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育苗存活率

| 建造师考试 |

【www.guakaob.com--建造师考试】

篇一 海带育苗存活率
泥蚶养殖育苗技术

        [农广天地]泥蚶育苗技术(20130721)

  泥蚶,俗名又叫花蚶、血蚶、粒蚶,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我国东南沿海的 居民喜欢购买泥蚶,因为它味道鲜美,而且蚶肉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 。蚶血鲜红,是孕产妇补血养身的理想选择。因此,在我国的沿海岸地区,有的 养成蚶出售。有的养殖户专门培育蚶苗出售,这成为了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在 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给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泥蚶,以及它的生长环境,生活习 性等内容。本片主要介绍了泥蚶的育苗技术,其中对各个环节都一一做出了详细 的介绍:包括育苗时场地的准备,饵料的培育,亲蚶的选择、暂养,催产繁殖, 孵化,D形幼虫培育,壳顶幼虫培育,和稚蚶的培育,以及蚶苗出售等内容。希望 通过收看本片能给广大沿海地区的养殖户朋友们多提供一条生财致富的门路。

  形态特征

  贝壳极坚厚,卵圆形。两壳相等,极膨胀,尖端向内卷曲。韧带面宽、角质、有排列整齐的纵纹。壳表放射肋发达,肋上具颗粒状结节,故又名粒蚶。壳石灰白色,生长线明显。壳内面灰白色,无珍珠质层。铰合部直,具细而密的片状小齿。前闭壳肌痕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呈四方形。泥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呈红色,因而又称血蚶。

  生活习性

  泥蚶(6张)喜栖息在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软泥滩涂上,在中潮区和低潮区的交界处数量最多,埋居其中。无水管,仅以壳后缘在滩涂表面形成水孔与外界相通。适应的盐度范围10~28.8,水温0~35℃。泥蚶为滤食性贝类,以硅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雌雄异体,生殖季节一般在7~9月间。

  泥蚶养殖技术五要点:

  1.采集苗种

  泥蚶产卵期往往为6月下旬至8月底,可多次产卵,10月是采苗的适宜季节。通常在退潮后的滩面上,用刮板刮取0.5厘米厚泥层,装入网袋内,洗去软泥后过筛,将筛下的砂粒和蚶苗计数,播入越冬保苗池中培育。为提高附苗量,可在自然产苗区留足亲蚶,平整滩面,筑堤蓄水及蓄水投砂等改良滩质。
土池人工育苗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2.越冬保苗

  自然蚶苗采集后,冬季即将来临,为避免冰冻和敌害危害,可在大潮能漫水的泥质高潮区建蓄水越冬池。越冬池以0.2亩~0.5亩,水深保持在20厘米~30厘米为宜,亩放5000万粒左右,越冬成活率达95%以上。

  3.移种增殖

  泥蚶为广温、广盐性贝类,在水温0℃~30℃,盐度为15~30的海水中均能生活。但对底质要求较严格,喜生活于风平浪静,潮流通畅的内湾以及有适量淡水注入的泥多砂少、底质稳定的滩涂中。根据这些特点,在海区底质适宜的条件下或经过改良后的滩涂均可移殖放养。移殖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5月~6月,季秋9月~10月,播种在退潮后向滩面均匀撒播,亩播二龄蚶500千克左右。

  4.蚶田蓄水养殖

  养蚶场选好后,根据地势可将滩面顺着潮流方向划成若干长方形或长条形蚶田,每块几亩至十几亩,蚶田之间挖小间隔,这是一种不蓄水的养殖方法。为缩短干露时间提高摄食率和生长率,目前一些地方采取蚶田筑堤蓄水养殖法,使退潮后仍能保持水深20厘米~30厘米,在亩放苗密度500千克左右情况下,增产幅度1.5倍~2倍。

  5.高潮区蓄水越冬

  为防止二龄蚶苗冬春发生冻伤所造成的死亡,采取高潮区蓄水越冬法。管理期间应特别注意防止跑水。越冬时期亩放成蚶密度为3500千克~4000千克为宜。

篇二 海带育苗存活率
泥蚶育苗技术(花蚶.血蚶.粒蚶)

  [农广天地]泥蚶育苗技术(20121204)

  泥蚶,俗名又叫花蚶、血蚶、粒蚶。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我国东南沿海居民喜欢购买泥蚶,因为它味道鲜美,而且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蚶血鲜红,是孕产妇补血养身的理想选择。因此,在我国的沿海岸地区,有的养成蚶出售。有的养殖户专门培育蚶苗出售。成为他们重要经济来源。本期节目就给大家介绍泥蚶的育苗技术,希望能给沿海的养殖户多提供一条生财致富的门路。

  泥蚶的生殖力较强,活动能力较差,不能潜入较深泥里,以刚埋没全身为限。由于堵港,围滩养虾,环境污染,捕捞过度等原因,泥蚶产量逐年下降。从60年代起,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泥蚶养殖年年要到北方购苗。文登、乳山、海阳等地曾是山东蚶苗主要产区,至80年代已几乎绝迹,仅山东南部沿海有少量小块产苗区,但也是每况愈下。因此泥蚶苗种的增殖、保护及合理开发现有自然资源,是当务之急。

  泥蚶也是滤水取食。对食物种类没有严格要求,悬浮水中的有机碎屑、浮游硅藻、底栖硅藻及小型浮游动物均能被摄取。泥蚶生长较缓慢,一般生后3年或4年方能达到商品规格。其生长速度与环境的水温、盐度、饵料、潮区、养殖方式和密度等有密切关系,如自然分布的一龄泥蚶,低潮区上层泥蚶的体重是中潮区上层的8倍(王如才等,1980)。在混养池中养成时,饵料丰富,摄食时间增加,故泥蚶的生长较快。

  泥蚶产期往往为6月下旬至8月底,可多次产卵,10月是采苗的适宜季节。通常在退潮后的滩面上,用刮板刮取0.5厘米厚泥层,装入网袋内,洗去软泥后过筛,将筛下的砂粒和蚶苗计数,播入越冬保苗池中培育。为提高附苗量,可在自然产苗区留足亲蚶,平整滩面,筑堤蓄水及蓄水投砂等改良滩质。 

  土池人工育苗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土池可设在泥砂质的中潮区,池子可大可小,主要工程为筑堤坝、建闸门和平整埕地等。育苗前,可进行清池肥水,做好亲蚶的选优工作。育苗时,先将亲蚶经阴干刺激后投放靠闸门口处。开闸增大进排水量,造成流水刺激,可获得精卵较好的排放效果。同时采取施肥、投饵、疏松滩面等措施,有利于幼体发育和变态附着。

  自然蚶苗采集后,冬季即将来临,为避免冰冻和敌害危害,可在大潮能漫水的泥质高潮区建蓄水越冬池。越冬池以0.2亩~0.5亩、水深保持在20厘米~30厘米为宜,亩放5000万粒左右,越冬成活率达95%以上。 

篇三 海带育苗存活率
海带遗传育种及育苗生物技术历史及现状

海带遗传育种及育苗生物技术历史及现状

李大鹏1

芦永红2吴超元1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2青岛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海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我国海带养殖生物学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使我

国海带养殖生产出现了新的高峰。概述了海带的遗传育种,人工育苗技术,分析了传统的

海带育种及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今后的发展趋势及技术路线。

关键词

海带

遗传育种

育苗技术

高峰。目前,我国的海带除了食用外,还有一大部分作为工业原料,提取碘、褐藻胶、甘露醇等产品。褐藻胶在纺织、印染、医药和食品等工业用途很广。它的衍生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甘露醇的用途也很广泛,我国生产的甘露醇大量出口。l海带的遗传育种

与陆地作物相似,海藻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尤其在海藻产业规模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质量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中国的海带养殖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种苗问题是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的关键问题,也是海藻工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栽培海带均来自遗传改良的品系,这是我国海带养殖能取得如此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wu

andLin,

海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它的用途很广,在医药、食品、化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海洋生物中含碘量最高的一种,食用海带可以补碘,治疗甲状腺肿大病。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当前约4亿多人口严重缺碘,因此,海带养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海带还是1种优良的蔬菜,我国生产的海带大约有75%是作为食品的。我国有着食用海带的悠久历史,早在1500年前,就有食用海带的记载。但是,海带却不是我国固有的产物,它是日本、朝鲜和前苏联远东地区沿海的原产植物,发源于白令海及鄂霍茨克海的寒流流域。1927年海带被首次引进到我国大连的寺儿沟附近,并逐渐适应了我国的海洋环境(曾呈奎等,1955)。1930年,日本人从日本北海道青森、岩手等县运来一批种海带,先后在大连的寺儿沟、大沙滩、星个浦、黑石礁和老虎滩一带沿海进行海底繁殖试验,到1943年,共收获370t鲜海带(约60余t干品)。同年,日本人大规洋四郎从大连移殖海带到烟台进行试养,并首先提出了海带干燥刺激迫使孢子囊破裂,达到同步集中、短时间内获得孢子的方法。但由于海带渡夏技术问题未能解决,进展不大(索如瑛等,1988)。解放以后,我国独自进行了海带养殖生物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海带全人工筏式养殖技术的建立,打破了过去海带仅生长在海底礁石上的局限,为我国海带养殖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宏基,1990);海带施肥养殖的研究解决了我国北方贫瘠海区及外海海域海带养殖的关键问题,并迅速在北方广大海区推广应用(吴超元,1993);海带幼苗低温渡夏的研究,有效地解决了杂藻对幼苗的危害问题,使孢子体的生长期延长3个月,增产50%以上(曾呈奎等,1955);海带南移养殖的研究,使海带养殖扩大到了南至福建的广大海域(曾呈奎等,1957);新品种的培育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养殖海带的产量和质量(方宗熙等,1984)。这些重要的成果,为我国的海带养殖事业的飞跃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69年lo月我国决定发展海藻工业,实行海带综合利用,这使我国的海带养殖生产又出现了新的

1987)。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海带的遗传育种工作主要在中国进行,在世界各国的海藻养殖中,第1次进行比较系统的遗传育种工作的是在中国(方宗熙等,1965)。日本是海藻养殖的强国,但对海带养殖品种改良的研究不多。仅在1989年(Kirihara“以z.,1989)年,在日本的Hachinohe开始了一项优良海带养殖品种选育的研究。经过连续地选优留种,培育出了产量高出一般品种1.5倍的优良养殖品系。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量养殖海带,当时海带中还没有品种,所养殖的海带都是自然种群。50年代末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山东海洋学院(现青岛海洋大学)合作,在海洋研究所成立了海藻遗传育种组,开展了海藻遗传育种的研究。1958~1961年,藻类学家及有关的工作者,根据海带自然种群的杂种性,按照细胞遗传学原理:自体受精与选择相结合,能使后代比较迅速地向纯型合子方面发展。采用定向选择和连续自交的方法,选育出了宽叶品种“海青一号”。(方宗熙等,1962)。几乎同时(1958~1963年),又利用相似的方法,选育出了长叶品种“海青二号”。这两个品种的叶片自然脱落均较轻,产量相近,都比普通海带提高30%~40%(方宗熙等,1966)。随后,又培育了厚叶品种“海青三号”。随着育种工作的逐渐深入,对海带的遗传规通报

一1一

万方数据 2002年第37卷第8期

生物学

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证实了海带的经济性状,如长、宽、厚、柄长、生长速度及碘含量等,是由多基因(polygene)控制的数量性状呈连续变异。(方宗熙等,1962;1963a;1963b;张景镛等,1965;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藻遗传育种组等,1976),这些性状既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又受许多基因的制约;亲本与子代叶长的相关系数为o.7,遗传力大约为o.5。20世纪70年代,又培育出了两个新品系860和117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藻遗传育种组等,1976)。860是经过15代(1959~1975)的自交和筛选以及“半叶法”分析等方法最终育成的,其特点是长叶、高产、高碘。1170是经过

4oOo

1)自然海区育苗法这是我国早期海带养殖所采

用的育苗方法。这种自然海区育苗法,是作为海带筏式全人工养殖法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同时采用的。它的基本方法是:在秋季,自然海区水温降到适宜程度(20℃)的时候,利用发育成熟的种海带采孢子,将孢子附着在基质上,培育在预先设置好的筏架上,海带孢子萌发、发育、长成海带幼苗。一般情况下,从采孢子培育到可以分苗养成,大约需3个半月的时间。这种育苗法培育的幼苗也称秋苗。在1956年以前,我国海带养殖使用的苗种一直是在自然海区培育的秋苗(索如瑛等,

1988)。

r的x射线处理后,又经过筛选和自交,获得的

2)全人工室内低温渡夏育苗法也称夏苗培育

耐高温,干物质含量高,高产高碘的新品系。这两个品系在中国的北方被生产单位广泛采纳,在大规模生产中,均比对照增产8%~40%,碘含量提高20%~58%。在这期间,又培育了59—1号、243号等优良品系,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随着海带新品系的出现,海带育种的原理和方法也得到了普及,一些海带养殖及研究单位也相继选育出了若干优良品系,这些品系都在生产中进行了推广,推动了中国的海带养殖事业的发展。总结早期的海带育种,其方法大致如下:

白夺

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育苗方法,在六七月间采孢子,室内低温(5~10℃)渡夏,到lo月下旬左右,待自然海水水温降到适宜时(低于20℃),幼苗出库海上养殖,幼苗需在育苗室低温培育3个半月左右。3传统海带育种及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进行多代自交筛选得到纯的自交系,或再通过杂交,培育新品种。其缺点是:1)选育周期长。海带的杂种性程度很高,需要采用自交而使其性状分离,定向选择目的性状,连续几代的自交和选择,使品系趋于纯型合子化,目的性状能较稳定地遗传。对一年生的海带而言,一般需要5~6年,才能得到遗传较稳定的自交系;2)品种连续退化。这是由现行的种苗生产技术本身所决定的,海带的种苗生产包括大量收集种菜(一个4亿幼苗生产量的育苗厂,需要1万棵以上的种莱),集中放散游孢子,苗帘附着后低温培育。因为游孢子是减数分裂的产物,因而广泛杂交的结果必然是后代孢子体的性状变异很大。因此优良品种在推广过程中就会连续地出现性状分离,丧失优良性状,最终失去良种价值。利用单倍体杂交育种,虽然有了一些尝试(将本禹等,1983;方宗熙等,1983;1985),但由于育苗技术的限制,获得的杂种优势,很难在生产上直接应用。由此看来,海带的育种和育苗必须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时解决。

现在我国普遍采用的海带育苗法是夏苗培育法,这种育苗技术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曾经使我国的海带养殖业产生了一次飞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培育时问长,成本较高,风险大。这种育苗方法,从采孢子到幼苗出库,幼苗须在室内低温培养3个半月左右,这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来降低培育海水的温度(从28℃左右降到10℃以下),成本较高(缪国荣等,1986),以威海水产开发公司8亿棵幼苗生产量的海带育苗场来说,每天的制冷费用是7ooo元左右,一个生产季节,制冷费用高达70~80万元。而且,由于室内培育时间长,常常发生病害,造成减产,甚至绝产。2)难以实现稳

分离一选优留种皇奎优中选优』壁堂新品种

从群体中挑选出性状优良的个体(杂种)兰S性状

海带是具异型世代交替的大型经济海藻,与高等植物截然不同的是,其配子体(单倍体)可以离开母体营独立生活。它的这种特性为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20世纪70年代,方宗熙等(1978)发现,海带配子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只进行营养生长,形成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clone)。并利用克隆进行了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的研究,成功培育了“单海1号”(方宗熙等,1983)、“单杂10号”(方宗熙等,1985),开辟了海带育种的新途径。“单海一号”是利用其他性状优良但叶片稍薄的纯系雌性孢子体的母本与一具有叶缘较厚优点的杂种海带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几代的自交和筛选,选育出的性状优良且叶片较厚的优良品系。“单海1号”尽管利用单倍体杂交矫正了纯系海带的缺点,但仍然没有脱离累代自交和筛选的方法,仍然存在在推广过程中品系退化的问题。“单杂10号”是用青岛培养的海带的雌性克隆与从日本引进的纯系雄性克隆杂交所产生的F。代孢子体,其群体形态非常一致,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方宗熙等,1985)。但是“单杂10号”自交,子二代产生复杂的分离现象。这说明了杂种优势只能应用F。。因此,怎么样利用海带F,代的杂种优势,成为今后须要研究的重要问题。2海带人工育苗技术

自海带人工养殖以来,在大规模生产中,采用过两种育苗技术:

万方数据 

生物学通报2002年第37卷第8期

万【海带育苗存活率】

方数据 

海带遗传育种及育苗生物技术历史及现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李大鹏, 芦永红, 吴超元

李大鹏,吴超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芦永红(青岛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71)生物学通报

BULLETIN OF BIOLOGY2002,37(8)8次

参考文献(6条)

1.李宏基 海带筏式全人工养殖法的研究 19902.吴超元 海藻养殖研究 1993

3.吴超元.逄少军 裙带菜无性繁殖系的培育及其在育苗上的应用 1994

4.Pang Shao-jun.WU Chao-yuan Study on gametophyte vegetative growth of Undaria pinnatifida and itsapplica tion 1996(03)

5.李大鹏.刘海航.彭光.吴超元 日本品系裙带菜无性繁殖系生产性育苗技术 1998

6.Dapeng Li.Zhou Zhi-Gang.Liu Haihang.Wu Chaoyuan A new method of Laminaria japonica strainselection and sporeling raising by the use of gametophyte clones 1999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李晓捷 杂交海带培育与应用研究 2008

海带是冷水性大型海藻,自然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北部沿海。我国是最大的海带栽培国,从北方的辽宁、山东到南方的江苏、浙江和福建均有大面积栽培。

海带遗传育种在海带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进行海带遗传改良研究,共培育了约20余个优良品种(系),其推广应用大大促进了海带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常规生产技术的限制,品种退化、杂合、抗逆性差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此外,随着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同行业对海带品种的需求日益趋向多元化。目前的海带品种己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杂交海带培育是直接利用配子体克隆杂交获得的子一代进行海上栽培,具有培育周期短、效率高的优点,是实现海带品种快速改良的有效手段,但也存在配组盲目性强、海上评价工作量大的缺点。

本论文主要围绕杂交海带的培育与应用进行研究。采用性状差异大且互补的种间配子体克隆杂交培育了东方2号杂交海带,利用介于种间和种内关系之间的配子体克隆为亲本杂交获得了东方3号杂交海带,利用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建立了海带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并在生产中进行了验证。 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

利用长海带(L.longissima)的一个雄配子体克隆和海带(L.japonica)的一个雌配子体克隆经种间杂交获得了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东方2号杂交海带。在烟台芝罘湾对东方2号杂交海带、长海带、海带和两个生产种的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东方2号杂交海带产量优势率达56.5%,比长海带和海带分别增产40.8%和76.3%,比两个生产种分别增产35.4%和52.2%;结合较完善的配子体克隆育苗技术在不同海区进行了大面积应用,结果表明:东方2号杂交海带比生产种1平均增产25.6%,比生产种2平均增产61.9%。东方2号杂交海带是我国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海带,其个体整齐宽大、色泽深褐、纵沟明显、根系发达、性状稳定、抗强光能力较强、厚成期适中,产量优势明显,适合不同海区栽培。

以LZZ品系(长海带雌配子体克隆与“早厚成一号”雄配子体克隆杂交结合自交选育获得的耐高温、抗强光品系)雄配子体克隆为父本,以海带(L.japonica)改良品系-7号的雌配子体克隆为母本,杂交获得东方3号杂交海带。LZZ品系和7号品系的关系介于种间和种内之间,二者杂交获得的东方3号杂交海带个体宽大,根系发达,基部偏圆,纵沟较明显,藻体韧性强,边缘较普通品种厚、波褶少,叶片上下厚度均匀,色泽深褐。东方3号杂交海带生长速度快、耐高温、脱落轻、抗强光,属于晚厚成品种。荣成褚岛湾连续三年的栽培结果显示东方3号杂交海带较主要生产种对照I和对照Ⅱ平均增产54.1%和62.3%,较LZZ品系和7号品系分别增产60.7%和74.1%;在我国北方多海区栽培结果表明:较对照Ⅰ平均增产32.0%,较对照Ⅱ平均增产56.9%。

利用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对27个配子体杂交亲本进行了遗传相似性分析,并对株长、株宽、株厚、株鲜重、株干重、产量杂种优势率与配子体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长、株鲜重、株干重和产量优势率与遗传距离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而株宽和株厚优势率与遗传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长度优势率y=76.3lx-59.911(x为亲本配子体的遗传距离,R2=0.6498,(P<0.0001);鲜重优势率y=85.016x-66.497(R2=0.6603,P<0.0001);干重优势率y=90.984x-70.625(R2=0.6423,P<0.0001);产量优势率y=90.984x-70.625(R2=0.6423,P<0.0001)。利用建立的回归方程结合互补原则对可能产生优势的组合进行了预测和海上性状评价,筛选出三个杂交海带新组合。表明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可用于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优势预测,结合抗逆性等非数量性状互补原则选择配子体克隆亲本,可减少配组盲目性,实现海上评价组合数的科学减量,提高育种效率。

2.学位论文 李志凌 “901”海带生化遗传学鉴定及其性状分析 2003

"901"海带是以日本长海带(L.Longissima)和早厚成品系一号(Laminaria japonica)为母父本杂交获得的新品种.养殖试验证明,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耐高温、抗衰烂的特点,产量较普通品种提高60%以上,已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获得品种证书,曾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农业部确定为适宜向全国推广的优良水产新品种.该文对"901"海带进行了生化遗传学鉴定,确定了其遗传背景;对"901"海带和生产品种普通海带进行了等经济性状、等生态性状和基本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从而确定了"901"海带推广生产的价值,并根据其性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养殖技术措施.通过对"901"、日本长海带、早厚成品系一号、860品系、荣一号及野生种孢子体的7种同工酶实验,初步证实"901"是日本长海带、早厚成品系一号的杂交后代.进而对"901"、日本长海带、早厚成品系一号、860品系及荣一号配子体的14号等位酶进一步分析,在6种等位酶图谱中,"901"出现了与日本长海带一致的一条带,在两种等位酶图谱中,又出现了与早厚成品系一号一致的一条带,且与其它品种差别较大.从而最终确定"901"是日本长海带与早厚成品系一号杂交的一个品种.通过"901"海带与对照品种860和荣1#的养殖对比试验,表明"901"海带有如下特点:①生长速度快.平均日生长6.13cm/天,而对照860和荣1#分别为3.54cm/天、3.21cm/天,大于二个对照品种75-91%.②耐高温、抗衰烂优点突出.脱落总长度占总生长长度的15.2%,对照860和荣1#分别占37.4%、41.2%.③个体大.平均长、宽、厚分别为625cm、32cm、2.12mm,亩淡干产量3300kg,分别较对照增加69.8%、79.7%.对"901"海带及其父母本营养成份和氨基酸含量的对比分析表明:除脂肪含量偏低外,其它营养成份均高于或接近于父母本.

3.期刊论文 刘岩.崔建洲.申雪艳.刘涛.宫庆礼.LIU Yan.CUI Jianzhou.SHEN Xueyan.LIU Tao.GONG Qingli DNA分

子标记技术在海带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海洋湖沼通报2006,""(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部分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并结合我国海带养殖情况阐述了遗传标记技术在海带及大型海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4.会议论文 刘涛.崔竞进 我国的海带育种技术研究 2003

回顾了我国海带遗传育种4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工作,针对海带育种应用工作存在的有关问题,论述了海带配子体克隆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基本原理和技术内客,以期为海带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

5.学位论文 罗世菊 杂种优势在海带育种中的应用 2004

海带是我国养殖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藻,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科研工作者就开展了海带遗传育种研究工作.通过连续自交、定向选择、杂交等常规方法,培育出一系列高产、高碘、耐高温等海带新品种(系).海带新品种(系)的推广应用大大促进了海带养殖业的发展.但是常规的育种和苗种生产技术存在着选育周期长、品种混杂退化现象严重、工作量大等缺点.配子体克隆技术的应用,给海带的育苗育种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分离保存的海带雌、雄配子体克隆,可以容易地实现两个品种(系)间的杂交,有目的地把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杂交后代里,选育出兼有两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由于海带配子体克隆遗传基础纯一,杂种子一代的遗传重组完全一致,因此大大缩短选育周期,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是依据配子体克隆的生物学特性,选择生物学差异大、性状互补的日本长海带(Laminaria longissima)的雄配子体克隆为父本、日本真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的雌配子体克隆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杂种优势苗种12号海带.结合克隆育苗技术进行12号海带苗种培育,经过连续三年的海上养殖,12号海带较对照品种具有明显的优势,结果如下:1、12号海带叶片宽大,厚度厚,根系发达,具较强的抗强光能力.2、12号海带在生长高峰期内平均日生长可达4.52cm,两个对照组则分别为4.23cm和2.71cm.生长速度在4月上旬前较对照Ⅰ偏快,在整个生长期内,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Ⅱ.3、12号海带平均日脱落速度在水温达到15.8℃以前与对照组基本接近,水温在15.8℃以上其脱落速度大大加快.但12号海带脱落比例较对照组低,净长度仍大于对照组,表现为明显的长度优势.4、12号海带收获期较对照Ⅰ约提前15-20天,较对照Ⅱ约延迟15-20天,介于二者之间,有利于养殖生产单位合理安排.5、12号海带无论在薄嫩期还是在厚成期鲜重均高于对照组.6、12号海带亩产量较对照组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较对照Ⅰ增产20-35%左右,较对照Ⅱ增产50%以上.

6.会议论文 周志刚.吴超元 海带配子体克隆在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 19997.学位论文 尚书 海带配子体克隆的扩增培养及多样性分析 2008

海带是我国重要的大型经济藻类,随着海带配子体无性繁殖系的建立,目前,海带配子体已经在种质保存,遗传育种和育苗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并且也是对海带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的重要材料。

本实验在对海带配子体进行扩增培养的过程中,研究了在静置培养条件下,营养盐添加量,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以及温度参数对配子体克隆扩增培养的影响,并且以长海带和海带的配子体克隆为材料,对两个群体进行了RAPD分析。 主要结论如下:

静置培养的瞬时生长率明显低于充气悬浮培养,不能满足生产性大规模培养的需要,但可满足实验室工作的需要,在起始培养密度较低的条件下,N6.0ppm,P1.0ppm,每周更换培养液一次,可满足其生长需要。

静置培养条件下,温度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的生长有明显影响,10-15℃为最适生长温度,25℃条件下出现致死。

45001x光强条件下海带配子体生长最快,但是出现细胞色素淡化现象,说明配子体细胞在此光强下受到损伤,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宜采用此光强,还应以25001x光强进行培养,培养光时以24h/d为宜。

通过筛选,共获得19条随机引物,扩增得到25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28个,多态百分率为90.5%,其中有的位点在两个群体中的出现频率差异极大。

根据遗传距离构建系统树发现,不但不同种的海带在系统树上能够得到很好的区分,而且也能够很好的区分同种海带的雌、雄配子体,表明RAPD标记应用于海带配子体细胞系的鉴定是有效的。

两群体的基因多样性水平较高。两群体间存在较为明显的遗传分化。不同海带的雌、雄配子体间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长海带群体不同性别的配子体间的分化程度高于海带群体不同性别配子体间的分化程度,对于同种海带而言,雌配子体的基因多样性水平明显比雄配子体的基因多样性水平高。

8.期刊论文 张全胜.刘升平.曲薯村.田铸平.郭占明.丛义周.李志凌 “901”海带新品种培育的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2001,""(2)

选择性状差异较大的日本长海带(Laminaria longissima)和当地早厚成品系一号(L.japonica)为母父本,通过杂交获得F1,F1经连续五年的自交选育获得“901”海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耐高温的经济性状和色泽浓褐、个体宽大、纵沟较明显、基部终身楔形,近基部1m处呈微弧形的形态性状.经两年生产实践证明:“901”性状遗传较稳定,产量高,质量优.

9.学位论文 王晗 大连地区海带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2009

海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藻类,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方面。它不是我国固有的原产植物,三十年代从日本引来,在辽宁、山东等地人工养殖成功,并在海底自然繁生起来。我国养殖品种多数属于种间杂交种,其种质遗传基础1/2以上均来自我国原种群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品种单一化存在遗传脆弱性的巨大威胁。另外,在养殖生产中,采用多品种混合养殖、同期育苗等方法,经过数代连续自交或近交,品种优良性状会产生明显的衰退。而对海带种质的鉴定仍然主要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判断,就更进一步加重了苗种混杂、品种退化等影响海带养殖品种使用寿命的情况。随着海带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些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海带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海带的遗传多样性,将有助于海带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本研究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辽宁大连地区海带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旨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差异,为大连海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效地开展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对分别用2×CTAB法、3×CTAB法和4×CTAB法三种方法提取的海带孢子体基因组DNA,进行紫外吸收检测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海带幼孢子体蜡叶干燥标本——不研磨——2×CTAB法”这一组合最适合海带孢子体DNA的提取,可获得完整的海带基因组DNA,AFLP扩增谱带清晰稳定,满足AFLP技术对DNA质量的要求。因此本研究选择这一组合提取海带孢子体基因组DNA。

对大连地区海带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5个随机引物组合从6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23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达到了183个,平均每对引物组合能检测到36.6个多态位点。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71.98%和65.95%,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623和

0.2277,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884和0.3426,说明大连地区海带野生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高于养殖群体,但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两个群体总的遗传分化值(Ht)为0.2821,其中来自它们内部的分化系数Hs为0.2450,来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度Gst为0.1314,说明大部分的变异来自群体内部。总体基因流Nm为3.4492,表现了一定的基因流动性。另外,两个群体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0947和0.9096,证明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

通过对大连海带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的分析,发现两个群体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但是与野生群体相比,养殖群体的多样性参数有所降低。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养殖品种的杂种优势水平。本研究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揭示的海带材料多态性较高。由于海带中还没有微卫星标记、单核苷酸标记等更理想的标记体系,因此,用AFLP分析研究海带遗传变异和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关键词:海带;AFLP;遗传多样性;大连沿海

10.会议论文 姜鹏.秦松 海带基因工程技术研究 1998

引证文献(8条)

1.杨锐 大型海藻的遗传育种及应用[期刊论文]-海洋湖沼通报 2009(1)

篇四 海带育苗存活率
海带常见病害的诊断

海带常见病害的诊断

(一)海带幼苗绿烂病

[病因] 由于光照不足,水温过高而引起,特别是幼苗过大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到育苗的中、后期,苗与苗之间相互遮光日趋严重,尤其是大苗遮小苗的现象十分严重,因而有一部分小苗因长期受光不足而发生绿烂。另外,水温较高时,藻体呼吸作用旺盛,尤其在夜晚,需补充氧气,而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强度低,释放出来的氧气少,故加重了绿烂的发生。另有研究指出,海带绿烂与褐藻酸降解菌大量繁殖有关。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藻体上主要附生细菌,通常并不引起病烂,但若养殖环境恶化,如过于密植、损伤、温度过高,而使海带抵抗力降低,细菌易入侵并大量繁殖而导致疾病。所以认为褐藻酸降解菌为条件致病菌,环境因子是诱发病烂的主要原因。

[症状] 病烂现象开始从叶片的尖端变绿、变软而逐渐腐烂脱落,而后发展到整个叶片,也有的幼苗从尖端开始发白,逐渐扩大,直至幼苗死亡。

[流行情况] 在海带夏苗培育中,幼苗的绿烂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这种病发病快,来势猛,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批幼苗死亡。这种病害在幼抱子体出现后就能发生,但以育苗后期发病率最高。

[诊断方法] 根据外观症状及培育条件,结合镜检,即可确诊。

(二)海带幼苗白尖病

[病因] 病因尚未搞清,一般认为是突然受强光刺激所致,局部藻体受到强光照后而发生光氧化过程,从而将细胞内的色素全部分解掉而使细胞呈现白色。

[症状] 发病藻体前端的1/3处突然变白,而后脱落。镜下观察,明显可见细胞内的原生质失去,色素溶解,只余下1个空白细胞。该病的发病部位只局限在藻体叶片的前端,一般不会扩大到叶片的中、下部,特别是对生长点部位一般不造成危害。尽管藻体尖端发病脱落了.但藻体还能继续生长。所以该病的危害性较绿烂病轻得多。

[流行情况] 海带夏苗培育中的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往往发生在个体较大的苗上。

[诊断方法] 根据外观症状,即可确诊。

(三)海带动体畸形病

[病因] 多方面原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病因:

(1)海带育苗系统中的兼性附生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动所产生的硫化氢而致病。

(2)种海带成熟不够或成熟过度而致病。

(3)附着基处理不好和光照变化幅度过大。

[症状] 该病的症状和发病特点在幼体的各生长发育阶段是不一样的。配子体阶段,雌雄配子体发病初期的症状是生长迟缓;细胞壁略厚,颜色微黑,色素体界限不清,灰黄色,进而原生质体收缩,出现质壁分离,严重时原生质体收缩到细胞中央,形成几个透明的或黑色的小球,最后分解,剩下细胞壁空壳而死亡。配子体一船在采孢子后5—9天发病,初期病症可延续几天。原生质收缩等严重病症多出现于凌晨,来势迅猛,多在1天内死亡。 卵和卵囊形成的阶段,发病的卵自突出部收缩或整个卵收缩而不能排出。有些卵即使排出,也不能正常附着在卵囊基部而流失,最后仅残存一些空卵囊。

幼孢子体阶段,发病的受精卵在延长过程中原生质体收缩,或幼孢子体不能正常细胞分裂,或分裂后细胞排列不整齐,形成畸形孢子体。

[流行情况] 该病是70年代以来,在海带夏苗培育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其危害程度超过绿烂病和白尖病,给育苗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诊断方法] 根据外观症状,结合镜检以及了解育苗管理措施,即可确诊。

(四)海带幼孢子体畸形分裂症

[病因] 缺肥与该病有直接关系;光照强度与该病密切相关。

[症状] 该病发生在8—32列细胞的孢子体,自发病至脱落、死亡,大致可分为病症前期、中期和晚期。

病症前期:8—32列细胞的孢子体,体形细长、弯曲,其上下部细胞大小明显不齐,上部细胞列数多,排列整齐,色泽正常;中下部细胞列数少,膨大延长,排列松散,分裂缓慢或停止分裂,细胞体积约为上部细胞的3—5倍,色淡,乳黄色和无色。

病症中期:患前期病症的孢子体,生长缓慢,基部细胞停止正常分裂,部分中部细胞突出体外,延伸呈指状或须状,颈状细胞原生质多移到细胞尖端,细长的管形胞,透明无色似假根毛。

症状晚期:发病的动孢子体突出体外的指状、须状细胞继续伸长,进行不规则的纵横分裂,使抱子体中下部不断加粗,严重者全身畸形,导致死亡。

[诊断方法] 根据镜检以及了解育苗管理措施,即可确诊。

(五)海带“脱苗、烂苗”病

(1)严重绿烂脱苗:幼苗由于受光不足发生绿烂而大量脱苗。

(2)严重卷曲脱苗:幼苗长到2—10毫米时,由于光照过强造成叶片卷曲而大面积脱苗。

(3)侧生根繁生脱苗:幼苗1—2毫米时,由柄部长出侧生根,侧生根以下的柄生长缓慢,随着幼苗长大,侧生根以下的柄逐渐支撑不住叶片而脱落。

(4)水质混浊引起脱苗:育苗池水过滤净化措施不力,水质理化因子不正常或pH急剧升高,造成缺氧.或水流不畅通,水质混浊,加之搅拌时间短,引起藻体在水中气体交换不足,使幼苗的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的补充等,导致非正常性脱苗。

(5)化学因素造成脱苗:海带附苗器的棕绳基质处理不干净,内含有可溶性的有机物质如丹宁酸,浸入育苗水中,引起海带幼苗慢性中毒,或育苗生产供水系统的管道消毒不彻底,育苗用水受管道内壁金属离子(如铁离子)的污染,或将受污染海区的海水(如赤潮水、油膜水)抽人育苗供水系统中引起脱苗。

(6)褐藻酸降解菌的繁殖引起脱苗:褐藻酸降解菌为海带藻体上的主要附生细菌,如果育苗后期管理不严,池水中白色泡沫不及时清除,或洗苗时脱落的海带碎片或海带胶液清除不彻底,引起育苗水质恶化,降低了幼苗对疾病的抵抗力而使褐藻酸降解菌侵入并大量繁殖,造成脱苗。【海带育苗存活率】

[症状] 海带幼苗从苗帘上脱落、腐烂。

[流行情况] 脱苗或烂苗是夏苗生产中常见的病害,给生产带来严重危害。由于脱苗、烂苗,不仅使育苗单位当年海带苗种减少,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苗种的正常供应,使海带养殖面积大幅度锐减,直接影响沿海养殖渔民的生产和收入。该病多发生在育苗生产中、后期,一旦发生,很难挽救和恢复。脱苗一般发生在幼苗长到2—3毫米长时,随着幼苗长大,脱苗逐渐加重,一直到下海暂养为止。有的只在某一时期脱苗,随后停止或很快脱光为止。

[诊断方法] 根据外观症状及培育条件,即可确诊。

(六)海带绿烂病

[病因] 光线不足引起的生理病变。

[症状] 绿烂病一般是从叶片梢部边缘开始变绿,组织发软变黏,腐烂脱落,井逐渐向叶片下部蔓延。每条苗绳,绿烂从下部的海带开始,水层愈深绿烂愈重,叶片被遮光愈重绿烂愈重,夹苗密度愈大绿烂愈重。

[流行情况] 绿烂病是海带人工栽培中常见的—害,历年来各地屡有发生,给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诊断方法] 根据外观症状,即可确诊。

(七)海带白烂病

[病因] 藻体营养不足,光照过强。

[症状] 白烂病是从叶片梢部边缘变白、腐烂并逐渐向生长部扩展,速度很快。【海带育苗存活率】

[流行情况] 该病多发生在贫瘠海区;垂养苗绳上部的海带白烂重而下部轻;叶片色浓、平直部大、生活力强的海带白烂轻,甚至不发病,而色淡、体薄、硬脆凹凸期的海带,白烂病严重且发病较早。

[诊断方法] 根据外观症状,即可确诊。

(八)海带点状白烂病

[病因] 光照突然增强。

[症状] 该病发展速度极快,3—5天内就能造成严重的腐烂。发展先从叶片中部的叶线发生很多小白点,白点逐渐增加和扩大,病变部叶片发白腐烂并向生长部和中带部蔓延,U致整个叶片烂掉。

[诊断方法] 根据外观症状及海区养殖环境条件,即可确诊。

(九)海带泡烂病

[病因] 雨后大量淡水流人海中,海带细胞渗透能力失控而吸人过多水分所致。

[症状] 在叶片上,不同部位都发生很多水泡,水泡破裂后便附着些浮泥而变绿腐烂成许多孔洞,严重时叶片大都烂掉。

[流行情况] 该病不常发生,一般在夏季多雨期发生在水浅滩薄的海区。

[诊断方法] 根据外观症状,即可确诊。

(十)海带柄粗叶卷病

[病因] 细菌感染引起,但对该病的病原体来源、侵染途径、时机和条件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症状] 藻体基部粗肿,根部萎缩,根系分支少,叶片卷曲,严重者卷成灯笼状,俗称“灯笼菜”.藻体发脆易断。

[流行情况] 该病1974年首先发现于辽宁省海城养殖的海带.而后在福建省海域也有发现。多在春节前后的低温期发病,具有传染性。分苗期晚,放养密度大,水层浅,水质贫瘠海区发病期早且病情严重。

[诊断方法] 根据外观症状,即可确诊。

(十一)日本尾突水虱病害

[病原] 日本尾突水虱,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等足目、团水虱科。身体呈长方形,像西瓜虫,体长最大22毫米,最小2毫米,受刺激后卷成球形,从附着物上脱落下来。身体被甲壳,分头、胸、腹、尾四部分。口器为咀嚼型,因此,易将海带幼苗从基部咬断。

[症状] 海带幼苗叶片残缺不全,有的小海带被水虱从基部截断,掉入海水中。

[流行情况] 1988年以来,在山东沿海养殖的海带发现一种水虱大量蚕食海带幼苗。其危害海带苗的方式是隐藏在苗绳上蚕食海带苗。该水虱终年生活在海中,为底栖游泳种类,喜栖阴暗处,如筏架埂绳、海带苗绳的缝隙中,浮漂下面,扇贝笼和采苗袋内,浅水层较多,这与它喜食鲜嫩海藻幼苗有关。该水虱的适宜水温15—26℃(6—10月份);水温10一15℃活力减弱,对海带苗仍能造成危害;水温10℃以下,活力更弱,对海带苗危害较轻,但在海区中数量仍很多;水温5℃以下基本不爬行。该水虱不但危害暂养期幼苗,而且波及到已夹好的海带苗绳上,造成海带大幅度减产。

[诊断方法] 外观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篇五 海带育苗存活率
海带产业面临的六大问题

万条“玉带’’何以少人青睐?

——由启东入守着沟河吃崇明鱼引发的思考

姜斌

江苏启东市吕四港镇政府

江苏省启东市位于长江、黄海交汇处,全市淡水水面面积25万亩,其在陆地面积中的占比接近20%,启东滨江临海、雨时充沛、气候温和,有着得天独厚的淡水水产品养殖条件。按理说,在启东这样一个水面资源丰富的地区,淡水养殖业应该相当发达。但令人羞于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启东百万人民的日常吃鱼竟要靠一江之隔的崇明岛来提供。大量水面被污染或处于抛荒半抛荒状态,十分宝贵的沟河资源遭到人为浪费和破

坏,启东人守着沟河没鱼吃,除了蒙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还要承受环境污染、水系堵塞和淡水水产品资源日趋枯竭的巨大压力。启东人何以看着沟河,不思利用开发,听凭宝贵水面荒废流逝?

为什么

启东人宁可荒了水面也不愿养鱼也只是这十年八年里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偷鱼贼太猖獗防不胜防,养殖户利益得不到保障;不少沟河直到如今仍联户承包,群众养鱼积极性难以提高;一些乡村的工业企业污染环境,附近水体根本无法养殖;一部分泯沟长期无人管理和清淤,已失去利用价值。

算算帐

利用淡水水面进行水产养殖等多种经营,是启东农民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增产增收的一个传统产业,当地人的成功实践早已证明,

一、海带苗种

海带的育苗技术现已达到较完备的水平,应该说,现在市场上的苗种供应供过于求,这就迫切要求育苗单位更新育苗的品种,现有的“远杂11号”、“荣福1号”、“烟杂1号”、“福建海带”、“日本真海带”、“901”、“20l”等急需改良,各育苗单位要根据国家海洋“863”项目,利用克隆、转基因或杂交技术,积极培育具备优良性状的优质海带苗,育苗场应该与养殖场紧密配合依据海区特点及加工生产需要,科学育苗,因地制宜选择品种,促使海带既丰产又丰收。

海带产业面临

【海带育苗存活率】

海带养殖的各项技术措施现已基本掌握,较难的是海带的品种更新换代问题,这就要求生产单位根据生产实际,多实验,多摸索本海区的特点及海带适应品种。其次要注意养殖的密度问题,除了要把挂苗密度降下来,还要根据海区营养盐的承受能力,把海带的养殖面积降下来,这样一来产量、效益不但不减反而增加。同时还应在海带的养殖区搭配动物性品种的养殖和鲍鱼、海参、海胆、扇贝等,这样海区既增产出效益,又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海带病害

海带的养殖中病害多发期为下海苗暂养阶段,主要是漂浪水虱残害幼苗。严重的导致幼苗短缺,迫切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从发病的机制、源头入手,采取措施根治或预防病害的发生,同时,其他

■瓣

万方数据

二、海带养殖

开发经营一亩水面所取得的效益远高于种植一亩土地所能获得的收入。而如今农民不敢或者不愿搞淡水养殖,任大量水面抛荒半抛荒甚至废弃,最直接的后果是广大的农民兄弟失去了一条最简便、也最容易见效的增收渠道,基层组织在农村开展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因抛弃了眼前的芝麻和脱离了实际而变得难被农民接受。有人以每亩水面产出1000元为标准,算了这样一笔账,因为全市25万亩水面中的大部分没有得到很好利用该市农民每年减收有可能超过2亿元,而这还不包括农民和农村组织为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治安难以好转所付出的代价。

编后语

启东人守着沟河吃崇明鱼的教训十分深刻,当地政府和有关郝门已认识到开发利用现有淡水水西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经济价值。不少有识之士也都认为,只要广大农村于郡和职能部门能真抓实干两不是“连几条泯沟也管不住”,只要农村组织把发展淡水养殖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件犬事常抓不懈,那么,离农民群众期待的农村沟河水清鱼跃、城乡市场鱼肥凝

如何做

启东全市数以万计条泯沟河道,像一条条玉带分布于江海大地,这是上帝对这方土地上的人们的赐予。振兴、发展启东的淡水养殖业,说难其实并不难,崇明的养殖模式、管理经验、经营方式都很值得学习、借鉴。要把全市所有泯沟河道以招标方

壮虾儿跳的目标就一定不会遥远。从启东人守着沟河少蹙吃这件事情中,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的

启示:农村组织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因循守旧肯定难有突破,脱离r本地实际、不充分发挥利用本地资源也无异予求寒舍本;另~方面,一一种资源往往在遭到浪费辩弼时派生出~系列负面的社会闽题,扇东农村多数树组偷鱼风盛彳孑、水环境污染、水系严重不畅等等就是一种体现。而这种资源的合理开发

式全部承包到个人,在全市上下掀起一个开发利用

水面热潮;要制定落实奖励先进和打击偷盗并举的奖惩方法,坚决制止偷盗歪风;要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和按照谁开发谁受益原则,大规模改造低产沟塘,在泯沟密集的西部乡镇,实施拓展大泯沟、埋填废水沟、小水沟工程,大力发展规模连片精养沟塘;要鼓励有实力的组织和个人建立寓观光、垂钓、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渔业园区;推广科学养殖、立体养殖、特色养殖,大幅度提高水面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还要拓宽销售渠道,让启东的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一样走进国内外市场。

利甩一旦进入良性循环。由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又远不是简单的hl迥的问题,养好了鱼,

调优了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转移了一批富余农民、改善_;『农村环境、治理了水体污染、转化了一方民风、繁荣了城乡市场、培育了特色市场,利用水两发展淡水养殖是如此,开发农村其它自然资源也应当能取得相同或者捆似的效果。

的六大问题

靠息岳慕荥茨芦

山东省荣城市海洋与渔业局

从现在开始来一次大的革新,从包装尺寸大小到色泽搭配,从外观形状到图案设计,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包装物上应印制产

地、注册商标、重量、质量等级、食用说明、联系电话等内容,以规范美观的外观形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六、海带销售

首先要加强海带的营养、医药、保健品的疗效及美容、减肥方面的作用宣传,促使海带消费走入千家万户,改变海带的食用方式,开发出简单、易行、即食的方便食法,拓宽销售渠道,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网上直销体系,不断提高市场和消费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以赢得市场、赢得顾客的青睐。

方面的病害问题,也应提前采取措施降低病害的发生,减少损失。

四、海带加工

海带的营养价值已被世界各国营养专家、食品专家所认识,特别是对现代人的富贵病如肥胖症、高血压等有较大作用。虽然海带的好处多多,但我国目前海带加工花色品种却不多,海带除了化工用途外.还可开发出调味海带系列如海带茶、海带粉、含碘海藻片、海带饮料等系列的海带保健品。随着人们对海带的正确认识,更深层次、更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如海带面等的加工企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兴旺发达。

五、海带包装

目前市场上海带产品的包装参差不齐。有些地方淡干海带、盐渍海带包装粗糙,本来质量好,却因外观差,价格始终升不上去,应该

万方数据

‘翔

2002年第11期●i誓_

海带产业面临的六大问题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常忠岳, 慕康庆, 卢岩山东省荣城市海洋与渔业局中国水产

CHINA FISHERIES2002(11)4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文亮.王守经.宋康.邓鹏.Wang Wenliang.Wang Shoujing.Song Kang.Deng Peng 中国海带资源的功能及其开发利用研究[期刊论文]-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8(4)2. 梁占生 海带方便食品的加工[期刊论文]-农村新技术2010(23)3. 刘涛.崔竞进 我国的海带育种技术研究[会议论文]-20034. 刘艳如.余萍 快餐食品海带的食用加工与分析[会议论文]-1998

5. 王文亮.王守经.宋康.邓鹏 海带的功能及其开发利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8)6. 何培民.徐珊楠.郭婷婷 大型海藻生态修复重要作用与发展策略[会议论文]-20057. 金嫘 海带的营养与保健[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2001(1)

8. 刘树立.王春艳.王华.LIU Shu-li.WANG Chun-yan.WANG Hua 我国海带的加工利用和开发[期刊论文]-食品与药品A2007,9(5)

9. 金振辉.刘岩.张静.宫庆礼.崔竞进.刘涛.JIN Zhenhui.LIU Yan.ZHANG Jing.GONG Qingli.CUI Jingjin.LIUTao 中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期刊论文]-海洋湖沼通报2009(1)

10. 冯蕾.唐学玺.张培玉.FENG Lei.Tang Xuexi.Zhang Peiyu 海带育种育苗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8)

引证文献(4条)

1.金振辉.刘岩.陈伟洲.赖学文.张静.刘涛 海洋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期刊论文]-海洋湖沼通报 2008(4)2.王冬生.李哲.王春明 海带原料综合处理生产线中自动脱水环节的结构设计[期刊论文]-工程设计学报 2008(3)3.冯蕾.唐学玺.张培玉 海带育种育苗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8)4.白文永.高德民.康怀兴 山东水生药用植物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2)

本文链接:

篇六 海带育苗存活率
中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

海洋湖沼通报

2009年TransactionsofOceanologyandLimnology№1文章编号:1003—6482(2009)01一0141—10

中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

金振辉1。刘岩2。张静2。宫庆礼2。崔竞进2。刘涛2。

(1.福建省三沙渔业有限公司.福建霞浦35510112.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

摘要:中国海带养殖规模与养殖产量均世界首位.并形成了一个集育苗、养殖、食品加工、藻类

化工与生物制品开发于一体的链式产业,有关工作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

论、技术与实践基础。在国家高度重视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和渔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刻背景

下,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是保障海带养殖产业优质、健康和高效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海带;育苗;养殖;育种

中图分类号:S968.4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海带是冷水性的大型经济海藻,其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与大西洋沿海地区。海带不仅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的海洋食蔬,同时其富含的褐藻胶、甘露醇、碘、盐藻多糖等经济成分也是医药保健、海藻化工和农业肥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海带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在提供海洋动物饵料和生活场所的同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固定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释放氧气、净化水质等重要作用。海带的大面积全人工养殖,使我国从无到有迅速地形成了一个包括良种繁育、养殖、食品加工、藻类化工和生物制品开发的海藻产业,年产值近70亿元,在解决近30万人员就业问题的同时,对于保持养殖生态平衡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生态效益。1海带养殖产业现状

解放前我国海带均属于泊外品,二十世纪中期我国科技工作者先后攻克了“夏苗培育”、“筏式养殖”、“施肥养殖”、“南移养殖”等技术难关,实现了海带全人工养殖,并迅速的实现了北起辽宁、南至广东的大面积养殖,形成了海水养殖“第一次浪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海带品种培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益,促进了海带养殖迅速发展,养殖面积从1978年的1.8万公顷发展到目前的4.1万公顷,养殖产量也提高至2002年的84万吨以上;海带年产量占我国藻类养殖总产量的64.65%,我国海水养殖品种产量排位的第3位。1.1海带养殖对关联产业发展的带动情况

我国海带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极大的带动了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形成了一个以海带为主要原料的海藻化工业,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海藻化工业的发展不仅形成了褐藻胶、甘露醇和农业绿肥等出口畅销产品,面且海带制碘工作,在我国医药保健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着“加碘盐强制推广”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甲状腺肿的患病率得到显著的改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z006AAlOA41z,z006AAl092421)’山东省科技项目(2004GGZ205n3,z005GG420900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13)I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2005N01z,2007N02010729)-广东省科技项目(Z006820201056)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金振辉(196z一),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水养殖研究工作.

鲁通讯作者:Iiutao@ou已edu.cn.收稿日期;2007—08—02

142海洋湖沼通报

善。

我国海带养殖技术也为其他海洋生物养殖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成熟的经验与技术模式,例如我国海水养殖的“第二次浪潮”(贝类养殖)、“第三次浪潮”(对虾养殖)、“第四次浪潮”(鱼类养殖),在育苗设施和海上筏式养殖设施设计方面大量借鉴和参照了海带养殖的有关工程技术。海带养殖工作在扩大海洋藻类养殖种类方面作用更为突出,在20多年的时间里,带动并发展了紫菜、裙带菜、江蓠(包括龙须菜)、洋栖菜、石花菜等10个大型海洋藻类的人工养殖工作,充实了我国的海水养殖种类结构,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经济海藻养殖业。

1.2海带养殖产业现状

1.2.1世界海带养殖现状

全球海带养殖主要集中在西北太平洋海域,主要产地为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的统计数据,世界海带产量从1950年的O.5338万吨提高至2003年的461.4372万吨,其中1999年的海带产量达到了491.7788万吨;海带养殖产值从1984年的14.28585亿美金增长到2003年的28.09518亿美金,20年间全球海带养殖产值于1999年达到了顶峰(30.2324亿美金)。在世界海带养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海带养殖工作起到主要的作用,根据FAo数据,2002年我国贡献了全球海带产量89%(以上统计均为鲜品产量)。

图1世界海带养殖产量(1950~2003)

Fig.1Farmingyieldof

(in图2世界海带养殖产值(1984~2003)Fig.2FarmingyieIdof(inL口砌t口砌ofworldL口微i撇r玩ofworld1950~Z003)1984~Z003)

早期海带主要产自日本沿海,以采集自然资源为主,我国1952年海带养殖产量仅为22.3吨(根据我国历史记载,1952年产海带鲜品62.2吨),对世界海带总产量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自1957年起,全球海带养殖产量激增,1958年海带产量达到4.151万吨,同期我国海带年产量增长至6253吨,其主要得益于我国海带养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海带自然光夏苗培育技术、海带筏式养殖技术和海带施肥养殖技术的突破。使得海带养殖转入全人工养殖时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海藻化工业的大规模兴起进一步推动了海带养殖的发展,到2000年前后,我国海带养殖产量达到了400万吨左右的水平。其中1996年,我国的海带产量已占全球藻类总产量的57.8%(根据FAO统计,1996年全球藻类总产量为770万吨)。

1.2.2我国海带养殖现状

目前,我国的海带养殖面积约4.1万公顷,年产加工品在80万吨以上(2004年),在总产

量、养殖规模方面均居世界首位。除我国外,日本和韩国也是海带的主要产地,其主要是进行

【海带育苗存活率】

1期中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143自然资源的人工增殖生产,年产量(淡干品)约20万吨和lO万吨(1999年)。

我国海带产地北起辽宁(大连)、南至广东(南澳),其中山东、福建和辽宁是我国的海带主产地,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1981~1985年期间,我国海带成品产量仅为20~25万吨左右;1990至1995年,我国海带成品产量由24.43万吨激增至64.45万吨,增长263.8%。而同期海带养殖面积仅增长163.1%,同期海带单产增加161.7%,这期间良种海带的养殖应用发挥了主要的作用;除1999年全国海带成品产量达到创记录的89.48万吨外,1996~2004年期间,海带成品产量基本保持在80万吨左右水平。

根据国家农业部渔业局发布的海洋渔业统计资料(1980~2004年),我国的海带养殖面积在20世纪80年代仅为l万公顷左右,“八五”末期海带养殖面积激增至2万公顷,2004年全国海带养殖面积增至4.1万公顷,“十五”期间海带养殖面积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2.75%。

5000lOOO()00{《o一’1“二’帕

40∞●800000,¥√段Kw—h

睦300(),∥+If^◇

【海带育苗存活率】

窭200()

a000~、二二:2,广∥√…一;600000一400000{L2000【)0E!j:。

年度

O年度

图3中国海带养殖面积(1980~2004)图4我国海带养殖面积(1981~2004)

Fig.3L4mi咒口r缸faffnjngareaofChi∞Fig.4L口,,li恕dr妇farmingareaofChina

(in1980~2004)(1n198l~2004)

海带养殖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海带种质和养殖技术。1980年代,我国海带养殖单产基本维持在20t/hm2左右(成品),1995年以来,我国海带养殖单产提高到30t/hm2以上;但在90年代中期以来,养殖单产却呈下降趋势,自1996年的37.05t/hm2下降到2001年的33.14t/bm2,下降约】O.5%。尤其是我国海带的主产地山东省,在养殖面积增加6.2%的同时,海带养殖产量却从33.95t/hm2下降到26.10t/hm2,降幅达23%。山东省海带养殖总产量也从1996年占全国总产量的53%下降到2001年的41%左右。海带养殖技术自1990年代以来已基本成熟,且力广大养殖用于多采用,因此。这期间海带养殖单产主要取决于海带良种的养殖应用情况。现有海带养殖品种生产应用中易发生混杂和遗传衰退的情况,导致海带品种良种性状的退化,造成养殖生产下降;同期,我国海带养殖面积的大幅度增长,弥补了我国海带单产下滑的情况.但从海带养殖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培育海带高产新品种,为养殖业提供优良苗种将是保障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的要务。

2海带养殖技术现状

2.1海带养殖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的海带属于外来种,1927~1928年,首次在大连近海发现有自然繁生的海带(L口仇i一,l口,.妇歹口po,lfcn)。1930~1952年期间,日本学者大木夫见洋四郎就在大连、烟台等地进行了

144海洋湖沼通报

海带移植与半人工养殖工作,其养殖方式沿用了坂下正喜的“浮筷养殖法”,重点工作是进行孢子体养成,期间形成了“阴干刺激法”采孢子、采苗器采苗与筏式孢子体养成、“采苗投筐”与“绑苗投石”海底增殖、选种度夏等海带半人工养殖技术为后期海带全人工养殖技术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40

一30

:20

珥10≥”。r≮:/

竹L,’‘\一”昌≤:■乱∞;;;l鲫历加嵋m0

0199619971998199020()0200l20022003O年度#HEoBon∞o8罢g鲁器磊震星器是零震8HdHHHH_H“∞N∞NoHN∞甘

图5我国海带养殖平均单产(1981~2004)

Fig.5图6我国海带单产(1996~2001)Fig.6L口疗zi,女口ri口unityieldofChim

(in1996~2001)L口mi撇一口farmingaverageunityieldofChina(in1981~2004)

我国自主的海带养殖研究工作开始于1953年,重点解决了孢子水采苗与人工育苗、分苗养成、调节光照养殖、选种渡夏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海带阀式全人工养殖法(简称“海带阀式养殖技术”)。海带阀式养殖技术将海带养殖分为夏苗培育与海上养成2个阶段:海带夏苗培育技术,开始于1954年,先后经历了夏苗低温渡夏以及自然光育苗法等阶段,最终形成于1963年。刘德厚等人利用低温冷库制冷、砂滤海水循环流水培育,育苗池育苗等方法,并改进了育苗器及育苗管理措施,完成了玻璃库低温流水池育苗法的研究(后称:“海带自然光夏苗培育技术”),该技术解决了海带种苗的供应问题、缩短育苗时间(延长海带海上可养殖时间)、并结合海带生理学研究探索出一套育苗生产规程,提高了海带育苗效率与苗种质量;海上养成工作,主要形成了分苗暂养、控制受光等实用化技术,满足了海带生长条件,使一年幼苗当年养成商品海带(将海带生活周期由2年缩短为1年)。上述工作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海带养殖产业的发展,使得在养殖产量方面有了显著的增长;1952年海带的施肥养殖工作,扩大了海带可养殖海域范围,1958年开始的海带南移养殖工作,进一步扩展了我国海带养殖区域,至此北起大连,南至广东汕头均实现了海带的养殖,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海水养殖浪潮;同期,我国在海带养殖品种育种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海带优良品种的养殖应用在提升我国海带养殖效益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2.2现行海带养殖技术

目前,我国海带海上养成技术主要是海带筏式全人工养殖技术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在海带养殖管理方面,更注重管理细节与整体养殖效益的发挥。例如海带分苗工作由一次分苗转变为多次分苗、分大苗和外海暂养的方式,加快幼苗早期生长;海上养成由最初的垂养先后发展出了平养、斜平养、“一条龙”养成等,提高整个海带苗绳的受光率;利用海带生长点在基部的特点,进行切尖收获,增加产量;通过合理密植、倒置苗绳等措施,促进海带整体生长,增加单位产量。

1期中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海带夏苗培育工作中,主要的幼苗堵育技术仍沿用了海带自然光夏苗培育技术,注重管理细节,调节水温和光照对配子体发育和幼苗生长实行严格控制。但就不同地区而言。海带采苗时间和海带幼苗出库时间均有所差异。因此在育茧技术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以福建和山东为例,福建海域年平均水温高,一般是在8月上旬将种海带移至室内进行保种,在室内促使种海带发生孢子囊,在10月下旬进行采苗;而山东则是在海上直接促使种海带发育孢子囊,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直接进行室内采苗。尽管不同地区甚至不同育苗场的海带育苗技术与育苗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总体来看,在保证苗种健康的前提下,缩短海带幼苗培育时间、降低海带育苗成本是海带育苗技术与育苗管理的主要目标。20世纪末期以来,利用海带配子体(包括克隆)进行海带育蕾技术革新工作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该技术结合着海带杂种优势利用工作,可将海带育种与育苗技术合而为一,而且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进行育苗,具有巨大应用价值。

现有海带养殖技术进展显著的工作是海带病害防治工作。变形烂、自尖病、绿烂病等海带育苗期病害与白烂、点状白烂、卷曲病、泡烂等海上叶状体病害多数为与光照、盐度和营养有关的生理病害,仅有个别病毒性病害(柄粗叶卷病,未经进一步证实)和虫害。但在海带病虫害发生期闻,褐藻酸降解菌的侵染通常导致海带组织大面积腐烂,迸一步加尉病情。目前,海带养殖主要是通过加强调节光照、施肥、加强洗刷等管理措施,防治病害发生或缓解病害损失,渔药的使用或施加高浓度的氮肥也可有效的减少虫害的损失。

3海带育种技术现状

我国是最早开展海带遗传育种理论、技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国家。1950年代末,方宗熙等开展了海带数量遗传学研究,先后发现了海带柄长、叶片长度、叶片厚度等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1962,1963,1965,1980),以此建立了海带选择育种技术,这种根据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建立的海带定向选择育种技术,在此后为海带育种应用工作所广泛采用;此后,海带孤雌生殖现象的发现以及诱变技术在海带育种中的应用,先后建立了海带单倍体育种技术和海带诱变育种技术;1978年海带配子体无性繁殖系培育成功以及低温弱光保存技术的建立,为海带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而1982~1996年期间进行的4次海带引种工作为海带杂交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育种的亲本材料。

海青一号:自交种(中国种群,海带L口优f恕口r缸.『口户彻ic口Aresch)。1958年从分布于青岛的海带自然群体中选择1株性状优势明显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了连续3年的选育,于1961年育成长叶品种。品种的基本特征为藻体较长、较宽、柄部较长、孢子囊形成面积小,晚熟,较耐高温。叶片长度(365.O±41.6)cm,叶片宽度(30.8±4.7)cm,平均柄长(6.3±O.75)cm,平均棵鲜重1.132kg,平均棵干重为0.1635kg,,平均增产56%,24℃下幼孢子体3d死亡率为3.1%(1961年6月1日,青岛团岛湾)。

海青二号:自交种(中国种群,海带L口优i刀口r缸歹n户D刀ic口Aresch)。1958年从分布于青岛的海带自然群体进行自交选育和配子体高温选择(与海青一号同源),经过连续6代的选育,于1963年育成长叶品种。叶片长、生长速度快、宽度窄、柄部较短,成熟速度较“海青一号”早,叶片长度(448.3士32.05)cm,叶片宽度(25.4±1.48)cm,平均柄长(4.2士O.41)cm,平均棵干重为O.136lkg,平均增产约35%(1963年6月,青岛团岛湾)。860:自交种(中国种群,海带L口仇i眦r缸j口加nic口)。1959年起在广东汕头取海带南移群

篇七 海带育苗存活率
改进的海带夏苗培育法研究——三论海带育苗系统中脱苗和烂苗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6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