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技术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原产于北美洲,是食用蛙中体型最大的种类。牛蛙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国外养殖用的牛蛙有美国牛蛙、沼泽绿牛蛙、春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牛蛙个体重可达1公斤以上。 牛蛙喜高温荫湿,多栖息在池塘边沿近水处的草丛中,特别喜欢栖息在池塘坑边被水的波浪击拍而成的半干半湿的土穴中,往往下半身浸去水中,头部露出水面,头向外。牛蛙鸣叫声酷似黄牛,听到牛蛙叫声,可预知产卵期即将来临,产卵期过后即停止鸣叫。


  牛蛙的养殖方式主要有两种:

   1.野外粗养

  野外粗养就是要充分利用天然的饵料及其他自然条件,圈定养殖范围,进行投放牛蛙种苗,适当增喂饵料,定期采收捕捉的一类养殖方式。这类方式的特点是饲养场地较大,投资小、收益大,人为干预少,但单位面积产量低。根据日常管理情况,此类又可进一步分为全天然放养和半粗放饲养两类,常见的养殖方式是:水库养殖;沼泽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稻田养殖。

  2.集约精养 

  集约精养是利用人工饵料和非农耕地,采取人工方法建造池塘,进行精细管理的一类集约化养殖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养殖密度大,单位面积产量高,高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这种方式发展较快。集约精养这种方式依据饲养场地的差别,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场区养殖;庭院养殖;室内养殖;恒温养殖。

  流水式牛蛙养殖技术:

  1、选择场地 养殖场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要求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以方便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是养蛙成败的关键。

  2、建造蛙池 以每100m2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筛绢要高出池底1m,筛绢底部应有20~30cm埋进土里;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水层深度不能低于20cm,否则蓄水量太少,水易浑浊,牛蛙易得病;宜采用长方形池子,便于操作;用口径10~12cm的塑料管作为给排水管,进、溢水孔设置的地点应在每个大池的对角;每个小池子里放4块80×40cm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荫,以防夏季太阳暴晒。

  3、放养 放苗前,干池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10~15kg(有效氯含量在30%左右)进行消毒。一般清池消毒10天即可放菌。放养前幼蛙可用20ppm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0~20分钟。浸洗时要有人员在场观察,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将蛙苗取出。幼蛙期放养密度为60~80只/m2,随着个体差异的变化,再进行分级分池放养,成蛙期放养密度为30~40只/m2

  4、饲养管理 (1)巡池查看: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检查筛绢网是否出现破洞,如果有破损必须马上修复,防止牛蛙外逃,保证24小时不间断地流水,每天至少达到300%的换水率;溢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水深保持在30~40cm,并且保持水质清新。还应注意观察,牛蛙摄食与活动情况若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饲料投喂:主要以浮水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个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清洁的水泡湿,使饲料稍微软化膨胀,这样可以预防饵料吸收池中的污水,消除牛蛙食后肠胃发生疾病,也可以促进牛蛙对营养的吸收。日投饵量保持在蛙体重的7~15%,投饵量除按蛙体重计算外,还应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酌量调整,做到少量多次。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3)分级饲养:在牛蛙饲养过程中,为防止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每隔一段时间要及时将规格相差较大的个体进行筛选分级,把规格相同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进行饲养,防止大蛙吃小蛙,同时注意控制养殖密度。

  (4)疾病的防治:牛蛙养殖过程中要确实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遍洒消毒;分池后及时用20ppm的高锰酸钾对蛙体进行消毒,防止机械损伤使病原体传播;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找出隔离,除此之外,还要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对工具进行消毒。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饵料的投喂做到“四定”,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当养至成蛙时,出现个别歪头和红腿现象,及时把歪头的牛蛙挑出隔离开,用15ppm的强氯精连续消毒5天,同时加大换水量。


  商品牛蛙养殖技术之动物性饲料的获得:

  牛蛙饲养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干旱不干涸,洪水不泛滥,树荫多的地方,以潮湿、温暖背阳的地方和杂草丛生地较好,面积要根据养殖数量而定,可开塘养殖,也可开沟养殖,水深冬季要保持1-1.2米。蛙池周围要用芦帘、竹篱笆或铁丝网、尼龙网、砖墙等围起来,围栏要入土15-20厘米,高1.5米,防止牛蛙外逃。池中要种植莲藕及其他叶大叶多的挺水植物,也可种植水花生、睡莲等水草,水面到围墙间须留1-2米较缓坡的陆地,并要为蛙修建蛙穴,可用粘土泥团做,也可用砖作骨架,内外侧涂上一层泥以免擦伤蛙皮。蛙洞与池地面平行,进深50-70厘米,宽15-20厘米,高10-15厘米,洞内要有2-5厘米深的水。

  蛙只吃活动饵料,需要人工补充饵料,方法有:

  1、养殖蚯蚓。

  在牛蛙池内的陆地,投入牛粪、烂水果、洗米水等,与土拌和,放进种蚯蚓,让其繁殖。经一段时间养殖后,晚间蚯蚓出土活动,便可被牛蛙捕食。也可利用零星荒地,施足牛粪等以培养蚯蚓,每平方米可产成蚓5~7公斤。

  2、灯光诱虫。

  在蛙池食台上方,离水面23厘米处,吊挂30瓦的黑光灯或紫光灯,可诱落昆虫、飞虱等,晚上牛蛙会聚集灯下捕食。此法在5~9月份效果最好,开灯应在太阳下山后至上半夜,下半夜多露水,昆虫少,应关灯节省用电。

  3、养殖福寿螺。

  利用零星沟塘或建小池,也可在蛙池水中繁殖、养殖,在高温季节每5~10天产一桃红色卵块,每一卵块有卵1000粒左右,卵破膜孵出小螺便作牛蛙饲料。

  4、养蚕。

  利用房前屋后种桑养蚕,蚕生长快,一生只需20天左右,幼蚕可用来喂幼蛙,长到4.5~5龄,可用来喂成蛙。

  5、饲养黄粉虫。

  黄粉虫是牛蛙的最好饲料,易饲养,只需麦麸和青菜叶即可饲喂。但虫子生长慢,必须扩大饲养量,方能保证饲料供应。

  6、诱蝇育蛆。

  在牛蛙养殖池上方30厘米处吊挂大口盆、托盘等,内放诱饵如废畜肉、鱼内脏等诱蝇育蛆,当蝇蛆爬离盆口掉入水中,便成了蛙的佳肴。也可建一小池,在池内放入豆腐渣,再投入洗米水等,在池面上加盖,过若干天蛆虫育成,就可投喂牛蛙。

  7、培养水蚤。

  水蚤俗称“红虫”、“鱼虫”,是小蝌蚪的理想饲料。先将培养池中的水排干,清池消毒后,每平方米池内撒干鸡粪、豆腐渣等各1千克(或其它畜禽肥料),最好经日光曝晒一周后,灌水40厘米,并放入水蚤种源,几天后池水变绿,两周后池水中即可繁殖出大量水蚤。

  8、利用下脚料。

  将肉联厂、饭店屠宰下脚料消毒干净、捣细,拌入混合饲料投喂。有缫丝厂的地方,可用蚕蛹作饲料,还可购买猪肺、牛肺,切碎投喂。

  9、捕捉小鱼虾。

  地处河道、湖泊或鱼池附近的养殖点,可经常捕捉野杂鱼、小虾作饲料。


  冬季大棚养殖牛蛙技术:

  冬季建造塑料大棚养殖牛蛙,可提高温度5~10摄氏度,有利于美国青蛙的生长和越冬。

  1、塑料大棚的建设

  首先选定养殖场所。大棚养殖池以深挖的土池为好,要求池子蓄水1米左右;面积宜小,几平方米或几十平方米即可;坡度要小,以迫使美国青蛙着陆食台而取食。池内设置若干个食台,多个食台有规则地排列成两行,两行之中架设一小个木桥,供塑料大棚内行走,进行各项管理操作。池中央上方(高约1.5米左右),用一粗楠竹搭成脊梁,脊梁上排列一些规格一致的竹片.竹片间距0.5米,所有竹片弯成弧表,两头插入泥土,中间固定于脊梁上,作成大棚支架。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即成.薄膜边缘用泥土封实,仅在南面留一小门,供人进出。为增强大棚保暖效果,也可做成双层塑料大棚(间距10厘米左右)。并在大棚附近建一水质调节池,供换水用。

  2、放养

  塑料大棚养蛙放养密度与池塘养殖牛蛙相同,但其养殖效益以投放个体重100克以上经驯食后的幼蛙最佳。此外,幼蛙入池时,要严格挑选无病无伤、体质肥壮、精神活泼的个体,并要求同池个体规格一致;下池时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分钟。

  3、管理

  1、调温 冬季大棚内、外温差较大,当外界气温超过15摄氏度时,应敞开大棚,两头通气、放热,改善棚肉空气状况。

  2、换水 塑料大棚养殖因每天投饵,水质污染很快,故也应经常换水,以保证水环境良好。换水时速度不宜过快,避免水温相差太大,影响正常生长。水源最好能提取深井水,或预先在水质调节池用药物消毒过的池水。

  3、投饵 饲料以膨化颗料饲料和淡干鱼为主,但以喂鲜活鱼虾最好,可利用冬季干鱼塘时捞取大量野杂鱼投喂。投喂量和投喂时间,应视棚内温度状况酌情调整,每次投喂量不宜过多,以吃完为度。

  4、防病 塑料大棚养蛙,由于受条件制约,大棚内环境和水体环境较差,较易导致腐皮病等疾病发生。因此,养殖过程中应采取严格的消毒和管理措施,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做好蛙病的防治工作。

  此外,在实际养殖中,尚有果园、菜地、莲田等多种养蛙方式,其养殖方法与池塘、稻田养蛙大体相同。其实,在养殖过程中,只要掌握美国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给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然后采取适合其生长的管理措施,养殖即可成功。

篇二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养殖的条件

  因为牛蛙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其肉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胆固醇含量极低,是一种高蛋白、高能量的食品,有较大的市场要求;牛蛙肉可以辅助治疗小儿疳积、咳嗽痰中带血、湿热黄疸、麻疹并发肺炎等多种疾病。牛蛙不仅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能手,也是生物学实验的好材料,牛蛙皮还可以制成革等。所以养殖牛蛙是一项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的项目,是农村广大农民的致害之路,其发展前程广阔。

  那么,养殖牛蛙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让我们先来了解牛蛙。

  认识牛蛙:

  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体长约20公分(8吋),後肢长达25公分(10吋)。成体大者体重超过0.5公斤(1磅)。常生活於静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产于水中。蝌蚪呈绿褐色带有深色斑点。蝌蚪阶段持续1∼3年,决定於气候条件。

  牛蛙的栖息环境:

  1.水陆两栖:

  牛蛙水陆两栖,喜居于江河、池塘、沼泽及岸边草丛。白天常将身体漂浮于水面,或躲在潮湿阴凉的水边草丛中、洞穴内,一遇惊扰即潜入水中。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夏天高温季节,常栖息于阴凉的洞穴、浓密草丛、农作物地里;严冬钻入10 一 40cm 深的不冻土层或 1m 左右深的洞穴、 6ocm 左右水深的淤泥中,待翌年开春后破土而出。

  2 . 结伴群居:

  牛蛙喜欢结伴群居,往往几只或几千只共栖一处。对环境条件一经适应便定居下来,一般不轻易迁移。当栖息环境恶化,如水域干涸、食物断绝、炎热难耐,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时,牛蛙即会集群迁移到别的适宜环境中。每到繁殖季节,牛蛙常集体迁移到池塘、河沟、沼泽地等环境优良的场所,互相嬉戏,抱对繁衍子代。

  3. 养殖温度:

  牛蛙是定温动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5 一 32 ℃ ,繁殖最适温度为20 一 30℃ ,低于20℃、高于 30 ℃ 一般不产卵。当温度降至15 ℃ 时,食量很小;温度降到14℃以下,基本停食;再下降到 10 ℃ 以下,则停食冬眠。 牛蛙致死高温阈值为 39 一 40 ℃ 。 34 一 36 ℃ 时急剧跳跃挣扎、窜游; 37 一 39 ℃ 身体失去平衡,很快死亡,而且受热致。

  牛蛙的生活习性:

  牛蛙生活于湖泊、沟港、池塘等水域环境及附近的陆地,平时喜栖息于沟、塘边。若水面长有浮水植物,则伏于水草,仅以头部露出水面,一遇惊扰便潜入水中。牛蛙有群居的特性,往往是几只或几十只共栖一处,待适应环境后,便不随便搬迁。到了5月上旬,牛蛙叫声尤甚,一蛙先鸣,其他蛙跟随齐鸣,夜间比白天叫得更厉害,其后便抱对产卵。产卵期至7月中旬止,历经70天左右。卵呈片状,借水草固着浮于水面。受精卵孵化为蝌蚪,生活于水中,以后变态为蛙。过水陆两栖生活。冬季水温下降到10℃左右时,牛蛙开始躲藏于洞穴或淤泥中,停止活动与摄食。但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又出来活动觅食,即使冬天也是如此,故牛蛙在洞庭湖地带无明显休眠期。

  牛蛙蝌蚪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由肠含物分析有4种成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定形有机颗粒及腐败的有机物质和泥沙。4种成分中主要是浮游植物,另外3种成分是较次要的。而且蝌蚪的食性与其生活习性和消化道的长度有着明显的一致性。牛蛙蝌蚪属静水水域类型,游泳能力不强,所以只好吞噬随波逐流的浮游藻类。蝌蚪也喜欢聚集在烂草堆里,用角质唇齿刮取腐败的有机物质及底栖硅藻。蝌蚪肠道细长曲折,以最简单方式盘旋于腹腔之中。孵化后刚开始摄食的蝌蚪,其消化道长度约为全长的1.48倍,为体长的4倍。随着蝌蚪的成长,消化道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与全长、体长的比例也跟着增加。蝌蚪体长增长到60.1~66.0毫米时,消化道长度平均为全长的7.53倍,为体长的19.15倍。变态前夕,消化道最长达全长的10.76倍,达体长的26.32倍。蝌蚪消化道长度和全长之间比例的变化,是因为植物性饲料一般较动物饲料难消化,要较长时间和较多的接触面积才能达到消化植物纤维的目的。

  蝌蚪变态为幼蛙后,食性发生根本转变,以活的动物性饲料为食。消化道的长度则很快缩短,这时仅占体长的2/3左右。而且强大的尾部被吸收(萎缩),因而体重显著减轻。幼蛙和成蛙靠摄食小鱼、小虾、螺、蚯蚓、蚱蜢、蝼蛄、蝇蛆等生活。牛蛙捕食时,大多选择在安全、僻静和饵料丰富的浅水处,或离水不远的陆地,蹲伏不动,耐心等待。如无外来干扰,不常变换位置;发现活动物时则以猛扑的方式跳跃捕捉。当被捕获物离蛙较远时,则轻轻的爬向目标,伺机捕捉。由于其动作敏捷,一般很少落空。在陆上捕获食物后,往往立即跳入水中,用前肢帮着吞下食物,然后回转至岸边。有时连同捕获物上的附着物,如草叶、浮萍等也一同摄入。在饵料缺乏的情况下,牛蛙有大牛蛙吃小牛蛙或残食其他小型动物的现象。

  牛蛙的食性:

  牛蛙的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尤其喜食活饵。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黄、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浆、麸皮、面粉等。幼蛙及成蛙的食物范围包括: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甲壳类虾;软体动物,如螺、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幼体及哺乳类的内脏等。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牛蛙的最大胃容可达空胃容的l0倍。6~8月是摄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摄食l60g人工饲料。平均每天食5克为宜。牛蛙生性凶残,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囚此,人工养殖牛蛙要大小分养,尽量避免其同类相残。牛蛙能吃也耐饥。在食物极度缺乏时,牛蛙的新陈代谢水平会自然降低。在低温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个月至1年的饥饿,体重大幅度减轻。

  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牛蛙的最大胃容可达空胃容的 l0倍。6~8月是摄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摄食 l60g 人工饲料。平均每天食5克为宜。

  牛蛙生性凶残,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囚此,人工养殖牛蛙要大小分养,尽量避免其同类相残。牛蛙能吃也耐饥。在食物极度缺乏时,牛蛙的新陈代谢水平会自然降低。在低温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个月至1年的饥饿,体重大幅度减轻。

  目前我国养殖生产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西、新疆、四川、湖北等。

篇三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人工养殖技术

牛蛙人工养殖技术

牛蛙,亦称喧蛙、食肉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是一种大型肉用蛙。原产北美洲,因其鸣叫声宏亮,远听似牛叫,故名牛蛙。雌蛙体长20厘米,雄蛙体长18厘米左右。幼蛙1年体重可长到0.5千克,成蛙最大的体重达1.5千克以上。蛙肉肉质丰腴、味道鲜美,国外已广泛进行人工养殖,尤以拉丁美洲的巴西和古巴养殖最多。我国近几年才开始人工养殖,安徽省灵壁县的杨跃军,0.1亩蛙池3个多月收入4300多元。另外,浙江省乐清县等外贸部门也已开始组织牛蛙肉出口,可见,积极发展牛蛙养殖,既能给农民朋友增加收入,又可给国家换取外汇,是一项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养殖业。各地饲养实践证明,牛蛙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生长快、饲养容易、成本低、收入高等特点。人工养殖需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 建池 根据饲养需要,应建好3种蛙池:

①饲养池。要选择排灌方便、环境安静的地方建造,池面宜为南北窄、东西宽,长20米,宽50米,水面占2/3,陆地占1/3,池堤坡度为1∶2.5,池堤面宽1米。成蛙池水深为

1.2~1.5米,池两头要设遮阴棚,种植扁豆、丝瓜遮阴,水面要种植水葫芦等浮水植物。幼蛙池水深0.6米,应分别建成大、中、小3个。为防止成蛙攀登逃窜,要在池四周用青砖砌起1.2米高的围墙。每平方米可放养成蛙40只、幼蛙80只。

【牛蛙养殖技术】

②产卵池。该池不要太大,池水以15厘米深为宜。要在水中放些水草或浮萍,供雌蛙产卵用。其他规格要求与成蛙池基本相同。

③孵化池。可建60厘米或150厘米见方的水泥池,水深15厘米,池底铺6厘米厚砂土,供孵化蝌蚪用。

2. 繁殖 牛蛙一般12月龄性成熟,当雌蛙体重达到350克以上、雄蛙体重达310克以上时,即可交配繁殖。要选择体格健壮、跳跃灵活,雌蛙腹部膨大,雄性婚瘤明显的牛蛙作亲蛙(即常蛙),按雌雄比1∶1放入产卵池交尾产卵。为了促进亲蛙多产卵,要保证足量饲料供应,每次投喂量应为其体重的10%以上,饵料以多喂小虾、小鱼、蚯蚓、椎实螺和蝇蛆等为佳。若饵料不足,则亲蛙消瘦体弱,会影响性腺发育和产卵。雌蛙一般于每年5~9月间产卵,最适宜水温为24~28℃,每只每次产卵少则几千粒,多则3万~5万粒。多于夜间或凌晨行人稀少时,在背风、安静、水草丰茂、水深35厘米以上的岸边产卵。根据这一特点,清晨要加强检查,进行采卵,当卵结成块后,应用手轻轻将卵块连同水草或其他附着物托起放入容器内,再慢慢倒入孵化池,只要水深适宜,一般2~4天即可孵出蝌蚪。

3. 饲养 牛蛙在饵料缺乏的情况下,以大吃小的残忍现象相当严重,因而,必须进行分阶段饲养,通常分为:

①蝌蚪。刚孵出的蝌蚪宜在20~30℃温度下生活,可不必投饵料,待4~5天自身卵黄被吸收完后,才开始以天然单细胞藻类为食。鉴于此,在孵化前要肥育池水,以保证食物供应。蝌蚪25日龄左右长出后肢,食量增加,要投喂些切碎的螺肉、蚯蚓和煮熟的玉米粉、稀饭等饵料,每日下午喂1次,1月龄后每日喂两次。

②幼蛙。蝌蚪70日龄长出前肢即成幼蛙,可移入幼蛙池饲养,以每平方米放养70~80只为好。最适宜温度为23℃。池面要遮阴,并在池水中放些木板,供幼蛙栖息。开始宜喂些蝇蛆、小鱼、小虾等活饵料,1个月后可喂1/3死饵料,两个月后可全都喂死饵料。

③成蛙。幼蛙体重达0.2千克左右后为成蛙。成蛙饵料中蚯蚓、蜗牛、鱼虾、蝇蛆等动物性饲料占60%,玉米、米糠、油饼等谷物性饲料占40%,加工成混合饵料或制成小圆粒投喂。成蛙1年左右即可长成。食欲旺、发育快、活泼健壮的牛蛙可留作种用,其余体重达0.5千克以上者,即可上市供应或向外贸部门交售。在养殖过程中,要预防蛇、鼠等天敌为害。在春、夏季节,要用生石灰水对蛙池进行消毒,预防水生昆虫和其他病害。

4. 越冬 牛蛙同其他蛙类一样,冬季需要冬眠。它们大都在原池中过冬,一般从每年11月下旬开始,到翌年3月中下旬为止。有的喜欢在水下冬眠,有的则在土洞中越冬。在水下

冬眠的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一是牛蛙池内的水位应保持在1.2米深左右,以防极端低温天气使水面全部结冰;二是池内水上层要铺些水葫芦、水花生类的水生植物,但要保持有1/3的空白水面,池边要多放些杂草,使其一半浸入水中,一半搭在池边陆地上,池底和池坡最好有6厘米厚的淤泥;三是有条件时,应在水面搭保温棚防寒防冻;四是牛蛙冬眠一般不需要饵料,但当气温回升时(晴天中午),有的牛蛙开始活动,并有摄食能力,此时可投喂少量饵料;五是坚持每天巡塘1~2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此外,亦可于牛蛙冬眠前,人工在池边四周松土,并在向阳避风处挖几个直径13厘米、深100厘米的洞穴,洞内要保持湿润,但池水切勿淹没洞穴,以便让一些喜欢在洞内冬眠的牛蛙安全越冬。

篇四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养殖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及解决办法

牛蛙养殖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及解决办法 作者:乔生桂

有一位农民特地从外省跑来找我,他问我:“乔老师,我想养殖牛蛙,请问这个项目可行吗?”【牛蛙养殖技术】

我真的很感动,他从外省不远千里来找我,就是为了向我咨询养殖牛蛙这个项目是否可行。我对他说,其实你可以给我打电话。他回答说,电话里说不清楚,我还是来找您当面问。

我告诉他,如果是以前没有养殖过牛蛙,那么风险比较大。第一是技术风险,就是长期养殖牛蛙的养殖户也会遇到技术风险。有一家大型牛蛙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曾经找过我,说是他们合作社养殖的牛蛙死亡率居高不下。他们曾经找过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也找过水产大学的教授,但是都没有能根本解决问题。他十分诚恳地希望我能为他们合

篇五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养殖技术

篇六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的养殖技术如下,仅供参考:

【牛蛙养殖技术】

一、了解牛蛙的人工繁殖

1、种蛙池的构造:

面积以10或者15平方米最好,池深1米左右,水深60或者80厘米,以水泥结构为佳,池底可高低不平,水位有深有浅,食台固定于一处,池周围设防逃网或防逃墙,池中央可设置一定面积的陆地和产卵区,产卵区约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水深保持10厘米。

2、种蛙来源与培育:

选择体重在0.5千克以上,年龄2龄以上的青壮年蛙作种,雌雄比例为1:1,每平方米放养1对,4~5天后开始摄食。已驯食的种蛙,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饲率为3~6%,临产前投喂一些蚯蚓、蝇蛆、小杂鱼虾等动物性饵料。没驯食的种蛙投喂动物性饵料,日投饲率为5~6%,最高可达10%以上。

一般分早晨和下午两次投喂。同时用黑光灯引诱昆虫,增加补充饵料。培育期间,应看天气的变化;不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同时要有适当的阳光照射,尤其是产卵季节。

3、产卵孵化技术:

牛蛙产孵期在5~9月份,产卵可分自然产卵和人工催产两种,在水温20~30℃时,一般经40小时,开始抱对产卵,产卵后20~30分钟即可轻轻捞出卵块放入孵化池孵化。孵化池以水泥池较好,面积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水深20厘米,水质要清新、无污染,池上方要遮盖好,防止水温骤变。每平方米可放卵6000~9000粒,在水温25~32℃、气温20~32℃时,经两天半就可孵出蝌蝌。【牛蛙养殖技术】

二、幼蛙的养殖技术

1、幼蛙池的改造:以潮湿、温暖、背风向阳、人为干扰少的地方建池较好,面积不宜过大,大者几十平方米,小者3~5平方米,驯食幼蛙的,以小池为好。土地、水泥池都可以,池深60~ 70厘米,池周围要用1米高的纱窗布围住以防蛙外逃及敌害入侵,池内只放一个饵料台,饵料台四周用木条作成框,中间用纱窗布绷紧。

2、变态幼蛙的收集:蝌蚪长出后腿后,用网从蝌蚪池中捞起,适当集中到小一些的水泥池或土池中去,继续投饵,前腿长出后不再摄食,直至尾巴消失,此时将幼蛙捞出放入幼池或驯化池,每平方米100~500只,池内水深10~20厘米。

3、幼蛙的人工驯食技术:

(1)前期培育:刚变态的幼蛙体质较弱,须经7天左右的前期培育,使之身体强壮,有一定的营养积累后再驯食。前期培育主要用活饵料,以蛆和小杂鱼为最好,每100只蛙每天投喂100克左右。

关闭-

(2)食性驯化:以长条形的小杂鱼或蛆作引诱物质,由少到多掺和加死饵或颗粒饵料,直至最后全部投喂颗粒饲料。也可直接用颗粒饲料驯食,此时应降低水位至浅水区刚浸入水中,而深水区幼蛙后腿不着底,将颗粒饲料撒在浅水处,幼蛙的活动使颗粒随水而动,引诱幼蛙摄食。驯食一段时间后,可将大个体幼蛙带动未驯食的幼蛙摄食,这样可缩短驯化时间。

4、幼蛙的饲养管理

(1)将驯化池的幼蛙按大小分开,分稀,每平方米100只左右。【牛蛙养殖技术】

(2)有条件的地方,幼蛙可转入室内饲养。

(3)注意防寒防暑,牛蛙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最高不超过35℃,最低不低于20℃(冬眠除外)。高温季节,室外适当遮阴,室内保持通风。冬季,室外幼蛙池要盖塑料布,最好再加一层稻草,经常加注一些井水,保持水温在10℃以上。

(4)定时投饵:适温期间,每天2~3次,日投饲率3~5%,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也可间或投喂一些新鲜的饵料。

【牛蛙养殖技术】

(5)室内养殖,每天换水,清洗食台。室外土地,注意水质不能过肥,经常加注新水。

(6)注意观察,做好防病、防逃、防敌害工作。

三、成蛙的养殖技术仅作参考

1、成蛙池的选择和设计:成蛙池的要求不及幼蛙严格,面积也可大一些,水的需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要保持池中有一定的水深,室外越冬池水深应保持1米左右,池的周围最好不设置可供蛙用力跳跃的陆地或其它硬物,水深至少在牛蛙后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上。池壁要高出水面30厘米左右,再在池壁上围一圈向内倾斜的20厘米高的纱窗布。池内不应设置隐蔽的死角或洞穴。

2、商品蛙的半精养技术:室外的鱼池、洼池、稻田、藕塘等面积较大,蛙较分散,多以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池中设几个浮于水面的饵料台,按精养方式投饵。同时用黑光灯诱虫,为没有在饵料台摄食的牛蛙补充。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10~30只左右,视饵料条件决定。

3、牛蛙的室内集约化养殖: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但放养密度不一样,体重10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50只,可一直放养到商品规格,若体重不足100克,密度可稍大一些。

在22~28℃条件下,每天投饵2~3次,日投饲率为3%(新鲜饵料为10%)。体重约在200~250克左右时,可补投一些新鲜饵料以补充维生素。

4、牛蛙的加温养殖:引进热源,创造适宜的温度条件,打破牛蛙的冬眠期,使牛蛙常年摄食生长。热源有地热水、工厂余热水、锅炉加温、电加温等,无毒害的热源可直接作为饲养用水,有毒害的热源可处理后利用或通过管道间接加热池水。加温养殖一般在低温季节养殖,唯有注意加温的温度在适温范围内。

四、注意牛蛙的病害与防治

1、腐皮病:一般危害10~0克的幼蛙,7~9月流行,症状表现为:头部两眼之间表皮破烂、发白,形如撞伤。之后背部发现有小白点,再几天皮肤溃烂,甚至露出肌肉和骨头,腹部及四肢关节先后发红,随后局部溃烂,终至死亡。可用链霉素浸泡病蛙15~20分钟,2~3次即可达到显著疗效,用20ppm高锰酸钾浸泡病蛙15分钟可抑制病情。

2、红腿病:患病蛙后腿无力、发抖,大腿腹面与前肢之间皮肤充血发红,头部伏地,不吃不动,3~关闭-

5日死亡。定期进行池塘消毒可预防此病,用3%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可治愈

版权归属:精诚电脑

本文最后编辑时间于2014年5月15日

篇七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养殖技术》(怎样养殖牛蛙)

牛蛙的人工繁殖技术

一、牛蛙的人工繁殖

1、种蛙池的构造:面积以10?15平方米为宜,池深1米左右,水深60?80厘米,以水泥结构为佳,池底可高低不平,水位有深有浅,食台固定于一处,池周围设防逃网或防逃墙,池中央可设置一定面积的陆地和产卵区,产卵区约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水深保持10厘米。

2、种蛙来源与培育:选择体重在0.5千克以上,年龄2龄以上的青壮年蛙作种,雌雄比例为1:1,每平方米放养1对,4?5天后开始摄食。已驯食的种蛙,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饲率为3?6%,临产前投喂一些蚯蚓、蝇蛆、小杂鱼虾等动物性饵料。没驯食的种蛙投喂动物性饵料,日投饲率为5?6%,最高可达10%以上。一般分早晨和下午两次投喂。同时用黑光灯引诱昆虫,增加补充饵料。培育期间,应看天气的变化;不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同时要有适当的阳光照射,尤其是产卵季节。

3、产卵孵化技术:牛蛙产孵期在5?9月份,产卵可分自然产卵和人工催产两种,雌蛙催产剂量为牛蛙或青蛙脑垂体4个+HCG600单位+LRH?A250微克/斤,雄蛙剂量减半,采用一次性注射。在水温20?30℃时,一般经40小时,开始抱对产卵,产卵后20?30分钟即可轻轻捞出卵块放入孵化池孵化。孵化池以水泥池较

好,面积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水深20厘米,水质要清新、无污染,池上方要遮盖好,防止水温骤变。每平方米可放卵6000?9000粒,在水温25?32℃、气温20?32℃时,经两天半就可孵出蝌蝌。

二、蝌蚪的养殖技术

1、蝌蝌池的构造:水泥池、土池均可,面积可大可小,小者几平方米,大者几十平方米或更大,小池以保持30?60厘米水深为宜,大池深可在1米左右,蛙场应建成规格不一的配套的蝌蚪池,以便分批容纳不同时期的蝌蚪。内池应有进出水设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面10厘米处置一饵料台,另在池中放些浮性物体供变态后的幼蛙休息。

2、蝌蚪的饲养管理:蝌蚪孵出后留在原池内饲养1个月左右。脱膜后3天开始投饵,每天2次,每次每万尾蝌蚪一个蛋黄,第5天后投喂一个半蛋黄,加少量豆浆。随着蝌蚪的长大,池水逐渐加至30?40厘米,饵料改为鱼粉、米糠、豆渣等,日投饲率5%,10天后增加到10%,15天增加到15?18%,3?4天换水一次,经一个月饲养,蝌蚪可达4?5厘米长。此时将蝌蚪转入已消毒、培肥的较大面积的土池,每平方米70?100尾,池内水深1米左右,池底平坦,有一定的倾斜度,淤泥少。每天投喂2次,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施肥。经40?50天的培育,蝌蚪个体可达50克,开始变态成幼蛙。

1、幼蛙池的改造:以潮湿、温暖、背风向阳、人为干扰少的地方建池较好,面积不宜过大,大者几十平方米,小者3?5平方米,驯食幼蛙的,以小池为好。土地、水泥池都可以,池深60?70厘米,池周围要用1米高的纱窗布围住以防蛙外逃及敌害入侵,池内只放一个饵料台,饵料台四周用木条作成框,中间用纱窗布绷紧。

2、变态幼蛙的收集:蝌蚪长出后腿后,用网从蝌蚪池中捞起,适当集中到小一些的水泥池或土池中去,继续投饵,前腿长出后不再摄食,直至尾巴消失,此时将幼蛙捞出放入幼池或驯化池,每平方米100?500只,池内水深10?20厘米。

3、幼蛙的人工驯食技术:

(1)前期培育:刚变态的幼蛙体质较弱,须经7天左右的前期培育,使之身体强壮,有一定的营养积累后再驯食。前期培育主要用活饵料,以蛆和小杂鱼为最好,每100只蛙每天投喂100克左右。

(2)食性驯化:以长条形的小杂鱼或蛆作引诱物质,由少到多掺和加死饵或颗粒饵料,直至最后全部投喂颗粒饲料。也可直接用颗粒饲料驯食,此时应降低水位至浅水区刚浸入水中,而深水区幼蛙后腿不着底,将颗粒饲料撒在浅水处,幼蛙的活动使颗粒随水而动,引诱幼蛙摄食。驯食一段时间后,可将大个体幼蛙带动未驯食的幼蛙摄食,这样可缩短驯化时间。

(1)将驯化池的幼蛙按大小分开,分稀,每平方米100只左右。

(2)有条件的地方,幼蛙可转入室内饲养。

(3)注意防寒防暑,牛蛙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最高不超过35℃,最低不低于20℃(冬眠除外)。高温季节,室外适当遮阴,室内保持通风。冬季,室外幼蛙池要盖塑料布,最好再加一层稻草,经常加注一些井水,保持水温在10℃以上。

(4)定时投饵:适温期间,每天2?3次,日投饲率3?5%,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也可间或投喂一些新鲜的饵料。

(5)室内养殖,每天换水,清洗食台。室外土地,注意水质不能过肥,经常加注新水。

(6)注意观察,做好防病、防逃、防敌害工作。

四、成蛙的养殖技术

1、成蛙池的选择和设计:成蛙池的要求不及幼蛙严格,面积也可大一些,水的需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要保持池中有一定的水深,室外越冬池水深应保持1米左右,池的周围最好不设置可供蛙用力跳跃的陆地或其它硬物,水深至少在牛蛙后腿踩不到底的

深度上。池壁要高出水面30厘米左右,再在池壁上围一圈向内倾斜的20厘米高的纱窗布。池内不应设置隐蔽的死角或洞穴。

2、商品蛙的半精养技术:室外的鱼池、洼池、稻田、藕塘等面积较大,蛙较分散,多以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池中设几个浮于水面的饵料台,按精养方式投饵。同时用黑光灯诱虫,为没有在饵料台摄食的牛蛙补充。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10?30只左右,视饵料条件决定。

3、牛蛙的室内集约化养殖: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但放养密度不一样,体重10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50只,可一直放养到商品规格,若体重不足100克,密度可稍大一些。在22?28℃条件下,每天投饵2?3次,日投饲率为3%(新鲜饵料为10%)。体重约在200?250克左右时,可补投一些新鲜饵料以补充维生素。

4、牛蛙的加温养殖:引进热源,创造适宜的温度条件,打破牛蛙的冬眠期,使牛蛙常年摄食生长。热源有地热水、工厂余热水、锅炉加温、电加温等,无毒害的热源可直接作为饲养用水,有毒害的热源可处理后利用或通过管道间接加热池水。加温养殖一般在低温季节养殖,唯有注意加温的温度在适温范围内。

五、牛蛙的病害与防治

1、腐皮病:一般危害10?50克的幼蛙,7?9月流行,症状表现为:头部两眼之间表皮破烂、发白,形如撞伤。之后背部发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