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硬盘多少钱一个

| 数据库系统 |

【www.guakaob.com--数据库系统】

电脑硬盘多少钱一个篇一
《一个硬盘上安装双操作系统或多操作系统的方法》

一个硬盘上安装双操作系统或多操作系统的方法 先在你用的系统里准备好二个以上的主分区,注意是主分区,不是逻辑分区,一个硬盘上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这是系统决定的。创建主分区有多种方法,一种是WINDOWS自带的,另一种是用第三方软件,比如分区大师PQMagic等等。如果你已经把硬盘全部容量作为一个分区来使用了,那只能用分区大师之类的软件了,它们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在不破坏原有数据的情况下改变分区的大小。运行软件,创建新的主分区后退出软件,注意只有主分区,才可以改变成为活动分区,也即为开机时的引导分区。这时你还不能马上重启电脑,因为你重启电脑还是进入你原先的系统。先要右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选管理,点击磁盘管理,这时你可以看到新创建的主分区,右击该分区,点击将磁盘分区标为活动的,这时会弹出一个提示对话框,提醒你如果分区上没有有效的系统文件,更改磁盘上的活动分区将使磁盘无法使用,按“是”,这时可以重启电脑了。你的电脑开机引导如果是光驱在硬盘前,就可以进行你第二个系统安装了,如果不是光驱引导在先,需要进入BIOS里改一下,保存修改后再重启,就可以顺利安装新的操作系统了。完成后在你的电脑里有两个系统,当你开机时如果没有让你选择的菜单,你要在C盘的boot.ini中加一条内容,你可以复制前一条,注意把新加的一条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中的“1”改为“2”,这个数字对应你的新的磁盘分区在磁盘管理中的从左到右的位置顺序,从1到4,逻辑分区没有对应的数字,因为不能标为活动分区的原因。在“\”之后的“WINDOWS=”这样的标识符,一定要与你的操作系统的安装主目录的名称一致,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会因为找不到这个主目录而致使引导失败。一个物理磁盘可以创建四个主分区,因此一般来说可以安装四个操作系统,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这样的安装法与同一引导分区上的的多个操作系统的情况有所不同,它不会因为引导分区的损坏而使得所有的操作系统都失效。也不受先装低版本后装高版本的这种要求的限制。 同时也不受不能安装相同版本的操作系统的限制。

电脑硬盘多少钱一个篇二
《如何在一台电脑上设置主从硬盘和安装多光驱》

如何在一台电脑上设置主从硬盘和安装多光驱.txt如何在一台电脑上设置主从硬盘和安装多光驱(双并口硬盘、一串一并、双串口... 如今硬盘容量是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对于用户来说,硬盘空间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而为电脑安装两块硬盘便成了“扩容”的最常见手段。不过,如何安装和使用双硬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PATA硬盘 也称并行硬盘。它采用的是称为Ultra ATA/DMA的并行总线接口(俗称IDE接口),目前主流的并行ATA硬盘仅支持ATA/100和ATA/133两种数据传输规范,外部传输速率最高能达到100MB/s或133MB/s。SATA硬盘 也称串行硬盘。由于改用线路相互之间干扰较小的串行线路进行信号传输,SATA硬盘数据传输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相比原来的并行传输方式,SATA的工作频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目前的SATA 1.0标准工作频率为150MB/s,未来的SATA 2.0和3.0可提升到300MB/s和600MB/s。一、双PATA硬盘的安装 相信现在还有很多人在使用PATA(并行ATA)接口的硬盘。这类硬盘外观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扁平的IDE数据线来进行数据传输。那么如果有两块PATA硬盘,该如何安装呢?第1步.规划IDE设备的主从关系 一般主板都提供了两个IDE接口,可以接四个IDE设备。但除了硬盘外,用户一般还有1个或2个光驱。因此,要想获得更好的性能,就要规划好这3个或4个设备的安装位置。 (1)双PATA硬盘+1个光驱 建议将容量大、速度快的硬盘设置为主盘,接在IDE 1接口的数据线上;将另外一个硬盘设置为主盘,光驱设置为从盘,两者一起接在IDE 2接口的数据线上。 小提示:系统启动时搜索启动盘的顺序是先IDE 1,后IDE 2。将高速硬盘设置成主盘接在IDE 1上作为系统盘,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2)双PATA硬盘+双光驱 与上面的连接方式相似,建议在IDE 1上除了接那个高速硬盘作为主盘外,再接一个光驱(从盘)。同时IDE 2上也是一个硬盘加一个光驱。 第2步.设置硬盘及光驱的跳线 从上面的主从关系规划可以看出,不论是双PATA硬盘加一个光驱,还是双PATA硬盘加两个光驱,硬盘都是“主盘”,光驱都是“从盘”。因此,必须将硬盘及光驱的跳线按此要求进行设置。在IDE设备的跳线设置中,一般用“Master”表示“主盘”,“Slave”表示“从盘”。硬盘出厂时一般默认就是“主盘”,而光驱出厂时的跳线一般默认是“从盘”。在安装硬盘与光驱时,要仔细查看该设备的主/从盘的跳线设置。 第3步.安装PATA硬盘 设置好跳线之后,就可以按照上面规划的安装位置,将硬盘、光驱一一装入机箱中,然后连接好设备的数据

线与电源线。注意,在使用数据线的时候必须注意——数据线上的三个端口是有定义的,不能随便连接设备。中间的那个端口是“Slave”,是用来连接从盘的;离“Slave”端口最近的那个是“Master”,是用来连接主盘的;离“Slave”最远的那个是“System”,它是插在主板的IDE接口上的第4步.BIOS设置与硬件检测 硬盘安装好以后,我们就可以进入BIOS查看硬盘是否工作正常了:启动电脑,进入BIOS中的“Standard CMOS Setup”(标准CMOS设定)。将硬盘的“Type(类型)”和“Mode(模式)”设为“Auto”,让BIOS自动检测硬盘。也可以通过主菜单中的“IDE HDD Auto Detection”选项来自动检测硬盘。如今的主板都具备自动检测功能,只要没有物理故障,一般都能检测出来,此时就可以看到BIOS中4个IDE端口上的设备了 小提示:如果电脑检测不到硬盘,或者检测硬盘时死机,请考虑以下几种情况:硬盘跳线错误;数据线连接错误;没插电源线;主板BIOS不支持大硬盘;前面几种情况比较容易解决,至于BIOS不支持大硬盘,可以采用升级BIOS的方法解决。当然,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来跳过主板BIOS限制,各硬盘生产商都免费提供这种服务二、1个PATA+1个SATA双硬盘安装 SATA(串行ATA)是硬盘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今市场上SATA硬盘及支持SATA硬盘的主板也越来越多。SATA硬盘在外观上最大的变化就是采用了非常窄小的“L”形数据线接口及扁平的电源线接口.支持SATA硬盘的主板一般都会提供2个或4个SATA接口。 情况1:Intel系列芯片组主板的设置 (1)1个PATA硬盘+1个SATA硬盘+1个光驱 以ICH5、ICH5R、ICH6、ICH6R为代表的Intel南桥芯片支持SATA,目前的i865、i875及最新的i915、i925系列芯片组都提供了对SATA的支持。如果主板的SATA接口是由ICH5/ICH5R芯片提供的,那么应该这样连接: 将SATA硬盘的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SATA1”接口中;将PATA硬盘与光驱通过一根IDE数据线连接起来,其中PATA硬盘的跳线设置为“主盘”,并连接到数据线的“Master”端,将光驱的跳线设置为“从盘”,并连接到数据线的“Slave”端,最后将这根IDE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IDE2”接口中。在连接SATA硬盘时要注意:有些SATA硬盘一般都具备传统的4针电源接口及SATA电源接口,在使用时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接口来连接电源,但是绝对不要将这两个接口都接上电源插头,否则会烧毁硬盘的。将所有硬盘及光驱的数据线按上述方法连接好之后,再连接好设备的电源线。接下来启动电脑进入BIOS,选择并进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设置窗口,然后进入“OnChip IDE Device”设置画面。在该画面中,除了将“IDE HDD Block Mode”、“On

-Chip Primary PCI IDE”、“On-Chip Secondary PCI IDE”三个选项设置为“Enabled”外,其他8个选项全部设置为“Auto"。再将光标移动到窗口下方的“On-Chip Serial ATA”选项上按回车键,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选中“Combined Mode”后按回车键;最后将光标移动到“Serial ATA Port0 Mode”上按回车键,在弹出的窗口中选中“Primary Master”并回车。此时“On-Chip Serial ATA”和“Serial ATA Port0 Mode”选项的设置分别为“Combined Mode”和“Primary Master"。按“F10”键保存BIOS设置,重新启动电脑后,再次进入BIOS的“Standard CMOS Features”窗口就会发现,SATA硬盘占据了“IDE Channel 0 Master”通道,而PATA硬盘则占据了“IDE Channel 1 Master”通道,光驱占据“IDE Channel 1 Slave”通道 小提示:经过以上设置后,SATA硬盘的优先级比PATA硬盘的高,建议将操作系统安装在SATA硬盘上(此时在DOS下SATA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是“C”盘)。如果不想将SATA硬盘作为系统盘,而想把操作系统安装在PATA硬盘上,则可以在BIOS中将PATA硬盘的启动优先级提高:进入“Advanced BIOS Features”窗口,选择“Hard Disk Boot Priority”并进入硬盘启动优先顺序设置窗口。在该窗口中,默认是SATA硬盘排在PATA硬盘的前面,此时可以选中PATA硬盘,然后按“Page Up”键,使PATA硬盘排在SATA硬盘的前面。最后保存BIOS设置并重新启动电脑,这样PATA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DOS下便成了“C”盘。 (2)1个PATA硬盘+1个SATA硬盘+2个光驱 将SATA硬盘的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SATA1”接口中;将PATA硬盘设置为“从盘”,然后用1根IDE数据线将它连接到主板的“IDE1”接口上;将两个光驱分别设置为“主盘”和“从盘”,然后利用一根IDE数据线将这两个光驱连接到主板的“IDE2”接口上.注意,在连接硬盘及光驱的时候,要注意数据线端口的选择。 设备安装好以后也要到BIOS中进行设置,具体设置方法和前面“1个PATA硬盘+1个SATA硬盘+1个光驱”的设置方法大同小异。不同的地方是“On-Chip Serial ATA”选项和“Serial ATA Port0 Mode”选项的设置,其中前者应设置为“Enhanced Mode”,后者须设置为“SATA0 Master” 保存BIOS设置并重新启动电脑,再次进入BIOS的“Standard CMOS Features”窗口就会发现,此时共有6个IDE设备通道,其中PATA硬盘占据了“IDE Channel 0 Slave”通道,而两个光驱分别占据了“IDE Channel 1 Master”与“IDE Channel 1 Slave”通道,SATA硬盘占据了“IDE Channel 2 Master”通道. 经过以上设置后,PATA硬盘的优先级比SATA硬盘的高。如果想把SATA硬盘作为第一启动盘,则可以在“Hard Disk Boot Priority”窗口中将SATA硬盘排在PATA硬盘的前面。 此外,在设置“On-Chip Serial ATA Setting”选项时,也可

以将“On-Chip Serial ATA”设置为“Auto”,由主板自动根据设备的多少及连接位置来选择SATA工作模式。 情况2:VIA系列芯片组主板的设置 VIA的VT8237也提供了对SATA硬盘的支持,在一些采用PT880、KT880、KT800等芯片组的主板上,采用的往往就是VT8237南桥。 如果主板采用的是VT8237南桥,那么其SATA硬盘的物理安装、BIOS设置与Intel的ICH5/5R差不多,只须按照前面讲述的连接方案连接好硬盘与光驱,然后在BIOS中找到带有“SATA”或“Serial ATA”字样的选项,将它设置为“Enabled”或“Auto”即可。 情况3:采用第三方芯片的主板的设置 也有很多主板芯片组的南桥并不支持SATA,因此主板厂商便会通过板载第三方的SATA控制芯片来提供对SATA的支持。目前使用比较多的第三方控制芯片,主要有Silicon Image公司的Sil3114与Sil3112、Promise公司的PDC20376、SiS公司的SiS180、VIA公司的VT6420等。 对于采用第三方SATA控制芯片的主板而言,由于其传输通道并不占用传统的IDE通道,因此无须过多考虑设备的主从关系。也就是说,SATA硬盘只管接在SATA接口上即可,至于PATA硬盘及光驱,可以享用IDE1、IDE 2两个接口(即4个IDE传输通道)。 由于不同主板厂商所用的第三方SATA控制芯片不尽相同,因此要想在BIOS中打开SATA功能,其选项名称也各不一样。不过有一点相同的是,该选项一般都在“Integrated Peripherals”设置窗口中。用户只需在此设置窗口中查找带“Serial ATA”、“SATA”字样或与SATA控制芯片厂商名相同的选项就对了。 而更多的厂商是在BIOS设置中添加了诸如“Serial ATA Controller”、“Serial ATA Setting”这样的选项,只需将它们设置为“Enabled”即可。 三、双SATA硬盘的安装 如果两块硬盘都是SATA接口的,那么它们的安装更加简单,只要利用SATA硬盘数据线将两个SATA硬盘分别连接到SATA1、SATA2接口即可。至于光驱,建议利用IDE数据线将它连接到主板的IDE 2接口上。如果是一个光驱,则一个光驱独占IDE 2;如果两个光驱,则分别设置为主盘、从盘,然后用一根IDE数据线将它们连接到IDE 2上。 物理连接好之后,在BIOS中打开SATA控制器即可。具体的设置方法可参考上面介绍的方法,或者查阅主板说明书。

电脑硬盘多少钱一个篇三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软盘(Floppy Disk)是个人计算机(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质。软盘的读写是通过软盘驱动器完成的。软盘驱动器设计能接收可移动式软盘,目前常用的就是容量为1.44MB的3.5英寸软盘。软盘存取速度慢,容量也小,但可装可卸、携带方便。作为一种可移贮存方法,它是用于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动的小文件的理想选择。软盘有八寸、五又四分一寸、三寸半之分。当中又分为硬磁区Hard-sectored 及软磁区Soft-Sectored。

软式磁盘驱动器则称FDD,软盘片是覆盖磁性涂料的塑料片,用来储存数据文件,磁盘片的容量有5.25"的1.2MB,3.5"的1.44MB。以3.5"的磁盘片为例,其容量的计算如下:

80(磁道)x18(扇区)x512 bytes(扇区的大小)x2(双面) = 1440 x1024 bytes = 1440 KB = 1.44MB

3.5英寸软盘片,其上、下两面各被划分为80

个磁道,每个磁道被划分为18个扇区,每个扇区的存储容量固定为512字节。

软盘片的存储格式:指盘片的每面划分为多少个同心圆式的磁道,以及每个磁道划分成多少个存储信息的扇区。 扇区是软盘的基本存储单位,每次对磁盘的读写均以被称为簇的若干个扇区为单位进行的。

硬盘(Hard Disk,也称硬盘存储器)是各种数据的主要存放场所之一,平常所用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98等)、各种应用软件、资料和游戏都存放在硬盘中,是计算机的重要部件之一。

优盘利用当前最为先进的Flash闪存芯片为存储介质,这样的存储介质使其具备了防磁、防震、防潮的诸多特性,大大加强了数据的安全性。这款产品防水的性能可以说是达到了极限,将其放入水中后取出晾干,数据仍可保证不丢失,而且重量仅仅15克,体积有如口香糖一样大小。

优盘以目前在PC机、笔记本电脑上普遍流行的USB接口为传输通道,而且无需驱动器和驱动程序,即插即用,无需重新启动计算机,大大方便了广大用户的使用。

软盘(3.5英寸盘)是一个仅能容纳1.44MB(实际容量为1.38MB)的可移动,可擦写的存储介质,目前正趋于淘汰。

磁盘:以上所有统称为磁盘。 "

软盘

存数据文件,磁盘片的容量有5.25”的1.2MB,3.5”的1.44MB。以3.5”的磁盘片为例,其容量的计算如下:

启动计算机,还能用它来传递和备份一些比较小的文件。软盘都是

3.5英寸的,通常简称3寸。 3寸软盘都有一个塑料外壳,比较硬,它的作用是保护里边的盘片。盘片上涂有一层磁性材料(如氧化铁),它是记录数据的介质。在外壳和盘片之间有一层保护层,防止外壳对盘片的磨损。软盘插入驱动器时是有反正的,3寸盘一般不会插错(放错了是插不进的)。 通常使用的软盘容量是1.44M。

编辑本段组织结构

软盘在使用之前必须要先格式化,完成这一过程后,磁盘被分成若干个磁道,每个磁道又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存储512个字节。磁道是一组同心圆,一个磁道大约有零点几个毫米的宽度,数据就存储在这些磁道上。 一个1.44M的软盘,它有80个磁道,每个磁道有18个扇区,两面都可以存储数据。我们能这样计算它的容量:

80×18×2×512≈1440K≈1.44M。文件的大小用字节表示,但在存储的时候却是以簇为分配单元,即一个簇中不能包含两个文件的内容,也就是说无论一个文件有多小,哪怕它只有一个字节,一旦它占用了一个簇,那么别的文件就不能再写入这个簇了,也就

软盘

是说这个簇中其它还未用上的空间就被浪费了。 每个簇由一个或多个扇区构成,对软盘来说,一个簇只有一个扇区,即512字节;对于硬盘,簇的大小和硬盘分区大小有关,分区容量越大,每个簇的扇区数就越多。对一个含有5个字节的文件,它在软盘上至少要占用512个字节,在硬盘上会更多。 用软盘备份数据是个好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它们可以保存5-8年的时间。在使用软盘时,需要注意:不要划伤盘片,盘片不能变形、不能受高温、不能受潮、不要靠近磁性物质等等。

编辑本段初识驱动器

软盘驱动器对软盘进行读写操作,现在我们使用的都是3寸软驱,可以读写1.44M的3寸软盘。 软驱的主要组成有:控制电路板、马达、磁头

定位器和磁头。

磁头其实是

很小的,上下各有一个,我们看到的是它的滑轨。

软驱读写出现故障,先不要着急去维修,这可能是磁头太脏的

软盘

缘故,一个清洗盘就可能解决问题。清洗盘的外观和普通软盘一样,但它的里面是一层清洗膜,把少许特制的清洗液滴在上面,然后把清洗盘插入软驱,再让软驱读盘,尝试几次后清洗工作就完成了,之后,需等待一段时间以使磁头上的清洗液挥发。 对于软驱工作频繁的人来说,定期清洗磁头是有好处的。安装软驱比较简单,它有一个电源插座和数据接口。数据接口有 34根针,这是一根连接软驱的数据排线。

编辑本段历史纪事

1967年 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张“软盘”,直径32英寸;

1971年 Alan Shugart推出一种直径8英寸的表面涂有金属氧化物的塑

软盘读写孔

料质磁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标准软盘的鼻祖,容量仅为81KB。

1976年 Alan Shugart研制出5.25英寸的软盘,售价390美元,后来用在IBM早期的PC中。Alan Shugart后离开IBM创办了希捷(Seagate)公司,他也被尊为磁盘之父;

1979年

索尼公司推出3.5英寸的双面软盘,容量875KB,到1983年已达1MB;

20世纪90年代 3.5英寸/1.44MB软盘一直是PC的标准的数据传

软盘

输方式之一

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U盘的风靡、光盘刻录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曾经是应用最广泛的软盘驱动器将淡出人们的视线,但软盘驱动器为计算机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著贡献将永存史册。

编辑本段发展革命

一、软盘的鼻祖——8英寸软盘 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IBM推出的全球第一台PC,是计算机业里程

软盘

碑似的革命性的飞跃。但是IBM的System370计算机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种计算机的操作指令存储在半导体内存中,一旦计算机关机,指令便会被抹去。于是在1967年,IBM的SanJose实验室的存储小组受命开发一种廉价的设备,为大型机处理器和控制单元保存和传送微代码。这种设备成本必须在5美元以下,以便易于更换,而且必须携带方便,于是软盘的研制之路开始了。 二、5.25英寸软盘和餐巾

电脑硬盘多少钱一个篇四
《怎么样把整个硬盘的数据拷到另外一个硬盘上面。》

怎么样把整个硬盘的数据 拷到另外一个硬盘上面

用ghost

怎么样把整个硬盘的数据拷到另外一个硬盘上面。从硬盘IDE拷SATA硬盘 你可以通过硬盘对拷比较快。。。。用两硬盘来相互对拷(拷贝)GHOST同样非常出色。。。。速度非常快。。。。。对考时GHOST会自动为目的硬盘建立分区并格式化。。。。。即便是目的硬盘事先未建立分区与格式化。。。。GHOST也能对它写入数据。。。。。而且来源硬盘若有多个分区。。。GHOST一样可以全部拷贝到目的硬盘。。。。。很适合网吧电脑。。。下面给你具体步骤吧。。

用启动盘启动电脑到DOS下运行GHOST.EXE。(如果用PE启动要运行GHOST32.EXE) 在GHOST主界面上,选择第一项Local,.见图1

图1

回车后,选第一项Disk.见图2

图2

回车后,选择第一项,To Disk 见图3

图3

回车后,用上下键选择来源硬盘(母盘)见图4

图4

回车(或者按OK键)后,用上下键选择要拷贝的目标硬盘。见图5

图5

回车(或者按OK键)后,使用上下键可以调整目的硬盘分区的容量,顺便题一下,如果来源硬盘有多个分区,在图6中会显示多个分区的状况,各目的分区可调整,建议不要管让GHOST自动分配。如果让GHOST自动分配分区容量。然后连续按Tab键,使光标停在“OK"

按纽的位置。 见图6

图6

回车(或者按OK键)后,选择"Yes"按钮。然后回车开始拷贝,见图7

图7

等拷贝成功完成后会弹出对话框,按回车键电脑自动重启,(如果暂时不想重启,选择Continue按钮,然后回车GHOST退到主界面,方便继续操作GHOST的其他任务)。见图

8

图8

至此硬盘拷贝完成。拷贝完成后的目的硬盘,不要与来源硬盘同时在同台电脑上使用,Windows无法在同台电脑识别目的硬盘。当然去掉来源盘,可以识别和启动。把目的硬盘放在其他不同硬件配置的电脑使用,有时可能因系统硬件不同(主板型号要一致才行),无法使用Windows系统,其他分区储存的数据可以使用。

电脑硬盘多少钱一个篇五
《一台电脑怎么把2个硬盘连在一起》

一台电脑怎么把2个硬盘连在一起 在安装第二块硬盘时需要注意得一个问题也是最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跳线问题,即正确设置主从盘。设置主从盘的目的是为了告诉系统那块是启动盘,设置为主盘得是作为系统的启动盘。不过如果你是将第二块硬盘直接连接到主板的IDE2端口,而不是跟第一块硬盘接在同一个IDE端口时,就不需要进行主从设置了,系统会自动从挂在IDE1上的硬盘启动,而挂在IDE2上的硬盘即自动被置为从盘。至于设置主从盘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在硬盘的背面上都有将硬盘设置为主、从盘的方法,默认的设置是将硬盘作为主盘(即Master盘),而作为从盘的那块硬盘需要设置为Slave(即从盘),可以参照硬盘背面的跳线图进行跳线。对于不同的硬盘其设置主从方法是不一样得,所以这里也不可能介绍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

下面就介绍两种设置主、从盘的方法

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

所有的IDE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也有设在电路板上的),通常由3组(6或7)针或4组(8或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

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比如昆腾硬盘的跳线器通常有9针4组,其中一根叫"Key",用于定位以便用户正确识别跳线位置。

2.由硬盘跳线器和40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

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

能决定硬盘主、从盘状态40芯硬盘线是特制的。制作方法是将普通40芯硬盘线的第28根线(从第1根红线或其它标记开始数)在两个硬盘插头之间的位置上切断后做成的,切线时注意不能弄断其它线。使用特制硬盘线确定主、从盘状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当需要交换硬盘主、从状态时只要将联接的硬盘线插头位置对调一下即可,不需要拆下硬盘来重新跳线。

在选择到底哪块硬盘作为主盘,哪块硬盘作为从盘时,下面给出一个原则:性能好的硬盘作为主盘,而性能稍微次些的硬盘作为从盘。例如你有一款5400RPM的硬盘,一款7200RPM的硬盘,那当然是选择7200RPM的硬盘作为主盘了。如果不想破坏旧硬盘上的数据,而又想将老硬盘作为从盘,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备份数据,然后再重装,如果没有备份媒介,那你可以使用GHOST软件将两块硬盘对COPY一下,然后将旧老的硬盘分区格式化后作为从盘就可以了!不过使用GHOST软件应注意,最好两款硬盘是等容量得,如果不等,至少要求目标盘的容量比源盘大。

三、问题

正确安装完了双硬盘后,须进入CMOS中正确设置两块硬盘的参数。当所有这些工作都完成时,你的双硬盘存储系统差不多就完成了。为了方便后来的叙述,我们将双硬盘用户分成两类,第一类用户是装完了双硬盘后,从零开始重装系统,对于此类用户就不要有后面发生问题了,用户只须运行FDISK分区硬盘,将格式化装系统就OK了;除了上面得那类用户,还有些用户为了保存原有硬盘上的数据,不是从零开始重装系统,而是在老硬盘上的基础上升级成双硬盘系统,或者只是将第二块硬盘作为数据备份等用,对于这类用户,在装完了双硬盘后最常发生的问题就是"盘符错乱",即在安装了第二块硬盘后,第一块硬盘中D盘符发生错乱,使得原来是D盘下的软件没法使用。如你原来的第一块硬盘分二个区C、D两个区在IDE1,而新买的第二硬盘分为C、D、E三个区在IDE2。在安装了双硬盘并且在CMOS中正确设置了两块硬盘参数后,查看"我的电脑",会发现原来在老硬盘D区的所有内容现在全都跑到E区去了,而D区变成了第二块硬盘的第一个区,各个分区的具体分布如下:C区(老硬盘)、D区(新硬盘)、E区(老硬盘)、F区(新硬盘)、G区(新硬盘)。这样盘符的变更就使得原来安装在老硬盘D区上所有软件都没法使用了。

如何解决这个头疼得问题呢?总不能再将所有硬盘重分区及格式化一编,然后再重零开始安装吧!在解决这个"盘符错乱"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它产生的原因,在安装双硬盘后,整个存储系统盘符的排布是安装按:所有Primary(主)分区->所有Extended(扩展)分区分布得,由于第一块硬盘中已有了Primary(主)分区及Extended(扩展)分区,而我们在对第二块硬盘进行分区时又将其分成了Primary(主)分区跟Extended(扩展)分区,依据上面所说得存储系统盘符的排布规律即:所有Primary(主)分区->所有Extended(扩展)分区,所以就使得第二块硬盘的主分区排在了第一块的扩展分区前面,这就发生了上面所说得老硬盘D区变成了E区的问题。

前提:为了保护老硬盘的数据因意外而被破坏,我们对第二块硬盘进行分区等操作时将第一块硬盘摘下。

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一种比较可行的解决此"盘符错?quot;的方法,即对"第二块硬盘不分主分区"。既然存储系统的盘符排布是按照所有主分区再到所有扩展分区,那如果第二块硬盘没有主分区就应该不会有"盘符错乱"这问题了。方法想出来了,让我们动手试试此方法的可行性。运行FDISK,先删除第二块硬盘上的所有分区,然后再创建Extended(扩展)分区,结果"没有Primary(主)分区,不允许创建Extended(扩展)分区"。于是就?娇橛才潭脊疑希现DISK就会出现第五个选择菜单——选择物理硬盘的选项,选择五,然后再选择第二块硬盘(不要选择错哟,要不第一块硬盘中的数据就不保了),然后开始创建Extended 分区,这次因为有第一块硬盘的Primary(主)分区在,所以顺利地完成了Extended(扩展)分区的创建工作,接下来的结果就不用多说了,当然是老硬盘的D区还是现在的D区,所有在D区的软件都可正常使用了。

四、注意事项

1、在新增或升级硬盘时,尽量优先选择品牌相同的硬盘。因为不同品牌硬盘在同一条硬盘线上使用可能会出现兼容问题。如果电脑启动时检测不到或只检测出一块硬盘的情况时,在确认两块硬盘跳线设置都没有错误前提下可先断开原使用的硬盘再重新开机,如果这时电脑能检测出新加硬盘,那么就是两块硬盘兼容有问题。解决方法是将新硬盘放在第二硬盘线上使用。如果必须使用同一硬盘线,那么就将两块硬盘的主、从关系对换一下。

另外如果新增加的硬盘与光驱等设备一起接在第二硬盘线上时,要注意光驱等设备的主、从盘设置不与新加硬盘相冲突,否则也会出现主板检测不到新增硬盘或者找不到原光驱问题。

2、要注意盘符交错的问题。在多分区的情况下,硬盘分区的排列顺序有些古怪: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如上面所介绍得。

3、安装双硬盘后要注意散热,两个硬盘间空隙不能太小,且尽量不要超频。

至此,你已可以成功安装并且可以正常使用双硬盘了。使用双硬盘时就跟以前使用单硬盘系统一样,并没有什么分别,最重要的区别可能就是盘符太多了。上面介绍了一些双硬盘安装的经验,希望给广大想安装双硬盘的有点帮助。

电脑硬盘多少钱一个篇六
《电脑硬盘是电脑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电脑硬盘是电脑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电脑硬盘出现故障的话,电脑将无法运作。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电脑硬盘的相关知识:

市场上的硬盘主要分为IDE和SCSI两大类。SCSI硬盘有速度快、容量大、使用稳定的特点,是硬盘技术的排头兵,但其价格太贵,主要用于较 专业的场合。而IDE硬盘虽然说在技术水准上尚同SCSI硬盘有一些的差距,但无庸置疑其差距已越来越小,现如今的IDE硬盘同样具有转速快、容量大的特 点,而且其价格便宜,已成为家用场合的首选。

而IDE硬盘按其内部盘片直径的大小,又可分为5.25、3.5、2.5和1.8英寸的硬盘等。2.3和1.8英寸盘片直径大小的硬盘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等设备;

5.25和3.5盘片直径的硬盘主要用在台式机上,现在台式机上最常用的就是3.5寸盘片直径大小的硬盘。

1.硬盘的容量

我们在购买硬盘时首先会问,这硬盘是多大的呀?回答:40GB、80GB,就是指的硬盘的容量。它一般指的是硬盘格式化后的容量。硬盘的容量越大越好。 其次,在选择容量时你还可优先选择单碟容量大的产品。单碟容量越大技术越先进而且更容易控制成本。举例来讲,同样是40GB的硬盘,若单碟容量 为10GB,那么需要4张盘片和8个磁头,要是单碟容量上升为20GB,那么需要2张盘片和4个磁头,对于单碟容量达40GB的硬盘来说,只要1张盘片和 2个磁头就够了,能够节约很多成本及提高硬盘工作稳定性。

2.硬盘的转速

这也是大家比较留心的问题。它是指硬盘内主轴的转动速度。如今市场上的IDE硬盘主要分为5400RPM(转),7200RPM(转)两种转速。在容量价格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可首选转速快的7200转的硬盘产品。

3.硬盘的传输率

硬盘的传输率也是硬盘重要参数之一。它主要指硬盘的外部和内部数据的传输率,它们的单位为Mb/s(兆位/秒)或MB/s(1MB=8Mb)。 硬盘的外部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即硬盘的突发数据传输率,它一般指硬盘的数据接口的速率。现在的ATA/66/100/133接口的硬盘的传输率可达66-133MB/S。 而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是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在这方面市场上主流硬盘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一般都可达350Mb/S以上,优秀的硬盘其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可达500Mb/S。

4.硬盘的缓存

硬盘的缓存的大小也是硬盘的重要指标之一。硬盘的缓存是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如今硬盘采用的缓存类型多为SDRAM,但也有例外的如采用 EDO DRAM的。缓存的容量越大越好,它直接关系到硬盘的读取速度,如今的硬盘缓存容量大都是2M,并向8M的更大容量过度。但也有少数只有512K缓存的产 品,这点大家需注意。

5.硬盘的磁头

硬盘上采用的磁头类型,主要有MR和GMR两种。GMR巨磁阻磁头已开始取代MR磁头成为硬盘磁头的主流。

MR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写入和读取磁头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它是通过阻值的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对信号的变化相当敏感,使其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 应提高,而且由于其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因而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就提高了盘片的密度,这就使硬盘的容量能够做得很大。

而GMR磁头同MR磁头相比它使用了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和多层薄膜结构,它比MR磁头更敏感,因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现在的MR磁头的盘 片存储密度可达到3Gbit-5Gbit/in2(每平方英寸每千兆位),而GMR磁头则可达10Gbit-40Gbit/in2以上。

6.硬盘的寻道时间

硬盘的寻道时间也是了解硬盘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主要指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道间寻道时间(single track seek),最大寻道时间(max full seek),以及平均等待时间(average latency)等等。它们的单位皆为ms(毫秒)。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指的是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时间,这个数值越小越好,如今IDE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大多在9ms以下。而硬盘的道间寻道时间,指的是磁头从一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这个时间也是越短越好。

硬盘的最大寻道时间,指的是硬盘磁头从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它的数值也是越小越好,市场上的主流IDE硬盘的最 大寻道时间大多在20ms以内。至于硬盘的平均等待时间,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到磁头下的时间,它的数值也是 越小越好。

电脑硬盘多少钱一个篇七
《新买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只有C盘一个分区怎么办》

新买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只有C盘一个分区怎么办

新买的笔记本硬盘只有C盘一个分区,如下图。

这种情况在原装的笔记本电脑中比较常见,这个其实是老外的硬盘分区习惯问题,老外默认都是不分区的。

不仅仅笔记本这样,服务器也是这样的。比如在透明网络租用的美国服务器,预装2003和2008的话,

默认也都是只有C盘一个分区。

不少人说, 这个情况只能通过重装系统来划出新的分区,其实不用这么麻烦的。那么这种情况下电脑硬盘如何分区呢?

在 Windows XP 和 Windows 2003平台上,我们可以使用 Acronis Disk Director Server这个软件来划出新的硬盘分区。

在 Windows 2008平台上,可以使用 EASEUS Partition Manager,具体请参考:Windows2008电脑硬盘只有C盘一个分区怎么办

首先去软件站下载 Acronis Disk Director Server , 安装。

首次运行时候会让你选择模式, 我们选择 Automatic Mode(自动模式)

选中C盘, 点击"Create Partition" (创建硬盘分区);

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选择C盘,表示新分区的容量是从C盘去获得,实际上也只能选C盘,因为只有一个C盘嘛;

点击 Next (下一步)

然后就到了选择新分区容量的步骤,

我们可以看到硬盘总容量是 232.9GB, 如果新创建的分区是180GB,那么C盘将会变成大概52.9GB。

实际操作时候,可以适当调整。

演示的时候,我们来创建个180GB的新分区,如下图:

按 Next (下一步)

接下来选择分区类型, 选 Logical (逻辑分区

)

按 Next (下一步)

选择文件系统类型,服务器上选择NTFS,家用电脑一般也是选择NTFS了。 FAT32还是NTFS请参考这篇文章: 选择FAT32还是NTFS即两种格式的差别

按 Next (下一步)

新分区分配为D盘,这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分区后也能任意修改的,无须太在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192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