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一人的诗句

| 校园招聘 |

【www.guakaob.com--校园招聘】

独自一人的诗句篇一
《诗词40首》

诗词40首 1 江南 汉乐府

jiānɡ nán kě cǎi lián , 江 南 可 采 莲 , cǎi lián hã tián tián 。 采 莲 何 田 田 。 yú xì lián yâ jiān 。 鱼 戏 莲 叶 间 。 yú xì lián yâ dōnɡ , 鱼 戏 莲 叶 东 , yú xì lián yâ xī , 鱼 戏 莲 叶 西 , yú xì lián yâ nán , 鱼 戏 莲 叶 南 , yú xì lián yâ běi 。 鱼 戏 莲 叶 北 。 注释:

田田:形容荷叶挺出水面,很茂盛的

赏析:这是一首优美的江南采莲曲。江南水乡,莲的生长极普遍。一到夏秋间,莲子成熟,年轻姑娘们划着小船,穿行于碧荷间,一边歌唱,一边采莲,最富有水乡的特色。

2 咏 鹅 [唐]骆宾王: é é é 鹅 , 鹅 , 鹅 ,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 hō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 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

1

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黄 河 入 海 流 。 赏析:

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

3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 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注词释义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 尽:落下。欲:想。 穷:尽。 更:再。 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

2

上一层楼。”

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4 春晓 [唐]王维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 ,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

注词释义

眠:睡觉。 闻:听见。 啼鸟:鸟鸣。 夜来:昨夜。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写鸟声,写出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后一定有很多落花。

5 静夜思 [唐]李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

3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赏析: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这首小诗写出了一个远离家乡的人,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6 悯农(一) [唐]李绅

chú hé rì dāng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赏析:这首诗告诉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7悯农(二) [唐]李绅

chūn zhòng yī lì sù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收 万 颗 子 。

4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 海 无 闲 田 , nóng fū yóu è sǐ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词释义

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子:谷子。 四海:全国之内。

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犹:还是。

赏析: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这首诗写出了农民的不幸遭遇。

8风 [唐]李峤

jiě luò sān qiū yè 解 落 三 秋 叶 ,

nénɡ kāi èr yuè huā 能 开 二 月 花 。 ɡuò jiānɡ qiānchǐ lànɡ 过 江 千 尺 浪 , rù zhú wàn ɡǎn xié 入 竹 万 杆 斜 。 词语注释: 解落:吹落。 赏析: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

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如此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其实就是一则谜语,这是该诗另一妙处。

9古朗月行

[唐]李白

xiǎo shí bù shí yuè 小 时 不 识 月 , hū zuò bái yù pán 呼 作 白 玉 盘 。

5

独自一人的诗句篇二
《古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离开家乡,告别亲人,谁能说说当时是怎样动人的情景?

生:他的兄弟送了一程又一程,是那么依依不舍。(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描述当时的动人情景) 师:那分别后的王维会怎样呢?

生:想家乡、想亲人„„ 师:对!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在繁华的京城长安,望着那热闹的场面和兴高采烈的人们,想到自己的亲人,便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课题。)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 (学生读题,思考问题,然后指名回答问题)

2、教师指导:

①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② 忆:想念,思念。 ③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诗人的家乡蒲州。)

④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诗中指家乡的亲人.

3、教师根据学习情况总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4、通过对课题的学习,引出诗人的生平介绍。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王维介绍)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为”这里应读“wéi”,注意不要读成“wèi”)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①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②教师指导:(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过渡语:作者在异乡求功名,那么到了节日的时候,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看第二句。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 倍:格外;加倍、更加。 亲:家乡的亲人

①"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

② 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用诗中的一句诗来回答是哪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③师:“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 ⑤这是一种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 过渡句: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又会想到(谁干什么)?现在让我们来学习第三和第四句。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处。古时候有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他们认为登高可以避灾。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避邪,消灾。

①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并指名回答。(少了诗人) 作者变换视角,以家人的身份进行想像:在人人头插茱萸登山之时,突然发现独独少了一个人!这一个缺少深深地刺痛了家人的心。作者不说自己如何思念亲人,反说亲人如何思念自己,这一想像具有相当的冲击力和原创性。

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词语的解释,想想这两行诗的意思。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站5、请大家结合诗句意思想一想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者说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想一想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哪句古诗合适 ?

中秋的夜晚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爷爷又想起了远在故乡的亲人,这真是 啊!

6、古诗的艺术特色: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 五、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我们还学过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还有那些?(生:李白的“静夜思”) 五、布置作业。 ①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

②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

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

(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板书)

3、说说对作者的了解,教师补充。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著有《孟浩然集》,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4、“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明确:过:拜访,故人:老朋友。到村庄拜访老朋友。这首诗是他隐居在鹿门山时,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作客时,写了这首诗。

(二)朗读全诗。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习读诗,要求读准字音,通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听录音。

5、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6、齐吟全诗。

教师随机点拨读法,如: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

(三)译读全诗。

师导: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进行译读。(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这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1、教师示范,学生注意对“押韵”的处理:“故人具鸡黍。”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至田家。”邀请我来到秀美的田家。

2、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

独自一人的诗句篇三
《古诗》

夜书所见

韩国峰

一、 教材简说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二、设计理念

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体悟诗情。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孩子们,今天我们进入三单元的学习,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单元导读,其他同学请思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用眼睛发现秋天的美,用笔描绘心中的秋天)

2.我们在一、二年级时学过写秋天的古诗,你还记得是哪首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生:《山行》。

师:在古代诗人诗作中,有写秋景之美的,也有借秋景抒发作者心情的,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中的一首古诗,请用心去体会在一个凉凉秋夜诗人的所思、所想、所感。同学们,大声读读课题。

生:夜书所见。

二、 出示学习卡,自主预习

1.接下来,我们尝试着进行自主学习,来看老师的学习卡,有三个任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逐一完成,自主学习后,看谁的收获最大!

三、 汇报预习效果

1.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读古诗,正字音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首古诗,代老师看看谁读的最认真最有收获,自己读完后,小伙伴之间再读一遍,有读的不准确的地方请你为她纠正。

生:出声音读。

师:好,下面代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谁站起来为我们读读整首诗? 生:读。

师:听出问题了吗?谁来给小伙伴纠正?

生:根据错误来正音。

师:顺学而导:刚才你们在读古诗时,有一个字同学们读的音不太一致,在这里应该读哪个音呢?(ppt出示两个不同字音的解释)

生:应该读三声。

师:对,根据意思我们就能够确定读音。字会读了,那看看诗是否能读好了。找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

生:再次读古诗。

(2)钢笔书写两个生字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这首诗中有两个生字,请你把它读准,怎样读? 生:促、深。

师:这两个字左窄右宽,很容易书写,我看到很多同学拿着钢笔很兴奋,但用钢笔来写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你一次写成功,不能够涂改,听明白了吗? 生:书写。(师提示书写要求:身正、肩平、足安)

师评:有的同学书写正确,但是字整体稍稍有点歪,这可能与你的坐姿有关,也可能是本子没放正,适当调整。一部分同学真了不起!第一次尝试使用签字笔,就能做到不修改,写规范。

师:好啦同学们,收起你的本子,写的好的课下我们在展示,写的还不满意的同学,课下我们再练习。

过渡语:诗读好了,又尝试了写钢笔字,接下来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2.借助工具书或者书下注释,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得地方请你打个小问号。

(1)了解注释,明确注释的作用

师:出示ppt,扫描35页,你们发现书下面①②③都是什么呀?(学生说教师描红出现:注释)

师:注释与诗文有什么关系呢?注释中不是有①,快来找找,诗文中哪儿有①啊? 生:诗文中萧萧的后面有。

师:那这个①告诉我们什么了?

生:告诉我们萧萧的意思是风声。

师:你真了不起!(出示ppt出示注释的意思)你能从注释里得到知识,了解了

萧萧的意思是

生:——风声。

师:就照着这种方法,谁还能像他一样,从注释里得到知识?

生:②解释了挑的意思是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③解释了促织的意思是蟋蟀。

④解释了篱落的意思是篱笆。

师:借助注释我们能够了解诗文中字或词语的意思,一会儿我们还用到这个本领

来了解诗句的意思。

(2)完成自主学习卡第2、3项学习任务

师:(出示前两句诗)看看前两句诗,自己读懂了什么?是读懂一个字,一个词

语,还是一句话,然后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

预设读懂的:

①生:我知道了“萧萧”的意思。

师:孩子们,你们看注释对我们了解古诗的作用多大呀!

②生:我知道梧叶是梧桐树叶。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以前见过梧桐树,它的树叶叫梧叶。

师:结合他人的生活经验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意思。

预设不懂的:

①生:送寒声代表什么意思?

师:做个“送”的手势。

生:做手势。教师同时做。

师:这里是谁送呀?

生:秋风。

师:秋风送的是什么?给寒组一个词语。

生:寒冷,送来了寒冷。

师:秋风送来了阵阵寒冷,给人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很凉、很冷。

师:秋风吹动梧桐树叶发出沙沙声,打在叶绍翁的脸上、身上,一股寒冷之意

涌上了叶绍翁的心头,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股寒冷之意。

生:读。

②生:“动客情”是什么意思?

出示:诗人的背景资料(不出文字,出ppt,教师用言语引导)

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在写这首诗时他长期在外地生活,那个年代,没有手机,他想与家人说说话却不能及时联络,寄一封信因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很久很久才能到达,如果他想回家,那更困难了,当时交通极其简单,只有木船、马匹。

师:孩子们,你觉得诗人此时饱含着怎样的情感?

生:着急回家(想家而盼望回去)

思念亲人板书:思乡思亲人

思念家乡

师:秋风送来了凉意,同时牵动了诗人一颗思念的心。谁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

这两行诗。

指导朗读。(我感受到作者思念之深;我感受到他的孤独寂寞;男生读,女生读) 师:你们都是诗人的知音,读出了诗人此时的内心感受,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伫立江边远看,他又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后两句诗。

生:看到儿童在挑促织,看到了一灯明,还看到了篱笆。

当学生说“一灯明”时

师:孩子们,看看课文插图,这一灯明是指哪盏灯呢?是窗户透出来的灯光,还是指灯笼?

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联系上一句我们来看,知有儿童挑促织,由这个灯笼他想到儿童在外面捉蟋蟀呢,所以是指儿童手中拿的灯笼。

当学生说“儿童挑促织”时

师:孩子们,请你想一想,诗人是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

生:看不见。

师:那这是作者的什么呢?

独自一人的诗句篇四
《古诗》

独自一人的诗句篇五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十首》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

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3.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今重庆一带。

5.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译文: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鉴赏: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春夜洛阳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城。

2、暗飞声:悄悄地飘来声音。

3、春风:一本作“东风”。

4、折柳:即《折杨柳》,曲名。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其中有《折杨柳》。梁鼓角横吹曲也有《折杨柳》。清商曲有《攀杨枝》、《月节折杨柳》、《小折杨柳》诸曲。

5、故园:故乡。

鉴赏: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1.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下简称刘《笺》)系此诗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3.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4.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5.凭:托。

6.传语:捎口信。

7.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诗人此时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但远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钟惺评此诗:"只是真。"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鉴赏: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读音:应:第一声

译文:

我只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

鸟的鸣叫,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但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注释:

1.滁州:今安徽滁州,诗人曾任州刺史。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城西水库。

3.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4.春潮:春雨。

5.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6.横:指随意飘浮。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

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 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

忧伤之情怀。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

3.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4.落花时节: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5.君:指李龟年。

6.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7.寻常:经常。

译文:在岐王的府中时常见到您的身影,

在崔九堂附近数次听到你的歌声。

而今正好是江南风景如画的时节,

在这百花凋谢的时节又遇见了您。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

独自一人的诗句篇六
《诗句默写》

诗句默写

1、《采薇》

(1)以景衬情的诗句是 , 。 , 。

(2)描写戍卒归程艰难及他心力交猝的境况的诗句是 , 。

(3)直抒胸臆,表现戍卒痛定思痛,无限伤悲的诗句是 , 。

2、《十五从军征》

(1)老兵归来,远望家乡的景象: , 。

(2)用景物描写来展现老兵家园凄凉荒芜、破败的景象:

(3)表现老兵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 , 。

3、《诉衷情》

(1)运用典故回忆再现当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战场的勃勃英姿的诗句:

(2)运用排比诉尽平生不得志: , , 。

(3)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表现词人在痛苦中呻吟的句子: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何处望神州? 。

(2)化用杜甫《登高》中的诗句不落痕迹,贴切自然的诗句:

(3)运用典故赞美孙权,反衬当朝苟且偷安的诗句:

5、《朝天子·咏喇叭》

(1) , 写出了吹之“功”。

(2)运用双关写出了喇叭的特点: , , 。

(3)形象地写出了宦官欺压搜刮百姓,使得百姓倾家荡产的句子(点明主旨):

6、《归园田居》

(1)表现作者从早到晚勤奋劳作的诗句是:

(2)表现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句是(主旨句):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的句子是(名句):

(2)语义双关,委婉表达自己希望出仕的句子是:

(3)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想要投身仕途又苦于无人引荐的句子:

8、《终南别业》

(1)写诗人独自一人欣赏美景的乐趣的句子是:

(2)诗中最能体现出王维“诗中有画”而且还包含人生哲理的名句是:

9、《渔家傲》

(1)词中描写了海天相接的辽阔画面的句子是:

(2)运用典故,感叹自己无处施展才华,对现实不满的句子:

(3)表明自己的理想追求的句子是(主旨句):

10、《长相思》

(1)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句子是:

(2)以风雪夜的凄清寒冷衬托词人内心的孤寂伤感的句子:

(3)词中的主旨句是:

参考答案

1、(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3)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1)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3、(1)万里当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留。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4、(1)满眼风光北固楼。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1)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2)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3)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独自一人的诗句篇七
《经 典 的 思 念 古 诗 词》

经 典 的 思 念 古 诗 词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 王维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 汉乐府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唐 刘禹锡 竹枝词(三)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 元稹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 杜牧 赠别(二首)

娉娉嫋嫋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 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 李商隐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 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杜秋娘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北宋 范仲淹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北宋 秦观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北宋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雨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北宋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北宋 柳永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北宋 晏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庭院深深深几许?泪眼问花花不语--宋 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北宋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北宋 欧阳修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天涯何处无芳草 多情却被无情恼--北宋 苏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宋 朱淑真 谒金门(春已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栏杆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南宋 李清照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南宋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北宋 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宋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情人眼里出西施。色不迷人人自迷。--清黄增,集杭州俗语集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 李清照 一翦梅

红耦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元 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宋 晏殊 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宋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诗词中的重阳节

《劳动午报》(2010年10月11日 12版)艾兴君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到了重阳登高望远的日子。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故而有寓意长久长寿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重阳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现采撷几首,让我们来感受重阳节的独特魅力。

在重阳诗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抒情小诗是他17岁时所作。当时,诗人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但是他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未完全团聚。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

赏菊是重阳的节目之一。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菊花,别有一番情趣。陶渊明重阳赏菊时咏出“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的即兴诗,个中弥漫着浓浓的人情味。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重阳节到来时要回来赏菊。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菊花”;范成大的“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等,都道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语言隽永,诗意清新。

登高是重阳的又一风俗,登高眺远,心旷神怡。唐朝诗人朱庆馀在《旅中过重阳》中写道:“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杜甫的《登高》,被认为是写重阳登高的第一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更是传唱千古。此时,杜甫住在长江畔的夔州,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词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一首有名的重阳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

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赵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毛泽东写的重阳诗,情调与古人截然不同。毛主席在《采桑子·重阳》一词中,以雄视千古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敌制胜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写下了“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不朽诗篇。“人生易老天难老。”重阳节似乎总和“老”字联系在一起。年老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个不可回避、终将面对的人生课题。“老”不仅是一种人生状态,同时它也凝结了岁月沉淀的知识,以及时间打磨的智慧。

千百年来,这些诗篇为重阳节增添了无限光彩,今天读来依然能让人感受重阳的独特魅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96387.html

    上一篇:结婚表白词

    下一篇:待近义词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