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的诗篇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关于怀才不遇的诗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古风其十五》

——唐·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破阵子》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鹤冲天》

——宋·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篇二:《诗歌五首》

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体味诗情,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并积累名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古典诗歌是我国艺术的瑰丽奇葩,传统文化的丰富宝库。多读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下面,就让我们先来欣赏陶渊明的著名诗作《饮酒(其五)》。

二、学习《:饮酒(其五)》

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教师作适当补充。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入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了《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2)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3.研读诗歌,体会感情。

(1)结合你对陶渊明思想的了解,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的。

(2)“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比较两个字的表达效果哪个更好。

(3)“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指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明确:

(1)这里说的“车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高轩,“车马喧”指奔逐于仕宦之途的喧嚣a诗人归隐田园,虽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这样的烦忧,所以说“而无车马喧”e“心远地自偏”实际上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2)“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3)人的自然本性。具体是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4.感受意境,理解主旨。

(1)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对诗歌中的画面作创作性描述。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采菊……”,不仅抒写了“处世胸中别有春,田园寄托写天真”的淡薄情怀,而且生动地塑造了诗人飘逸潇洒的自我形象,我们仿佛看到徘徊东篱的诗人沐浴着秋菊的馨香,在不经意闻似乎看见那莽莽苍苍的南山。“山气……”写南山的优美景致,南山浮荡着山岚和暮霭,沐浴着夕阳的余辉,禽鸟结伴飞回自家之巢,鸟声啁啾,给山的幽静增添了活力和动感,生机盎然,也暗示着诗人回归田园的怡然自得。全诗融景、情、理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的虚饰和奸诈,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5.品评名句,积累记忆。

(1)“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采菊……“此中……”被视为千古名句,请你谈谈

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明确:“而无车马喧”——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心远地自偏”——说出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可以影响人,但人也作用于环境,隐居只要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是否荒远。如果心灵平静,那么处于闹市也若幽谷。

“采菊……”——语言简洁,明白如话,但意境清新、纯真。诗人归隐田居后,闲来在园子里种植菊花,精心侍弄,等到菊花盛开,诗人便可欣赏采摘了,抬头随意一望,空旷幽静的南山即在眼前。“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的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

“此中……”——这句诗颇富哲理,很有为而不为的意味,深刻地指出了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它只能体会却难以言传。后来多用于表达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与“得意而忘言”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

(2)背诵这首诗。

6.小结本诗。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三、学习《行路难(其一)》

1.导入设计(一)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2)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3.研读诗歌,体会感情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

(3)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4)你认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好,还是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好?为什么?

(5)陶渊明《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其一)》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明确:

(1)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句写的是美酒佳肴。 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 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3)借吕尚、伊尹备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自己能够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4)李白的诗句更好。因为“停杯投箸”比“对案”更具形象性,“心茫然”比“长叹息”更能深沉地表现出无所适从之感。(当然,学生也可以有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5)《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能从中获得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惟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行路难(其一)》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呼“行路难”,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愤愤不平之气溢于言表。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亦不能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仕入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4.竞背古诗,积累记忆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教师抽查。

四、学习《己亥杂诗》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2)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2.研读诗歌,把握主旨

(1)前两句诗抒情叙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怀才不遇的诗篇

(2)这首诗的名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从这两句诗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明确:

(1)-方面是离别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一方面是逃出令人窒息的桎梏与樊笼的喜悦。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学生可广泛联系历史和现实,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3)诗人离开京城,虽然载着“浩荡离愁”,但仍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3.竞背古诗,积累记忆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

五、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第2课时

一、检查背诵.积累名句

二、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由学过的《春望》《石壕吏》导人。

(2)由介绍杜甫在成都建成革堂及草堂被风吹毁的背景导入。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2)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4)掌握重点的实、虚词。如:

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

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

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向:副词,渐渐。

安:疑问代词,如何。

3.研读诗歌,把握主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用得精当的词语,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篇三:《必知诗词文精讲:《饮酒》、《行路难》》

必知诗词文精讲:《饮酒》、《行路难》

一、《饮酒》

陶渊明(东晋)

【走进作者】

陶渊明,字元亮,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

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 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主要作品

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诗:《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

【写作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诵读欣赏】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研习第一层怀才不遇的诗篇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 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研习第二层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意境分析)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研习第三层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名句名在哪里?

1.刻画出一个采菊形象。

陶渊明常以孤云、松菊自比,表现了诗人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刻画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

2.从情与景的关系来看: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天真意趣。

3.另外,“采菊”是俯,“见南山”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A.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

描写。

B.《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可见此句有两意:怀才不遇的诗篇

⑴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⑵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诗的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二、《行路难》

李白(唐

)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 有《李太白集》。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写作背景】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债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诵读欣赏】怀才不遇的诗篇

【重点诗句理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 :珍美的菜肴。 羞同“馐”。 直:同“值”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

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

四顾:环看四周。

问: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

心绪茫然呢?这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赏析:

化用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重点诗句理解】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赏析:写出了四顾的原因,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比喻,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闲来:空闲的时候。 来:语助词。 忽复:忽然又;

乘舟梦日边:应是“梦乘舟日边”,因韵律句式需要而颠倒。 问: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 (提示:着重这些人物的共同遭遇)

赏析:

吕尚,九十岁在磣[chěn]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重点诗句理解】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赏析: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

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的感叹。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唱出可无穷的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一直顺利的风。

会:副词。“一定、必然”的意思。

直:径直,直截了当,表示毫不犹豫。 济:渡。 赏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小结】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

试比较陶渊明的《饮酒》和李白的《行路难》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呼“行路难”,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这两首诗歌及其作者是极好的写作素材,背诵默写它们,并且将其引用到作文中吧!

篇四:《怀才不遇的诗句》

1、凌澌冲泪眼,重叠自西来。即夜寒应合,非春暖不开。岂无登陆计,宜弃济川材。愿寄浮天外,高风万里回。怀才不遇的诗句。——唐·项斯<黄州暮愁>

2、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唐·刘长卿<谪仙怨>

3、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唐·李商隐<贾生>

4、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勾指下生。怀才不遇的诗句。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唐·鱼玄机<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5、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6、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唐·张九龄<感遇>

7、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杜甫<登楼>

8、至死不忘报国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9、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

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1、好领青衫,全不向诗书中得。还也费区区造物,许多心力。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有当时黄卷满前头,多惭德。思往事,嗟儿剧。怜牛后,怀鸡肋。奈棱棱虎豹,九重九隔。三径就荒秋自好,一钱不直贫相逼。对黄花常待不吟诗,诗成癖。——宋·史达祖<满江红书怀>

12、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唐·之问<送杜审言>

1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15、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唐·张九龄<感遇>

16、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17、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8、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唐·李白<行路难>

1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0、岑参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唐<感遇>

21、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2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唐·杜甫<登岳阳楼>

23、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24、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宋·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贾傅>

25、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唐·杜甫

2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27、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唐·杜甫<宿府>

28、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唐·白居易<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29、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宋·陆游<自嘲>

30、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3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篇五:《风雨翻译赏析_作者李商隐》

<风雨>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古诗全文如下: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风雨翻译赏析_作者李商隐
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
[译文]
我虽然胸怀匡国之志,也有郭元振<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著华年。黄叶已经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阔人们正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新交的朋友遭到浇薄世俗的非难,故旧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心中想要断绝这些苦恼焦烦,要用新丰美酒来消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还是八千。
[鉴赏]
李商隐一生羁旅漂泊,此诗也是李商隐自伤怀才不遇,写交游冷落的苦闷之情的。诗人以<宝剑篇>自伤不遇,郭震写<宝剑篇>而得武则天赏识,而作者自己虽有才华,却迪际凄凉,到处羁旅漂泊,终年无处可以寄托。自己身1什飘零,好象黄叶加上风吹雨打,而朱门达官却纸醉金迷、寻欢作乐。李商隐身处李、牛党争的夹缝中,“新知”、“旧好”们碰上冷薄的世风,没有好的机会,各自飘零,致使商隐交游冷落。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诗人只好借酒浇愁,即使酒价昂贵,也不惜沽饮几杯了。作者一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四处漂泊寄寓幕府,穷愁潦倒,全诗喟叹深沉,词哀情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0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