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赞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 校园招聘 |

【www.guakaob.com--校园招聘】

怎样赞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篇一
《草原》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学科名称

《草原》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教教育出版社)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这一册中的第一篇课文,以优美的内蒙古草原的风景和热情好客的蒙古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祖国土地上的那些优秀 的民族和美丽的西部文化,使学生产生爱国之情。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节

四、自读课文,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五、深读课文,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怎样赞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篇二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星星点点的蒙古包点缀其中》

内蒙古之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内蒙古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清新的空气,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让人感觉到世界如此美好。那么你知道去内蒙古旅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

草原午餐尽量不要喝酒,以免影响下午活动,特别是想骑马的客人。晚餐有敬酒仪式,在敬酒之前要多吃饭菜,特别是羊肉和奶茶,有和胃解酒的功能。

到达内蒙古后,由我社统一组织安排您的旅游行程,请团员配合导游员的工作,记住您所在的团号、车号、酒店、草原蒙古包号,请不要擅自离团,按规定的时间集合,以免造成误会,延误行程。

在马背上不能传递物品,不要在马背上大声的叫喊,不能使背包打到马屁股,如果打到马会不停的跑,新骑手

容易出现危险。骑乘马匹时,请勿紧靠前马,应保持一个马身以上的距离,以防前马后踢伤人伤马。

沙漠骑骆驼的注意事项:天气状况恶劣最好不要骑骆驼,最好穿旅游鞋,尽量避免穿凉鞋和高跟鞋,最好不要随身携带物品,如有贵重物品请背斜挎包,小心掉落,高血压、心脏病等身体不便的客人一定要慎重考虑,最好不要进行骑骆驼活动。

不要擅自到骆驼的旁边活动或触碰骆驼,小心被伤,上骆驼时应听从牵驼人或导游的安排,从骆驼的左边上,右边下,上驼后用脚踩住驼蹬,小腿不要夹得太紧,以防擦伤小腿或弄脏裤子,上驼后应扶稳,不要大喊大叫,手里尽量不要携带物品,帽子要戴好,戴紧,以防风刮走后惊吓骆驼,更不要在骆驼上交换物品。 在内蒙古旅游时,请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注意风景区清洁卫生。请自觉维护古迹的完善和风景区的一草一木。旅途中应时时处处讲文明、讲礼貌,避免与人争吵,以免破坏自己和同伴的欢乐情趣。蓝天白云、一望无尽的草海以及成群的牛羊,再加上骁勇的马背民族,汇聚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内蒙古山脉映像(10张)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

近日几位摄友自驾同行奔赴大滩坝上草原,一路天空白云朵朵,路边风景迷人、视野开阔,使长期生活在喧嚣闹市的人们心胸豁然开朗,心情振奋。满天空的白云朵朵,令人心旷神怡,恨不得躺在地上仰望天空,把所有白云收入囊中,在拥挤的城市不可能见到这么大片云彩。

湛蓝的天,洁白的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星星点点的蒙古包点缀其中。这就是世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内蒙古大草原。

在内蒙古,你可以零距离接触草原民族,体验草原文化,感受民族风情。在这个成吉思汗曾驰骋过的地方,还有更多令人神往的古老传说,以及许许多多神秘的地方。

欧洲人的“东方神话”——元上都

七百多年前,蒙古贵族在大草原上建立了一座都城,它就是后来的元朝陪都——元上都。几经扩建,元上都逐渐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每年从初夏到深秋,元朝皇帝都来此消暑、狩猎、处理政务,前来朝觐的各国使节、王公大臣、巨商大贾云集上都,使其成为一个影响亚、欧两大洲的国际性大都会。马可·波罗父子就曾在这里受到忽必烈的召见。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上都是忽必烈大汗建造的都城,大理石和各种美丽的石头建造的宫殿设计精巧,装饰豪华,令人叹为观止。该宫殿的所有殿堂和房间里都镀了金,装饰得富丽堂皇。”元上都也因此被欧洲人称为“东方神话”。 中原汉文化、北方蒙古族文化,在这里做到了完美结合。汉人设计的这座都城,布局合理、选址绝佳、守备设计合理。一个专门研究元上都遗址的专家称,它在总体布局上即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又考虑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点,是富有游牧文化特色的草原都市。

罕见的冰川石林

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时候,岩浆活动、冰川运动以及自然风蚀,最终就形成了世界罕见的花岗岩石林——克什克腾旗的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 还没看够银白色的白桦树和杂花片片的草地构成的景色,平坦的草地上就突然巍峨高耸起许多石柱。或是三五成群,或是独柱擎天。卧驼、箭石、拴马柱、秀女望月,天然造化加上后人的想象,便成了种种独特景观。

这里的石林通体为坚硬的花岗岩石,远看恰似千层饼。石林顶部有冰臼分布,这在海内外尚属首次发现。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同时,它也已成为研究古地质和古地貌变迁难得的科研资料。

因为人迹稀少,森林面积大,这里的人说,他们现在还能经常看到野生的狍子、黄羊、鹿、狼。雨后,在树林中采摘蘑菇,或者寻找野鹿角也是很有情趣的事。话音末了,当地人指着远出的一片片山脉说,那边就是著名的大兴安岭。 成吉思汗的“天赐之石”

巴林石是巴林右旗的特产,质地纯净而湿润,色泽丰富而艳丽,被称为“中国四大印石”之一。其中,巴林鸡血石算的上是其中的极品,质地温润坚实,石上“血迹”斑斑,聚散有致,光彩照人,犹如红霞映月,锦上添花。它更是难得的欣赏、雕刻、收藏用石。

相传,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的庆功宴上,属下献上一只巴林石碗,大汗用它盛满美酒,频频举杯,不住地称赞,“天赐之石!”。

如果有兴致,在内蒙古,你还可以沙漠悠闲乘驼,也可以草原纵情奔马。内蒙古大草原没有都市的喧嚣,有的只是草原的辽阔和些许安详。

这里还有太多关于成吉思汗的传说故事,更有许多值得人们留恋的地方。

怎样赞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篇三
《草原》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信息化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课文,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

课堂练习;

展现了内门古草原的( )美和( )美。

怎样赞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篇四
《草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语文 《草原》教学设计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二、教材分析

重点:认识、会写生字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画面。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风光和人情的美好。

关键:体会表达方法,并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教法设计

讲授法 读书指导法

四、教学准备

搜集草原风景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单击题目后的录像)。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注意生字“勒、骏、限、鞭、驰、蹄、茶、貌、杯、跤”和“迂、襟、涩、涯”的读音);

3、理清课文的线索(练习列小标题):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或:初见草原—迎客—相见—待客—话别;初见草原——进入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里——联欢话别;„„)

4、反复默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能讲的讲,不能讲的可以读。 如:(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

快。”说一说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类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所以想无拘无束地放声歌唱。(可能唱什么歌?)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绿得无边无际,由于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为什么说“并不茫茫”?——在作者心中一直以为是“天苍苍,野茫茫„„”)

(3)“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大花,指的是白色的羊群。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观看一幅中国画,明白“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欲”,是“将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轻轻流入云际”。这里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与“万古长青”、“一碧千里”区别。)

(5)“这种境界„„”这一句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心境。“惊叹”,是因为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满眼的翠绿,感到惊讶。“久立四望”,是留恋草原景色,总是看不够;“低吟小诗”,是想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可能吟什么诗)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类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时,会觉得小鸟在向人歌唱,树枝摆动是为人鼓掌。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能背的背诵。

6、质疑。

7、建议课后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感受草原,或赞美草原、关注草原的实践活动(如画、写诗或文、配乐朗诵、编歌、找图片、搜集描写草原的诗歌、办手抄报„„)。

第二课时

1、课文不仅写了草原的景美,还写出了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人情美)。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许多人“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客人;他们盛情款待来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姑娘们为客人唱歌、跳舞,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等。)

2、据课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面。

3、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这一句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课文中还用了不少比喻句,来描绘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画出来体会体会。

(如用“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来比喻草原上的羊群;用“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来比喻小丘;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来比喻河;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族同胞。这些比喻的特点是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我们亲眼见到了一般。)

5、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 (全文要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

6、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向同学介绍内蒙古风光和风情。说之前可引导学生将说的内容列成提纲,然后围绕提纲介绍,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7、质疑

8、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六、板书设计:

1 草原 景色→美丽→动情 草原 途中→盛况→又动情 “我” | 主人→热情→更动情 | 蒙 → 情深 ← 汉 (民族团结互助)

教学反思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从小争做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基于此,我教学本文,采取读的方式。

《草原》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初读时,学生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给课分段,并加上小标题。

二、精读,理解美。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

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作者抓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来写的。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

天很美,抓住“蓝”地很美,抓住一碧千里的“碧”字。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碧”的语句,仔细品味。“平地是绿的,小丘是绿的”,“无边的绿毯”上羊群还为它“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加上那些“线条柔美”的小丘“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作者被这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从而产生了“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的感受。读到这里,师生都被这美境打动,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美境的形象,体会到作者的神妙之笔,达到与作者感受同步,产生共鸣。也不知是谁带的头,师生们一齐唱起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三、选读,感悟美。

情待客那一段,当他绘声绘色地读道:“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举杯,举杯,回敬再回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嗬!蒙古包里待客真热闹!”“多新鲜啊,吃的,喝的全是奶制品,都是我爱吃的东西。”说完,还响响地咂咂嘴。“还有手抓羊肉,我从没见过。”更新鲜的是吃饭时,“还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学们纷纷表示:“放暑假,我动员爸妈一起去草原旅游,亲口尝一尝那些我没见过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个影。”“我要去学摔跤,蓝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会疼。”„„同学们在追求美的向往中陶醉了。

老舍先生用他匠心独运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草原美景图。同学们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读其中某部分,然后就向先生学习,仿写一个美景片断,题目自己拟定。学生们热情很高,拿出纸笔尽情挥洒。有位学生绘下了一幅小河美景图:我的家乡在芦溪,那里有一条迷人的小河。它养育了两岸儿女也给我和伙伴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记得我小时候,随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常到小河边玩耍。河水清可见底,它终日喝着歌欢快地流淌着。偶尔有几只大白鹅游到河里,都像给绿色的河面上绣上了几朵大白花。在轻漾的河面上,一只小船驶过,船尾留下道道水痕,渐渐扩散开去,立刻打破了水面的平静。

夏天,小河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伙伴们来到河边,小挂一脱,裤子一扒,扑通“一声扎进水里。有的像泥鳅一样在水中穿梭来往,河面溅起朵朵浪花;有的三五成群打水仗,那是我们最高兴的游戏。„„

多美的孩童戏水图啊!

还有一位学生描绘了一幅人猴和睦相处图画: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到峨眉上观猴子。猴山上猴子真多呀!大的、小的,老的、幼的,有的站在树上龇牙咧嘴,有的在丛林中奔跑,有的在树枝上倒挂金钩,更有大胆的,竟敢拦路索要食物,大有不给食物休过此关之意。看,有一只猴子冲着我奔来了,我连忙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带壳花生放在手掌上喂它。说来也怪,这只猴子不但没有抓咬我,而是很讲文明。它不慌不忙地拿起一颗花生,咬开壳,吃完再拿一颗。„„爸爸抓住这绝好的时机,“咔嚓”一声,留下了珍贵而美好的一刻。

多么和谐的人与动物关系呀!

怎样赞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篇五
《草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 měng ”,“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 ”,“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 ,“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三、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四、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五、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六、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一致】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味全篇 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 不加雕琢:

五、回顾情境 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

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读懂第一自然段,领会草原的自然美,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领会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拓展

1.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吗?说说这些风景名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江南妩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潇洒走一回。

3.板书课题,齐读。

4.老师来变一个小魔术(草原后加上?号)现在你再读读看,意思改变了吗?你又读出了哪些新意思?(师加上!)请你再读读看,有没有什么新感觉?(生自由谈)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叙述顺序

1.草原之美让人魂牵梦绕,现在,赶快打开书,去读读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吧!有个问题请大家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草原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2.生充分自读思考。

3.读后交流,师相机概括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原的美

1.过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欣赏优美的音乐,一边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并在脑海中想像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师配乐范读课文。

3.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4.过渡:草原的美是如此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最让你心动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5.生自读交流,说说文中最让你心动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相机出示课件画面,图文结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色欲流”等词的意思。

结合简笔画理解“勾勒”“渲染”等词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配乐赛读,师生评议。

8.面对如此美丽宽广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来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高歌”“低吟”两词的区别。

这两种情调一样吗?如果把文中的两个词颠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让我们带着赞叹,带着兴奋,带着陶醉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12.读了这么多,大家会背了吗?把你最心动的句子背下来。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来草原寻找灵感的诗人,你会低吟一首怎样奇丽的小诗呢?假如你

是一位带团游览的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游客来宣传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当诗人还是导游?赶快写下你们的赞美吧!

14.生练笔。试写小诗或导游词。

15.指名生上台读自己写的小诗或导游词,师给予热情评价。

四、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同学们,虽然这节课我们没有真正去美丽的大草原,但我们已经用心感受到了那儿的风景之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献给草原的赞歌,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怎样赞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篇六
《第2课 草原》

第二课 草原

第一课时:欣赏《草原放牧》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用体验、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听、唱、奏、即兴表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美丽草原”这一主题相关的歌、乐曲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根据不同乐段旋律特点,如何听辨、表达不同乐段情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蒙古族舞蹈《马背少女》来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段舞蹈是哪个民族的?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蒙古族

2、介绍蒙古风情:了解蒙古族的地理位置(课件演示:美丽的内蒙古草原风光) ⑴师:让我们随着视频去看一看内蒙古这片美丽的土地„„

⑵学生观看,初步了解内蒙古的地理风光、人土风情。

⑶师:在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⑷学生分组抢答。

二、欣赏《草原放牧》

1、师:你们知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内蒙古曾经发生一件使整个中国都为之感动的事?

2、学生说故事大意。

3、师:这个故事曾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写进小学课本,还写成琵琶协奏曲。当时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内蒙古大草原和全国各地。这首协奏曲是以同名电影主题歌和一支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作为音乐素材而写成的。全曲一共有五个部分:①草原放牧;②与暴风雪搏斗;③在寒夜中前进;④党的关怀记心间;⑤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它的第一部分琵琶独奏曲——“草原放牧”。

4、欣赏《草原放牧》

5、出示实物介绍琵琶。

师介绍: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音色: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

6、欣赏乐曲的开头:引子

A、请听听引子的第一句类似号角般的声音是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学生:圆号

7、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一主题(呈示性部分)

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欣赏:

A、下面欣赏第一主题,同时思考这一段旋律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轻快、活泼

B、同学们试想想这段音乐会刻画了什么的情景?

学生:这一主题刻画了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旋律包含舞蹈性因素及内蒙民歌中的“短调”特点;

8、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主题

A、这段旋律与第一主题的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宽广、抒情

B、这一段音乐作者在表达什么呢?

学生:第二主题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

旋律吸收了内蒙民歌中抒情的“长调”风格。

9、复听全曲。

10、让学生欣赏群舞《绿洲小骑兵》

三、总结

师:美丽的大草原有着感人的故事,更有动听的音乐。这就是这堂音乐欣赏课给我们带来的共同收获。

第二课时:聆听《草原巡逻兵》

教学目标:

1、聆听《草原巡逻兵》,感受音乐中不同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2.感受音乐中紧密节奏和舒展节奏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并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中紧密节奏和舒展节奏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并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难点:节奏创编和旋律创编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些地方?(生讲)看来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呢!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那就让音乐来告诉你!(播放马头琴独奏《天堂》)

问:知道是哪里吗?(生答)那里辽阔壮丽、一望无际,那里是用绿色染透的地方,有洁白的羊群和奔驰的骏马!猜一猜?(生:大草原)

问:大草原是怎么样的?(生:一望无际的)你们能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一下辽阔的草原呢?(如果学生做不到,你看老师的动作能不能表现?)

2.师:来,跟着老师一起来随着音乐的节拍一起来感受一下美丽而辽阔的草原景色。(播放马头琴独奏《天堂》)(注意眼睛看远处,胸挺起来,动作优美。)

二、完整欣赏:

1.师:哎呀!从你们优美的动作中我仿佛看见了一幅流动的美景!多壮丽啊!在蒙古的草原上除了有迷人的景色,还有动人的音乐。你们听!(播放音乐《草原巡逻兵》)

随着音乐师轻轻说:能合着音乐的节拍用你们动作的来表现一下音乐带给你们的感受吗?(师引导学生做)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动作变化来表现这段音乐!(生答前面柔和后面欢快)

师小结:看来这首音乐带给你的感受确实是不一样的。这段音乐的名字就叫《草原巡逻兵》

三、分段欣赏:

1.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在音乐中是怎么表现的?我们先来听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播放主题一加主题二)

问:感受到了吗?(生:欢快、跳跃)(师板书)你们看一看这条旋律中它的音符比较多,而且挨得很紧,我们能叫它什么?(紧密)紧密的节奏听起来感觉要怎么样?(生:快一些)

师小结:对!作者正是用了这样紧密的节奏来表现了草原巡逻兵们骑着战马奔驰在辽阔草原上热闹的情景。

师:来。我们也来模仿一下草原英雄们骑着战马神气的样子?(教师引导生做)能用一支脚合着节拍轻轻地点地吗?(师引导学生做)

2.真是一群神气的草原巡逻兵!我们再来听听下面这段旋律,它又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播放主题三)

问:听出来了吗?(生:柔和、优美)(师板书)你们再看一看看这条旋律中他们音符要少一些,而且音符之间要离得远一些,你们能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呢?(疏松或者舒展)舒展的节奏带给我们的感觉就要怎么样?(慢一些)

师总结:是啊!作者在这段旋律中正是用了这样舒展的节奏来表现了草原英雄们歌唱草原和赞美草原的情景!

师:你们能用这样的声音合着音乐的节拍来模仿马蹄声,来为这段旋律伴奏吗?(教师引导学生做弹舌)

四、抓出主题一进行音乐创作:

1.老师真为你们的表现感到骄傲!你们觉得刚才两条旋律中,哪一条更能表现出草原英雄们骑着战马奔驰的情景?(生:第一条)

问:为什么?(生:第一条节奏紧密一些)

师:对,作者正是用了这样的节奏来模仿了骏马奔驰声音!能读一读这条的节奏吗?(师引导学生画拍朗读节奏。)注意重拍。

师:你看草原巡逻兵们由远及近了怎么表现?(师引导渐强表现)有近渐渐地走远了呢?(师引导减弱表现)能连起来表现一下吗?(引导学生渐强减弱完整表现)

2.这条节奏中一共出现了哪两种音符?(出示板书X X )认识吗?这一个是什么音符?这一个呢?(生: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3.你们的表现太精彩了!你们还能用这两种音符变换出不同的马蹄声吗。(学生自由组合节奏,教师找出较好的节奏进行板书)

例:XX X X X | XX X X X |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条你们创作的节奏!(师引导学生朗读)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节奏表现出战马奔驰的情景了吗?(生:„„如果不行,老师帮忙修改。你们看这样能够表现吗?)

师:来一起读一读!(师引导生读节奏)你们要是能加上骑马和点脚的动作那就更棒了!(师引导学生做)

4.太精彩了!不过我们的音乐家也很厉害!只用了4个音符和刚才的节奏就表现了这样一幅热闹动人的画面,真了不起,哪个小朋友最能干!找出来是哪四个音符?(生:2 3 5 6) 师:真聪明,我们就一起来唱一唱这四个音符!(师用手势高低提示学生进行演唱)

5.师:能干的孩子们,可以加上刚才的节奏来演唱吗?(师直接示范:22 2 2 2 |33 3 3 3 | 55 5 5 5 | 66 6 6 6 |)

师:老师觉得这样的音乐似乎单调了一点,我们能不能变化一下让他更好听一些?(生:自由编创,教师找出好的板书。如果唱起来不顺,老师根据修改)你们觉得这样是不是好听一些?

9.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班有好多好多的小音乐家呢!多美的曲子呀!能一起来唱一唱吗?(引导学生演唱)我真是看到了一群快乐的草原英雄!你们还能把骑马点脚的动作加进来吗?(引导学生用骑马动作加上这样的旋律演唱)

10.师:请用最热烈的掌声来鼓励一下自己!诶!你们听,老师的演奏又有什么变化?(师放慢速度)(生:速度比刚才慢了)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生:柔和,平静)

11.师总结:其实老师正是用了拉宽这段旋律节奏的方法使这段旋律的听起来慢了许多,来表现了刚才的(第三主题)„场景。(板书)你们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来演唱和表现一下吗?(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能加上刚才这样的动作吗?(教师引导学生加入„„动作表现)

12.孩子们!能边唱边加上动作来完整的表现草原巡逻兵们两个不同的场景吗?(师弹琴,引导学生做)

五、复听《草原巡逻兵》完整表现:你们的表现实在太精彩了!那我们就再回到音乐中去感受草原英雄们不同的音乐形象!同时请用你们刚才的动作合着音乐节拍来完整的表现!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了《草原巡逻斌》,也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了草原上巡逻兵们不同的情怀。

第三课时:演唱《草原上》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草原上》

2、表演歌曲《草原上》

3、音乐知识:四分、二分音符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草原上》,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

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草

原上》,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

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

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

奏音乐)

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

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 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 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

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

3 5 6

mi sol la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 、5 、6”三个音。

演示 3 6 5 6 35 5 3 6 6 5 3(学生唱)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 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

3 6 5 ― 6 2 5 ―

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

Ⅹ Ⅹ Ⅹ ―

读一读 唱一唱 边拍手边读

4、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草原上》的歌谱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

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怎样赞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篇七
《1.草原 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草原》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校长寄语:勤学者博 善思者智

校长寄语:勤学者博 善思者智

五年级语文《草原》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校长寄语:勤学者博 善思者智

校长寄语:勤学者博 善思者智

五年级语文《草原》展示课导学案

班级:_______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校长寄语:勤学者博 善思者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200642.html

    上一篇:电视剧里经典语录

    下一篇:挽留句子

    【怎样赞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