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一)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

目录:

第一讲:何谓化学学科

第二讲:物质分类和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 第三讲:酸 碱 盐的反应 第四讲:原子结构 第五讲:化学计算 第六讲: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一讲 何谓化学学科

【课程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理解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能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他们的实质区别。 2.能简便、确切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达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 3.提高应用化学用语进行思维和综合演绎的能力。

【学海导航】

一、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 二、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相同或不同元素原子间按一定的比例组成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

元素与原子概念的区别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就变成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三、物质的组成

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化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物的组成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常伴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例题解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C、 酒精和水等体积混合后,总体积不变

D、 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容易干燥,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

解析: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于物理性质是客观的,是单个分子表现不出来的,所以不能说分子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要发生变化,才能生成其它物质的分子,故B错。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隙,酒精和水混合后,

体积要变小,C是错的。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会加快,故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燥,D正确。

答案:D。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 A、 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没有质量,原子有质量

C、 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解析:对于分子、原子大小的比较,如果只考虑原子构成的分子,那么分子比原子大,而对于不同种的分子和原子来说,就不能直接比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原子不一定都比分子小;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酒精、氧气都由分子构成,稀有气体、金属等由原子直接构成。分子和原子的相似之处是都很小,不停地运动等。不同点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为D。

3、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  A、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 B、 打开盛装浓盐酸瓶盖,浓盐酸逐渐减少 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 D、加热氧化汞得到银白色的汞和氧气

解析:从题干可知,应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才能去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即要求某变化中分子的再分裂。A选项是两物质的物理混合,未发生化学变化,分子未分,混合后体积的减小只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B选项中表现为浓盐酸的挥发性,C选项是典型的物态变化,分子都未分。只有D选项是化学变化,反应前是氧化汞分子,在受热时分解为氧原子和汞原子,而后形成新物质氧气和单质汞。

答案:D。

4、为什么说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

答: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聚集体所表现出的属性,科学研究发现:同种物质中的每一个分子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如氧气中每一个氧分子都具有氧化性,而一个氧分子却不能表现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5、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水受冷变成冰是物理变化,而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

答: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间有间隙,受冷后,水分子间隙变小,由于任何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物理变化。硫是由许多硫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许多氧分子构成的,在点燃时,硫分子变成硫原子,氧分子变成氧原子,它们不再发生变化,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许多二氧化硫分子聚集成宏观二氧化硫的气体。因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 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液体和固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只有引力 D、在水汽化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2、氧气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 A、氧气的分子没有变化 B、氧分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变化

C、氧分子和氧原子都变成了新的分子和原子

D、氧分子发生了变化,而氧原子只是和其它的原子重新组成了新的分子。 3、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混合物

C、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4、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用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5、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 )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④ 6、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B、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7、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 )

A、原子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核电荷数不同 D、电子数不同 8、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9、下列物质:①液态氧 ②水 ③硫粉 ④水银 ⑤纯净的蔗糖水 ⑥铜锈,属纯净物且是单质的是( ) A、 ②③④ B、 ①④⑤ C、 ③⑤⑥ D、 ①③④ 1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空气 B、纯净盐酸 C、天然气 D、冰醋酸

11、古诗词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12、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13、下列变化中,可以用来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 B、分解液态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C、分离KNO3和NaCl,得到KNO3晶体 D、对天然水加热时有气泡冒出

14、一种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B、它们的质量相同

C、它们同属于一种元素 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15、过氧化氢(H2O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 D、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二)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3化学学科--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目 录

绪 言 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对比及策略

第一讲 化合价-----打开氧化还原反应的金钥匙

第二讲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基础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十五讲

第十六讲 酸、碱、盐的概念-----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捷径 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学习离子反应的前提 横看成岭侧成峰-----谈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分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记忆的重要性 氧化物----- 对比学习过氧化钠 盐的分类------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础 差量法------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 元素族的学习-----掌握典型进行类比 记忆特殊注意对比 溶解度计算-----高考中的初中知识点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学习---渗透复习法 质量守恒法、原子守恒法等在中学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 常用的干燥剂 分液漏斗、长颈漏斗的对比 装置的气密性检验

绪言 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对比及策略

初中课程迈向高中课程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存在一个较高的台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与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异。近78%的学生无法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近70%的学生认为高一教学课堂容量大,内容难度大,找不到重点。

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刚入高中不适应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⑴、大多数同学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⑵、初中教学体现―浅、少、易‖的特点,而高中的教学,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突然加大,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⑶、初中课改教材与高中教材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甚至某些地方出现了脱节,且相关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增大,学生又不能自觉地将初、高中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和应用,造成解决问题的不适应。⑷、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有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如:自我陶醉、自我放松、自暴自弃、自我优化等)对学习化学有重大阻碍作用。

二、初高中生学习对比及对策:

1、由“是什么”向 “为什么”进军

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仪器的名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等,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

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较少,很多同学靠死记硬背也可以在中考时考高分;而高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或记忆后必须理解,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而事倍功半。例如:Li和Na 、C和Si、F和Cl、Mg和Ca在高中阶段课本主要讲解Na

、Si、Cl和Mg的性质,不仅需要掌握它们的性质,而且与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性质你也必须会推测。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同学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听懂不等于学会,听懂到学会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如:人人皆知打枪时只要三点一线,就可以百发百中,但是世界上的神枪手并不多;又如当你看菜谱时明明白白,但是炒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你能做到吗?《西游记》中孙悟空能带凡人飞越山川,唐僧为什么不让孙悟空用―筋斗云‖带着他,一下子飞到西天呢?因为唐僧知道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只有一步一步走到西天,才能成佛。成佛在西天,更在去西天的路上,但凡成功者,必是躬行勤练者,学习也是如此。

对策:化学学科的课后作业及解题过程有其自己的规律可循:①首先要认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给出了什么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②回忆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有关的化学概念、基本理论、计算公式等化学知识,设计一条解题途径,制订出解题的方案。③正确解题,把解题的思路一步步表达出来,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解题结束时,要注意检查,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④展开思路寻找规律。这是最后一环,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容易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一道题目做完以后,要结合已做好的题目联系前后的思路,从中悟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把握好从慢节奏向快节奏过渡的衔接

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保存着孩童时代的痕迹,有着天真贪玩等习惯,再加上初中阶段化学内容较少,节奏比较慢,复习时间比较充裕,在他们的大脑里会产生―慢慢来‖的惯性。进入高中后,化学课程难度深度大为增加,知识密度加大,这就面临着在短期内要容纳更多、更难知识的难题,但可用于课堂上演习消化的时间又比较少。因此,教师要重视这种时间和学习节奏上的变化,引导学生由慢而快地转好轨。

2、着重培养兴趣,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化学知识素有杂、乱、多、细、碎之称,如果不对它进行有序排列和系统分类,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困难。教学过程中,可用联想、类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把表面庞杂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由点连成线、由线串成面、织成网,以便进行有序贮存,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物质性质的内在规律性。

独立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自我表现,这种―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学生学习的信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让学生从解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个性心理特征

高一学生中常见的消极心理状态有以下几种:①自我陶醉型。中考成绩较优,自认为可松一口气,不了解高中学习目标上的高要求而盲目乐观;②自我放松型。化学在初中的地位被称为副科并且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的志向与化学无缘,因此放松学习,但是成绩明显落后时常常怨天尤人;③自暴自弃型。中考不理想,上高中后发愤读书,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超越别人,但事与愿违,便产生畏难厌学心理,因此破罐破摔;④视化学如大敌,怕污染,自认为学化学不如学―话‖学,动口不动手。凡此等等心理状态,应在化学教学中坚持长期不懈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矫正。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

第一讲 化合价-----打开氧化还原反应的金钥匙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

初中教材要求:

1、能说出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并会正确标注,能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2、会利用化学式计算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高中要求:

化合价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犹如数学中的加法口诀,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和辩证地掌握。

教学建议:

1、高一课本中有一句―我们已经知道,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密切关系。‖事实上,初中课本并未介绍 ,而且也没有化合价的概念,所以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必须补充化合价的概念,增加化合价的练习,讲清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关系。可以边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边复习,采取将化合价知识渗透在平常的学习中。

2、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可以删除。因为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以后的学习中没有作用,它所反映的对立统一规律完全可以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加以训练,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完全可以直接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部分: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了解化合价的概念

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知识点2:理解化合价的实质

1、 化合价的实质: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因为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所以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2、理解化合价正负的原因(高 中知识)

知识点3: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1、化合价原则: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在化合物里,氢通常显+1价,氧通常显-2价;

3、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里,氧显负价,另一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4、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许多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如:硫、碳等;

6、―根‖的化合价一定不为零。

知识点4: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钾钠氢银+1价,钙镁钡锌+2价,氟氯溴碘-1价,通常氧是-2价,铝是+3价,铜有+1和+2,铁有+2和+3 ,碳有+2和+4 ,硫是-2、+4、+6价。

第三部分:练习题

1、请写出你熟悉的化合价口诀和常见原子团。

2、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2Fe3CO2 A. Fe2O33CO

B. FeCuSO4FeSO4Cu

C. Na2CO32HCl2NaClH2OCO2 高温

2CuOCO2H2O D. Cu2(OH)2CO3

3.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点燃CO22H2O A. CH42O2

2H2O2 B. 2H2O通电

C. ZnH2SO4ZnSO4H2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三)
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材

目 录

第一篇 走进高中---------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导引 2 第二篇 物质的分类、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分类 4 第三篇 酸、碱、盐与离子反应 18 第四篇 电解质: 29

第一篇 走进高中

一、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导引

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敬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对化学世界充满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同学在好奇中学会提出问题,有强烈的欲望去解决问题,学得轻松,同时在学习中学会不断总结,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遵循学习的规律,必将取得好成绩。善于提出问题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根本。研究时还具有专业性、正确方向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因此,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和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课程标准强调“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2.重视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去验证、探索和发现化学知识、原理,从而形成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课程标准要求“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明确实验目的,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并对实验方案设计评价。

(1)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2) FeCl3在水中可分离出Fe和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①甲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

3+②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③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 同学的猜想,理由是 。

3.学会对比、归纳,有序的对信息进行类比、迁移,强化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课程标

准指出:“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例 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才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为了证明这两种物质是否完全反应,该同学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答案:(2)NaOH + HCl ===NaCl + H2O

量、体积等)相联系的量,与多种量有密切的联系,化学计算大多是通过“物质的量”知识来进行计算的。同时“物质的量”的计算也贯穿了整个化学内容的计算。

高中化学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更加关注核心概念,突出内在本质联系;(2)重视核心知识线索与活动过程、方法思路线索,以及自然规律、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线索的结合、融合统一;(3)采用多层次、多线索、立体化整合处理教材内容,展现认识构建过程中能力构建梯度的编写模式,以使教材更具有发展性、结构性、建构性、层次性和选择性。高中化学的学习更应强调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第二章 物质的分类、组成与结构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知识回顾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常常要用到分类法,利用分类法学习化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们常按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将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可以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去确定。

1.物质简单分类如下:

2.物质也可按是否含碳元素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材料可以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和橡胶都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例1 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自拟两种分类标准,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每类至少包括三种物质(填化学式)。

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红棕色、有毒)、水、碳。 分类标准一 ,包括物质 。

分类标准二 ,包括物质 。

质分类方面回发现其他的规律:

(1) ,(2) 。 例3 下列各物质材料均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

A.棉花、木材、大理石 B.木材、橡胶、塑料

C.羊毛、玻璃、不锈钢 D.塑料、陶瓷、合成纤维

入门衔接

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再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等,就容易找出有关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按照物质的组成、性质将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该分类法的知识网络及具体分类如下:

金属(如:Na、Al、Fe )

非金属(如:O2、N2、Ne)

纯净物 化合物碱

盐 酸氧化物 物质 浊液(如:泥水、牛奶)

胶体(见第四篇)溶液(如:食盐水、石灰水)

一、化合物的具体分类

1.氧化物

根据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的不同,可以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又称酸酐):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其对应的酸分别是H2CO3、H2SO3、H2SO4。

(2)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MgO、CaO,其对应的碱分别为NaOH、Mg(OH)2、Ca(OH)2。

(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ZnO,其对应的两性氢氧化物分别为Al(OH)3、Zn(OH)2。

Al(OH)3 + 3 HCl ===AlCl3 + 3 H2O Al(OH)3 + NaOH === NaAlO2(偏铝酸钠) + 2 H2O (4)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与酸、又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NO。 说明:不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也不是所有的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但不是非金属氧化物。同样,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但所有的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2.酸

根据酸的组成,酸可以分为:

(1) 根据酸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原子,酸可以分为:

含氧酸:分子组成中含有氧原子,如H2SO4、HNO3;

无氧酸:分子组成中不含有氧原子,如HCl、H2S;

(2) 按照酸分子电离所产生的氢离子的数目可分为:

一元酸:电离产生1个氢离子,如HCl;

二元酸:电离产生2个氢离子,如H2SO4;

三元酸:电离产生3个氢离子,如H3PO4;

(3) 根据酸根是否具有强氧化性(得到电子能力),可分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硝酸)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

(4) 根据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大小,可分为强酸(如盐酸、硫酸、硝酸)、中强酸(如磷酸、亚硫酸)和弱酸(如醋酸、碳酸)。

3.碱

根据碱的溶解性,可将碱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四)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主要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重要知识点

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 周其明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本卷列出了初高中衔接比较紧密的的六个考点,并非难点,但都是重点。这些知识点掌握如何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影响很大,建议初升高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对照自我检查复习一下。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一:学习化学要使用的化学符号(1-5)

①,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基本要求:熟练掌握1-20号以及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溴、碘、锰、钡等元素的符号

②,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基本要求:熟练书写,简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含量等

1.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Zn C.N2 D.CO

2.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A.钾K>钙Ca>钠Na>镁Mg B.铝Al>锌Zn>铁Fe>锡Xi

C.铅Pb>铜Cu>贡Hg D.金Au>银Ag>铂Pt

3. 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

A.冰和干冰 B.银和水银 C.烧碱和纯碱 D.水和双氧水

4.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CO3 B.硫酸H2SO3 C.氧化铁Fe2O3 D.氢氧化钾K(OH)2

5. 某含铁盐化学式为Na2FeO4,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功能,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4 D. +6

考点二:物质分类(6-9)

基本要求: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由此总结初中阶段重点学习过哪些单质、酸、碱和盐以及有机化合物

6.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

7. 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

8.化学工业上人们常说的“三酸两碱”除硫酸、盐酸和纯碱(Na2CO3)外,还有一种酸和碱你认为可能是:

A.碳酸、烧碱 B.硝酸、Ca(OH)2 C.硝酸、烧碱 D.醋酸、NaOH

9. 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认为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就是酸,凡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物质就是碱并由此诞生了酸碱电离理论。按照酸碱电离理论,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水分子也可以部分电离为H+ 和OH- ,因为其中的阳离子全部是H+ ,所以

水也是一种酸。

B.NH3▪H2O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OH-,它是一种碱

C.纯碱溶液显碱性,所以纯碱也是一种碱

D.NaHSO4在水溶液中也可以电离出H+,所以它是一种酸,它的水溶液显酸性。

考点三: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10-13)

基本要求:掌握1-20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会用“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简单阴阳离子的结构

10. 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写出它们的化学式依次为

11.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 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

12.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A. B. C. D.

13. 下面的微粒中和Na+质子和电子都相等是:

A.H2O B. OH- C.NH4+ D.K+

考点四: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含义和应用、化学反应分类(14-19)

基本要求:

①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三原则

a,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必须符合实验事实

b,反映反应物、生成物状态和规格,反映化学变化发生的基本条件

c,遵循质量守恒

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③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14.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 原子的种类 B. 原子的数目 C. 分子的种类 D. 分子的数目

15. 下列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A. 2H2+O2

C. KClO32H2O B. 2Fe+6HClKCl+O2↑ D. 2KOH+H2SO42FeCl3+3H2↑ K2SO4+2H2O

16. 已知Q与R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比为

A.23︰9 B.32︰9 C.46︰9 D.16︰9

17.有6.4g某物质R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R+3O2点燃2CO2+4H2O,则由此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R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②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5%

③6.4gR燃烧还生成了7.2gH2O ④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64

A.① ② B. ③④ C.①④ D. ②③

18.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2 I2+Na2S=2NaI+S↓ Br2+2KI=2KBr+I2;

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C12+2NaI = 2NaCl+I2 B.C12+K2S = 2KCl+S↓

C.Br2+Na2S = 2NaBr+S↓ D.I2+2KBr = 2KI+Br2

19.下列各组内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Cl、AgNO3、K2SO4 B. KOH、NaNO3、H2SO4

C. Ba(OH)2 、NH4Cl、CuSO4 D.KNO3、MgCl2、ZnSO4

考点五:物质的溶解、溶液(20-26)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常见酸碱盐溶解性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解度的计算、溶液配制

20.在一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Ba2+、SO42、K+ B.NH4+、Na+、OH --

C.Cu2+、C1、NO3 D.Na+、C1、NO3 ----

21.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22.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该温度下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则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A.24.0% B. 28.6% C.31.6% D.40.0%

23. 现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是1.84g·cm3)配制560g质量分数为14%的稀硫酸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用到的玻璃仪器只需量筒和烧杯

B.配制稀硫酸时,一定不能用天平称量所需浓硫酸的质量

C.将480 mL水倾倒入盛有80 mL98%浓硫酸的500 mL量筒中

D.将80g 98%的浓硫酸沿1000mL烧杯内壁缓缓倒入480 mL水中,并不断搅拌

24. 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

A.CaO、CaCl2 B.CuSO4、NaCl C.CaCO3、BaSO4 D.NaOH、NH4NO3

25. 经实验测得某一中性溶液由Mg2、Al3、NO3、SO42四种离子组成,其中Mg2、Al3、++--++SO42离子的个数比可能的是( ) -

A. 3:2:10 B. 3:5:1 C. 3:10:18 D. 3:1:5,

26.某同学将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钾溶液蒸发掉10g水,析出4g不含结晶水的氯化钾固体,则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肯定原氯化钾溶液是饱和溶液 B.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C.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一定小于40g D.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小于40g 考点六:基本实验(27-30) 基本要求:熟悉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掌握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包括药品及规格、反应原理(主要是方程式)、装置(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的选用、注意事项等。

2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把碘酒滴入米汤,米汤呈现蓝色

C.把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银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D. 棉纱线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28、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判断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五)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解析与练习

【主要内容】

主要通过对物质的组成、分类以及物质之间的关系的总结,对初中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又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同学们能在直观的层面上较明显的认识物质分类及同类物质间的相似性及其应用。认识分类这种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起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的作用。

【知识点精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知识,对元素、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入高中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能从以前学过的微观、宏观来认识物质,更应该从物质的结构入手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

当然除了了解物质的组成我们还会在今后进一步去学习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这些作用会导致物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从而理解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道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的丰富,原来那些只靠经验得到的化学成果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化学家的面前要求得到圆满的回答。为什么煤能燃烧而其他的岩石却不能?金属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柔软的高岭土经过高温的焙烧就变成了晶莹坚固的花瓶?要得到这些问题的谜底,人类就必须对世界上的一切物质进行研究。可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集体,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是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例如:根据组成对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我们可将它们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

各类物质的概念及代表物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相似,例如酸性氧化物,它还有一个俗名叫酸酐。我们中学所学的酸酐中大多数都能溶于水,不溶于水的很少像SiO2。于是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记少的那半儿。而碱性氧化物中能溶于水的比较少见的有K、Na、Ba、Ca的氧化物。如何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呢?我们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例如:C的氧化物我们学过两种即CO、CO2,那么谁是H2CO3的酸酐呢?我们的回答应该是CO2,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CO2、H2CO3中的C元素都是+4价,因此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我们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你还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地总结积累,你会发现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而酸性氧化物不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当然物质分类的方式不仅一种,根据我们研究的对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我们研究的物质按不同

的方式分类。例如:酸我们可以按元数分(电离H原子的个数);从是否含氧(含氧酸、无氧酸);从电离的程度(强酸和弱酸);做氧化剂的元素的不同(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等。同理,像碱、盐等其它物质也可以多种分类。通过把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类,我们会发现同一类别的物质在性质上有相似的地方即我们通常说的通性,然后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再通过物质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去研究物质间的规律,就会逐步掌握元素化合物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物质分类的作用除了便于了解掌握同类物质的性质还在于引导我们去发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面我们就对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以下讨论:

O2 H2O ( )

C——( )——( )——CaCO3

( ) ( ) HCl

Ba——( )——Ba(OH)2——( )

相信同学们利用初中所学知识不难完成上述转化关系,接下来同学们可以以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分别为出发点去寻找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绘制成一个表格,在这里给同学们举一个例子:

从这两条系列、八个点,我们不难看出这些物质在纵向上的衍生关系以及横向及交叉的相互关系,八点图间蕴藏了多少化学反应,下面我们就重点解读一下“八点图”中的反应。

1.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无氧酸盐

2.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3. 碱+酸→盐+水

4.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5.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6. 酸+盐→新酸+新盐

7. 碱+盐→新碱+新盐

8. 盐+盐→新盐+新盐

9. 金属单质+盐→金属单质+盐

10. 金属单质+酸→盐+H2

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这些关系,在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 找规律:

我们都很熟悉碱+酸→盐+水,通过对3、4、5的观察你会发现酸性氧化物广义上来讲就是酸,碱性氧化物在广义上就是碱,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用这个规律去书写化学方程式。例如: CO2+Ca(OH)2=CaCO3↓+H2O SO2+Ca(OH)2=CaSO3↓+H2O

二. 反应条件限制:

1. 酸+金属→盐+H2

金属为活泼金属;酸一般用稀硫酸、稀盐酸;不用两者,稀HNO3

制备氢气时,不用K、Ca、Na特别活泼的金属;【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2. 碱+盐 碱+盐反应时要求两者都必须可溶,生成物之一为不溶即可;

3. 碱+指示剂 碱必须可溶。

三. 酸和盐反应的规律:

1. 强酸制备弱酸 2HCl+CaCO3=CaCl2+CO2+H2O

2HCl+Na2SO3=2NaCl+SO2+H2O

2. 高沸点、难挥发性酸制备低沸点、易挥发性酸

2NaCl+H2SO4(浓)=Na2SO4+2HCl NaNO3+H2SO4(浓)=NaHSO4+HNO3

当然我们不是想把所有的知识局限在“八点图”上,而是以它为例说明如何寻找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同学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总结归纳。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凡是酸性氧化物都可以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对应的酸

(C)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该酸的酸酐

(D)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本题考察同学对氧化物的分类,酸酐及酸的认识,由于像CO、NO这些不成盐氧化物所以A不对。SiO2难溶于水,Al2O3为两性氧化物故C正确。

2. 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均可与碱反应 (B)酸性氧化物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气态

(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D)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本题要求利用初中对酸性氧化物性质的知识的积累,不难得出酸性氧化物在广义上可认为就是酸,不难得出A正确。

3. 下列物质中:①Cl2O7,HClO ②SO2,H2SO4 ③NO2,HNO3 ④SiO2,H2SiO3 ⑤Mn2O7,HMnO4 酸与酸酐相对应的是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①③④

抓住酸酐与其对应的酸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一致这一特点即可选出C正确。

【典型例题分析】

1.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是

A.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 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是一种单质

解析: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学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即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那么像P元素可以形成白磷或红磷等单质,而白磷或红磷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A选项正确。

2. 下列有关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酸性氧化物均可跟碱起反应 B.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C.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D. 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解析:在高中的学习中要不断地总结和积累,逐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酸也不与碱反应成盐)。因此,只有A正确。

3. (00年全国)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A. 这种饮料中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 B. 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有任何离子

C. 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微量元素 D.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解析:这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话,考察同学们对基本概念的综合应用能力。答案为D

【强化练习】

一、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NH3、NH4Cl、NO、NO2、NO3;H2S、SO2、SO3、H2SO4、BaSO4; 2、N2O4、HN............

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CH4、CO、CO2、H2CO3、NaHCO3、CaCO3; .............

在下列化合物中根(原子团)下方划一短线,并标出根的化合价

① KOH ② Na2CO3 ③ BaSO4 ④ NH4Cl ⑤ AgNO3

⑥ KMnO4 ⑦ NH4NO3 ⑧ Cu2(OH)2CO3 ⑨ KClO3 ⑩ K2MnO4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碳酸___ ___、碳酸钠__ ____、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__、碳酸氢钙_____________;氯化氢_________、氯气________、氯化钾___________、二氯化锰___________、氯酸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二氧化氯___________、氧化二氯___________;硝酸___________、硝酸钾___________、硝酸钡__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硝酸汞___________、硝酸银___________;硫酸___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__、硫酸氢铵___________、硫酸钡___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__、硫酸亚铁___________;磷酸___________、磷酸钠___________、磷酸氢钠___________、磷酸氢二钠___________、磷酸氢铵___________、磷酸钙___________、 磷酸二铵___________;氮气 、硫磺 、白磷 、金刚石 、氦气 、 二氧化硅 、氖气 、二氧化氮 、氩气 、氧化铁 、氧化铝 ; 氢氧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 铵根离子 。

三、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64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