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竟西湖六月中下一句

| 校园招聘 |

【www.guakaob.com--校园招聘】

必竟西湖六月中下一句篇一
《毕竟西湖六月中》

毕竟西湖六月中

——诗意中漫话杭州水系文化

自上古时期西王母手中的那颗明珠掉落凡间之后,便在长江以南,钱塘江北岸出现了西子湖。在历史的发展中西子湖已经不再单是人们眼中一片水域,一道风景了,更是一弯多情的湖水,一段多彩的历史,一种多味的情感……

向着钱塘江北岸一路走去,不多久便有一弯面积不大却温情的水面出现在眼前。西湖不大,较之附近的太湖,巢湖来讲,西湖实在太渺小了,以至于站在东南西北任何岸边都能一眼望尽对岸的一草一木,甚至在卫星地图上根本看不见。而就是在这小小的一弯水面上,缩影了吴越文化,承载了太多的诗篇与故事。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的这一首,可以作为描写西湖美景的总纲,因为西湖的美,不单是某个季节的特权,也不是只靠那一山一水的凸显。西湖的美,是整体的美,是四季变换中互相搭配并产生的四季皆有的美。正如苏轼所言“浓妆艳抹总相宜”无论从哪个空间的角度,哪个时间进度的来看西湖都有它的美。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孙锐 《平湖秋月》

西湖的美,六分美在在西湖水,写西湖不写水,无疑使文章大跌身价。

唐穆宗长庆二年,一个初到杭州赴任的刺史为了解决灌溉用水的问题,主持修筑了一道长堤。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市长”便以他的姓氏给长堤命名,叫它“白堤”从此,杭州的历史上多了白居易。

在中国所有来过杭州的诗人中,莫过于白居易最喜欢这一方水土了。他在杭州担任刺史期间,写下了不少关于西湖的诗篇,几乎每一首拿来都是极美极好的文字。

白居易写出的最美的西湖,源于那一次春游: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江南好,最是忆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忆江南》

在白居易简易通俗的文字中,回忆了杭州的两大特色——桂花和钱塘潮。我曾有缘,在一个初秋的下午来到西湖边,闻到了那阵阵幽微而香浓的桂花香。这桂花,是喝着温情的西湖水成长的,故香气浓而不烈。因此,“满陇桂雨”才能名列西湖十景之一。

提起“钱塘潮”便要说起伍员伍子胥。忠臣往往被排挤,正如太史公评论屈原时所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一点伍员丝毫不差于屈原。只因吴王夫差亲小人远贤臣,听信伯嚭之言,遂赐死五员。自刎前的一句“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可见其悲愤之心。这还不够,吴王竟将他的尸体“以鸱夷革裹尸,浮于江中”由此便出现了钱塘潮的传说。

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践终非霸主材。 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鸱夷铁箭俱安在,目断洪波万里回。 ——方行《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

伍子胥化身钱塘江神,把一腔怒火全都发泄在江水中,每年的八月十八便驱赶着万丈白练从东海滚滚而来,只为向两岸的看客诉说……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潘阆《酒泉子》

潘阆描写的钱塘潮,是最经典的,寥寥数语,没有太华丽和造势的辞藻,便写出了看潮人的多,潮势的大和观后的感觉。尤以最后一句“梦觉尚心寒”从侧面写出了潮水给人带来的震撼。

杭州三年,对于白氏来说怕是最美回忆了,以至于卸任之后写下了: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西湖留别》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杭州回舫》 是什么让白刺史如此痴恋着杭州?用白氏自己的话回答就是“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公元1090年,苏轼到杭州任知州期间的西湖又迎来了一次新生,为了防洪和引水,在湖的西边,苏轼带领杭州民众用疏浚的淤泥堆积了一道长长的大堤。从此奠定了西湖今天的布局。为此,苏东坡有诗为证: 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苏堤,分西湖为里外,却又连接了南北的高峰,可谓一举两得。

苏堤与白堤似乎是天然的一对,从空中俯瞰,二堤所在的位置,差不多就是湖面黄金比例的分割点。由此,又为西湖增添了一份美感。

杭州自古就是“美人的故乡,才子的温床。”有像西施,苏小小,王朝云这样的名妓美人,也有苏东坡,沈

括,林和靖,褚遂良,于谦等等这样的才子名士。正是因为西湖,才使得这一方人杰地灵。

正是因为西湖,才使得中国文学史上又多了一道浓厚的笔墨,让吴越大地愈发的具有文化内涵和魅力。

必竟西湖六月中下一句篇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还是用杨

万里的《晓出净慈寺》来欣赏一下西湖的夏天景色。他用寥寥几笔勾勒了西子六月莲叶接天,荷花映日的动人画图,使我们从远处触及了荷花令人倾心的美丽形象,触及了梦的边缘。 凡是美好的事物我都欣赏,这样的说法我以为并不过分,或许这是人的本性的自然流露。 然而,对于荷花我不仅仅是欣赏,而是一种由衷的倾心,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几乎到了溺爱的地步。诚如苏东坡对西湖的赞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总感觉荷花有着一尘不染的美丽。即使有着点点瑕疵,也是无可指责的。

当然,我不仅仅爱她清秀脱俗的美丽,也不仅仅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贵,更是因为她是一种灵秀而有生命力的花。 西湖犹如一位美女,那么,荷就是西湖的灵。 她已植根于我的心湖深处,那朵莲花在那里不断的吐露芬芳。她就是我的梦,是我的希望。总能感觉她与我是那么的亲近,她似乎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支配着我,使我奋发向上。 其实,世上万物皆有情。 当你以一片诚心去呵护一种所爱,你便赋与了它生命,即使是一块石头,也不例外。而当你赋与它生命的同时,它也同样滋润着你的生命。因为,它的兴衰直接左右着你的情绪。她的绽红,你会喜乐于怀,她的枯败,你将叹息哀伤。 六月的太阳是灼热的,六月的温度是疯狂的,六月的西湖也是美丽诱人的。那里有着一个从梅家坞延伸过来的梦。无论是四面苍翠的青山,还是碧波荡漾的湖水,都让人一种醉熏熏的朦胧的释怀。使人的心境坦荡无砥,一泻千里。

这似幻似梦的美丽境界,来自于美丽温和的凤凰山,来自于西湖千百年来的修为与底蕴,更来自于这骄阳似火的六月。是这似火的骄阳点燃了西湖,使这千年封冻的清莲焕发了青春。她把慧根伸进了最具灵性的水里,有了这田田莲叶的无穷碧绿;有了这亭亭玉立的佳人;有了这粉红嫩白的魅力。那带笑含羞的点点粉红凝视着游人的目光。使这西子的心难以平静,这碧绿的湖水一直在悠悠的荡漾,轻盈地摇晃着游船,摇晃着游人的心旌。那一岸柳树也有了丝丝忧思,他默默的守望,就是为了与荷花有着默契的相处。 狂热的风在轻轻的摇曳着清荷平静的姿态,她以一双慧眼欣赏着遥望的心,默默地接受着你的怜香惜玉。 然而,她的高雅是无可侵犯的,她的心思你是无法猜测的。你欣赏她,钟情她,惟有用一颗赤子之心,真诚、悠远地拥在心间!你欣赏她,惟有努力向上,慈养好你的修为。 你的思想有多深邃,你的心态就有多安逸。谁也不敢轻狂放浪,只有敛神息气,达到那种高深的境界。然而,再去回味那份曾经的拥有,那份执着。那么,你就会感受到甘泉一样清冽与甜蜜。 夜是美丽的,是梦最为旺盛的季节,而我便是梦的放歌者。

是谁在夜的清幽里,驾一叶小舟,在蒙蒙的月色中,满载一船星辉。舟中的一架古筝,流淌着悠悠的旋律。那碧波中荡漾的小舟,在莲花丛中漫漫穿行。是谁在与脉脉含笑的荷花心神相会,在月色中交融一起,相拥相视,翩翩轻舞于湖面,共享着人间的天伦之乐,慢慢地把自己从凡胎肉身中蜕化出来。 一道古乐如幽幽的月色倾泻,犹如断藕的情丝缠缠绵绵......

必竟西湖六月中下一句篇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必竟西湖六月中下一句篇四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西湖学校成长侧记

承载着教育的责任和家长的重托,西湖学校已走过风雨十年的办学之路,尤其是近几年,西湖学校遵循“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办绿色教育,创精品西湖”的长远发展规划为目标,坚持“有教无类”、“教育是唤醒,而不是告诉”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追求卓越,全力以赴”的西湖校园精神,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赏识教育为主线,以创新教育为重点,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培养特长,发展个性”的办学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近几年中考成绩在全县民办学校中名列前茅;2008年1月西湖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情感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西湖钟书幼儿园被评为“宿迁市优质幼儿园”,2008年7月西湖学校被教育局、园林局评为“园林式校园”,2008年通过“宿迁市管理规范样板学校”市级验收,2010年11月西湖钟书幼儿园被评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回首十年往昔,西湖学校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展望明天,勤劳的西湖人必将以饱满的热情为桑墟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必竟西湖六月中下一句篇五
《六年级《古诗文积累》(下册)》

与 圣 人 为 友 与 经 典 同 行

(一)

春风得意 艰苦朴素 以理服人 大公无私 兴致勃勃 喜出望外 喜不自胜 沾沾自喜

朱桥中心小学 高年级校本课程 《古诗文赏析》

1

与 圣 人 为 友 与 经 典 同 行

(二)

心急如焚 表里如一 见义勇为 助人为乐

坚强不屈 视死如归 锐不可挡 坚贞不屈

朱桥中心小学 高年级校本课程

《古诗文赏析》 2

与 圣 人 为 友 与 经 典 同 行

(三)

心花怒放 深恶痛绝 火冒三丈 疾恶如仇

心惊肉跳 提心吊胆 羞愧难当 犹豫不决

朱桥中心小学 高年级校本课程 《古诗文赏析》

3

与 圣 人 为 友 与 经 典 同 行

(四)

扑朔迷离 铺天盖地 普天同庆 凄风苦雨

七上八下 齐心协力 骑马找马 杞人忧天

朱桥中心小学 高年级校本课程 《古诗文赏析》 4

与 圣 人 为 友 与 经 典 同 行

(五)

两袖清风 拔刀相助 雪中送炭 精忠报国

赴汤蹈火 同甘共苦 循序渐进 锲而不舍

朱桥中心小学 高年级校本课程 《古诗文赏析》

5

必竟西湖六月中下一句篇六
《望海潮》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

二、知识积累

1、词牌介绍

2、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

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3、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二、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1、请同学听朗读录音(仅为参考找出瑕疵)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

3 、再读课文(配乐)

朗读指导:

必竟西湖六月中下一句篇七
《浙江省严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月份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6分)

⒈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坍圮(pǐ) 摭拾(zhí) 蝉蜕(ruì) 田凫(fú) ....

B.狙击(jū) 嗔怒(zhēn) 隽永(juàn) 熨帖(yùn) ....

C.老媪(ǎo) 埋怨(mán) 猝然(cù) 亘古不变(ɡèn) ....

D.充塞(sài) 纶巾(guān) 戍卒(shù) 敛声屏气(bǐnɡ) ....

⒉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目不遐接 熙熙攘攘 玉砌雕栏 寒喧 挖墙脚

B.欢呼雀跃 莫可名状 出奇不意 陷井 兜圈子

C.妄自菲薄 金壁辉煌 肆无忌惮 蜇居 常春藤

D.针砭时弊 弘扬文化 扶弱济困 赝品 座右铭

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也许还该提一提林则徐,这位揭开中国近代史开门见山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 ....

B.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

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

C.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

D.芒果冰滋味甜美,清凉解渴,在炎热的夏天吃上一碗,真是令人心凝形释,暑气全消。 ....

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并非危言耸听、哗众取宠,“理科班学生的人文阅读几成空白”的判断,实在是我多年担

任理科班教学,并与许多同行研讨之后得出的结论。

B.比赛期间,南京市公交公司为了方便观看马术和速度赛马比赛,特在马群公交站备有专

车接送乘客。

C.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D.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的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

的盗版软件。

⒌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我在欧洲时看到, , , 。 , , ,这乃是常识。遗憾的是,对于中国的大多数父母来说,这个不言而喻的道理尚有待启蒙。

①简直视为子女教育的第一要义 ②使孩子离得开父母

③那里的许多父母在爱孩子上决不逊于我们 ④在他们看来,真爱孩子就应当从长计议 ⑤但他们同时又都极重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⑥离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得好

A. ③④②⑥⑤① B. ③⑤①④②⑥ C. ④③⑤①②⑥ D.④②①⑥③⑤

6阅读下面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不超过20个字。(3分)

当前,我国超过90%的 智能手机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可以对系统进行“二次加工”,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或盗版软件,则又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的风险。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少。因此,我国智能手机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3分) 叶子 秋霜 戏剧 色调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6分)

莫言还没有出名的时候,就被孙犁发现了。孙犁从其文字里感到了有趣的东西,便说了一些好话。那是作家之间的特殊感受,在基本的情调上,他们确有相通的地方,或者说,在精神气质上,他们重叠的部分也是有的。但莫言没有走孙犁那样的路,虽然同样写了乡土里迷人的存在,却把视野放在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在中国乡下的精神逻辑的叙写上,有别于同代人的文学。

莫言的文字里,有鲁迅的一丝影子,也有西方现代主义的元素。由此,他的创作得以摆脱旧影的纠缠。他对于历史记忆的梳理,有杂色的因素,从故土经验里升腾出另类的意象。先前的乡下生活的作品是单一的调子居多,除了田园气便是寂寞的苦气,多声部的大地的作品尚未出现。自莫言走来,才有了轰鸣与绚烂的画面感和交响的流动。这些在民国的文学中也有,但还是零星点点的存在。莫言的规模和气象,已超过了民国许多作家,可以说是自成一路的摸索者。

而若是回想“文革”后30年间的文学,莫言的探索有意味深长的所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一方面是回归“五四”,一方面是向西方学习。莫言是二者兼得,择其所长而用之。最初的时候,许多批评家对其并不认可;如今读当年那些小说评论,当看出批评界的滞后。莫言很早就意识到流行的文学理念的问题,认为文学本来可以有另类的表达。他早期的小说就显示了一种从单一性进入复杂性的特点。《白狗秋千架》《大风》《断手》《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等作品于混浊、零乱里依然有素朴的美。那种对人性珍贵元素的点化,在维度上已与传统的乡土小说有别了。他对恶的存在的描述,显得耐心和从容,以致让一些读者无法忍受。不过,恰是这种对审美禁区的突围,一个辽阔的世界在他笔下诞生了。《丰乳肥臀》《檀香刑》,就有诸多的醉笔,乡间的逍遥的史笔,催生于一部快意的交响。这个特点在近年的《生死疲劳》里依然能够看到,一个亲近泥土而又远离泥土的莫言,给读者带来的是另一种审美的快意。

我以为,莫言的出人意料的笔触,是把时空浓缩在一个小的范围里。中国社会本来一盘散沙,村民是分散居住者多。莫言把战争、革命、城乡都臵于一个调色板里,浓缩了几代人的感受,差异性与对立性浑然于一体,这达到了一种多维文化记忆的效果。中国的乡下,是空旷死寂者多,无数灵魂的不安与期待的焦虑都散失到历史的宏大书写的空洞里了。而莫言却把那些零散的灵魂召唤在同一个天底下,让其舞之蹈之,有了合唱的可能。《红高粱》《金发婴儿》《酒国》等作品中那些轰鸣的多声部的交响,表面上接近西方文学的某种情态,但实际上呈现出中国乡下的独特的精神逻辑。

(节选自孙郁《莫言:中国文化隐秘的书写者》,有删改)

8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莫言小说特点的一项(2分)

A.在作品中点化出人性珍贵的元素。

B.把时空浓缩在一个小的范围里。

C.在维度上与传统的乡土小说有别。

D.耐心而从容地描述恶的存在。

9列对“一个亲近泥土而又远离泥土的莫言”含义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2分)

A.莫言对于历史记忆的梳理,有杂色的因素,从故土经验里升腾出另类的意象。

B.莫言很早就意识到了流行的文学理念的问题,他认为文学本来可以有另类的表达。

C.莫言把战争、革命、城乡都置于一个调色板里,差异性与对立性浑然于一体。

D.莫言在叙写乡土时,以诸多的醉笔、逍遥的史笔等呈现中国乡下独特的精神逻辑。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2分)

A.孙犁在莫言的文字里感受到了一些相通的情调和共同的精神气质,为当时还没有出名的

莫言说了一些好话。

B.莫言的作品里有着鲁迅的一丝影子和西方现代主义的元素,摆脱了旧影的纠缠,所以没

有走孙犁那样的路。

C.莫言之前,表现乡下生活的作品以单一的调子为主,只有田园气和寂寞的苦气,多元复

杂的作品尚未出现。

D.莫言在回归“五四”的同时向西方学习,并择其所长而用之,这在最初的时候并未得到

批评家的普遍认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共16分)

①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②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它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③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④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 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虽然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实的朵数。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骨朵,都是在岸边难以看到的。粗略估计,今年大概开了将近一千朵。真可以算是洋洋大观了。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季羡林《清塘荷韵》有

删改

11阅读第③段文字,分别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荷花的外形之美和内在气质(4分)

外形之美: 内在气质: 13仔细阅读最后的画线语句,并作赏析。(6分)

三、古诗文阅读与默写(20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l4一l7题。(12分) .

【甲】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粱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乙】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①,非銛②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注】①锄耰(yōu)棘矜(qín):农具木棍。②銛(xiān):锋利。③七庙:天子的宗庙。 12结合全文,说说季老从清塘荷花身上得到了哪些生活的情趣和人生感悟呢?(6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戍卒叫,函谷举 举:攻占。 B.族秦者,秦也 族:灭族。 ..

C.雍州之地,崤函之固 固:巩固。 D.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

拜。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多于南亩之农夫 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B.则足以拒秦 然秦以区区之地 ....

C.不敢言而敢怒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D.而后人哀之 谪戍之众 ....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作者设置了一组排比句,都是以“多于”作前后对比,前半句写宫中的宝物,后半句写民间的常物与人。这样对比,有力地说明秦王朝挥霍浪费的都是百姓的劳动成果。

B.甲文揭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历史现象:历史教训不难总结,但人们往往停留在“哀”,而不是以之为鉴。因此,历史故事不断重复,统治者永远走不出历史怪圈,又成为后人哀怜的对象。

C.乙文作者将陈涉与九国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军队的装备和素质等方面进行对比,极言九国强大,却可惜还是被秦国灭亡。

D.甲乙两文都提出了“仁政”“爱民”的主张。杜牧认为不以民为本是六国及秦灭亡的内因,贾谊认为秦由强到弱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们总结历史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是为了借古讽今。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l8—19题。(5分)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注】①熙宁七年(1074),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苏镇江)。②碧琼梳:指水。青螺髻:喻山。③真个成归计:真的能回去。

18.“幽恨终难洗”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极为传神,请赏析此字的妙处。(3分)

19.词的最后两句“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三)20、名句名篇默写。(每句1分,5分)

⑴ ,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⑵秦人不暇自哀,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⑶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⑷蟹六跪而二螯, , 。(荀子《劝学》)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

四、作文(40分)

21.请以“换个方向看风景”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 (1)多角度理解“风景”的内涵。 (2)能恰当地运用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或独到见解。

(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9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