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杂诗阅读理解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第一篇:《古诗文阅读理解:春日田园杂兴(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日田园杂兴

连文凤

老我无心出市朝,东风林壑自逍遥。

一犁好雨秧初种,几道寒泉药旋浇。

放犊晓登云外垄,听莺时立柳边桥。

池塘见说生新草,已许吟魂入梦招。

8.这首诗是怎样描绘春日田园生活图景的?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5分)

9.请简要概括这首诗中作者“自逍遥”的原因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8.这首诗的颔联、颈联选取春日雨后插秧、引泉浇药、登高放牛、柳下听莺等富于春天气息的场景,运用白描手法,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田园劳动生活图。(手法2分,白描手法或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结合诗句分析3分)

9.①远离官场的权势名利之争,没有世俗烦扰;(2分)②田园劳动生活忙碌充实、其乐融融;(2分)③自然风光清新自然,作者沉浸其中(2分)。

诗歌首联追叙自己弃官归隐的行迹,开宗明义表示了自己宁老死林壑也不乞禄于当朝统治者的态度,从东风、林壑等景物之中可体味其脱离樊笼、复返自然的感受。无心出市朝,就是坚决不与征服者合作。在亡国的创痛中,人们理性而克制地表达了自己的独立追求。

中间两联正面描述田园生活,通过好雨、寒泉、秧、药、犊、莺、云、柳等意象,展现出一种生意盎然的春日秀丽风光。

尾联化用谢灵运“池堂生春草”之意,以“生新草”这一具体事物来体现整个自然界一片万象更新、蓬勃滋长的生机。然细读就会发现,“生新草”是“见说”,以显示这一片生机与自己的感情是有隔阂的;又用“入梦”二字,更见这一片生机对自己来说是恍恍惚惚而游离于现实之外的。

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叙写,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即含蓄委婉表达出自己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不愿与新朝合作的心态。同时也使整个南宋遗民群体那种宁愿老死林壑也不肯迈进蒙元“市朝”的共同心声得到了完整巧妙的表述。

第二篇:《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诗词阅读答案》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南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①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②飞。

[注释] ①篱落:篱笆。 ②蛱(jiá)蝶:蝴蝶。

18、诗中用梅子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2分)

19、诗歌中侧面烘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唯有蜻蜓蛱蝶飞。(3分)

参考答案:

18.杏子肥、麦花白(每空1分,共2分)

19.因为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村中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惟有蜻蜓蛱蝶飞衬托出了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3分)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第三篇:《诗歌阅读训练及答案》

诗歌阅读训练题

1、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诗的首联是怎样写诗人准备起程时的情景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2).结合诗的二、三、四联描写的诗人“山行”途中所见的景象,分析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答案】 一个“知”字,写东风好像老朋友一样为我送行,一个“断”字写多日的春雨停了,让我旅途顺利。这样拟写东风多情、雨声有意的情景,既表现了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也决定了诗人旅途中心情的愉悦。(“知”“断”字营造出诗人“山行”前的情景的分析2分,拟写东风、雨声多情有意的描写的作用的分析3分。)

【解析】 此题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怎样”这个词,思考时可以从修辞、用字等角度进行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从内容和结构的作用来分析,归纳总结即可。

2.【答案】 以“披絮帽”状山顶的“晴云”,以“挂铜钲”写树梢上的“初日”,以“含笑”拟人桃花的艳丽,以“自摇”写溪柳的舞姿,以“最乐”写农家的春耕,这些充满了欢乐和生机的景致和人物都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热爱自然的情趣。(状写景物的罗列3分,作者欢乐心情的反映3分。)

【解析】 二、三、四联描写较为生动,分析时先分析诗歌中描写的景象,进而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不难总结归纳出答案。

2、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状夏木之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开阔而深邃,画意盎然,境界幽深。

2.谈谈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3、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诗歌没有一句描写楼高,却处处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试作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2)①首联写“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极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之高。②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状态。③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感受。楼高风急,凉风四起,着笔仍然在写楼高。(每个要点2分)

4、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诗歌的中间两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列举其中一种加以分析。(5分)

(2).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一:此诗颔联运用拟人手法。(1分)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2分)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2分)

答案二:此诗颈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1分)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2分)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2分)

2.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分三点,每点情感1分,分析1分。)田园杂诗阅读理解

5、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简析诗人的情感特征。(6分)

答案1.【意思对即可】“冷”字最能表现诗人的心情。(1分)“冷”字表面上写的是半夜时分睡觉的枕席让人觉得寒冷冰凉(2分),实际上是写诗人心境的寒冷(2分)。

2.【意思对即可】(1)慨叹时光易逝。“气变悟时易”,“日月掷人去”,时节变换,时光飞逝,令作者感伤。(2分)(2)悲叹有志难酬。“有志不获骋”,空怀壮志。(2分)感伤世无知音。“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体现了作者的孤独与凄凉。(2分)

6、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试题】

(1)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 (1)“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

(2)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感情细腻,主要是抒发词人小我之情。(2分)从语言风格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2分)

第四篇:《七年级下古诗词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山中杂诗

梁· 吴均

 山际见来烟,

 高高的山顶上飘来轻烟,

 竹中窥落日。

竹林中能看到落日的余辉。

 鸟向檐上飞,  鸟儿在房檐上飞。

 云从窗里出。  云朵从窗子里飘出来 。

赏 析田园杂诗阅读理解

• 本诗作者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 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 闲适心情。 ——主题 • 本诗歌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 中”这一主题。句句写景,句句有 情。 ——特点

练习巩固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鸟向檐上飞",展现了一副怎 样的画面? 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 “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 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 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 能改。

竹里馆

唐· 王维

• 独坐幽篁里, 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 • 弹琴复长啸。 一边弹琴一边吹着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没人知晓我在做 • 深林人不知, 什么, • 明月来相照。 只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我,陪伴着我。

品味感情 感受意境

• 景:优美 高雅 • 情:宁静 淡泊 • 画面: • 一片宁静、幽深的竹林里,一个人独 自坐在那里,他面前摆放着一架琴。诗人 一边弹着琴,有时“长啸”,似乎是在抒 发内心的孤独和苦闷。然而诗人内心的孤 独和寂寞又有谁能明了呢?只有天上的一 轮明月在陪伴着他。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弹琴长啸 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诗人 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 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 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 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 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 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 夜发清溪向三峡,

•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洲。

• 到了渝洲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

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 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 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 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 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 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 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笛声, 它随着春风飞入整个洛阳城。 倾听才知是一曲《折杨柳》, 谁能不勾起思念故乡之情呢!

《折杨柳》:古乐曲。古人别离,折 杨柳相赠,以寄托伤离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借笛中吹奏 的《折杨柳》 曲,表达诗 人对故乡的 思念之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 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 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 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 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 觉的极度夸张。 “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 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 “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715--770)的诗气 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 丽、热情澎湃。与高适不同 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 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 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 基调。

路漫漫 涉边塞,思故乡 表达了诗人远 泪不干 涉边塞思乡怀亲之 无纸笔 捎口信,话平安 情怀 报平安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 既有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表现 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 , 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 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3、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 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 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 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 “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 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0后), 唐代诗人,曾在苏州做地方官, 后人称他“韦苏州”。他的诗以 简洁朴素的语言歌咏水景物,抒 写田园生活的乐趣;也有一些反 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幽草 黄鹂 春潮 野渡

涧边生 深树鸣 闲淡宁静 “怜” 雨急 悠闲恬淡 为诗之 舟横 眼

特点:以景写情,借景述意

1、请描绘“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 横”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 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飘落在水面上;这时, 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家去了,只见一叶小舟系在渡口边, 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田园杂诗阅读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全诗表露了恬静的胸怀和忧伤之情怀(表达了诗人悠 闲恬淡的心情和脱俗隐逸的超然情怀)

3、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 它好在哪里?

“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 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 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江南逢李龟年》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 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 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 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 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 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 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 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安史之乱后) 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 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诗歌赏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 追忆昔 崔九堂前几度闻。 日情谊 正是江南好风景, 述今相 抒发了世事难料 人生无常的感慨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逢感慨

“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 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 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 含蓄。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 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 有什么作用?

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 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 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 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 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 盛时不再。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 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

送 灵 澈 上 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品 味 诗 歌

一、二句写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 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 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三、四句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 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 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 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 不舍,写出别意。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 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 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

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 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 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我目送灵澈 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 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2、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 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 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3、中国古诗往往以“寄托遥深”显示无穷的 艺术魅力,这首是短短二十字,却含义丰富, 请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 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但闲适,虽宦途失意却 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文大意】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 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 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 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 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 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 一朵……

【诗文欣赏】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 时令。“黄梅”、“雨”、“池 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 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 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 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 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 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 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 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 “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 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 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 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 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 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 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 了。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

1、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待客的悠然和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淡淡的孤 寂。

2、诗歌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 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 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 盎然。隐约写出了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3、“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 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 理。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 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拿起一枚棋子,百无 聊赖的敲击着棋盘,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唉,这 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4、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 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落寞、失望、焦躁、怅惘

5、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 为什么?

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 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 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 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 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

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 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 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 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 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 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 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 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 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 诵的名句。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 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 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第五篇:《《古诗二首》习题及答案(四时田园杂兴)》

《古诗二首》习题及答案

一、我们学习的《四时田园杂兴》都是描写( )的。

二、《四时田园杂兴》作者( ),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

本文选用的两首都是描写( )时节。从( )、( )、( )、( )看出第一首描写的是( )的情景。第二首则是描写( )。色彩鲜明,以动衬静。虽然两首诗描写的内容不同,但都表达了作者( )。

三、改写句子。

1.但复制品的价值,怎么能和白鹤梁本体相提并论呢?(改为陈述句)

2.我们要共同维护历史为我们留下的名胜古迹。(修改病句) 3.这样能保护白鹤梁。这样能任人观赏。(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四、阅读课文片断,按要求答题。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边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 怒吼),(波涛汹涌 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 打击)着海岸,(溅 掀)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暴风 风暴),外面有黑又

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 温暖)而(舒服 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好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 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中(平静 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汹涌 轰鸣)和狂风的(怒吼 呼啸),感到(胆战心惊 心惊肉跳)。

1.划掉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从这段话可以知道,桑娜一家生活是______的,从_____可以看出来;桑娜是一个______的人,从_____和______可以看出来;桑娜这时的心情是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田园风光

二、(范成大)( 春天)( 耘田 )、( 绩麻 )、(耕织 )、(种瓜)

(早春)(晚春)(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 (1)但复制品的价值,不能和白鹤梁本体相提并论。

(2)我们要共同保护历史为我们留下的名胜古迹。

(3)这样既能保护白鹤梁又能任人观赏。

四、阅读课文片断,按要求答题。

1.(怒吼) (波涛汹涌) (打击) (掀) (暴风) (暖和) (舒服) (闪闪发光) (平静) (汹涌) (呼啸) (胆战心惊)

2.(贫穷的)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边补一张破帆。”) (勤劳) (地扫得干干净净)(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非常焦急的)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第六篇:《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 答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 答案

1、今春看又过, 。

2、《独望》的作者是朝诗人。

3、白鹭忽飞来,。

4、自羲浓,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皇是指 、 和 。

5、 ,。五霸强,七雄出。

6 。

7、近乡情更怯, 。

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出自朝诗人 的《》。

9、东汉之后,三国争夺汉朝的天下。

10、“唐高祖,起义师。”中的唐高祖是指 。

11、 ,

12、“,称三王。”其中的三王是指

13、 ,国号商。六百载

14、 。为南朝,都金陵。

15、北元魏,分东西。 ,。

16、辽与金 ,。,宋犹存。

17、,

18、嬴秦氏,始兼并。 ,19、周武王,始诛纣。 ,

20、

1、昔去雪如花, 。雪如花指

花似雪指 。

2、此地别燕丹, 。昔时人已没, 。这是一首著名的

3、山中相送罢, ,这首诗的题目是

4、至元兴, 。有宋世, 。并中国,

5、明太祖, 。传建文, 。迁北京

6、读史者, 。通古今, 。口而诵,

朝于斯, 。朝指 ,夕指 。

7、 ,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学且勤。

8、牧竖持蓑笠, 。

9、牧童见客拜, 。昼日驱牛归,

10、牧童归去横牛背, 。这首诗的作者是

11、披蒲编, 。彼无书, 。

12、如囊萤, 。家虽贫, 。

13、如负薪,如挂角。 , 。

14、苏老泉,二十七。 , 。

15、彼既成, 。尔小生, 。告诉我们应该

16、莹八岁, 。泌七岁, 。

17、彼颖悟,人称奇。 , 。

18、我们应该学习孙敬和苏秦的 和

19、《牧童》的作者是 代的诗人 。

20、北宋文学家 ,二十七岁才开始下定决心,努力读书。

选择题

1、《绝句二首》中“今春看又过”中“看”的意思是( )

A、看见 B、眼看着 C、看一看

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的( )

A、李白 B、杜甫 C、司空图

3、《独望》中“黄花入麦稀”中“黄花”的指的是( )

A、菜花 B、黄色的花 C、小黄花

4、《出郊》的作者杨慎是( )朝的。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5、《独望》中“绿树连村暗”中“暗”的指的是( )

A、阴暗 B、绿树荫浓 C、偷偷的

6、《出郊》中“高田如楼梯”中“高田”的指的是( )

A、山上的梯田 B、高高的田地 C、在高处的地

7、《出郊》中“点破秧针绿”中“秧针”的指的是( )

A、细细的针 B、水稻的幼苗 C、一种草

8、《出郊》这首诗写的是( )季郊外的景色。

A、春 B、夏 C、秋

9、“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中“三皇”指的是( )

A、王羲之、神农、皇上 B、伏羲、农民、皇帝 C、伏羲、神农、皇帝

10、“唐有虞,号二帝”中“二帝”指的是( )

A、尧、禹 B、尧、舜 C、舜、禹

11、“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被称为( )

A、三皇 B、三帝 C、三王

1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五霸”指的是( )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A、齐桓公、晋文公 B、齐桓公、周武王 C、周武王、晋文公

13、“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七雄”指的是( )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

A、齐国、楚国、燕国 B、齐国、楚国、宋国 C、齐国、鲁国、燕国

14、“高祖兴,汉建业”中“高祖”指的是汉高祖( )

A、刘邦 B、项羽 C、秦始皇

15、东汉和西汉一共延续了( )年。

A、300 B、400 C、350

16、《赠范晔》这首诗是在( )季所写。

A、春 B、夏 C、秋

17、《赠范晔》中“折梅逢驿使”中“驿使”指的是( )

A、驿站的人 B、送信的人 C、骑马的人

18、《渡汉江》的作者是唐朝的( )

A、李白 B、宋之问 C、司空图

19、《渡汉江》中“不敢问来人”中“来人”的指的是( )

A、对面走过来的人 B、外面来的人 C、从家乡来的人

20、《杂诗》的作者是(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21、《杂诗》中“君自故乡来”中“君”的指的是( )

A、君子 B、有文化的人 C、您

22、《杂诗》中“寒梅著花未”中“著花”的指的是( )

A、开花 B、有名的花 C、落

23《三字经》中 “三国”的指的是( )

A、奇、鲁、赵 B、魏、蜀、吴 C、唐、元、明

24、结束三国鼎立格局,统一中国的是( )王朝。田园杂诗阅读理解

A、宋 B、夏 C、晋

25、“南朝”包含几个朝代( )

A、5 B、3 C、4

26、“唐高祖”是( )

A、李渊 B、李白 C、李世民

27、唐朝皇帝一共传了( )代。

A、17 B、20 C、24

28、“五代”分别指的是( )后晋、后汉和后周。

A、后秦、后梁 B、后梁、后唐 C、后唐、后隋

29、宋朝一共有( )代皇帝。

A、18 B、20 C、23

30、宋朝和金国联手消灭了( )

A、唐朝 B、隋朝 C、辽国

1、《绝句二首》中“今春看又过”中“看”的意思是( )

A、看见 B、眼看着 C、看一看

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的( )

A、李白 B、杜甫 C、司空图

3、《独望》中“黄花入麦稀”中“黄花”的指的是( )

A、菜花 B、黄色的花 C、小黄花

4、《出郊》的作者杨慎是( )朝的。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5、《独望》中“绿树连村暗”中“暗”的指的是( )

A、阴暗 B、绿树荫浓 C、偷偷的

6、《出郊》中“高田如楼梯”中“高田”的指的是( )

A、山上的梯田 B、高高的田地 C、在高处的地

7、《出郊》中“点破秧针绿”中“秧针”的指的是( )

A、细细的针 B、水稻的幼苗 C、一种草

8、《出郊》这首诗写的是( )季郊外的景色。

田园杂诗阅读理解

A、春 B、夏 C、秋

9、“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中“三皇”指的是( )

A、王羲之、神农、皇上 B、伏羲、农民、皇帝 C、伏羲、神农、皇帝

10、“唐有虞,号二帝”中“二帝”指的是( )

A、尧、禹 B、尧、舜 C、舜、禹

11、“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被称为( )

田园杂诗阅读理解

A、三皇 B、三帝 C、三王

1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五霸”指的是( )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A、齐桓公、晋文公 B、齐桓公、周武王 C、周武王、晋文公

13、“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七雄”指的是( )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

A、齐国、楚国、燕国 B、齐国、楚国、宋国 C、齐国、鲁国、燕国

14、“高祖兴,汉建业”中“高祖”指的是汉高祖( )

A、刘邦 B、项羽 C、秦始皇

15、东汉和西汉一共延续了( )年。

A、300 B、400 C、350

16、《赠范晔》这首诗是在( )季所写。

A、春 B、夏 C、秋

17、《赠范晔》中“折梅逢驿使”中“驿使”指的是( )

A、驿站的人 B、送信的人 C、骑马的人

18、《渡汉江》的作者是唐朝的( )

A、李白 B、宋之问 C、司空图

19、《渡汉江》中“不敢问来人”中“来人”的指的是( )

A、对面走过来的人 B、外面来的人 C、从家乡来的人

20、《杂诗》的作者是(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21、《杂诗》中“君自故乡来”中“君”的指的是( )

A、君子 B、有文化的人 C、您

22、《杂诗》中“寒梅著花未”中“著花”的指的是( )

A、开花 B、有名的花 C、落

23《三字经》中 “三国”的指的是( )

A、奇、鲁、赵 B、魏、蜀、吴 C、唐、元、明

24、结束三国鼎立格局,统一中国的是( )王朝。

A、宋 B、夏 C、晋

25、“南朝”包含几个朝代( )

A、5 B、3 C、4

26、“唐高祖”是( )

A、李渊 B、李白 C、李世民

27、唐朝皇帝一共传了( )代。

A、17 B、20 C、24

28、“五代”分别指的是( )后晋、后汉和后周。

A、后秦、后梁 B、后梁、后唐 C、后唐、后隋

29、宋朝一共有( )代皇帝。

A、18 B、20 C、23

30、宋朝和金国联手消灭了( )

A、唐朝 B、隋朝 C、辽国

三、四单元选择题:

1、《别诗》中的“洛阳城东西,常作经时别”经时..是指( )

A、经常B、经过时C、经历的时间很长D、一个时刻

2、《别诗》“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中描写了两个季节分别是()

A、春、夏 B、秋、冬 C、春、冬 D、秋、冬

3、《于易水送人一别》作者是( )

A、(唐)骆宾王B、(唐)李白C、(明)杨慎D、(唐)杜甫

4、《于易水送人一别》这是一首描写( )的诗

A、送别诗 B、 山水田园诗 C、边塞诗 D、咏物诗

5、《山中送别》一诗中“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中的“柴扉”是指( )

A、柴火B、柴门C、森林D、人名

6、《山中送别》中的“王孙”是什么意思( )

A、叫王孙的人B、贵族子孙C、国王和臣民D、姓王的孙子

7、“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后一句是什么( )

A、煤山逝B、久亲师C、十二世D、兼戎狄

8、“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中哪个朝代统一了中国( )

A、春秋B、战国C、元D、金

9、“明太祖”是谁( )

A、朱元璋B、周武王C、新觉罗努尔哈赤 D、嬴政

10、明太祖,久亲师,( ),方四祀。

A、迁北京B、永乐嗣C、传建文D、煤山逝

11、明朝一共有( )位皇帝。

A、15B、16C17、D、18

12、朱元璋去逝后把帝位传给了谁( )

A、朱允炆B、朱棣C、朱由检D、李自成

13、( ),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A、由康雍, B、历乾嘉, C、民安富, D、清太祖

14、“清太祖”是( )

A、朱元璋B、周武王C、努尔哈赤 D、嬴政

15、‘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中清世祖顺治统一了全国,传了( )代帝王,清王朝结束

16、‘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中的实录是( )

A、记录B、事实C、是常活动和历史大事的如实记载D、历史大事

17、我们在读史书时有三点分别是( )

A、开口、用心、专一B、动手、动口、动头C、动脑、动手、动口D、用眼,用心,动手

18、口而诵,心而惟。( ),夕于斯

A、朝于斯B、考实录。C、通古今, D、若亲目

19、“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中的仲尼是( )

A、孔子B、僧人C、老子D、墨子

20、“赵中令,读鲁论,”。中的“中令”是( )

A、人名B、官职C、命令

21、赵中令,读鲁论,( ),学且勤

A、彼既仕B、师项橐, C、古圣贤, D、尚勤学

22、《牧童》的作者是( )

A、刘驾B、崔道融C、雷震D、柳宗元

23、《牧竖》中耕却傍溪田中‘傍’的含义( )

A、傍晚B、靠近C、陪伴D、依靠

24、通过《村晚》我们看到了( )

第七篇:《连文凤《春日田园杂兴》阅读答案及赏析》

春日田园杂兴

连文凤

老我无心出市朝,东风林壑自逍遥。

一犁好雨秧初种,几道寒泉药旋浇。

放犊晓登云外垄,听莺时立柳边桥。

池塘见说生新草,已许吟魂入梦招。

1.这首诗是怎样描绘春日田园生活图景的?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分)

连文凤《春日田园杂兴》阅读答案及赏析连文凤《春日田园杂兴》阅读答案及赏析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中作者“自逍遥”的原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运用白描手法,选取春日雨后插秧、引泉浇药、登高放牛、柳下听莺等富于春天气息的场景,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田园劳动生活图。

2.远离官场的权势名利之争,没有世俗烦扰,内心清净;自然风光清新自然,作者沉浸其中;田园劳动生活忙碌充实、其乐融融。

连文凤《春日田园杂兴》阅读答案及赏析文章连文凤《春日田园杂兴》阅读答案及赏析出自

第八篇:《吴锡畴《春日》阅读答案及赏析》

春日   

[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 ,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2)“幽情暠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3)诗歌颈联除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4)诗歌题为《春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幽情”在诗中包含哪两种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2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1分)一是忧国之情。(1分)盛春已经过去了,而南宋也是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故这“幽情暠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1分)

(3)颈联运用拟人手法(2分),以“逆(迎接)”“私(偏爱)”两个动词,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人的热情亲昵之状(2分),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4)两种情感:一是伤春之情。作者直言“韶光”匆匆,直写“落花”随“风”,感叹春光流逝。【吴锡畴《春日》阅读答案及赏析】吴锡畴《春日》阅读答案及赏析。(2分)二是忧国之情。作者借感叹“落花”之春,“韶光”已逝,隐喻南宋风雨飘摇,运势不再,暗中表达忧国之痛。(2分)

二:

(1)有人认为《兰皋集》(宜秋馆汇刊宋人集)把颈联中“逆”“私”二字分别作“忆”“思”二字不妥,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2)怎样理解诗中的“幽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1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如果作“忆”“思”,则使诗意单调,面面呆板,诗意索然。(2分)(对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考查。)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1分)一是忧国之情。(1分)盛春已经过去了,而南宋也是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故这“幽情”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1分)(对诗歌语意理解及思想内容的考查。)

吴锡畴《春日》阅读答案及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感春伤时的诗歌。它与作者其他纯然赞颂田园之乐的作品颇为不同,它隐曲地透露了哀国的忧思。

这首诗的开头直抒胸臆:“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他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这“幽情”究竟是什么?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盛春已经过去了,这大宋朝的国运不也如美好春光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么!故这“幽情”既是伤春,亦是忧国,浑然一体,隐约朦胧。【吴锡畴《春日》阅读答案及赏析】文章吴锡畴《春日》阅读答案及赏析出自

第九篇:《王勃《滕王阁序》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赏析》

原文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 )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一作 翔)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一作 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或作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qú)。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jiē)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guàn);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yán)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序》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赏析】王勃《滕王阁序》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赏析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翼轸(zhěn)       瓯越(ōu)      台隍(huánɡ)     棨戟(qì)

B.下榻(tà)           襜帷(chān)  懿范(yì)          潦水(lǎo)

C.骖 (cān fēi)  凫渚(fū zǔ)  雕甍(ménɡ)

D.遄(chuán)      船舳(zhú)     睢园(suí)        绣闼(dá)

答案:B

解析:A棨qǐ;C凫渚fú zhǔ;D睢suī,闼tà。

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的风范)

  胜友如云(才华出众的友人)

B.童子何知(晚辈)

  俨骖 于上路(高高的道路)

C.访风景于崇阿(崇敬奉迎)

  山原旷其盈视(满眼)

D.钟鸣鼎食之家(大家世族)

  等终军之弱冠(二十岁)

答案:C

解析:崇河:高大的丘陵,盈视:极目遥望,满眼都是。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穷岛屿之萦回     B.响穷彭蠡之滨

C.穷睇眄于中天 &;     D.觉宇宙之无穷

E.岂效穷途之哭

答案:D

解析:D边际,其余为“极尽”。

4.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答案:D

解析:例句与D句都是动宾结构。

5.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秋水共长天一色  (2)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巩固提高

想一想,设问题

6.“滕王阁序”之序,指的是叙述和说明。

①文章首先写滕王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略写了当地的物,详写了当地的人才,若各用文字加以概括,它们分别是:

A.关于“物”: , 。

B.关于“人”: , 。

③上述描写,对滕王阁来说,属于 。

答案:①写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地处洪都,与上天翼、轸二星相映,以江为带,南昌城处在荆楚和扬州接壤的地方。 ②a.关于“物”:雄州雾列,物华天宝b.关于“人”:俊采星驰,人杰地灵③属于侧面烘托

7.作者对滕王阁怎样做正面描写?

①请摘出原句:_______________。

②为上述描写滕王阁的语言分类。

A.属于直接描写其高大的,是 ;

B.属于侧面烘托其高大的,是 。

答案:①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②a.上出重霄 b.下临无地

请赏析课文5、6段,体味其内涵与言外之意,筛选信息,完成8—9题。

8.这二段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也抒发了羁旅之情。

    ①直接剖露怀才不遇心迹的语言,请摘录出两组骈句,它们是: ;

。(限前后各9字包括标点)

    ②间接抒发这种感慨的骈句,也请摘出两组。

a.  。(限9字)

b.  ;

(限前后各11字)

9.王勃虽深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却丝毫不见悲观。文段中能够充分表述这种思想境界的骈句,请准确地摘录4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答案:①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有怀投笔,无路请缨②a.冯唐易老,李广难封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9.答案: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③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④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翻译:

这里是早先的豫章郡,郡治就是新设的洪州都督府。星空与翼、轸二星相属,地形与衡、庐两山相接。三江是它的衣襟,五湖是它的衣带,控制着荆楚,接连着瓯越。物产的精华化为天上的宝气,宝剑的光芒直射牛星和斗星的区域。人中的俊杰凝聚着大地的灵气,徐孺子使得陈蕃专为他设下床榻。雄伟的州城如在云雾中罗列,有才能的官吏象群星在奔驰。亭台和城池处在蛮夷和中原的交界,宾客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名流。都督阎公有着崇高的声望,大驾遥临;宇文刺史有着美好的风范,车驾暂停。正逢十天一次的休假,俊雅的人士象云一般地聚合;喜迎千里外的来宾,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宴席。孟学士是词章的宗师,文章能使蛟龙腾飞、凤凰起舞;王将军是武林的宝库,韬略闪着紫电和青霜宝剑的光辉。家父在交趾作县令,我省亲路过这名胜之地;一个年幼无知的少年,居然亲逢这难得的盛宴。

  时光正值九月,节序已是深秋。积水退尽,寒冷的潭水变得分外清澈;烟霭凝聚,傍晚的山峦呈现出一派紫色。整治车马,登上大路;寻访美景,驰向高山。来到帝子建阁的沙洲,得见滕王昔日的亭馆。楼台层叠。象高耸的青山,向上直插云霄;阁檐飞架,如流动的色彩,下视不见地面。栖息着白鹤和野鸭的河洲沙滩,极尽岛屿萦回之能事;用桂树和木兰建筑的殿堂楼馆,排列成冈峦起伏的形势。推开雕刻精致的门扇,俯瞰装饰华美的屋脊。【王勃《滕王阁序》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赏析】文章王勃《滕王阁序》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赏析出自我年龄幼小,身份低微,只是个读书人。没有门路去请求赐予长缨,尽管已到了与终军相同的年龄;只有怀着抛下笔墨的决心,去羡慕宗悫那乘风破浪的豪情。我舍弃了一生的富贵前程,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我不是谢家宝树般的子弟,却有幸结交孟母芳邻般的诸君。不久我将到父亲身边,惭愧地比附孔鲤的庭对;今天我拱手请谒,高兴地得以托身于龙门。遇不到杨得意,只好手抚《大人赋》般的文章而空自叹惜;见到了钟子期,奏出《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啊!名胜之地不会长存,盛大的宴会也难以再逢。兰亭的宴集已是陈迹,梓泽名园也成了废墟。临别赠言,承蒙阎公的盛意;登高作诗,只有借重在座诸公。我冒昧地尽情倾吐,恭敬地写下短序。按照规定的韵字大家作诗,我的一首也同时也成。请诸位展露潘岳般的文采,各自倾泻陆机般的才华吧。(方智范)

   

王勃《滕王阁序》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赏析

【作者】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赏析】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一、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二、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三、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赏析】诗词鉴赏《滕王阁序》写景“四美”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68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