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邹建明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佛山市邹建明
邹建明回乡创业,带5万农民致富

  小流浪汉变销售王牌,年入100万

  邹建明出生在广东连州市九陂镇。他1岁多的时候父母生病去世,该县深冲村的一位好心人收养了他。邹建明15岁的时候,有一天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回到家又被养父揍了一顿。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邹建明流浪了一个多星期。有一天他偷偷爬上路边的一辆大卡车,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到了佛山,路边是一家肥料厂。老板收留了他。

  邹建明在厂里做杂活。过了几年,老板培养他当货车司机。由于经常外出送货,他渐渐和销售人员熟悉起来。1999年的一天,一个叫欧阳建辉的销售员对他说,公司的肥料卖不出去,老板正为此发愁。邹建明觉得自己应该想办法卖肥料,报答老板。

  有一天,邹建明拉着一大卡车复合肥到佛山附近的一个村子去卖,可无人问津。这时他听到村民唠叨:萝卜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烂在地里。看到大量积压的萝卜,邹建明突然想到一个销售肥料的好办法。他跟村民说,自己能帮他们卖萝卜,价钱还非常高,但条件是对方要买他的肥料。

  邹建明为何敢在村民面前夸下海口呢?原来,他在送肥料的时候发现,佛山市周围新建了几家大型食品加工厂。这些企业都在寻找便宜的原材料。

  邹建明联系上几位厂商马上到田间地头收购村民积压的萝卜等农产品,又把成批的肥料卖给村民。2003年,厂里所有销售员一个月的业绩加起来就几百万元,而邹建明一个月的业绩就有1000多万元。不分淡季旺季,他一年四季稳定销售肥料。这一年他销售2万多吨肥料,成了肥料厂的销售冠军。

  没什么文化的邹建明凭着一副热心肠和一股干劲,成了肥料厂的“营销王牌”。2004年,他被老板提拔为销售部经理。公司给他配了专车、专用办公室。这一年,他的工资加销售提成达100多万元。

  拿到那么多钱,邹建明感觉像做梦一样。从小流浪汉变成百万富翁,这是他离家出走以来最得意的一件事!

  辞职回乡创业,扎根土地一炮打响

  随着企业越做越大,2006年初,邹建明又摇身一变成了公司的副总,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辉煌。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2007年他选择了离开,另起炉灶开创自己的事业。 【佛山市邹建明】

  此后,邹建明做起了真正的农产品经纪人。他到佛山及其周边地区组织大批原料,转手卖给食品加工厂赚取中间差价。短短两年下来(

  此时,邹建明离开家乡已20多年。他回想往事,越来越悔恨自己当年的冲动,想家的时候就偷偷地哭。他迫切想回去报答养父母的哺育之恩。“其实不管在外面多么风光,我对家乡那片土地还是挺留恋的。听老爸叫我一声儿子,那该多开心!”【佛山市邹建明】

  2008年5月,邹建明终于鼓起勇气,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了那个养育他的小村庄。可是,养父母已经去世多年,一个妹妹远嫁他乡杏无音信……本来打算回家团圆的他,再也没有机会向爸妈赔罪了。

  邹建明回来晚了!他当年的冲动铸成了无法弥补的大错。时隔20多年,村里一切都变了,但还有一些乡亲生活贫穷。看着受苦的乡亲,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邹建明发现当地村民以种菜为主,但由于位置比较偏僻,产量高却卖不出好价钱。这正好是邹建明熟悉的行业。他有市场和信息,完全能够在家乡干一番事业,同时带动乡亲们增收创富。2008年底,邹建明投资2000多万元,在家乡建起一个占地50亩的食品加工厂,专门收购乡亲们的农产品。【佛山市邹建明】

  邹建明之所以敢拿这么多钱投资建厂,就是看准了家乡的资源。萝卜、玉米等是当地传统作物,全镇每年有2万多亩地种植这些农产品,总产量达6万多吨。

  加工厂建成后,邹建明向乡亲们宣布,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可以到他厂里当工人挣钱。他不仅开出高工资,还给工人买养老保险。

  2009年5月,就在邹建明打算开始大规模收购原料的时候,传来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当地电视台报道,今年萝卜特大丰收却没人收购,到处都能看到一堆堆被扔掉的萝卜,老百姓都受“灾”了!当时萝卜价格一直下跌到0.1元/公斤都没人要。邹建明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决定:拿出公司所有流动资金1000多万元,以0.7元/公斤收购萝卜。这个价格是市场价格的7倍,员工都认为他脑子里一定有哪根弦搭错了。

  员工都劝邹建明不要去收购,一方面他们认为划不来,另一方面他们怕发不出工资。可邹建明觉得收购太少很不过瘾。在外经商多年,他完全能理解员工们的顾虑,但他心里有底。周围十里八村的农户都把萝卜卖给邹建明,他的一系列举动深得人心。连州市九陂镇种植大户张火亮非常感激地说:“幸亏有了这家公司,要不亏损大了!”事实证明,这个疯狂的举动为他日后实现亿万财富的大跨越奠定了重要基础。

  那么,邹建明为何会有如此底气呢?原来,一次与韩国商人聊天,邹建明得知韩国泡菜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蔬菜原料。其所需大白菜和萝卜等主要依赖我国山东市场。但山东位处北方,有漫长的冬季,一年只有几个月可以种植蔬菜,产量远远无法满足韩国泡菜业的需求。凭着灵敏的商业嗅觉,邹建明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商机。

  短短几天时间,一万多吨萝卜全部归仓。接下来,邹建明吩咐员工,一半萝卜留着不动,剩下的一半开足马力加工。邹建明把5000多吨鲜货全部加工成了萝卜干,包装好以后直接卖给韩国公司,价格是每吨1.2万元,生产一吨有2000多元利润。一个月后,萝卜干销售一空。这时,正如邹建明事先所料,因加工用量较大,鲜萝卜很快成了市场上短缺的俏货,价格从1元/公斤一路飙升到1.6元/公斤。邹建明立刻组织大家把囤积的5000多吨鲜萝卜拉到市场上出售,一个星期就卖光了。由于邹建明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市场的脉搏,仅仅一个多月时间,他就轻松赚了2000多万元,漂亮地打赢了在家乡创业的第一场战役!

  引进“洋种”赚“洋钱”,带领5万农民致富 【佛山市邹建明】

  除组织和加工农产品出口韩国外,2010年3月,邹建明又实行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从韩国引进一种被称为“水果甜玉米”的低矮农作物,每亩产量比传统玉米高出500公斤。邹建明凭自己的信用,很快就组织农户种了500多亩。不料一个半月后的一天,突然有人慌慌张张地跑来告诉邹建明,地里的水果甜玉米被人拔了100多亩。他跑到地里,一帮人立刻将他围住,愤怒地骂他是骗子!

  长得好好的农作物怎么就拔了呢?原来,都是品种惹的祸。这种名为“NFDHJ”的洋玩意,长到当地传统玉米苗三分之一的高度就开花了,人们认为邹建明提供的是假种子。

  面对村民的误解,邹建明一时哭笑不得。他解释说,传统玉米高度能达到1.8米,而这个品种顶多长到0.8米,长到0.5米就开花。邹建明当场承诺,如果这个新品种出了问题,所有损失工厂承担。他希望大家相信自己,平时及时除草浇水精心管理。半个多月后,看到种植基地的甜玉米纷纷结果,村民终于相信了邹建明的话。就这样,在他的带动下,连州地区的韩国甜玉米种植面积一下扩大到2万多亩。

  2011年底,邹建明一共在当地收购了5000多吨这种水果玉米。这种玉米不用煮、不用蒸,拿起来就可以像水果一样生食。它不仅水分多,吃起来味道甘甜,而且富含矿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含量更是苹果、梨等常见水果的数倍,营养价值很高。邹建明将水果玉米加工成玉米段、玉米粒、玉米罐头、玉米饮料等产品,大部分出口到韩国和日本,部分专门供应广州、珠海、深圳等地的高档餐厅和大酒店。这一年,邹建明的加工厂销售额达到8000多万元。

  那么农民种植这些洋玩意收益到底如何呢?邹建明的公司与他们签订的收购价是每吨3000元,是传统玉米价格的2倍多。而且这种玉米产量很高,对当地人来说无疑是个创富好项目。【佛山市邹建明】

  由于这里山清水秀、林木茂盛,周围无污染,生态环境很好,再加上种植过程中不用农药化肥,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属绿色食品,受到市场的青睐。2012年,仅韩国客户的订单已高达2万多吨。最保守估计,今年邹建明创造的纯利润会超过8000万元。连州市农业局局长严世志说,邹建明的公司为当地打造了一艘农产品加工“航母”,使2万多农民从中收益。

  如今,邹建明的个人总资产已达到1.5亿元。他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延伸农业加工链条,在5年内将公司办成在粤、湘、桂地区数一数二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至少5万户农民致富!

篇二 佛山市邹建明
王晓芹:绝症女子卖大连海参赚数亿财富

  她身患癌症,经历过4次恐怖的大手术,在生命边缘仍顽强打拼。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她不仅成功击退死神,还成了东北赫赫有名的“海参王”。她在全国16个省有300多家门店,生产的“晓芹海参胶囊”等产品远销到日韩、欧盟,个人资产更是高达数亿元!一个柔弱女子,是如何创造如此奇迹的?我们来看她的创业故事。

  身患绝症,用7万元救命钱创业

  王晓芹出生在辽宁庄河市鲍马村一个农民家庭,毕业于沈阳化工学院。她1989年回到大连开发区,成为一家水产品加工企业惟一的工程师。1992年,她做出一个大胆选择:以500美元的月薪,应聘到一家新加坡人投资的甲鱼养殖场任总经理,成功开创了在北方温室中养殖甲鱼的先例。

  她年纪轻轻,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甲鱼养殖专家。就在事业干得红红火火时,1996年7月,王晓芹和往常一样中午去基地观察甲鱼的生长情况,没想到突发意外。开始她觉得头有点晕,接着眼前一黑就摔倒在地。大伙赶紧将她送进医院。

  最终,39岁的王晓芹被查出患有恶性乳腺肿瘤。不久王晓芹被辞退。这家外资公司赔偿7万元,让她回家治病,而她却琢磨着要用这笔救命钱来创业。

  当时手术后10天内吃掉的8只甲鱼,让晓芹记住了甲鱼的鲜美和营养。一年后,晓芹选择项目时,首先想到了甲鱼。她发现,当时很少有人自己买甲鱼回家做吃。因为甲鱼腥味特别重,一般人根本不会去腥、烹饪。不敢杀、不会杀、难去腥、难烹饪让很多人望“鱼”兴叹。市场的空白点就是商机,经过在300多只甲鱼身上摸索,王晓芹总结出了一套全国首创的“甲鱼五步去腥法”。于是她决定外出做生意。

  王晓芹自从生病后一直呆在家里,平时忙惯了的她,因为整天无所事事,觉得非常失落、烦闷。她认为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病情只能不断加重、恶化。所以不如索性撇开它,干点自己喜欢的事,说不定心情一好,就会把病魔赶走。虽然丈夫李春阁不愿让她再辛苦打拼,但是为了能让她减轻点心理负担,最后还是支持妻子出去闯闯。其实他并不指望王晓芹挣什么钱,只希望她能出去溜达溜达找点乐趣。

  1997年12月8日,“晓芹牌”大裙边甲鱼专柜在大连商场正式开张了。“我们卖的不是甲鱼,而是服务。”她采用自己独创的“甲鱼五步去腥法”现场为大家演示,顾客需要做的只有两件事:挑甲鱼,回家炖。宰杀、去腥、配料等麻烦,晓芹都包了,改变了过去人们将整只甲鱼买回家自己处理的麻烦。她还采用甲鱼分半卖等促销手段,深受工薪阶层的青睐,以至于大连老百姓都知道了“买甲鱼找晓芹”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随后,王晓芹注册了大连晓芹食品有限公司。2000年,甲鱼日销售量由十几只增加到上百只,专柜由1个增至9个,接纳了下岗人员十几人,就连省城沈阳也有了她的甲鱼销售专柜。“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客户”,凭着“自找麻烦”,王晓芹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4年时间,她赚到300多万元。

【佛山市邹建明】

剑走偏锋,靠“奇思妙想”大赚2000万

  2001年10月,正当甲鱼生意红火时,王晓芹因过度劳累乳腺肿瘤复发转移,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做了第二次手术。手术后,王晓芹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化疗。这期间,一位好朋友给她送来了两斤干“辽参”。 “印象最深的是两点,一是辽参补血真有营养,二是泡发海参太麻烦。”没想到就在泡发海参时,王晓芹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商机。

  “这么好的大连特产,为什么不做成非常方便的状态?如果客户买回家马上就能吃,该省去多少麻烦!”王晓芹马上动手做实验,花5个月时间,用掉价值20多万元的鲜海参,终于研发出了不用泡发的海参——“晓芹水发鲜刺参”,填补了海参市场的空白。

  此时,晓芹没有忘记卖甲鱼的经验——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客户。她在业内第一个帮助顾客去沙嘴、配送方便袋、免费为顾客发制海参、免费教顾客发制方法。

  这时,很多人觉得王晓芹可以利用自己的“独门绝技”,很快实现财富梦想,她却出人意料地做起了赔本生意:买一只甲鱼,送一斤海参!2001年秋天的两个月里,王晓芹为她“赔本赚吆喝”的推销方式,白送了36万元的水发海参。然而正如她预期的一样,随后水发海参的销量逐渐增加,为她打开了市场销路。当年海参的销售额就突破350万元。此后,生意越发红火。

  大连是海参的主产地,当地海参年产量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年产值50多亿元。当地很多有实力的老板也都进入到了海参加工行业。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创业故事:

  这事还得从2007年10月说起。当时王晓芹新的海参加工厂刚建成投产,就来了一批日本客商,对方不买海参却开出很高的价格收购海参肠子,有多少要多少!千百年来,海参的肠子和卵都作为垃圾当场扔掉。王晓芹追问日商这玩意到底是做什么用?对方却避而不答。她感到,这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大的商业机密!

  王晓芹拿出5万元钱,找专家对海参肠子进行化验。她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得知,原来在日本,海参肠卵是一种高级营养品的原料。她立马到日本考察,掌握了有关精加工技术。她将这些海参肠卵变“废”为宝,通过冷冻干燥加工成食品海参胶囊,可以直接食用,出口后利润高得惊人。2008年父亲节前夕,身患绝症的王晓芹含泪写了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没想到在《大连晚报》上发表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报社还趁机和她的企业联手搞了一个关于亲情方面的征文活动。有20位作者获奖,其中一等奖获得者就有后来比较火爆的电视剧《我的丑娘》的编剧单联全。

  王晓芹策划情感营销抓住了人们的孝心、爱心需求,引发了许多大连人对孝道的追崇和深思,不仅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度,也让很多消费者对这位勇敢与病魔抗争的女强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更信任她的产品。这一年,王晓芹的甲鱼和海参销售日渐火爆,总营业额不仅没下降,反而奇迹般地突破了2.5亿元,纯利润达2000多万元!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635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