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教学理念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教学理念(一)
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一单元教学案课时练习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基础梳理

一、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1.金属的冶炼

得电子

(1)冶炼实质:金属离子―——→金属原子。

(2)冶炼依据:金属的 不同,冶炼方法不同。 (3)冶炼方法: ①电解法:K~Al

电解熔融Al2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热还原法:Zn~Cu

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热分解法:Hg~Ag

Hg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物理方法:Au~Pt 思维拓展

(1)金属的冶炼必须在高温下进行吗?

答案 不一定,加热法冶炼金属是因为这些化合物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这就不需太高的温度。而热还原法往往在高温下进行,电解法要看被电解物质的具体情况。很活泼的金属要电解熔融物,就要高温。有的电解是电解某些溶液的,如电解精炼铜,对溶液电解则不需高温。

(2)Al2O3的熔点远远高于AlCl3的熔点,为什么选择Al2O3作电解炼铝的原料而不是AlCl3?

2.化学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1)19世纪

①以 、 和 为中心内容的经典原子分子论的建立。

②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 。

③ 的提出奠定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础。 ④ 的人工合成,彻底动摇了“生命力论”。 (2)20世纪

①化学家 提出了 理论和 分子的螺旋结构模型,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②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展,实现了对 的操纵。

3.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 (1)阿伦尼乌斯电离学说

①酸: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如HCl、H2SO4等。 ②碱: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如NaOH等。 (2)酸碱质子理论

①酸:能 的物质,如HNO3、CH3COOH等。 ②碱:能 的物质,如OH-、CH3COO-等。

③酸碱两性物质:既能 又能 的物质,如H2O、HCO- 3等。思维拓展

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电离理论对HCO 的认识有 何不同?

答案 在酸碱质子理论中,认为HCO 既能给出质 子,又能结合质子,属于两性物质,而在酸碱电 离理论中只能看作是酸式盐。 二、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

1.电解熔融NaCl与电解NaCl水溶液的比较

思维拓展

为什么电解熔融NaCl和电解NaCl溶液的产物不同?

答案 电解熔融NaCl时,能在阴极放电的离子只有Na+,故阴极产物为钠;电解NaCl溶液时,能在

阴极放电的离子有Na+、H+,由于H+放电能力比Na+强,故阴极产物为H2。 2.合成氨

(1)反应原理: 。 (2)合成氨技术对人类的贡献: 等人于20世纪初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产量增长近一倍。 3.合成农药

(1)DDT:残留毒性,对环境危害大。 (2)发展方向:研制 的新型农药。 4.合成医药

(1)阿司匹林; (2)青霉素。

随堂训练

1.钠多以资源丰富的NaCl为原料来制备,下列方法中能够制备出金属钠的是 ( )

A.加热NaCl晶体

B.用金属钾置换NaCl溶液中Na+ C.电解NaCl溶液 D.电解熔融的NaCl

2.下列各组物质均能使Fe2O3还原成单质铁的是 ( ) A.CO、O2、He B.CO、CO2、C C.CO2、H2O、O2 D.Al、C、H2

3.钛(Ti)因为具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常温下钛不能与非金属、强酸反应,红热时,却可与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钛是航空、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需原料,地壳中含钛矿石之一是金红石(TiO2),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是:

第一步:金红石、炭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通入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

第二步:在氩气的气氛中,用过量的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1)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由上述所得产物中获取金属钛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

1.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越活泼的金属越难冶炼

B.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C.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D.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 2.能用热分解法制得的金属是 ( ) A.Fe B.Ag C.Mg D.Na

3.下列四种物质按酸碱质子理论判断,属于酸碱两性物质的是 ( ) A.HCl B.NaOH C.NaHSO4 D.NaHCO3

4.从海水中提取溴的主要反应为2Br-+Cl2===Br2+2C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 B.氯气是还原剂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

5.从金属被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几百年的事。下列跟这个先后顺序有关的是 ( )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②④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教学理念(二)
必修2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五校—刘浪)

中国领先的个性化教育品牌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教学理念】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教学理念(三)
公选课化学与人类文明题目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抗氧化剂: 是阻止氧气不良影响的物质。 它是一类能帮助捕获并中和自由基,从而

祛除自由基对人体损害的一类物质。

2. 仿生化学: 用化学方法模拟自然界中生物体功能的一门学科

3.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以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是

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4. 毒品: 毒品则是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

5.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

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教学理念】

6.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多肽链借助氢键排列自己特有的a螺旋和b折叠片断

7. 形状记忆合金: 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合金。

8. 基因工程: 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9. 原子弹和氢弹: 原子弹(nuclear weapon)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

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

氢弹核武器的一种。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 10. 温室效应: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11. 核能: :由于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

12.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又被称为范德华力,按其实质来说是一种电性的吸引

力,因此考察分子间作用力的起源就得研究物质分子的电性及分子结构。

13.复合材料: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

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14.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循环: ,即是指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自然

动力和生命动力的作用下,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里,沿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周而复始地不断进行流动的过程。

15.一次能源: 从自然界取得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

二、问答题

1. 简要介绍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循环?

2. 阐述化学对基因工程的贡献。

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3. 举例食品中的所含有的化学品,它们主要有哪些具体的功能。

4. 试述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化学是当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化学学科自身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无不与无数的化合物、制剂和材料相关。利用化学方法生产的人造纤维和以非纤维原料通过合成得到的合成纤维让人类的纺织服装日益光鲜和亮丽;化肥和农药为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为解决人口增长造成的粮食危机带来了曙光;品种多样、功能各异的食品添加剂为丰富我们的饮食文化、满足人们追求的色香味俱全的饮食标准奠定了基础;日益壮大的材料家族也为创建美丽的家居环境和制造便捷的交通工具提供了物质基础;药物化学的迅速发展帮助人类遏制疾病的蔓延,为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延年益寿保驾护航;绿色化的化工生产理念和技术帮助我们解决和改善日渐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5.简要回答生命起源与化学的具体关系。

化学进化说: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起源关键就在于这些生命物质的起源,即在没有生命的原始地球上,由于自然的原因,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作用,产生出多种有机物和生物分子。因此,生命起源问题首先是原始有机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化学进化的作用是造就一类化学材料,这些化学材料构成氨基酸、糖等通用的“结构单元”,核酸和蛋白质等生命物质就来自这结“结构单元”的组合。

6. 环境污染有哪些,如何防治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a、推行清洁生产

通过调整工业结构和改善工业布局等调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不仅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更有效达到环境治理的目标。 b、回收有用物质

c、发展节水型工业

a、大力开发利用水能 b、有步骤地发展核能c、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能源 d、利用其他清洁能源

7. 阐述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天然橡胶的利用、开发与改性

(二)、天然纤维素的改性。

(三)、最早的塑料

其它的很多高分子材料

8. 试述化学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

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例如,核酸化学的研究成果使今天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对各种星体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得出了元素分布的规律,发现了星际空间有简单化合物的存在,为天体演化和现代宇宙学提供了实验数据,还丰富了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9. 化学武器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如何防护化学武器?

分类:1.毒剂2.化学武器 指各种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

特点: 第一,伤害途径多。毒剂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畜遭到伤害。吸入染毒空气,皮肤接触毒剂的液滴和气雾,食入染毒的水和食物,都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第二,作用时间长。常规武器的杀伤作用只限于爆炸或弹丸飞行的瞬间。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短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长则几天、十几天。

第三,杀伤范围广。化学炮弹比同口径普通炮弹的杀伤威力要大几倍到几十倍。毒剂蒸气能到处扩散,无孔不入,渗入工事内部,杀伤隐蔽的有生力量。 第四,受气象、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不是全天候武器

佩戴防毒面具

使用呼吸器

封闭有毒环境等

10. 简要回答化学键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1.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通过吸引而形成的,正负离子为球形或者近似球形,电荷球形对称分布,那么离子键就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发生静电作用,因此是没有方向性的。

2.共价键的形成是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并且要使共价键稳定,必须重叠部分最大。由于除了s轨道之外,其他轨道都有一定伸展方向,因此成键时除了s-s的σ键(如H2)在任何方向都能最大重叠外,其他轨道所成的键都只有沿着一定方向才能达到最大重叠。

3.金属键,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

11.阐述人类的五种味觉及它们与化学的关系。

人类五种味觉为:酸、甜、苦、辣、咸

糖类—甜味,酸类—酸味,盐类—咸味,生物碱—苦味。

12. 阐述蛋白质的功能 构成生物体,如结构蛋白

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

催化作用,如酶

调节作用,如胰岛素

免疫作用,如抗体

运动作用,如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控制作用,如阻遏蛋白

13. 阐述食品贮存的一般方法

1、热贮存

2、低温贮存:冷藏和冷冻

3.脱水保存

4.盐腌 食品中食盐含量达8%~10%时大部分微生物停止繁 殖,但不能杀死

5.糖渍 食品加入大量糖后,构成抑菌高渗度,有一定防腐作用,但糖的浓度必须在60%~65%才能有防腐作用。

14. 阐述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当铀235的原子核受到外来中子轰击时,一个原子核会吸收一个中子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裂变产生的中子又去轰击另外的铀235原子核,引起新的裂变。如此

持续进行就是裂变的链式反应。链式反应产生大量热能。用循环水(或其他物质)带走热量才能避免反应堆因过热烧毁。导出的热量可以使水变成水蒸气,推动气轮机发电。由此可知,核反应堆最基本的组成是裂变原子核+热载体。但是只有这两项是不能工作的。因为,高速中子会大量飞散,这就需要使中子减速增加与原子核碰撞的机会;核反应堆要依人的意愿决定工作状态,这就要有控制设施;铀及裂变产物都有强放射性,会对人造成伤害,因此必须有可靠的防护措施。综上所述,核反应堆的合理结构应该是:核燃料+慢化剂+热载体+控制设施+防护装置。

15. 如何对化学武器进行个人防护? 佩戴防毒面具

使用呼吸器

封闭有毒环境等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教学理念(四)
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学是一种复杂多样、灵活创新的认知、情感和发展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理念,不但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能为学生提供运用多种感觉分析器官的机会,创设最佳的学习情景,激励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发展认知结构的同时,陶冶情操,强化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几年的课改实践,本人认为,为了适应21世纪的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树立以下的基本课堂教学理念。

一、 面向全体学生

化学课堂教学,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主动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化学课堂教学,要贴切自然地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帮助他们形成持续的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用好化学知识的信心: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决策的参与意识:要使学生具备现代生活和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能力、思想、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

三、突出科学探究的教学思想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教学理念】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教学理念】

化学课堂教学,要努力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获得、联系、应用的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课堂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以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事实为载体,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主动发现问题,进行科学探究,逐步实现学会发现、分析、观察、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如:在学习完溶液的知识后,让学生回家后,按照说明书配制杀虫药液,这样就学有所用了。

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化学课堂教学,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多角度的学习评价方法。既要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进步和提高,树立学好用好化学知识的自信心,同时反馈学习上的不足,便于学生及时调整和改进学习策略,从而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

优质高效。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教学理念(五)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一、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教学理念】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对课程基本理念的说明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对课程的认识,体现了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的文化观和课程的设计观等诸多方面。国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理念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差异性”、“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其中,“面向全体学生”是“全面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使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差异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化学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思想;“提高科学素养”是化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基础;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科学素养是目的;着眼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是根本。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应该是课程的落脚点。

⑴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面向学生”包含以下四层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这些理念,只有通过教师在实践中的全面贯彻,才能得以落实。 ⑵新课程强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谓科学素养,简单的讲就是公民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总目标,它根据学校教育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重要的是使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东西很有趣,这样在将来他们才会继续正式或非正式地学习科学知识。在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对科学素养的内涵做出非常明确的界定,只是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课程改革,就是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科学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科学素养中有一些是纸笔测验等考试方法所无法涵盖或无法充分测查出来的。如果教师在实践中只重视考试所关注的那些方面的素质,势必使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均衡、和谐发展这一课程追求最终落空。

⑶新的课程规定了全体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新课程在学习内容总量上做了严格控制,删减了大量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或理论性过强、对多数学生来说偏难的内容,使新课程的内容在量和难度上有所降低,有利于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有利于促使大多数学生走向学业成功。

⑷新课程加强了选择性,关注学生个性。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时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留下不少空间,不仅降低必修课程课时比例,增加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的学习时间,还在必修课程中提供学生自由选学的内容(如阅读材料)。对于选择性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决定,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因此,教师要注意正确处理选学的内容,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⑸新课程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校资源,开展本土化教学和校本教学。新课程特别强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和科技新进展,如教材中大大增加和加强了与当今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尤其那些与当前学生生活、当今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尤其是那些最新的技术难题)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从而在宏观上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拓展学习广度。

另外,新课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引出新内容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面临实际情境或实际问题时首先能够判断:这一问题与所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可以应用哪些所学知识来加以解决。

二、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思想

1.确立新的课程观

传统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是在教育过程之前和教育情景之外预先规定的。教育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课程与教学二者机械地、单向地、线性地发生关系。因而,教学只会不断变得死板、机械、沉闷,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作为系统的学科知识,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设计的,教材也是由国家统一编订的,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中心,但往往只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只是在教授课程、教材,几乎不敢越雷池一步。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因此,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要求学生满足于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应试能力,而是重在开启学生心智,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个性优势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新课程标准打破以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改变课程过于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教师、学生及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创造性的“用教材教”。这样,新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所以,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照本宣科”,而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获得解放、追寻主体性的过程。

没有这种课程观念的更新,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基于以上认识,可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入了许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的现象和事例,把书本中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使学生在化学课中学习的知识是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想探究的化学知识。

2.转变课堂运行机制

旧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老师教学生什么,学生就必须会什么,无须考虑为什么。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作用已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变成了“激趣、启思、导疑”。化学课应该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等新的化学教学功能。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展示个人才华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充足的实践活动和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形成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科学探究的气氛,将能力培养按学段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教师密切联系实际,从化学角度,利用化学现象使学生主动掌握一些先进的、基本的科学观念;

随着学生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反复加深他们对科学观念的理解,最后达到运用反映自然界本质和联系的科学思想去观察自然,从而使学生把学到的化学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科学思想,进而转化为科学信念,产生正确的对待自然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行为。

⑴交互式教学模式。所谓交互就是教与学的交互,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观点上的交换,思想认识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互相感染。交互式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发展和完善而不是教师讲完规定的教材内容,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什么,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会学什么。交互式教学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完善需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来整合教材、处理和完善教材。交互式教学不仅要学生思考书本知识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未来关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理论联系实际,在此基础上注重能力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学好中学生自身成长过程所需要的化学知识,把青少年的个人价值需求与社会价值需求统一起来。

交互式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满足于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应试能力,而是重在开启学生心智,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个性优势的发展。为了突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来阐述他们的看法、观点,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让学生教学生,互相启发、促进。

此外,教师还应着力树立新的师生关系观,即转变传统教育中“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容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让学生有机会、有勇气说出他们的看法和观点,有能力进行反思和体验。【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教学理念】

⑵注重对学生收集和分析、统计资料、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收集和分析、统计资料、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的培养。

⑶重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为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适应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老师注重了对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化学。

⑷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产生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有些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开始超越国家的界限而成为地区性、甚至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此,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种因素中,化学物质占有的比例最大,影响也较严重。在现代社会里,化学制品和化学物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为人类作出有益贡献的化学物质,如化肥、农药、洗涤剂等,在使用后都被有意或无意地排放到环境中,有的变成了有害物质,污染环境,有的通过各种渠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通过化学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注意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是化学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⑸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传统的“五个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加上有限的化学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已存在着教学手段落后和教法陈旧的不足,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教师使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化学教学,就是使自己从原来的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知识“讲解者”的角色,自然地转换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能让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选择性学习、合作化学习和竞争性学习;能将学生由传统教学的单纯听讲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为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层次,在电脑网络上自由地选取适合自己的化学知识和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既有利于成绩好的这部分学生进行超前学习和竞争性学习,发挥其钻研学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展个性特长,锻炼和提高其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基础差的部分学生,让他们能按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来选取知识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合作性的学习。

学生通过在网络查阅资料,可以使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变“教科书就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学生获得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树立了自主发展的活动观,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得到逐步形成。

3.改变评价体系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要求改变过分强调甄别(zhīnbié)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挥的功能。在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见表1-8)。

表1-8 课堂学习评价表

三、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1.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也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化学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力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新教材在内容的编写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内容上确定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主题,它既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也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结果,更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载体。新教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强调科学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知识内容由浅入深,课后作业层次分明,有“活动探究”,有“拓展视野”,也有“问题与讨论”,无论哪一种类型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2.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脸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因此在新教材的第一章中就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科学探究,并具体设置了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对话、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依托,是学习行为赖以运作的主渠道,也是自我发展的支柱所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3.化学新课程内容注重贴近社会和生活

新课程倡导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在新教材里有许许多多的彩图,有关于我们生活的,有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关于生产的,这些都带给学生无穷的遐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的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了一些难度,增添了能源、资源、材料、环境、粮食、食品、健康等跨学科内容,使其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4.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在内容上有许多有趣的实验,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以后,自行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用途。例如水的净化原理,通过自制的简易的净水器,既了解了污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又掌握了净水的一般方法,更切身感受了污水带给人类的危害。

5.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转变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明确指出:“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新课程在重视教师及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教师通过学生学习档案和自我评价资料,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并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新课程还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纸笔测验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彻底改变了原来只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评价方式,这样可以从全方位来肯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初中化学的新课程打破了按学科体系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框架,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倡导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64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