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包括汉族

| 校园招聘 |

【www.guakaob.com--校园招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包括汉族篇一
《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试 题

一、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

A.1979年

B.1952年

C.1984年

D.1956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这体现了民族自治机关的

①立法自治权 ②变通执行权 ③经济自治权 ④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3.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

A.124个

B.155个

C.125个

D.145个

4.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一般是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

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

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

5.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

A.44个

B.45个

C.46个

D.47个

6.下列行政建制中,属于国家法律明确界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

A.民族乡

B.民族镇

C.自治县

D.自治市

7.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8.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A.1947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

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

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

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

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多项选择

1.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各项法规

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行政法规

D.地方性的自治法规

2.《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

A.统一与自治的关系

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C.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

D.各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宗旨是

A.在统一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当家作主

B.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民族发展繁荣

C.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

4.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包括

A.盟旗

B.自治区

C.自治州

D.自治县

5.确定各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主要根据是

A.民族成份

B.民族分布

C.民族关系

D.历史状况

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

A.区域因素和民族因素的结合

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

C.文化因素与历史因素的结合

D.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

7.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

C.自治地方的统战部

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8.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

A.理论依据

B.实践依据

C.国情依据

D.民族特点

9.中国在选择保证少数民族实现自我管理的制度上,没有走前苏联式的民族共和国道路,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在下面哪些方面的国情不

同?

A.两国历史不同

B.两国经济基础不同

C.民族分布不同

D.革命发展模式不同

10.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基于人口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

A.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

B.在一个较大的自治区内辖有一个或几个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

C.在民族自治区内辖有的民族乡

D.以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11.下面哪些权利属于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自治民族事务的权利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的,有民族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报请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权利。

D.在执行国家税法时,除应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外,对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税收,经自治区或省批准,自治机关可实行减税或免税。

三、判断题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级。

3.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4.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内的非自治少数民族,享受不了自治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地位。

5.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

6.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7. 汉族公民可以担任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职务。

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容动摇。

9. 目前我国共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目前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64%左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自治地方人口大约占全国的13%。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制度规范仅限于确立各民族自治地方与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

四、辨析题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基本政治制度。

五、材料分析

材料:某民族自治地方修建较大型水力发电站,定于上午9点召开竣工及发电仪式。临近上午9点,各方来宾和有关领导到齐。届时发现,大会会标只用汉文书写,没有用自治民族的文字书写。在场有关领导决定,大会会标一定要用自治民族文字和汉文书写。为此,竣工及发电仪式约推迟1小时举行。大会结束后,有关人员提出这1小时经济损失不小,不能为形式上的自治权利而影响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六、简答题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应遵循和体现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地位?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包括汉族篇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题与答案》

8.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1947年B.1948年 C.1949年D.1950年

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

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 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 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

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多项选择

1.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主要由

下面几个部分组成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各项法规

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实施民

试 题

一、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

A.1979年B.1952年C.1984年D.1956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这体现了民族自治机关的 ①立法自治权 ②变通执行权 ③经济自治权 ④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3.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

A.124个 B.155个 C.125个 D.145个

4.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一般是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 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 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

5.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

A.44个B.45个C.46个D.47个 6.下列行政建制中,属于国家法律明确界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

A.民族乡B.民族镇C.自治县D.自治市 7.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

A.广西壮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

1

族区域自治的行政法规

D.地方性的自治法规

2.《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

A.统一与自治的关系 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C.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 D.各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宗旨是

A.在统一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当家作主

B.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民族发展繁荣

C.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

4.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包括

A.盟旗B.自治区C.自治州D.自治县

5.确定各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主要根据是

A.民族成份B.民族分布C.民族关系D.历史状况

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

A.区域因素和民族因素的结合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

C.文化因素与历史因素的结合D.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

7.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

C.自治地方的统战部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8.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

A.理论依据B.实践依据C.国情依据D.民族特点

9.中国在选择保证少数民族实现自我管理的制度上,没有走前苏联式的民族共和国道路,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在下面哪些方面的国情不同?

A.两国历史不同B.两国经济基础不同 C.民族分布不同D.革命发展模式不同 10.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基于人口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

A.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

B.在一个较大的自治区内辖有一个或几个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

C.在民族自治区内辖有的民族乡 D.以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11.下面哪些权利属于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自治民族事务的权利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本地区内

部事务的权利

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的,有民族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报请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权利。

D.在执行国家税法时,除应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外,对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税收,经自治区或省批准,自治机关可实行减税或免税。

三、判断题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

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级。

3.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4.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内的非自治少数民族,享受不了自治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地位。 5.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 6.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7. 汉族公民可以担任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职务。

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容动摇。

9. 目前我国共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目前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64%左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自治地方人口大约占全国的13%。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制度规范仅限于确立各民族自治地方与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

2

系。

四、辨析题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基本政治制度。

五、材料分析

材料:某民族自治地方修建较大型水力发电站,定于上午9点召开竣工及发电仪式。临近上午9点,各方来宾和有关领导到齐。届时发现,大会会标只用汉文书写,没有用自治民族的文字书写。在场有关领导决定,大会会标一定要用自治民族文字和汉文书写。为此,竣工及发电仪式约推迟1小时举行。大会结束后,有关人员提出这1小时经济损失不小,不能为形式上的自治权利而影响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六、简答题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应遵循和体现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地位?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

问题的根本制度?(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答: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从理论

3

依据上看,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建立尽可能大的集中统一国家,同时又主张多民族国家内每个民族应该当家作主。只有民族区域自治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要求。从中国国情和现实依据方面看,我国也只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能实行别的制度:我国从秦汉开始就是集中统一的国家,国家的集中统一是我国的传统;从我国的民族分布看,“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也决定了我国也只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近代的革命运动创造了各民族合作的条件和基础;另外,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也借鉴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也证明了这项制度是成功的: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各民族政治平等;改变了民族关系的旧面貌,实现了民族团结;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调动了少数民族建设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4)总结与评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 2.答: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1)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提供物质基础;

(2)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创造社会条件;

(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

论述中能够结合实际,且论述充分、合理。

答 案

一、单项选择

1.C 2.A 3.B 4.B 5.A 6.C 7.B 8.A 9.D 10.D

二、多项选择

1.ABCD 2. ABC 3. ABC 4. BCD 5. BCD 6 . ABD 7. AD

8. ABCD 9. ACD 10. ABD 11. ABCD

三、判断题

1.对 2. 错 3. 对 4. 错5. 错 6. 错 7. 错 8. 对 9. 对 10. 错

四、辨析题

1.答:错误

(1)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列在一起,作为我国的三大基本民主制度。这是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突出表现。

(2)如果只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称为我国独一无二的基本民主制度,则是错误的。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五、材料分析题

答: (1)竣工及发电仪式本应用自治民族文

字和汉文书写大会会标,事先没做到,说明工作疏忽,尊重民族平等和自治权利观念淡薄。(2)领导及时发现后果断地决定补上自治民族文字的大会会标是正确的,说明重视自治权利。(3)在民族问题上,不能只算经济帐,不算政治影响,反之也是,应兼顾。(4)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不能把一些事情只作为形式,而不加以重视。如果这种“小形式”问题重复多次,

4

就谈不上自治权的内容了。

六、简答题

1.答: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任何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只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通过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答:

(1)民主原则;(2)平等原则;(3)法制原则;(4)实事求是原则;(5)团结统一原则;(6)发展繁荣原则。

3.答:

(1)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2)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3)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

4.答: 内容:

(1)建立自治地方;(2)设立自治机关;(3)行使自治权利。

地位: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3)民族区域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4)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

5.答:

(1)实现了各民族政治平等。(2)改变了民族关系的旧面貌,实现了民族团结。(3)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4)调动了少数民族建设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包括汉族篇三
《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包括汉族篇四
《第十章 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复习资料)》

第十章 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居住在边疆地区,居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2%。

民族问题:泛指民族关系中存在的各类矛盾。它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总问题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试述决定当代中国依然存在民族问题的主要因素。

第一、历史形成并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尚未完全消除;

第二、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第三、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观念及行为残余的存在;

第四、民族差异的存在;

第五、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阶级斗争。 当代中国依然存在民族问题,但它基本上是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内部矛盾。其主要内容包括:各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央和地方区域之间的关系问题,不同民族成分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问题, 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民族发展和共同繁荣的问题,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一系列具体政策问题,民族文化差异的问题等等。

二、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前提,只有平等者之间才可能团结,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国家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的内涵主要是指国内各民族 和睦相处、友好交往、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与体谅、共同努力与奋斗。

民族自决权口号是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而产生的 。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制度的客观依据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少数民族人民建立的地方政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实行这种形式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所决定的,也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各民族人民要求祖国统一的愿望所决定的。

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在中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从来不是一种殖民关系。

3、在国际上还存在着民族分裂主义和其他敌对势力的状态下需要一个各民族团结,统一的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国家。

4、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5、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四、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基本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正确处理中华民族关系的行之有效的制度。 民族区域的特点

1、实行区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在单一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这内,不具有独立或半独立的联邦行政区域性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大法和依据,各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循。必须坚持国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国家政策,履行应尽的义务。

3、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权,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所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以工农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形式。

4、各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体现了民族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结合,是一定的政治形式同一定的民族形式相结合的地方政权。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适应了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能充分满足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要求。

第二节 中国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

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是以一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是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的统

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等条件,并参酌历史情况,可以建立一个或者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自治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体制是由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构成的省、地、县三级结构组成。内蒙古还设立盟和旗,盟相当于地区行政公署,旗相当于县级。各个自治区成立的时间:内蒙古(1947年);新疆(1955年10月);广西(1958年3月);宁夏(1958年10月);西藏(1965年9月)。 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补充形式。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是在中国政府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分部。 (1)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2)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要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4)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6)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三、自治机关的组成和自治权

(1)人民代表大会: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之一,是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民族立法工作。

(2)人民政府: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和一级地方行政机关,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之一。 简述民族自治地方民族立法的主要内容。

(1)根据本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对上级国家机关颁布的法律制定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

(2)依照本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自主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3.自治权:

(1)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上级国家机关答复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上报要求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的期限是收到报告之日起 六十日内答复。

(2)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权(3)人事权(4)治安管理权(5)经济管理权(6)草场

和森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7)自然资源开发及地方基本建设权(8)对外贸易权。民族自治地区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9)财政权(10)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管理权、 (11)流动人口及计划生育管理权(12)环境保护权。

四、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及常务委员会负责,受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检察院领导。

五、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2.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有利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把钥匙,既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4.既发展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又促进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各民族的繁荣昌盛。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成效

国家通过各种措施帮助和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包括:把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优先合理安排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重视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采取特殊措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事业的投入,扶持民族自治地方扩大对外开放,组织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开展对口支援,照顾少数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需要。

期间,中央政府在西藏投资312亿元人民币,建设117个项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包括汉族篇五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实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第二册第七课第二框题 08政治本二 安海远 08510210101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着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一) 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9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省级)、自治州(地级)、自治县(旗,县级)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1-82页内容,思考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扞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课堂总结:

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五、板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六、 巩固练习: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

A.坚持党的领导 B. 设立自治机关

C. 坚持民族平等 D. 保障自治权

---答案:D

2、我国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 ( )

① 人民代表大会 ② 人民政府 ③ 人民检察院 ④人民法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答案 A

3、2004年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有利于 ( )

① 维护国家统一 ②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 ③ 促进现代化建设发展 ④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D 七、思考题:

1、分析讨论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与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得相同点和不同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包括汉族篇六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专访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牟本理

殷泓

光明日报 2008.4.30 (4)

记者:近来,达赖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恶意攻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所谓的“名副其实的民族区域自治”,您认为其实质和目的是什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国为什么会确立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牟本理:很明显,西方反华势力支持达赖分裂主义集团,造谣污蔑,颠倒是非,攻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其目的就是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挑拨我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支持分裂主义分子破坏捣乱,为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实施分化、西化的图谋服务。这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绝不会答应的。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是由一个国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民族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情况等诸多因素决定的。我们党基于对我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国家学说,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确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尊重历史、合乎现实,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的正确的选择。其原因我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以来,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就已建立。此后虽有战乱和分裂,但国家的统一仍然是主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大一统”成为我国的政治传统和历史传统。

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在人口的分布上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汉族和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结下了“三个离不开”的血肉关系,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人口分布特点。这一情况是历史上各民族迁徙、交往等原因造成的。同时,这种人口分布状况表明,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从地理环境、分布空间、经济生活等方面自成体系。尤其是我国资源分布、生产力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经济上必须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决定了56个民族合则有利、分则有害。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分布的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地位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三是由于我国56个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风俗习惯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领导权和国家统一的基本前提下,历代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于汉族地区的管理方式,如“属邦”、“羁縻”、“因俗而治”、“因俗设官”、“和亲”等特殊政策。这在客观上保持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稳定,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四是各民族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并肩战斗,结成了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紧密关系,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政治一致性,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这是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五是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各民族跨越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持国家的集中统一,促进交流合作,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和一致要求,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记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请您具体谈谈民族区域自治这项制度究竟有哪些特点?

牟本理: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有巨大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制度规范和法律规范。

所谓制度规范,是指实施单一制国家结构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方面确立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平等地位,实际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制度规范;另一方面,确立了各自治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也实际上是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制度规范。

法律规范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国家、国家有关部门的行政法规和有关省、市及各自治地方的地方法规,一方面确定了不同民族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平等关系,实际上是对民族平等、民族权益、民族团结的法律规范;另一方面,确立了中央政府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权利的行政关系,实际上是对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法律规范。

经过60多年的实践,这一制度不断得到坚持和完善,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被载入宪法,载入民族区域自治法这一基本法律,具有法律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又被明确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具有制度基础。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拥有的自治权的职责和使用范围做了明确的界定。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在民主基础上的高度统一。

实践证明,这项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是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大大调动了广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如西藏自治区,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充分显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记者:60多年来,党和国家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请您简单谈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上的突出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牟本理:优势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保障了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同时,通过自治机关,国家保持了与少数民族声息相通、血肉相联的关系,在民族平等、自主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集中统一,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是有利于党和国家总的方针政策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党和国家总的方针政策,国家尊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平等地位和自治权利,制定了一系列的符合民族地区情况的优惠政策,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对民族地区大力帮助。西部大开发就是国家为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加快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三是有利于把国家发展与少数民族发展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既是各民族实行政治合作的良好制度,也是各民族实现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良好体制,统一的国家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心实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而自治地方可以通过调动和发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各民族的繁荣进步,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所以,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懈努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包括汉族篇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相关练习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

它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这种制度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区域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是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中国是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是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向基本政治制度。

1984年5月3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修订通过。

实行自治的民族达到45个,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自治地方的区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以上;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一道,列为我国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2001年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成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成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

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成立)

2.我国最早建立的省一级民族自治地方是1947年5月1日成立的( );最早建立的自治州是1950年11月24日成立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最早建立的自治县是1950年5月6日成立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在元、明、清和国民政府时期都在这里设制派员管辖。( C )年5月23日,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和平谈判代表团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A、1949年 C、1951年

B、1950年 D、1952年

4.《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 )起施行。

A (7月1日) B (8月1日) C (10月1日)

5.( )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A (2001年) B (2003年) C (2005年)

6.《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A.根本大法 B.基本法律 C.行政法规

7.目前,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共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左右。

A.50% B.54% C.64%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中国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决定的;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决定的;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实现各民族解放的共同道路所决定的;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决定的;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自治地方的国防地位和改革开放的区位优势决定的。

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 )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小集中、大分

9.我国边疆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22000公里的陆地边境线有( )多公里在民族地区。

A.15000 B.17000 C.19000

10.全国55个少数民族有50个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 )左右,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开发。

A. 75% B.64% C.60%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原则

1、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

2、必须和当地有关民族定额代表充分协商;

3、必须保持自治地方区域界线的相对稳定;

4、自治地方名称必须遵循“地名+自治民族名称+行政区划级别”所构成的原则。

11.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下列顺序组成( )。

A (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 ) B (行政地位、地方名称、民族名称 )

C (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目前,我国已建立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此外,还建立了1173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

12.《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 A主任 B副主任 C主任或者副主任

13.《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 )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A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 B其他少数民族 C汉族

(三)自治机关构成:

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地位:

1)享有自治权;

2)享有同级非自治地方国家机关享有的同等权力。

1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

A.自治区人大 B.自治区人民政府

C.自治区人民法院 D.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15.《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A.自主权 B.自决权 C.自治权

16.《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 )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维持或者改变 B.发展或者创新 C.保持或者改革

(四)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1)立法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变通执行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报请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或停止执行不适合民族地方情况的决议、决定和指示。

3)培养干部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大量培养大量的各类专业人才。

4)语言文字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时,有权使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

5)经济建设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本地区的发展规划、经济计划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

6)财政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自主管理地方财政的权力。

7)文化教育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自主发展民族教育。

8)公安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9)外贸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规定,可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辟对外贸易的口岸、边境贸易区等;在外汇留成方面享受国家的优待。

10)交流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自主开展与其它地方的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经济、人才等的交流活动。

17.民族自治地方的( )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A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机关 C人民政府

18.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 )。

A暂缓执行 B拒绝执行 C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19.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 )的语言文字为主。

A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 B少数民族 C汉族

20.《民族区域自治法》对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资金规定是( )。 A全部免除配套资金 B不减免配套资金 C减少或者免除配套资金

21.《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 ),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A.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B.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制定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

22.《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上级财政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 )以及国家确定的其他方式,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资金投入”。

A.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 B.财政补贴 C.税收返还

23.《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 )。”

A.放宽标准 B.优先录取 C.适当照顾

24.《选举法》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 )。"

A.1人 B.2人 C.3人

25.《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 有期徒刑。

A.三年以下 B.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C.十年以上

26.《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 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

( )得到尊重的权利。”

A.民族风俗习惯 B.民族宗教信仰 C.个人隐私

27.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时,我们通常所说的“四个维护”是指,必须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 )的原则。

A.边疆稳定 B.国家统一 C.社会安定

28.(江泽民)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指( )。

A.少数民族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帮助,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

B.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教育、离不开法制建设

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宪法制度中具有自身特色的两项制度,下列对这两项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B 自治区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C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D 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包括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终审权、独立的外交权。

30.现行宪法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审批权属于(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立法法规定,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31.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有关法规“批准”生效的情形哪一个是错误的?

A、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C、省、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D、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32.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民族冲突迭起的情况下,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因为我国( )。

A.民族矛盾的根源已完全消除

B.形成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消灭了民族压迫

D.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消除了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33.(胡锦涛)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

A.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B.加快发展 C.团结互助

34.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 )。

A.具体表现 B.一般性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98449.html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包括汉族】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