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过清明节才真正有意义

| 清明节 |

【www.guakaob.com--清明节】

怎么过清明节才真正有意义篇一
《清明的意义》

怎么过清明节才真正有意义篇二
《阅读理解 清明》

清明 姚化勤

还是唐人的清明雨,纷纷斜斜,销人魂魄;还是宋代的杨柳风,微微徐徐,迎于不妻。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子孙上坟来。”一个古老的节日,仿佛仍在家乡一古老的豫东平原上氤氲着,一如遍野的麦苗,苍苍郁郁。 然而,这已经不是家乡传统意义上的清明了。相似的惟惟有迷蒙的雨,缠绵的风,以及相沿成俗的祭祖形式.它的灵魂伴着父亲一代人的谢世,恐怕早就丧失殆尽了。

此刻,我站在葬着爷奶的祖坟前,不禁想起儿时跟随父亲前来扫墓的情景,想起当时的请明节。

那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啊!绝非仅仅添坟烧纸、摆设供品的祭祖形式,也绝非单单“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耕耘劳,它更多地凝聚着先人遗传的美德,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诗句,是幼苗对阳光,子女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感恩。

进入农历二月中下旬,清明节莅临了。乡亲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就像自然地向着阳光生长的禾苗,也泛青拔节、萌发葳蕤起来。到了清明节的当天,子孙们则早早地赶到祖茔。当虔诚地祈祷已故的亲人们“尚飨”的时候,便油然地想起了他们的恩德,想起了自己的责任,甚至会反躬自问:我们的行为有无玷污祖先的地方?不能建功立业,起码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人,让列祖列宗们放心地享用自己的祭品吧?

听母亲讲,父亲青年时,正赶上家乡闹黄水爷奶讨饭在外地,曾经念过几年“子曰”“诗云”的父亲,几次放过被人聘为教师的机会,推车贩盐,扛活打工,拼命地多挣钱以养家糊口。累死累活十多年,终于实现了爷奶的遗嘱——拉扯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等黄水过后,又起回爷奶的遗骨,安葬自己归来开垦的田土。为此,他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以至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

一种古老绵文化,仿佛润物无声的雨,悄悄地潜入禾苗的根部,将后辈们滋养成一茬茬泥土般忠厚的庄稼人。父亲时代,村里的民风淳厚,温馨和谐,也可以用两句唐诗来形容: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一老人们的生活闲适而安逸,虽然不够富裕,但一户户篱笆小院里父慈子孝,爷孙相乐,并不乏浸濡着古典意味的殷殷亲情。休说作奸犯科或伤风败俗了,即使轻浮放浪都是一种过错,至于不赡养父母的不肖子孙,更会遭人吃唾弃。

可如今,尽管风雨依旧,时令依旧,而实质上,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犹如失去灵魂的人,仅剩下了一具行尺走肉。依旧的风里,你再难寻见“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悠然老人,他们被子孙当作包袱抛在了外边。爹住瓦房儿住楼,爷爷奶奶住村头——住进村头的小屋里,打发着凄凉的暮年。依旧的雨中,你也再难觅到“遥指杏花村”的牧童了,他们也逐渐进化为城里的孩子,变成金丝笼里的鸟,囚起天真,囚出对“龙”“风”的期望,又小皇帝般地颐指气使,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做了亦城亦乡的打工族,他们丢掉了泥土的本色,不伦不类地嫁接起

城里人的新潮和作派,于是,偏僻的乡村里也出现了烫发描眉的女孩,出现了未婚先孕的村姑,更出现了宝贵儿女、奴仆老人的现象。试想,谁会舍得自己的小宝宝去

做什么牧童呢?

直到15年前,沿海的村庄恐怕全现代化了,这儿仍在使用大概还是秦汉时发明的三吊弯铁犁,继续演绎着文人们称作“田园牧歌”的恬淡和清贫。没想到,自从第一对打工的青年搬回村里第一台电视机,人们思想大变,一心挣钱,日渐富裕,日渐时髦起来。“牛背横笛信口吹”的牧童,包括辘辘摇月亮的风景,尤其四世同堂的家庭全走到了尽头。从这大野的深处。我分明感觉出了古老乡村断裂的欢乐和痛苦,莫非任何变革都必须付出代价?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也要一步步地淡出生活?记得父亲病故时,举村皆哀,家家来人奉礼致祭。可几年后,待到四叔逝世,抬棺的青年们,竟然提出了要收“抬棺钱”!铜臭熏心,以至于此。应该说从那时起,我的纯朴的村庄也死了一死在一个灵魂泯灭、金钱至上的小楼换茅屋的时代里。

雨越发地密了,迷蒙一片;风越发地紧了,咝咝作响。想起父亲,想起四叔,蓦地也想起一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仪。可我的逐步富起来的乡村呢?礼仪哪去了?难道它只是一种

上坟的形式?想着,想着,我忘了坟前的潮湿,不禁双膝下跪,心中默默地呼唤着:爷爷、父亲,我的传统的清明节啊,魂兮归来! ——(选自《散文选刊》2010年第2期)

19.作者认为,清明应该是个具有着哪些蕴涵的节日?(4分)

20.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2分)

(2)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犹如失去灵魂的人,仅剩下了一具行尸走肉。(2分)

21.这篇文章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是如何进行对比的?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情感?(4分)

22.面对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9.①祭奠先人;②耕耘劳作的开始;③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④想起自己的责

任,对自己的行为反躬自问。⑤滋养淳朴民风,营建温馨和谐生活。(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

20.(1)父亲在爷奶去世后,牢记爷奶嘱托,舍弃了轻松的生活,用自己的辛苦劳作拉扯

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并重新安葬父母,他成为孝敬父母、爱护幼弟的典范。(2分。意思对即可)

(2)现在的清明节已经不具有原本的内涵,失去了实际意义,成为了一种上坟的形式。

表达了作者对清明节文化传统丧失的遗憾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21.①过去父慈子孝,爷孙相乐,同住一院,亲情浓浓;现在老人们独居陋室,暮年凄凉。

②过去民风淳朴,人心单纯;现在却本色尽弃,人心不古。③过去孩子们田野放牛,自由快 乐,天真野性;现在被圈养溺爱,颐指气使。④过去有着“田园牧歌”般的恬淡和清贫;现在 铜臭熏心,灵魂泯灭、金钱至上。(2分)

通过上述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对现在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生活

的遗憾、惋惜。(2分)

22.(示例)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有着丰富的意蕴,深刻的内涵,是我们

每个炎黄子孙要去继承和发扬的。(2分)像清明节这样的一些传统节日,它能使人们不忘先祖,感恩父母,反思自我,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然而,近年来这些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在渐渐退去往日的色彩,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富足了,但很多人却丧失传统美德,长此以往,会造成我们整个民族精神的迷失。(2分)(如果从反面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怎么过清明节才真正有意义篇三
《清明节的意义》

清明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前后许多人士都以不同的悼念方式,祭奠先烈英灵,寄托哀思,追怀革命历史,抚今思昔,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几千年来,清明节的仪式和内涵不断演化、不断整合和不断丰富。随着清明节成为我国的法定假日,我想跟党组织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当我们都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耳熟能详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个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执政者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正是对民意的充分尊重,也是对公权力的尊重。

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先烈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缅怀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忠贞不渝、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要学他们那种模范遵守党的纪律,一生交给党安排的高贵品格; 我们纪念他们:就是要象他们那样为了人民的利益,持有上下求索坚忍不拔的毅力。

今天,我们过清明不只是为了缅怀先人,也不只是为了扫墓。我们过清明节假日,更多的是要通过扫墓祭祀等形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全面体现感恩祖宗、传承家族荣誉的文化传统,从而不断增强凝聚力,同时确保民族的优良文化和共同的记忆,得以代代相传、万载永续。以致更好地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清明节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始终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时代在变化,我们更是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清明节要寄托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要起到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的作用,要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对先贤先烈风范的缅怀和景仰。

优良的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如今一些人对党的历史学习不够系统,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缺乏亲身感受,对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理解不足;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对党史,对革命历史不清楚,对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雄事迹知之甚少;社会中一些人恶搞英雄还有一定的市场,这些都说明传统教育之重要。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传统教育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是我们克服各种障碍的重要武器,是形成良好思想作风、提高政治道德品质的巨大精神力量。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缅怀先烈,就是为了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铭记身上的使命,牢记肩上的责任,不辜负先人的期望。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我们纪念先烈,就是要缅怀英雄的业绩,从烈士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在内心深处受到震撼,把英雄们的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实现他们所追求的理想, 同学们让我们深切缅怀先烈,牢记历史,明晰党史,双肩担使命,心头记责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把握现在,为新世纪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不会忘记,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那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与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渝、视死如归、慷慨捐躯的英勇气概和革命精神。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先烈战斗史,你们情系人民解放,血洒祖国大地,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千古绝唱。惊天地,泣鬼神,华夏儿女的气节就是这么令人激越高昂;抛头颅,洒热血,中华英雄的行为就是这么令人荡气回肠。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永远值得骄傲的民族;这就是我们的先辈,永远值得敬仰的先辈。你们是一面面旗帜、一座座丰碑,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优秀的炎黄子孙,你们的英雄业绩彪炳千秋,流芳万古,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我们永志不忘。

历史作证,高矗的胜利丰碑是你们用头颅垒就的;历史作证,今天的光明和幸福是你们用热血换来的。我们敬慕你们,爱戴你们,感谢你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英勇无畏和流血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今天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 曾记得多少烈士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惜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空,让我们无忧无虑地自由飞翔,而他们却在这里静静地躺了下去,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在他们之中有共产党员,也有普通的中华儿女,但他们的言行却都是为了保卫祖国,保卫这片神圣的土地。也许我们无法知道他的名字,也许他们没有像毛主席、周总理那样伟大。而他们却做

出了不平凡的壮举。 我们歌颂他们,我们缅怀他们,他们的大无畏精神造就了我们这一代的光明前途, 他们的坚定信念,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华夏儿女。

如今,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的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游子们,用他们的知识报效我们祖国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正处在风华正茂的我们,身上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优秀品德,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准备着为祖国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敬爱的党组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前后许多人士都以不同的悼念方式,祭奠先烈英灵,寄托哀思,追怀革命历史,抚今思昔,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几千年来,清明节的仪式和内涵不断演化、不断整合和不断丰富。随着清明节成为我国的法定假日,我想跟党组织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是国家和党尊重公民情感和权力的开始,它体现了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的最佳体现。当我们都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耳熟能详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个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执政者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正是对民意的充分尊重,也是对公权力的尊重.

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先烈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缅怀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忠贞不渝、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要学他们那种模范遵守党的纪律,一生交给党安排的高贵品格;我们纪念他们:就是要象他们那样为了人民的利益,持有上下求索坚忍不拔的毅

力。

今天,我们过清明不只是为了缅怀先人,也不只是为了扫墓。我们过清明节假日,更多的是要通过扫墓祭祀等形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全面体现感恩祖宗、传承家族荣誉的文化传统,从而不断增强凝聚力,同时确保民族的优良文化和共同的记忆,得以代代相传、万载永续。以致更好地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清明节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始终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时代在变化,我们更是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清明节要寄托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要起到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的作用,要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对先贤先烈风范的缅怀和景仰。

优良的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如今一些人对党的历史学习不够系统,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缺乏亲身感受,对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理解不足;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对党史,对革命历史不清楚,对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知之甚少;社会中一些人恶搞英雄还有一定的市场,这些都说明传统教育之重要。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传统教育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是我们克服各种障碍的重要武器,是形成良好思想作风、提高政治道德品质的巨大精神力量。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缅怀先烈,就是为了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铭记身上的使命,牢记肩上的责任,不辜负先人的期望。 ***总书记强调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我们纪念先烈,就是要缅怀英雄的业绩,从烈士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在内心深处受到震撼,把英雄们的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实现他们所追求的理想, 同学们让我们深切缅怀先烈,牢记历史,明晰党史,双肩担使命,心头记责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把握现在,为新世纪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怎么过清明节才真正有意义篇四
《清明节课堂实录》

《传统文化之节日-----清明节》课堂实录 曹县第一实验小学:刘华(学校课程)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相关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2、文明祭祖,祝福逝去的亲人、缅怀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 活。

3、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学习重点:

1、了解清明的习俗,探讨文明祭祖的方式。

2、培养学生在理解和升华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课前准备:

1、清明节习俗活动片段和爱国烈士图片,音乐(大漠敦煌、哀乐)。

2、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准备清明节知识竞赛的题目。 学习过程:

1、回忆中国的传统节日,引出课题。

师:你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等。)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清明节。(板书课题)

2、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感悟清明节。

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清明》,大家一起诵读一下!多么凄美的诗啊!

3、利用竞答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师:你们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生:简述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讲述清明节的由来更能深入领会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指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了解清明节的习俗。(竞赛过程略) 问题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秋千最早叫什么?荡秋千有什么好处?蹴鞠是一种什么游戏?谁发明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今年的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等等都是从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清明的知识中摘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辩论抢答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清明节的习俗,直观的画面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清明节的氛围,领悟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人文内涵,并在思想上明确怎样才能过一个文明的有意义的清明节。】

4、播放清明节的习俗图片。(简单介绍当地清明节的几种风俗。)(板书)

师:

踏青:又叫春游,曹县八里湾是踏青的好地方。

植树:3月12日,已成为中国的一种固定风俗,为了绿化我们的家园。

放风筝:古人说,放风筝可以带着邪气和晦气!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下周的春游我们将进行风筝比赛!

荡秋千:又叫千秋,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勇敢的精神。

吃青:又叫吃青食,据说不吃青当年就会下冰雹。

插柳:是我们当地以前很重要的一种风俗,据说清明不见柳,死了变黄狗。但你们知道为什么这种风俗慢慢的淡化了吗?

生:都盖成楼房里。

生:砍掉柳树用来盖房子。

师:对于保护树木来说这种习俗我们提倡吗?

生:不!

【设计意图:介绍当地清明节的习俗,能使学生清明的知识从感性到理性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从而加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意识。】

5、指导学生领会清明祭祖扫墓的文化内涵

师: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是什么呢?

生:祭祖扫墓。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祭祖扫墓的呢?

生:就是给死去的长辈上坟烧纸钱。

生:就是给祖先烧纸钱扫墓,还给烈士扫墓。

生:(辩论)烈士不是我们的祖先,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给他们祭拜?

生:(又一位学生)我认为那些牺牲的烈士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的家园,她们也算是我们的恩人,我们的长辈,所以我们也可以给他们扫墓。

..............

(其他辩论省略)

师:祭祖扫墓不光要给我们的祖先祭拜,还要给那些英雄们祭拜扫墓。

【设计意图:理解祭祖扫墓的真正文化内涵,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自己生命原本的认识,可以说一个家族史就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史。我们应该纪念祖先。除了拜祭我们的先人,我们还要祭拜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英雄们。】

6、播放清明节祭祖扫墓活动影像资料,让学生自己感悟扫墓陋习,从而小组讨论文明低碳的祭祖方式。

a、播放图片感悟陋习。

师:每年清明节祖国各地都在进行不同形式的祭拜活动,曲阜孔林每到清明节都要进行大型的祭拜活动。同学们再看下面的这几组图片,也许你们见过,也许你们参与过,也许你们听说过,可是这组图是你们想也没有想到的。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想法?祭祖扫墓是封建迷信吗?对待我们的先人我们该不该缅怀?如何缅怀?(稍停顿)

生:现在的心情十分沉重。

生:十分伤心.........

...........

生:(刘馨然)同学们我觉得给我们先人缅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在花草树木边烧纸钱,我觉得可以在十字路口边,或者隐蔽的地方烧纸钱,这样不管先人在四面八方都可以把祝福和思念送到。 生:我觉得可以这样祭拜。

生:(辩论)刘馨然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因为不管在哪里烧纸钱,都可能会污染空气,而且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纸钱没有完全熄灭................(略)

生:(周敬晔)(继续辩论)可以在铁盒子里面用白粉笔画个圈烧纸钱,然后再盖上盖子.........

生:(辩论继续)那样烟还是会冒出来的呀!(争论不休)

生:刘馨然、周敬晔你们说自己的方法行,但据我所知在昆明烧纸钱是要被拘留的。

师:是啊!不光是昆明,在我们国家很多大的城市烧纸钱都是违法的,那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样污染了环境,污染了空气。

师:那就不祭拜了?

生:我认为不是封建迷信,因为如果没有我们的祖先,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祭拜祖先

b、小组讨论文明合理的祭拜方式。

师:祖先一定要祭拜,但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对吧,下面小组就讨论一下,怎么样祭祖比较合适?把你们的方法记下来。(生讨论) 小组展示祭祖的方法:

生:我们组的方法是可以给祖先写信,压在墓前。

生:我们的方法是可以在心里默默缅怀祖先,也可以买束鲜花放在墓前..........

生:我们组认为可以摆贡品,也可以在墓前除草。

生:(辩论)除草可以,但摆贡品祖先能吃到吗?

生:可以放音乐,在墓前植树.......

师:祖先是要祭拜的,但一定要注意文明祭祖,低碳祭祖。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祭祖陋习的图片,让学生自己通过辩论认清祭拜陋习,同时也帮助学生破除了在孩子们心中我们菏泽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式的祭拜,从保护环境出发,而引出如何进行文明祭拜,小组合作交流更加深了学生对陋习的认识,让他们做一个文明的好少年,真正的理解怎么才算是过有意义的清明节。】

7、播放一组照片,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有当代的英雄们。 师:他们你们有的认识,可有的你们连名字的叫不上来,下面我就给大家

介绍一下他们。(音乐起,介绍过程略)

师:我想此刻大家的心情是和我一样的。(稍停顿)

生:我感到很悲哀.......

...............

生:我心里很惭愧,我们要继续往前走,把他们没有走完的路继续走下去。

生:我们一定珍惜自己生命,不能让其他人为我们而牺牲。 ............

生: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才能报答他们的恩情。

【设计意图:认识到祭祖是小我,是小爱,他们才是大我,是大爱。】

8、集体诗朗诵《站在烈士纪念碑前》,进行宣誓。

师: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用很多烈士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在这儿我有一个建议,让我们站在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宣誓:(齐诵)

敬爱的烈士啊!

你们虽然长眠不醒,

但我们却将你们永记。

雄碑耸立,是你高大的身影,

松柏常青,是你长存的浩气,

蓝天白云,是你英魂的栖地。

如今,我们站在金色的阳光下,

就让鲜艳的五星红旗为我们作证,

你们未能走完的征程将有我们进行!

我们是文明礼貌的人;

我们是勇敢顽强的人;

我们是探索新知的人;

我们是雷锋精神的传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设计意图:既是对课堂的总结,又是对本节课主题的升华,让学生借清明之际,坚明心志,完成烈士未完的遗愿,努力学习,将来使祖国更富强。】

9、师总结

让我们缅怀感恩,遥寄思念,借清明节之际,为逝者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10、作业:

为了让更多有关清明节的知识让周围人知道,我建议课下我们做一个清明手抄报。

怎么过清明节才真正有意义篇五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

一、活动背景: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但据我的初步调查不少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扫墓则是出游的幌子,至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文化内涵等他们知之甚少。针对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实践而召开了这次主题班会。

二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三、活动时间:2013-4-1

四:活动地点:本班级

五、活动准备:

1、清明节习俗活动片段,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爱国烈士图片 、哀乐 、白色、黄色、紫色皱纹纸、铁丝、剪刀、包装纸、空白花圈等。

2、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资料、图片等。

3 、每位学生调查自己家的家族史。

4 、每组选若干名学生参加“清明知识知多少” 比赛,准备竞赛的题目。

六、活动过程

班主任: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马上就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举办了这次班会.。

(一)利用竞答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1、 引导学介绍清明节的由来

生:简述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略)

生: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讲述清明节的由来更能深入领会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指导学生领会清明祭祖扫墓的文化内涵

班: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的,最主要的还是祭祖扫墓。

播放清明节习俗活动影像资料或展示有关图片 ,最后播放一组民间扫墓、祭祖图片或影像。

班:看了最后一组图片影像,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这是封建迷信活动吗?对待我们的先人我们该不该缅怀,该如何缅怀?(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口答)

总结:清明祭祖不可少,扫墓祭祖”可以帮助我们“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业基础的真正内涵,能激发人们勇于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斗志,更能体现人类生生不息、繁衍永续的精神。扫墓祭祖可以促使我们加深对自己生命原本的认识,让每个生者都牢记自己身世的渊源、了解自己生命的脉络。总之,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祭祖方式:寄托哀思的同时也要爱护城市环境,采取鲜花、水果、网上祭祀等“低碳”的文明祭祖方式,不随地燃烧纸币等祭祀用品,不乱堆乱倒等。

引导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族,并交流自己在清明节与父母去扫墓祭祖打算。

班:没有我们的祖先就没有今天的我们,他们还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一个家族史就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史。我们应该纪念他们。除了拜祭我们的先人,我们还要祭拜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

播放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请同学们观看,并谈谈历史上为我们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与我们现在和谐生活的关系。学生五人一组交流观后体会、学生推荐代表谈谈体会.

生:明确没有他们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谐,今天的幸福。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班: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题,但不是全部,还有吃青团、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你知道这些活动的有关知识吗?下面全班按课前布置分

成两组互相提问,答对问题最多的一组获胜。

3、指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问题如:有哪些体育活动?秋千最早叫什么?荡秋千有什么好处?

蹴鞠是一种什么游戏?谁发明的?什么叫探春?为什么要植树?为什么要插柳?戴柳?祭祖时一般在什么树合适?等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辩论抢答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清明节的习俗,直观的画面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清明节的氛围,领悟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人文内涵,并在思想上明确怎样才能过一个文明的有意义的清明节。

二、指导学生扎白色、黄色、紫色的纸花如百合、玫瑰、菊花等,

一生做单独的一朵,一学习小组做成一束,两组以上做成一个花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与美术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自身的能力去缅怀先人烈士更有意义。

三、模拟祭扫烈士现场:

奏哀乐,全体学生默哀1分钟表达自己对先人及烈士的悼念,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颂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具体行动缅怀先人烈士,让学生的情感在具体活动中得到升华与提高。

怎么过清明节才真正有意义篇六
《清明祭祖的真实意义(一个现代世人必须知道的情况)》

清明祭祖的真实意义(一个现代世人必须知道的情况)清明祭祖之真义  一般人都说人死为鬼,所以,大部份的人都相信世界上真有地狱。  就佛法的观点而言,万法唯心造,所有的万事万法都是由心识所造成的幻相,平常人执迷幻想,以致造成了天堂与地狱的实际存在。  地狱可怕吗?地狱一点也不可怕,佛法告诉世人,地狱是自我执着诸法而存在的幻相;《地藏经》说堕入地狱者,乃是因为人们造作诸恶业所招感的恶果。我们只要深入经教,努力修行,断除恶业,证悟佛理,地狱自然远离哩!  你可曾听过坟墓区的灵魂…之心声呀!话说二年前,有一位姐们,信奉基督教,担任初中老师,年芳三十二,便得肺癌过世;当时所有仪式,一切遵其娘家基督教仪式举行,所有亲人皆知她的仪式并没有任何食物供养,唯一有的便是鲜花。07年春季清明扫墓之前,我的师兄禅定之时,她便前来拜托,她呼唤着拜托:「我肚子好饿!好饿!好饿!拜托妳告诉家人准备食物前来墓前祭拜,好不好!」当时师兄没有答应,因为不是个人可以作主的事情。当时心想,既然他可以来拜托,当然就可以回家托梦,一旦家人告知,师兄一定马上处理;可惜二年来没有讯息,自她过往至今,仍然得不到食物供养。法绎供养却不少,当然家人也常造功给予,可惜她就是没得吃!  原来一年四季运转,有这么一件清明祭祖的活动,世人不可不慎!坟墓区的祖魂是非常需要阳世子孙的祭拜。如今年不去扫墓祭祀,他就饿一年,待来年方有得吃;如若明年又不去,又得再饿一年。  这么一来,依据经验得知,他们可是会集体抗议祖厝公墓,对阳世子孙表示不满唷!因为没人听他们的心声啦!  所以我们应该慎终追远,需要有实际行动,清明扫墓便是一种表达对先灵的缅怀也。我们阳世子孙去到坟墓区,还必须确确实实、仔仔细细整理环境,诸如:打扫清洁、检查墓碑及前后环境是否有毁损,若有,一定要尽速整修唷!因为我的师兄曾见过亲人来求助!当他来到师兄跟前,便直哭「他好冷!好冷!」事后询问家人,方得知他的墓园葬于什么地方,师兄当然知道他的魂在坟墓区,而且就在小溪潺潺流过的地方,莫怪他冷耶!亦闻他曾回家给他们的子女托梦要衣服穿唷!由此得知,盼世人谨记清明扫墓的真实之意。慎终追远,切莫忘也。

怎么过清明节才真正有意义篇七
《清明节的意义》

怎么过清明节才真正有意义篇八
《走进清明节》

《走进清明节》调查报告

研究发现:

“洋节”的盛行,让面临危机,“”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研究结论:

人们已经接受用高雅、低碳、文明的祭奠方式,提倡文明祭祀新风已经深入人心,体现了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和日益形成浓厚的节庆文化氛围,这也说明我们的社会更加进步和文明。 提出建议:

清明,一个纯粹春天的节日,正是阳气日渐升腾的日子。我们应尽情地享受这大好春光,才是最高的天人和谐。当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我们更应,催护新生、欣逢盛世,我们更有理由张开双臂享受这春天的清明。

内容提要:

一、清明祭祖方式的调查。

二、祭祖方式存在的问题

三、对传统祭品、烧纸祭祖陋习的对策

四、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五)清明祭祖时大众的心理状态

六、结论

正文:

一、清明祭祖方式的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关中农村各类人群清明祭祖的主要活动及蕴涵于其中的思想意识,通过对现代关中农村丧葬礼俗(丧、葬、祭)中的孝道状况及思想根源进行分析评估,为关中农村现有风俗提供合理化建议。本项目组以关中地区的户县与蓝田县为例,就清明祭祖问题进行社会问卷调查。本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以年龄段作为划分依据进行抽样。调查资料

收集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法。本调查在两县合计发放问卷210份,收回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为95.2%。

4%的受访者都选择清明节“一定会”祭祖,几乎没有人选择“从来不会”(1.5%),这反映了清明节祭祖民俗的广泛性与持久性。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受访者选择“大部分时候会”(26%)及“偶尔会”(18.5%),生活节奏的加快与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使人们因生计忙碌难以返回故里,清明节祭祖随之无法按时,有可能会造成人们精神信仰的缺失与孝道观念的淡漠。

一般认为祭祖方式主要为墓祭,我们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观点。70.5%的受访者都选择墓祭方式,坟墓是亡者的魂魄合一之处,“祭在如神在”,视故去者为亲密家庭分子的观念仍占主导,不同于完全地将死者神灵化、虚无化的宗教祭祀,反映中国人传统的重实际、重伦理的观念。此外有15.5%的受访者选择在家祭祖,也各有少量受访者选择“在风景优美处祭奠”(8%)及“在网上祭奠”(6%),由此说明,人们已经接受用高雅、低碳、文明的祭奠方式,提倡文明祭祀新风已经深入人心,体现了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和日益形成浓厚的节庆文化氛围,这也说明我们的社会更加进步和文明。

清明节祭祖情况在两地较为普遍,55%的受访者就“在您的居住地开展清明祭礼的状况”问题选择“非常多”,选择“没有”项的人数为6%。综上所述,清明节以墓祭的方式祭祖仍是关中地区一个传统而普遍的民俗,祭祀祖先在关中人的家庭伦理与精神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清明文化在关中地区拥有广泛深刻的群众基础。

二、祭祖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偏远农村的一些墓地,旧的封建恶俗在一些祭扫活动中依然存在,有的人拜祭时烧的东西花样繁多,除去以住的“纸人”、“纸马”之外,诸如“纸家电”、“纸轿车”、“纸楼房”之类已屡见不鲜。清明祭祀是人们对故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而“另类祭品”的盛行,恰恰是对传统祭祀风俗的一种异化,不但背离了这一民俗的本质,也折射出一部分人科学知识和文明精神的缺失。对这种落后蒙昧的“恶俗”,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剔除和改革,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文明建设,也不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若任其泛滥,极易带来负面效应。

三、对传统祭品、烧纸祭祖陋习的对策

“焚烧纸钱”是关中清明祭祖活动的主要内容。“烧纸钱”,有盼望生命复活祈求灵魂转生之意。 当然也有对亡者“嘘寒问暖”之意,反映了关中人祖先崇拜的生活化特征。与此相似,“向先人敬献供品”与“进行拔草添新土等坟墓修缮工作”也占有较高比例,充分体现关中祭祖文化中“事死如事生”的孝道观念,一定意义上对参与祭祀者起到孝道教化作用。

至于这种行为是否会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与铺张浪费,就本调查反映的情况基本是不存在的。50元以内的拜、祭、扫墓、总花费是最为普遍的(70%),100元以上的花费在当地比例较低(10.5%),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现实主义精神,将无实际意义的精神活动仅停留在信仰层面,绝不扰乱正常生产生活,亦与当地孝敬父母、厚养薄葬的良好民风有关。

由此看出,我们应对广大人民呼吁,一是要加大文明祭祀、低碳祭祀的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思想和行为规范。二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大力倡导文明祭祀,反对铺张浪费旧习俗。三是提倡文明、健康、环保、回归自然的祭奠方式,体现着中国人追随现代文明的决心和勇气。要让清明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成为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

四、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社会在进步,我们的观念也要进步。清明扫墓要与节约资源、净化环境、有利身心健康结合起来,古人称这个时节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要让清明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成为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对此,我们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人们摒弃陋习,用符合时代进步的方式取代以往的不好习俗。要让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提高思想认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到文明祭祀、低碳祭祀,过一个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五)清明祭祖时的心理状态

首先是受访者对祭祖活动意义的认识。七成多的受访者都认为在于“对先辈的追思和怀念”,来源于人的天然情感诉求。还有五成多受访者选择“祈求先辈保佑”,选择“遵守公共道德习惯”、“联络亲族”、“自身情感宣泄”三种答案的受访者均不到两成。祖先崇拜观念的深入人心,祖先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为现实生活的“参与者”。祖先崇拜本身是非理性的,但被祭祀的祖先作为现实生活中家庭长辈的延伸,对祖先的神圣情感客观上却能促进祭祀者对家中长辈的孝敬。祖先崇拜的益处也可以被发展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段。

其次是考察受访者参与祭祖活动时的心情。选择“悲哀伤痛”与“追思怀念”情绪的受访者都超过半数。其他选项如“温馨欣慰”、“精神放松”、“忏悔愧疚”及“没有特殊心情”选择者均未超过一成。清明时节,在面对故去的亲人与新生的万物时,本是一个反思自我行为、价值观的契机,但是绝大多数祭祖活动对人们来讲还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性的,个人基本为不自觉角色。真正发掘自身情感,以祭祖为契机进行生命意义的思考还较少。

在清明祭祖中具体表现为个体对家庭精神方面的责任,进而升华为遵守道德,努力工作的“光宗耀祖”。清明祭祖仪式的深入人心可以被有效引导为于家于国的使命感。就受访者清明祭祖的心理状态总体情况而言,反映了社会模式转型期人们在亲缘宗族关系上价值观在传统中重新定位面临的矛盾,这是一个契机,以此积极引导吸收传统文化的“孝”思想并赋予个人独立精神与能动作用,以家庭为和谐的基础去激励个人为国为民作贡献。

六、结论

清明祭祖活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活动之一,虽历经千年演变,加之20世纪几次社会思想领域变革的冲击,但仍基本地保持了历史风貌与文化内涵,而且这种意识行为已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道德准则,传统礼俗的具体形式因西方文化冲击及生活节奏加快,正在发生改变,在删繁就简的同时又增加一些新礼俗。但人们头脑中的“祖先崇拜”等观念是根深蒂固,传统社会中的长老权威还在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与活动,核心家庭又带来的个体意识的增强。与此同时,又因为没有相应社会评价体系与行为规范的建立,人们在清明祭祖活动上产生困惑。政府也应在顺应传统礼俗中的有益之处时加强重构新型社会礼俗与道德体系的工作,注重礼俗中的历史遗存与教育作用,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于构建和谐社会,防止道德真空所带来的社会思想混乱。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祭祖作为关中地区一项有特色的民间礼俗活动,用形形色色的仪式表达着人们的情感,在稳定与渐变中延续着,在每位参与者不同的价值观念与生存背景下,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其中有对现世的思考,更是对未来的希望,成为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价值观的集中写照。

怎么过清明节才真正有意义篇九
《清明节的意义》

清明节的意义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介子推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细雨纷纷春渐浓,清明时节祭祀忙。转眼又是清明节,缅怀故去的亲人,祭祀家族祖先,祭奠英勇烈士,携家小踏青出游,每个人都和清明有个约会。在新常态催动新作为的当下,清明祭祀更要大兴文

明之风,在发展中传承厚重的清明祭祀文化。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那里去?我们活着为了什么?人人都会在某一时刻叩问内心。每到清明,携子女儿孙缅怀故去的亲人,祭祀祖先,既是对祖先的追思也是对个人人生的一种思考。在清明祭祀祖先坟墓时就要记得传承好家风,彰显正能量。借祭祖机会,把孝亲敬老爱幼尽责的传统伦理亲情接续下来,把祖宗的好家规好家风讲给后人,用好家风教育诚信友善好子女,建设和谐幸福好家庭,让子孙后代正己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弘扬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在全社会彰显正能量,传播新风尚。

清明祭祀,尚有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祭祀祖先,有的人就喜欢讲排场大放鞭炮、狂烧纸钱、乱搞仪式,在一些小城市更有人喜欢随地乱烧纸钱抛洒祭品。这种祭扫方式即不节俭也不环保,还不文明。所以,清明祭祖更要讲环保重低碳,注重社会公德,不乱烧纸钱,不攀花折柳,能走路别开车,能网祭别烧纸,讲节俭不排场,少放炮多追思,有内涵提品味,过一个低碳、环保、文明、大气、美好、温暖而有内涵的清明节。 清明祭祀,也有人远在千里之外,无法亲临祖坟祭扫。因此,在清明扫墓时要新常态不拘礼。祭祀祖先英烈,要讲求祭祀的本质,多抒发真情实感,少物质祭奠滥烧纸钱。可创新方式,多运用网络祭祀、文章追思、照片回忆等时尚现代文化元素,即可运用网络微信“指尖上祭扫”,也可撰文追思亲人恩情、缅怀先烈精神,只要内心真诚尊敬,无论何种方式都是对清明厚重祭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清明祭祀,我们还应该有不应该忘却的记忆,扫私募不忘祭公墓。无数烈士为国家、民众利益和幸福献出了生命,在清明时我们

不应该也不能忘却他们的牺牲。要组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机关职工、人民群众到烈士陵园为他们献上一束鲜花,表达一点哀思,传承烈士遗志,通过铭记历史、祭奠先烈的活动,激励后人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实现中国梦想,共建和谐社会。 清明在即,正是激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维护、继承与发展的大好时机,过好“我们的节日”,为传统节日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时尚元素和现代气息,让传统节日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传承。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为三天。 2014年清明节假期为4月5日至4月七日。

清明节放假的意义不是休息,而是纪念,并通过纪念来唤起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虽然这个节日大家并不陌生,但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多少使人们对今年的清明节有了一些新的期待与遐想。专家表示,清明节原本是古代人们在冬去春来时取新火的日子,后来渐渐和扫墓、祭祖联系在一起,而且在唐宋以后又加入了踏青、郊游的内容,会举行植树、放风筝、荡秋千等多种活动。因此,清明节既有怀念先人的意义,也有迎春的意味。专家认为,要保护传统节日,首先要还原节日的本意;今天的人们完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过清明节。同时,清明节放假的意义不是休息,而是纪念,并通过纪念来唤起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14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