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注的成语

| 校园招聘 |

【www.guakaob.com--校园招聘】

有注的成语篇一
《包含-"注"-字的成语》

1▲秤斤注两 △chēngjīnzhùliǎng △典故:形容斤斤计较,顾小不顾大。 △出处:《朱子语类》:“只看如今秤斤注两,作两句破头,如此是多少衰气。” 2▲孤注一掷 △gūzhùyīzhì △典故: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 △出处:《宋史·寇准传》:“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晋书·何无忌传》:“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 △例子: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了。(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3▲命中注定 △mìngzhōngzhùdìng △典故:迷信的人认为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预先决定的,人力无法挽回。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这是我命中注定,该做他家的女婿。” 4▲倾耳注目 △qīngěrzhùmù △典故: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5▲全神贯注 △quánshénguànzhù △典故: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例子: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叶圣陶《伊和他》) 6▲稳吃三注 △wénchīsānzhù △典故:四人赌博,一个人赢三个人的赌注。比喻凭空的大量收获。 7▲血流如注 △xuèliúrúzhù △典故:形容血流得又多又急。 8▲挹彼注兹 △yìbǐzhùzī △典故:挹:舀,汲取;彼:那个;注:灌;兹:这个。把液体从一个容器中舀出,倒入另一个容器。引伸为以有余来弥补不足。 △出处:《诗经·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 9▲引人注目 △yǐnrénzhùmù △典故: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 △例子:也有敲打铜锣,高举旗帜,~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有注的成语篇二
《包含-"注"-字的成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成语秤斤注两孤注一掷命中注定倾耳注目全神贯注稳吃三注血流如注挹彼注兹引人注目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chēngjīnzhùli形容斤斤计较《朱子语类》“只看如今秤斤注两,作两句破头,如此是多少衰气。”gūzhùyīzhì把所有的钱一《宋史·寇准传》: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晋书·何无忌mìngzhōngzh迷信的人认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这是我命中注定,该做他家的女婿。”qīngěrzhùmù注目:集中视《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quánshénguà贯注:集中。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wénchīsānzhù四人赌博,一xuèliúrúzhù形容血流得又yìbǐzhùzī挹:舀,汲取《诗经·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yǐnrénzhùmù注目:注视。也有敲打铜锣,高举旗帜,~的。(毛泽东《湖

,只好挺身而出,作~了。(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又相着花纹,~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叶圣陶《伊和他》)。(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有注的成语篇三
《部分成语注解》

描写伤心的词语

哀痛欲绝:伤心得要死。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抱头大哭: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大放悲声: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肝肠寸断:比喻伤心到极点。

泪干肠断:形容伤心到极点。

泣不成声: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泣下如雨:眼泪象雨一样。形容伤心到极点。

人琴俱亡: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如丧考妣: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伤心惨目: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 痛哭流涕: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

痛心拔脑:形容伤心到极点。

痛心入骨: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五内俱崩: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抱璞泣血:比喻怀才不遇,伤心悲痛。

抱头痛哭: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悲痛欲绝: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额蹙心痛:极度忧愁伤心的样子。

疾首痛心: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泪如泉滴:形容触动伤心事,眼泪象泉水一样流出。

目断魂销: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

人琴俱逝: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人琴两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带有生肖的成语

一、有关「鼠」的成语

1. 【投鼠忌器】打老鼠怕伤了器具,比喻作事有所顾忌。

2. 【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避的情形。

3. 【梧鼠技穷】比喻技能虽多,而不能专一。

4. 【鼠牙雀角】比喻与人争诵。

5. 【鼠肝虫臂】指极为低贱微小的东西。

6. 【鼹鼠饮河】比喻小量,所取不多;或没什麼了不起。

7. 【獐头鼠目】用以形容一个人的长相奸邪,如獐之头、鼠之目。与「尖嘴猴腮」义近,但「尖嘴猴腮」仅形容面貌丑陋,而「獐头鼠目」更强调其人之奸恶狡猾。

二、有关「牛」的成语:

1. 【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2.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3.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4. 【牛衣对泣】比喻贫贱夫妇生活困苦的情形。

5. 【牛山濯濯】(1)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2)转化其义,形容一个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6. 【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向学。与「悬梁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意同。

7. 【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8. 【牛头马面】(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9.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於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10.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11. 【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12.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

一个人答非所问。

13.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14.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15.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16.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17.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於绝境。

18. 【初生之犊】以刚出生的小牛什麼都不怕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

19. 【舐犊情深】形容父母爱子女之情。

20. 【黎牛之子】比喻父恶子贤。

21.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

三、有关「虎」的成语:

1.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2.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纵然传闻是错的,也会信以为真。

3.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4. 【如虎添翼】喻强者又得助力而更强悍,更令人害怕。

5.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6. 【纵虎归山】纵容恶人,让他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地盘,再度危害他人。

7. 【狐假虎威】喻假借声势去吓唬别人。

8.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9. 【虎入羊群】喻声势非常大,对方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10. 【虎口余生】比喻经历极大危险,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11.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地盯著,等待时机成熟以便下手。

12.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13. 【为虎作伥】比喻做坏事的帮凶。

14.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既猛又急,粗鲁难看。

15. 【势成骑虎】喻一个人做了某件事后,想罢手也来不及,有左右为难之意。

16. 【骑虎难下】喻行事迫於大势而不能中止。

17. 【与虎谋皮】比喻不可能成功的事。

18.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的去打虎及不藉船只的去渡河,喻空有勇气的匹夫之勇。

19. 【谈虎色变】原意是指必须亲身经历才有真知;后引申为惊惧某事,谈及此事就惊慌色变。

20. 【调虎离山】骗人离开根据地,以期达到某种目的的计策。

21. 【养虎贻患】喻纵容敌人或恶人,给自己带来后患。

22. 【饿虎扑羊】喻非常贪馋。

23.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24.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25.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26.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27. 【纵虎归山】喻放过恶人,使其再度危害社会。

四、有关「兔」的成语:

1. 【玉兔东升】表示时间已经入夜。

2. 【守株待兔】表示固执成见不知变通。

3. 【兔毛大伯】宋元时泛称老人。

4.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5. 【兔死狐悲】比喻同类的死败,自己也哀伤起来。

6. 【兔走乌飞】比喻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快速。

7. 【兔起鹘落】(1)形容动作敏捷。(2)比喻书法雄健。

五、有关「龙」的成语:

1.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2.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3. 【来龙去脉】喻事情的全部过程。

4.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5. 【活龙活现】形容绘画、雕刻或文字的叙述,极为逼真。

6. 【乘龙快婿】形容一个令人满意的好女婿。

7. 【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大器。

8. 【画龙点眼】喻作画在重要处添上一笔使作品更加深动。

9. 【蛟龙得水】喻人材得到赏识重用。

10. 【群龙无首】喻群众失去了领袖。

11.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的爱好它;引申为浮华不实。

12. 【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的九条小龙,外貌性情皆有所不同。比喻人各有所好,不全然相同。

13.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14.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15. 【龙肝凤髓】比喻珍美之菜肴。

16.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17.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18. 【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19. 【龙凤呈祥】富贵吉祥的徵兆,多用於结婚证书或喜帖上。

20.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21.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22. 【龙行虎步】指威仪庄重,非普通人,多用以形容帝王。

23. 【龙骧虎步】比喻威武轩昂的气概。

24. 【龙骧虎视】形容规模宏远。

25. 【攀龙附凤】喻巴结、投靠有权贵的人向上钻营。

26.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比喻英雄末路,或无用武之地。

六、有关「蛇」的成语:

1. 【打草惊蛇】比喻作事不密,以致使对方有所防备。

2. 【杯弓蛇影】疑心太重将虚幻的事当成真。

3.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4. 【蛇无头不行】指乌合之众和为祸的盗贼没有首领就无法行动。

5. 【画蛇添足】比喻无中生有。

6. 【虚与委蛇】勉强应酬。

7. 【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有注的成语篇四
《成语注解1》

1、雄心壮志 xióng xīn zhuàng zhì 【解释】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示例】 :雄心壮志是促使一个人永远奋斗的发动机2、坚定不移 jiān dìng bù yí 【解释】 :移:改变,变动。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出自】《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 : :“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示例】 :他们走得很慢,然而是~地向前走。 ◎茹志娟《澄河边上》 【近义词】 :坚持不懈 【反义词】 :动摇不定、举棋不定 【语法】 :补充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3、积沙成塔 jī shā chéng tǎ【解释】 :比喻积少成多。 4、持之以恒 chí zhī yǐ héng 【解释】 :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出自】 :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 :“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 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示例】 :学习要锲而不舍,~,就能取得好成绩。 【近义词】 :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反义词】 :一暴十寒、半途而废 【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表示长久不变 5、坚韧不拔 jiān rèn bù bá【解释】 :坚:坚定;韧:柔韧。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自】 :宋·苏轼《晁错论》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示例】 :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近义词】 :坚强不屈、坚定不移 【反义词】 :摇摆不定、举棋不定 【语法】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6、自强不息 zì qiáng bù xī【解释】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自】《周易·乾》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示例】 :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要有~的精神。 【近义词】 :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卧薪尝胆 【反义词】 :自暴自弃、自轻自贱、心灰意懒 【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7、集腋成裘 jí yè chéng qiú 皮袍。比喻积少成多。【解释】 :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出自】《慎子·知忠》 : :“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示例】 :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近义词】 :积土成山、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反义词】 :杯水车薪、一口吃一个胖子 【语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积少成多 8、全力以赴 quán lì yǐ fù【解释】 :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

投入进去。 【出自】 清·越翼 : 《廿二史札记·五·东汉尚名节》 “盖当时荐徵辟, : 必采名誉, 故凡可以得名者, 必全力赴之, 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 【示例】 :他们缺乏一种主动的积极的高兴的欢迎的~的精神。 (毛泽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 【近义词】 :竭尽全力、全心全意 【反义词】 :敷衍了事、三心二意 【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迎着困难上。 9、知难而进 zhī nán ér jìn【解释】 【示例】 :我们在学习中要知难而进,绝不可知难而退。 【近义词】 :力争上游、再接再厉 【反义词】 :知难而退、畏葸不前、望而却步 【语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10、知难而退 zhī nán ér tuì【解释】 :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出自】《左 : 传·宣公十二年》 :“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示例】 :尤其是因为在那一级里有三、四个“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员不得不~。◎邹韬奋《经历·新饭碗问题》 【近义词】 :听天 由命、畏葸不前、望而却步 【反义词】 :知难而进、力争上游、再接再厉 【语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11、无坚不摧 wú jiān bù cuī【解释】 :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出自】《旧唐书·孔巢文传》 : :“(田)悦酒酣,自其骑之艺,拳勇之略,因曰:‘若蒙见用,无坚不摧。’” 【示例】 :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战斗力量。 ◎刘伯承《回顾长征》 【近义词】 :战无不胜、所向无敌 【反义词】 :不堪一击 【语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2、碌碌无为 lù lù wú wéi【解释】 :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出自】《史记·酷吏列传》 : :“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瞻,何暇论绳墨之外乎?” 【近义词】 :碌碌无能、无所作为 【反义词】 :大有可为、大显身手 【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 13、一曝十寒 yī pù shí hán【解释】 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自】《孟子·告子上》 :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示例】 :他们跑出英文教室,说的听的依然是中国话。这只是‘~’的办法罢了,对于理解的功夫完全抛荒。叶圣陶《英文教授》 【近义词】 :三心二意、有始无终、为德不终

有注的成语篇五
《孟子中的成语及注解》

2014年11月30日制作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曾,曾经。经,经历。语出《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仁,仁爱。义,正义。《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赤子,初生的婴儿。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唐·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移其孝于裴氏之门,而以睦于冢妇介妇,必敬必亲,下以不失其赤子之心,姻族归厚,率由是也。”

14、出尔反尔: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尔,你。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15、春风化雨:指宜于万物生长的和风及适时的雨。语出《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后喻良好的教育。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

16、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岑楼,高而尖的楼。语出《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意为如果不考虑基础是否一样平,只让顶端齐一,那么一寸见方的木头也可高出高而尖的楼。明·胡应麟《诗薮·唐下》:“况以甲所独工,形乙所不经意,何异寸木岑楼,钩金与羽哉!”

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通。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指大旱之时盼望下雨。比喻盼望殷切。

19、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以 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用箪装着

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国子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馂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后用为饷馈食饮的典故。

20、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於色。”

21、当务之急:语出《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后指以当前的重要任务当作紧要的事。《礼记·大学六章》宋·朱熹集注:“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恕之也。”也指当前任务中最急需要办的事情。

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元·陈草庵《山坡羊》曲:“劝渔家,共樵家,从今莫讲贤愚话,得道多助失道寡,贤,也在他,愚,也在他。”

23、地利人和: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国志·吴书·董袭传》:“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晋书·孙楚传》:“莫不借地利人和以建功业,贵能以义平暴,因而抚之。”

24、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旧唐书·牛仙客传》:“仙客既居相位,独善其身,唯诺而已。”

25、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26、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语出《孟子·万章下》:“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

27、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28、饭糗茹草:饭、茹,吃。糗,干粮。草,野菜。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语出《孟子·尽心上》:“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清·顾炎武《日知录·饭糗茹草》:“大舜之圣也,而饭糗茹草;禹之圣也,而手足胼胝,面目黧黑,此其所以道济天下,而为万世帝王之祖也。”

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语出《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30、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

31、寡人之疾: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后以“寡人之疾”喻人之好色。

32、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其实此成语最早应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33、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语出《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明·李贽《续焚书·答马历山》:“虽各各著书立言,欲以垂训后世,此不知下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

34、浩然之气: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浩然,盛大的样子。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5、岌岌可危:岌岌,危险的样子。形容地位或状况十分危险,将要垮台或灭亡。语出《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

36、疾首蹙额:疾首,头疼。蹙额,皱眉头。语出《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后以此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宋·陆九渊《与徐子宜》其二:“良民善士,疾道蹙额,饮恨吞声,而地所控诉。”

37、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语出《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8、牛山濯濯:牛山,在齐国临淄之南。濯濯,本谓山之无树木,今或用喻人秃顶无法。语出《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39、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40、妻离子散: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馁,兄弟妻子离散。”形容妻子儿女都被迫四散分离。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致勇》:“不幸而死,妻离子散,香火萧然,万事瓦解。”

41、齐东野语:齐东,古齐国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语出《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后比喻道听途说而来的无稽之言。

42、弃甲曳兵:甲,铠甲。曳,拖着。兵,兵器。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43、弃如敝屣:谓像扔掉破鞋子一样。敝,破旧。屣,鞋子。语出《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后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44、舍生取义: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指生命和道义二者不能兼得时,就选择道义而舍弃生命。后用“舍生取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晋书·梁王彤传》:“形位为宰相,……当危事,不能舍生取义。”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君子舍生取义,小人则舍生为利。”

45、舍我其谁: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谓人以忧患谋处而生,以安乐怠忽而死。语出《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7、食前方丈: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摆满了一丈见方的食物。形容生活极其奢侈。语出《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48、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49、事半功倍:事,要做的事情,指措施。功,功效。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意为措施只有古人的一半,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后形容费力小,收效大。《六韬·军势》:“夫必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自倍。”

50、天下无敌:天下没有敌手。形容力量强大或本领高超。语出《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51、通功易事:谓人各有业,互通有无。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步;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有注的成语篇六
《包含-”助”-字的成语》

△典故: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例子:这件事我的确~,请你多加原谅。 2▲拔刀相助 △bádāoxiāngzhù △典故: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例子:路见不平,~。(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 3▲拔苗助长 △bámiáozhùzhǎng △典故: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

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例子: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ãdàoduōzhù,shīdàoguǎzhù △典故: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

孤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例子:彼以武力为后盾,我以公理为前驱,~。(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

三十一回)

5▲将伯之助 △qiāngbózhīzhù △典故:将:请求;伯:长者。请求长者帮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出处:《诗经·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例子:~,义不敢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6▲解囊相助 △jiěnángxiāngzhù △典故:拿出财物帮助别人。 △出处:明·张岱《娘嬛文集·募修岳鄂王祠募疏》:“若有贤士大夫解囊乐助,自为王所式

凭。” △例子:每当同学有困难时,老师总是~。 7▲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lùjiànbùpíng,bádāoxiāngzhù △典故: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

侠义行为。 △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

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例子:这个是~,则是误伤人命。(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 8▲失道寡助 △shīdàoguǎzhù △典故: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9▲守望相助 △shǒuwàngxiāngzhù △典故:守望:防守了望。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

援助。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出

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10▲输财助边 △shūcáizhùbiān △典故:输:捐献;边:边防。捐献财物作巩固边防的费用。 △出处:《汉书·卜式传》:“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典故:随着缘分的深浅,乐意捐助多少就捐助多少。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九回:“这都是随缘乐助,本不能强人的,或多或

少,却是未定,总求大人这里踊跃些便是。” 12▲推波助澜 △tuībōzhùlán △典故: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出处:隋·王通《文中子·问易篇》:“真君建德之事,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例子:即或漏吞舟之鱼,而已暴鳃断鳍,颓然老矣,尚何能为~之事哉!(严复《论世变之

亟》)

13▲揠苗助长 △yàmiáozhùzhǎng △典故: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

把事情弄糟。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

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

视之,苗则槁矣。” △例

子: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也不能放任自流。 14▲助边输财 △zhùbiānshūcái △典故:边:边防;输:捐献。捐献财物作巩固边防的费用。 △出处:《汉书·卜式传》:“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例子:夫赈饥出粟,犹是游侠之风;~,不遗忠爱之末。(清·欧阳巨源《官场现形记序》) 15▲助桀为虐 △zhùjiãwãinüâ △典故:桀:即夏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相传是暴君;虐:残暴。帮助夏桀行暴虐之事。

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今

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例子:又加上他那次子纪成文,~,作的那些侵冒贪黩,忌刻残忍的事,一时也道不尽许

多。(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16▲助人为乐 △zhùrãnwãilâ △典故:帮助人就是快乐。 17▲助天为虐 △zhùtiānwãinüâ △典故:趁有天灾的时候害人。 △出处:《国语·越语下》:“无助天为虐,助天为虐者不祥。” 18▲助我张目 △zhùwǒzhāngmù △典故:张目:睁大眼睛,比喻张扬气势。比喻得到别人的赞助,声势更加壮大。 △出处: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墨翟不好伎,何为过朝歌而回车乎?足下好伎,值

墨翟回车之县,想足下助我张目也。” △例子:留学生中~的人,较从前增加百倍,才晓得人心进化,是实有的。(章炳麟《东京留

学生欢迎会演说辞》)

19▲助纣为虐 △zhùzhòuwãinüâ △典故: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有注的成语篇七
《成语谚语--(有注解)》

1

怒髮衝冠

2

蓬頭垢面

披頭散髮

血鋼身年年3

4

疾不可為

5

6

環肥燕瘦

7

積拱不不勞肩省治成縮人之疾背

症花國國二容色色八月天天佳貌姿香人病病入入膏骨肓髓淡綽妝約濃多抹姿遍萬體死鱗一傷生出齒水白芙唇蓉

大骨腹瘦便如便

柴霜十霺病之九病痛

沉才魚子落佳雁人氣筋強方鐵刂剛

骨壯面面弱有黃不菜肌禁色瘦

身如未心不老交勝先病

衣衰

治嚴得久霜病病偏治無打不孝枯得子

根命

草冰閉我肌月見玉羞猶骨花憐富輕刂刂強壯弱香不消勝玉衣減五蒲癆柳七之傷

姿英雄弙只無怕縛病雞來之磨

亭雙亭瞳玉剪立水

1

儀表非凡

一表人才一笑千金儀態萬方月裡嫦娥朱唇皓齒嬌小玲瓏絕付佳人梨花帶雨眉目如畫眉清目秀美如冠玉明眸皓齒

千嬌百媚

傾城傾國如花似玉

8

9

10

11

12

慷慷炯慨慨炯悲陳有歌

詞神

13

獐頭鼠目精精神神煥抖發

擻 七三腸分分肥像像腦鬼

人滿奮鬥抖袂志擻而昂精起揚神醜

怪態

模百

怪出

樣說嘴打嘴

振朝奮氣人蓬弖勃

尖面蓬嘴目頭猴可歷腮

齒形搖搖跡頭頭可晃擺疑腦尾

意生生氣龍氣風活勃發

虎勃秀小外家惠碧中

其窮貌相不盡揚霺

張凶牙相舞畢爪

油油頭頭粉滑面

容龍光馬煥精發神

2

不怒而威

14

金剛怒目龍行虎步雄姿英發

赳赳氣昂昂

嗔15

16

17

笑逐顏開

18

19

回喜眸笑一顏笑

開儀雍泱表容泱堂雅大堂

步風

有氣無刂

涕痛聲泣零哭淚下如流俱沾雨

喜啞嫣一形然然顰於失一一色笑笑

仚文風質道彬骨

彬沒泥精圕打木采雕呼嚎天啕搶大地

撫付掌之大一笑笑溫落不正文落苟襟爾大言危雅方笑

人少睡弖困氣眼刂馬無惺交乏刂

瘁鬼鬼涕淚哭哭泗如神狼滂雨號嚎沱

下哄捧破忍堂腹涕俊大大為不笑

笑禁情羞含人人情眼答脈裡出答

西施

拳不打笑面

形容枯槁

梨花

帶雨

嘻皮笑臉

眉來眼去

3

20

21

22

23

24

25

楚楚可憐

舞被衫髮歌左扇

矯拿裝尋揉糖腔死造作做覓作

醋勢活

絕緘頓沉口口口默不無無寡道

言言言

呆道橫聲義眾若貌眉音形醉木岸怒笑於獨雞然目

色醒

只方重海水人 人領衣不不佛矩衫可要要不可步

重斗貌金衣人

花花華濃珠珠枝團冠妝光圍招錦麗艷寶翠展

簇服裹

西椎衣衣裝髻冠履筆布楚光挺

衣楚

4

不衫不履

26

不修邊幅短褐秔結衣衫藍縷

一絲寸絲赤身裸裎27

28

29

30

31

張張王三李李趙

四逐芸臭芸之眾夫生不不掛

掛怨布不匹女衣肖夫曠黔子匹夫首孫婦野小賢草姑母閒獨良花

處妻

英雄慘出綠少少年

年虎背熊腰

霺以體對

市孀井妻之弱臣

十大八家姑閨娘秀

一朶花

豆金蔻童年玉華女

昂彪首形闊大步

5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96887.html

    上一篇:爱情说说霸气

    下一篇:松的成语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