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球菊苣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芽球菊苣
芽球菊苣栽培技术 芽球菊苣工厂化种植技术

  [农广天地]芽球菊苣工厂化栽培(201400811)

  利用收获的菊苣肉质根进行工厂化二次栽培,和大田里生长的时候不同,这次长出的叶片颜色不再是绿色而是嫩黄色,吃起来也不再是苦涩难咽,而是爽口多汁,稍微有些苦味,更奇怪的是这次长出的叶片不再像大田里生长的那样散开,而是紧紧的抱在一起,形成一个芽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本片就将为观众朋友们讲述一下这芽球菊苣工厂化的栽培方法。

  扩展阅读:

  芽球菊苣属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野生菊苣的一个变种,其肉质根形如胡萝卜,软化形成芽球后可作为蔬菜食用,芽球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丰富的胡萝卜素、钙、钾及Vc等,还含有马粟树皮素、野莴苣素、山莴苣苦素等特殊物质,味微苦,可炒食、做汤或做色拉,也可生吃或凉拌,有清肝利胆的功效,其肉质根可加工成咖啡的代用品或添加剂,是目前欧美市场上颇受欢迎的高档保健蔬菜[1]。2008年青岛奥帆赛期间,芽球菊苣作为特供蔬菜指定品种,满足了欧美、日本运动员及观众的餐饮口味需求,也顺应了我国现代蔬菜产品的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由于菊苣需要经过2次栽培才能获得产品,过程较为复杂,采用欧洲设施栽培方式生产成本较高。2003年,青岛市城阳区农丰农艺场对其进行多年简化改良栽培试验获得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便于推广,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播前准备 

  芽球菊苣属软化菊苣类,为肉质直根,长圆锥形。根出叶簇生,茎叶互生,长倒披针形,先端锐尖。种子小,褐色、有光泽,千粒重1.4 g左右[2]。常用品种主要有荷兰的科拉德、特利劳夫,英国的艾切利尼莎,日本的沃姆、白河等。芽球菊苣肉质根发育状况直接影响到软化芽球的外观和品质,因此栽培地点宜选择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要求光照充足。根据地力情况,施入腐熟厩肥45~75 t/hm2、复合肥600~750 kg/hm2。深翻后平整土地,拣除石块瓦砾,按南北走向做小高畦,畦宽70 cm,高15 cm。 

  2播种 

  菊苣属于半耐寒蔬菜,喜温和冷凉的气候,地上部分叶片能耐-1~2 ℃低温,播种期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定,青岛地区最适播期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株苗有充分的时间生长而不会出现先期抽薹现象[3]。如播种过早,先期抽薹率高,肉质根不能应用。播种过晚则由于生长期不足,肉质根瘦小,影响软化后芽球的产量。菊苣宜直播,用种量不低于3 kg/hm2,否则易出现缺苗断垄。如育苗栽培,虽然可大大节约用种量,用种仅450~750 g/hm2,但移苗时容易伤根,造成的伤口在后期的生长期易形成畸形根。直播每畦播双行,行距30 cm,于畦两边开浅沟,沟深3 cm,浇水后条播或点播,播后覆细土1 cm左右。播种时避开雨天。3~4片真叶时定苗,定苗株距10~15 cm。 

  3田间管理 

  出苗期如遇高温,要加强管理,视天气情况进行浇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及时查苗补缺,定苗15万株/hm2左右。出苗后20 d左右,看苗情追施氮肥1~2次,并中耕松土除草,灌溉以“见干见湿”为原则。播种后80 d,植株肉质根已形成,要控制浇水。生长期间一般无大病害发生,如发生蚜虫,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灭蚜效果较好。 

  4根株收获 

  菊苣经栽培105 d左右,形成充实的肉质根,根长15~20 cm,直径3~5 cm,即可收获。拔苗时要尽量将根全部拔起[来源:

  5根株软化 

  根株收获后要分类处理,大小分开,标准根株应是直圆锥形的无叉根,长15~20 cm、横径3~5 cm、重约100 g,过长的根部可切去[4]。一般1 hm2大田的根株需300~375 m2软化槽。软化栽培的方法很多,大棚、温室、地窖都可以。基本上可分为土培法和水培法。水培法投入成本太大,且芽球产量较低,紧实程度也不如土培法,普通农户种植不宜选用。土培法直接在地面上挖槽,宽100~150 cm,深70 cm,长度依场地而定,挖好后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要求槽面、槽两侧喷施均匀。把整理过的根株从一端开始,一个个紧挨着码好,满槽后浇足水,再用细土覆盖,覆盖厚度10~15 cm,槽上覆盖黑膜,其上采取保温措施。温度一般控制在18~20 ℃,20 d左右可见黄白色芽尖露出覆盖土,即可收获。正常芽球呈乳黄白色,芽叶厚且抱合紧实,长10~15 cm,横径粗处5~8 cm,单球重80~120 g。青岛地区一般在春节前1个月即可上市,陆续可采收到翌年4—5月。芽球收获后根株不要丢掉,可做二次软化栽培。     

篇二 芽球菊苣
菊苣的综述

浅淡菊苣之万千

11级动物科学2班

2011084615 郑赐辉

2011084609 曾诸林

菊苣简介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短粗。茎直立,有棱,中空,多分枝。中药名分别为菊苣、菊苣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健胃等功效。富含多种糖分、矿物元素,其中果聚糖含量15%~20%,菊苣经加工提炼果聚糖可制为菊粉。国外广泛作用饲料、蔬菜和制糖原料。其产量、营养、生长期、病虫害等众多特性突出。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很好的食材。

菊苣的种类

•乳黄色品种梅切丽斯、巴西白菊苣、土不菊苣、科拉德、特利劳夫、沃姆、白河•红色芽球品种德国红菊苣、法国红菊苣、意大利红菊苣

篇三 芽球菊苣
菊苣

菊 苣

第一部分 菊苣的特征特点

一、菊苣的形态特征。菊苣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植物学

上属于菊科,菊苣属。

从外貌特征上看,块根像甜菜,表皮淡黄色,没有甜菜的粗,根

茎粗8-15厘米左右,单株3.5两左右。

从叶型上看,和苣荬菜相似,尖叶细长。

从生育期上看,和甜菜夜差不多,至少需要120天,如果要150

天更好,含糖量标准是16%,黑龙江能达到18%左右。

菊苣也被称为苦苣、苦菜、卡斯尼、皱叶苦苣、明目菜、咖啡萝

卜、咖啡草。

二、菊苣的地理分布。菊苣主要生长于三边,沟边、河边、山坡

边。国外广布于欧洲、亚洲、北非。19世纪末引入美国,在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广泛栽培,在北美也有栽培。

在国内分布于北京、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新疆、江西。

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聚居地区,据考证从数千年前就有野生菊苣的存

在。在辽宁省岫岩当地的一些满民,将当地产的野生菊苣称为“硕参”。

在新疆栽培,以收获块根,药用为主,四川以做饲料为主,北京

以软化栽培,收获芽球用做蔬菜,食用为主。山东省的汶上县、邹平县、河北承德丰宁县,以收获块根,加工菊粉为主,庆安县以饲料为主,饲养大鹅。

三、菊苣的生长特点。

(一)适应性强。菊苣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也耐寒耐热,在炎热的南方能正常生长,在寒冷的北方当气候在零下8℃时应青枝绿叶。对土质要求不严,在荒地、大草原、坡地均能生长,全国各地都适合种植。

菊苣地上部能耐短期的-2--1℃的低温,而直根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

植株生长的温度以17~20℃为最适,超过20℃时,同化机能减弱,超过30℃以上,则所累计的同化物质几乎都为呼吸所消耗。

处于幼苗期的植株却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生长适温为20~25℃。菊苣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湿润的环境。

(二)利用期长。菊苣作为饲料,具有苦荬菜相似特点,两者外表形态相像,折断后都有白色乳汁流出,适口性都很好,不仅猪牛羊、鸡鸭鹅都爱吃,春季返青早,冬季休眠晚,利用期长达8个月(4-11月)之久,且一次播种可连续利用15年。这是四川、江西发展面积大,用做饲料的主要原因。

(三)抗病无虫。害菊苣在低洼易涝地点易发生烂根,但只要排除积水也易于预防,除此之外未发现有其他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很多地区试种十多年来也从来未发现过有任何虫害。

(四)适口性极佳。用做软化栽培,芽球可做蔬菜,绿色有机、营养健康,很受欢迎。

(五)土壤宜选择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种植。菊苣对土壤的酸碱性适应力较强,但过酸的土壤不利于其生长,我们在山东考察,感觉山

东的产量要比我们黑龙江的高,但含糖率不如我们的高。

五、菊苣的经济价值。

(一)药理价值。菊苣是一种兼具食用和药用两种功用的特殊植物,现已被卫生部列为“药食同源类”食品,同时被国家营养联盟专家誉为绿色“健康之王”。菊苣本身所含的多种营养成分,使得它具有改善人体内分泌紊乱,调节肠胃功能、清肠通便、降火润燥、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重保健功效。同时,丰富的钾可有效提高脑部供氧量,调节心律等。最为神奇的是菊苣所含的特殊成分,如: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甙等,对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有着显著的药用价值。 《新疆中草药》记载,菊苣具有清热,利尿,利胆,消炎的功效。主治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气管炎。从这里来看,对胆囊炎会有很好的疗效。

《中国民族药志》记载,菊苣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健

胃。用于肝火食少,肾炎水肿,胃脘湿热胀痛,食欲不振。

《新疆中草药手册》记载,菊苣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健胃等功效。野生菊苣花的浸剂对动物注射,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并增强心脏活动(振幅加大而频率减慢)调煎剂有抗菌、收敛作用。根可提高食欲,改善消化功能,高浓度的浸剂可增进胃分泌。

(二)饲料价值。菊苣叶片柔嫩多汁,营养丰富,叶丛期粗蛋白含量22.87%,初花期粗蛋白含量14.73%,平均17%,粗蛋白质亩产量达250公斤。初花期含粗脂肪2.l%,粗纤维30.6%。氨基酸含量丰

富,叶丛期9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苜蓿草粉,维生素、胡萝卜素、钙含量丰富。

菊苣适口性好,利用率高,猪马牛、鸡鸭鹅均喜食。

在山西每年可刈割3次,亩产鲜草1.1万公斤,折合干草1700公斤。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可刈割4-5次,亩产鲜草1.5万公斤,折合干草2200公斤。在我省的庆安县,生育期可刈割3次,亩产鲜草1.2万公斤。

(三)食用价值。菊苣的嫩叶可以采收食用,但是软化栽培的菊苣芽球主要用于生食。

大型的芽球洗净后把叶瓣剥下,整片叶沾酱,做成鲜美开胃的凉拌菜。

小个芽球可整个食用,洗净后可用猛火爆炒,炒熟即食,不宜久放。

菊苣的根,可切成丝,水浸泡后,用肉丝炒,味道稍苦,松脆。这道菜,我们在山东吃过,感觉很好

菊苣茶是由菊苣为主要原料,辅助枸杞、荞麦、燕麦等中药原料制成的保健茶饮料,具有清肝利胆、降脂降压等多重保健功效。

菊苣根经烘烤磨碎后加入咖啡作增香添加剂或作咖啡的代用品,根煮熟后可涂上奶油食用, 外国人食用,就象东北人吃地瓜。

菊苣叶可做沙拉,也用于咖啡的着色、增浓和增加苦味。

第二部分 菊苣栽培技术

全国有50个产业列入国家产业技术体系,菊苣作为牧草产业的一部分。从国内栽培研究上看,都是饲用栽培、软化栽培。收获块根的栽培,大多是经验性的,没有标准化的栽培技术。

如何制定出符合我县的栽培技术,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查询资料,掌握栽培方法;二是外出调研。对山东省的邹平县、汶上县,省内的五大连池市、庆安县,与有经验的种植人员沟通了解;三是借鉴我县栽培相似植物的技术规程。菊苣与伞形科的胡萝卜,十字花科的白菜,菊科的万寿菊,藜科的甜菜都有相似之处,我们结合以上作物的栽培特点,经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论证,提出纸筒育苗移栽。

这种栽培,我们有三点考虑:一是菊苣种子细小,出苗困难,育苗可提高出苗率;二是保证密度,菊苣的密度应该控制在1.8万株,需双行拐子苗;三是减少风害的危害,我们依安县十年九春旱,春风大。菊苣要求出苗需要湿润的环境。菊苣从播种到出苗需4-5天的时间,出苗后,春风大,会降低保苗率,这也是我县甜菜丸粒化栽培技术推广速度慢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借鉴甜菜育苗移栽技术,种植菊苣。因此,我们对菊苣的栽培还是提倡以移栽为主,直播为辅。

一、选地整地

菊苣适应性广,菊苣对土质要求不严,各类土壤均可种植。最适宜的是没有药害、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结构疏松、排水良好、养分充足、粘度适中,两年内没有种过菊科作物和蔬菜的地块。土层深厚有利于保肥水。菊苣是肉质直根,根系发达入土深度可达1米,

篇四 芽球菊苣
菊苣的发现史及其植物学分类

【芽球菊苣】

菊苣,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国内外

均有分布,是最早有文学记录的植物之一,起源欧洲,

在古罗马与古希腊时代已作为药食两用植物广为栽培。

在我国,据考证从数千年前已有野生菊苣的存

在,《嘉佑本草》中已有对野生苦菊(菊苣的一种)

药用价值的记载。菊苣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

均有分布,但因菊苣在我国并未规模种植,所以并未

被人所熟知,东北地区的一些满民,将野生菊苣称为

“硕参”。

菊苣伴随着农业的出现见诸于世 ,属于旱金莲的丛生,主要生长在近东(离西欧较近的国家和地区)区域,至今已有6000余年。该植物具有相当广泛的药用价值,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已被医疗领域发现并使用。【芽球菊苣】【芽球菊苣】

•17世纪,北欧开始出现菊苣的•1920年菊苣开始被用于开

篇五 芽球菊苣
菊苣种质资源研究进展_罗燕

菊苣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罗燕,白史且,彭燕,张玉

1,2

2

2

1

(1.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1731;2.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菊苣(Cichoriumintybus)属于多年生宿根植物,是菊科的一种重要牧草,具有产量高、适口性好、蛋白质含量高、适应性强、对土质要求不严、耐寒、耐热、抗干旱等优良特性,可将菊苣和粮食作物进行间种,解决牧草种植与粮食作物争地问题。近年来,菊苣在我国的高海拔地区已被广泛运用。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水平上综述了菊苣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菊苣转基因研究、品种选育和栽培利用以及菊苣产品的开发利用情况,针对目前菊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菊苣;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10)07-0123-10

菊苣(Cichoriumintybus)为菊科菊苣属多年

同一生境的菊苣农业生物学性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具有较大的差异。张颖[5]经观察发现,在其试验地种植的普那菊苣的基生叶片明显的分为不同的表型:叶脉颜色有红色和常色2种,叶形明

显地分为羽状深裂和锯齿状2种,因此根据叶脉和叶形的不同将普那菊苣划分为4种类型。菊苣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栽培利用,通过开展不同种质材料的形态学和农艺性状评价,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种质,可为菊苣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高产优质的饲用牧草,原产于地中海、中亚和北非,在新西兰和英国等国用于放牧地牧草混播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而被美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品种

[1]

,目前已成为美国和加拿大

大面积栽培的主要牧草。菊苣属于多年生宿根植物,具有产量高、营养价值好、适应性强、对土质要求不严、耐寒、耐热、抗干旱等优良特性,将菊苣和粮食作物进行间种,可解决牧草种植与粮食作物争地问题,促进种植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2-3],在我国北方湿润或半湿润,冬季严寒地区,如华北大部分地区、内蒙古、陕甘宁灌溉区、新疆伊犁河谷地带等都有引种栽培利用,特别是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高海拔地区已得到广泛种植,其中最广泛使用的品种是普那菊苣。

1.2细胞学标记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染色体形态及其倍性水平的研究是开展植物遗传育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已有对普那菊苣的种源报道表明,普那菊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n=18,为二倍体,没有发现染色体倍性水平的变化,

且染色体大小不一。早在1985年Haque等[6]就对C.intybus(Witloofchicory)做过初步的核型分析,但是C.intybus用于核型分析的分裂相染色体凝缩程度较高,而且D与C染色体端部重叠。葛荣朝等[7]对普那菊苣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和C分带研究,确定普那菊苣的染色体核型组成为:2n=2x=18=18m。利用BSG方法对其

*收稿日期:

1 菊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1.1形态学标记 从形态学或表型性状来检测

遗传变异是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办法。虽然形态学性状易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但在同一生境下,对不同种质材料或居群进行形态学性状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地分析其遗传变异。李明胜

[4]

就对普那菊苣在同一生境中出现的叶裂

型、全缘型和红叶型3种类型植株的株高、叶宽、叶长、茎叶比、基茎粗、株高整齐度等田间农业生物学性状为考察指标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采自

2009-09-08

基金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2008JY0010);国家农业行

业专项(nyhyzx07-022);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作者简介:罗燕(1985-),女(彝族),四川乐山人,在读硕士

生,研究方向为草资源评价及育种。EËmail:luoyan3717@163.com

通信作者:白史且

染色体进行C分带研究,确认普那菊苣的标准C-分带为2n=18=2CT+4CTI++ICTI++ICT+I+,并且对Haque等命名的C和D染色体名称进行了相互调换。李明胜[4]的研究表明普那菊苣种内不同类型之间的染色体发生了变异,其中红叶型的染色体为2n=16;全缘型和叶裂型的染色体为2n=18。与葛荣朝等[7]的研究结果相同。但两者的核型公式不同,葛荣朝的研究认为,普那菊苣的核型公式为2n=2x=18=12m,9对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而李明胜研究的核型公式为:叶裂型为2n=18=14m+4sm,第1,3两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其余7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全缘型为2n=18=16m+2sm,第7两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其余8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红叶型2n=16=12m+4sm,第6,7两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其余8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另外两者的相对长度和绝对长度有一点差别,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预处理的不同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一些较小的染色体着丝点不易分辨,造成测量上的误差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张颖研究了普那菊苣品种的核型分析,表明其核型公式为2n=2x=18=18m,相对长度为7.33%~16.05%,平均臂比为1.43,最长染色体和最短染色体的比值约为2.19,各染色体的臂比值均小于2,属于较为对称的1B类型,在系统演化中属于比较原始的植物种类;普那菊苣品种内还存在一种染色体缺失类型,核型公式为2n=2x=16=16m,染色体相对长度为8.57%~17.69%,平均臂比为1.39。此外,Gobbe等

[8]

[5]

质遗传多样性的报道,但严格按照居群生物学的要求采集不同居群的单株,以分子生态学的视角分析野生菊苣的群体遗传结构和基因流的报道很少。陈宣等[10]对结缕草属(Zoysia)植物耐盐性SRAP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季杨等对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品种(系)间杂交及其杂种后代进行SRAP遗传分析。薛丹丹等[12]对通过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缕草属植物种间杂交的5个组合37份杂交后代进行了真假杂种的鉴定。VanCutsem等[13]认为由于栽培地区菊苣野生种的存在以及相互之间的交叉授粉导致了基因流动(geneflow)的可能性,并采用AFLP标记方法对菊苣野生种和栽培种之间的基因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菊苣的栽培商业品种和自然群体形成了2个不同的基因库,且还有一些基因型为中间型的个体存在。Baes和VanCustem等用同工酶,Kiers等和Koch和Jung用RAPD和AFLP标记也证明菊苣栽培种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是Witloof菊苣(C.in-tybuscv.Flash)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不高,究其原因可能与它高强度的选育有关,Witloof是通过一个一定限定数目基因型的开放群体杂交选育出来的。Baes等研究了栽培野生种、商业品种和布鲁塞尔菊苣3个基因库的10种同工酶的多态性。Bellamy等研究了意大利菊苣、咖啡替代品菊苣、芽球菊苣细胞质DNA和核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为品种鉴别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芽球菊苣】

[18][15]

[14-15]

[16]

[17]

[11]

2 菊苣种质资源育种研究

2.1国外育种研究进展 国外已在菊苣育种

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培育出很多满足不同需求的菊苣品种。在意大利,根据菊苣的收获时间、叶形和叶片的大小,在国家农业部注册了51个品种。近年来,国外主要是通过研究影响菊苣生长的各个因素,来提高菊苣的产量和品质。比如,在1990年,Nicola和Vincenzo[20]在意大利进行了不同的收获期对2个菊苣品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的研究;Babid于1994-1996年进行了考察天气状况(太阳辐射量、光照和积温)对菊苣根成熟的影响,同时评估了利用热量需要量对收获时期进行预测的可能性[21];在1999和2000年,

[19]

的研究认为由于三倍体菊苣的糖

贮存量远高于二倍体菊苣,叶量更丰富,产量更高,且具有不育性,因此被广泛用于生产;由秋水仙素诱发的四倍体菊苣也已被用于生产中,但其产量一般,而且混倍体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Rambaud等[9]换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形成四倍体,结果得到了25%的四倍体菊苣(2n=36),且后代性状稳定。

1.3生化和DNA分子标记 近几年国内开

始有基于分子标记研究莴苣(Lactucasativa)种

Rodkiewicz[22]在波兰进行了不同的播种期对菊苣产量的研究;Khalmirzaev[23]研究了在保护地栽培中,距离和播种期对菊苣产量的影响;Babik,Figueira等[24-28]为了追求菊苣根的高产量,进行了不同的栽培密度与菊苣直根产量关系等的相关探讨。菊苣在美国也广泛饲用,Foster

[29]

苗栽培可解决该草在生产中抓苗保苗问题。张天双等[34]在2003年将普那菊苣引种到四川九寨沟县,经试验表明菊苣在九寨沟县海拔2000m以下高半山干旱河谷地带能够适应并能顺利越冬。陆翠芳[35]将欧洲菊苣/甜馨0引种到海拔1860m,年平均温度15.7e的云南海原县,结果表明菊苣在全年生长期内无病虫害发生,并且/甜馨0产量高于/普那0。李春发等[36]将美国牧草菊苣引种到辽宁省朝阳市,菊苣在当地表现出较好的生态适应性,抗旱能力、耐寒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

[37]

都比较强。孟林等在北京地区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引种饲用普那菊苣,并开展其生态生物学、生产性能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菊苣在北京地区具有很好的生态适应性,生长期250d左右,利用期长达6个月,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韩永芬等[38]将普那菊苣、欧洲菊苣和美国菊苣引种到贵州3个地区进行区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各试点不同气候条件下,参试菊苣品种均能正常开花结实,表现出较好的生态适应性,能耐夏季干旱、冬春寒冷的严酷条件,抗病虫能力较强,可作为贵州不同生境条件下推广的优良饲草品种。

2.2.2国家登记品种 我国菊苣种质资源的利用水平低,一些机构研究了其组织培养、菊粉和菊糖的提取,但是对菊苣种质资源的研究及新品种选育仍是一片空白,目前我国仅有2个菊苣登记品种,并且都是引进品种(表1)。

登记时间19972007

适应范围

华北、西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芽球菊苣】

长江中下游和水热条件较好的北方部分地区

在美国

Appalachia州中部种植菊苣,研究其在当地气候

下的生长和营养品质及对当地动物的适宜性。Znidari等[30]2002-2003年在斯洛文尼亚中部(南斯拉夫)种植8个不同品种的红头菊苣,研究这些品种不同的菊苣在生长性能、产量、生长持续性并进行了比较,适应性好,长势较好。目前最常见的饲用菊苣是GrasslandsPuna,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有好多个品种选育成功,并在世界各地广为种植,其他品种有:Accalai、Marrubiu、ForageFeast、Lacerta、Choice等[31-32]。

2.2国内育种研究进展

2.2.1引种 普那菊苣1988年从新西兰引入我国,在太原试种,先后进行了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生态学特征、饲用利用技术、生产性能研究。经试验观察表明普那菊苣适应性较强,抗盐碱、喜肥喜水,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营养丰富,饲喂效果好,适宜在山西省太原及其以南地区推广种植。李会科等[33]在2001年研究了普那菊苣在延安市飞马河流域的生长特性、农艺经济性状及育苗栽培技术等,结果表明,普那菊苣能够适应该区域土壤气候及一般田间管理条件,产草量高,抗病无虫,育

序号12

品种名称普那C.intybuscv.Puna

将军C.intybuscv.Commander

品种来源引进品种

表1 菊苣国家登记品种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百绿国际草业有限公司

引进品种

3 转基因研究

目前,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和改良的菊苣牧草新品种的研究,至今未见相关报道[39]。国内程林梅等利用农杆菌介导建立了菊苣高效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成花基因的转基因抗性苗,而在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对

[40]

其转化效率和外源基因的表达有影响,如受体基因型、液浸过程、转化条件、及时对转化植株的筛选等[41],每个因素都关系到转化的成功。韩晓玲等[42]以菊苣叶片为外植体,通过不定芽直接发生途径,建立了高效离体植株再生体系,为菊苣快速扩繁和利用生物技术进行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宋书锋等[43]建立了普那菊苣的高频再生体系,为利用普那菊苣生产动物口服型疫苗建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在植物转化过程中,如果卡那霉素浓度太大,就会杀死植物细胞,而死细胞对邻近的活细胞往往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利于转化细胞生长,故选择较低浓度的卡那霉素比选择较高浓度的卡那霉素更有利于转化[40]。但是试验中存在筛选的抗性植株不很彻底,抗性株中有时还存在一些假阳性株的问题[44-45]。所以一般在继代、分化和成苗过程中应进行再次筛选,逐步淘汰一些非转化植株,以确保筛选结果可靠。今后仍需要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以适用于从转化过程到转化后代各个不同时期的筛选。

原酶活性(Nitratereductaseactivity,NRA)缓慢降低,42~63d急剧降低,而叶片的NRA升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m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分析发现叶片NRmRNA和NR蛋白在整个试验期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硝酸钾吸收的改变并不是控制在同一水平。Goupil等研究了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对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菊苣根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菊苣幼苗对硝酸钾和碳水化合物的调节是通过调节ABA实现的。Brigitte等研究了硝酸还原酶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发现3h后的NRA、12h后的NR量以及几天后的NR信息核糖核酸(messangerRibonucleicacid,mRNA)均下降60%。AbdelaliChraibi等研究了脱落酸对菊苣细胞悬浮液氮的分割、糖代谢、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以硝酸钾和铵作为氮源,发现首先被吸收的是硝酸钾,3d后则铵起主要作用;ABA处理组的NA水平比对照组高50%,说明ABA改变了细胞内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和抑制了产生酸的转化酵素蔗糖合成酶以及蔗糖磷酸盐合成酶的活性。Vuylsteker等研究了萘乙酸(A-naphthaleneaceticacid,NAA)对菊苣侧根硝酸还原酶表达的研究,发现一定量的NAA可以使顶部被抑制了的菊苣根再生,其机理是NAA增加了硝酸还原酶的表达,从而促进侧根的形成和生长。Vuylsteker等[55]研究了生长激素对菊苣侧根形成的影响,发现侧根的生长需要更多的生长激素,而内源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acid,IAA)促侧根生长作用比NAA快,但随后主要是促进根的伸长。菊苣根中NR、谷氨酰氨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formof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NADH)、铁流蛋白谷氨酸合成酶(ferrodoxinglutamatesynthase)和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dehydrogenase,GDH)均随季节表现出周期性波动,冬季菊苣根中的谷氨酸合成酶、NADH、铁流蛋白谷氨酰氨合成酶和NR活性均增加,GDH刚好相反,只有在夏季才增加;通过免疫蛋白(Westernblot)分析发现这些酶量的波动与菊苣的生长和衰老规律一致。

【芽球菊苣】

[54]

[53]

[52]

[51]

4 菊苣生理研究

目前,关于菊苣的生理生化研究仅限于光合生理的研究以及植物激素对菊苣生长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助于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提高植物的光合能力,植物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是在一定天气条件下,各种生理生态因子综合效应的最终反应,其结果可作为分析产量限制因素的重要依据。张颖

[3]

对处于抽茎开花初期的不

同表型普那菊苣进行了光合作用的研究,表明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大气温度T也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在14:00达到峰值41e;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为早、晚较高,中午较低,下午14:00到谷值,呈先降后升的单峰趋势。除此之外,气孔导度对普那菊苣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胞间CO2浓度则是影响普那菊苣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限制因素。在国外,De-meulemeester等研究了春化作用对菊苣成花的影响及赤霉素对长日照和短日照下菊苣的花芽分化及茎伸长的影响;Limami等[48]认为Witloof菊苣的芽球损伤与局部缺钙有关,研究了胁迫下Witloof菊苣根中钙的积累及运输;VanOutryve等[49]对Witloof菊苣种子的微植物群进行了研究。Nathalie等研究了菊苣根对硝酸钾的吸收利用和菊苣的快速生长,21~42d根部的硝酸还

[50][46-47]

5 栽培利用

在我国,菊苣主要分布于北京(百花山)、黑龙江(饶河)、辽宁(大连)、山西、陕西、新疆(乌鲁木齐、伊宁、阿勒泰)等地,生于滨海荒地、河边、水沟边或山坡[56]。近年来,菊苣在我国的四川、重庆、山西、甘肃、陕西、黑龙江、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广泛栽培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57-59]。从种植情况看,菊苣在15~25e下生长迅速,夏季高温,只要雨水充足仍然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8~-10e时仍保持青绿,-15~-20e能安全越冬,耐寒性较强;在辽宁朝阳地区种植,2个月未降透雨,玉米枯黄的情况下菊苣仍能生长,抗旱性较好,这与发达的根系有直接的关系;在pH值8.2的土地上生长良好,耐盐碱,因此,可通过单播或与其他牧草混播的多种栽培利用模式及放牧、青刈、青贮和干草调制等多种利用方式用于发展草地畜牧业。菊苣以适应性广泛和优质高产的特点被大量应用于草地农业及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是一种优良的多用途草类资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目前,/普那菊苣育苗移栽丰产栽培技术0已成为陕北黄土高原设施养畜生产中重点推广的技术措施之一,该项技术对黄土高原及类似区域开发利用普那菊苣有重要指导作用[61]。

[60]

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苣随着播种期的延迟,降低了莲座期菊苣的产量。菊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合秋季种植,以9-10月中旬为佳,适合南方种植,北方高寒地区存在越冬问题,代立兰[67]在兰州地区种植菊苣,发现菊苣当年生长良好,但抗寒性差,在引大灌区越不了冬。

渠丽琴[68]研究了影响菊苣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在山西省晋中地区菊苣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5日,有效直根产量为43014.9kg/hm,播种期越早,菊苣抽薹率越高,直接影响菊苣有效直根产量,但是播种期太晚也严重影响菊苣有效直根产量。

2

[66]

5.3管理 房震[69]研究了冬前刈割和春季施肥

对菊苣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显著增加菊苣的生殖枝数、生殖枝高度、植物花序数和花序种子质量,其中,氮磷钾复合肥施用效果最好,氮磷肥次之,氮钾肥和氮肥最差;施肥处理显著增加菊苣每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种子千粒重和实际种子产量,其中,氮磷钾复合肥施用效果最好,氮磷肥次之,但钾肥和氮肥最差;施肥处理显著增加菊苣标准发芽势和发芽率、四唑染色法的染色种子比例,但显著降低种子电导率和种子浸出液含糖量,说明施肥处理能显著增加菊苣种子的(生)活力,其施用效果为:氮磷钾复合肥>氮钾肥>氮磷肥>氮肥。熊先勤等的研究表明,对普那菊苣产草量的影响除了种植密度外,就是氮肥、磷肥和钾肥,而其中,氮肥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菊苣在播种后应保持田间表土湿润,在出苗或移栽后应及时除杂草,同时灌溉浇水并追施速效肥,以氮肥为主,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在施肥的同时也要随时注意田间排涝降渍,防止因田间持续积水而造成烂根死苗。在幼苗期及返青后易受杂草侵害,要加强杂草防除,在菊苣长大长高后,就可以竞争性抑制杂草生长,故无杂草危害之忧。

[70]

5.1选地 菊苣生长期对水分和肥料条件要求

较高,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和肥料供应,Borwn等[62]曾报道水的使用量与菊苣干物质产量成线性相关,但生长期忌田间积水,因此低洼地、水稻田一般不宜种植。菊苣怕涝,喜透水性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物的疏松沙壤土和壤土,需高垄栽培,栽培地应通风向阳且四周都有排水沟,确保田间灌溉,排水性良好,且播种密度要适当。如果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种植,应首先去除杂草(用除草剂喷施1周后深翻土地),然后进行整地施肥,与此同时,由于菊苣种子细小,土地翻耕之后应细耙。

[63]

5.2播种 早在20世纪70年代,荷兰的Fran-ken就指出菊苣的生长以及产量的高低受到菊苣播种时间、地面温度和刈割时间的影响。Chit-tenhelm和Siegfried研究了在比利时Heverlee地区不同播种日期对菊苣刈割产量和菊苣根产量

[65]

[64]

5.4利用 韩永芬等[71]结合不同刈割高度产量

分析得出,在普那菊苣抽薹期株高40cm时产量较高,达到73365kg/hm2,此时是该草的最佳利用期。菊苣的产量和营养物质组成受到刈割时间(8月中旬和11月中旬)的影响,Baert[72]发现11

篇六 芽球菊苣
关于菊苣的综述 郑赐辉曾诸林

关于菊苣的综述

生命科学学院 11级动物科学2班

学号:2011084615/2011084609 姓名:郑赐辉/曾诸林 指导老师:许卫华

【摘要】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短粗。茎直立,有棱,中空,多分枝。中药名分别为菊苣、菊苣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健胃等功效。富含多种糖分、矿物元素,其中果聚糖含量15%~20%,菊苣经加工提炼果聚糖可制为菊粉。国外广泛作用饲料、蔬菜和制糖原料。其产量、营养、生长期、病虫害等众多特性突出。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很好的食材。

【关键字】 菊苣 品种 种植

目录

正文

1.菊苣的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150cm。根肥大。茎直立,有棱,中空,分枝偏斜且先端粗厚,有疏粗毛或绢毛,少有无毛。基生叶倒向羽状分裂至不分裂,有齿,基部渐狭成有翅的叶柄;茎生叶渐小,少数,披;针状卵形至披针形,上部叶小,全缘,全部叶的下面被疏粗毛或绢毛。头状花序单生茎和枝端,或2~3个在;中上部叶腋内簇生;总苞圆柱状;外层总苞片长短形状不一,下部软革质,有睫毛;花全部舌状,花冠蓝色。瘦果先端截形。花期夏季。

2.菊苣的种类

2.1乳黄色品种

梅切丽斯: 从荷兰引进的品种。软化后的菊苣芽球非常整齐、紧凑,用作中晚熟和晚熟水栽软化。软化栽培前需经低温贮藏处理。

艾切利尼莎: 从英国引进的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容易栽培,宜直播。软化芽球整齐、肥厚,单芽重约 100~150克,乳黄色。

巴西白菊苣: 从巴西引进。株根休眠期不明显,软化后的芽球较白。

土不菊苣: 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是由巴西白菊苣的经过人工挑选在改变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出来的,颜色更接近于澄净的黄色,株根休眠期比较明显,软化后的芽球成亮白色。同类品种还有科拉德、特利劳夫、沃姆、白河等。

2.2 红色芽球品种

德国红菊苣: 从德国引进。肉质直根较细小,植株生长势较弱,叶片绿中带深紫红色。促成栽培后芽球型较少,近椭圆形,叶肉红紫色,主叶脉和叶鞘奶白色,质脆嫩,与乳黄色品种比较其苦味较淡,清甜味更浓,口感好,单芽球重30~80克,芽球见光后绒毛增多。 法国红菊苣: 从法国及意大利引进。芽球较小,叶肉较厚,边缘微皱,叶缘紫红色,叶脉

及近叶脉处的叶肉奶白色,味甘甜,质脆,优质。[1]

2.3结球菊苣 此类菊苣与结球生菜相类似,主根较短,须根系发达,叶簇为根出叶,生长多片叶后即向内卷,而逐渐形成叶球,生长期较短,栽培容易,分红色叶球和绿色叶球两大类:

艾利奥斯: 从荷兰引进的杂种一代品种,植株较大,外叶绿色,叶较多,叶球大,圆球形,红色。耐热性较差,适于秋植。种植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

西乐拉: 从荷兰引进的品种,早熟型。外叶少,绿色。叶球红色,较小而紧凑。该品种耐热性强,抽薹晚,适于露地及保护地栽培,也可以用塑料箱或花钵种植。露地栽培可密植,种植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

吉尤利奥: 从荷兰引进的红叶球品种。耐热性较强,晚抽薹,产量较高。可于夏季栽培。种植株行距30×30厘米。

塞萨拉尔: 从荷兰引进的品种。晚熟型,耐寒力强。植株较大,较直立,外叶绿色,叶球为圆球形,红色。种植的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从定植至采收75天。

法国红菊苣: 从法国引进的红色叶球菊苣。较耐热,晚抽薹,植株中型,外叶较多,绿色,叶鞘紫红色,宽厚。叶球扁圆形,紫红色。从定植至采收约70天。同类还有“美杜莎”F1、古斯特、德国红叶菊苣等。

绿色叶球品种皮罗托: 从荷兰引进的杂种一代品种,中晚熟。叶球圆柱形,深绿色,外叶少,株高35~40厘米,种植株行距30厘米×35厘米。从定植至收获70~80天。

斯卡皮亚: 从荷兰引进的早熟品种。可用于软化栽培。叶球圆柱形,浅绿色,外叶小,株高30~35厘米。可夏种。种植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从定植至收获约60天。从荷兰引进的中晚熟品种。植株较直立。株高35~40厘米。种植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从定植至收获约70天。 柯士里塔斯。日本品种。植株较直立,株高35~40厘米。叶球纺锤形,

[2] 黄绿色。从定植至收获约需70天,不宜作软化栽培。

3.菊苣的种植

播种时间本地种植时间为每年四月下旬,浇透水后人能进地即播。播种方式(方法)播种方式有直播(覆膜浇水后破膜点种)和育苗移栽两种。直播用深种浅覆法,每穴1—2粒种子育苗土的配置一般配方比例为田土6份,腐熟有机肥4份,若土质过粘时应加入适量的细沙或炉渣(注意:田土须用3 ~4年内未种植过茄果类、马铃薯、瓜类等的大田土,有机肥必须完全腐熟,田土和有机肥混匀过筛后再加入速效肥料,育苗土用速效肥1kg/m左右;为防止苗期病害,育苗土使用前应进行消毒,育苗土用40%福尔马林200~300mL/m,,适量加水喷洒到土中,拌匀后堆放,盖塑料薄膜密闭2~3d。然后去掉覆盖物散放福尔马林。1~2周后待土中药味完全散去时再使用)。

采收时间采收时间为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采收,在土地完全结冻前采收完成。采收过程采收前先取样送检,经公司质管部检验合格后,对种植户下发《采收通知书》,即可组织人力或机械采收。茎叶分离截去叶片,将其肉质根集中装入干净的编织网袋码放整齐,待运回公司。菊苣种植环境十分广泛。栽培条件宽松。管理粗放。菊苣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很少发生病虫害.栽培管理十分简单。菊苣主根系发达,入土深,大多分布在4O~50厘米深,所以选择适宜土壤尤为重要;尤其是育苗移栽,移栽定植后根系下扎能力弱,土壤板结粘重,

易形成多权根。若穴盘育苗苗龄长.定植后易形成多权根,影响品质及产量。 [3]

4.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①菊苣种子萌发时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温度、湿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出苗。②由于菊苣播种深度浅,种子包衣过厚、过硬,难以吸水萌发,造成种子萌发受阻。③有的菊苣种子萌发后受到盐碱影响难以生长,遇雨后便会发黄碱死。④菊苣种子萌发后顶土能力差,

[4]人工放苗易折断小苗。

5.菊苣的营养成分 适口性极佳菊苣具有甘荬菜相似特点,折断后都有白色乳汁流出,适口性都很好,不仅猪牛羊兔、鸡鸭鹅及草鱼爱吃,还是人类的优良蔬菜。叶丛期粗蛋白含量22.87%,初花期粗蛋白含量

14.73%,平均17%,还含有粗脂肪2.l%,粗纤维30.6%,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多种微量元素。

6.菊苣的药用价值 菊苣的有效成分研究的较多,现已确定菊苣中含有酚类化合物、糖类、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倍半萜内酯类、香豆素类等成分。菊苣的主要成分,决定了它在以下这些方面有药理作用。中药名分别为菊苣、菊苣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健胃等功效

抗菌作用菊苣根的乙醇或乙醚提取物有抗菌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是一种倍半萜,野生菊苣花的煎剂有抗菌、收敛作用。菊苣的根提物菊粉是一种天然的碳水化合物,几乎不被胃酸水解和消化。菊粉在到达结肠前未被破坏,在结肠中被大量有益微生物用作营养物质,具有益生素的特点。摄入菊粉后,可明显增加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双歧杆菌能有效抑制潜在病原菌的生长。它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物质。双歧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乳酸,降低肠道内的pH值,它还能分泌抑菌物质,减少腐败因子和毒素的形成,因此降低了肠道感染的机率。菊苣还有增强心脏活动的功能可产生抗过敏作用,提高食欲,改善消化功能,还有

缓泻的作用等。野生菊苣花的浸剂对动物注射,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并增强心脏活动(振幅加大而频率减慢)调煎剂有抗菌、收敛作用。根可提高食欲,改善消化功能;高浓度的浸剂可增进胃分泌,但不增进平滑肌张力。根的乙醇或乙醚提取物有抗菌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

[5] 是一种倍半萜。根还有轻泻作用。种子有非特异住植物血球凝集素。

7.菊苣的加工

芽球菊苣以肉质直根经软化栽培后形成的芽球供食。结球菊苣的嫩叶可以炒食、做汤或做色拉;软化栽培后的菊苣芽球可用以生吃或做成鲜美开胃的凉拌菜。

菊粉能够被大肠中的微生物发酵.生成乳酸和短链脂肪酸。而且在人体内发酵会引起双歧杆菌数量的增殖,生成菊粉的益生素原形。

生产菊粉所用原料大部分来源于菊芋,很少利用菊苣肉质根。初步研究表明菊苣肉质根是非常适用于生产菊粉的材料。饲草用菊苣也可在刈割完地上部分后利用肉质根生产菊粉。

8.菊苣的饲用价值

由于菊苣叶片质地嫩、适口性好、无异味。猪每天可采食4—5公斤,兔子采食3公斤左右,鹅采食3公斤。经过养猪场、养兔场饲喂结果:采食菊苣后,猪食欲大增,发病率降低,毛色泽光亮;兔子采食后,从未发生过拉稀现象,原来拉稀的兔子,饲喂菊苣后两天,便止泻了,因此,菊苣与其它叶菜饲料相比还有止泻作用。菊苣由于其产量大、成本低、周

[6] 期短、收益高,在养鹅上也有很好的前景。

9.菊苣的饲喂实验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十分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血浆内皮素一1(ET一1)和c反应蛋白(CRP)与DN密切相关。炎症反应是DN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在DN的发病中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由此认为DN可能是细胞因子介导的慢性炎性反应实验表明菊苣多糖可通过抗过氧化作用,抑制ET一1和CRP水平,缓解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10.菊苣对肉质、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 添加l0%菊苣(以风干基础计)可降低料重比(P<0.05)、背膘厚(p>0.05)和剪切力

[7] (p<0.05),提高瘦肉率(P<0.05),从而降低饲料成本,保持优质风味猪的特性。

11.菊苣的应用前景

我国的牧草品种繁多,但若从产量、营养、生长期、病虫害等诸要素综合衡量,菊苣不愧为其中的佼佼者。在蛋白质含量方面虽比不上鲁梅克斯,但后者易受蚜虫危害,而菊苣无害恰好是它最大的优点,在产量方面虽然没有聚合草高,但在夏季只有对聚合草的褐斑病加

强防止才能确保高产,而菊苣至今尚未发现有传染性病害;此外,串叶松香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等虽然也是多年生优良品种,但在产量与蛋白质含量,适口性方面,仍比菊苣稍逊一筹;至于籽粒苋,苦荬菜、苏丹草、黑麦草等众多的一年生优良牧草,由于每年都要播种与一次播种多年利用菊苣相比却显得太麻烦。因此,把菊苣作为饲草的首选品种将是未来发展

[8] 的一种趋势。

12.总结

多年生草本,全株都有极大的利用价值,菊苣的饲用,药用,食用,加工等等方面,从产量、营养、生长期、病虫害等诸要素综合衡量,且耐热、抗旱、抗碱、抗病、无虫、适应能力强,可作为我国优良特色经济作物开发利用。

13.致谢

参考文献:

[1]许亮.食用菊苣引种试验[J]昌吉市佃坝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村科技,2012

[2]王喜民.菊苣多糖对链脲菌素糖尿病肾病大鼠ET-1、CRP的影响[J].吉林省食品药品认证和培训中心,黑龙江医药,2013

[3]朱宝疆.菊苣及其在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J].黑龙江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科技论坛,2011

[4]黄国安.菊苣种植技术[J]云南省华坪县畜牧兽医站,畜禽业,2014

[5]何欣,菊苣酸的胃肠道稳定性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安微农业科技,2013[6]王玉麒.菊苣饲喂肉羊试验[J]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AnimalHusbandry& VeterinaryMedicine,2013

[7]杨跃奎,刘锐.菊苣对川藏黑猪配套系商品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J].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猪研究所。养猪2013

[8]打造菊苣产业,致力功能性食品开发[J]丰宁平安高科实业有限公司,2010

致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