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质亮直

| 校园招聘 |

【www.guakaob.com--校园招聘】

心质亮直篇一
《识人》

识人[识人三经之] 人物志》 识人[识人三经之]《人物志》2009-02-10 11:40[识人三经之]《人物志》 识人三经之] 人物志》 魏·刘邵 一〈九征〉 二〈体别〉 三〈流业〉 四〈材理〉 五〈材能〉 六〈利害〉 七〈接识〉 八〈英雄〉 九〈八观〉 十〈七缪〉 十一〈效难〉 十二〈释争〉〈自序〉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 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 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 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 任使者哉! 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 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信, 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一〈九征〉 九征〉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苟有形质,犹可即 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 ,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 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机;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 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 、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 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 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 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 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故其刚、柔、

明、畅、贞固之征,着乎形容,见乎声色, 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 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颙颙昂昂。夫容之动 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 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 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 ,晔然以彊;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 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是故,中庸之质 ,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 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彊弱之植在于骨,躁静 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 为人也:质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 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九征所在) 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 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 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 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 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二〈体别〉 体别〉 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故咸而不碱,淡而不□(酉贵),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 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是以抗者过之,而拘者不逮。 夫拘抗违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是故: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柔 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 失在多疑。彊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普博周给 ,弘在覆裕,失在溷浊。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扃。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 越。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多智韬情,权在 谲略,失在依违。 及其进德之日,不止揆中庸,以戒其材之拘抗;而指

人之所短,以益其失;犹晋楚带 剑,递相诡反也。是故: 彊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彊之搪突,而以顺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难与 入微。 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刿,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与 权疑。 雄悍之人,气奋勇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竭其势;是故,可与涉难,难与 居约。 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 立节。 凌楷之人,秉意劲特,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为伪,彊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与 附众。 辨博之人,论理赡给,不戒其辞之泛滥,而以楷为系,遂其流;是故,可与泛序,难与 立约。 弘普之人,意爱周洽,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为狷,广其浊;是故,可以抚众,难与 厉俗。 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以 变通。 修动之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大猥,而以静为滞,果其锐;是故,可以进趋,难与 持后。 沉静之人,道思回复,不戒其静之迟后,而以动为疏,美其懦;是故,可与深虑,难与 捷速。 朴露之人,中疑实□,不戒其实之野直,而以谲为诞,露其诚;是故,可与立信,难与 消息。(□=石陷去阜) 韬谲之人,原度取容,不戒其术之离正,而以尽为愚,贵其虚;是故,可与赞善,难与 矫违。 夫学所以成材也,疏所以推情也;偏材之性,不可移转矣。虽教之以学,材成而随之 以失;虽训之以恕,推情各从其心。信者逆信,诈者逆诈;故学不道,恕不周物;此偏材 之益失也。三〈流业〉 流业〉 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 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辨,有雄杰。 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谓清节之家,延陵、晏婴是也。 建法立制,彊国富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 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 兼有三材, 三材皆备, 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 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体, 伊尹、吕望是也。 兼有三材, 三材皆微, 其德足以率一国,其法足以正乡邑, 其术足以权事宜,是谓器能, 子产、西门豹是也。 兼有三材之别,各有一流。 清节之流,不能弘恕,好尚讥诃,分别是非,是谓臧否,子夏之徒是也。 法家之流,不能创思图远,而能受一官之任,错意施巧,是谓伎俩,长敞、赵广汉是也。 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陈平、韩 安国是也。 凡此八业,皆以三材为本。故虽

波流分别,皆为轻事之材也。 能属文著述,是谓文章,司马迁、班固是也。 能传圣人之业,而不能干事施政,是谓儒学,毛公、贯公是也。 辩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辩,乐毅、曹丘生是也。 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凡此十二材,皆人臣之任也。 主德不预焉?主德者,聪明平淡,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者也。 是故,主道立,则十二材各得其任也: 清节之德,师氏之任也。法家之材,司寇之任也。术家之材,三孤之任也。 三材纯备,三公之任也。三材而微,冢宰之任也。 臧否之材,师氏之佐也。 智意之材,冢宰之佐也。 伎俩之材,司空之任也。 儒学之材,安民之任也。 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 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 骁雄之材,将帅之任也。 是谓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好,则一材处 权,而众材失任矣。四〈材理〉 材理〉 夫建事立义,莫不须理而定;及其论难,鲜能定之。夫何故哉?盖理多品而人异也。 夫理多品则难通,人材异则情诡;情诡难通,则理失而事违也。 夫理有四部,明有四家,情有九偏,流有七似,说有三失,难有六构,通有八能。 若夫天地气化,盈气损益,道之理也。法制正事,事之理也。礼教宜适,义之理也。 人情枢机,情之理也。 四理不同,其于才也,须明而章,明待质而行。是故,质于理合,合而有明,明足见 理,理足成家。是故,质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道理之家也;质性警彻,权略机 捷,能理烦速,事理之家也;质性和平,能论礼教,辩其得失,义礼之家也;质性机解, 推情原意,能适其变,情理之家也。 四家之明既异,而有九偏之情;以性犯明,各有得失: 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其论大体则弘博而高远,历纤理则宕往而疏越。 抗厉之人,不能回挠;论法直则括处而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 坚劲之人,好攻其事实;指机理则颖灼而彻尽,涉大道则径露而单持。 辩给之人,辞烦而意锐;推人事则精识而穷理,即大义则恢愕而不周。 浮沉之人,不能沉思,序疏数则豁达而傲博,立事要则爁炎而不定。 浅解之人,不能深难;听辩说则拟锷而愉悦,审精理则掉转而无根。 宽恕之人,不能速捷;论仁义则弘详而长雅,趋时务则迟缓而不及。 温柔之人,力不休彊;味道则顺适而和畅,拟疑难则濡懦而不尽。 好奇之人,横逸而求异;造权谲则倜傥而瑰壮,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 所谓性有九偏,各从其心之所可以为理。 若乃性不精畅,则流有七似: 有漫谈陈说,似有流行者。 有理少多端,似若博意者。

有回说合意,似若赞解者。 有处后持长,从众所安,似能听断者。 有避难不应,似若有余,而实不知者。 有慕通口解,似悦而不怿者。 有因胜情失,穷而称妙,跌则掎跖,实求两解,似理不可屈者。 凡此七似,众人之所惑也。 夫辩,有理胜,有辞胜。理胜者,正白黑以广论,释微妙而通之。辞胜者,破正理以 求异,求异则正失矣。夫九偏之材,有同、有反、有杂。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杂则相恢 。故善接论者,度所长而论之;历之不动则不说也,傍无听达则不难也。不善接论者,说 之以杂、反;说之以杂、反,则不入矣。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 意;百言不明一意,则不听也。是说之三失也。 善难者,务释事本;不善难者,舍本而理末。舍本而理末,则辞构矣。 善攻彊者,下其盛锐,扶其本指以渐攻之;不善攻彊者,引其误辞以挫其锐意。挫其锐 意,则气构矣。 善蹑失者,指其所跌;不善蹑失者,因屈而抵其性。因屈而抵其性,则怨构矣。 或常所思求,久乃得之,仓卒谕人;人不速知,则以为难谕。以为难谕,则忿构矣。 夫盛难之时,其误难迫;故善难者,征之使还。不善难者,凌而激之,虽欲顾藉,其 势无由。其势无由,则妄构矣。 凡人心有所思,则耳且不能听,是故并思俱说,竞相制止,欲人之听己。人亦以其方 思之故,不了己意,则以为不解。人情莫不讳不解,讳不解则怒构矣。 凡此六构,变之所由兴矣。然虽有变构,犹有所得;若说而不难,各陈所见,则莫知 所由矣。 由此论之,谈而定理者眇矣。必也:聪能听序,思能造端,明能见机,辞能辩意,捷 能摄失,守能待攻,攻能夺守,夺能易予。兼此八者,然后乃能通于天下之理,通于天下 之理,则能通人矣。不能兼有八美,适有一能,则所达者偏,而所有异目矣。是故: 聪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材。 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材。 明能见机,谓之达识之材。 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材。 捷能摄失,谓之权捷之材。 、F> 八〈英雄〉 九〈八观〉 十〈七缪〉 十一〈效难〉 十二〈释争〉〈自序〉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 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 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 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 任使者哉!

心质亮直篇二
《心亮了》

《心亮了》心暗了,黑暗降临,某恐慌,某沉沦,心亮了,黑暗之录亦会飘散如烟,遥遥之路亦会闪发光芒,心灵之石亦会坚如礁石。晚间,抬头仰望,落阳好不耀眼!曾经唯恐自己走不出暗夜,今夕又为何被光耀扎得睁不了眼,不愿记起,又不愿忘记。现却只记得那是一个……早早地下了床,洗漱完后,打开窗户,天才蒙蒙亮,许是太早,又便趴在床上,但一想到快临近期中考更没心思再赖床,但是床好软和,趴了一小会儿,我才不舍的离开,捧起书本看,看了不知多久,天完全亮了,轩日东升,万物又在新一天的阳光中成长,我又该在新一天学校中读书,而时间又在新一天日子中流失。时间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眼到了放学,本以为快临近期中考了作业应是不多,却不料作业是我想象中的好几倍,看着手中作业,瞬间感觉肩上压了好多座山,若是真能被压得喘不过气,送进医院,我也还是比较高兴。不想了,不就是作业吗?那么点儿,有什么可以难倒我的啊!慢慢的静了,心如止水,就这样在平静中过去,才会有平静的心,才不会被任何事动摇,才会坚定,想想吧!自己的梦,我不知道要多大浪才能摧毁,但我知道狂风暴雨终摧折。回到家,我将自己禁在屋中,时间便在我笔尖中溜过,也不知过了多久,天黑了,灯暗了,暴躁之焰在蔓藤,终是静不了。暴躁之魂,催使我推开门,努力定下眼看时间已过三个钟头,可最后写了什么?一点鸡毛蒜皮,作业三分之一半都没有到,哈哈哈,怎么了终是暴怒了,对着空气拳打脚踢了好一会儿,跑了好几圈,跳了好几下,最后有气无力吼了几声,心累了,身累了,经不起自我折磨了吧!汗水流了好大滴,衣服也湿透了。这才将不满发泄完。走进屋中,看着镜中喘着大气红红脸蛋的自己,好气又好笑。许是太累,汗服也不换,倒在床上静静聆听急促的呼吸声,又瞥见墙上便利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不顾风雨兼程往前奔""害怕大雨的只是假花而已”"花儿在静寂中开过了,却在光明中结果“诗诗萦绕耳畔,句句抨击心灵。或许在不满时,唯有发泄一下,心灵才会得到诠释。在暗中沉沦的唯有那些昙花一现,可我不是,想想日后,想想现在,的确,不是现实残酷,而是现实就需要能在残酷中生长的花儿。呵,这点小事,还打不到我。心亮了,不再消沉了,再次拾起信念。这一刻,我懂了,心只有看透了,才会又坚强,也只有这样人生的路就又会好走一点。这是一黑暗又光明的时刻。微光中,还有一女孩还在埋头写。心心

念念着“害怕大雨的只是假花”心亮了,不再迷茫。

心质亮直篇三
《观人学_pdf》

观人学

第一章鉴别人才的九大特征

第一节见面

人物的品质能力都出自于情性。情性的道理微妙而玄奥,如果没有圣人那样的洞察力,谁能够详究其中的玄机呢?凡是由血肉精气构成的生命体,无不是以元一为本质,秉阴阳两气而立心性,吸万物精华,集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成形体。阴阳刚柔的特征通过形貌融资、言语声表现出来,发自内性能的真实情感、与外部表现相对应。既然外有形体内有本质,当然可以循着外形老探究其本性。因此说;物生有形体,必有起精神,了解起精神,自然能够穷尽他的本质。

古代养生学认为,形能养血,血能养气,起能养神,因此形全则血全,血全则气全,气全则神全。这个神,就是器宇目光中表现出来的,能体现一个人心性才情特质的气质性的东西。人头面上的特征源于内部思维力量的冲刷和熏陶,外显出来就是气质、神态精光等区别。因此可以从外及内地来考察人物的心情才情。

第二节九大特征

人物心性才情的变化呈现出九种特征。忠直奸邪的在于神正直明朗与否,智明愚暗的在于精清爽明快与否,勇敢怯懦的在于筋劲健与否,坚强柔弱的在于骨强硬与否,沉浮静躁的在于气沉定与否,欢喜悲伤的在于色悦与否,端庄大方、顽邪卑下的在于仪整与否,心怀奸诈、端庄严肃的在于容严与否,性情平和、急躁鲁莽的在于言急与否。

1、观神识人

神正则质平,神邪则质恶

观察一个人的神,可以辨别他的忠奸贤肖。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平常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这里谈及的神与精神一词不完全一样,神发自与人的心性品质,集中体现在面部,尤其是两只眼睛里,即曾国藩所说的以身精神,具乎双目。

如果一个人的神平和端庄,神定,表明他道德高尚,对人忠心耿耿,不会肆意叛主,也不会因周遭食物的变化而随意改变节操与信仰,敢于坚持正确的东西,意志很坚定。

如果一个人的神侵邪偏狭,神挫,其品格卑下,心怀邪念,容易见异思迁,随便放弃自己的道德情操而趋利。这种人平常善于掩饰自己,往往在准备充分。形势成熟后才显出本性,而不会轻易发难,不打无准备的仗,是大奸大贼一类的人。

需要说明的是,神固然与遗传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在于后天环境中磨练出来的。

2、观精识人

精慧则智明,精浊则智暗

观察一个人的精,可以识别他的明智愚暗。聪明敏慧的,其精条达明畅;愚钝鲁莽的,其精粗疏暗昧。这个精,与精明强干的精字在于意义上有些联系,但识别起来,并不容易。

古谓人有精、气、神三性,精指一个人才智能力在气质上的外部显露。花气袭人是芳香,人的才情心力也会像花香一样有质无形地、悠扬淡远地传播出来,以精的感觉形势存在。

由于人性情品质的复杂,加上个人修养和环境、营养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人的精和神表露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处于落魄颓丧时期,普通人难对此一目了然、一洞澄明。这需要识人者运用经验和感觉去进行综合判断。许多人都有这种体验,一看某人,就知道他聪不聪明,道理即在于此。

3、观筋识人

筋劲则势勇,筋弱则势怯

观察一个人的筋,能识别他的胆量。筋劲,其人勇猛有力,筋松,其人怯懦乏劲,像柔弱无缚鸡之力的酸腐书生。筋是一个人力量的基础。筋强劲,其人市勇,行事大胆洒脱,筋柔弱,其人势怯,行事唯唯诺诺,无甚主见。这一个特征很难在鉴别人才是单独使用,往往与骨等特征合并运用。

4、观骨识人

骨刚则质刚,骨肉则质弱

观察一个人的骨,能识别他的强弱,骨健,其人强壮,骨弱,其人柔弱。曾国藩在鉴识人才时认为神和骨是识别一个人的门户和纲领,有开门见山的作用,他在《冰鉴》中说:一身骨相,具乎面部。筋和骨经常联在一起来考察一个人的力量勇怯。

5、观气识人

气盛决于躁,气冲决于静

观察一个人的气,可以发现他的沉浮静躁,这是做的大事的必备素质。沉得住气,临危不乱,这样的人可担当大任;浮躁不安,毛手毛脚,难以集中全部力量去攻坚,做事往往知难而退、半途而废。活泼好动与文静安详不是沉浮静躁的区别。底气足,干劲足,做事易集中精力,且能持久;底气虚,精神容易涣散,多半途而废。文静的人也能动若脱兔,活泼的人也能静若处子,而神浮气躁的人,做什么事都精力涣散,半途而废,小事精明,大事糊涂,该粗心时粗心,该细心时也粗心,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思考问题。遇事慌张,稍有风吹草动,就气躁神惊起来。

6、观色识人

诚人,必有温柔之色

诚勇,必有激奋之色

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色,是一个人情绪的表现,色愉者其情欢,色沮者其情悲,也有不动声色之人,需从其他角度来鉴别他们的情绪状态。

色的含义比较广泛,它是一个人的气质、个性、品格、学识、修养、阅历、生活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与肤色黑白无直接联系。

一般来讲,仁善厚道自认,有温和柔顺之色;勇敢顽强之人,有激奋亢厉刚毅之色;睿智慧哲之人,有明朗豁达之色。

7、观仪识人

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

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观察一个人的仪,能发现他是素质好坏,修养高低。仪态端庄大方的,修养深厚、素质高;仪态邪顽、畏缩卑琐的,修养浅薄、素质差。曾国藩说:端庄厚重是贵相。这是仪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耿介忠直的,仪态坚定端庄;果敢决断的,仪态威猛豪迈;坦荡无私的,仪态安详闲静。环境的熏陶对仪的形成有极重要的影响,所谓的居移气,养移体就是此理。高贵环境中的人自有一种逼人的气势和仪态。这可作为识别人物的一个外部根据。

8、观容识人

直容之人,矫矫行行

休容之人,业业跄跄

德容之人,颙(y)颙印印观察一个人的容,能发现他的正邪谨散。这里的容应理解为容止,以示与前面的仪相区分。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必然会在容止上有所表现,即便当事人极力掩饰,也如羚羊挂角,终有迹可寻。容止不正,其人心怀他念,需要考察这种人的真实动机和想法。容止正派,其人内心纯粹,心无旁杂,不会轻易地见利忘义。

一般而言,容止庄猛的,勇武刚健;容止沉稳的,谨慎有节;容止圣端的,肃敬威严。

9、观言识人

心恕则言缓,心褊(biǎn)则言急

缓急之状在于言,言为心声,观察一个人说话,能看出他的性格。性情柔顺祥和,说槐平缓;性情急躁的,说话直快爽朗。

这儿主要是从说话的状态来判断人的性格。

言语是思想的表现,也是判断一个人性情才能的重要方面。

最后谈一下由眼睛识别人物心性才情的问题。眼睛蓄含了人的诸多信息,从身体素质到心性能力。眼睛有心灵的窗户之称,因此很多情况下,眼睛都是识别人才的毕竟途径。一身精神,具乎两目。眸子明亮清澈的,往往为人正派,心胸高洁宽广;眸子昏暗晦涩的,多半是杂才,不正不纯之人。因此从眼神最易判断一个人的心性。凶恶的人目露凶光,仁爱的人目光诚恳而庄重,勇敢的人目光炯炯有神,心怀奸邪的人眼睛闪乎不定、懂若萤光,心无杂念、堂堂正正的人目光镇定有神。

第三节中和之才最贵

大凡人的素质,以中正平和最为可贵。中正平和就是平淡无味,这样才能使五才协调,循着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变化。中正平和的人,质素平淡冲和,内智外明,筋劲骨强,声清色悦,仪正容直。因此考察人物的心性品质,必须先考察他平淡冲和的修养素质,再考察他的聪明才智。聪明是阴阳两气协调结合的精华之气,阴阳清纯中和,其人就内心睿智,外表明达。圣人内怀淳朴,外先聪明,兼有中和与聪明两种美德。既能细致入微,又能达观显扬,如果不是圣人,就难以两得其美。

喜怒哀乐存在心里不表现出来,就做中;表现出来分寸适度,叫做和。

中和的表现就是平淡无味。中和是万物的至理,天下的大道,在物为水,在味为平淡,在思为空空,在德为博大纯厚。白开水平淡无味,因此能调和百味。头脑清醒若空空无物,因此能容纳新的观点,听取正确的意见。具有中和品质的人,心性平和冲淡,为人处事稳重沉雄,不声不响,又让人信赖,有王者风范而无霸气。具备这样品质的就是圣人帝王之才。

这种人具有纯厚正大的中和之性,胸怀宽广博大,心性平和冲淡,能协调、团结各种人才为我所用。那种个性很强的人,尽管才能也许不小,但因有形有味,有棱有角,肚量胸襟不如中和之人,就少了容忍,易与其他有才有性的人冲突,这不利于团结各类人员去完成大业。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脾气却不小。具中和之性的人,其实就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他们有本事、有涵养、有智慧,却不卖弄、不炫耀、不张扬,清净无为,空灵若虚,如水一样平淡,有说不仅的美德,但力量也很强大。他们乘天下浩然之气,有圣人帝王相,可以领袖天下群论。

第四节聪明次之

精明强干的人,长于随机应变,短在缺乏深思熟虑。深思熟虑的人,深谙静默安处的道理,短在行动迟缓,缺乏机变。就像太阳能生辉,光焰外射,却不能内照;金水能内映成像,却不能外照。这两种情况正式阴阳两性的区别。

聪明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种:聪明外向和沉思内秀。

聪明外向的人说了就做,办事干脆利落,迅速果断,手段娴熟老辣,绝不拖泥带水。缺点是较少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思考,凭经验、直觉和性情办事成分稍重,因本人有能力,也聪明,算得上有勇有谋,但总的来说勇多于谋,深思熟虑较少。这样办事,难免有顾及不到之处,也有可能忽略了某些轻微细节而买下隐患。

沉思内秀的人长于思考,出谋划策兼顾方方面面,给人行事细密周全的感觉,做事虽不像聪明外向的人那样轰轰烈烈,但能按部就班地把事情推到胜利的台面上。缺点是机敏果断不足,缺乏雷厉风行的作风,身手不够敏捷。可能因过于求稳而会散失机会。事无巨细,都会留心,但有知道轻重缓急,虽比较小心,大事情上不含糊,能把握方向。

两种人都有开疆辟土、勇于进取的能力,前者以勇敢闻名,后者以稳重著称,做事风格虽不相同,但都是独当一面、办事稳妥的将才。因气度终不如中和之人博大,因此是辅佐之才,而难成帝王圣人之功德。

识人者不能因为不喜欢他的直爽或谨慎,而随便否定他们的才能。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领导者不可掉以轻心而流失掉聪明俊秀的人才。

第五节人才的五个层次

九大特征都具备,就属纯粹正德的人。如果偏失了一部分,就是偏杂之才。偏才、兼才、兼德三等不同,其才能德行也是一样。偏才之人,以才为立身之本;兼才之人,以德行为立身之本;兼德之人,则是才名显于当世,能获得美好称誉。兼德又叫合于中庸之道,中庸是圣人的最高标准。九征初具但不明显完备,称作德行,德行是大雅之才的素质。九征有一项突出,是偏才,偏才是小雅之才的素质。有一征,但不明显的叫似是而非,这种人是乱地之辈。有一征相似,但又混

杂,叫间杂。间杂是没有恒守的人。似是而非与无恒之人都是凡人末流,不足为论。

兼德,德性纯粹,器识宏深,是德才兼备的完人,集中了九征的全部优点,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素质平静恬淡,合于中和之理,神俊,精睿,筋劲,骨植,声清,色怿,仪正,容直,言平,有光明俊伟圣人帝王之像。这种人德性才能两相辉映,德性的光芒普照天下,是圣人领袖之才。兼才。像兼德那样完美的理想型人才是罕见的,绝大多数人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具备九征中的部分优点,仁义礼智勇五德有其二三,这样的人属兼才。兼才在德行才能上都不如兼德那么光明崇高,位次于圣人领袖,是国家器宇的栋梁之才。他们能够辅佐君主,可以安邦定国,经物济世。与兼德相比,兼才更具备现实性,不是理想化的人物。兼德之才更多的意义上是为评判各等人才而定的一个高高在上的标准。

偏才,九征得其一二,但很纯粹,某一方面的能力很突出,以才闻名,不以德闻名,可成为小雅之才,胸襟气度都有限,适合做局部性的工作,虽不能治理一个国家,但可以独当一面,管理一个局域,一个部门。依似,有一征相似,实际上似是而非,似能非能,有打肿脸充胖子之嫌。好像具备一得一能,实是乱德之辈,难以有所成就。依似之人有很大的欺骗性,甚至有可能伪作为官,以不能为能的势态,造成上级用人不当的错误。

间杂,心无定性、随风倒的人。这类人反复无常,左右摇摆,胸无定见,动如风中之草,没有恒常的情操,排不进人才的行列。

第二章

第一节识别忠正与奸邪考察精神

一个人的神,主要集中在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与否,主要体现在一张面孔上。像工、农、兵、商等类人士,既要考察他们的精神状态,也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读书人则主要是考察他们的神与骨。神和骨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巍巍立于门外的大山。考察神与骨,犹如打开两扇大门,山势的起伏昂藏自然尽收眼底。神与骨,是从外表考察人物的第一要诀。

神有余与神不足

精神状态有不足与有余之分。要区分人的能力和前程,相貌外形是靠不住的。因此,从外表上察人,主要考察精神状态。

神的表现为洒然而清,或者为凝然而重,这都是好的,皆来自于心内的清明厚重,形与质的关系就是由神知心的理论依据。内心清明厚重,决定着他思维正确,大脑清醒,判断正确,以这样的条件去领导他人和处理问题,自然凯旋而回。神清,是内心聪明智慧的表现,如果一清到底,光明而澈,那这样人的命运、事功也就是好的。如果神昏浊不明,内心的聪明智慧也没有多少,或许可以制造一点无聊的笑料,但不足以当用。

神有余的表现是,眼光清莹流转,目不斜视,眉头清秀尾长,容色澄澈如冰泉,清如一泓秋水。极目远眺时,如秋日长空里太阳照霜天,收目近观时,如春回大地和风拂过鲜花。处理事物时果断刚毅,镇定沉稳,临危不乱;与人相处

心质亮直篇四
《识人术》

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识人、辨人

大家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企业里,一旦你将人认识好了,那你去用人就不难了,留人也就很容易了。但是,我们常常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在短时间内识人、辨人?通常只能凭一时感觉,但哪怕是一时的感觉也是要有依据的。由此可见,识人、辨人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识人这么难呢?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因为人的可变性太大,人的思想会受到很多外界东西的影响,起初的想法会很容易被改变;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人特别会掩饰。

那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这需要深入地去解析人的内心密码。弄清楚怎样将人的内心密码解开,人的内心都会靠什么东西表现出来的等等问题。而我们的招聘专员只要将识人这一方面弄清楚了,那么我们的饭碗基本上也就清楚了。

如果大家想将招聘工作做专业,最重要一堂课就是识人。大家应该把识人这个学问好好去琢磨一下,那么今天我就从七个方面,谈谈如何在短时间内识人、辨人?

(一)从仪态去识人

人的静态是仪态,比如我见到大家什么动作都没有,大家第一眼看见的我的状态,这就是仪态。所以当我们面试的时候,应聘人员坐到我们面前,稍微看一会儿,就是看他的仪态。通俗地讲,就是以貌取人,而且这个貌是静止,所以开始这个仪态非常重要,那么仪态为什么可以反映问题?

从识人之学而言,每个人的隐处都是通过显处表现出来,他真正要隐藏的东西,肯定要通过表面的东西表现出来,内心很多东西,他都是通过外表来表现出来的,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会明白内心与外面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总结一下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仪态;

二、容止(动态,开始有些动作);

三、声音;

四、貌色(面貌、脸色);

五、眼神。

这5个方面应该说把一个人外表的东西都可以看透,通过这5个方面再分析他(她)的内在想法,我们这不是相亲也不是算命,而是适合企业的人才,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怎么测试这个讲话的真实性,我们不可能将面扯得很广,只是专门针对观人这一方面。如果可以通过人的外表反映内在东西,肯定是有学问,绝对是有道理。那么我今天讲的可能都是些大家去琢磨去领悟,关键平时在工作中去修炼去分析。

从仪态四个方面分析:

1、心质亮直,其仪劲固。

如果这个内在品质显得非常忠诚、正直,心地亮堂,心胸非常透明的人,那么他表现出给人刚正不屈的仪态。如果你看他的仪态刚正的、不屈不饶的状态,给人一种刚健的美与稳重的感觉,那么这个人才透明的,他讲的话是正直的,而且出现这种的仪容,你就会感觉到这种人可信赖,那么这时候他在这种状态下讲的话才是可信。

2、心质休决,其仪进猛。

如果你看到这个人内在的品质非常善良、非常厚道、非常好的人,那么他表现出来给一个严谨的仪态,不会消沉低落而散漫无序,而是给人感觉这人做事比较干练、井井有条、清晰干爽的感觉。

3、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如何测试这种人内心,办事井井有条而且懂得情理,心平气和的人,那么他表现出来给人非常安详,不是给人感到那么浮躁的感觉,也可以通过其他很多方面可以看得出来。那么这个时候跟你讲话时,他都是不会显得那么急躁或者当你问他的东西,他感觉前后矛盾时,想申辩的时候他也会很平和的,他不会把这个看的很重。那么这种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很有挫折感,有很强的包容心,那你就要看这个人所选择的职业(如果他选择人事部主管,那么这一方面就很重要)。

4、心质重理,其仪得体。

如果这个人内心很重视、很尊重这件事情,很明白道理,很讲究礼节的人,那么他今天来面试,表现出来的衣着、形体,他应该非常得体,更重要的是他很看重今天这种场合他的整个形象或者说他很注重自己的肢体语言。那么我们想测试一下从这仪态看一个人,是否有诚意、是否正直、是否善良,内心是否美丽、宽容的人或者这个人是否有条理的人,懂情理的人,应该可以从第一次见面看出他的仪容。

(二)从容止去识人

从人的动态即外在形体的一些举动来看人,今天我将人的举动分为三种形态:

1、直容之动,矫矫行行。

直容指比较正直、比较坦诚,具有直容的人,他的所有举动会表现出矫矫行行,他的形貌是非常矫健,不拖泥带水,给人的感觉就是刚强、勇武的状态。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他绝对不会胆怯(例举申请发言的时候,群体的发现状态),所以我们在对一群人面试的时候,这时候我们通过这些动作,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否属于直容的人。当然这种人包括他的步伐、坐姿、站姿,也能够感觉一种刚直与有力。一般这种人做事情很有主见,那么你想物色一个很有独立性,如福建要选择一个销售人员去偏远地方开拓市场,这时我们就要选这种正直、坦诚人,因为他远离你,就如《庄子》里面谈到九真,考验一个人忠诚与否,就是将他放在远离你的地方观察。所以说我们公司将某些人,放在越远说明对这个人的忠诚度越放心。因为离大脑越远,脚是最难指挥,当他的脚灵活的时候,他的大脑肯定是好的。那么这种人肯定有建树,敢于挑战,遇到事情肯定很冷静,而且对他的主体是非常坦诚。

2、休容之动,业业跄跄。

休容就是讲一个美丽、包容、善良、宽容大度的人,那么他的整个形貌举止展现出谨慎,步伐很有节奏,态度非常诚恳,表情非常谦和,而且兢兢业业地对待他的专业和事业。那么这种休容人比较有合作精神,他的个性不是很张扬,有很强的亲和力。比如我们选择一个后勤部长负责后勤工作,那么你这个有一个很强的甘愿做幕后工作者与所有人都能合作,不是强调自己,总是服务别人,那么就要选一个有休容的人,但是他做事又非常有节奏。

3、德容之动,颙颙卬卬。

德容指一个人有德、有涵养,内修较高的人。如我们招聘培训老师,我觉得就应该找德容的人,那么他的行貌展现出端庄、严肃、庄重,比较有气概,一到工厂给人的感觉比较轩昂、宏气、大方,不会躲躲闪闪像小家气一样。不管什么台面,他都敢上去正直对待,而且给人的感觉不是很庸俗,就是说跟人感觉这个很顾全大局,也包括我们的人事部经理、办公室主管以上管理人员应该是这种德容,他的眼光应该看地比较远,应该说这种人富有潜在的特质,

有人格魅力可以影响别人叫德容。如果我们将这种人培养好,很可能成为领导,具有很强的领导力(例举很多西方企业从人事行政里面选拔培养分公司事业部领导者。)所以德容的人,一出去就可以代表这个公司,那么这种东西不是说外形,而是内在的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见面就很尊重他;为什么有些人给他再高的职务,有些人还是小看他。关键他表现出来的容止就不是一种德容,当然我们在招聘的时候不能这样去看,但是我们可以将应聘人员去分类,选择与岗位相匹配的人员。如招聘财务人员就要选择直容的人等等。

(三)从声音去识人

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人的心气之征主要通过人的声音变化来检测,为什么人一听对方声音就知道这个有病,因为声音不行,声音很容易听出一个人内心变化,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口乃心之门户”,口说出来的声音在我们内心里第一扇门。因此我们从事招聘工作的人员,要很注重应聘者的声音,不管是仪态、容止那都是介于外在形貌的东西,那么心气往往是藏于人的内心深处,所以内心与声音是什么关系?每个人的声音又是如何产生,那是由于人的内心想法,内心世界的表现产生,这也就是人为什么高兴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哼小曲的原因。所以人心之动,首先受到物的感染,那么物感动了你,你就会形于声音,因此声音与内心是相互照应(例举我们看到一位漂亮端庄女孩时候人们的表现形态)。因此,有感于物,动之于心,形诸于声。声音表现内心,内心受外界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招聘老师一直强调布置招聘会场的重要性所在,因为人外在的声音随着内在心理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我从以下就个方面归纳内心与声音二者的关系。

1、内心平和,就会有和平的声音;

2、内心清顺通畅,就会有清畅的声音,讲话不会结结巴巴,而且讲话条理非常清晰;

3、内心渐趋丰盛,就会有回衍的声音。

还有一个的声音的质,也可以判断出这个说话的声音是否有没有底气、有没有信心。因此,从一个人讲话或唱歌的声音,可判断其内心的状况。

关于声音这一方面,有一本书介绍的比较好,今天我也提出几点以供大家参考:

1、内心不诚实,说谎言的人,他说话的声音零零落落,支支吾吾,逻辑性紊乱,特别是他的条理性很差,如果这人在应聘的时候,他讲的话,我们不要相信。

2、内心诚实,直言的人,说话的声音清脆而节奏分明,很顺利,不费解,听起来很舒服。

3、内心卑鄙乖张的人,说话声音阴阳怪气,喜欢用嘲讽调侃别人,有点作弄别人表现自己的人(例举09届大学生招聘的一个学生虽然发言时候表现很幽默,但仍被淘汰的例子)。

4、内心宽容柔和的人,说话的声音温柔活泼,语气不逼人,即使有理也不会让人很难堪,让人留有余地,这种人比较宽容和包容心。

(四)从貌色去识人

我们主要想了解人的心气,那么声音、貌色、心气三者的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刚才我们提到人是先有感于外物,然后动之于心其气,再表达于声音,最后见之于貌色。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人的心气、声音之外,一个更能表现出人的内心变化的东西——貌色。 你不可能特别尊敬、崇拜我们李总,但是我看到你那憎恨的眼神说“李总我很尊重你”。这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真的是崇拜,那表现出的神态肯定是很向往的一种眼神。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神色去听其声音,从听起声音可察其心气,从察其心气可以知其心性。那么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讲人的几种神色:

1、一个心性诚仁的人,必定会展现出平和、温柔的神色,不会给人压迫感和强势的感觉;

2、一个心性诚勇的人,必定会展现出庄重奋勉神色,看上去很有进取心;

3、一个心性诚智的人,必定会展现出光明通达的神色,给人感觉他很理解对方,绝对不会很强调自己某一方面;

4、从一个人的面部神色和表情,看他的身体体质和整个内在的东西,如果一个总是表现出忧郁匆匆或者面色苍白,而且他的情绪总是不是很愉快,你也感觉到他不是那么积极和兴奋。说明这个人要么身体状况不是最佳状态;要么这个人的心思很多。

如果我们在面试一个生产管理者,从他整个人身上看不出一点愉快的感觉,而且他的脸色总是苍白无力、表情呆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不管他的硬件多好,我们都要谨慎选择。

(五)从眼神去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神色必须从眼神着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目为心侯,故应心而发。

眼睛应该是一个人内心的侯门,内心的东西可以通过很多外表去掩饰,但是你的眼睛无法掩饰你内心真实的一幕。在中医学讲这个人健康与否,有没有气色,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让这个人来表演他的眼睛是否有穿透力和亮度,就是让他的眼睛瞪起来的时候,眼睛是否有力量、是否有神。有些人叫他怎么瞪眼睛,眼睛都没有劲;要么瞪一会儿就没劲,因为心气不同。所以有时候我们在面试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的面试官要经常看对方的眼睛,因为眼睛里面反映出很多东西,让你产生了感觉,因此眼睛是一个人内心的侯门,通过他的眼睛变化来看判断他的内心变化。

2、心不倾倚,则视不回邪。

内心比较正的人,他在看东西的时候,他不会到处左顾右盼,不会给人不安的感觉。但是有些人坐下来面试的时候,眼睛总是左顾右盼,这个时候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这个人心里不是很安闲。

3、志不怯懦,则视不哀悴。

当一个人志向很怯懦的时候,他一般看东西都没有劲,说话都显得很憔悴没有精神。 人的眼球是不能掩其内心黑暗的东西,一个胸中正直、坦诚的人,则眼球一般都是明亮有光彩很了然,给人感觉眼球发出来的东西都是有力量的,而且他在观顾周边的时候,他表现出非常端详,凡是专业性很强的人,他一般都显得很单纯,那么你在跟他谈话的时候,他的眼睛一般都很明亮,不会晃来晃去;当一人胸怀鬼胎的人,他的眼球灰暗不明,没有光芒,更重要的是他会逃避对方的直光,眼球不断流动。

听对方说话,应观察其眼神,眼球明亮则心口如一,若眼球经常躲躲闪闪那么昏暗闪烁,则心口不一,你这时候不要太信他。眼球向上向左为真;向下为虚开始说谎话;左右移动则在想对策,应付对方;眼球外投,眉毛向上为重视对方,开始对你的谈话表示认可与感兴趣;眼球往后面收缩,眉毛向下,说明对方对你说的话,开始表示怀疑,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我们所讲的话是否有当之处,如果你认为你讲的话非常正确,对方仍然用这种眼神,我建议结束谈话。

(六)从阅读和朗读(精彩文章)去识人

建议大家在今后的面试过程中可以采用阅读和朗读去识辨应聘人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识人:

1、准备一些文章让应聘人员阅读,阅读后让他提炼、归纳文章主题内容,并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测评他的归纳能力、思维与文字功底。

2、朗读关键看他是否流畅、断句,尽量找句子长的或者自己编的话,观察他读出的语气,特别我们在朗读有情感文章时,可以看他在读的过程中情感色彩,这样可以测评出这个人对这篇文章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本来这篇文章很伤感,他却读出很愉快,说明这个人理解能力有问题,同时也可以测评出这个个人是否爱看书,如果一个人不爱看书,叫他朗读文章很难,叫他读出文章中的感情色彩更难。

3、阅读和朗读可看出人的思维和快速分析能力,也可反映此人是否爱看书与求知欲望,从而折射出他的潜质和后劲,更重要通过阅读和朗读可以测试出他的单独领悟能力,有些公司在考核人员的时候,将朗读和阅读放在面试的第一关,如果这一关都没有过,一般看都不看就叫应聘人员走,所以我们要提高考核人的效率,一定要叫应聘人员阅读和朗读文章,如果这一关没有过,不要叫他再做后面的专业测试了。

(七)从专业角度去识人

如果大家能将上面我们讲的5个方面融合到一起,基本上这个的人外表都被看透了,但是我们招聘是要招有能力会做事的人,我们不仅是看这些东西,我们还要看这个的思维怎么样?专业知识怎么样?因此,我想从4个方面讲如何从专业角度去识人:

1、从专业的职业态度,这个很重要,如何测试他的职业态度?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用一个非常浅显的话语进去,(如:问对方,你做的这么多年,请谈谈你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什么看法?来判定他的职业态度。)如果专业性很强的,我们喜欢他的职业态度是非常坚定;

2、从业经验,因为我们需要是来做事,不是向像应届毕业生我们可以培养,对人才市场招聘,我们一定要很注重他个人描述的从业经验,这个我们也有很多方法去测试,(如:问对方,有哪些工作事情令你难忘和拥有成就感。)

3、专业知识测试,可以通过口试与书面考试形式测试,那么这里面就提到两个方面,理论和实操我们都要顾及,如果我们对专业性的东西没有把握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找相关部门经理一起测试。

4、注重专业性格的特殊要求,有些性格古怪正好适合这个专业,比如间谍、保密人员,那么他与做市场营销和生产管理的性格就会有很大的差异,你越古板越不爱说话,你做间谍越好;你越没有情理越冷酷的人,你做保密人员做杀手越好,你不能叫他去做培训老师,因此我们在选择一些专业的时候,要考虑专业个人性格的特殊性。

心质亮直篇五
《人物志》

《人物志》魏-广平-刘邵-撰本书介绍了识别各种类型人物性格、才貌的主要方法,以根据能力量才授官,达到科学用人。附 录人物志简介刘邵传目 录自 序卷 上   九征第一   体别第二   流业第三   材理第四卷 中   材能第五   利害第六   接识第七   英雄第八   八观第九卷 下   七缪第十   效难第十一   释争第十二人物志简介  《人物志》三卷十二篇,魏.刘邵撰。案:隋、唐〈经籍志〉篇第皆与今同,列于名家。十六国时,炖煌刘[日丙]重其书,始作注解。然世所传本多谬误,今合官私书校之,去其复重、附益之文,为定本,内或疑字,无书可证者,今据众本皆相承传,疑难辄意改云。愚谓明砭都无意义,自东晋诸公草书启字为然,疑为简畅而明启耳。文宽夫题。(取自世界书局《人物志》后注文。) 刘邵(刘劭)传《三国志.魏书.刘劭》: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建安中,为计吏,诣许。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劭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异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彧善其言。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一] [一] 晋永和中,廷尉王彪之与扬州刺史殷浩书曰:「太史上元日合朔,谈者或有疑,应 却会与不?昔建元元年,亦元日合朔,庾车骑写刘孔才所论以示八座。于时朝议有谓孔才 所论为不得礼议,荀令从之,是胜人之一失也。何者?礼云,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 礼而废者四:太庙火,日蚀,后之丧,雨沾服失容。寻此四事之指,自谓诸侯虽已入门而 卒暴有之,则不得终礼。非为先存其事,而徼幸史官推术错谬,故不豫废朝礼也。夫三辰 有灾,莫大日蚀,史官告谴,而无惧容,不修豫防之礼,而废消救之术,方大飨华夷,君 臣相庆,岂是将处天灾罪己之谓?且检之事实,合朔之仪,至尊静躬殿堂,不听政事,冕 服御坐门闼之制,与元会礼异。自不得兼行,则当权其事宜。合朔之礼,不轻于元会。元 会有可却之准,合朔无可废之义。谓应依建元故事,却元会。」浩从之,竟却会。   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 。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 。征拜骑都尉,

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着律略论。迁散骑常侍。时 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劭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 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 重劳民也。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 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 集击之。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宠 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 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 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帝从之。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时诏书博求众贤。散骑侍郎夏侯惠荐劭曰:「伏见常侍刘劭,深忠笃思,体周于数, 凡所错综,源流弘远,是以群材大小,咸取所同而斟酌焉。故性实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 静之人慕其玄虚退让,文学之士嘉其推步详密,法理之士明其分数精比,意思之士知其沈 深笃固,文章之士爱其着论属辞,制度之士贵其化略较要,策谋之士赞其明思通微,凡此 诸论,皆取适己所长而举其支流者也。臣数听其清谈,览其笃论,渐渍历年,服膺弥久, 实为朝廷奇其器量。以为若此人者,宜辅翼机事,纳谋帏幄,当与国道俱隆,非世俗所常 有也。惟陛下垂优游之听,使劭承清闲之欢,得自尽于前,则德音上通,辉耀日新矣。」 [一] 臣松之以为凡相称荐,率多溢美之辞,能不违中者或寡矣。惠之称劭云「玄虚退让 」及「明思通微」,近于过也。   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劭上疏曰:「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是 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鉴,明诏外 发。臣奉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臣学寡识浅,诚不 足以宣圣旨,着定典制。」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着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会 明帝崩,不施行。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余篇 。卒,追赠光禄勋。子琳嗣。 自 序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 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

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 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 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 任使者哉!   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 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信, 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九征第一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苟有形质,犹可即 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 ,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叡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 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 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 、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   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   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   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   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着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 情味,各如其象。   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 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颙颙卬卬。夫容之

动 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 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 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 ,晔然以强;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 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是故,中庸之质 ,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   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 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 为人也:质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 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   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 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征,谓之德行;德 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 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 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体别第二  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故咸而不碱,淡而不[酉贵],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 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是以抗者过之,而拘者不逮。   夫拘抗违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是故: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柔 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 失在多疑。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普博周给 ,弘在覆裕,失在溷浊。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扃。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 越。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多智韬情,权在 谲略,失在依违。   及其进德之日,不止揆中庸,以戒其材之拘抗;而指人之所短,以益其失;犹晋楚带 剑,递相诡反也。是故:   强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强之搪突,而以顺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难 与入微。   柔顺之人,缓心宽

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刿,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 与权疑。   雄悍之人,气奋勇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竭其势;是故,可与涉难,难 与居约。   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 与立节。   凌楷之人,秉意劲特,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为伪,强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 与附众。   辨博之人,论理赡给,不戒其辞之泛滥,而以楷为系,遂其流;是故,可与泛序,难 与立约。   弘普之人,意爱周洽,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为狷,广其浊;是故,可以抚众,难 与厉俗。   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 以变通。   休动之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大猥,而以静为滞,果其锐;是故,可以进趋,难 与持后。   沉静之人,道思回复,不戒其静之迟后,而以动为疏,美其懦;是故,可与深虑,难 与捷速。   朴露之人,中疑实□,不戒其实之野直,而以谲为诞,露其诚;是故,可与立信,难 与消息。(□=陷以石易阜)   韬谲之人,原度取容,不戒其术之离正,而以尽为愚,贵其虚;是故,可与赞善,难 与矫违。   夫学所以成材也,恕所以推情也;偏材之性,不可移转矣。虽教之以学,材成而随之 以失;虽训之以恕,推情各从其心。信者逆信,诈者逆诈;故学不入道,恕不周物;此偏 材之益失也。   流业第三  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 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辨,有雄杰。   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谓清节之家,延陵、晏婴是也。   建法立制,强国富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   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备,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 体,伊尹、吕望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国,其法足以正乡邑,其术足以权事宜,是谓器 能,子产、西门豹是也。   兼有三材之别,各有一流。   清节之流,不能弘恕,好尚讥诃,分别是非,是谓臧否,子夏之徒是也。   法家之流,不能创思远图,而能受一官之任,错意施巧,是谓伎俩,张敞、赵广汉是 也。   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陈平、 韩安国是也。   凡此八业,皆以三材为本。故虽波流分别

心质亮直篇六
《人物志含译文》

《人物志》十三

《自序》《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 《自序》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 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信,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九征》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叡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

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着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颙颙卬卬。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晔然以强;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是故,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

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为人也:质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

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征,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体别》

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故咸而不碱,淡而不[酉贵],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是以抗者过之,而拘者不逮。

夫拘抗违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是故: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普博周给,弘在覆裕,失在溷浊。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扃。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越。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

及其进德之日,不止揆中庸,以戒其材之拘抗;而指人之所短,以益其失;犹晋楚带剑,递相诡反也。是故:

强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强之搪突,而以顺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难与入微。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刿,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雄悍之人,气奋勇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竭其势;是故,可与涉难,难与居约。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凌楷之人,秉意劲特,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为伪,强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与附众。辨博之人,论理赡给,不戒其辞之泛滥,而以楷为系,遂其流;是故,可与泛序,难与立约。弘普之人,意爱周洽,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为狷,广其浊;是故,可以抚众,难与厉俗。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以变通。休动之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大猥,而以静为滞,

心质亮直篇七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95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