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低迷时,什么行业

| 电子商务设计师 |

【www.guakaob.com--电子商务设计师】

篇一 实体经济低迷时,什么行业
2017年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电子商务被形容为一只“摆渡船”,而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模式在未来将取而代之。

  马云与宗庆后两位零售大佬之间“虚实之争”的硝烟还未散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实体经济的再定位让各界人士有了答案。在2017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表示,网店、快递业都是新经济,它们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当新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界限被打破,市场的增量空间再度被放大。

  对新经济身份的明确,让以电商为代表的新经济体也有了全新的定位与目标。按照总理所说,“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仅包含制造业,更涵盖着一二三产业。纵观实体经济与电商等商业新模式之间走过的不同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对立冲击,到如今的合二为一。互联网的工具属性越发明显,这也意味着,2017年电商行业的发展将越加回归经济的本质,而更加透彻的理解新经济,将有助于电商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把握市场风向。

  【关键词】  适应

  要用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蓬勃力量,推动传统产业尤其是实体经济更好地适应经济转型,从而提高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

  壮大新经济、发展新动能是对传统动能改造的过程。李克强指出,近年来不少新经济、新业态的出现让传统产业的生产、流通和经营模式上都发生了变化。放在零售行业而言,不论是传统经济还是电商经济,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可以注意到,在当前的线上零售格局中,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露出峥嵘。从苏宁、国美等家电卖场的纷纷转型,到王府井、海尔、步步高、大润发等一批零售企业加速拓展自己的线上渠道。尽管从市场份额上看,阿里和京东依旧占据着网络零售额的绝大多数,但对于传统零售企业自身而言,却是适应新经济过程的体现。

  传统的电商企业也需要适应新经济。电子商务被马云形容为一只“摆渡船”,而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模式在未来将取而代之。多位零售业专家曾表示,当前的新模式放在不远后的将来也会成为旧模式,这需要企业自身做出改变。就以阿里而言,从2016年底到2017年初,阿里对自身的零售体系做了两次内部架构调整,一次是将聚划算并入天猫,创新营销体系;一次是调整淘宝架构,建立产品、数据技术和运营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运营方式,强化淘宝卖家的原创属性。

  “大数据融合、技术叠加让企业运营效率得到提升,观察当前规模企业的发展历程,都曾在产品质量、营销方式等方面打破常规才有了当前的市场地位。”在零售业专家、灵兽传媒创始人陈岳峰看来,大的市场环境正在进入转型期,而企业也会遇到转型中的一些问题,这是一个需要适应的过程。

  【关键词】  带动

  部分依靠传统动能的实体经济产业,确实面临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问题。怎么破解这一问题?还要让传统产业插上新经济的“翅膀”,用新动能带动传统动能转型升级。

  “流通带动生产”的革命性变化在零售业发展中不乏案例。李克强表示,沃尔玛等大超市就曾改变过去零售商店的采购模式,直接向厂家低价格采购大量订单,带动了实体经济发展。而现在,很多网店直接向工厂下订单、定制化生产,同样带动了大量制造业工厂的发展。

  珠宝首饰供应链平台款多多创始人王文钢表示,新经济的本质没有太多创新,无论是电商还是传统零售的本质都是卖货,把合适的商品卖到消费者手中,关键在于信息流的改变。“传统零售业都说顾客是上帝,但是很难知道顾客到底需要什么,而通过信息流的反向操作,用互联网原有的前端需求引导生产,将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王文钢称,新经济与当前倡导的供给侧改革有相通之处,都是要按需求解决供给。据了解,王文钢在创办款多多之前的上一个项目是家纺领域的品牌电商优曼家纺,但在他看来,互联网已经不是单纯的电商销售问题,而是渗透到了生产、加工、服务等流通的各环节,数据传输、精准化管理、高效沟通机制的应用对实体经济来说都将适用。

  当新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界限被打破,互联网的工具属性凸显。“一瓶矿泉水原来的采购价是1元,最终零售价可能是2元,但如何让消费者认识到这瓶矿泉水是来自优质的水源地、富含矿物质营养、对身体有好处,最终可能会为此支付3元甚至更高的价格。”海尔电商总裁兼顺逛微店CEO宋宝爱表示,如果说在原来的商品流通中品牌商只是简单的卖货,现在海尔会把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汇总,反馈到研发团队指导生产。

  【关键词】  监管

  要适应新动能加速成长的需要,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对新产业、新业态采取既具弹性又有规范的管理措施。监管要有规范,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灵活度。

  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诸如假货、漏税等问题随之产生。

  去年底,淘宝网再度被列入美国“恶名市场”名单,尽管有声音提出这背后受到国际贸易氛围因素的影响,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电商企业的现状。陈岳峰表示,新经济的概念是伴随电商在国内经济地位的愈发稳定而生,随着电商发展进入成熟期,诸如商品品质、偷漏税等问题的监管都在被逐步完善。

  根据阿里此前披露的2016年度纳税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集团以及蚂蚁金服集团2016年度合计纳税238亿元,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元,创造了超过3000万的就业机会。陈岳峰认为,在电商飞速发展、实体经济低迷之际,有观点提出中国经济“脱实入虚”的现象愈演愈烈,需要警惕其中的资产泡沫。但可以注意到,电商行业在走出最初的萌芽期之后确实带动了就业,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导向相当于给电商企业送来了一颗定心丸,通过构建更好的商业环境,让企业可以尽情发展。

  在零售业的发展历史中,连锁商业的出现是对消费品质的一次升级,而电商的普及是对零售业的又一次提升。新经济新在何处?仅就网店而言,在经过最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很难再说它是新鲜事物。但放到国内整体的商业结构中,不论从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就业还是引导生产等方面来看,都有其新颖之处。陈岳峰表示,新经济的概念是伴随电商在国内经济地位的愈发稳定而生。

  解读

  快递自身升级才能做好新动能

  快递不仅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回顾这20年,快递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支撑电商发展的同时,快递业也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黑马,但是中国快递业仍需与国家战略进行同步嫁接,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此次,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了快递业是新经济、新动能,更多的是期望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快递业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并且与国家的重要战略嫁接。“李克强总理多次喊话快递业,称快递业是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和黑马,是希望快递业从过去的成功中更上一层楼,与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的成立和中欧班列开通等国家大政方针相融合嫁接。”快递专家赵小敏表示。

  赵小敏认为,虽然五家快递企业已经完成上市,但这只完成了快递企业生存的问题。“上市,可以保证快递企业的资金链能够持续,但要在未来持续发展并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快递业还差得很远。”

  据了解,国际快递业巨头无论在体量还是产品方面都是中国快递企业无法比拟的。2016年我国快递行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从全年300亿件的业务量来看,平均每件的收入仅13.3元,而UPS的年平均单件收入为10.37美元,联邦快递为12.2美元。UPS等国外单个大型快递企业的年收入接近600亿美元,已相当于我国的总快递收入,并且我国跨境电商70%的订单是由国外的企业完成。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快递业通过加盟的方式快速发展,至今中国的快递企业走完了美国100年的历程。“这些企业非常成功,但是对于未来如何嫁接中国的发展战略并没有明确的方向。”赵小敏认为,“中国目前有三大战略值得快递业嫁接。‘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的成立以及中欧班列的开通,为快递业提供了发挥的平台。快递企业应该随着中国‘走出去’的企业,为它们提供配套服务,完成自身的国际化战略布局。”

  目前,很多快递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国际化。1月9日,顺丰国际重货正式开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流向服务,进入东亚及东南亚的重货国际物流市场。目前,顺丰重货已经涵盖从中国内地出口至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全境的国际重货服务。其中,从中国内地运输至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新路线的物流时长在5-7个工作日。

  ■据北京商报

篇二 实体经济低迷时,什么行业
雪松资本张劲:精准布局赚来百亿身家

  楚天金报讯 金融科班出身的张劲,因顺应时势,财富得以迅速积累。从资本市场切入的张劲如今重新回归资本市场,只不过这次不是以投资人的身份,而是作为IPO企业的掌门人。他的目标是五年内集团达到万亿资产。

  早在2003年新财富首度推出的富人榜中,张劲便以3.8亿元列266位,低调潜行14年后,张劲再次以 177.6亿元身家上榜2017年胡润百富排行榜。入榜理由是:雪松资本旗下的君华集团经过不到20年的发展,依托在地产、金融等领域的发展,营业收入已经超过338亿元。而张劲的身家显然不止于此,君华集团仅仅是整个雪松资本庞大业务版图的一个板块。

  起步创投 善于审时度势的隐形富豪

  对于富豪的发家史,人们总是非常八卦,充满好奇。

  张劲何许人也?公开资料显示,广东人,雪松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出生于1971年,先后毕业于深圳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专业为金融学。

  张劲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批创投人。上世纪90年代,国家科委(现国家科技部)为推动国内科技项目的发展,决定引入国外成功的风投机制。微软和谷歌在纳斯达克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资本的力量以及随之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当时,深圳科技局率先成立了一家风投公司——深圳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公司,并允许一些民营资金入股参与经营。张劲抓住机遇,毫不犹豫地入股了这家公司,公司投资了两三百家企业,之后成功上市的有六七十家。

  

  赚取第一桶金后,张劲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当时福利分房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房地产成为国家支柱型产业。张劲看到了其中的市场先机,转向房地产,于1997年创立了君华集团,当时他不过26岁。随后迎来房地产十年黄金时期,君华集团也因此迅速崛起,并进军有色金属贸易、金融投资、汽车销售等板块,成绩都不错。

  2011年下半年,基于地产供过于求的判断,雪松资本决定完全退出建筑行业,收缩一般地产等各项业务,转型公益置业,同时探索性地介入物业管理等行业兼并收购,以及布局新产业。张劲说,从2011年开始,君华就没有购置一块新地,开发的土地都是以往的库存,从而避开了地产行业的萎靡期。

  目前房地产业务的收入贡献占整个雪松资本集团的20%。如果说投资房地产让君华赶上了地产黄金十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那在2011年地产行业尚在高位的时候逐步退出,则不得不说其目光准确,富有远见。有媒体评论称,张劲很早就展露其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做不同的市场布局的前瞻性。

  目前雪松旗下更多的布局是新兴产业,例如投资大宗商品闭环的供应链服务的“供通云平台”、社区服务运营领域的“领壹科技”、汽车全服务链条的车前车后、PPP模式下房地产领域的“君华置地”、金融投资领域的“雪松金融”、产业孵化领域的“雪松投创”等板块。

  张劲说,他们也不是每一步都踏准市场节奏,也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试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只不过推向市场的都是商业模式比较成熟的公司。

  他说,随着新经济、新技术的发展,现在难有百年老店,就连微软、Google这样的大公司如今也渐呈疲态。雪松希望能在不同的经济周期,推出符合当下市场的企业,我们并不求能够做到行业第一,但是如果你能抓住每次市场布局的拐点,公司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精准布局 提出“价值创造”的经营理念

  张劲称自己是企业家,而不是商人。他说,虽然表面上看都在创造财富,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商人从事的是套利,其商业行为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但企业家本身通过商业行为会创造新的价值。“作为企业,创造价值是企业创造的根本,发现价值、挖掘价值,然后再创造价值,而不是用掠夺资源、扩大垄断的方式来创造。”张劲表示,成功创富的着眼点应该在于如何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

  目前大多数的资本都是追逐着“风向”,哪个概念热就往哪里投资,而张劲却恪守自己的经营理念——创造能对社会产生正面效应的价值型公司。譬如投资的新兴行业能否解决行业短板,能否让需求方获得满足。

  5年前,雪松资本布局新兴产业就是源于“价值创造”的经营理念。

  过去三十年,中国属于短缺经济,只要供给基本上能够销售得出去。而现在是过剩经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都出了问题。“我们要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过剩经济,过去的供给为什么不能够满足现在的需求?是供给出了问题还是消费出了问题?政府现在提出‘供给侧改革’,我觉得非常正确,不是消费出了问题,而是现在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我们看到国人宁愿到国外去消费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只要找到产业漏洞,进行投资就能踏准经济的发展方向。”张劲说,现在看来,几年前对新兴产业的布局也是走对了一步棋,下一步还将继续关注消费类的产业。

  譬如,专注社区物业的“领壹科技”推出的大白管家,弥补的是业主和物业之间的服务漏洞。由于凭借传统的物业无法满足业主需求,而大白管家的目标是细致到可以帮助用户买一包烟、一袋盐,简单来说就是为每位业主提供一个家庭管家。“领壹科技”经过在20多个城市的试点,2016年在全国铺开。尽管现在的社区服务运营公司在全国铺设后很少有成功的案例,但张劲说他们经过不断试错,已经找出一条因地制宜的路子。“我们走的是亚马逊式的会员制,而不是现在盛行的互联网免费模式,不以盈利为目标的经营模式都是可耻的。”张劲称,两三年后,他们的目标是超过QQ的会员数量。

  未来计划 5年内集团能够达到万亿资产

  譬如你是车主,如果车需要保养,你可能需要到4S店等上一两个钟头,而车前车后则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免除你的后顾之忧。“车前车后”致力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后汽车全产业链服务,目标同样长远,“努力将‘河马车管家’打造成中国汽车领域最大的保障服务平台,启动10万亿的车后市场,为亿万车主的用车、养车、修车、买卖车等过程提供全年无忧的保障服务。”

  在雪松资本的新兴产业布局中,还有一个是专注大宗商品闭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通云”平台。目前在铜交易市场,“供通云”平台在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一,占有将近1/3的市场。在张劲的计划中,未来还会向铝等有色金属、化工等其他大宗商品原材料企业覆盖。该平台最近还向供应链金融拓展,很多中小企业很难融资,而雪松资本了解这个行业,可以将应收账款等业务做成金融产品,卖给银行等资管机构,进而间接融资。

  “我们始于资本市场,受惠于地产黄金十年的发展,现在转向‘供给侧改革’相关的产业投资,对于未来10年我们非常有信心。”张劲说。

  下一步如何去布局?张劲称,雪松系当前的变革,将以“互联网+”为工具,以资本市场为主战场。

  “我们从资本市场起家,20年后再回归资本市场。”张劲说,他们计划在2017年将“供通云”平台、“领壹科技”等三四家公司推向资本市场IPO,争取每年都会有一两家上市,未来5年内能够达到万亿资产。

  张劲说,眼下最热的莫过于“互联网+”,但“互联网+”只是技术手段,不是经营模式,很多公司大肆烧钱,拿风投的钱去买流量,去做数据,但这些根本不能持久。在他们的理解中,“互联网+”必须要达成商业模式的创新。为此,雪松资本在BAT延揽了大批互联网元老级人物。

  问及如今状况惨淡的A股市场是否会影响他的资本扩张计划?张劲说,他看好资本市场是因为中国股市承担前所未有的责任。

  他说,近三年将是中国最重要的时间点,社会将发生巨大变化。过去证券市场,是热点非重点,虽然有很多股民炒股票,但对整个证券市场而言并不重要。上市公司中良莠不齐,没有培育出多少伟大的公司,除了印花税等税种,对于经济贡献并不大。2015年,中国经济困难,“资产荒”频现,社会找不到好的投资标的,而另一方大量企业融不到资,不稳定因素增多。怎么去解决这种矛盾?一个方式就是鼓励大把的钱进入实体经济,股票市场是一个好的通道。随着注册制的推出,旧的发展模式的上市公司会退出,新的公司会不断增长起来。所以说,未来几年值得期待。

  南方周末专访:

  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永远不会做野蛮人

  南方周末:能否谈谈您的早期创业经历?

  张劲:我们的第一桶金源于资本市场。在证券交易所开办前,我们通过场外交易市场收购企业的“内部股”“职工股”。深交所和上交所开业后,我们收购的“内部股”得转成上市公司原始股票。接着我们做股权投资,帮助获投企业上市,我们还控股了中国本土第一家风投——深圳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1997年,我把事业重心及资产从金融市场转移至实业,逐步形成了房地产、金属贸易、汽车贸易、建筑、社区物业管理、旅游等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

  南方周末:2016年,在民间投资增速整体放缓的时候,雪松控股显得特别“激进”,从开发丽江大研花巷旅游小镇,到斥资数十亿元成为齐翔腾达控股股东,这些决策基于怎样的考量?

  张劲:雪松目前正在积极把握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机遇期,服务国家战略,深耕供给侧改革,专注中国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实施“重构产业价值”。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雪松要做少数派:大多数人观望的时候,我们是实干的少数派;大多数人停滞的时候,我们是进取的少数派;大多数人焦虑的时候,我们是乐观的少数派。

  南方周末:雪松控股要约收购化工企业齐翔腾达41.90%的股权,在A股市场引发不小的动静。能否说说雪松是如何选中齐翔腾达作为收购目标的?

  张劲:历史不止一次证明,旧经济低迷往往孕育着新的商业可能,在实体经济的寒冬之中,能在逆境中保持增长甚至爆发出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投资对象。雪松控股要约收购齐翔腾达符合这样的逻辑。在全行业开工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齐翔腾达的主要产品依然保持满负荷生产,体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雪松控股未来的目标就是通过重构产业价值,为实体经济注入成长动力。

  南方周末:您曾经提到雪松要“以金融守实业”,如何才是真正将资本注入实体经济、给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张劲:雪松的企业愿景中最核心的一条是,“创造价值而不是毁灭价值应该成为检验企业行为的唯一标准”。野蛮人谋求的是一己私利,甚至掏空上市公司,结果就是实体经济进一步空心化。雪松永远不会做野蛮人。雪松是信使,我们重估企业内在价值,用金融守实业,真正助力中国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

  南方周末:能否结合雪松的经验,谈谈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张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经历了多次发展、调整,但无论怎么变动,但凡经济发生大波动或者是触及谷底,一定是大力启动民营经济,也就是中小企业作为引擎的时代。

  国有企业仍然占有经济运行中的大量资源,这严重影响了当下经济的活力,我称之为旧的商业生态。雪松的愿景是“创享商业新生态”。新的商业生态中,创造价值应该成为检验企业行为的唯一标准,全部企业都可以公平获得资源,用市场打破垄断藩篱,让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目前,能够使中国经济摆脱低迷状态的方法,就是“实业兴国”。中小企业的活力代表了一个国家真实的经济活力,雪松要为中小企业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譬如我们要做好供应链金融,要做大供通云,未来的方向就是中小企业。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投资者报》报道)

篇三 实体经济低迷时,什么行业
实体经济存在的现实意义

实体经济存在的现实意义

硕博论文网

什么是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理解所谓的“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并不是一个专用术语,至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词语,有时候这个词语甚至被应用得很通俗化,简单点看,大概只要是经过注册的有生产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都可以算作是实体经济,这其中金融服务业则是例外,大概因为金融服务业属于特定行业,而其服务活动也是有别于一般的服务业的。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普通甚至庸俗的概念,却在美联储的声明里显得日渐突出。

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后,美联储就宣称“金融市场动荡没有损及实体经济”,在9月 18日美联储改变立场大幅降息的声明中仍然表示“为防止市场动荡损及实体经济”,旧金山联储主席耶伦也表示“短期货币政策应该致力于稳定实体经济增长”。其实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而房市长期低迷时,美联储就置房市下滑于不顾,多次声称“房市下滑没有伤害到实体经济领域”。可见在2007年中,美联储使用“实体经济”这个词汇的频率是非常之高的,那么美联储的“实体经济”是什么含义呢,是否如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庸俗化了的概念?

美联储频繁使用“实体经济”这个词语,与之相关联的是除去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部分,就美国经济数据的构成来看,其中包括制造业、进出口、经常账、零售销售等的部分被美联储笼统地概括为“实体经济”。由于不包括房市和金融市场这样的特殊的部分,所以“实体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内市场运行的“流水账”部分,之所以这样来描述,是因为虽然“实体经济”往往不是要害部门,而是民用普通领域。

尽管不是要害部门,但“实体经济”显然对于美国市场的日常运行具有关键意义,一旦“实体经济”出现震荡或反复,往往反映到美国人的生计问题上,像美联储十分关注食品价格指数和消费者核心物价指数以及库存和零售销售等指标,这说明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反映的是市场运行基本面的状态好坏。

我们还可以认为,美联储把核心能源消费这一块也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理由就是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健康”往往与能源价格走势相反。而且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美联储所关注的“实体经济”指标往往同时反映大量中小企业的运行态势。这样看来,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与中国的“民生疾苦”问题大同小异,不过美联储同时十分注重大中小型的工商企业的运行态势等“企业疾苦”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来看,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概念,可能与中国的实体经济概念差别甚微。在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经济结构是不断调整变化的,既有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也有发达国家夕阳产业苦苦维持起死回生的挣扎,当然还有发展中国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全球化这样一种趋势。那么在这样一个经济结构普遍调整的年代,美联储为什么坚持

地盯住“实体经济”这个概念,并为了维护“实体经济”的运行态势而在所不惜呢?

答案或许很简单,那就是“实体经济”尽管不包含要害部门和尖端领域,但它却是一国市场稳定运行的最广泛基础,“实体经济”指标的偏差往往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直接与民生疾苦和企业生存联系在一起,越是在经济结构经历深刻变革的时期,“实体经济”的稳定运行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往往越重要,这正好与剧变裂变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而美联储把近年来出现泡沫的房产市场和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由此也可以看出,美联储维护“实体经济”的良苦用心。

制度经济学中关于制度变迁的分类有两类,一种是强制性的,另一种则是诱致性的。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多伴随剧烈的社会经济结构动荡,往往在一些转轨国家中出现,而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往往则是一个较稳定平和的过程,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大致如此,强制性的结构调整往往引发市场动荡,而诱致性的结构调整则与经济增长是同步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尤其强调这一点,所以我们也可以发现西方国家经济和货币政策往往是循序渐进式的,这一点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所以美联储过分强调“实体经济”这一概念,可能并没有什么意外之处,事实上欧盟等其他发达国家同样注重市场的这些日常指标。但是美欧对于中国开放市场和加快改革却显得迫不及待,与其关注“实体经济”的初衷大相径庭,尤其是人民币快速升值对中国“实体经济”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剧烈影响,美欧对此是绝口不提,这实际上也是对中国的一种警示。

实体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传统的观点认为,实体经济就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那么,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又是什么呢?

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 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

2. 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

3. 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亦即人们不仅要有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要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保证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

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下面分别论述。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

这表现为三点: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那么,各类实体经济用于发展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第三,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

这也表现为三点: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综合上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谁也离不开谁,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是这样的。

3、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原则

既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必须对它们进行很好的处理,不然就会影响到它们的正常发展。那么,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原则有哪些呢?一是一视同仁原则。既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功能,因此,我们就应对它们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而不能对任何一方采取歧视态度,以免顾此失彼。二是统筹兼顾原则。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因而就不应该对它们任何一方采取偏颇的态度,在宏观经济的规划上,在战略的部署上,在人才的培养上,在措施的运用上,都应统一谋划。三是均衡发展原则。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对整个市场经济有促进作用。这就决定了在它们的速度发展上,在它们的规模形成上,在它们的比例确定上,在它们的计划安排上,都应相互兼顾。四是协调一致原则。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并将还会告诉我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形式或形态,它们各自的运行方式、经营特点、行为规范、内在要求、营销策略、服务对象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两者之间就有极大的可能会出现或产生矛盾。其具体表现是,要么是实体经济脱离虚拟经济而独自发展,要么是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而“突飞猛进”。事实证明,后者是主要现象,其结果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因此,为了防止和遏制泡沫经济的产生或出现,就必须要强调协调一致的原则。

综合上述,为了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坚持一视同仁原则、统筹规划原则、均衡发展原则和协调一致原则。

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有偏离

一、如何判断货币资金的松紧态势

当前我国的货币形势究竟是偏紧还是适当?国内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分别是从GDP与货币供应量、物价与货币供应量两个角度、两对基本数据出发进行的分析。诚然,这两种分析思路均符合经济 分析的常理。

一方面,在实际GDP增长与经济学上严格定义的货币供应量增长之间,我国的M2/GDP之比已经名列全球前茅,确实很难说清楚我国当前的通货还处于紧缩状态。

另一方面,物价归根结底是货币现象,物价长期低位徘徊甚至较长一段时期是下跌态势,也确实很难说清楚我国当前的通货不处于紧缩状态。

因此,要真正理解反映实体经济活动的这些数据、比率,按常理分析是不够的,关键需要理解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不能简单地以M2与GDP比较来判断通货是否紧缩。按照经济学一般原理,倘若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处于潜在增长水平,那么一定的货币供应量 自然可以说是适当的,也就不再有讨论的必要。尽管按照有些研究者的分析,7%左右的真实GDP增长率基本达到了中国目前的潜在产出增长水平,但只要我们回到经济学上潜在产出的定义,即要素充分就业,就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是低于其潜在的水平。

当前我国经济的基本事实是,失业率高,劳动力闲置压力已经成为左右经济决策的重大难题;大量 企业生产设备闲置或开工不足;物价频频出现跌势;连续四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逐

现后劲乏力,等等,这一切说明,若简单地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与消费物价增长率之和,作为论证货币供应充足的依据似乎是不够的。其次,为什么较高的货币供应增长仍止不住物价的下跌势头?

从一国经济的有效需求看,引起当前内需不足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或者是由持有较多货币的经济单位的投资或消费意愿不足引起的,或者是充当经济活动媒介的货币出现了普遍性匮乏的结果。如果是后者,我们可以直接得出货币紧缩的结论(有研究者提出,当前的紧缩是供给因素引起的)。但倘若有效需求不足是由前者引起的呢?此时货币总量水平及其增长速度可能并不低(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我国的M2/GDP比值高)。

因此单纯从全 社会实体经济活动所对应的潜在货币购买力看,"货币"供给似乎是充足的。问题在于,我们在考虑如何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时,真正关心的并不是有多少货币可能投入经济运行,而是有多少货币实际投入了经济运行。由于从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作用于物价、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和联系,有总量和结构的诸多因素,因此现在就难以解释为什么在往日或者在常理看来已不少的货币供给仍止不住物价的跌势。另外,必须看到在分析通货松紧形势时,特别是在通货紧缩作为主要危险倾向时,不能简单地分析货币供应量,要进一步分析一定货币供应量前提下能够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的货币资金状况。因为与GDP直接相关的更多的因素不是货币供应量,而是与银行体系中负债方货币供应量相对应的资产------国内信贷总量。

货币供应量定义的是某个时点全社会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总和,它只反映了社会潜在购买能力(潜在需求)的大小,与全社会的实际购买能力只是有间接关系;相反,国内信贷总量揭示了一国有效需求的资金满足状况,而这种资金需求的背后才真正对应着现实的实体经济活动(投资与消费等)。在经济对外开放、证券市场取得一定 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在股票市场、 金融市场得到发展又尚不成熟时期),分析货币供给的松紧态势,要看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状况,但又不能简单地仅瞄着货币供应量与GDP的相应增长速度,应结合分析国内信贷总量、物价、就业、境内外资金流动和资金价格等变化情况。

具体到我国目前来说,尽管许多实证研究表明,我们基本可以排除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通常意义上的货币普遍匮乏造成的这一原因,从而可确认持有较多货币的经济单位的投资或消费意愿不强是造成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主因。从经验数据的纵向比较分析看,也可以看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可能并不慢。但是,从判断货币松紧的真实态势,要深入考察与实体经济相应的"货币"----- -国内信贷总量------的变化情况出发,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当前的货币供给充足论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货币供给不足的观点同样没有点出问题的实质,因为很可能实际情况不是泛泛意义上的货币供应偏紧,而是与国内企业相对应的"货币资金"紧了。

二、从近四年货币供给结构走向看供给偏离要分析与实体经济相应的"货币"松紧状况,需要找到一条联系国内信贷总量和货币供应量的纽带。各国中央银行专业统计中的"银行概览"正是这样一条能够对比分析货币供应量和国内信贷总量的纽带。银行概览是中央银行按照国际通行做法,经过技术处理后反映一国整个银行体系的综合资产负债表,它能够提供有关整个银行体系的货币与信贷动态的完整数据,其基本结构如表一所示。在银行概览的右边,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以及包括银行资本帐户、外汇资产的计价变动和银行体系损益在内的其他项目净值。在银行概览的左边,则是国外净资产,以及包括对政府净债权和对非金融部门债权两个部分的国内信贷总量。由于资产与负债两边衡等,通过等式变换可得:M2

篇四 实体经济低迷时,什么行业
经济低迷时期的营销转型

【实体经济低迷时,什么行业】

中国企业如何过冬--经济低迷时期的营销转型

发布时间:2008-10-24 9:09:53 作者: 王明潭 摘自:

中国的商人第一次亲身感受到这样的危机,商场上的朋友见面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最近生意怎么样?” ,回答也往往是“生意越来越难做,钱越来越难赚”,哪怕是经济形式最好的年头。可能包含着中国人的谦虚的成本,但是很多情况下,也的确是真实的想法。但是这里的生意难做主要是因为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成熟,市场机会越来越少。

自从美国次贷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后,虽然经济学家提醒说,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下,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 还会蔓延到实体经济。但是这都是理论上,当企业老板还是没有切身的体会,还在按部就班地经营。也就在最近的一个月,多数行业的企业发现客人明显减少,销量明显下降,利润大幅度地降低,这时老板们突然意识到狼真的已经到了家门口。以前说的生意不好做真是小巫见大巫。中国的商人感受到危机到来的感觉,很多感到不知所措。互联网的马云抛出了“过冬论”,中国企业正在面临一季前所未有的严冬,合俊玩具厂倒闭,房地产的潘石屹开始骑自行车上班,郎咸平建议企业不要扩大生产规模。。。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平安过冬?“营销转型”“开源节流”、成为这段时期企业的内部开会被使用最多的一个词。

在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内部调整只有一个标准答案:降低成本、人事冻结、减少出差、提高效率等,但是企业营销如何调整的确是个大问题。

仅仅节流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开源。企业内部资源调整,不能保证企业安全地度过冬天,营销对策和调整策略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够安全地度过这场危机,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任何一场经济危机,或者行业危机(比如最近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实),都是一场行业重新洗牌的过程。制定和实施最适合的市场营销最佳策略和体系,将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在经济低迷时期,企业到底如何开展营销? 什么才是萧条时期的最佳的营销方式?有没有好的方法面对和化解企业面对的营销困境?是的,的确有,但是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并不了解,其中有些方法已经在欧美的过去的经济危机中被证明是非常可行和有效的。

我们先看一看,中国企业常规的营销对策,或者说本能的反应:减少营销预算,砍掉计划实施的营销项目,最主要的可能就是减少广告投入。比如

1) 上半年,中国前十大广告客户的广告开支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6%

2) 零售企业停止开新店(比如国美),甚至关闭原有的商店。

3) 降低销售人员的底薪和提成,甚至减少销售人员等。

这些对策是必要的,但是远远不够。简单地减少营销费用,不能保证企业安全地度过不知持续多长时间的经济萧条。营销部门是企业的“开源”部门,没有收入,无论如何减少支出,资源耗尽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减少营销预算就可以度过危机,那就不存在危机了,因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会做。经济萧条时间的营销对策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也是企业进行营销转型的难得的契机。这里所说的营销对策包括减少,也包括增加,涉及到营销理念的转变、营销模式的变革、营销方法的引进、营销流程的优化、营销IT系统调整,营销人才、组织与考核的调整等。

营销转型的三个方向:

1) 从粗放到精准,从定性到定量;

既然已经减少了大量的广告投入,尽量杜绝或减少凭感觉和经验拍脑袋决定广告投入,或活动策划的方式。因为以前浪费一半的广告费没关系,现在本来费用就很少,再浪费一半广告费就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了。所有的广告投入从过程监控,向效果,这是订单测量转变。销售费用的缩减后的使用也一样要量化和精准,而且直接跟销售结果挂钩。

2)从单一渠道到多渠道的优化组合;

缩减预算后,企业本能的反应往往是,从高成本媒介,转移到低成本媒介,如从电视,转向报纸,从报纸转向网络,从销售人员转向电话销售等。但是不要忘了衡量营销好坏的唯一标准是投入回报,而不是单位广告的投入,比如CPM,或者一个直邮的费用,否则减少总投入的同时产生更大的营销浪费。

在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多媒体时代,毫无疑问,最佳的投入方式一定是多媒介的最佳组合。

【实体经济低迷时,什么行业】

就好比理财,巴菲特一定是在恰当是时机,不断地变化其投资组合。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多媒介组合绝不是传统的广告公司给你建议的媒介购买组合。

3)从传统营销的广告与销售的分离,到广告与订单集成

【实体经济低迷时,什么行业】

传统广告人多年的洗脑,让中国的营销总监和老板以为广告与推广与销售的分离与独立,是自然而然事情。广告就负责在天空中“轰炸”,销售就负责”占领村庄”, 至于飞机到底炸没炸到无从知道,也没人关心。 但是现在营销技术已经可以把广告和推广与销售订单精确地联系起来,经济形式不好的情况下,企业有限的营销投入更要销售的结果来支出。

4)从一次性的营销活动,到持续的、连贯的、持续优化营销活动转变

很多企业在一年前就已经计划好了一年的详细的营销计划,每一次的营销活动也是相互独立的,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也仅仅根据上一次推广的经验和感觉做一些微调。第一企业是通过感觉和经验来学习的,比如“我们上次在某某媒体的广告,感觉销售销售不错的,明年继续打”“某某的广告策划反响很好,下次投放还采用这个版”等等。靠经验学习不够,感觉往往是错觉。

建议企业开展更科学的营销,当我们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时候,企业是完全客户开展持续不断,一波有一波的活动,而且每一次的活动都在上次活动的定量分心的基础上策划和改进下一次的营销活动。以上三个营销转型的方向,可能读者觉得太抽象,不知如何实现,我们在后面为读者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在企业面临寒冬时,以下几个建议未尝不是为企业平安过冬的一剂良药:

一、减少品牌广告投入,增加销售型广告投入,按照销售结果支付广告费

二、在媒介组合中增加互动媒介的投入,减少传统媒介投入

三、鼓励低成本的销售媒介,减少高成本的销售媒介的交易量

四、减少线下投入,增加线上投入,强化线上与线下的一体化营销

五、在服务过程中主动销售

六、减少客户获取的投入,挖掘老客户的重购买和交叉购买的潜力

七、降低潜在客户获取的成本,提高销售的转化率

八、优化营销部门的内部管理体系( 优化营销流程,打通市场、销售与服务的壁垒,提高九、营销效率,建立以销售结果为导向的营销考核机制)

十、建立客户数据和营销数据的经营管理体系

篇五 实体经济低迷时,什么行业
这是目前中国经济现状 最有深度的解读

【实体经济低迷时,什么行业】

这是目前中国经济现状 最有深度的解读

1392人参与 107评论

导语: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各项数据超预期回落,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攻坚期。日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5年中期)”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刘元春做了“萧条与泡沫并存的中国宏观经济”的报告,

报告认为,一般如果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的塌方式下滑,将成为进入萧条期的标志。稳投资政策释放、股市总体高扬、房地产市场回稳等因素作用下,今年四季度的小幅反弹可能短暂又轻微,2016年一季度GDP还是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主要观点:

一、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塌方式的下滑,趋势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叠加,使宏观经济面临失速风险;

二、过快的债务增长和企业债、地方债过高问题,与生产领域通缩叠加,对宏观经济的内生性紧缩效应更加严重;

三、目前财政政策名义积极但实质紧缩,货币条件指数紧缩,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性大幅下降;

四、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五、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

六、股市会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或者崩盘,一定要看五个指标。

--------------------------------------------------------------------------------

1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宏观团队给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对于当前形势的一种判断,那么在这个判断里面,我们首先可以看到我们对于今年主题的把握,是低迷与繁荣、萧条与泡沫并存的中国宏观经济。

而去年四季度我们的核心主题叫做步入新常态,艰难期的中国宏观经济,去年我们大胆地说明中国宏观经济很多的参数在今年会发生一些变异,特别是会发生一些让我们感受不是那么常态化的一些变化。那么我们想今年的主题里面,低迷与繁荣、萧条与泡沫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在艰难期中间的复杂性。

我的汇报分四个部分,第一个就是谈当前的十大特征,第二部分是谈我们面临的四大深层次的风险,然后进行六大方面的展望,最后我们给出四个总结,以及十几个政治性的建议。

目前对于宏观经济的这种特征来讲,我相信国家统计局已经将所有的这些数据发布出来,我们通过这张表基本上就可以看到整体经济的一些变化,应当说从GDP、从投资、从消费、从出口,以及从货币和价格指数表明整体的状况是低迷的。但是我们认为目前简单地用低迷来总结中国宏观经济还不是很确切,因为低迷的程度今年和去年可能有质的一些变化。更重要的就是在低迷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结构性的深度变化,而在结构性的深度变化里面,我们会看到我们的一些希望,也会看到我们的一些迷茫。

所以因此,我们对于中国目前的特征首先是从七个方面对于总体低迷的程度进行一个总结,我们就会发现第一个方面就是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塌方式的下滑。

首先要关注的一个点就是我们会看到今年连续两个季度名义GDP下滑很大,是近五年来首次低于实际增速,也就是我们公布的是7%的实际GDP增长速度,这个数字并不刺眼,按统计局的说法是比较平稳的。但是,如果我们一看到这一个红线,就是名义GDP的增速一季度我们就会看到它已经变到5.8,二季度我们的预测是5.7,这种状况在过去20年里边只有三个时期出现,一个是1997到1999,第二个是我们看到的2009年一年,所以按照中国以往的历史GDP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发生这种分歧的话,往往是萧条性开启的标志,这是大家一定要关注的一个。

第二个要关注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区域出现塌方式的变化,也就是出现了沦陷,这是原来大家没想过的,大家会看到我们黑龙江、山西、新疆,还有包括我们东三省,出现这种低迷是想象不到的,以往我们认为速度低一点就低一点,但是没有想到低这么多。大家会看到黑龙江的这种变化基本上是一个关注点。第二个很重要的特征我们会看到在投资移民下三大需求出现了,总需求出现了一个回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有所强化。大家会看到的投资增速在回落,我们的消费增速在回落,连出口增速也在这种大幅振荡中出现低迷。这里面我们可能要关注的点就是第一个制造业同时降到了10%,有很多长期做宏观分析的就会知道,一般我们认为制造业投资增速降到15%就算一个坎儿了,现在已经降到 2

10%。第二个就是房地产增速6.1%,第三个是建筑业的增速回落很猛,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进口下滑得也太猛。并且与我们商务部原来所预期的差得天老远,这个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

最重要的另外一个就是刚才我讲了总需求比较低迷,实际上在总需求的引领下,总供给也比较疲软,那么这个疲软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性的我认为是工业领域的萧条步入到新阶段。为什么这么讲?大家会看到三大产业里面,第二产业的增速降到了6.3%,以往大家知道我们过去十年平均增长14%点几,现在6.3%,关键的问题不是说6.3%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工业增加值6.3%是实际的,而名义值是怎么样呢?只有1.6%,整体的工业额快步入到0增长的阶段。第二个第三产业为什么还能够相对平稳?很重要的一个是金融业异军突起,我们如果把金融业这个因素15.9%,整体经济这么低迷的情况,它怎么样呢?它要暴涨6个百分点。把这个去掉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下降的幅度也不小,这是我们所看到的第三个。(注:GDP是国内生产总值,只要在中国领土内产生的价值都算是GDP,包括外资企业和外国人的收入。 GNP是国民生产总值,只统计全球中国人的产值和收入,海外的中国国籍的也统计,国内的外国人不统计。 名义GDP是按照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GDP则指定之前某一年为基期推算出几年的GDP。实际GDP更有价值,名义GDP不考虑通货膨胀

第四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总需求不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以及内生性收缩等因素的作用下,宏观经济整体通缩的压力大幅度上扬,工业领域的通货紧缩问题向深层次迈进,这是基本价格指数基本上在零增长附波动,进口商品价格跌得有点厉害,同时导致我们的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都出现连续39个月的负增长。那么这个负增长带来的问题等会儿我们会专门强调,也就是说持续三年之后,它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这一点我们第一个关注点就是在去年7月份、8月份石油价格大幅度下滑之前,PPI已经持续两年为负了,很多人都讲到我们是输入性的通缩,是由于石油价格导致物价的变化。但是大家一定记住,在石油价格没有下降的时候,我们的价格变异已经产生了。第二个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会看到CPI,各种层级的CPI,也就是扣除食品与能源的所谓的核心CPI都出现阶梯式的回落,并且都回到1时代,而我们的目标3%,也就是离目标值越来越远。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关注点是我们的GDP平减指数两个季度为负,过去时间如果连续两个季度为负,再一个增长的经济体里面可以说它就是萧条了。大家一定要清楚,对中国这样的经济体,衡量物价水平最确切的参数是GDP平减指数,而不是CPI。所以大家看到宏观经济学最新的发展里面,很多经济学家提出的不要盯住CPI,你应该盯住名义GDP增速,这是最新发展。这里面有它很深刻的一些原因的。

中国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

3

第五个就是价格下滑了,我们会发现各类绩效指标持续弱化,局部区域出现断崖式的变化。第一个工业利润大幅度下滑,局部断崖式的变化国有企业负24.7%,大家说这还是做假做出来的,如果把水分挤一挤可能降得更多。第二个我们就会看到亏损面在大幅度上涨,同时我们第二个方面看到的就是财政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局部区域出现断崖式变化,部分县级财政运转困难。大家看看我们的财政剔除这个红口径的3.1,大家看到局部区域,辽宁省、黑龙江省、新疆自治区都是负增长,最头疼的大家看到辽宁省负30.4%,这个政权怎么样运转?还有一个县级财政目前普遍困难,去年我们还老想着钱花不完,花不出去,今年突然一下发现没钱花了,这个问题也是大家面临的。第三个我们会看到土地收入下降很猛,而土地占我们地方财政收入的45%左右。第四我们看到居民收入虽然短期报纸相对稳定,但从中期来看,它的增速还是在回落,所以大家会看到这是农村的,这是我们城市的基本上保持比较稳定,但是农村的这两年滑得比较厉害,这是我们看到的收益指标。

第六个就会看到整个金融的速度在放缓,金融速度为什么在放缓?我们就会发现第一个社会融资规模负增长,负20%几,也就是融资量越来越少,当然表外业务清理、银行惜贷以及整体性去杠杆的冲击下,内生性的紧缩是很重要的因素。第二个是M2的增速也有一个持续的回缓,再一个货币流通速度回落了0.1个点,还有实体经济的资金周转在变慢,所以说我们讲了内生性的收缩很严重。

第七个方面,我们看到不仅仅各类的参数在变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景气指数也在变化,景气指数持续回落,最重要的是克强指数已经创五年的新低,这一个指数累计到2.61,只比09年的高一些了。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发电量和货运量,一个只有0.22,一个只有4.2,特别是大家要关注的货运量这个参数是非常低的一个数字。所以很多人就讲GDP是不靠谱的,发电量和货运量是靠谱的,但是你看到这个靠谱的数据也很低。我们的统计局所发布的宏观先行指数,宏观一致指数创五年来的新低,这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当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市场信息不足,工业+企业的信心指数,银行家的信心指数,包括我们经济学家的信心指数都是在大幅波动中间下滑,如果有一个股票信息指数也是在大上大下,是振荡的变化趋势。

所以这是我们总体对七个经济指数的特征,但是这不足以描述中国的低迷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因为我们认为它有分化,还有向好的一些表现。

第一个我们看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初见成效,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就业状况还不错,从目前的国家所发布的数据来讲,一季度总量324万,按照简单的配算,要超过前年的目标值,还不错。但是,这里面注意的要点是什么?第一个虽然劳务市场的求人倍率在上涨,但事实上总体需求在下滑,更重要的一个从4月份的变化来看,发现总体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减少的,同时在特殊人群里面的减少会更大。当然第三个就是以往大家认为已经 4

告别中国历史的一些现象,国有企业下岗、国有企业的破产现象又开始出现了,这里面比如说像二重、一重、东北一些区域的城市都出现这种现象。

第二个就是我们所看到在宏观经济总体低迷的状况下,结构出现重大分化,繁荣与低迷、萧条与泡沫并存,这个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认为是泡沫替换,即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同时,股票市场快速上扬,股票泡沫开始替代地产泡沫,这是上证综合收盘指数,从去年差不多6月份开始实现一种飙升,大家知道昨天、前天是暴跌,但是我们的国房指数是持续在下滑,这样一个十字交叉很明显。第二个很重要的是生产领域的收益和金融领域的收益在背离,导致生产领域的萧条与股市泡沫的并存,大家看到工业增加值在下滑,但是金融的增加值在飙升,这个背离很厉害。另外我们看到股市的市值在上扬,但是工业企业的利润在下滑。

同时,我们还会看到的第三个除了泡沫替代和股市的问题,我们还会看到经济在整体低迷中出现剧烈的区域分化,很多东部地区,特别是转型比较成功的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区域繁荣依旧,比如说像深圳我们去调研的时候,深圳市的很多领导给我们大吹了一通深圳,我深圳从来没有出现过萧条,还依然如此。我们看到很多地区增速下滑很厉害,大家看到这是实际GDP好像还过得去,但是名义增速惨不忍睹,再看财政增速更加头疼,但是如果我们看增速相对平稳的地区,大家看天津、重庆怎么样?都是高速增长,这是繁荣持续的一些区域,这是超级低迷的一些区域,这个分化不是以往所讲的简单的分化的描述。

第四个是在需求与政策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增长驱动的转换使行业也出现剧烈的分化,在传统行业持续下滑和低迷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今年一季度发改委发了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报告,20几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还不错,10.1,是工业总体增速的5倍,而利润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7.7%,大家知道我们刚才讲的工业整体是负1.3,国有企业是负24.7%,而它能够有17%的增速,了不得。从前期来看,我们战略性新兴产业像打了鸡血一样信心指数飙升。这个里面很多人讲的我们的创业板块出现一些支撑力量,好像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了。第二个是传统制造业与高端新型制造业出现分化,上面这个还不错,但是我们看到的我们的专业设备制造业还是在增长,而这个分化很重要的点在什么时候?实际上是2004年。第三个是新型消费合新型消费业态增速依然迅猛,但部分传统消费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这是一个网购增速很快,另外通讯器材销售39.4也很猛,但是我们看到汽车消费2.1。

行业利润在整体回落中分化更厉害,比如说像我们的地产、银行业、化工业、有色金属业这几个行业净增长为0。同时我们看到煤炭行业的净利润增长和我们的钢铁行业净利润增长负两位数,一个负17.5,一个是负13点几,唯一的一个大家看到还不错的是我们的生物制药增长27%点几,这个分化也是很猛的。

5

篇六 实体经济低迷时,什么行业
经济太低迷

经 济 太 低 迷,少 玩 股 市 泡 泡!(修改稿)

2015年一晃已过去了3个月,经济仍止不住地下滑,降息没有降出多少名堂来,许多资金没去该去的地方,到了泡沫严重的股市“捣糨糊”,让许多中小企业感到胸闷、呕吐、窒息,再也挺不过去了。总理急,有良知的人们也急!经济不能这样搞,实体衰落玩虚拟,看看不断倒闭的店铺和客人日渐稀少的超市,难道到了年底真要我们去编经济又增长了7.0%和7.2%的故事吗?现在是百业萧条,唯独中国股市很奇葩,一路高歌猛进,泡沫大了之后还可以再大(垃圾股300033,不长的时间从5.85元炒到了134元,市盈率596倍,近期庄家频放大量跑得欢,双头出货明显,卖掉十分之一的股票就回了本,恶庄操纵股票有多狠啊,不知道今后有多少贪吃的股民要为它倾家荡产了),在全世界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天买进、卖出近2万亿天量资金的景象。在股市有700多支股票市盈率已超过了100倍,相当多的股票市盈率在500倍以上,许多公司早已成了空壳;在经济不断下滑中提前埋伏到股票中的庄家拉升股票已有了7-8倍暴利、技术层面上个别指数呈现周K线顶背离的情况下,不断有人出来为庄家代言“炒股是支持了实体经济”、“中国股市炒得这么高有其合理性”,“支持社保基金参与股票投资”,忽悠新生代股民杀入股市,为赚得盆满钵满的庄家买单、接货,是十分不可取的行为。笔者从来认为发展类似于港股估值理念,以靠现金分红来博取收益为主的股市,投资人和融资人利益共享、使资源得到优化配臵是我们【实体经济低迷时,什么行业】

应当提倡的虚拟经济发展方向,而进行资本投机,用大量实体经济的资金将不具备多少投资价值的股票价格炒得过高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好处,目前中国股市不创造财富,玩零和游戏,张三掏李四口袋里的钱,泡沫破裂后必是一地鸡毛和哀鸿遍野,输钱的快速返贫,连买一张报纸的勇气都没有,赢钱的露出狡诈的笑容要么买着机票准备移民;要么将大笔资金囤积起来等着下一波行情,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网络股的泡沫破裂对经济产生的巨大杀伤力我们还历历在目。表面上看来,股市炒热了,上市公司可以多发股票、多融资,国家搞直接融资也减少了金融风险,但不要忘记,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中产阶层都是支持实体经济内需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财富不断增长,享受性消费的愿望不断提升才能支撑经济不断向上循环发展,而采用了“非常规、不规矩”的玩法,在资本市场上把他们一个一个绑着“活埋”了,社会上失去了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上市公司融资搞实业又有什么意义呢?难怪许多融了资的上市公司,发现了市场的消费极度低迷之后,不敢全按照招股说明书的承诺去进行实业投资,而将融资的钱去存银行或者干脆又拿到股市中炒股去了。再则就是对游戏规则必须按照中国的国情进行修改,中国股市的现行规则是融资人可以很不公平地向投资人按几十倍的市净率发行股票,有的在发行前还可以套现一部分零花钱花花,发行一年后原始股的控制人就可以将放大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纸上财富迅速进行变现,这样做必使财富过快地向少数人集中,加大了贫富悬殊,削

弱了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使实体企业运行十分艰难,同时暗中又很可能隐藏着一系列的腐败。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培育起来的实体经济建起来难,毁起来快,为了规范资本市场行为,让资本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正能量,迅速扭转经济不断下行的趋势,最大程度地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笔者在此建议:

1. 对股市要限制股票的恶炒,恢复过去实行的两个涨停板后

的第三天停牌一小时后连续竟价的做法,近阶段对卖出在五个交易日内涨幅在30%、十个交易日内涨幅在50%的股票买卖征收30%的所得税,为鼓励资源向优质股配臵,遏制过分炒作概念股、垃圾股的行为,对市盈率已达300倍的股票,涨停板限制在5%,连续5个涨停后停牌10个交易日,如再度风狂将以更严格到位的措施来处臵.

2.当股票市场的投机氛围过于疯狂,卖资产炒股票,大家都想不劳而获捞一把,影响了实体经济的消费时(比如主板市场沪深平均市盈率超过了22倍,中小板、创业板平均市盈率超过了50倍),证监会就应当出台政策让股市降降温,比如采取增加股票交易印花税、增加新股上市频率、提出警告、降低沪港通、深港通资金门槛、加大查处操纵股票行为力度等措施。

3.要让融了钱的大小非安安心心搞实业,五年之内不允许减持股票,五年之后也只能逐步减持,目的是使资金尽量流入到实体经济的投资与消费中去;

4.证监会加强巡查和抽检,对业绩不达标、信息披露造假严重的上市公司要排除各种干扰,坚决清除出股票市场,如果说管理层没有敢于得罪利益集团的勇气,中国股市优化资源配臵的口号就会是一句忽悠人的空话,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也终将成为泡影;笔者认为要多发展债券、信托等多种融资渠道,适当让股市修养生息,遵循一般的市场规律,股市每年应当有接近于8%的新公司上市,5%的不达标老公司退市;

5.证监会真正从保护中小股民的角度出发,在股市泡沫严重的时候有义务提醒投资人注意风险,而不要推波助澜、放大泡沫,帮着小股民挖坑,自己埋了自己;

6.降低股票发行的市净率,一般不超过2倍,多融资必须多让出股份,不同意此条款的拟上市公司可以不上市。

7.制定政策,帮助最有希望转型成功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发行可转股债券,每年对中国各个行业的龙头公司进行表彰宣传,营造股民投资蓝筹股的氛围.管好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使用,不得炒股和违背承诺挪作他用;

8.证监会不仅要帮助上市公司融到资,更要会同国家有关部门为上市公司的投资、生产、盈利创造好的外部环境,在吸引资金参与投资股票与很好地保护中产阶层的财富、促进实业投资和内需消费之间寻找平衡点;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为股民的健康投资着想,只有大家双赢,才能保持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繁荣,

改变一赢二平七亏的现状,管理层也不再需要为寻找新的投资人去发愁。

说句题外话,中国经济的发展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人均GDP那么低,没理由停滞,要解决因三期叠加造成的消费低迷状况,一是降息降准降到位,引导各路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的投资与消费中去,以中产阶层提高生活品质的消费升级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二是在虚拟经济领域中减少因制度设计出现暴利的机会,减少某些权贵和别有用心之人的寻租空间.切实保护中产阶层的财富不受侵犯,鼓励人们靠诚实劳动致富;三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增强个税监管,用全民各阶层适当均衡的消费能力来支撑国内企业的投资生产与销售;四是政府在有实际需求的领域、与发达国家比较需要改善和追赶的领域、中西部的落后地区加大投资,并牢牢抓住中、高收入阶层住房、汽车、装修消费升级,游艇、私人飞机消费热点开拓等十万、百万元级的大消费不放松,让家电、餐饮、服装、百货、娱乐、健身、旅游、通信等百元、千元级的小消费稳步跟进,人人能赚到钱,消费的列车隆隆开动,企业的投资、生产、销售才能循环,才可能有剩余资本去进行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五是政府营造公平、廉洁、高效的营商环境,少做婆婆、少拉郎配,让企业家发挥才能,让市场去配臵资源;六是除了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需要走出去寻觅机会外,要鼓励资本尽量留在国内,中国的许多地方还很原始,缺少发展资金,无论在软件和硬件上需要投资改善的地方

篇七 实体经济低迷时,什么行业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困境及其出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5年5月 2

)2卷第3期     JournalofHenanNormalUniversitPhilosohandSocialSciences 第4      y(py 

a.2015 My

Vol.42No.3【实体经济低迷时,什么行业】

“下的经济发展困境及其出路新常态”

崔九九

()河南新乡4新乡学院,53003

传统制造业和基建投资作为长期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股主要力量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摘 要:房地产行业、,态,目前遇到了发展瓶颈。在此形势下,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而“新常态”反过来加剧了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从而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受制于中国特有的金融体制安排,本有望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中小企业长期以来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在大型商业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下,走出经济发展困境的关键在于找到替代性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既有利于缓解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又有利于降低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杠杆化水平。激活资本市场活力的一个根本途径是改革股票发行制度,以I这样才能从制度上突破当前金融体系的局限性,打破严重失衡的直接融资和间接PO注册制取代审批制,融资结构,从而突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瓶颈。为了克服I监管PO注册制的内在缺陷,部门必须加强事后监管,建立市场纪律,约束企业的背德行为,也就是采取“宽进入、严监管”的模式。关键词:新常态;发展困境;去杠杆;资本市场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92015304242000---

房地产行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  在中国3

业、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这三个领域无一例外地都面临发展瓶颈:房地产行业经过1目前总体上处于相对过6年的迅速扩张,剩、住房投资投机退潮和房价稳中有降的下行阶段;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升级和环境保护压力,依赖传统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在基建投资方面,作为其主要供给者的政府面临严重的资金约束,依赖基建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也面临递减规律约束。

在这样一个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已经不可避免地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阶段,经济“新常态”又会反作用于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从而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目前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

收稿日期:12201401--

或未来将面临陷入发展困境的潜在风险。有鉴于此,本文试图研究当前经济下滑或经济发展困境的实质、走出困境的机制及其实现条件。

一、当前经济发展困境的实质

在“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之所以能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消费处于弱势地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从市场供求层面来看,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繁荣有其外在制度及其环境优势,这些外在制度包括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政策支持等,而较低的居民收入水平、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供给、落后的基础设施、简陋的居住条件、高储蓄倾向和广阔的国际产品市场等外部环境因素为房地产市场、基建投资及其相关制造业扩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第二,从政府政策扶持层面来看,在经地方政府更济增长与官员晋升挂钩的激励机制下,

·42·

热衷于发展易于量化的基建和房地产等投资。第三,从资金供给制度来看,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基于经营层面的风险规避要求,以及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模糊的产权关系,商业银行倾向于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提供贷款,而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往往与房地产(如经济适用房、棚区、基建投资以及钢铁、煤炭、电力、改造房、公租房等)太阳能、铁路等产业高度相关。

这三个原因至少造成了两方面的经济失衡:一是实体经济层面的企业及产业结构失衡,也就是大型国有企业及传统制造业的急剧扩张与中小民营企业及战略新兴产业的滞后发展,具体体现为传统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和战略新兴产业的较低国际竞争力。这一失衡引起的不利后果是,在战略新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尚未壮大的条件下,大型国有企业主导的传统制造业却提前遭遇了发展瓶颈,从而既削弱了长期以来的高增长,又使实体经济面临后劲不足的困境。二是金融体系层面资金配置的失衡,简言之,就是商业银行体系的大量贷款流向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中小企业仅仅获得了非常有限的资金。在现实中,资金配置失衡以两种形态并存:过于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这种资金配置中,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贷款,而中小企业——不具备这种优势,结果就引致出一种套利机制—大型企业为了获得套利收益,把获得的银行低息贷款通过信托、理财产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渠道,再次投向过度泡沫化的房地产等领域,而不是投向资金短缺的战略新型产业及其中小企业。这种套利机制的经济代价是高昂的融资成本及其房地产泡沫,它也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发展而房地产行业泡沫化的机制支撑。可见,资金配置失衡既是实体经济失衡的结果,也是实体经济失衡的原因。

如上分析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困境的实质是实体经济转型的困境,或者说是大型国有企业(及其传统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等)与中小企业(及其战略新型产业)均衡发展的困境。就这种困境的根源来说,主要是商业银行体系资金配置失衡的产物。客观地评价,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企业之间的这种资金配置及其互动方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增长,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但是,到了目前阶段,其局限性愈发凸显。事实上,金融体系对房地产、传统制造业和基建投资的过度依赖,明显加剧了相关资产的泡沫化程度,相应地,在“新常态”下,房

、制造业“地产“去泡沫”挤水分”和地方政府“去杠杆”的压力及其风险也更大。实际上,考虑到金融体系与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债务之“新常态”下的经济调整将面临巨大间的高关联度,

的金融风险。以房地产行业为例,项卫星、李宏瑾、日白大范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美国、本以及东亚各国和地区发生的房地产泡沫危机的考察发现,银行信贷扩张是造成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原

1]

;周京奎的研究发现,信用扩张过度的结果就是因[

2]

。就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困境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来说,房地产泡沫又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叠加在一起,所以金融体系承担的潜在风险更大,在严重时甚至会演化为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对此,房ofmann对16个工业化国家的研究发现,H

3]

。可见,“新价冲击对银行信贷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困境表现为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困境,实则是商业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防控及其金融转型问题。

二、走出发展困境的条件及其机制

按照分析,当前的经济发展困境可以具体化为如下问题:在不引起金融体系或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条件下,有效降低经济体的“杠杆化”程度,包括企业和地方政府两方面的债务。在此基础上,既实现稳定的金融环境及其金融转型,又达到必要的经济增长。理论上,这牵涉到一个基本问题:如何满足“去杠杆化”之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如果不存在这样一种融资补充机制,就不仅不能纾解实体经济的资金困境,而且还可能会加重实体经济的融资负担,并引起实体经济的信用风险,而这种信用风险反过来会拖累商业银行体系,因而使经济陷入更为严重的发展困境。可见,走出发展困境的关键在于找到替代性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既有利缓解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又有利于降低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杠杆化水平。幸运的是,当前的经济发展困境实则蕴含着潜在出路。

(一)新增长极:中小企业崛起的条件

在实践中,房地产行业和传统制造业已经难以承担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任,与这种功能弱化相伴随,它们也将逐渐失去“最大资金池”的角色。这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如前所述,房地产和传统制造业投资下降不可避免,实体经济仍将处于持续低迷状态和收缩通道;另一方面,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吸收的大量存款找不到理想的投资渠道,这意味着信贷投放量的

·43·

下降和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据此推断,与经济增速放缓和信贷收缩相伴的将是物价水平下降,据统连续3计,014年PPI同比下跌3.3%,4个月为负,2PI全年涨幅低于3.5%目标。C

如何填补房地产和传统制造业在经济增长及资金吸纳方面所留下的空缺?出路其实就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困境中。按照分析,中小企业拥有吸纳大量资金的需求和容量,中小企业的不发展源于中国特有的金融制度安排及其金融歧视,因此,依赖一直处于融资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就可以摆脱目前的局面。这不仅可以为大量资金找到出路,而且有助于突破约束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融资困境,使其承担起资金池的角色。一旦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得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

综上,有别于房地产行业、传统制造业和基建投资繁荣背景下的投融资环境,目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大量资金急需找到投资渠道,中小企业也有融资需求,所以在理论上,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在某种含义上得以优化。但是,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下,实际上不存在将二者对接起来的有效机制。究其原因,当前的金融体系是由大型商业银行主导的,它是一种间接的融资方式,而实践表明,间接的融资方式并不利于闲置资金从商业银行配置到中小企业,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所在。因此,当前的任务是找到一种替代性制度性安排,它既有能力吸收公众资金,拓展公众投资渠道,又能够把资金配置到中小企业中,从而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并降低实体经济对间接融资方式的依赖度。

(二)替代性制度安排:PO注册制I

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其实存在这样一种替代性制度安排,它就是与间接融资方式相对应的直接融资方式,具体指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等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但是,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它主要起到了帮助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商业银行转型上市的作用,而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推动经济转型方面的作用仍然比较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源自资本市场严格的准入机制。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监管部门一直实行股票发行审批制,为企业上市设置了很高的进入壁垒。虽然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一些竞争力低、业绩差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保护了投资者,确保了资本市场有序运行,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例如,资金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成了资本市场的主要受益者,并据此确立了其在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上·44·

的垄断地位。这种事实上的行政性垄断不仅降低了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积极性,而且其强大的吸金能力直接推高了融资成本,因而恶化了具有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精神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即使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定向降准”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在实际的运行中,这些资金最终还是难以进入中小企业。尤为严重的是,在缺乏监管制衡力量的条件下,股票发行审批制助长了监管部门的寻租活动,而寻租利益反过来又刺激了监管部门的行政审批,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使资本市场成为大型垄断企业的提款机,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这显然有悖于资本市场建立的初衷,更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事实上,由于资本市场在融资方面的局限性,目前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仍然是间接融资,比如发行银行贷款、信托产品等,据估计,当前中国企业的间接融资比例很高,总体负债率基本上居于世界第一,远远超过国际预警线,也就是说,多层次资本市场并未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对经济的贡献也比较有限。例如,谈儒勇的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体系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性,而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却呈现出轻微的负相关性,对经济增

4]

;梁琪、滕建州研究发现,股市发展长的贡献有限[

5]

;伍志文和周建军的研没有促进和导致经济增长[

[6]

;谭志究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不是经济的“晴雨表”

强的实证研究显示,经济增长与股票市场没有很强

7]

;杜江和沈少波甚至发现,的相关关系[中国的股票8]

;陶丽婷基于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背离关系[

股票市场发展003-2013年的季度数据同样发现,2

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是金融中介的发展促进

9]

。了经济增长[

鉴于此,激活资本市场活力的一个根本途径是改革股票发行制度,以I这PO注册制取代审批制,样才能从制度上突破当前金融体系的局限性,打破严重失衡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从而突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瓶颈。首先,与商业银行贷款和债务融资不同,股票市场是直接融资,投资者是所有者而非债权人,所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就可以直接降低债务负担;同时,企业将融资所得用于偿还商业银行贷款,这样既可以,实现房地产企业和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去杠杆化”又不会冲击商业银行体系。其次,PO注册制会降I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且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外部约束会促进其产品创新、市场开拓和公司治理机制

完善,这有助于推动企业微观经营机制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并在传统产业之外提供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由此避免传统产业调整所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第三,从投资者角度看,中国目前的投资结构而金融资产占比不到3这是,房地产超过70%,0%,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结构正好相反;PO注册制I将极大地拓展投资选择,同时可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来源,由此降低公众对商业银行的依赖以及金融风险过于集中问题。第四,从地方政府角度看,目前各地正在试点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的去PP模式,PP模式的初衷是地方政府债务的“PP

,而P杠杆化”PP模式的基础是拥有雄厚资金支撑的私人企业参与,否则,负债高筑的企业和公共部门合作只会带来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就回归到资本市场改革问题,即唯有推行I降低资本市PO注册制,场准入条件,提高私人企业的融资能力,才能确保PP模式的成功运行。在未来的金融体系中,POPI注册制下的直接融资将会成为撬动中国经济转型及其增长的新动力源泉。

三、潜在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降低中小PO注册制能够有效激活资本市场,I

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推动实体经济,“助推企业创新及其产业转型,去杠杆化”打破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非均衡发展,从而走出潜在的经济发展困境。但是,在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外在极端部监管条件下,PO注册制也存在内在风险,I条件下,它甚至会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

就中国的资本市场而言,由IPO注册制所引起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比于股票发行审批制下的高准入门槛,PO注册制下的低I准入门槛会鼓励一些经营能力弱、未来市场前景暗淡、技术创新能力低和公司治理结构差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甚至不排除一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短期套现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参考文献:

第二,长期以来,中国缺乏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公众的投资渠道较少,因而至今尚未形成理性的投资行为,投资方式非常简单,所以一旦IPO注册制激活,以致股票市场,就有可能出现大范围的“羊群效应”引起股市泡沫,而这通常意味着巨大的金融风险。第三,国内外的资本市场发展经验表明,股市最终受制于实体经济等基本面因素的约束,但是在短期内也有脱离实体经济运行的能力。这种背离往往会把大量资金吸引到股市,因而会冲击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及其运行;一旦泡沫膨胀到峰值,其回落又会进一步加剧其之前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第四,PO注I册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管当局的寻租利益,这会造成监管积极性下降及其监管缺失,并与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叠加在一起削弱企业的外部约束力量,等等。

可见,解决中PO注册制并不是激活资本市场、I小企业和实现实体经济“去杠杆化”的灵丹妙药,在不具备一些制衡力量的条件下,它甚至比股票发行审批制的效果更差,这也正是中国的资本市场长期以来未采用注册制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不能因噎废食,所以问题不在于是否实行I而在于如何确保IPO注册制,PO注册制的良好运行。按照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PO注册制并I不意味着监管部门退出监管,而是意味着其监管领域及重点的调整,即从严格的准入监管调整为严格的准入后监管。换句话说,实行I预防PO注册制,和控制风险的核心仍然在于加强监管部门的事后监管,从而既避免把有潜力的小企业拒之于门外,又惩处一些上市企业的背德行为,由此彻底解决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PO注册制实行之后的企业背I德行为和企业的创新发展问题,最终通过有效的资本市场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国际性企业。

]()[]李宏瑾,白大范.银行信贷扩张与房地产泡沫:美国、日本及东亚各国和地区的教训[国际金融研究,项卫星,J.20073.1

[]周京奎.金融支持过度与房地产泡沫[北京大学出版社,2M].2005:82.

[]:[,()3Hofmann.BankLendinandProertPricesSomeInternationalEvidenceR].HKIMR WorkinPaer200322.    gpygp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41J.99910.[]]()梁琪,滕建州.股票市场、银行与经济增长:中国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5J.200510.[]“]()伍志文,周建军.股经背离”的存在性之争及其实证检验[财经研究,6J.20053.

[][]()谭志强.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股票市场发展关系的再检测:世界经济情况,72001-2007J.20091.[]]()杜江,沈少波.我国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分析[求索,8J.20105.[]]()陶丽婷.股票市场、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特区经济,9J.201311.

·45·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85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