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第一桶金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篇一 冯仑第一桶金
16位华人富豪的第一桶金的故事,第一桶金怎么赚的

  冯仑:“说”出500万

  年龄:50岁

  创业时间:1991年创立万通

  第一桶金:倒卖别墅

  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会不断失去很多常人看到的幸福,但同时也获得了常人所没有的幸福。人一生最多的知识、智慧和追求都与幸福有关,但最多的痛苦、失落和损失也都与幸福有关。

  冯仑20岁就入了党,上世纪80年代先后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任职,也曾是一位热血青年。当“万元户”、“下海”、“倒爷”等新名词出现时,冯仑终于按捺不住创业激情,放弃仕途毅然下海。

  1991年,此前已在牟其中属下的南德集团经过2年历练的冯仑又踏上了海南那片热土,与王功权、王启富、刘军、易小迪、潘石屹等六人成立了海南万通。手里只有3万元的冯仑找到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老总,大谈海南房地产的机会以及自己的为人和出身。冯仑后来曾表示:“做生意的人都特别能‘说’,而且你会发现,尤其是创业者,他们会就一件事情不停地说,说过之后,当着你的面还可以重新讲给别人听,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要没有心理障碍地对某一件事情反复地讲,讲到最后连你自己都相信了,然后你才能让别人相信。”

  初步取得对方认可后,冯仑又开始讲自己也刚刚闹明白的新名词“按揭”,他告诉对方这是一种全新的做房地产的形式,用很少的钱就可以做很大的项目,对方听得似懂非懂。谈话的目的当然是从对方那里拿到钱,冯仑的本事在于他的“懂人”和“会说”,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打动对方的那一句话。“就那么一句,不会说,说一辈子也说不出来;会说,三分钟就能将这句说出来。”谈完马上就能赚到的钱,冯仑盯着对方的眼睛说,“这一单,我出1,300万,你出500万。我们一起做你干不干?”

  对方点头同意,冯仑立即骑着自行车跑回去写文件。在最短时间内将手续做完后,冯仑让王功权负责将钱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回来。王功权是谈判高手,他在最短的时间拿到了500万元。冯仑他们拿着这500万元,又立即从银行贷了1,300万元,接着又用这1,800万元购买了8栋别墅,重新包装之后卖了出去,赚到300万元。这就是万通的发家史。

  多年后,冯仑如此总结:“做大生意必须先有钱,第一次做大生意又谁都没有钱。在这个时候,自己可以知道自己没钱,但不能让别人知道。当大家都以为你有钱的时候,都愿意和你合作做生意,到最后你就真的有钱了。”

  宗庆后:儿童营养液一炮打响

  年龄:64岁

  创业时间:1987年组建校办企业经营部

  第一桶金:儿童营养口服液

  我认为做企业要有这些素质,特别在中国市场上,那就是:诗人的想象力、科学家的敏锐、哲学家的头脑、战略家的本领。

  1987年,当42岁的宗庆后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的街头推销冰棒时,他大概不会想到:十多年后,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

  1987年,当42岁的宗庆后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的街头推销冰棒时,他大概不会想到:十多年后,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2007年娃哈哈集团销售收入258亿元。谈及自己的创业经验[

  在“唯出身论”的年代,宗庆后“旧官僚后代”的出身让他尝尽了人生的艰辛。16岁那年,宗庆后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滩,一呆就是15年。1979年,宗庆后顶替母亲回到杭州做了一所小学的校工。

  1987年,他和两位退休教师靠着14万元借款,组成了一个校办企业经销部,主要给附近的学校送文具、棒冰等。在送货的过程中,宗庆后了解到很多孩子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是家长们最头痛的问题。

  “当时我感觉做儿童营养液应该有很大的市场。”填海时形成的坚毅性格让宗庆后决定抓住这个机遇博一把。面对众多朋友善意的劝说,他显得异常固执:“你能理解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吗?”

  1988年,他们开始为别人加工口服液,1989年成立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解决小孩子不愿吃饭问题的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产品一炮打响,走红全国。1990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成名之后,曾有人问宗庆后,人生最应大有作为的15年在农村中度过,是否后悔?他答道:“这15年,尽管是我人生当中最年轻、最有成长希望的大好时光,看起来好像在农村没有什么作为。但对整个人生道路确实有很大帮助,这15年艰苦生活磨练了我的斗志,能吃得起苦,也练就了比较好的身体,为我42岁以后再重新创业打下了比较雄厚的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篇二 冯仑第一桶金
冯仑:如何解决民营企业家的三大纠结

  民营企业家,纠结于心的事情无非三件:怎样在复杂政商关系中避免失足;怎样把财产保住;怎样保持健康的持续增长。

  华谊兄弟在电影行业全国第一,大家可能以为这一领域里应是国进民退,但实际上则是民进在先:在房地产行业不断被打压的大势下万科销售额超过1000亿,这样的成功意味着什么?

  我们也看到在国美发生的故事,当创始人因过失而失去自由,和职业经理人发生缠斗时,如何能够依然操纵着公司,在股票市场上买进卖出并增持。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来中国与民营企业交流引起媒体诸多关注。在所有民营企业发生的事件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

  作为民营企业家,纠结于心的事情无非三件:第一,我们每天与政府打交道,怎样在复杂的政商关系中避免失足,这是民营企业的最大纠结;第二,我们赚到的钱怎样不飞掉,把财产保住;第三,怎样比别人发展得更好,比预期发展更好,即保持健康的持续增长。

  我发现一件根本的事情,合理的治理结构能够让我们处理好政商关系。为什么有些人干劲大,抱着钱半夜送给那些不该送的人?有个朋友说他拎着钱去,结果发现人太多,他觉得这个包有点小,他得拎着大的下次来,于是他就回去了;结果回去后,过了些日子,他要送钱的对象生病了,病房里人很多,他就退了;下次换了大包要去送,结果走到某个地方被便衣拦下来,接着被双规,之后坐牢。

  大家知道王石一直在讲,不行贿是我的标签。王石为什么不做这件事情?王石是一个非常有理想的人,在万科王石不是大股东,他在创办万科后就做了一个决定,就做经理人,不做老板。而我们犯错误的这些朋友,大部分自己绝对是大股东,甚至100%是私人公司。如果王石今天讲不行贿,大家以为是吹牛,其实你们低估了王石作为正常男人的判断力。作为一个正常人不可能做行贿这个决策,我去行贿让所有股东得利益,最后我一个人坐牢。

  治理结构在这里起了关键作用,私人老板会想,我拎着钱进去,搞定之后我至少得70%,他的干劲有多大。而王石的理性在于,我不会用我个人坐牢失去自由的代价,让所有股东受益。股东结构相对分散,创始人所占股份在30%左右公司,创始人没有动力去行贿,为什么?你是30%股份,去搞定这个人得30%,另外70%送给别人,最后坐牢则是100%。如果你做好人,大概的溢价在A股上市公司当中是10-15%,治理结构、价值观、团队、领导人魅力、产品,所有这些在资本市场溢价A股是10%,如果有100亿占10%股份,多涨出10亿,创始人有3亿,做好人可以多赚钱且永远不出事。但去行贿做坏人只得了3亿,别人拿走7亿,最后可能还坐牢。

  我们说坚决坚持原则做好人,我们在海南时就发誓,不管别人怎么样我们要坚持做好人。因为,我们希望成为夜总会里的处女,即使别人都走了我们也要坚持下来,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来建立你的价值观,和设计科学的股东结构,那你很可能就进去了。

  第二件事,我们究竟怎样把财产保住。过去经常会有飞机失事,机毁人亡,无一幸存。多年前,有些大陆干部,情急之下劫持飞机飞到台湾,飞到台湾后大陆称之叛国;而在台湾那边算义士,奖赏黄金后,飞机被扣留,只有这样他的财产才能受到法律保护。而只有当经理人和职业团队分工明确,企业才能够在脱离创始人后正常运转,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

  第三件事我们怎么能够做到健康的持续增长。大家都看到,在房地产行业,王石在公司的时间最短,他爬遍所有高山。挣钱的最高境界是离钱近,离事远,离是非更远,如果能够做到不劳而获我们应该拍手称快。当然最糟的境界一生离钱远,离事近,离是非更近,最后劳而无获。首先我们第一桶金你得去卖产品,那时候组织就是你自己,当你挣到第一桶金之后一定要创造组织,建立规则,确定战略和人才计划。

  善于架构组织,创造良好治理结构的创业者,将会创造出不亚于万科的持续增长。你究竟是让自己一个人辛苦,还是架构一个组织,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帮你去打拼,这完全不同。那么,为什么王石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回头来看看价值观,王石在创业的第一天,就在企业里放了一个东西,叫做愿景,也叫理想,或者信念。

  凡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最终赚到最高钱

  第二价值观会让你算清帐,人生有很多算得清和算不清的帐,算得清的帐财务能算清楚,老板要算那些算不清的帐。算不清的帐就是时间,和谁做,以及价值观。时间,我们经常开玩笑,一个失足妇女碰到一个坏人,如果这个人当时给钱叫嫖,一个礼拜给钱叫礼品,一个月给钱叫友谊,一年给钱叫爱情,时间决定价值。同样,跟谁做也很重要,如果你跟一个坏人那叫卖淫嫖娼,如果是蔡锷,大家不要忘了小凤仙卖淫,最后是千古风流。第三价值观,所有正确的价值观,就像古人所讲的势必有坚韧不拔才会带来不拔之志,理想这件事情相当于黑暗隧道进口的光明,有了这个光明你有勇气走下去,并且能坚持。

  这些大道理似乎很多人都讲过,然而买卖人讲的话是真的。因为做好人每天都是要买单的,而做坏人每天是跑单的。我们要做一个好的企业家,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价值观的企业家每天就要买单,为税务局、员工、股东和客户都要买单。我们通过治理结构,通过真正价值观的引导,才能解决我们纠结的政商关系、财产安全以及持续增长。

欢迎关注《学习型中国》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bjxueyou,

篇三 冯仑第一桶金
冯仑 人物简介

冯仑 人物简介 冯仑生于1959年,是文革后第二届正式大学生。20岁的时候,冯仑成为中共的一员,接受过正统教育的冯仑,自然深谙正统意识形态及其语言方式。日后他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决策习惯,虽无刻意模仿的嫌疑,但自觉不自觉地就会露出那个时代的痕迹来。自1991年开始,领导并参与了万通集团的全过程创建及发展工作。1993年,领导创立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参与创建了中国民生银行并出任该行的创业董事,策划并领导了对陕西省证券公司、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东北一间上市公司等企业的收购及重组。 1959年出生于陕西西安

万通地产董事长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

清华大学——中旭商学院(中旭文化网)高级讲师 北京筑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轮值主席

中国房地产协会城市住宅开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华本地产俱乐部荣誉董事长

中国首家房地产策略联盟机构——“中城联盟”的发起人和“新住宅运动”的倡导者之

冯仑老师简介:

1、他是一位学者:中央党校法学硕士、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

2、他是一位国家干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海南省改革发展研究所。

3、他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1991年创建万通集团;中国

民生银行创业董事。1993年组建万通地产。策划并领导陕西证券公司、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华北华联等企业的收购及重组,使万通集团在几年内总资产增长逾30

亿元。

4、他是一位大师级的领袖:万通集团董事长,企业界称他为“商界思想家”,地产界称他为“学者型”的开发商。

企业战略、综合管理、策划咨询、公司战略、公司治理。 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学位;中央党校法学硕士;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

2001年获得“十大最具人气企业家”称号

冯仑领衔的万通地产2001、2002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名企”称号,同时他本人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的殊荣 在胡润主持的“2003房地产影响力人物50强”的评选中,冯仑先生位列第四

【冯仑第一桶金】

冯仑“新新家园”旗下三个项目均获得业界“明星楼盘”称号,还获得“中国明星楼盘”、“中华建筑金石奖”等殊荣

与李连杰、马云、马化腾、马蔚华、牛根生、王石、杨鹏、周其仁、周惟彦等共同成为深圳壹基金理事会成员

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

1984年毕业于中央党校

1984年至1991年期间先后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武汉市经委和海南省委任职

1991年创建万通集团,1993年在北京组建万通地产,参与创建了中国民生银行并出任该行的创业董事。策划并领导了对陕西省证券公司、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东北华联等企业的收购及重组,使万通集团在几年内总资产增长逾30亿元人民币

于1999年与深圳万科的王石、河南建业的胡葆森等联合发起并成立了中国首家房地产策略联盟机构——中城房网,发起“新住宅运动”

1999年冯仑推出“新新家园”品牌——中国第一个实施注册的高档住宅品牌,开创了地产品牌建设的“第三条道路”

2002年冯仑当选为第二任轮值主席。上任后逐步完善了中城房网的组织运作框架,进一步增强了成员间的交流与协作,同时加强中城房网与海外同业协会的交流与协作。成立“联盟投资公司”,进行成员共同开发“联盟新城”的尝试,使联合开发、联合采购、联合融资的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1]

冯仑是中国首家房地产策略联盟机构——“中城联盟”的发起人和“新住宅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在“中城联盟”轮值主席任职期间,积极促进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努力提升房地产道德形象。在民营企业发展和房地产行业发展研究方面造诣很深,在公司战略和公司治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2003年获得社科院法学博士学位

2003年,冯仑先生策划并积极推动大型电视专题片《居住改变中国》的拍摄,本着促进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传播中国新兴地产文化理念为宗旨

2003年10月,冯仑先生倡导发起《绿色生活论坛》,在中城房网内部提倡企业责任与社会价值,率领万通地产扛起绿色环保大旗

冯仑先生以《万通的精神就两个字:学好》为题,率先在行业内倡导企业责任与社会价值;万通地产在“非典”期间首创“万通地产非典百万预防与救助基金”;在央行房贷新政面前提出“以‘大我’的立场”;在“第二届万通地产生活节”中倡导与实践“绿色环保事业”;在万通反省日提出“万通要成为5%的杰出公司”。

作为中国房地产的风云人物,在业界一直享有“地产思想家”的美誉。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开拓者和创新者,冯仑先生首倡由“香港模式”变为“美国模式”。

冯仑的公众形象有点紊乱。在冯仑满是线装书的办公室里,冯仑一会儿发出房地产革命的号召,一会儿又大谈新经济如何带来新思想。除丰富多彩的言语外,冯仑还忙着发起“新住宅运动”,构筑“中城房网”。在老部下潘石屹的眼里,冯仑就像个导演,一点没有地产商必备的脚踏实地的气质,在网民们的嘴里,“冯主席是个思想家”,冯仑自己坦承:我是个职业董事长,信奉老庄,不善理财,说话写字比较专业,万通需要我这样具有前瞻性的人。以冯仑的个性及其在万通的作用而论,把冯仑比作房地产思想家倒也恰如其分。当我们捧读“冯仑语录”、“元旦社论”等冯仑著作时,跃然纸上的口号宏论,使房地产思想家冯仑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清晰起来。【冯仑第一桶金】

从中央党校毕业后,冯仑先是当教师,这也就是他说的“说话写字受过专业训练”的时期。冯仑曾经当着记者的面说:“做生意的人都特别能‘说’,而且你会发现,尤其是创业者,他们会就一件事情不停地说,说过之后,当着你的面还可以重新讲给别人听,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要没有心理障碍地对某一件事情反复地讲,讲到最后连你自己都相信了,然后你才能让别人相信。我原来当过老师,老师就是在不停地讲一些重复的内容。”

到了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吃腻了思想盛宴的国人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一批批思想者下海变成了实业家,冯仑也从纸上谈兵进入前沿阵地。冯仑、王功权、王启富、刘军会合海南体改所的易小迪、潘石屹成立了海南万通。从那时起,冯仑就成了万通的精[2]

篇四 冯仑第一桶金
10大富豪离奇身世:从乞丐到亿万富翁

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一些地产富豪刚开始食不果腹,衣衫褴褛,但通过个人努力,现在已经身价数十亿元。他们创造财富的经验和超凡人的意志值得后来者借鉴。 1、梁希森 梁希森早年讨饭 名片:山东希森集团董事长 绰号:菜园子 史前档案:包工头出身,1999年入主北京玫瑰园[最新消息价格户型点评],自此在地产界一炮走红。 报载:梁希森幼年曾一度以讨饭为生,早年做过铁匠,并在面粉厂、装修队做过工人。1992年,他组建希森集团。1999年,梁希森以最大债权人的身份,用3.98亿元拍得了陷入困境的北京最大别墅工程玫瑰园———拖垮邓智仁利达行的项目。传说他目不识丁,却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积累并运作着好几亿元的资产。 风传:其一、梁希森童年只上过一年小学,从小受够了最刻苦铭心的磨难:曾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曾经浪迹四乡,谋求生路;为住旅馆填一张登记卡,他要求人帮忙;办完事后需要签字,他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其二、他有一个梦想:造起楼房,让所有家乡村民住进去。拆了老房子,节约出宅基地面积,用于养殖业,再把农民变成工人,都在这个养殖工厂上班,从而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着村民的生活。 出身影响:梁希森-早年讨饭:早年坎坷的经历,让他怀有一颗拯救乡民的心。 评:不管他的“乌托邦梦想”结果如何,他为群众做出的努力值得尊敬。 2、王石 王石玉米贩子 名片:万科董事长绰号:立地太岁 史前档案:军人出身,1984年下海办企业,1988年企业更名万科。 报载:原籍安徽,1951年出生于广西柳州。在新疆做了5年汽车兵,转业后在兰州做了1年的工人。由于其父在柳州铁路局当领导,王石得以进入兰州铁道学院当了工农兵大学生,读给排水专业。毕业后进入广东省经贸委做经济情报研究工作。1984年左右他下海创业,组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1988年更名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传:其一、王石1980年代初期到深圳发展。令他人吃惊的是,王石的第一桶金是靠做饲料中介商,通过倒卖玉米得来的,这让他赚了300万元;其二、王石用倒玉米赚来的钱开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仪器产品,同时还搞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手饰厂等等。用王石的话来说,“就是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出身影响:军人出身,为人果断,80年代初期即敢于下海,操盘万科也多次表现出敢于决断的气魄。 点评:一个大老板,却过着戏剧般的人生。 3、孟晓苏 孟晓苏中南海官员 名片:中房集团董事长 绰号:双

枪将 史前档案:官员出身,据说曾担任过万里委员长的秘书。1991年进入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担任总经理。 报载:孟晓苏是共和国同龄人,祖籍山东,出生于苏州,长于北京。1968年中学毕业后,成为北京吉普汽车厂的普通工人。1977年参加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之后的工作历程中,他师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萧灼基,并相继取得了经济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82年孟晓苏大学毕业后,被选入中宣部新闻局工作,1983年进入国务院工作。1988年起,他先后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局长、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副局长等职务,1991年调往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担任总经理,从此开始了房地产开发的工作生涯。 风传:孟晓苏绝大部分的论文都是从子夜2点之后开始写的,几十年如一日。他在中房集团的写作习惯的形成与中南海的工作经历极为密切,所有文件都自己动手,从不用秘书。10多年来,他撰写和主编了10本房地产业著作,发表了180多篇论文。 出身影响: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到商场自然游刃有余。 4、李长山 李长山铁匠铺学徒 名片:太合环球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 绰号:扑天雕 史前档案:官员出身,人生经历非常丰富。 报载:李长山1951年生于河北玉田。下过乡,当过农民,做过铁匠铺学徒,当过兵,担任过新闻记者,也做过政府官员。曾任秦皇岛市城建局办公室主任、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资企业管理局局长、秦皇岛市开发区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秦皇岛市开发区科技开发总公司董事长等一系列官职。1992年弃官下海,开始涉足房地产业。1997年加盟太合集团,主持过北京欧陆经典、时代庄园、太合嘉园、太合国际友谊村等多个大型项目的开发与经营。 风传:其一、李长山18岁不到,就已经成了下乡知青,一个农民要吃的苦,他没少吃一点儿,当时铁匠的工分多,李长山就想办法当了一名铁匠的学徒;其二、1969年,他被送进唐山《劳动日报》举办的一个“土记者学习班”学习。机会加勤奋,使李长山参与采写的文章在《光明日报》的显著位置全文刊出,并引起唐山地区的轰动,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出身影响:官场历练很丰富,让他在房地产界也如鱼得水。 点评:人生有很多机会,就看能不能抓住最好的一次。 5、朱孟依 朱孟依包工头出身 名片:合生创展董事局主席 绰号:入云龙 史前档案:包工头出身,1992年创办合生创展集团,从此发迹。 报载:朱孟依是广东丰顺县人,早在1980年代中前期,20岁出头的他就已成为镇上的一个包工头。朱孟依看到镇上很多人在开商铺,就去

找镇政府,表示愿意帮助建设商业街,回报只要业主租金分成。把开发与经营捆绑在一起进行策划,从这开始,朱孟依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原始的地产开发商,这也让他挖到了事业上的第一桶金。朱孟依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来到香港,并顺利获得香港永久居住证,1992年他与张荣芳、陆维玑夫妇一起在香港创办了合生创展集团。 风传:其一、朱孟依以低廉价格抢先在当时尚属偏僻的广州天河区购买到大批农田,令合生创展仅土地资产在此后几年即以数倍乃至10倍以上的级别增长。但也有传闻说,这得益于朱与政府的良好关系,预先获知广州新城未来发展的方向;其二、朱孟依做事极其低调,生活也不张扬,几乎不接受记者采访,在网络上能搜索到他的惟一照片,还是因为合生创展在香港上市必须要提供的那张董事局主席照片。 出身影响:早年做包工头时,虽然很年轻,但已经具备商业房地产的操盘意识,所以后来成大业只能说是顺理成章。 点评:也许哪天朱老板与我们在路上擦肩而过,我们却懵然不知。 6、曾伟 曾伟早年银行高管 绰号:神算子 史前档案:银行高层出身,1996年涉足房地产。 报载:1988年,学农业经济的曾伟时年26岁,他从四川某国家单位辞职,来到了海南。在海南,他先后在省政府、省人民银行工作过。30岁时候,曾伟已经成为了招商银行总行行长助理,但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一年后,他放弃了这个令人羡慕的职位,决定下海,开始了他从商的生涯。刚开始曾伟做了一家投资银行,但据说他的第一桶金却是1996年涉足房地产时赚取的。不过,直到曾伟开发了北京棕榈泉国际公寓这一高档项目,他才广为业界所知晓。 风传:其一、曾伟年轻气盛时的理想是当个县委书记,但他在四川却感到无法施展抱负,也陷入一个人生的低谷,于是他去了海南;其二、他辞官下海后,在美国谈判收购企业时认识了后来的太太妮可———那时妮可已经获得了美国国籍并打算在美国长期居祝据说认识的起因是因为找洗手间,曾伟则一开始就认准了妮可是理想中难得的伴侣。其三、曾伟一心要在公寓里打造出有五星级酒店的大堂,因此他每到国外高档酒店,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电子测量尺蹲下来测量数据,也不怕别人纳闷的目光。 出身影响:在四川工作时已经表现出超前的意识,所以他下海;做房地产后,他也抢在多数人之前开发高档公寓。 点评:坚持自己的信念,往往会取得成功。 7、张雷 张雷一张白纸 名片:当代集团总裁 绰号:铁面孔目 史前档案:国家干部出身,1995年起涉足房地产。 报载:张雷1962年生于北京,1988

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1989年至1995年任职于某国家保密机关。1995年起先后担任北京中际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北京当代城市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北京当代鸿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北京当代投资集团总裁等职务。近几年被列入福布斯内地百富榜。 风传:或许因为下海前任职于某国家保密机关的缘故,张雷早期的传闻极少,几乎没有在各媒体上出现过,那就留下一段空白传闻史吧。 出身影响:读法律专业,干保密工作,自然不习惯张扬,所以为人低调。 点评:名气与个人资产实力颇不对称,为人低调沉稳。 8、张力 张力公务员出身 名片:富力集团董事长 绰号:豹子头 史前档案:公务员出身,1993年左右和李思廉创立富力集团,从此发迹。 报载:张力1973年参加工作,从工人做起,后来在广州郊区二轻局做团委副书记。1986年,张力任花园村酒店总经理。不久又被借调去筹建白云区政府办公楼。这段时间里,张力发现自己做生意的秉赋。于是1988年,张力决定辞去公务员工作。最初他是做装修,后来才和香港人李思廉合作创办富力集团。 风传:其一、张力刚开始主要是搞装修,从接小工程起步,断断续续做了5年时间,积累了二三百万元左右;其二、1993年左右,他和李思廉一共投资2000万元,组建了广州天力地产公司,即富力集团的前身,从此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合作。因为资金有限,他们刚开始时候主要以郊区或者城郊结合部地带的楼盘为主,多是廉价的宅张力----公务员出身基地和市区旧厂房的拆迁地块。出身影响:在做公务员时即发现了做生意的禀赋,做地产时眼光独到。 点评:纵观其经历,有点时势造英雄的味道。 9、冯仑 冯仑牟其中第一幕僚 名片:万通董事局主席 绰号:神机军师 史前档案:讲师出身,做过官员,担任过牟其中幕僚。1991年创建万通,从此发迹。 报载:1959年生于陕西西安,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获法学硕士学位。曾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武汉市经委和海南省委任职,从事理论研究及企业策划、经营、组织、管理工作。1991年领导创立了万通公司。风传:其一,1988年,冯仑在海口将1万台彩电批文递给某外贸公司老总———这批文是国务院体改所提供给冯仑的“费用”,交换来了30万元,他用这笔钱建起了海南体制改革研究所。其二,1989年因政治原因体改所解散,冯仑也“失业”了几个月。此后,他投靠了当时闻名全国的南德集团老总牟其中,最初担任政务秘书,月薪250元。一年后,冯仑成为牟其中的第一副手,工资也涨

到850元,但冯仑很快体会到家族企业的弊端,于1991年离开牟其中。其三,1991年,冯仑用3万元从某信托公司换来了500万元投资,紧接着从银行贷来1500万元,开始了房地产经历,很快就挖到第一桶金。其四,1992年起万通进军北京,冯仑和潘石屹在北京保利大厦[最新消息价格户型点评]一起吃住达三年之久。后来万通系六兄弟因为在公司发展策略上意见相左而“离婚”,分家时,冯仑对潘石屹说:“我要骂你三个月,骂完之后就说你好话。”作为补偿,冯仑允许潘石屹把万通的成功都归到自己身上。 出身影响:讲师出身,精于理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点评:冯仑历练之丰,令人叹为观止,再加上他一直保持豁达的心态,想不成功比成功还难 10、邓智仁 邓智仁讨债先生 绰号:险道神 史前档案:香港皇家警察出身,1984年和别人合作创办香港利达行,开始了他的房地产代理生涯。 报载:1950年左右出生于香港一个公务员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皇家警察队伍。在多年的经商生涯中,做过进出口、服装生意,也从事过金融期货,但据说最令他玩味和自嘲的莫过于替别人讨债。邓智仁创办的香港利达行规范整个香港房地产代理行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房地产代理佣金制度、从业规范和管理理念。因此有人说他建立了香港房地产代理行业的游戏规则。邓智仁1992年底投资北京玫瑰园[最新消息价格户型点评],开始了为期10年的个人北京发展史。这是一出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大戏,既有被玫瑰园拖垮的失败,也有代理万通[简介最新动态]新世界(行情资讯)的巨大成功,期间夹杂着自身发展的几上几下,直到2003年他终于退出江湖,听说一度隐居于成都。 风传:邓智仁曾不无凄凉地自嘲:自己是一个太有良心的人了。有人问起他怎么看待“玫瑰园”这滑铁卢之役的原因时,他斩钉截铁地说:“腐败。”出身影响:来自香港,很不适应大陆房地产市场的“潜规则”,最后败走麦城。 点评:邓智仁是北京楼市的一个另类,他的特立独行和唯我独尊,让他在京城地产界显得鹤立鸡群。

篇五 冯仑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的四种掘法

篇六 冯仑第一桶金
多面冯仑

多面冯仑   冯仑的经历,可以看做是我们这个时代民营企业家创业、成长、成功的一个缩影:他们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在制度变革的缝隙中找到生存根基,在“野蛮”中顽强生长并一路走来,最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被人们誉为“商界思想家”的冯仑,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以不同的脸谱示人。本文通过对冯仑足迹的追访,重新解读这个“商界多面人”   去年以来,一本叫《野蛮生长》的书,让冯仑又火了一把。此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前来为此书捧场的,既有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汪丁丁,也有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宁高宁,还有著名媒体人吴晓波、秦朔等。   一本小书,何以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皆因本书的作者,是被誉为我国地产界“四大天王”之一的冯仑,书中所写之事,也大多为外人难知难晓的圈中事。再加上媒体跟风炒作,一时间,不读此书的人,竟被视为落伍。   此书一出,把素有“商界思想家”之称的冯仑,又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家”、“那家”名号迭出的当今时代,人们何以把“思想家”的桂冠戴在了冯仑头上,而没有赋予更有创建的其他企业家?   一切,还需从头细细道来。   动荡与变革时代的幸运儿   少年时代的冯仑,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祖籍浙江,1959年出生在古城西安的冯仑,学生时代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当时,大中小学校全都“停课闹革命”,少年冯仑只能待在家里,后来靠父亲的关系,在资料室里阅读了大量被封存的“禁书”,接触到了《大逻辑》、《小逻辑》之类的书。可以说,这样的“草莽”式阅读,给了他原始的知识积累,也对他日后,乃至现在的思维体系和语言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可供繁殖的温床。   1977年8月,再次复出的邓小平,在北京召开的“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对温元凯提出的“在全国恢复高考”的建议大加赞赏,并作出了恢复高考的决定。这年冬天,冯仑与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中断长达十年的高考考场,考进了西北大学。   在这个历史的大转折点上,冯仑无疑是幸运的。   因当时办学条件有限,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最后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在西北大学完成学业后,冯仑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81年,他又幸运地考上中共中央党校,成为当时中央党校最年轻的研究生。   这时,一个人走近了冯仑,并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就是他读研究生时的导师——马鸿模。此人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大家出身,性格强悍,闹过学运,当过兵,出生入死;曾任职解放军正师级军官,后到中央党校任

教。冯仑当时是中央党校最年轻的学员,马鸿模感到好奇,就主动来见他,后来两人成为忘年交,冯仑还拜马鸿模为干爹。至今,冯仑的钱夹里还保留着马鸿模的照片,可见两人感情之深。在中央党校完成学业后,冯仑获法学硕士学位,留校做教学研究工作。尔后,辗转了几个部门,他主动申请下基层锻炼,先地方政府,后企业,再后来又到了海南,负责筹建海南体制改革研究所,并出任常务副所长。   此时,已是1988年,“全民经商”的浪潮早已漫卷全国。   当时的海南体制改革研究所,上边给了编制,却给不了经费。为了支持他的工作,上边给了他一个进口1万台彩电的批文。当时的冯仑,还不知“经商”为何物,便把这个批文转给了一个贸易公司,换来了30万元现金,建起了海南体制改革研究所。也就是在这时,他第一次认识了潘石屹。   1989年,因特殊原因,体改所解散,冯仑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低潮:失业。   重回体制内,在当时似乎不太可能。闲散了几个月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冯仑进入了当时闻名全国的民营企业家牟其中创办的南德集团,担任政务秘书,月薪250元。   进入南德,成为冯仑下海的第一站。   应该说,从此时开始,他身上潜藏的一些能力开始快速显现,并得到了老牟的赏识和重用。进入南德一年后,冯仑从行政秘书、《南德视界》主编、南德总办主任兼西北办主任等要职一路升迁,成为牟其中的第一副手和身边的要臣之一。月薪也涨到了850元。   冯仑在南德的时间并不长,尽管在这期间,他将前海南体制改革研究所的一些部将,后来万通“六兄弟”中的王功权、易小迪、刘军等也拉进了南德集团,但终因感觉老牟的所思、所想、所做有点“悬”,他选择了离开。   “蛮荒”中闯出来的地产商人   1991年,冯仑以不辞而别的方式离开南德,开始了他商人经历的“蛮荒”之旅。离开南德后,他选择了再次回到海南。此时,南中国这个美丽的岛屿上,正在上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宏大的房地产革命。   1988年8月23日,原隶属广东省的海南岛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第31个省级行政区。海口,这个人口不到23万,总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的滨海小城,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的首府。海南的建省和对外开放,迅速成为各路淘金者蜂拥而至的淘金天堂。有资料显示,当时海南的城市人口只有100多万,房地产公司却多达18000多家。在当时,只要能在海南的海口、三亚等城市搞到地,就肯定有钱赚,而且还是令人不敢想象的大钱。   1985年,海南商人邢诒前把自己在外地赚到的钱带回海南

,先开服装厂,后开房地产公司。地产公司的经营头几年不温不火,但没过几年,就赶上了让人疯狂的海南地产热:“那时,海南的土地价格直线上蹿,让人目瞪口呆。刚到手的10亩地,半年内涨了50倍,300多万元一亩!”直到今天,邢诒前回忆起当年的景象,依然激动不已。投身海南房地产,让邢诒前从家财百万的小服装老板,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翁。   就是在这个金钱暴涨速度可以让所有人疯狂的地方,冯仑和许多今天地产界的大佬们,掘到了事业起步的“第一桶金”。   冯仑又是怎么做的呢?   再次回到海南的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所幸的是,他身边还有人。万通“六兄弟”的创业故事,就此在海南这片热土上拉开了序幕。这六个当年万通的创业者是: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王启富和刘军。六人之中,或许是因冯仑年龄稍长,或许是因前期大家都在他的海南体制改革研究所干过,所以,大家就称呼他大哥。   1991年9月13日,万通的前身,“海南农业高技术投资联合总公司”以2万元资金,在海南注册成立。当时在海南,所谓“农业开发”不过是个幌子,他们要做的业务,就是房地产。冯仑承认,当年万通的第一单生意,是他亲自设计操作的。他说:“我现在不拼刺刀,那是因为我拼过刺刀。”   有人追问“为什么万通不愿意讲‘第一桶金’的故事?”   冯仑的答复很巧妙:“我们认为,在这个创业过程中有很多事情拿捏得也不准,如果讲得不适当,通过媒体可能会放大我们的错误。”   对于冯仑亲自操刀斩获的“第一桶金”,坊间是这样描述的:   1991年,手里只有3万元人民币的冯仑,找到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老总,对他大谈海南房地产的投资机会。取得对方初步认可后,他又向对方兜售自己才刚刚弄明白的新名词“按揭”。冯仑告诉对方,这是一种全新的房地产经营方式,只用很少的钱,就可以做很大的项目。说得对方云里雾里,似懂非懂。   其实,懂与不懂都不要紧,冯仑此次谈话的目的,是要从对方那里拿到钱。向对方说完“马上就能赚到钱”后,冯仑盯着对方的眼睛问:“这一单,我出1300万,你出500万。我们一起做,你干不干?”对方点头同意。   之后,冯仑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手续做完,王功权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钱拿了回来。他们拿着这500万,又迅速从银行贷出了1300万。这单生意,冯仑的确出了1300万,但这1300万是用对方的500万作抵押,从银行贷出来的。如果没有冯仑凭嘴“忽悠”来的这500万,只有2万元注册资金的万通,可能什么也做不成。   冯仑他们用这1800万买了8栋

别墅,重新包装之后全部卖出,大约赚了300万。这就是冯仑和万通在海南土地上刨出的“第一桶金”。   即使现在来分析这桩交易,整个过程也没有太多“野蛮”行为,冯仑以自己的“金口”,换回了数百万现金。正是这几百万资金,奠定了冯仑和万通“六兄弟”日后的基业。   当代商界的“思想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知是什么人,给冯仑加冕了一顶“商界思想家”的桂冠。冯仑对此也很受用。本文没有迎合此种说法,而是称其为“思想者”。对目前的冯仑来说,这样的称呼,似乎更为贴切。真正的思想家,其思想或理论要能自成体系,深深影响当代或几代人。在当代中国,能称之为思想家的人,恐怕只有毛泽东。   “商界思想家”之所以比“胡润富豪”名号来得让人受用,在于它的含金量。在一个“以商为贱”的传统和历史文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商人们,总感觉自己的骨子里缺少些什么,所以在赚到钱后,拼着命地往“文化”上靠拢。正是因了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各大商学院的MBA、EMBA学堂生意奇好,再怎么涨价,也不愁入学者不来。甚至是精深古奥的国学,也在当代中国商人们的追捧下,走出书斋,显现出复兴迹象。【冯仑第一桶金】  不往远扯,还是回到冯仑,回到他的商业思想。   在诸多名人对冯仑《野蛮生长》一书的评价推荐语中,有这样的说法: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能用诙谐、幽默、感性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冯仑可以说炉火纯青。这本书就是例证!它不仅好读,而且读后启发你思考。‘商界思想家’这个头衔,冯仑当之无愧!”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大作读毕,是看过读物中最好的。”   撇开他们之间的朋友关系不谈,如果仅以一本书,就给某人戴上“思想家”的桂冠,从学术的角度来看,也是缺乏严谨的。照此说法克隆,当代中国的思想家,早已超越东周列国,空前绝后了。   平心而论,在冯仑的《野蛮生长》中,确实有许多关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和商道规则上的精彩之句。有的总结恰到好处,有的说法很有前瞻性,有的可以成为经商宝典;他说出了许多别人所不能言,甚至是言不出,或不敢言的东西。   但是,有一点令人十分叹息:中国的房地产业,能不断孕育出身价超百亿的商人,却很难孕育出真正有见地的商业思想家。这是这个行业的商业特性决定的,不能怪罪于冯仑。   看来,冯仑是入错了行。   记得前些年,著名的北京作家王朔写出了不少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好作品,但因其行文语言充斥江湖气息,被主流文化圈喻之为“痞子文化”。

如果按照这种审美标准,冯氏那部充满诙谐语言和精彩段子的“商界思想”结晶,只能屈尊于“痞子思想”了。【冯仑第一桶金】  理想主义的慈善家   在北京地铁的车厢里,有内蒙古阿拉善国家地质公园的图片公益广告,告诫人们,土地沙漠化已经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2009年8月23日,在山东泰山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协调人玛格丽特宣布,阿拉善国家沙漠地质公园正式入选世界地质公园,阿拉善国家沙漠地质公园成为我国第22个世界地质公园,也是全球唯一的沙漠地质公园。   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西部,境内有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沙漠和戈壁总面积16.94万平方公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总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据专家介绍,阿拉善广袤的荒漠化地表,处于强大的西伯利亚寒流的最前哨,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日达88天。2000~2004年,我国共发生86次沙尘天气,其中源于或经过阿拉善的,就多达62次。   2006年6月,阿拉善SEE生态协会(SEE)成立,这是由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资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在80人的发起人名单中,有刘晓光、王石、冯仑、郭广昌、李宁(24,-0.30,-1.24%)、潘石屹、马蔚华等。按照协会章程,缴纳会费现金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可取得一年的理事会员资格,一次性或累计缴纳会费达100万元人民币,可成为终身理事会员。   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并任协会副会长的冯仑,参与这样一个NGO组织,可见他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变化的关注和忧虑。协会成立后,每年都在阿拉善举行相应活动,并进行沙漠治理和环境改善工程的公益捐赠。   冯仑不但自己身体力行参与公益事业,还在公司里成立了万通公益基金会,通过董事会、股东会决定,从每年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捐赠给这个基金,高管要捐现金,员工要捐时间。公司还给员工4天带薪公益时间,让员工去做好人好事,到一些社区里推广生态和节能行为,对居民宣传和培训如垃圾分类、节能灯具使用,等等。在企业内部,他有意识地把社会责任逐步变成公司内的一种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据他自己说,最近,他与潘石屹、刘长乐建了一个文教基金,要帮助李敖做一个文化工程。他说:“我觉得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是个有分量的人,但要上升到庄子、上升到培根这种智慧,还有不妥。但这不影响他的价值。”   资助李敖构筑一项文化工程,冯仑似乎有点看走了眼。纵观李敖的一生,他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批判者,而非构建者。我们从冯仑参与的一系

篇七 冯仑第一桶金
伟大是管理自己,读冯仑的《野蛮生长》有感

伟大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

——读冯仑的《野蛮生长》有感 偶遇 遇到《野蛮生长》这本书是一件比较偶然的事情,在管理学课

堂上老师讲到领导力的时候,介绍了一些当代的作品。而我自己当

时本来也没有太在意,突然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了冯仑的介绍,他于

1993年领导创立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参与创建

了中国民生银行并出任该行的创业董事,策划并领导了对陕西省证

券公司、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东北一间上市公司等企业的收购及重组。我不禁一叹:好牛的一个人啊!冯仑自言到:资本家的工作岗位,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流氓无产阶级的生活习气,士大夫的精神享受;喜欢坐小车,看小报,听小曲;崇尚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于是更加觉得这人很神秘,很特别,于是在网上买了这本书叫做《野蛮生长》,对于这个名字一直不解,为什么要野蛮呢? 怀着好奇的心,小心翼翼地翻开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自序,讲的是《色戒》电影中的汤唯,清清白白的汤唯,干干净净地脱。冯仑认为,如果没有“色”或者本能的冲动,而只有“戒”,那么“戒”本身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只是一个空洞的教条。若只有“色”没有“戒”,那么“色”就成了洪水猛兽,变成了欲望横流的灾难。对于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有欲望,有追求才会生活地有意义,但如果没有办法掌控欲望,那么将会是洪水猛兽。不仅让自己陷入一场疯狂的追名逐利,而且给他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说到个人,有的人总喜欢攀比,某某某在国企,一个月轻轻松松薪水一两万;某某某原来是一个捡破烂的,靠拆迁一下子就成了千万富翁;某某同学在学校学习成绩买断最后一名,可是做个生意,两三年后日子过得风风火火。于是他就陷入了,深深的羡慕嫉妒恨,看啥都看不惯,没有幸福可言。冯仑自己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二年的本科生,他奋斗历程就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缩影,他见证了私人企业从无到有,从“倒爷”到“关系”,再到阳光下的历程。说到“原罪”,有人会说这些国有变私有的企业,就是靠贱买国家资产暴利获得了第一桶金,由于刚开始企业法律不健全,于是出现了各种偷税、走私、钱权交易、套取银行贷款等。冯仑通过反省日,找到了根治“原罪”的正确方法,那就是“资本社会化、公司专业化、经理职业

第 1 页 共 7 页

化、发展本土化”。

学习管理,好前途

管理是当今中国最频繁使用的词汇之一,管理是什么呢?它不仅仅是一个行为上的管理,应该把它看成是如何使人的行为在一个组织中按照最有效率的方式去活动,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和绩效。显然,管理的第一个要素是目标,经营概念讲绩效,非经营概念讲目标。第二,一定是在组织范围内才是管理。一个行走在沙漠中的人,一旦不属于任何组织,就没有了管理问题,除非把对他自己的管理也叫管理。所以谈管理离不开组织,只有组织才需要管理,这是由特定的目标和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任何目标都是在有限的人和资源条件下达成的,目标确定就需要管理,目标不存在的时候就不需要管理了。第三,设定人在组织中的活动方式和游戏规则,如激励、约束和惩罚等,这始终是管理的重点。管理人的行为,目的就是要用最有效、最经济的资源最快最准确地达到目标。所有的管理书籍无外乎三个大类:目标、组织、人群行为;管理学流派也大多由这三个方面派生。从过去100年来看,平均一年一个新学说,且很快流行全球,比如:平衡记分卡、纵向一体化、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愿景等。然而众多的理论也给企业经营者带来很多困惑,有的照着做不对,不照着做也不对。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说,管理一定是有效的,管理学是有价值的。其中,理论是人家的,理念是自己的;听到的是人家的,悟出的是自己的;感知比告知更重要,体验比传授更重要。管理学课堂上,老师有一句话,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深刻了,那就是“读人比读书更重要,散心比散步更重要”。管理和爱情一样,都清楚有都不清楚,都有道理有都没道理。关于人的管理,一个管理者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在于弄不清楚管理自己还是管理别人。一个人印了名片当上主管、经理后,你会发现他开始抱怨别人,似乎管理就是管别人,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只要管理不好就是别人的错,吵人、抱怨、叹气,开骂,总之都是别人的错,其他部门不配合。管理者的行为是第一重要的,就是发牌者和接牌者的关系,发牌者有责任,发牌者出3,接牌者出K,不能怪后者打的大。所以,伟大的人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被人。

一个组织中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靠什么激发,有时候道德激励比金钱激励

第 2 页 共 7 页

第 3 页 共 7 页

第 4 页 共 7 页

来第一件事,是扑抢黑格尔的哲学论著看,还是扑到馆子先吃一顿肉?我想一定是先吃肉—因为曾经太痛苦太贫穷,所以一开始消费都是先吃肉,肉吃完了喘口气,弄套好房子、好车,接着谈个恋爱,扩大消费范围,旅游、健身什么的一顿折腾;等这些也满足了,接下来该光宗耀祖了,给家里修个坟;高雅了之后玩个艺术品,搞个文化;等这些都弄完了,开始认真投资、做慈善。亚洲人基本都在修坟以前的阶段,肉还没吃上,坟还没修,现在马上做慈善,那是骗人的。亚洲造钱能力超强,私人家族要盖豪宅,政府要盖大楼,在亚洲炫耀和恶性消费很严重。

如果是相同的企业,相同的钱,相同的时间,要怎样保证你的高回报?实际上就是要看投资什么样的人,这个时候,人决定一切。人家都说人特别重要,但在做的是很又往往重视钱,忽视人。个人的价值表现在很多方面,其实更重要的是人的内在价值,她的理想和信念,以及他的过去信用记录。俗话说的好,“宁打一口井,不挖十个坑”。在正常情况下,人一生交往的关系人是10-30-60,什么意思呢?当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借钱的对象不超过10个人,每天你都可以想一遍,谁能够借钱给你?再一层就是属于熟人的朋友,经常打交道的,做过点事儿的,大概不超过30个人。这30个人还包括前面的那10个人,最外一圈也就是所谓是熟人,也就是打电话能记起的这个人,不超过60个。投资人的聪明之处就是重点做到极个别人的重点投资。投资一个人,到底要投资在他的什么上呢?是投资在他的技能上,抑或投资在他的价值观上。“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 立恒志就是战略导向,恒立志是机会导向,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根据历史的经验,投资回报高的就是投资趋势,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必须要有战略,用战略来引导,按照一个趋势去发展自己的业务。马云、马化腾当选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可以说今生要能上这个舞台,也许就代表世俗成功一说了。马云的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的成功是因为他们站在互联网的未来,站在一个趋势上,他们先做了,所以成功了。如果你现在再做同样类型的网站,估计连个鸟都不会看一下,更别说人了,赚钱就别提了,成功就更不用谈了。然后关于趋势的判断,难就难在如何判断未来。预测未来一般用以下的三种方法:一是把别人的历史当做我们的今天和未来。比如上海现在的人均GDP是6000美元,东京是60000

第 5 页 共 7 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83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