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视网流水养鱼视频

| 建设项目管理 |

【www.guakaob.com--建设项目管理】

篇一 农视网流水养鱼视频
流水养鱼视频 流水养鱼技术(下集)

  流水养鱼视频下集

  建设好一个科学合理的流水鱼场后,接下来就要进行饲养。流水养鱼放养的品种以吃食性鱼类为主,如鲤鱼、草鱼、虹鳟等。不放养滤食性鱼类,如花鲢、白鲢。流水池放养不能象池塘养鱼那样多品种、多规格的鱼类混养。而流水池水深一般在1-1.5米,最深2米左右,加上密度大、强制投饵,即使习惯在下层活动的鱼类,放入流水池后,由于水体和摄食的需要,也只能在上层活动。同时各种鱼类抢食能力不一样,混养在一起,势必形成以强挤弱,以大克小,饥饱不均的现象。同时各种鱼类对营养要求不一致,因此流水养鱼池只能是同品种同规格的鱼单养。

  合理的放养鱼种是养成的先决条件,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养成的保证。因此在整个流水养鱼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来进行饲养。这里,我们以养殖虹鳟鱼为例来向您介绍。

  一、鱼种放养前的准备

  流水鱼池建好后不能马上放养鱼苗。首先要进行试水运行工作,检查阀门开闭是否灵活,进水情况、水体交换状况、排水、排污设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检查鱼池质量、保水性能。初步掌握鱼池运行性能和流量调节的操作。

  其次,流水养鱼由于使用的是山泉水,为了验明水质是否符合要求,要放几条试水鱼。可以先把几条鱼苗放入鱼种培育池内,观察10天左右,确认水质没有问题后,再放入大量的鱼苗。

  二、放养密度的控制

  流水养鱼放养密度及规格依种类、生产目的及流量大小而定。

  流水养鱼属于高密度养殖,要想养殖成功,首先要投放足够数量、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鱼种。放养量和生产量呈正比例关系,即在饲养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放养量越充足,越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生产量,通常在一年的生长期中,年产量约为放养量的4到6倍。放养量应达到年产量目标的20%到30%。而根据供水量和与之相应的养鱼池面积来确定放养量是比较合理的。例如:涌泉水流量为每秒200升,养鱼池面积为1000平方米,平均水深为0.75米,1平方米水面年产量40千克,年生产量为40吨。据此计算出鱼种的放养数量应该达到8吨。

  1、采卵鱼的放养控制

  采卵池是流水养鱼进行人工繁育的场所,一般选择在流水养鱼的上游取水,鱼池的作用是在采卵期内将已经成熟的亲鱼移入室内,雌雄分池存放。由于短时间存放,存放密度可适当高些,一般10平方米的鱼池可以存放100尾左右。采完卵的亲鱼可以放回亲鱼培育池中,雄亲鱼可以继续在池中饲喂,待下批采卵时用。采卵处最好建造在亲鱼池的上部,通过水流可以连成一体,这样有利于操作。采完卵后要进行孵化。孵化是指从受精卵到稚鱼上浮的这一过程,孵化成绩的好坏与水质、水温、溶解氧、光线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孵化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这里,我们就不加以说明了。

  2、稚鱼的放养控制

  稚鱼池(也就是鱼种培育池)一般长3.5米,宽0.9米,池深0.5米,水位控制在0.4米左右。稚鱼在放养初期,每池每平方米放养5000尾。稚鱼经过一个月的饲养,单尾重达到一克左右时要进行筛选工作,将大小规格分开饲养,筛选后的稚鱼放养密度是初期放养密度的三分之一,即每平方米放养1600尾。待稚鱼长到单尾重4到5克时进行第二次筛选,筛选后稚鱼放养量为每平方米1000尾。

  3、当年鱼的放养控制

  稚鱼经过5个月的培育,已经长到10克以上,进入鱼种培育阶段,此时鱼的索饵能力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逐渐提高,这时的稚鱼就应该放入鱼种培育池或直接进行成鱼的养殖。这时的鱼习惯上称为“当年鱼”。饲养当年鱼的鱼池一般使用长条形鱼池,池长10到30米,池宽0.8米,水位控制在0.6米左右。池水流速可以比稚鱼前期加大,一般在每秒2到4厘米,池水交换率为每小时2到4次。在相同的注水量情况下,可以养殖体重10克左右的当年鱼800尾,20克左右580尾,30克左右的488尾。

  4、成鱼的放养控制

  当鱼种长到100克左右就可以放入成鱼饲养池饲养,成鱼池的面积通常大于苗种培育池。形状可以根据实地情况来设计,无论是哪种形状[

  亲鱼的放养一及操作要求可按照成鱼的操作要求来进行。

  三、水的管理

  水是养鱼的基本要素,流水养鱼必须是清洁、无污染、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的水体。通常,山涧涌泉水都是良好的水源,但是如果养殖水体采用的是河水或者水库底排水时就要考虑其水质是否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由于流水养鱼属于高度密养殖,因此,除了考虑水体水质以外,供水量也是重要的因素。当供水量充足时,流水养鱼可以在无需增养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可观的生产量,但是如果供水量不足则容易导致产量下降。所以注水量决定了饲养量。那么怎样计算注水量呢?注水量通常用注水率来表示,即注水率等与注水量除以饲养鱼重量再乘以1000。

  通常,在不增氧的情况下,注水率在10以上可以达到较好的饲养效果,当注水率过小时就需要增氧。目前,养殖虹鳟鱼增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靠自然落差跌水增氧,一种是机械增氧。在生产当中应尽量使用跌水增氧,跌水落差越大越好,最好不低于一米,跌水增氧时可以在离开水面和注水口处放一跌水板或铁筛网,使水跌落在上面产生大量的水花起到增氧的作用。

  在正常跌水增氧的方式不能满足流水养鱼供养需求的情况下,就必须用机械增氧的方式对水体不断的补充氧气,以维持流水养鱼水体的动态平衡。一般养殖鳟鱼要把溶氧控制在5毫克/升。

  另外,氨氮和pH值也是影响虹鳟鱼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氨氮对鱼的危害性极大,它是流水养鱼水体中仅次于溶氧的主要水质指标。由于氨氮是随着温度和PH值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溶氧的增加和二氧化碳的减少而减少,因为流水养鱼是高密度的养殖鱼水体,为了有利于密养和减少疾病的需要,在保证足够供水量和溶氧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水体的pH值呈弱酸性。再加上及时做好鱼类排泄物的清除工作,就可以控制好水体中氨氮的含量。

  四、投饵

  流水养殖鱼类均为吃食性鱼类,且饵料完全靠人工投喂,最好能把这些饵料制成大小适口、配方科学的颗粒,饵料的粒径要与鱼体规格相适应。饲料的配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包括:鱼粉、发酵血粉、肉骨粉、肉粉、酵母、动物内脏等;以植物性饲料成辅,包括:豆饼、大豆粉、麦麸子、小麦粉、玉米粉、草粉等,再添加油脂、复合多种维生素、复合矿物质以及其他微量添加物。鱼种阶段,前期的投喂颗粒直径控制在1.5毫米。饲养一个月之后可以增加到2.4毫米。随着鱼体的成长,饲料颗粒直径可以逐渐增大。但饲料的颗粒直径不宜过大也不能过小。适口的饲料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鱼的生长。

  因流水池鱼类密度大,池水又经常不断地流动,需摄食大量饲料。为防止饲料流失,饵料一般在流速较小的区域撒下。每次投饵量以计划数为基准,在鱼群抢食高峰已过但尚未散去时应停止投饵。

  投饵时要防止饱食或给饵过量,给饵不足。同时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池内水温、水质变化、鱼体的大小、当日鱼类摄食情况来灵活掌握投喂量,要防止因给饵过多导致水质污染。

  一般要求全部鱼摄食到八成饱为止,鱼苗期给饵次数要多一些,每天6次,中期4-5次,后期2-3次。投喂量的多少,可以根据下面这个表格来进行。(图表P80)

  五、筛选分池

  当鱼种经过三个多月的饲养以后,往往出现规格上的差异,这时候要把它们按规格分开饲养,保持鱼适当的饲养密度,保证鱼类健康成长,同时也是提高生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采用筛选器来进行筛选。将鱼从一端赶向另一端,直到筛选器里的鱼由于过密而设法向外钻,小鱼可以通过间隙钻出,剩下的大一点的鱼就可以放到另外一个池子里饲养。筛选器间隙3厘米可以筛出体重0.5千克的鱼,4厘米可以筛出0.75千克的鱼,5厘米可以筛出1千克的鱼。一般每月筛一次即可。

  六、排污

  作好排污工作是保持水质良好的一项重要措施。流水虽然可以随时带走一部分污物和残饵,但还有一部分残存于池底,引起鱼类食欲减少甚至生病,所以还要定期放水排污。可以在池底建设一个排污渠,排污操作要迅速,并调节好进水和排水量。在排污的同时,也要经常洗刷池底、池壁以及拦鱼栅,在不危及鱼类生命的前提下力求污物能彻底清除。

  通常情况下,鱼类养殖初期因鱼种小、投饵量小、水温低、有机物耗氧不多,污物可随水排出,一般不放于池水排污。随着水温升高,鱼体长大,鱼摄食量增加,粪便、残饵增多,有机物耗氧高,靠加大流量和鱼群活动排污已不够,需每隔10天左右,放水排污一次。

  另外,也可以接通一个管道,利用管子的吸附力把污物吸走。

  要注意的是,流水养鱼各池之间是相连的,排污的时候不要把污物直接进入下一级鱼池,应该经过排污渠道直接排出整个流水养鱼系统之外,或者将污水牵引到过滤装置,过滤后重新进入流水池内使用。 

  七、巡池检查

  流水养鱼期间,要经常巡塘检查,注意观察鱼群的活动状况,摄食强度,测定溶解氧、水温、pH值等,以判断水质状况。每日检查拦鱼栅是否有破损,以防逃鱼。若发现鱼类常表现出集群绕池壁环游,和在进水口处持续顶水运动,这就是缺氧表现,应及时补充大量新鲜水,有必要的情况下还要使用增氧机对水体进行增氧,从而保证鱼的存活;若发现定向注水过急,水量过大,也要及时加以调整,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挡水板来达到目的。其次还要注意防洪防逃,在雷雨防洪季节作好排洪工作和及时疏通渠道,避免洪水冲垮进水渠。

  八、鱼病防治

  虹鳟鱼作为冷水鱼,又是在流水环境下养殖,因此不存在越冬问题,冬季只要水不结冰即可照常饲养。但是,流水养鱼与池塘不同,其特点是高密度集约化饲养,所以鱼发病的可能性相对增多,必须每天严密观察,经常检查鱼体,做到预防为主。通常,在鱼苗期,每次换池的时候,就要对鱼苗进行消毒、灭菌。首先把进水阀门关掉,准备500ppm的甲醛,一般每立方水使用500毫升,先倒入一个桶里,然后加入一点水稀释,最后把它均匀的撒在池子里,浸泡10分钟以后,把排水口打开,使用过药液的水流走,最后再重新打开进水阀门,使新鲜的水注入鱼池。这样可以预防鱼交叉感染。

  除此之外,饵料的控制也是鱼病防治的工作之一。要求在饲料配方设计和饲料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鱼类营养标准实施,谨慎使用添加剂。重金属元素铜元素、铁元素等以及含氟最高的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等添加过量,可导致鱼体中毒甚至大量死亡;促生长药物如喹乙醇添加过多,鱼类耐低氧能力显著降低,运输死亡率会提高;即使饲料中常用的磺胺类药物如果添加严重过高,同样可以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所以在在添加剂的选用上应谨慎认识其性能和质量。同时生产中对饲料的贮存期、贮存条件等应该规定明确,严格按照渔业饲料使用相关标准认真实施,避免饲料污染事件发生,已被污染和过期变质的饲料坚决不得继续投喂。

  流水养鱼技术是当前集约化水产养殖的成功技术之一,对提高单位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着显著的作用,而且这项养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是当前农民朋友选择创业并实现农副产品生产产业化、技术化、规模化的有效致富方式。只要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按照科学的养殖方法进行生产,就能够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篇二 农视网流水养鱼视频
网围养鱼养殖技术

  网围养鱼是用网片在适宜养殖大中型江河湖库水面中,拦出小块水面培育大规格鱼种或养殖商品鱼的好方法。

  网围养鱼设备简单、相对成本低,能密放精养。鱼类生长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显著。

  本视频后半部分讲述的就是网围养鱼技术,下面是配套解说词:

  我们来介绍一下网围养殖的技术要求。

  二、网围养殖技术

  网围养殖是当今世界水产养殖业向集约化生产发展的一项技术,它具有产量高、成本低、投资小,便于管理、节地节水节能、有效开发江河湖库大水面渔业等待点。

  网围养殖一般是以蟹为主,鱼蟹混养比较经济有效。与网箱养殖一样,网围养殖也离不开水域的选择和网围的设计与安装。

  水域要求

  水域的水质要求

  网围养殖鱼蟹的水域要选择水域宽敞,水草茂盛、水质清新、地势平坦、水位适当、枯水季节水位保持2米左右的库区,常年保持2~4米左右。网围区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流平稳,一般保持20~50厘米/秒的流速。  

  水域地址选择   

  网围养殖鱼蟹的水域地址要选择阳光充足、远离航道、没有大的遮掩物的沿岸僻静之处,不要选择顺畅的河流中心,网围内的水能循环流动,保证充足的溶氧。

  其次要选择在水源充足,底部平坦,泥沙底质的地方。

  围网区底部要平坦,底质要硬些,并有10厘米左右的淤泥。网围区一般选择在湖泊的敞水区或入湖河口的两侧,以及平缓的河道中,水质无污染的地方。周围水草丛生,底部有一定沉水植物或有底栖动物的更佳。 

  网围的设计与安装    

  网围的设计包括网围、墙网、防逃墙及网目。

  网围 

  网围的深度应根据水深而定,一般为5~6米。网围的面积从0.2亩到数十亩,乃至数百亩不等。但大面积的网围产量低,容易逃鱼。因此,近年来,都在向缩小面积的方向发展,如5~10亩等。

  墙网

  墙网通常采用双层,外层与内层中间相隔5~10米。目的是防止内网围破损逃鱼。两层墙网之间是养殖鱼蟹的主要区域。

  网目

  网目大小视养殖鱼蟹种类和规格而定,一般以1~2厘米为宜。可选用3×3股聚乙烯材料编织的网片。

  防逃墙

  防逃墙是网围养殖鱼蟹不好缺少的一个关键性装置。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河蟹和喜跳的鱼类攀爬和跳逃。    

  网围设计好后,就可以进行网围的安装了。在一般的库区,网围一般跨水域设置,并在岸边设置防逃墙。面积以3~10亩较适宜。

  网围安装的主要过程为立桩和挂网。

  立桩

  网围的木桩是用来固定围网的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大风吹倒网片以免发生逃鱼现象。

  网围的木桩一般选用质地结实的槐木为桩,桩长5米以上,直径在10厘米左右。

  槐木周身要修整光滑,不留树根,以防风刮时,扯破网片。

   在立桩时,人力摇晃入泥沙中l.2~1.5米,这样在晃入过程中,桩四周泥抄自然挤压,比挖坑埋入要牢固得多。

  木桩距离一般视环境而设,迎水一面立桩适当密一点,间距在 l米左右,立桩排列应顺流有一定的弧度,并且不宜与流水相垂直,这样可以减小水的冲力。而与水流同向的木桩可以稀疏一些,间隔2~3米。

  网围的水下网片,应系上石块埋入水底的泥沙中。

  挂网

  立桩完成后,用直径8毫米的钢丝拴住木桩腰部,将木桩连结

[1] [2] 下一页

篇三 农视网流水养鱼视频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农视网流水养鱼视频】

山区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就是利用山区天然源头水或山谷型水库坝下流水,在人工砌筑的坑塘(鱼池)采用流水养殖的方法,以投喂青饲料等天然饲料为主、人工配合饲料为辅,进行无公害养鱼的方法。此方法养出的鱼即清水鱼(草鱼、鳊鱼、鲤鱼等)是在山区自然环境中,利用清澈、常年流水的山泉、溪水,以纯天然绿色植物为饲料养殖的,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的水产品。清水鱼以其独特的养殖方式、独到的营养价值以及鲜美的风味受到人们青睐。

一、养殖生态环境条件

自然生态环境要求清新优良,无任何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水源丰富,且确保长年流水不断;水质经检测,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二、筑塘建设

利用溪边、沟边的田、滩、地和光照时间长的地方建筑养殖鱼塘。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开挖呈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开关的流水池塘,面积依据流水量的大小而定。水流量大,鱼塘面积可大些;水流量小,鱼塘面积应小些,一般掌握在10平方米-50平方米之内。鱼塘面积过大,整个池塘的深度以水体能自流、水深能达0.7米-1.0米为基本。

塘埂用石块或水泥砌筑,一般无斜坡,其高度应超过最高水位0.5米以上为宜。塘底用小鹅卵石、沙石铺设或浇筑水泥,硬质底质便于池塘清理。鱼塘上方根据需要可以搭建部分遮阳棚架,在适宜的季节种植一些瓜果、植物等,以有利于夏季对池塘的遮阳、降温。 鱼塘塘角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一般进水口位臵与最高水位持平或略高出最高水位,出水口设在鱼塘底部,以便于排污和放水管理。进、出水口的大小以养殖水体可以在全池塘流动、无滞水现象出现为原则。进、出水口还需设臵拦鱼棚,既可以防止养殖鱼类逃跑,又可以拦挡水中浮物和杂物。

三、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15天左右,须对养殖鱼塘进行清洗消毒。在注水刷洗鱼塘内的污物、杂质后,截断水流, 2天-3天后排干池水,曝晒池塘10天左右,池塘再进水。放养前应进行清池消毒。先放水清除池内污物、杂质,断水晒塘2天,放入清水,使水深达20厘米,截水后用用生石灰0.3公斤 / 平方米或漂白粉20克/平方米兑水全池泼洒,2天后进水。消毒后10天放养鱼种。

鱼种放养的品种以草鱼为主,少量搭配鳊鱼、鲤鱼、鲫鱼,放养的时间为每年立冬后至春节前后。放养的鱼种要求全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为体长15cm以上,一龄草鱼尾重250克左右。鱼种放养密度一般为草鱼鱼种10尾/平方米-13尾/平方米左右。放养的鱼种必须用浓度为3%的食盐水进行15分钟-20分钟的浸浴消毒之后再下塘。

四、饲养管理

“清水鱼”的饲料以天然或人工种植的青饲料为主,适当辅以谷芽、麦芽等其他鱼饲料,不投喂任何人工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青饲料要求新鲜、娇嫩、无污染,其他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投喂量:日投饲(青饲料)量为鱼体体重的30%~50%,或配合饲料量为鱼体体重的4%~6%。以鱼体吃八分饱为准,即饲料在3小时左右被鱼体吃完。

五、流水调节

调节鱼塘流水量是“清水鱼”的小面积、高密度条件下养殖管理的重要措施,原则上水体流量的大小可按季节不同来掌握,春季:鱼体经过越冬,体力较差,而鱼种从静水转入流

水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需要在缓流的水体中生活一个时期。春季每天塘水交换1次~3次。夏季:鱼体生长旺盛,要求水体溶解氧含量大,而只有流水量大才能保证水体较高溶解氧的含量,以促进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夏季每天塘水交换3次~5次。秋季:要适当控制流水量,使鱼体体力不致消耗过度,有利鱼类越冬。秋季每天塘水交换2次~3次。冬季:水温低,水体活动力小,新陈代谢缓慢,给予水体微流水量即可。冬季每1天~2天塘水交换达1次。

六、日常管理

要求注意防止鱼类外逃和防止鱼类缺氧浮头。一是经常检查进、出水口的拦鱼栅是否损坏,汛期做好防洪工作;二是及时清除上游漂来的杂物,防止进水口闭塞,保持流水畅通,并经常清除塘内鱼粪及残饵,保持水质清鲜。每天巡池一次,观察水质、水温变化和流水量以及鱼的活动情况。尤其在鱼种放养后一段时间,应及时发现清除病鱼。每口养殖坑塘都应建立养殖档案,包括放养、投饲、用药、水温等情况的记录及巡池观察记录。

为确保“清水鱼”的商品质量,其养殖周期可在9个月以上,其外观与相同品种的常规养殖鱼体有体色光亮鲜艳、背部溜黑、肚皮亮白等明显的区别。

七、鱼病防治

“清水鱼”的养殖因水质好,水体溶解氧充足,一般较少病害发生。鱼病防治要按照“预防为主,重抓环境,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使用鱼药泼洒时,应截断进出水流或只控制微量流水,按鱼塘实际水量计算用药,均匀泼洒,并保持一定时间内水体的药物浓度。鱼塘用药后须在池塘边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放水增氧。

主要鱼病的防治方法

篇四 农视网流水养鱼视频
流水养鱼是在流动的水体中进行鱼类高密度精养的生产方式

流水养鱼是在流动的水体中进行鱼类高密度精养的生产方式。流动的水能不断输入溶解氧和带出鱼类排泄物,使鱼类能在良好的水质条件下生长。因此,可大幅度提高鱼类的放养密度,获得高产。 早在公元478-482年,中国杭州便建造了玉泉池,利用涌泉水常年蓄养青鱼、草鱼以供观赏。明代年间,在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的莲花山区域,已有农家利用小型流水养鱼。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水养鱼在全国以更快的速度和规模发展。如广州市三元里利用灌渠水饲养草鱼、鲤和非鲫;四川省眉山县进行渠道金属网栏流水养鲤;乌鲁木齐市利用电厂余热水进行温流水饲养非鲫、鲤等。 20世纪60年代初,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依靠现代化工业技术和材料,在敞开式流水养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封闭循环式的流水养鱼新工艺。鱼池排出的水经过滤、净化后再注入鱼池,循环使用,可解决水域受工业废水污染和水源紧缺地区与发展养鱼用水之间的矛盾。 敞开流水式是流水养鱼类型的一种形式,鱼池流出的水不再回收利用。以水库、灌渠、河道、涌泉以及地热水、工厂余热水等为水源,依地形建筑鱼池,一般不用动力抽水。敞开流水式又可分为常温流水养鱼和温流水养鱼。 常温流水养鱼,最简单的形式是在山区、丘陵区利用自然水源进行的农家流水养鱼。鱼池浅而小,面积3-30平方米,形状视地形而定,土堤或用卵石砌成,高1-1.4米。池底大都铺沙,池上用物覆盖2/3,以防敌害及遮荫。用竹或木槽作进、出水管,设在鱼池两端。流速要求均匀,无死角,流量随季节而异。饲养种类主要有草鱼、鲤、团头鲂或配养青鱼、鳊、鲮等。这种养鱼方式占地少,设备简单,成本低,便于农户个体经营。 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流水养鱼池多采用混凝土结构,并在给水过程中采用跌水增氧、喷洒增氧或采用射流增氧泵。鱼的产量与水的交换频率呈正比。如在4立方米的池中饲养非鲫和草鱼,每增加池水交换频率一次,鱼产量相应增加7-9千克/(月·米3)。池的形状为长方形或圆形,水流无死角,排污性能好。长方形池的长宽比为3-4:1,面积30-150平方米,池高1.1 ~1.8米,底部坡降3~5%。进水闸门设在池的高端,闸门与流水池间可设一开有上、中、下层三排孔的“疏流板”,水通过此板流入鱼池,可保持各水层的流速均匀。在池的末端,设一出水闸门,使集中在底部的污物随水排出。圆形池底部锅形,池边向中央的坡降为10%,底部周边设多个定向喷嘴,促使池水旋转,使污物集中于池底中心排出。

【农视网流水养鱼视频】

三、鱼港的建造 1、堤坝 鱼港的堤坝可分为内堤和外堤。外堤的作用是保持水位,防止风浪冲击,阻挡潮汐和洪水,避免鱼类外逃。内堤的作用主要是分隔鱼池。同时堤坝面还可作为交通道路。 外堤一般底宽18~28 m,顶宽3~4 m。堤的高度高出历年最高水位1 m以上。在风浪大、底质含泥多的地区,堤的坡度要小一些。同一堤坝,外侧面临风浪,受风浪冲击较严重,其坡度应小于背风浪的内侧,坡比一般为1∶2~3。迎风浪的外堤和闸门内面用水泥和石块砌成护坡,在土质太软或有流沙的水道之处,还应在地基打木桩或水泥桩,以免堤坝坍塌。内堤坡度可略大于外堤,高度比港内水面高0.5~0.7 m,堤顶宽度1~2 m,坡度1∶1~2。 2、水沟 鱼港内有纵横连通的水沟以保证港内水流畅通,便于排灌水,又可供鱼类栖息生长、避暑和防寒,水沟的面积一般占整个鱼港的20%左右。常见的水沟主要有如下几种。 (1)中心沟 又称进水沟或纳潮沟。面对大问和小闸,纵贯整个鱼港,是主要进水渠道。一般上口宽6~8 m,底宽3~4 m,深1 m左右。 (2)边缘沟 又称环沟,围绕鱼港堤坝内侧,与中心沟相通。在小间或排水闸口处较深,以便排出积水。边缘沟一般是在建筑外堤挖土时将所挖土坑整理而成,所以其深度不定,随挖土多少而异。一般上口宽5~6 m,底宽2~3 m,深1 m左右。为了保护堤坝,避免堤土坍塌时淤积水沟,边缘沟需离开堤脚2 m以上。 (3)横沟和支沟 由中心沟和边缘沟分出的小沟,其数目随当地实际情况而定。鱼港面积大,当地劳动力价格低廉,可稍多,沟多水深有利于增产。 3、闸门 常见的闸门主要有大闸、中间、小闸、取鱼闸等。根据鱼港的实际情况,有时一种闸门起两种以上的作用。 (1)大闸 又称纳鱼闸。位于中心沟外侧,一般鱼港

有1~2个,用于进水纳苗。闸门一般宽2~3 m,高1~2 m左右。建造大闸处的大堤应略向港内弯曲,闸外要挖一条喇叭型外宽内窄的外沟,使海流急速流入港内,以便在纳苗时冲进鱼苗防止鱼苗外逃。 (2)中闸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港内地势较高、能够引入淡水之处设立,用于纳苗以后引入河水,调节港内的盐度和水质。 (3)小闸 又称为倒流闸,用于纳入有逆流习性的鱼苗和排水。一般宽约1 m。小闸外的水沟应曲折,使水流缓慢,并建有弯曲的小水潭,供鱼苗溯水时休息。为了防止港内鱼类外逃,小闸间安装有八字箔。

(4)取鱼闸 建在鱼港地势最低处,用于放出港内积水,收获鱼类。

篇五 农视网流水养鱼视频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要点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要点 摘要:鱼类的肉质鲜美,口感独特,是人们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为了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很多地区纷纷建设了养鱼池,以提高鱼的产量。养鱼池的建设和管理问题一直是养鱼户关心的重点内容,目前很多地区都将循环微流水技术应用到养鱼池中,大幅度的提高了鱼的产量。本文将论述池塘循环微流水养鱼技术要点,为广大养鱼户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

1 微流水池塘的建造

1.1 基本条件

循环微流水池塘的建造是保证整个养鱼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应确保池塘规格与设计方案规定的标准一致,能够满足鱼类生长的基本需求。池塘的底部应该尽量平整,且保持在同一高度上,否则会降低水的流动速率。

1.2 循环通管的设臵

应根据池塘的形状、面积埋设循环通管,使其尽量远离池塘的进出水口,且与池底保持较远的距离,才能够保证循环通管时刻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将池塘中的废水及时排出。用水泥砌筑管道,保护循环通管使其不受流水的侵蚀,延长循环通管的使用寿命。

1.3 水泵的安装

水泵的功率要符合微流水的特征,不能为了加快水流速率就选择大功率水泵,这样会造成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对养鱼户来说得不偿失;如果采用的水泵功率过小,就无法将废水及时排出,池塘环境也会遭到破坏,甚至会造成鱼类的死亡率上升,因此选择合适的水泵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应尽量使用柴油、电机双配套的水泵,以保证在任何条件下水泵都可以正常工作,不会受到停电、跳闸等突发情况的影响。

【农视网流水养鱼视频】

2 微流水池鱼的饲管

2.1 水体交换

池塘内水体每天交换循环量一般占池塘总水量的1/10-1/7,池塘中上层水体溶氧饱和时间的长短,对鱼的摄食影响较大,1d内12:00-18:00之间水中溶氧量最高,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池塘水体循环交换效果最好。一般池塘面积为0.13-0.26hm2,每天水体交换量为200-400m3。因此,选用1台2.2kW、口径16.7cm的潜水泵,每天抽3-5h,可以有效地改善池塘水体溶解氧分布状况,活化池塘水质,为所饲养的鱼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鱼类健康快速生长。

2.2 鱼种培育【农视网流水养鱼视频】

在培育初期应在水中种植少量的水藻,提高水中的含氧量,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的衍生和繁殖。同时选择容易成活的鱼苗,按照鱼类的喜好投放饵料,要注意营养搭配,投放量必须经过精确的计算,避免鱼苗营养不良,影响其生长速度。为鱼类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定期

观察鱼种的生长状况,以便随时调整养殖方案。当鱼苗生长到成鱼大小时即可捞出,也可适当的延长岀塘时间,提高鱼类的质量。

2.3 成鱼饲养

池塘微流水循环饲养成鱼,放养品种应以吃食性鱼种如建鲤、罗非鱼、淡水白鲳等为主养鱼,每667m2放养体重80-100g的优质鱼种2500尾左右。投喂颗粒饲料,投饵坚持“四定”,注意观察鱼类的情况,精心饲养管理。由于池水经常呈微流状态,水体溶氧量分布均匀,一般不会发生浮头,饵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高,一般情况下单产比普通池塘高1倍左右。

2.4 疾病防治

应定期观察鱼类的情况,在容易发生疾病的季节向池塘内投放药物,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如果发现鱼类出现各种疾病的早期症状应立即将病鱼捞出,投放到其他的池塘中,防止疾病的传染和扩散。同时增加药物的使用量,预防其他鱼类患病。在患病的鱼类痊愈后,需观察一段时间确定其不具备传染性后才能重新投放到池塘中,确保其不会影响池塘中鱼类的产量。

3 结语

池塘循环微流水技术是目前提高养殖鱼类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很多地区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缩短了鱼类的饲养时间,提高了鱼类的质量,还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养殖技术。应不断加大对该类技术的研究,并扩展到其他产业,将农林牧【农视网流水养鱼视频】

副渔紧密的连接到一起,以促进产业间的联合与合作,促进环保节能理念的早日实现。

篇六 农视网流水养鱼视频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要点

龙源期刊网 .cn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要点

作者:杨洪刚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10期

摘 要:鱼类的肉质鲜美,口感独特,是人们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为了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很多地区纷纷建设了养鱼池,以提高鱼的产量。养鱼池的建设和管理问题一直是养鱼户关心的重点内容,目前很多地区都将循环微流水技术应用到养鱼池中,大幅度的提高了鱼的产量。本文将论述池塘循环微流水养鱼技术要点,为广大养鱼户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

中图分类号:S9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79

1 微流水池塘的建造

【农视网流水养鱼视频】

1.1 基本条件

循环微流水池塘的建造是保证整个养鱼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应确保池塘规格与设计方案规定的标准一致,能够满足鱼类生长的基本需求。池塘的底部应该尽量平整,且保持在同一高度上,否则会降低水的流动速率。

1.2 循环通管的设置

应根据池塘的形状、面积埋设循环通管,使其尽量远离池塘的进出水口,且与池底保持较远的距离,才能够保证循环通管时刻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将池塘中的废水及时排出。用水泥砌筑管道,保护循环通管使其不受流水的侵蚀,延长循环通管的使用寿命。

1.3 水泵的安装

水泵的功率要符合微流水的特征,不能为了加快水流速率就选择大功率水泵,这样会造成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对养鱼户来说得不偿失;如果采用的水泵功率过小,就无法将废水及时排出,池塘环境也会遭到破坏,甚至会造成鱼类的死亡率上升,因此选择合适的水泵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应尽量使用柴油、电机双配套的水泵,以保证在任何条件下水泵都可以正常工作,不会受到停电、跳闸等突发情况的影响。

2 微流水池鱼的饲管

2.1 水体交换

篇七 农视网流水养鱼视频
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技术

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技术

摘要 介绍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技术,包括网箱材料、选址、网箱选择、渠道金属网箱基底设置、金属网箱的流速控制及拦污装置、网箱建造与安装、鱼种放养、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推广该技术。

关键词 鱼;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淮河水系的发源地之一,长年雨量充沛。在响应国家“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梅山史河灌区到处兴建渠道,纵横分布,星罗棋布,长达几十公里。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国家治淮资金的大量投入,大部分渠道重新加固,采取水泥沙浆浇灌护坡,十分坚固,抗洪、防灾能力增强。在渠道的上游修建有蓄水大坝,分渠道建有流水大闸,保证了渠道的流水水位平稳、长年不息,且流速、流量基本上可做到人工控制。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在梅山史河灌区渠道内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进行金属网箱流水养鱼试验,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2只网箱共收获成鱼11 t,即每只50 m2的网箱产量5 500 kg。

集约化养鱼由于水体的不断更新,始终保持优良的水环境,尤其是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和很低的铵态氮,采取高密度的放养(比传统养鱼高出几十甚至上百倍)、强化投饵等措施,使养殖对象在自身遗传性允许的范围内生长迅速,并且有养殖周期短、单位产量高、商品集中等特点。但渠道金属网箱养鱼与其他形式集约化养鱼相比较,更具有显著的特点。具体如下:①充分利用了渠道的流水开展集约化养鱼,提高现有水利设施的效益。②借水还水,不与农田灌溉争水。③占地少或不占地,不影响粮食生产。④面积小,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可人为控制,管理方便。⑤钢板网挺直,成型性、滤水性好,强度大,耐腐蚀,不怕蟹、鼠或其他敌害生物的危害。⑥不需水质净化设备,建筑成本低,适合于广大农民、居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开发。⑦水交换好,生产潜力大,产量高,效益显著。⑧综合流水池养鱼与水库网箱养鱼优点于一身,是一项可开发的水产项目。现将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技术总结如下。

1 网箱材料

镀锌钢管(或不锈钢)或角钢:是渠道金属网箱的箱体支架。坚实、牢固,具有抗冲击能力。螺母及垫圈:是连接钢管或角钢支架的配件,也是固定钢板网于钢管或角钢支架上的配件。水泥、沙石料:是固定钢管(或角钢)及钢板网在渠道护坡上的材料。圆(铁)丝和合成纤维绳:用来扎网箱。防锈漆:在网箱刚建好或每年渠道岁修期间,维护钢板网用,延长钢板网的寿命,也起到润滑钢板网、减少鱼体与箱的摩擦作用[1-2]:适合于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养殖对象的条件:①生长快,肉质好,经济价值高的品种。②饵料容易解决,饵料利用率高的杂食性或肉食性鱼类。③抗病力强。④苗种容易解决,种内残食现象不严重的品种。⑤放养规格在50~150 g以上的1龄鱼,同一只网箱内的鱼种放养规格尽可能整齐一致。当地产的淮河鲤,湖北产的团头鲂、鲢、鳙鱼。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6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