富士优系、王林、嘎拉,甘肃省有富士、元帅系,山西省有富士、红星、丹霞,河南省有富士、华冠、华玉、华美。

  1.3砧木种类

  矮化密植栽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苹果栽培发展的方向。我国矮化苹果苗木以矮化中间砧苗为主,约占95%,自根苗生产很少。我国不同地域选用的基砧和中间砧不同,目前应用最多的矮化中间砧是M26,约占矮化砧苗的70%,主要分布在陕西、山东和河南部分地区;其次是SH优系,主要应用在河北省、山西省和北京地区,新疆、山东、河南、甘肃等省也有少量应用,占矮化砧苗的15%~20%;再次为GM256,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寒冷地区,约占5%;此外,M9及其他国外少量引种类型和国内稀缺资源应用面积占5%~10%。在目前苹果苗木生产中,乔化苗木的繁育仍占主导地位,基砧主要为八棱海棠、新疆野苹果、山定子和平邑甜茶。东北、河北北部地区和甘肃少部分寒冷地区主要以山定子为主;山东、河北南部地区以八棱海棠、平邑甜茶为主;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等地区以八棱海棠、新疆野苹果为主;新疆地区以新疆野苹果为主。在基砧的应用中,八棱海棠占55%,新疆野苹果占30%~40%,山定子占10%,平邑甜茶少量应用。

  1.4育苗单位组成

  苹果苗木育苗单位主要有3类:专业苗木生产单位占30%,单位+农户占30%,专业合作社占40%。民间成立了许多苗木专业合作社,统一销售苗木。苹果苗木生产基本都是无订单生产,苗木繁育类型都是根据本省苹果的发展、品种结构和需求情况生产。

  1.5种苗工程进展状况

  我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由政府投资的种苗产业工程在苹果苗木生产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现有3个国家级苗木质检中心,主要位于辽宁兴城、河南郑州以及北京;国家农业部脱毒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位于山东济南,国家级果树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地处山东莱州;农业部在陕西、山东、河北等8个省建立了20多个省级苹果无病毒母本园。

  2 存在问题

  2.1苗木质量差,苗木繁育生产经营体系不完善

  当前苹果苗木生产以个体繁育为主,分散经营,苹果苗木生产、销售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有力、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苹果绵蚜等检疫病虫害传播严重,检疫机构形同虚设。苗圃重茬现象严重,苗木组织不充实;苗木品种混乱,接穗采集不规范,携带病毒等;砧木种子来源复杂,类型杂,受利益趋动,苹果共砧育苗现象较为普遍。

  与专业苗木生产单位相比,个体育苗户普遍存在单位面积播种量过大、出苗量过大的问题(表1)。苗木密度过大,苗木细弱,组织不充实,栽后成活率很低,容易抽条。适宜的育苗密度对有效利用土地和培育高质量苹果苗木有显著的影响。

  2.2无病毒苗木推广应用率低

  由于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普及不够及无病毒苗木的示范宣传上的不足,许多个体育苗户没有建立专业无病毒原种圃和采穗圃,引进的无毒矮化砧和接穗经过多代的重复采集,又会重新感染,果园内有明显症状的植株在10%~20%或更高。我国现阶段栽植的矮化苹果,采用无病毒苗木的比率不到10%。市场流通的无毒苗,有的仅是中间砧或品种部分是无毒的,严格意义上不是无毒苗。

  2.3育苗技术落后,缺乏培育优质苗木的创新体系

  我国苹果苗木培育依然以传统技术为主,苗木类型单一,生产的苗木多为单干,高档苗木偏少,对培育优质苗木技术的引进、利用和创新研究的认识不足,大苗、容器育苗、自根苗繁育尚在摸索研究阶段,不具有规模效益。大量试验表明,与无分枝单干苗木相比较,分枝较理想的苹果苗木在栽植后的几年里就能丰产,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培育良种良砧匹配的优良苹果苗木是保证园貌整齐、节约管理成本、延长经济寿命、提高果品质量的关键措施。Volz等曾提出分枝良好的苗木应该是在适当高度以上,具有5个以上分枝,每个分枝长度大于20cm。2.4苹果苗木国家标准有关参数指标需补充修订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现行苹果苗木国家标准(GB 9847-2003)的某些指标与苹果苗木的生产实际不相适应。①国标对苗木粗度的要求过高,不符合生产实际。现行的国标要求:一级苗的高度应在1.2m以上,粗度实生砧苗应在1.2cm以上,二级苗应在1.0cm以上。我们调查发现,按标准出圃苹果苗木,乔化苗木粗度≥1.2cm(一级苗要求)的苗木高度多在1.8m以上,苗木粗度≥1.0cm(二级苗要求)的苗高多在1.3m以上,苗木粗度≥0.8cm(三级苗要求)的苗高多在1.2m以上;相应级别的矮化苗木相应高度分别在1.9、1.6、1.4m以上。对质量较好的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繁育的苹果苗木的调查显示,按标准出圃苹果苗木,按照国标要求,乔化苗仅有23%的苗木为一级苗,矮化苗仅有19%为一级苗,其限制因素主要是粗度。②国标中提出苗木整形带内饱满芽数的要求意义不大。在苹果苗木高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整形带内饱满芽数一般完全可以达到要求,另行提出整形带内饱满芽数的要求没有必要。③同级的乔化苗和矮化中间砧苗采用相同苗木粗度指标不合理。相同管理条件下,乔化苗的粗度明显高于同高度的矮化中间砧苗。建议在苗木标准中对矮化中间砧苗粗度要求重新确定,适当降低矮化中间砧苗的粗度标准。

  3 发展建议

  3.1改变育苗观念,适应现代果业的发展需要

  在苹果苗木培育上,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育苗方式和成熟的育苗技术,如断根技术、1年生苗短截和化学促分枝技术,积极引进苹果矮化多分枝自根苗生产技术,完善无病毒苗木的培育程序,培育3年生以上、带分枝的优质壮苗,用于果树生产。此外,积极筛选易于繁殖的无性系优良苹果砧木,丰富自根苗基砧类型,以适应不同区域和立地条件下栽植建园的需要。

  3.2建设标准化良种苹果苗木繁育体系

  以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为载体,建立国家苹果良种、良砧研发和标准化苗木繁育体系,满足我国产业布局调整和苹果栽培模式变革对于优质苗木的需求。依托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在各省建立国家苹果良种、砧木无病毒原种圃;在苹果优势产区,依托地方科研院所分区建立良种、良砧采穗圃和现代苹果标准苗木繁育示范圃,扶持建立一批大型商业化苹果苗圃。实行定点生产、专营销售;建立苗木质量检测中心和脱毒中心,检测苗木品种纯度和质量,对生产中主推的新优品种(矮化砧)进行病毒脱除,获取无病毒原种。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建立一定规模的组培基地生产脱毒苗木,迅速扩大我国苹果无毒栽培的面积。

  3.3规范苗木生产程序,补充完善国家苹果苗木质量标准

  建议对国家苹果苗木标准重新修订。我国目前的苹果苗木标准没有涉及种苗产业中的大苗、容器育苗等新类型,应增加对优质大苗、容器育苗的定义和质量标准。补充和完善我国苹果苗木国家标准与生产实际不适应的部分,形成可执行的统一技术规范。

篇二 全国苹果苗木生产情况
我国苹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山东农业科学 2010,6:117~119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

我国苹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王金政,薛晓敏,路 超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

摘 要:本文对我国苹果的生产现状从面积、产量、分布和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差距,阐述了苹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

关键词:苹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66111-1(25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6-0117-03

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2008年全世界苹

42

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为484176@10hm和

442

6960134@10,t仅次于柑橘(87116@10hm,

442

1220818@10t)、香蕉(48117@10hm,907016

4

@10t),居第三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苹果生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1109%和42188%。

面积的48104%,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8189%。

按省份划分,苹果生产主要集中在陕西、山东、河北、甘肃、河南、山西和辽宁七大苹果主产省,栽培面积为173128@10hm,占全国栽培面积的

4

86198%;产量为2702161@10,t占全国总产量的90155%。山东为全国产量最高(763118@10t占全国的25157,%)的省份,陕西为全国栽培面

42

积最大(53109@10hm,占全国的26165%)的省份,两省合计栽培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40152%和50155%(表1)。

表1 2008年全国及各主产区苹果栽培面积、产量

(@104hm2、@104t)

全国

面积产量

199122

陕西53109

山东271631318725157

甘肃24165121375150

河北24138121248176

河南17131816912150

山西1418271447147

辽宁111451725173

主产省合计17312886198270216190155

4

4

2

1 生产现状

111 面积和产量

据农业部统计,2008年全国苹果栽培面积和

424

产量为199122@10hm和2984166@10,t占全国水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8156%和26132%,面积和产量均居水果生产的首位。与2007年相比,

42

2008年苹果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3104@10hm

4

和198167@10,t同比增长了1155%和7113%(表1)。其中,产量增幅前十位的省(区)依次

44

为:陕西(43194@10t)、山东(38125@10t)、山

44

西(35161@10t)、河南(22106@10t)、甘肃

44

(21171@10t)、辽宁(19143@10t)、河北

44

(13171@10t)、四川(9121@10t)、新疆(4165

44

@10t)、云南(3131@10t)。112 生产分布

我国苹果生产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其中,渤海湾产区是苹果的老产区,总产量最大,2008年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面积和总产量的32129%和40146%;西北黄土高原产区已经成为全国栽培规模最大、有较大发展潜力和产业竞争力的苹果优势产区,2008年的栽培面积占全国总

比重(%)26165比重(%)24198

2984166745151763118164114261160374139222188170191

113 单产水平

2

2008年全国平均单产为14981173kg/hm,

2

比上年(14201119kg/hm)增长了5150%。山东和河南单产水平较高,分别为27621143、

2

21628154kg/hm;山西、辽宁、陕西、河北和甘肃的单产分别为15039114、14992111、14042138、

22

10730111kg/hm和6658182kg/hm,七个苹果主产省份苹果单产分别为全国苹果单产的184137%、144137%、100138%、100107%、93173%、71162%和44145%。114 果品质量

我国苹果主产区优质果率已达到35%~50%,不同产区之间有较大差异,部分优质示范园

收稿日期:2010-01-25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经费资助(MATS)。

作者简介:王金政(1959-),男,研究员,从事水果遗传育种与设施栽培工作。

118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

313 土壤肥力水平低

土壤是果树生存的基础,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营养成份含量、比例关系等直接影响到果树产量形成、品质的提高。我国多数苹果园土壤较瘠薄、有机质含量低(015%~110%);90%以上的果园土壤管理制度以清耕为主,生草和覆草的果园所占比例极小;高密度、超高产等掠夺性的经营模式导致果园土壤、生态条件恶化,而适时、合理的平衡营养施肥、覆盖栽培等恢复性栽培措施又不能及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果园环境改善和有机质水平的提高;施肥种类不合理,长期以化肥为主,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土壤结构破坏、保肥贮水能力差。果园土壤肥力水平低是造成苹果园产量低、果品质量差的重要原因。314 标准化生产程度低

发达国家的苹果产业均以安全、优质、高效生产为目标,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原理和栽培技术,形成了现代苹果矮砧密植标准化生产技术、水果综合生产技术(IFP)制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IPM)、果园精确化施肥技术(PFS)、水果质量保证制度体系(FQA)、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有机果品栽培技术等,促进了果树产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我国苹果标准化生产还处于初级阶段,栽培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有待于组装集成,标准化建设还在起步;与先进国家相比,在安全高效标准化生产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与国际标准及市场接轨的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栽培技术、采收指标、果品质量标准、采后处理等,都未能实现统一规范。315 产业化体系较为薄弱

我国苹果生产仍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缺乏有效的组织,很难实现标准化生产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削弱了终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难以与果树生产者形成经济合作共同体。316 生产设施、技术装备落后

我国苹果生产的发展建立在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管理的模式之上,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缺乏水、电、路、渠等配套生产设施和施肥、喷药、灌溉、修剪、采收、防灾(旱灾、霜冻、鸟害等)技术装备条件,机械化管理水平很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薄弱。

的优质果率已达85%以上,但达到出口标准的高档果率仅为5%~8%左右。

2 问题与差距

211 单产水平较低

2008年,世界苹果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

2

14358130kg/hm。在世界苹果主产国中,奥地利的苹果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为

2

91450165kg/hm;其它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为瑞士、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利比亚、智利、新西兰、法国和斯洛文尼亚,其单位面积产量均在

2

34500kg/hm以上。中国苹果单位面积产量为

2

14981173kg/hm,居世界第32位,虽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12 整体果品质量较差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疏花疏果、昆虫+人工辅助授粉、果实套袋以及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等项技术措施,大幅度提高了果品安全质量水平。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苹果质量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如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的优质果率高达70%~80%以上,高档果率也在35%~50%左右。果品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果形不端正、着色差、风味淡、不耐贮运等方面。213 技术繁杂、生产效率低

正常情况下,一个技术熟练的壮年劳力一般

2

只能管理0113~0120hm苹果园,生产效率只有苹果生产先进国家的5%~10%。

3 制约因素分析

311 栽培制度落后

我国90%以上的成龄苹果园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大发展时期栽植的,主要采用以乔砧密植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栽培制度。以宽行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苹果栽培制度,既省工、省力、优质、高效,又便于机械化作业,但尚未在我国苹果主产区普遍建立起来。312 果园密闭严重

由于采用乔砧密植栽培制度,多数苹果园树体生长旺、树势难以控制、栽培技术复杂、结果晚,果农对乔砧密植栽培技术掌握和执行不到位,加之该种模式自身的缺陷,造成大多数果园树体高大、枝量多、树冠密闭、内堂光照不良,生产条件逐步恶化,致使产量低、果实内在品质下降、优质高档果品比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

4 发展对策

411 加快发展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促进

第6期 王金政等:我国苹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现代苹果栽培制度的建立

近三十多年来,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矮砧密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苹果栽培的主要模式。欧美国家用12~20年时间,完成了从乔砧稀植栽培到矮砧密植栽培的转变,目前矮砧密植栽培比重达到90%以上。我国从1982年以后开展矮砧密植栽培试验、示范和推广,至今矮砧密植栽培比重只有5%左右。今后5~10年,我国苹果处于大规模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要紧紧抓住这一良好的历史机遇,通过实施老果园更新换代工程,在新建果园推广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IFP苹果综合生产制度为核心,稳步推进苹果栽培制度的变革,逐步实现由乔砧密植栽培向宽行矮砧集约高效栽培的转变,加快推动我国苹果栽培制度的变革和现代生产制度的建立,实现我国苹果的省工、省力、集约、高效和标准化生产。

412 加强和完善标准化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

以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载体,建立国家苹果良种、良砧研发和标准化苗木繁育体系,以应对我国面临的苹果园大面积更新换代和现代矮砧集约高效栽培制度发展的需求。一是在国家级科研院所建立国家苹果良种、砧木无病毒原种圃;二是在苹果优势产区,依托地方科研院所,分区建立良种、良砧采穗圃和现代苹果标准苗木繁育示范圃;三是扶持建立一批大型商业化苹果苗圃,实行定点生产、专营销售;四是加强苹果苗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检验和检疫管理,有效控制病毒病和危险性、检疫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413 推广实施四项关键技术,提高现有果园的产量、质量水平

当前,我国苹果生产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果园的产量和质量水平。针对我国苹果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果品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全和农民增收等重大需求,以优质果品生产为关键控制环节,从光照、土壤、水源、化肥、农药等影响优质果品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的调控入手,在主产区大力集成和推广实施密闭果园改造、改良土壤与提高肥力、精准配方施肥技术、起垄覆盖与节水灌溉四项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苹果生产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苹果产业竞争力。

414 加强优质苹果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借鉴国内、外已有技术成果和生产经验,结合

119

无公害/绿色苹果基地、出口苹果基地建设项目及

苹果主产区生产实际,集成建立有利于优质果实发育、促进果实成熟、提高果实着色和内在品质的果园结构控制、树体和果实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并进行大规模基地示范和生产推广。

415 建立我国苹果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体系0

研究借鉴国外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IFP、有机苹果生产等质量控制体系,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有中国特色的苹果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在主产县建立质量安全监测站,装备必要设备,完善监测手段,对本地区园艺产品生产基地的大气环境、水质、土壤及产品品质和产品安全进行监测。

416 加强苹果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果农培训力度

我国苹果产业技术推广体系薄弱、生产从业劳力短缺的实际,应引起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完善苹果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技术推广体系和基层技术人员的推广和服务作用和功能,加强对苹果生产者的技术和技能培训,快速提升果农的技术素质和技术水平,保障我国苹果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17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建设

重点加强果园水、电、路、渠、灌溉、防灾(霜冻、冰雹、鸟害等)等配套生产设施以及施肥、喷药、修剪、采收等小型果园机械装备的建设。418 高度重视主要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和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结构和气候条件多样,每年都可能在不同地区发生霜冻、寒潮、冰雹、雪灾、雨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给苹果产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制定自然灾害的预警、防范和抗灾减灾、安全生产的综合技术措施,构建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和防控技术体系,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路 超,王金政,薛晓敏,等1山东苹果品质发育区域化特

征及其与土壤和叶片养分状况的关系[J]1山东农业科学,2009,5:79-841

[2] 路 超,王金政1苹果节本增效生产技术[J]1山东农业科

学,2009,6:111-1131

篇三 全国苹果苗木生产情况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产业论坛・

北方园艺2012(20):164~168

【全国苹果苗木生产情况】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刘军弟,霍学喜,韩明玉,刘天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苹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苹果产业实现的面积与产量双增长、优势区向高海拔地区扩展、单产水平提高、果农效益好、新栽培模式、新品种和优质种苗推广面积增大、产后冷藏保鲜能力得到提高、直销系统建设加快和产业优化得到升级的发展现状;在阐述当前苹果产业存在的资源约束、技术约束和市场约束增强等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确保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苹果产业;现状;趋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S6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2)20—0164--05

和产量下降,黄土高原优势区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甘肃和陕西发展较快,且向高海拔地区扩张。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优势区已从海拔800~1

1300~I500

200

近10a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较快且总体供需均

衡.但从栽培制度变革、技术升级、组织培育、功能性市场建设等角度判断,产业发展已进入调整、优化、提升的新阶段,已进入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由世界苹果生产大国向苹果产业强国转变的重大历史阶段。未来

5~10a是我国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

m扩展到海拔

m(女fl甘肃静宁、庄浪、庆阳等地)[1],甘肃已

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新兴苹果产区。

所面临的资源约束、技术约束和市场约束增强,需要政策引导实现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质量型发展转变,以推进以矮砧密植和乔砧密植为主的多元化栽培制度创新和新栽培模式推广,建立产业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和产业管理水平。因此,借鉴果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剖析我国苹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保证高效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研究的重大问题。

姗㈣姗咖湖㈣姗o

………“N

Fig.1

Productionand

蜜8g蜜&塞g器蜜g昌g8888888

NNH““¨¨“

图1全国苹果产量及种植面积发展现状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0)。

1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1发展现状

1.1.1、面积与产量双增长,优势区向高海拔地区扩展近年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较快。2008~2010年苹果种植面积年均增速4%,2010年已达213.10万hm2;在无重大气候灾害的情况下,年均产量在3100~3200万t左右稳定增长。从区域变化来看,环渤海湾优势区面积

1146

area【全国苹果苗木生产情况】

ofappleinChina

China(1991~2010)

80

60

Note:Dota80Urces:Statistica|Yearbookof

龟:;

要8

40

20

彝。6

2O

O.20

-40

碍型墅

荟容器豪套豢襄蓑豢善荟晷善蓍荟誉荟詈誊NNN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NN

t"xt

e-4^INH

第一作者简介:刘军弟(1981一),男,博士,讲师,现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等研究工作。E-mail:liujundi@nwsuaf.edu.CD.

责任作者:霍学喜(1960一),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现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等

图2苹果单产与单产增长率

注: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1991~2010)。

Fig.2

Yieldsandyieldgrowth

rate

ofapple

cost

Note:Datasources:Nationalagricultural

data

product

andincome

研究工作。E-mail:xuexihuo@nwsuaf.edu.cn.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助项目(CARS-28);

assembly(1991~2010).

1.1.2科技、要素、管理投入加大,单产水平得到提高由于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栽植技术与果园管理水平的提高、果园挂果面积比重增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启动专项资助项目(Z111020903)。

收稿日期:2012一05—18

164

万方数据

【全国苹果苗木生产情况】

北方园艺2012(20)1164~168

国苹果单产水平逐年增加,这也是促进苹果总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2009年间,我国苹果单产年均增长6%~7%。2009年单产突破14t/hm2,但与苹果生产先进国家19.5--30t/hmz的单产水平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1.1.3产地价格高,果农效益好2009~2011年度,苹果销售呈现市场需求旺盛、产地价格高、果农效益好、销售速度快等特征。据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2010年全国苹果产地均价(果农门口价)高出上年35%左右,果农纯收益较上年增长22%左右,达到10a来的最高水平;2011年全国苹果产地可比价格(果农门口价)虽比2010年下降13.29%,但仍维持高价运行,加之增产,果农收益较上年增长17%左右。

54

丧3

扭2

10

系誉誉蚤豢豢裘蓑器量吾蓉誊荟誊誊荟蓥 詈一__一一__一_一H一卜l

NNN

NNN

NN图3苹果价格趋势

注: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1991~2011)。

Fig.3

Pricetrendofapple

Note:Datasources:Nationalagriculturalproduct

cost

andincomeda—

ta

assembly(1991~2011).

1.1.4果园管理由单一重视地上转向地上、地下协同并重,有机肥投入加大近几年,苹果产业整体发展良好,收益持续增加,提高了果农果园投入与管理的积极性。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为代表的果园精细化管理技术已全面普及。围绕果园生态恶化、树体不断衰弱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产区果农更加注重有机肥投入,不断提高土、水、肥综合管理水平,土壤质量下降和树势衰弱得到抑制。部分产区成龄果园病虫害减轻,早期落叶病得到有效控制,果品质量得到较大提高。1.1.5新栽培模式、新品种和优质种苗推广,促进幼园结构优化

围绕苹果产业“节本、提质、增效”的可持续

发展目标,在政府、产业技术体系及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加快了以矮砧密植和乔砧密植为主的多元化栽培模式创新,大力推进品种创新和优质种苗推广,生产模式转型、技术升级加快,新建果园栽培模式、品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当前,以新栽培模式和优质种苗为基础新建的矮化宽行密植果园面积为26.67万hE,预计“十二五”期末将超过66.67万hm2[2]。

1.1.6产后冷藏保鲜能力得到提高,直销系统建设加快产后冷藏保鲜是苹果功能性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全国贮藏能力合计为855万t,其中山东和

万方数据

・产业论坛・

陕西的贮藏量分别达到380万t和210万t,占全国总贮藏能力的69.01%,河南和河北的年贮藏能力超过50万t,较去年增加5%左右,占全国总贮藏能力的15.21%(表1)。且山东省的贮藏设备以较先进的气调库为主,而陕西、甘肃、河南等省份以恒温库为主。总体来看,黄土高原主产区的贮藏能力落后于环渤海湾主产区。随着功能性市场的逐步建立,苹果直销系统建设加快。大型企业立足生产、储藏基地,依托合作社及骨干果农,加快创建苹果生产一储藏一市场一体化的经营管理体系;超市、连锁经销商直接进入产地采购苹果,异地冷藏,并建立果园一超市直销渠道;进口商依托产地经销商创建从果园到口岸的直接出口渠道,边境口岸成为苹果出口的重要通道。

表1

2010年全国贮藏情况统计

Table1

Cold-chain

storage

statisticsin2010×104t,%

省份山东

陕西

问南

词北

山西

辽宁

甘肃

其它

合计

库容

380

21080504845375855占比44.45

24.56

9.36

5.85

5.61

5.26

4.33

0.58

100

数据来源:中国苹果汁大会(2011)。

Datasources:Applejuice

conferenceinChina(2011).

1.2存在问题

我国苹果总体供需均衡,但从栽培制度变革、技术升级、组织培育、功能性市场建设等角度判断,产业发展已进入调整、优化、提升的新阶段,产业发展所面f临的资源约束、技术约束和市场约束增强。

2。1果园面积连年快速扩张、市场高价位运行、替代

消费品供给全面增长,可能导致产业波动压力

从供给

角度来看,近年苹果种植面积与产量快速扩张,容易导致形成苹果产大于销、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营销难度加大,供给主体竞争激烈。加之2009~2011年,苹果丰产、质优,销售旺盛、持续高价位运行,果品滞销和价格波动风险加大。从需求角度来看,作为苹果及其加工产品的替代品,柑橘、梨、桃、香蕉、荔枝等水果类,西瓜、甜瓜等瓜类,以及番茄、黄瓜等蔬菜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下栽培面积、产量快速增长,导致一年四季、东南西北各地区水果及其替代品的供给丰富,几乎所有水果均在不同程度出现难销售问题。可以说,大量替代消费品供给的全面增长会严重地冲击苹果市场。

1.2.2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依然存在尽管我国苹果产业化程度已有所提升,但种植环节果农小规模生产、分散化经营的格局并未得到明显改变,而产后储运、加工、批发、零售等环节的机构化、组织化程度则得到不断提高。在这种市场结构下,苹果产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难题。主要表现为:果农与机构经营者(苹果储运商、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的交易(第一次交易)仍然以田间市场、马路市场、乡村市场为主,果农的谈判

165

・产业论坛・

能力低,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机构交易者之间的交易(再次交易)缺乏功能性市场中介,远期交易、拍卖交易、电子交易等功能市场发育滞后,苹果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信息披露功能、质量追溯功能、信用担保功能、物流集散功能弱,交易成本高。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和法制环境,苹果品牌、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乏力。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直接导致我国苹果产业适应市场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1.2.3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近年

来,苹果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化肥、农药等工业品的物质投入和劳动力的密集投入,因而逐步成为高成本产业,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规模经济,难以消化日渐上涨的生产成本。同时,非农产业对资源的竞争加剧,国际农资价格上涨,进一步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对果农增收和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不利影响。据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固定监测,2011年度苹果总生产成本比2010年上涨14.76%;其中,物资费用上涨11.27%,人工成本上涨18.41%。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制约果农果园精细化管理的瓶颈因素,亟需轻简化的综合配套技术与机械装备。此外,区域性、季节性的劳动力短缺(特别是技术娴熟的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不仅推高了劳动雇工价格,导致生产成本持续上涨,而且影响到农忙时节部分产区苹果的正常生产。据调查,人工成本在农忙时节比农闲时节高出24.69%。

1.2.4低产园、密植园比重大,果园更新换代任务艰巨我国现有成龄苹果园主要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传统产区多数果园已进入老龄期,低产果园和不结果园约占果园总面积的1/3[21;当前90%果园属于乔砧密植栽培模式,大多数果园密闭严重、光照不良、产

量低。乔砧果园与矮砧果园相比,树体大、需要的肥水

多,栽培空间大,管理成本高,是一种高消耗、低产出的栽培方式。随着要素成本全面上涨、果园劳动力不足等发展约束凸显,乔砧密植栽培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果业发展的要求。今后5~10a,将是我国苹果大规模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据估计全国每年大约需要新建13.33万hm2苹果园E“。

1.2.5果园生态条件恶化、经济寿命过短,成龄果园病害严重果园连年生产,肥水补充不足,土壤日趋贫瘠(我国主产区土壤有机质普遍不足1%,意大利、法国等果业发达国家土壤有机质通常为2%~4%[3],日本苹果园有机质高达4%--6%),树体不断衰弱,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持续下降。果园生态条件恶化、树体衰弱不仅造成成龄果园腐烂病严重,也导致我国果园经济寿命过短。通常,我国苹果园经济寿命只有10415a,而日本苹果园的平均经济寿命高达50~60a。良好的果园生态条件和

万方数据

166

北方园艺2012(20):164~168

科学、精细的果园管理是日本果园长期处于盛果期的根本原因。此外由于种苗标准化程度低、种苗市场监管低效,市场上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加之果农疏于幼园水肥综合管理和配套技术投入,导致幼园病毒病比例有所提高,优质大苗标准化、商业化、产业化繁育任务艰巨。冷藏、冷冻装备能力不足,冷链建设滞后,生产、储运、加工环节关联效率低,采后生理病毒害加重、损失加大。1.2.6苗木质量低,优质大苗需求量大苹果苗木是苹果生产栽培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苹果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苹果苗木繁育存在着众多问题,如育苗密度过大、管理粗放和苗木质量较差等问题。以陕西为例,常规苗圃中一般水平和较优水平下的2a生矮化苗木几乎完全达不到要求,达到我国3级标准要求的苗木比例只有1.1%和2.8%,2a生乔化和3a生矮化苗木的比例分别为28.8%,42.o%和25.8%,73.1%。较优水平下的2a生乔化和3a生矮化苗中符合I级标准要求的苗木比例仅为7.oH和1.9%[4]。优质苹果大苗具有早产丰产作用,备受果农青睐。因此,亟需建立和完善苹果育苗的国家标准和操作规范,充分借鉴断根技术和化学促分枝等国外成熟的育苗技术,加快优质大苗培育,为苹果产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国苹果苗木生产情况】

1.2.7缺少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新型果农果农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路径和模式选择。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导致我国留守农村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力以中老年人为主(其中妇女比例过半)。苹果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农艺密集型产业,果农老龄化、劳动力紧缺(特别是技术娴熟的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苹果产业转型发展,亟需培育同时掌握水果生产、果园管理、果品市场营销技能的新型果农。

2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1产业布局持续“西移北扩”,面积和产量依然呈现扩张趋势

在产业政策、技术进步、气候变化、运销效率提高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我国苹果生产布局的基本趋势是生产布局向中西部地区和北部高海拔地区转移,向劳动力密集及劳动成本低的区域和病虫害较少的新兴苹果产区转移[3]。农业部优势农产品规划显示,到2015年,环渤海湾优势产区包括53个苹果重点县市(其中山东25个、辽宁14个、河北14个)苹果面积稳定在43.33万hm2,产量达1000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2%和30%;黄土高原优势产区包括69个苹果重点县(其中陕西28个、甘肃18个、山西20个、河南3个),该产区重点县苹果面积扩大到90万hm2,产量达到1700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5%和50%。到2015年,环渤海湾优势产区占规划总体规模的I/3,黄土高原优势产区【全国苹果苗木生产情况】

北方园艺2012(20):164~168

则占规划总体规模的2/3n]。在无重大气候灾害的条件下,得益于种植面积扩张、果园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果园投入加大、技术进步与效率提高等有利因素的作用,预计未来几年全国苹果产量继续呈现增长趋势。2.2栽培制度更新变革加快,新品种、优质大卣受到果农重视

目前,我国90%的果园是按照乔砧密植栽培模式建立的,造成大多数果园密闭、光照不良、产量低、果品质量低等问题,并面临劳动力日趋短缺的发展约束。推广矮砧密植模式,推进苹果栽培制度改革,对于推动我国苹果栽培制度与同际接轨,实现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战略性转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依托标准示范园创建,全面推进以矮砧密植和乔砧密植为主的多元化栽培模式苹果栽培制度变革、模式创新,以及优质种苗培育与推广,效果显著,普遍得到政府及果农的认可。栽培制度变革促进新品种、优质大苗普及,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

2.3果园综合管理水平得到重视

加大以土、水、肥综合管理为主的要素投入,提高果园生态质量与果品质量已成为果农共识,果园管理由重视地上转向重视地下趋势增强。土地集约使用、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种植大户、涉果公司投资发展规模化、集约型果园,加快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进程,果园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趋势明显。土地替代型和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加大,轻简化适用技术和机械将得到推广和应用。

2.4加工出口增长缓慢,由产能快速扩张转向提质竞争

苹果加工出口面临着国内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双重压力。浓缩苹果汁加工年均产能利用率仅为44.49%,产能严重过剩。鲜果连年高产、优产,导致加工原料果供给短缺,收购价格大幅上涨,加工企业无序竞购原料。随着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浓缩果蔬汁(浆)准入条件》,加工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加快横向产能整合和纵向资源整合,产业布局也向原料地和出口地集中,产业发展由产能快速扩张逐渐向提质竞争阶段过渡。

3苹果产业发展建议

3.1产业政策导向必须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质量型发展转变

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政府推动作用,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扩张迅速且趋势依然很强,多数产地缺乏产业转型发展的整体思路与政策安排,重生产、轻管理、忽视市场需求导向。综合现代果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变化判断,政府应优化果业发展政策,稳定面积、提升质

万方数据

・产业论坛・

量,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结构,引导向以优质、安全、高效并重为标志的内涵质量型发展转变,着力推进苹果产后贮藏、加工、运销、贸易及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公共谈判、公共促销、公共广告等市场软环境建设,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盲目性,避免苹果生产的大起大落,保证苹果产业高效持续发展。

3.2加强政策扶持,推进栽培制度创新和新栽培模式

推广

围绕苹果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的重点研究领域和试验、示范要求,依托栽培制度创新,实施品种资源和砧木选育工程,在全国推广以矮砧密植为主的多元化栽培技术模式,探索与总结适合区域特征的栽培技术综合管理规范,实现品种区域化以及区域化品种和品牌的创建。

3.3提高果园土水肥综合配套管理,加快低效果园改造与轻简化技术与机械研发与推广

一是政策引导各地主产区发展果蓄结合产业、循环产业,增加有机肥源供给,推广区域性覆膜、节水、保墒等技术,加强果园土肥水综合配套管理;二是继续坚持推广间伐、改形、拉枝等技术,加大果园投入,加快低效果园改造;三是创新科研体制,协同科技攻关,大力研发和推广劳动节约型轻简化技术与机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四是从政策、资金、技术方面,按照现代果业生产管理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需要,培育具有现代市场意识的新型果农,保障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4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加强苹果产业的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市场组织主体,用市场机制指引苹果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引导苹果市场主体(储运商、加工商、连锁商、零售商、贸易商)通过市场资源整合(尤其是苹果原料资源、分销渠道资源),提高经营集中度,提升产业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营销管理创新为基础,以企业质量标准、企业知识产权、企业品牌及商标建设为核心,强化行业管理体系建设。一是按照苹果生产一加工一运销

监管、果农一合作组

织一涉果企业一体化思路,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二是支持建设产地化、低成本的分选和冷藏系统,实现由产品向商品转变、由分散生产向规模销售转变。三是支持果农合作组织参与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体系生产管理、统一销售的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建设;加强涉果行业组织建设,采取政府支持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强化其行业功能。四是继续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产地到市场的直销系统和连锁经营系统,继续做好果一超对接工作。五是培育国际化、富有竞争力的苹果产业龙头企业,逐渐形成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并生的竞争结构,开展品牌化建设。

167

・产业论坛・

3.5建立健全苹果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苹果产业竞争力

严格按照标准与管理标准组织栽培、选种育种、生产、加工转化以及售后服务,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中国苹果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尽快制定和完善苹果的国家和行业质量标准,加快苹果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步伐,特另q是农药残留、生长激素等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完善,建立适合黄土高原和环渤海湾两大优势区的中国IFP果品综合生产制度。调动涉果企业、行业组织的积极性,扶持企业与HACCP、ISO等国际认证对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此外,在苹果产业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不仅要加强苹果产品的质量管理,也要强化过程管理和相关人员管理。

3.6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引导与培养多层次消费市场

随着我国居民对苹果营养价值认知的提高、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收入的增长,预计一定时期内我国苹果需求市场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经测算,2009~2011年国内市场758(苹果直径75

mm)

北方园艺2012(20):164~168

费市场;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刺激消费需求,提高中国居民人均苹果消费水平。

3.7重视产业安全与政策研究,探索与实施苹果种植保险与风险管理

要素价格全面、持续上涨导致我国苹果种植比较优势逐年下降,进口水果对苹果替代性约束增强。需要在果业竞争全球化背景下,持续关注与评估中国苹果产业的市场及贸易竞争态势,从保持竞争优势视角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服务。合理预测与评估未来可能面临的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和病虫害、天气灾害等自然风险,围绕栽培制度的创新与变革,借鉴日本、美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水果生产保险及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国各区域探索苹果生产保险的做法与经验,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预警与防控的生产管理基础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苹果生产保险方案、苹果产业风险管理方案以及相应支持政策方案。

(注:如无明确说明,该文所用资料和数据均来自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Eli韩明玉.近年我国苹果生产呈现的几大变化值得关注[J]-西北园

艺,2010(6):46.

以上鲜食苹果需求增长4.96%,仅2011年度国内苹果需求增长高达6.47%(经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数据测算,国内苹果收入需求弹性为7%;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度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为7.8%和lO.9%,城乡居民人口比例分别为53.41%和46.59%),需求增长对苹果产业的弓【导和带动作用也将日趋重要。因而,要大力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良品质,同时优化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形成早、中、晚熟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协调的鲜苹果消费市场;适度减少富士系列苹果的种植面积,提高其它新优品种或特色品种的种植比例,发展加工专用性品种,推进苹果加工业发展,形成以浓缩果汁为主导、多种苹果加工产品共同发展的加工消

 ̄I、

[2]束怀瑞.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力度,推动我国苹果产业科学发展~在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2011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果业信息,2012(1):36—37.【全国苹果苗木生产情况】

[3]陈学森,韩明玉,苏桂林,等.当今世界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意见[33.果树学报,2010,27(4):598—604.

[4]李高潮,张庆伟,宋晓敏.等.陕西省苹果苗木质量现状调查及分析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58—164.

[5]霍学喜,刘军弟,刘天军.201B年苹果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j].

中国果业信息,2012(1):38—39.

[6]韩明玉,冯宝荣.国内外苹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Ⅳ【].杨凌: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Status,TrendandSuggestionsforDevelopmentofAppleIndustryinChina

LIUJun-di,HUOXue-xi,HANMing-yu,LIUTianjun

(ResearchCentreofAppleIndustryTechnologyinChina,NorthwestAgriculturalandForestry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712100)

Abstract:Currentsituationof

area

andyieldgrowth,advantage

area

extending

area

to

highaltitudes,yieldimproving,good

capacityafter

benefits,newcultivationmodel,newvarieties

andhigh-gualityseedling

increasing,coldstorage

to

postpartumimproving,salesystemspeedingupconstruction,industrialoptinfizationgettingappleindustry

at

upgradewereanalyzedof

thepresentstage.Onthebasisof

resource

constratints,technicalconstraints,marketconstraints

enhancement,someproposalsofensuringhealthydevelopmentofappleindustrywereputforward.

Keywords:appleindustry;currentstatus;trend;developmentsuggestion

168

万方数据

篇四 全国苹果苗木生产情况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刘军弟等

近10年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较快且总体供需均衡,但从栽培制度变革、技术升级、组织培育、功能性市场建设等角度判断,产业发展已进入调整、优化、提升的新阶段,已进入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由世界苹果生产大国向苹果产业强国转变的重大历史阶段。未来5~10年是我国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技术约束和市场约束增强,需要政策引导实现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质量型发展转变,以推进以矮砧密植和乔砧密植为主的多元化栽培制度创新和新栽培模式推广,建立产业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和产业管理水平。因此,借鉴果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剖析我国苹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保证高效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研究的重大问题。

1 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1 发展现状

1.1.1 面积与产量双增长,优势区向高海拔地区扩展

近年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较快。2008~2010年苹果种植面积年均增速4%,2010年已达213.10万hm2;在无重大气候灾害的情况下,年均产量在3100~3200万t左右稳定增长。从区域变化来看,环渤海湾优势区面积和产量下降,黄土高原优势区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甘肃和陕西发展较快,且向高海拔地区扩张。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优势区已从海拔800~1 200m扩展到海拔1300~1500m(如甘肃静宁、庄浪、庆阳等地),甘肃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新兴苹果产区。

1.1.2 科技、要素、管理投入加大,单产水平得到提高

由于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栽植技术与果园管理水平的提高、果园挂果面积比重增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苹果单产水平逐年增加,这也是促进苹果总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2009年间,我国苹果单产年均增长6%~7%。2009年单产突破14t/hm2,但与苹果生产先进国家19.5~30t/hm2的单产水平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1.1.3 产地价格高,果农效益好 2009~2011年度,苹果销售呈现市场需求旺盛、产地价格高、果农效益好、销售速度快等特征。据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2010年全国苹果产地均价(果农门口价)高出上年35%左右,果农纯收益较上年增长22%左右,达到10a来的最高水平;2011年全国苹果产地可比价格(果农门口价)虽比2010年下降13.29%,但仍维持高价运行,加之增产,果农收益较上年增长17%左右。1.1.4 果园管理由单一重视地上转向地上、地下协同并重,有机肥投入加大 近几年,苹果产业整体发展良好,收益持续增加,提高了果农果园投入与管理的积极性。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为代表的果园精细化管理技术已全面普及。围绕果园生态恶化、树体不断衰弱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产区果农更加注重有机肥投入,不断提高土、水、肥综合管理水平,土壤质量下降和树势衰弱得到抑制。部分产区成龄果园病虫害减轻,早期落叶病得到有效控制,果品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1.1.5 新栽培模式、新品种和优质种苗推广,促进幼园结构优化 围绕苹果产业“节本、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政府、产业技术体系及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加快了以矮砧密植和乔砧密植为主的多元化栽培模式创新,大力推进品种创新和优质种苗推广,生产模式转型、技术升级加快,新建果园栽培模式、品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当前,以新栽培模式和优质种苗为基础新建的矮化宽行密植果园面积为26.67万hm2,预计“十二五”期末将超过66.67万hm2。

1.1.6 产后冷藏保鲜能力得到提高,直销系统建设加快

产后冷藏保鲜是苹果功能性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全国贮藏能力合计为855万t,其中山东和陕西的贮藏量分别达到380万t和210万t,占全国总贮藏能力的69.01%,河南和河北的年贮藏能力超过50万t,较去年增加5%左右,占全国总贮藏能力的15.21%。且山东省的贮藏设备以较先进的气调库为主,而陕西、甘肃、河南等省份以恒温库为主。总体 来看,黄土高原主产区的贮藏能力落后于环渤海湾主产区。随着功能性市场的逐步建立,苹果直销系统建设加快。大型企业立足生产、储藏基地,依托合作社及骨干果农,加快创建苹果生产—储藏—市场一体化的经营管理体系;超市、连锁

经销商直接进入产地采购苹果,异地冷藏,并建立果园—超市直销渠道;进口商依托产地经销商创建从果园到口岸的直接出口渠道,边境口岸成为苹果出口的重要通道。

1.2 存在问题

我国苹果总体供需均衡,但从栽培制度变革、技术升级、组织培育、功能性市场建设等角度判断,产业发展已进入调整、优化、提升的新阶段,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技术约束和市场约束增强。

1.2.1 果园面积连年快速扩张、市场高价位运行、替代消费品供给全面增长,可能导致产业波动压力 从供给角度来看,近年苹果种植面积与产量快速扩张,容易导致形成苹果产大于销、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营销难度加大,供给主体竞争激烈。加之2009~2011年,苹果丰产、质优,销售旺盛、持续高价位运行,果品滞销和价格波动风险加大。从需求角度来看,作为苹果及其加工产品的替代品,柑橘、梨、桃、香蕉、荔枝等水果类,西瓜、甜瓜等瓜类,以及番茄、黄瓜等蔬菜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下栽培面积、产量快速增长,导致一年四季、东南西北各地区水果及其替代品的供给丰富,几乎所有水果均在不同程度出现难销售问题。可以说,大量替代消费品供给的全面增长会严重地冲击苹果市场。

1.2.2 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依然存在 尽管我国苹果产业化程度已有所提升,但种植环节果农小规模生产、分散化经营的格局并未得到明显改变,而产后储运、加工、批发、零售等环节的机构化、组织化程度则得到不断提高。在这种市场结构下,苹果产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难题。主要表现为:果农与机构经营者(苹果储运商、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的交易(第一次交易)仍然以田间市场、马路市场、乡村市场为主,果农的谈判能力低,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机构交易者之间的交易(再次交易)缺乏功能性市场中介,远期交易、拍卖交易、电子交易等功能市场发育滞后,苹果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信息披露功能、质量追溯功能、信用担保功能、物流集散功能弱,交易成本高。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和法制环境,苹果品牌、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乏力。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直接导致我国苹果产业适应市场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1.2.3 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近年来,苹果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化肥、农药等工业品的物质投入和劳动力的密集投入,因而逐步成为高成本产业,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规模经济,难以消化日渐上涨的生产成本。同时,非农产业对资源的竞争加剧,国际农资价格上涨,进一步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对果农增收和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不利影响。据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固定监测,2011 年度苹果总生产成本比2010 年上涨14.76%;其中,物资费用上涨11.27%,人工成本上涨18.41%。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制约果农果园精细化管理的瓶颈因素,亟需轻简化的综合配套技术与机械装备。此外,区域性、季节性的劳动力短缺(特别是技术娴熟的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不仅推高了劳动雇工价格,导致生产成本持续上涨,而且影响到农忙时节部分产区苹果的正常生产。据调查,人工成本在农忙时节比农闲时节高出24.69%。 1.2.4 低产园、密植园比重大,果园更新换代任务艰巨

我国现有成龄苹果园主要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传统产区多数果园已进入老龄期,低产果园和不结果园约占果园总面积的1/3;当前90%果园属于乔砧密植栽培模式,大多数果园密闭严重、光照不良、产量低。乔砧果园与矮砧果园相比,树体大、需要的肥水多,栽培空间大,管理成本高,是一种高消耗、低产出的栽培方式。随着要素成本全面上涨、果园劳动力不足等 发展约束凸显,乔砧密植栽培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果业发展的要求。今后5~10年,将是我国苹果大规模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据估计全国每年大约需要新建13.33万hm2苹果园。

1.2.5 果园生态条件恶化、经济寿命过短,成龄果园病害严重 果园连年生产,肥水补充不足,土壤日趋贫瘠(我国主产区土壤有机质普遍不足1%,意大利、法国等果业发达国家土壤有机质通常为2%~4%,日本苹果园有机质高达4%~6%),树体不断衰弱,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持续下降。果园生态条件恶化、树体衰弱不仅造成成龄果园腐烂病严重,也导致我国果园经济寿命过短。

通常,我国苹果园经济寿命只有10~15a,而日本苹果园的平均经济寿命高达50~60a。良好的果园生态条件和科学、精细的果园管理是日本果园长期处于盛果期的根本原因。此外由于种苗标准化程度低、种苗市场监管低效,

市场上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加之果农疏于幼园水肥综合管理和配套技术投入,导致幼园病毒病比例有所提高,优质大苗标准化、商业化、产业化繁育任务艰巨。冷藏、冷冻装备能力不足,冷链建设滞后,生产、储运、加工环节关联效率低,采后生理病毒害加重、损失加大。

1.2.6 苗木质量低,优质大苗需求量大 苹果苗木是苹果生产栽培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苹果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苹果苗木繁育存在着众多问题,如育苗密度过大、管理粗放和苗木质量较差等问题。以陕西为例,常规苗圃中一般水平和较优水平下的2年生矮化苗木几乎完全达不到要求,达到我国3级标准要求的苗木比例只有1.1%和2.8%,2年生乔化和3年生矮化苗木的比例分别为28.8%,42.0%和25.8%,73.1%。较优水平下的2年生乔化和3年生矮化苗中符合1级标准要求的苗木比例仅为7.0%和1.9%。优质苹果大苗具有早产丰产作用,备受果农青睐。因此,亟需建立和完善苹果育苗的国家标准和操作规范,充分借鉴断根技术和化学促分枝等国外成熟的育苗技术,加快优质大苗培育,为苹果产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7 缺少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新型果农 果农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路径和模式选择。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导致我国留守农村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力以中老年人为主(其中妇女比例过半)。苹果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农艺密集型产业,果农老龄化、劳动力紧缺(特别是技术娴熟的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苹果产业转型发展,亟需培育同时掌握水果生产、果园管理、果品市场营销技能的新型果农。 2 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1 产业布局持续“西移北扩”,面积和产量依然呈现扩张趋势在产业政策、技术进步、气候变化、运销效率提高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我国苹果生产布局的基本趋势是生产布局向中西部地区和北部高海拔地区转移,向劳动力密集及劳动成本低的区域和病虫害较少的新兴苹果产区转移。农业部优势农产品规划显示,到2015年,环渤海湾优势产区包括53个苹果重点县市(其中山东25个、 辽宁14个、河北14个)苹果面积稳定在43.33万hm2,产量达1 000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2%和30%;黄土高原优势产区包括69个苹果重点县(其中陕西28个、甘肃18个、山西20个、河南3个),该

篇五 全国苹果苗木生产情况
辽宁苹果生产现状及发展规划建议

【农业发展】农业经济2010/6

辽宁苹果生产现状及发展规划建议

◎董晓燕

席景艳刘凡金钊

要:本文通过对辽宁省苹果生产现状,存在主要问题,苹果果品市场竞争力分析,我省苹果生产发展思路和目标,

苹果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围绕发展规划开展的主要建设项目等进行充分的调研,在参考国家农业部关于我国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意见的情况下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苹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规划建议

一、我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1.生产现状

1999年,辽宁省苹果面积630万亩、产量210万吨,达历史最好水平;2000年面积、产量开始下降,2005年通过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苹果生产从产业调整阶段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苹果栽培面积为336万亩,产量139万吨。苹果生产栽培面积占果树总栽培面积的33.6%,苹果产量占果树总产量的34.8%。苹果质量逐步改善,苹果优质果率达30%以上,示范园区的优质果率达到65%以上。

从品种结构上来看,中晚熟品种如富士系、元帅系、金冠系明显增加,低档的老劣品种如国光、鸡冠、倭锦、红玉等逐渐减少,从而改变了过去主栽品种单一、老化、缺乏竞争力的局面。如国光等老品种减少,红富士、乔纳金等品种增加,藤牧1号、新嘎拉等早熟品种比例增大。

2.主要问题)1发展果业政策不稳,果树区划不尽科学。在过去一(

段时间里,政府一度提出发展果业“不与粮棉争地”,“上山、进沟、下滩”,等果业发展思路。致使新发展果园立地条件极差,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益不高。对一些优良品种没能做到适地适在、科学合理区划,盲目发展,导致冻害、病害连年发生,连片、整园果树死亡。

(2)苗木市场混乱,优良品种规模发展小,新技术普及率低。在新品种推广和开发上,引进渠道混乱,对未经审定的品种盲目扩繁推广,由于缺少法律法规政策依据以及执法手段,苗木生产与苗木市场失去必要的监管,结果伪劣假冒苗木充斥市场,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我省是红富士等优良苹果品种引进最早,起步最快,在全国最早形成规模栽培和批量生产果实的地区,但由于政策等原因,没能针对优良品种做到适地适栽,相应的技术配套措施跟不上,导致现今我省大多优良品种很少有较大规模的生产栽培和大批量的果品供应市场。在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普及上也有类似的问题,苹果“矮化、无毒、新品种”成套栽培技术及苹果套袋技术,我省最早开始研究并用于生产,但目前生产上矮化苹果园寥寥无几,果实套袋还不到山东省烟台市的果实套袋数量。

(3)龙头企业牵动作用差,行业协会不健全。我省果品贮藏、产后处理与加工业相对滞后(贮藏和加工能力仅占果品总产量的30%和12.5%),主要表现为大型龙头企业、果品

批发市场较少,相关的行业协会、组织机构不健全,特别是

外向型龙头企业更少,带动能力不强,果品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不到位;产后处理、运输设施落后,加工能力较小,附加值低,制约了我省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品种结构不合理,单产低,品质差,效益不高。一方面,主栽品种比较单一,苹果晚熟品种如国光、富士等品种的比例过大。同时,熟期搭配不合理,早中熟品种相对较少,晚熟品种约占8%5-90%,早熟品种不足5%,中熟品种也只占5%-10%左右。另一方面,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不协调,主栽品种基本上都是鲜食品种,适于加工的品种很少,致使苹果加工企业没有稳定的优质原料保证,加工产品的质量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二、苹果果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1.鲜果市场

1996-2000年,我国苹果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6.5%,2000年比1995年增加创汇5126万美元,增长113.2%。主要出口到东南亚、俄罗斯,占出口总量的72%-99%,少量出口至欧洲。我省周边地区不能生产苹果的国家和省份每年需要100多万吨的消费量,我省凭借地理、自然区位的优势,交通、贸易的便利条件,可以说苹果生产是我省种植业中最具潜力的产业。

2.加工产品

我省生产的小国光品种是目前国内加工苹果浓缩汁最理想的加工原料品种,应予以巩固和加强。

3.价格方面

我国苹果的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苹果的生产成本为2.0元/公斤,我国优质苹果的生产成本仅为1.0元/公斤。我国出口苹果的价格相对较低,一般为300-500美元/吨,比世界平均价格低39.1%,比新西兰、美国、法国分别低85.5%、68.7%和64.2%。

4.单产和质量方面

我省苹果结果树单产为505.7公斤/亩,仅为新西兰1/9。说明今后增产的潜力较大,只要加速低产老果园改造,普及果树早产早丰技术,在不增加面积的情况下,苹果产量会有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进行苹果矮砧、优质、无公害一体化栽培,将会大幅度提高苹果的产质量。目前,我省苹果优质果率只有30%-40%,高档果率仅5%左右;与国内外苹果生

-24-

【农业发展】

产相比,仅果品质量就存在很大的优势。

5.资源区位优势

渤海湾地区是世界上苹果适宜产区之一,气候条件与美国、新西兰、法国等国家的著名苹果产区相近。另外,我国生产栽培的苹果品种很多,各国主栽品种在我国几乎都有栽培,能够针对国内外市场,生产出适销对路的苹果。我省与吉林、黑龙江、内蒙接壤,与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国家毗邻,交通便捷,地理优势突出。这些地区和国家均不产苹果,年苹果进口量在100万吨左右,这些地区是我省苹果的传统出口市场。

农业经济2010/6

红富士、金冠苹果在40%,红王将、望山红、乔纳金、华红、寒富苹果的比例由14%-20%,适度发展辽伏、七月鲜、藤牧一号、绿帅、山沙、优系嘎拉等早中熟品种比例,早中晚熟品种比例由5:15:80调整到10:20:70。加快苹果矮化苗木的繁育,主要有辽砧2号、77-34、GM256、S19等砧木品种,促进苹果矮化栽培的发展。

五、主要建设项目

1.良种苗木繁育体系

第一级繁育体系为国家投资的辽宁果树良种苗木繁殖场及辽宁省果树所无病毒苗木繁育中心;第二级苗木繁育基地由各主产区的省级苗木基地构成;第三级苗木繁育基地由重点县果树苗木基地构成。按优势产区现有苹果面积263.4万亩,每年以5%的速度更新改造,一年需更新面积13.2万亩,需苗木740万株。

2.优质无公害出口苹果基地

在环渤海湾等地区建设优质苹果出口基地;出口基地要严格按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大力推广果、草、牧、沼气、节水灌溉五配套的生态果园建设模式,推广果实套袋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把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际允许的标准以下。建立优质苹果生产基地80万亩。其中高标准无公害苹果出口基地25.5万亩,每个基地安排2.5万亩。其中安排大连7.5万亩、营口4.5万亩、葫芦岛4.5万亩、锦州2.5万亩、朝阳4.5万亩、辽东半岛中部2.0万亩。在上述6个市建立11个苹果出口基地,其中大连3个、葫芦岛、营口、朝阳2个,锦州、辽东中部各1个。

3.加工用苹果基地和加工厂改扩建

在全省建立苹果加工原料生产基地20万亩。在大连、营口、葫芦岛、朝阳市依托果品加工企业,建立加工用苹果生产基地,每个基地2.0万亩。建设内容包括果园基本设施

)、苗木繁育和技术培训设施及购置果园机(灌溉设施、道路

械等。

4.加强果品销售市场的建设

加强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的建设,引进果品拍卖系统,加强贮藏、运输、包装等方面的配套设施投入。改扩建大连、营口、鞍山、沈阳、葫芦岛等地的果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行业协会。组建辽宁省果品流通协会,鼓励发展各类果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引进资本雄厚的企业参入到果品产业。引导和鼓励大型企业进入果品市场销售,形成市场销售的牵动效应为主,进行果品产业化经营体系。

5.技术培训

建立2个省级苹果技术培训中心,培训对象主要是县级以上果树技术人员。并在优势区域内各省(市)主管业务部门各建立6个市级培训中心,主要培训县、乡(镇)技术人员及种植大户。

6.科技支撑项目

省级财政和苹果重点产区的市县财政应安排果树专项资金,依托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辽宁省果树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对制约我省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联合攻关,对如何提高苹果质量和生产效益进行原创技术研究,重点抓好苹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研究,新品种的选育与引进,老残果园改造建设,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优质苗木繁育,苹果贮藏以及苹果加工工艺及技术研究、加工中试车间建设等。以项目为牵动,聚合人力、资源、设备优势,为辽宁省苹果产业的振兴群策群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省果树栽培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苹果350万亩;水果总产量达到600万吨,苹果200万吨;建立优质果品生产基地160万亩,苹果80万亩;果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50万亩,苹果20万亩。

苹果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区域内苹果的产量由占全省总产量的90%以上;优质果率达到50%;平均单产达到500-1000公斤/亩;高档苹果出口量达到30%;贮藏能力达到商品果的70%,其中普通冷藏和气调贮藏分别达到40%和25%;形成比较完善的冷链系统,冷链运输量达到商品果总量的50%;商品化处理能力达50%;加工能力提高到30%。

四、优势区域布局

1.苹果优势区

辽南产区2005年苹果面积106.5万亩,产量70.2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2.9%和57.1%;平均亩产659.2公斤。优质果商品率高。本区5个优先扶持县的栽培面积、产量为91.0万亩和62.9万吨,分别占全区的85.4和89.6%,平均亩产691公斤。到2010年,单产达到1000公斤/亩,实现总产100万吨。

辽西产区2005年苹果面积180.7万亩,产量48.2万吨,分别占全省的55.9%和39.2%;平均亩产266.5公斤。优质果商品率高。本区5个优先扶持县的栽培面积、产量为107.5万亩和31.8万吨,分别占全区的59.5%和66.1%。平均亩产295.9公斤。到到2010年,单产达到500公斤/亩,实现总产90万吨。

2.主攻方向及发展目标

继续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苹果矮砧、优质、无公害一体化栽培方式。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的衔接。建设无公害苹果生产与出口基地,进一步扩大贮藏和加工能力。

一是提高产量和质量。2010年辽南、辽西两个优势区的苹果单产达到1000公斤/亩和500公斤/亩;优质果率达到70%。二是提高优质苹果出口量。高档苹果出口量达到10万吨。大宗产品出口俄罗斯,中档产品出口东南亚市场,主攻欧洲高档果品市场。三是提高贮藏保鲜、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形成气调贮藏为主、恒温冷库贮藏为辅的苹果贮藏保鲜格局,完善冷链系统。贮藏能力达到65%以上。商品果率达到50%。四是发展加工原料基地。在全面提高普通浓缩汁质量的基础上,开发效益高的苹果原汁,争取绿色食品认证,积极开拓日本、美国高价位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扶持重点:优先扶持11县(市),主要包括大连的普兰店、瓦房店、庄河,营口的盖州、大石桥;葫芦岛的绥中、兴城,朝阳的朝阳县、凌源,锦州的凌海。抓好良种苗木繁育、供应体系、苹果出口基地、市场销售体系、技术推广体系等建设。

主栽品种有:国光苹果由现在的31%下调到20%,稳定

-25-

篇六 全国苹果苗木生产情况
1500株烟台苹果苗木首次发往国外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5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