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养殖场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石蛙养殖场
石蛙养殖:雷游松零成本养蛙赚千万

  [每日农经]石缝里的生财蛙(20130819)

  联系方式: 福建省龙岩市:雷游松:13859551358

  石蛙,又叫棘胸蛙,它们长期生活在深山密林山涧溪流中,以昆虫为食。别看它长得难看,但它肉多味鲜并且具有滋阴降火、健肝胃、解热毒等药用价值,历来都是我国南方宴席上的上等佳肴。近年来,由于野生石蛙越来越少,不少养殖户开始人工养殖石蛙。

  在福建省龙岩市古田镇苏家坡村,有个80后名叫雷游松,近几年经过不懈努力和摸索,不仅养殖了当地很多人养不了的石蛙,并且还做到了零成本养蛙,给他带来了千万元的财富,用他自己的话就是“白捡”来的石蛙。他不仅创造了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而且成功探索出了一套石蛙人工高密度养殖模式,年创产值500万元左右。

  其它石蛙养殖新闻:

  湖北恩施州咸丰县小村乡中心场村青年黄立文,利用家乡水质资源的优势养起了石蛙。第一年,黄立文就投入十多万,建起了一千多平方米的池子,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养殖以失败告终。

  但他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棘胸蛙养殖技术,并开始改建养殖池,寻找合适的水源研究养殖食料,黄立文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养殖方法,自己的棘胸蛙养殖也获得了成功。

  黄立文说,现在不少人打电话来要货,福建、浙江市场非常大,只要喊卖,人家马上来拖完。


  在安徽省休宁县的深山里,天气渐热的时节,刚入夜,就有胆大、勤劳的当地能人打着手电,来到人烟罕至的山谷里,拨开长满灌木、杂草溪畔,在透凉的小溪水中捕捉着一种美味与滋补并存的蛙类,这就是当地最为盛名特产之一——“石蛙”。

  由于石蛙对环境异常挑剔,很多人养殖都以失败告终。小时候时候就常常随父亲一起捕捉石蛙的休宁县溪口镇巴源村小坑村民朱荣光原来一直在外面打工,多年的外出务工生涯却没有挣到钱已经让他开始了厌倦,随着家庭的成长,孩子读书需要照顾,父母年老也需要赡养,在家能干一份事成为了他当时最大的愿望。

  随着网络的普及,多地出现养殖石蛙致富的报道,各种养殖石蛙的知识网上随处可查,正值壮年的朱荣光似乎看到了养殖石蛙前景的光明,何不利用家乡溪流清凉的环境加上养殖技术的科学指导。

  养殖石蛙对环境的营造对于前期投资时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养殖场池就需要投资10万元,还要购买种蛙等,资金没有落实,就迟迟不敢行动,找银行贷款能容易贷到么?

  恰逢休宁农商银行“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实施的如火如荼之际,他看到村委会粘贴的休宁农商银行溪口支行公示的阳光信贷的信息,便拨打了所服务的行政村的客户经理电话,银行工作人员及时的调查和和回答让他悬着终于放了下来,答应了他养殖的场池建好,购买种蛙和后期所需的3万元资金给予信贷支持。

  一切就绪,他开始了养殖生涯,汗水与挫折相伴的一年,成就如今场池内养殖石蛙7000多只,不仅满足了本地几家高档酒店的需求,而且因为养殖环境和喂养食物的地道,肉质上和野生石蛙没有多大区别而不时受到外地的客商的青睐,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溪口支行贷款的3万元也已经还清,尝到成功甜头的他准备扩大养殖。

篇二 石蛙养殖场
石蛙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石蛙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石蛙仿生态养殖

项目实施地点∶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

项目内容 ∶ 建养殖池塘及配套设施,收种蛙 项目规模 ∶

项目总投资 ∶

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编制单位:

项目实施单位::

编制时间:

占地面积65800平方米,年产商品蛙总投资261.66万元。 五年 75

一、目的意义

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形式下,省委、省政府调整我省产业结构,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和优惠政策。根据我省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较多,但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实际,结合我县农村优静的环境条件,水源丰富,植被好,气候适宜等特点,发展石蛙养殖业前景可观,同时还是搞活地方经济,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羹滋补品石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当今世界名菜之一。

石蛙(RanaspinosaDavid)俗称石鸡,石蛙,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参差型亚目(Diplasiocoela),蛙科(Ranidae),蛙属(Rana),广泛分布于我县深山密林的山沟小溪,属珍贵的两栖动物。 石蛙是一类大型的野生蛙类,不仅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价值。它 体大肉多而细,味美,营养丰富。 蛙肉中含有蛋 白质、葡萄糖、氨基酸、铁、 磷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 分,脂肪含量很低,历来是我国南方宴席上的上等佳肴。 其食用价值远远高于牛蛙, 被国外美食家誉为“白蛙之 王”。石蛙肉可供药用;有滋补强壮的功效。 石蛙 药性平,味甘,入心、肝、肺三经,有滋阴降火、 清心 调肺、健肝肾的功效,对治疗疳积、病后虚弱、 心烦口 渴等有一定辅助疗效。 近年来,由于人们滥

杀和大量使用农药,污染水质, 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野生石蛙日趋减少。 大 力发展人工养殖,合理保护开发, 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需求,保护了自然生态平衡。而且,石蛙养殖条件要求不高,资金投入不大,不管是稻田,池塘,还是房前屋后的坑塘,有水源的地方就可以实施养殖。只要向农村进行养殖技术推广,就能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同时解决社会就业问题。该项目的实施,是人心所向,属势在必行。

二、项目实施具备条件

1.栖息环境

石蛙栖息的洞穴一般为自然石洞或土洞,于繁殖季节时居石洞者较多。洞穴多在溪流岸边靠近水面,或者洞口有一半在水面之下。这些洞口一般不大,较光滑,进出洞时不易擦伤体表。洞深一般为20~25厘米。洞底略低于洞口。

2.活动特点

石蛙有两条粗壮的后腿,因此跳跃能力很强,弹跳高度达1米左右。傍晚时爬出洞穴,在山溪两岸或山坡的木草丛中觅食、嬉戏,异常活跃。但其活动范围一般不大。在洞穴周围20~50米,夜深时,便逐渐返回洞穴,天亮后很少在洞外发现其踪迹。

石蛙的活动强弱与外界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水温水流等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适宜水温为16~26℃,活动正常:水温过低,活动较少,生长停滞,进行冬眠,水温过高则出现异常,甚至死亡。

3.冬眠

石蛙在冬季寒冷地都蛰伏起来,不吃不动,双眼紧闭,对外界没有反应,进行冬眠,主要靠体内贮存的养分来进行极为微弱而缓慢的新陈代谢。根据观察,一般在霜降后开始冬眠,惊蛰时节,水温高于15℃时,也有部分石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动。冬眠时,石蛙喜栖居于山溪的深水潭内或溪边有泥土的洞穴内,其抗寒性比石洞要好。

4.生长特性

蛙类的生长可分为蝌蚪期、幼蛙期和成蛙期三个阶段。石蛙的蝌蚪有尾和鳃,完全生活于水中。早期全长9毫米左右,重0.5克。在蝌蚪期生长慢,一般从孵化到变态完成约需90天。在自然环境中,成蛙的生长受环境及食物丰欠的影响,一般第一年增重20~60克,翌年可达150克左右,第三年可长至250~300克,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生长来得快。在考察中,曾发现雄性个体最大的可达750克,而雌性最大个体为590克。于4月底采集到的20~60克的幼蛙,放入试养池中进行人工饲养,10月上旬时已达150克左右。

在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条件下饲养,因饵料较充足、敌害较少,其生长速度一般比野外环境中要快。

5.摄食习性

石蛙的视力较差,它只能捕食活动着的活饵料,把死的食物送到其口边也不摄取。当发现食物目标时,就猛然跳起,直扑食物对象,甩出带粘液的舌头把食物逮住,迅速卷入口中。捕食多在夜间,白天捕食较少见。

6.食性

刚孵化出膜的小蝌蚪,在4~5天内靠孵黄囊营养,当孵黄被消耗之后便开始觅食。经解剖观察,蝌蚪的肠中有植物碎屑、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以及硅藻、甲藻、金黄藻等。进行人工饲养时,可投喂一些蛋白质较高的饵料,如蛋黄、豆浆及鱼粉等。幼蛙期的食物主要是蚊虫、小型昆虫及昆虫幼体等。至成蛙期,其食物范围很广,如:昆虫、蜈蚣、蜂蛛、马陆、蜗牛、螺蚬、虾、蟹、杂鱼、沙鳅,以及蚯蚓、幼蛇、小型鸟类等。 该项目场地正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天然的防护林,有常年不断的优质矿泉水源,泉水冬暖夏凉,是石蛙生存的天然场所,可保证石蛙常年正常生长。且具有石蛙丰富的食源,县境内有河流溪沟561条,小虾、小螺,小鱼,以及遍地的蚯蚓、昆虫。具备了石蛙“足、清、凉、静”的环境条件,是一个石蛙仿生态养殖的天然场所。且该项目在

篇三 石蛙养殖场
石蛙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学名棘胸蛙(Ranaspinosa),又名石鸡,属两栖类蛙科动物,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等省,是我国大型的食用蛙,其腿肥壮,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A、B1、B2、C及尼克酸,根据国科院有关部门化验石蛙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较高,脯胺酸和丙氨酸尤为丰富,谷氨酸含量高达11.9%,其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   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捉,自然界中的的石蛙日趋减少,价格不断上扬,野生资源破坏极为严重,许多地区这种蛙数量剧减或处于濒危。如果进行人工繁殖扩大种群,可达到既保护资源,又合理利用的目的。石蛙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蛙,其腿肥壮,成蛙体重250-400克,高的可达500克以上,一般商品蛙150克即可上市,据《本草纲目》记载:石蛙主治:“小儿痨瘦,疳瘦最良”,《中国药用动物志》也记载“有滋补强壮的功效,主治小儿痨瘦、疳疾、病后虚弱等”。具有补虚损、解热毒、驱痨瘦、化毒疮之功效,其蝌蚪与乌发有关,其卵具有明目的功能,现代研究还发现蛙之皮肉中含有能使离体子宫收缩的缓激肽(Brandyplnin),所以石蛙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我国人民食用石蛙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它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被人们誉为“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珍贵野味。   一、石蛙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石蛙体大而粗壮,成蛙体长10~13厘米,个别达15厘米,重750g以上,它的体形近似于虎纹蛙,体色各异,如浙江大学石蛙养殖场所饲养的石蛙体色就有五种常见类型:①背面呈黑色;②黑色且背部有白色中线;③棕黄;④暗红;⑤花色等不同类型;性成熟后的雄蛙,整个胸部有呈棘状的肉刺,肉刺基部有疣状隆起,但不分成二团,腹部淡黄色。雌性胸部无棘刺,腹面光滑呈白色。   石蛙蝌蚪,躯体长条状,尾巴肥厚,肤色暗黄,并分布黑色星星小点,在躯体与尾部衔接处的背面向下看有黑色的“V”字样花纹,蝌蚪吻突发达,吸附能力很强,蝌蚪无肺,用腮呼吸。   2.2 石蛙的生活习生   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

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蝌蚪所啃食的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二、石蛙的饵料   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大麦虫、蝇蛆等。   三、石蛙池的建设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

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3.2.1 种蛙池   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   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   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四、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 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 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 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

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 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 ;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五、种蛙的培育 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与否,直接影响配种 产卵量,受精率,卵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棘胸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0.8米 ,面积6平方米,池底铺垫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并以水草隐蔽,利于蛙栖息产卵,池内水陆面积2:1 ,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深8~10厘米,水质清新,pH值6.5~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 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池放雌雄蛙20~30对,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 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 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冬季在温度达到12℃以上时 应保持喂食,减少冬 季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持石蛙的生长和性腺的良好发育。 保证安全越冬,搞好种蛙的培育,除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 蚯蚓、黄粉虫、螃蟹、蝇蛆、昆虫等动物性饲料为主,5~9月摄食量最大,发情期间,摄食量减少,产卵 后食量增大。因此,必须保证饲料供应,投喂量约为蛙体重的5~7%,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 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适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晚上6~7时,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六、配种和产卵 石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通常在4月份,(饲养的当三月初就会开始产卵)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 产卵,9月底基本结束。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池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只,种蛙一般在夜间9 时后抱对,配种母蛙于清晨4—7时排卵,产出卵块通常粘附在石块池壁,水草上,一般每次产卵300—500 粒,高的可达1000~2000粒,卵粒圆球形,外胶质膜将卵粒粘连在一起,产出的卵在1小时之内尽可能不 要搅动,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种蛙配种产卵时,如果惊动或强光照射,将会影响配种,排卵和 【石蛙养殖场】 受精,因此,要人为制造一个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水位稳定且有长流水和流水声的适宜配种产卵 的环境,在日常的饲养操作中更应注意这些。 七、人工孵化 石蛙卵呈球形,类似鱼眼,卵直径约2~3毫米,卵外层胶,质膜呈圆形,卵产出落水后,胶质膜吸水即膨 大,卵胶

质膜彼此相连成卵块,呈葡萄状,卵块吸附在产卵池内的石块,水草或池壁上,未受精的卵3天 后动物极明显变黄,植物极白色不透明,受精卵开始发育至蝌蚪孵出,整个孵化期是胚胎发良的时期,胚 胎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避免阳光直射,人工捞取受精卵操作时必须仔细 ,轻缓,否则就会降低孵化率。在孵化过程中,水要清洁,水温23—28℃,pH值中性 为宜,孵化密度每 个孵化框一窝不可分开。 根据石蛙人工孵化试验观察,棘胸蛙卵在产出后5—10分钟,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 蛙卵在23~28℃水温下孵化,第五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第七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八 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十天就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十三天有76%孵出, 第十五天全部孵出,孵化率达96%以上, 蛙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应做到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蛙卵消 毒、孵化池增氧等技术要求。 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巡池1次,母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采卵时注意保持卵块的 整体性,勿搞破,搞散、搞碎、取出的卵轻轻放于事先准备好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过程中除防止天敌侵害时,还 应严格掌握孵化的生态条件,包括水温、水深、水质等要求、水温23—28℃,水深8—10厘米,pH值6.5~ 8,水质清新无污染,并含充足的氧气,光照自然即可,但忌阳光直射。温度是孵化的主要生态条件之一 ,它比起牛蛙的孵化温度来说低了些,高温对其孵化很不利,温度过高,会使胚胎发育到某个阶段停止, 最后坏死,其中尤以发育到神经胚这一段时期死亡率最高,这是因这个时期胚胎正处于神经管的形成、脑 的分化,原始消化管形成及胚层的初步分化时期对外界不良环境反应特别敏感的缘故。 八、 石蛙蝌蚪与幼蛙的饲养管理 石蛙的蝌蚪对外界环境及敌害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稍不注意,将会造成很大损失,而石蛙的幼蛙 ,是经过十多天的停食变态,变态后的小幼蛙,身体虚弱,对环境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头10天里,其肺和 消化道都非常脆弱,因此,饲养管理水平高低是影响其成活率的关键。 (一)、蝌蚪饲养管理技术 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其卵经人工孵化10~15天可以孵出蝌蚪。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黄 色,体长0.6~0.8厘米。呈鼓锤状,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到了三天后活动量 增加,并开始觅食,根据试验观察,蝌蚪生长发育要经历:初期、,

篇四 石蛙养殖场
石蛙人工养殖

石蛙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学名棘胸蛙(Ranaspinosa),又名石鸡,属两栖类蛙科动物,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等省,是我国大型的食用蛙,其腿肥壮,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A、B1、B2、C及尼克酸,根据国科院有关部门化验石蛙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较高,脯胺酸和丙氨酸尤为丰富,谷氨酸含量高达11.9%,其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

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捉,自然界中的的石蛙日趋减少,价格不断上扬,野生资源破坏极为严重,许多地区这种蛙数量剧减或处于濒危。如果进行人工繁殖扩大种群,可达到既保护资源,又合理利用的目的。石蛙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蛙,其腿肥壮,成蛙体重250-400克,高的可达500克以上,一般商品蛙150克即可上市,据《本草纲目》记载:石蛙主治:“小儿痨瘦,疳瘦最良”,《中国药用动物志》也记载“有滋补强壮的功效,主治小儿痨瘦、疳疾、病后虚弱等”。具有补虚损、解热毒、驱痨瘦、化毒疮之功效,其蝌蚪与乌发有关,其卵具有明目的功能,现代研究还发现蛙之皮肉中含有能使离体子宫收缩的缓激肽(Brandyplnin),所以石蛙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我国人民食用石蛙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它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被人们誉为“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珍贵野味。

一、石蛙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石蛙体大而粗壮,成蛙体长10~13厘米,个别达15厘米,重750g以上,它的体形近似于虎纹蛙,体色各异,如浙江大学石蛙养殖场所饲养的石蛙体色就有五种常见类型:①背面呈黑色;②黑色且背部有白色中线;③棕黄;④暗红;⑤花色等不同类型;性成熟后的雄蛙,整个胸部有呈棘状的肉刺,肉刺基部有疣状隆起,但不分成二团,腹部淡黄色。雌性胸部无棘刺,腹面光滑呈白色。 石蛙蝌蚪,躯体长条状,尾巴肥厚,肤色暗黄,并分布黑色星星小点,在躯

体与尾部衔接处的背面向下看有黑色的“V”字样花纹,蝌蚪吻突发达,吸附能力很强,蝌蚪无肺,用腮呼吸。

2.2 石蛙的生活习生

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蝌蚪所啃食的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石蛙成

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二、石蛙的饵料

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大麦虫、蝇蛆等。

三、石蛙池的建设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

管理。

3.2.1 种蛙池

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

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

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石蛙养殖场】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四、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

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五、种蛙的培育

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与否,直接影响配种产卵量,受精率,卵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棘胸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0.8米,面积6平方米,池底铺垫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并以水草隐蔽,利于蛙栖息产卵,池内水陆面积2:1,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深8~10厘米,水质清新,pH值6.5~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池放雌雄蛙20~30对,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

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冬季在温度达到12℃以上时 应保持喂食,减少冬季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持石蛙的生长和性腺的良好发育。

保证安全越冬,搞好种蛙的培育,除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螃蟹、蝇蛆、昆虫等动物性饲料为主,5~9月摄食量最大,发情期间,摄食量减少,产卵后食量增大。因此,必须保证饲料供应,投喂量约为蛙体重的5~7%,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适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晚上6~7时,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六、配种和产卵

石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通常在4月份,(饲养的当三月初就会开始产卵)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基本结束。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池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只,种蛙一般在夜间9时后抱对,配种母蛙于清晨4—7时排卵,产出卵块通常粘附在石块池壁,水草上,一般每次产卵

篇五 石蛙养殖场
山涧清泉石蛙生态养殖

【石蛙养殖场】

篇六 石蛙养殖场
石蛙养殖项目计划书

石蛙养殖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前景:

日前我省的石蛙大部分来自于江浙沿海地区和本地少量野生自然繁殖,本省自给水平很低。而石蛙肉嫩味美,又深受人民喜爱。目前我省没有规模养殖的石蛙基地,市场供给需求矛盾很大,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养殖项目。

二、市场分析:

现省内石蛙供应主要来源于江浙等地和我省部分野生石蛙。石蛙肉嫩味美,是深受人民喜爱的一道菜。但本地野生石蛙价格极高,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达到86元以上,外地运送来的又因受交通和天气的影响,市场上经常出项一货难求、有价无市、供不应求的情况。

三、风险分析:

石蛙养殖的风险主要是三方面:

1、价格风险:石蛙价格市场的变动。以目前物价的上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石蛙的价格波动较低,因此价格风险较低。

2、疾病风险:石蛙目前无明显疾病症状,属于易养的蛙类。

3、自然灾害风险:水灾、气温等风险系数较高。主要是防止养殖场箱内的水结冰,但这一防范措施很容易实施,只要利用覆盖防温材料就可以解决。

四、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利用已经建成养殖基地扩大生产,同时

完善生产体系,管理营销体系,联营合作体系。【石蛙养殖场】

(2)长期目标:从养殖基地运行的第二年(产品销售时

期)开始申请进入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取得国家政策

和资金的大力支持,利用国家补助金等,以已经形成的基础

优势为核心,扩大养殖基地,走公司加农户的道路,即我公

司提供种苗、技术、饲料,然后集中回收出售,销往全省乃

至全国。

五、养殖方式: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

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

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

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 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石蛙养殖场】【石蛙养殖场】

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

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

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

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石蛙成蛙的

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石蛙亦能忍受长

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因此,

我选择恒温箱养方式是最好的养殖方式。

七、成本分析:

前期投入:

项 目 数量 单价 合计 备注 月摊

养殖场地 900平方米 场地自家提供,不需要成本

房屋建筑 利用现有房屋

种 蛙 40000个 1元/个 40000元 3334元

交 际 费 20000 20000元 一次性

工 资 3人 700 25200元 含食宿 2100元

麦麸饲料 8吨 1元/斤 48000元 4000元 蛙 虫 5400斤 3元/斤 15990元 1334元 其 它 80000 元 80000元 6667元 合 计 228790元

八、利润分析:(两年为一期)

项目 成本

工资 50400元

其它 80000元

合计 253990元

种蛙收入:2000个×100元/个=200000元

石蛙收入:8400斤×40元/斤=336000元

合 计 536000元

利润 用两年计算,(利润-成本)*2-固定资产

即(536000-253990)÷2-固定资产(每年20000元×2=4000元)=101005元

投资回报率:101005元÷228790元=44%

岗东乡双坪村石蛙养殖基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五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0716.html

    上一篇:黑番茄种植技术

    下一篇:搬运蜂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