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打车收入怎么样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快的打车收入怎么样
滴滴专车司机月收入从月薪两万减到三千了...

临近深夜12点,专车司机依旧在路上接活。本报见习记者 刘飞跃 摄

  干了六年出租车生意的何云(化名)转行干专车司机已经六七个月了,从最初的月入两万到现在的三四千,随着济南专车市场的发展,何云的收入坐上了过山车,起起伏伏。而跟他同时成为专车司机的50个人,现在剩下也不到10人。“现在国家政策不明确,我不可能开一辈子专车,如果有更加合适的工作,我可能马上走!”何云说,给专车一个名分。

  专车来了,六年工龄“的哥”转了行

  现在是狼多肉少,我每天也就干七八单,一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月收入三千多元,比刚开始干专车的时候还难。”何云告诉记者,随着各大公司在专车市场的竞争加大,还有不少私家车混迹其中,自己的收入还不如刚开始干的哥时。

  2008年10月份,中专刚刚毕业的何云(化名)来到了济南,跟哥哥做起了出租车生意。“扣除了份子钱及其他各种费用,每天收入二百元上下,每个月的收入在六七千元。”何云说,他来自济南一个并不太富裕的县,二十岁出头的他比较满意当时的收入。

  六年来,何云早起晚归,虽然辛苦,但月收入还算稳定。2014年8月19日,滴滴打车宣布推出提供中高端服务的专车业务。9月下旬,滴滴专车在济南上线。由于价格太高,当时滴滴专车在济南并没有迅速打开市场。

  2014年11月底,何云的出租车六年营运的期限已到,对于出租车行业失去热情的他毅然退了车,登陆济南市场仅两个月的滴滴专车进入了何云的视野,“虽然当时出租车生意还可以,但是因为开出租对腰椎、颈椎都不是很好。”说起当时的决定,这个从农村出来的小伙子语气坚定,对专车未来发展虽然不是很清楚,何云就是干够了出租车,想尝试一份新的职业。  

  曾经的月入两万现在只能想想了

  滴滴专车刚进入济南时,不少市民把其视作黑车,何云每天的业务只有三四单,大多数时间在空跑。“当时我只交了一万元保证金,因为生意并不是很好,为了鼓励专车司机,滴滴公司开出的底薪就是五千元,一开始好多市民仅仅是出于好奇去体验一番专车,并不把其作为主要出行方式,司机收入并不高。”何云告诉记者。

  转折发生在2014年12月。在稳固了出租车用户之后,为争夺专车市场,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从12月开始又展开了烧钱大战。两大巨头通过多个渠道,对乘客发放四五十元的大额红包,司机每人每天奖励可达百元。

  “整个12月份真是疯了,我挣了两万三四。早上七点多起来,干到晚上十一点,虽然辛苦,但是干起来非常起劲。”何云说。专车软件发放大量补贴的方式来增加用户最终让出租车司机明白了过来,为专车软件培育了客户的出租车司机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2015年首个工作日,沈阳数千台出租车不高兴了,原因就是“滴滴”专车、“快的”专车抢了他们的生意。

  随后,北京、上海、济南、青岛、淄博、沈阳、南京、重庆、天津、杭州等10个城市叫停了专车服务。“那时我们的收入下降了至少三分之一,滴滴打车也调整了补贴策略,专车司机月薪两三万的时代过去了。”何云说。

  滴滴条框愈发多,一批50人的专车司机走得仅剩10人

  “当时跟我一起面试专车司机的有200多个人,滴滴公司最终录取了50个人。”何云说,自己面试成功得益于出租车司机的工作经验。

  竞聘成功的这50人正好赶上了专车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像拧紧了弦的发条,奔驰在济南的大街小巷。刚开始时,何云驾驶着租赁公司的车,并不需要缴纳份子钱,这部分钱滴滴公司替他们出了,但随着市场逐渐成熟,滴滴公司也开始改变策略,把份子钱转嫁到专车司机身上。

  今年1月下旬,滴滴专车开始向司机按月收取4000-5000元的“份子钱”。何云发现,滴滴专车从那时起开始每天从他的账户里扣除140元。等于说,一觉醒来,已经欠了滴滴家140元。滴滴出台的新政策让很多专车司机不适应,那些挂靠的私家车并不交份子钱,由此,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少私家车通过租赁公司挂靠的形式做起了专车。

  “而且现在滴滴公司设置了流水额度,4月份每周账单流水为2800元,因为大多数专车司机难以完成,降低到了现在的1700元。纵然如此,在专车盲目扩充的当下,想完成任务也非常难。”滴滴专车越来越多的条条框框,让不少专车司机选择退出这个具有不确定性的行业。据何云了解,当时与他一起应聘成功的50位司机如今还在干专车的不到10个人。那些退出专车行业的司机,有的又重新开起了出租车,有的则做起了小生意。

篇二 快的打车收入怎么样
创业公司融资得到的钱是怎么烧掉的?

  每天早上,你可能叫着8块钱的专车去公司、吃着10块送上门的午饭、周末花35块就能做个上门美甲……让这些低价成真的,并不是什么技术突破,总会有人为此埋单--不管是创业公司背后的风险投资,还是上市后高估了企业表现的股市投资者。

  2016年春节后第一周,嘟嘟美甲被58到家收购。

  这家2014年6月成立的公司一度自称做到“上门美甲行业第一”,并在短暂生命里拿到两笔融资,共计上千万美元。

  可是,它在卖掉的时候据称只有200万元人民币。一年多时间里,嘟嘟美甲至少烧掉了几千万元。而这样的一个数字,放在近期热门的互联网创业生意里已经不太吓人。

  但是,创业公司融资得到的钱都是怎么烧掉的?

  风投的钱大多变成了各类折扣

  晓露是一位美甲师,于2014年12月在嘟嘟美甲上接单之前,她自己开了一家美甲店。

  回忆起刚刚加入美甲平台的那几个月,印象最深的还是收入。“公司刚成立的那两三个月,多的时候一天能拿到2000多元,一天做满3单、5单就有奖励,我最多一天能做二十多单。”

  嘟嘟平台上最便宜的服务是80元一单,即使只做基础手部护理,也需要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的时间。如果是做更精细的美甲款式,价格也随之不同。像晓露一样的美甲师想要多少活就能接多少,靠的是嘟嘟给用户开出的各式低价折扣,例如转发微博就送100元优惠券、新用户首次下单只需39元、原价119元的法式美甲也只需支付19元就可以体验……

  无论用户花的是39元,还是1元,用户支付金额和实际定价之间的差价,都是由平台补贴给手艺人。收入最高的一个月里,晓露到手的收入达到四万多。

  但这样的好日子没能持续多久,随之到来的是用户快速流失。

  “后来补贴、奖励变少了,隔两三月减一点,去年6月份我离开的时候就没什么了。”晓露说道。又过了半年,嘟嘟卖给了58到家。

  在互联网上门服务工作的手艺人,大多有着相似的故事。在上门按摩平台“宜生到家”工作的周师傅说,补贴最高的2015年夏天,他一个月也能赚2万多元,现在也不行了。

  有的补贴烧在看不到的地方

  每到饭点,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卖小哥开始奔波在写字楼、小区和餐厅之间。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外卖小哥告诉我们,他会同时使用多个众包配送平台,“最多时一个月能挣1.5万元,就是挺累。”

  没多少人愿意为了省几步路,每天多花二三十块吃顿饭。所以这些钱大多由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这样的平台承担。

  同样一家餐厅,如果通过外卖平台点餐,可能会比堂食还便宜几块。这背后没什么神奇的技术,就是有人帮你埋了单。

  同样默默帮你付钱的还有Uber。除非是第一次注册的用户,否则这家公司几乎不给任何优惠券。但为了乘客能够叫到低价专车,Uber交到司机手上的钱远远超过了乘客所支付的金额。

  在Uber补贴力度最大的2015年,北京一个司机如果一周能拉满70单,不管实际交易额有多少,都能获得7000元保底收入。这种保底补贴维持了差不多三个月。

  除了保底补贴。在用车高峰时段,Uber为了鼓励更多的司机上线,还会额外给出最高曾达到3倍的补贴--这还不算上乘客给出的溢价费用。

  接单量大的司机,平台也会根据情况有额外的奖励--如果接满105单,还能再获得1400元行程补贴。

  创业公司到底烧了多少钱

  如果不是缺钱,创业公司其实并不愿意进行频繁的融资。因为融资意味着放弃股份,这不仅会影响到创始团队对于公司的控制权,也会影响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之后创始团队能获得的回报。

  我们可以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生活服务领域,各家公司最新一轮融资之前,所拿到的大部分钱都被烧掉了。

  这样算的话,饿了么成立五年来,至少花了12亿美元。

  数额最高的是滴滴出行。在最新一轮融资前,滴滴出行以及合并前的滴滴和快的打车,总计拿了47亿美元。

  烧钱时间最长的两家公司是去年合并为“新美大”的美团和大众点评。在最新一轮融资前,两家公司已经花了29亿美元。

  给用户和服务者的补贴,也不是这些创业公司巨大开销的全部。广告和应用推广的花销同样是烧钱的大头。

  2015年9月到11月,赶集网旗下的瓜子二手车,宣称在全国一二线城市投了2亿元广告。另一家优信二手车在好声音决赛里则为了60秒广告付出了3000万元,随后又以1.8亿拿下了《奔跑吧兄弟3》的爱奇艺网络独播冠名权。为了争夺用户的目光,人人车则花重金请来了明星黄渤来做代言人。

  烧到最后是为了垄断

  不管是像嘟嘟那样给折扣券,还是像Uber那样补贴司机。本质上都是用更低的价格吸引用户,同时用更高的价格吸引手艺人。

  如果公司自己想赚到钱,只能取其一。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打车、外卖、团购之类的生意,前几大公司都还只能靠倒贴钱同时满足两方。

  烧钱参与者所看重的也都很简单,如果竞争对手撑不下去,它们便能垄断市场。到这时候,盈利就有希望了。

  在美国市场,Uber已经做到了这样。它也曾经靠低价补贴抢市场,虽然从未到中国这样的力度。甩开对手后,Uber便开始从司机那儿抽更多钱。今天Uber在美国市场已经盈利。

  不过即便能够走向垄断,烧钱也是有代价的--烧得越多,创始团队、投资者在上市后能够拿到的回报就越少。

  而具体到一些业务,比如外卖,如果不再补贴,是不是还有那么多人宁愿等上1小时、自己为送餐埋单也是问题。

  如果烧钱大战看不到头,公司和投资人就会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并购。

  当处在行业第一、第二地位的两家公司融为一家,互相烧钱也就没必要了。市场份额排在后面的公司也很难与合并后的新巨头竞争:这个市场就被完全拿下了。

  过去的一年里,许多企业的合并都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完成的。滴滴和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58和赶集、携程和去哪儿、蘑菇街和美丽说。

篇三 快的打车收入怎么样
滴滴打车的盈利模式

滴滴打车盈利模式分析 1、大数据的采集。在使用打车软件的同时,软件会记录乘客的打车起点和终点,然后汇总每一个人的信息,分析数据,总结出频率较高的起点和终点,可能会形成一种类似商业地图一样的东西。如果把城市当做一个平面,这些数据就是城市上面的一个个虚拟建筑,有高有低,出现频率越高的地方,虚拟建筑就越高。通常来说,火车站,商业中心以及高校的虚拟较高。比如说在北京的话,国贸肯定会非常高,在太原的话,和信摩尔会非常高。就这样通过这些虚拟建筑的高低,腾讯和阿里获取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精确的商业图。有了这些数据,腾讯和阿里就可以分析乘客的消费行为以及常用出行路线。

2、信息的价值。通过打车软件可以获取覆盖全中国数亿人口的数据,这是多么值钱的一份信息,这也是腾讯不惜花上数十亿元人民币来购买的信息。这么庞大的精确的详实的细致的数据就是信息的价值所在。

3、商业地产与商业住宅的规划咨询。比如出现了一个与万达竞争的商业地产公司,但是万达有先发优势已经把好地皮给占了,这时腾讯站出来了,然后这个公司就得花钱买腾讯的数据,这就把信息变现了。这还只是其中一种变现方法,以此为基础,腾讯完全可以成立一个极具权威的咨询公司。

4、实体店与虚拟店的结合。腾讯可以将线上和线下打成一片,一个简单的微信号就可以代购,实体店铺有二维码扫一扫便可以微信支付,比起淘宝最关大的优势就是便携性和实时性。所以阿里也着急的总是比腾讯多贴一块钱来采集数据。

5、市政建设的规划。分析打车频率与常用地点后,腾讯就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的利用效率与堵车节点,由此出发可以给市政建设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来改善交通,缓解堵车现象,提高城市道路使用率。甚至可以细化到给每一个消费者提供道路规划。

6、支付方式的改变。微信支付可以加速电子支付替代纸币的速度。

滴滴打车未来如何实现盈利?

如前文所述,滴滴打车积累的数据资源是另外一笔巨大的财富。滴滴打车利用大数据分析挣钱的商业模式,目前想到有两种:

第一种是,按工作日、节假日切割,分析用户历史出行记录,提取用户节假日出行数据,挖掘、预测用户常去位置的潜在信息点,描绘用户的消费需求,为广告主提供精准人群曝光、覆盖服务,赚取精准广告费用。

第二种是,通过调配乘客与出租车司机间的信息连接效率,在乘客端和司机端赚取信息服务费。但前提条件是,未来,乘客出行与司机营运使用滴滴打车的用户覆盖都要达到很大的规模。

场景一,在同一时段、同一区域,当有很多人叫车时,如果乘客想比其他人更快的叫到车,乘客可以选择付给滴滴打车一部分信息服务费,获得优先安排出租车接单的权利。

场景二,当乘客在忙时时段、恶劣天气等条件下加价叫车时,此时附近有多辆出租车在响应抢加价订单,如果某个出租车司机选择出让部分加价费用给滴滴打车,则可获得优先接单机会。

场景一、二,滴滴打车分别从乘客端和司机端抽取了信息服务费来获得收入。其实,这种商业模式的本质是解决司、乘两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对滴滴打车的大数据实时分析与计算能力有很大的挑战。不过,滴滴打车未来依靠大数据分析获取收入的盘子有多大, 或者最终获得纯利润的占比有多高,都一定是取决于滴滴打车的用户规模,因此,不难理解,本文开始提到的滴滴打车花大笔资金补贴乘客与司机的初衷。

篇四 快的打车收入怎么样
滴滴打车盈利模式研究

【快的打车收入怎么样】

滴滴打车盈利模式研究

经济学二班

1104070207

贾英秋

滴滴打车盈利模式研究

最近滴滴打车着实火了一把,随着烧钱大战接近尾声,滴滴宣布5月17日起暂停补现金。下面我来分析一下滴滴打车的盈利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市场上是如何运营的。

一、滴滴打车产品介绍

滴滴打车是由小桔科技创办的,小桔科技是腾讯投资的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致力于移动交通的发展,为乘客提供便利。【快的打车收入怎么样】

滴滴打车软件创始人程维、小桔科技CEO。一年半之前,他毅然离开阿里巴巴,创建打车软件公司——滴滴打车。不过,创业并非坦途,程维最初在拉司机装软件时被当做骗子,一手开发的软件也曾被深圳市交通委叫停,但这位创业者坚信移动互联网改变生活的能力。程维日前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他有这样的恒心,去花10年时间,真正改变人们出行打车的习惯。

App滴滴打车改变了出租司机的等客方式,它可以让司机师傅用手机等待乘客“送上门来”。这款App的原理非常简单,与电话叫车服务类似。即乘客在手机中点击“我要用车”,并发送一段语音说明具体的位置和要去的地方。用车信息会被传送给离乘客附近的出租车司机中,司机可以在手机中一键抢应,并和乘客联系。

滴滴打车创始人程维用“势如破竹”这四个字形容这半年来的发展。他透露,无论是在主管部门、出租车公司还是出租车调度中心,都没有遇到任何阻力。滴滴甚至和北京市两大出租车调度中心之一96106达成战略合作,系统互通,滴滴为96106定制客户端。

“通过与96106的合作,滴滴打车的覆盖范围一下从1万多辆出租车,增加到3万多辆。滴滴打车的叫车信息可以直接在96106的车载终端中显示。”程维介绍说,在北京的叫车成功率有近85%,非高峰期达到90%,除了北京,在上海和广州也有近千辆出租车的规模。

打车app软件相比于电话叫车服务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提供车辆及旅客双方的定位。预约叫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哪里上车”。以前的电话叫车服务,需要乘客向话务员详细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话务员再转述给司机。这种转述的过程往往会发生信息的损耗,导致乘客和司机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所以,一般司机接活之后还要打电话给乘客,再次确认其位置。这是一种不够高效也不够方便的方式。

打车app软件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供了方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打车App,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够提供 LBS 服务。通过这个App,乘客在哪里司机一目了然,司机开到哪里乘客也能随时掌握。双方信息无障碍交流,不存在借助第三方传递而导致的信息丢失。

市面上的打车App软件应用,十之八九使用的都是百度地图。面对如此形势,百度地图也放开合作,面向打车App软件开放接口,力争在百度地图上实现一键打车。所以,如何提供更精准的定位直接关乎用户体验,非常重要。

二、滴滴打车盈利模式分析 1、大数据的采集。在使用打车软件的同时,软件会记录乘客的打车起点和终点,然后汇总每一个人的信息,分析数据,总结出频率较高的起点和终点,可能会形成一种类似商业地图一样的东西。如果把城市当做一个平面,这些数据就是城市上面的一个个虚拟建筑,有高有低,出现频率越高的地方,虚拟建筑就越高。通常来说,火车站,商业中心以及高校的虚拟较高。比如说在北京的话,国贸肯定会非常高,在太原的话,和信摩尔会非常高。就这样通过这些虚拟建筑的高低,腾讯和阿里获取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精确的商业图。有了这些数据,腾讯和阿里就可以分析乘客的消费行为以及常用出行路线。

2、信息的价值。通过打车软件可以获取覆盖全中国数亿人口的数据,这是多么值钱的一份信息,这也是腾讯不惜花上数十亿元人民币来购买的信息。这么庞大的精确的详实的细致的数据就是信息的价

值所在。

3、商业地产与商业住宅的规划咨询。比如出现了一个与万达竞争的商业地产公司,但是万达有先发优势已经把好地皮给占了,这时腾讯站出来了,然后这个公司就得花钱买腾讯的数据,这就把信息变现了。这还只是其中一种变现方法,以此为基础,腾讯完全可以成立一个极具权威的咨询公司。

4、实体店与虚拟店的结合。腾讯可以将线上和线下打成一片,一个简单的微信号就可以代购,实体店铺有二维码扫一扫便可以微信支付,比起淘宝最关大的优势就是便携性和实时性。所以阿里也着急的总是比腾讯多贴一块钱来采集数据。

5、市政建设的规划。分析打车频率与常用地点后,腾讯就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的利用效率与堵车节点,由此出发可以给市政建设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来改善交通,缓解堵车现象,提高城市道路使用率。甚至可以细化到给每一个消费者提供道路规划。

6、支付方式的改变。微信支付可以加速电子支付替代纸币的速度。

三、滴滴打车产品定位分析

1、市场占比

主流打车市场总量排名:根据目前的市场调查,滴滴打车软件占有市场份额为总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四十四;排在滴滴打车之后的是主要竞争对手快的打车。虽然两家的市场份额还是有一定差距,但因为现在市场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大家都在快速的抢占市场份额。除去滴滴打车和快递打车,像摇摇招车和大黄蜂分别占据市场百分之十和百分之六的市场的份额。虽然二者的市场份额不高,但毕竟也是市场的跟随者,要时刻关注。

2、客户端下载

从最新的官方统计得出:目前打车软件客户端下载情况,滴滴打车在各项数据排行情况如下:

总量:目前以280.5万下载总量,排列行业第一,紧跟其后的是快的打车的207.7和摇摇打车的62.7;

渠道情况:但从不同下载渠道来看,滴滴打车在360下载量是最高的92万,其次是安卓市场的75.5万,之后是91万的62万和豌豆荚的51万,总体来说都排在行业的第一位。

3、日订单比例

单日订单总量:滴滴打车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订单总量排行第一,紧随其后的依然是快的打车和摇摇大黄蜂等;

在各大城市的单日下载情况:在北京滴滴打车单日下载突破3万,其次在上海也突破了1万,在广州也将近一万的单日订单量,其他城市均未突破一万的订单量;

中小城市的订单情况:从数据分析来看,在全国的其他主要城市和中小城市,订单量还是很小的,这充分说明市场开发程度的不彻底和不均匀,这个市场还需要我们精心的培育。

从单日订单量指标来看,市场的热度在不断上升,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加大推广力度,从不同的渠道区域营销产品,去扩大市场的份额,去培育消费者的习惯。

4、城市覆盖情况

快的打车已经在全国41个主要城市开展了业务,滴滴打车排在快的打车之后的已经覆盖了全国的32个主要城市,之后是打车小秘书4个,大黄蜂的2个;

虽然在市场总量和日订单量上,滴滴打车排列全行业的第一,但就城市覆盖面上,滴滴打车做的并不是最好,因此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要不断的拓展覆盖面。

但全国城市总量远远大于目前各大打车软件覆盖的市场总量,全

篇五 快的打车收入怎么样
滴滴打车,所见所闻

滴滴打车,所见所闻

昨天晚上用滴滴打车软件招呼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一名中年妇女,一落座就被前档玻璃上悬挂的大屏手机吸引住了,因为此时手机里不断传出客户邀车的语音。

我问司机你的装备好高级啊,因为我接触过的司机很难做到一边开车一边及时抢应滴滴,原因就在于手机没有固定在一个位置,往往会错失掉很多机会。女师傅说为了提高抢应的速度和效率,特意买了一个手机架悬挂在挡风玻璃上,这样在不影响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可以迅速进行抢应,大大提高了订单成交效率。

看我对滴滴很感兴趣,女师傅主动介绍起她的“滴滴生意经”。她说她是滴滴打车的受益者,现在几乎每天的订单都是通过滴滴打车获得的,早就告别了过去漫无目的扫街行为。

我试探着问她使用滴滴后对营业额有多少提升,她很爽快告诉我结果。在使用滴滴之前,每天的营业额差不多在500元左右,每个月的份钱有5600(单班),油钱在5500左右,每月的净收入大约是4000元上

下。使用滴滴打车后,每月的订单数有300多个,每天营业额提高到700元,去掉固定的份钱和油钱,净收入为10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滴滴打车公司每个月还会按订单数、营业额以及服务情况对司机进行排名,排名靠前的都会给予物质奖励,包括100元油卡、玻璃水、脚垫等等。

我很幸运因为坐在我旁边的女师傅便是个明星司机,她很骄傲的告诉我她的订单数排在几千名使用滴滴打车软件司机中的第二位!

在为自己的成绩骄傲之余,她也表达出对行业内一些不良行为的担忧。由于使用滴滴打车的出租车司机越来越多,一些破坏行业生态的事情时有发生。经常有司机在软件播报还未完成时便快速抢应,当获知客户的目的地与自己的目标相差甚远时,便选择爽约,更有甚者关闭手机,拒绝接听客户来电。我接着问道这种行为没有惩罚措施吗?她回答道目前滴滴公司对爽约次数达到6次以上的司机进行“封号”处理,拒绝提供滴滴服务。

她强调说整个行业环境需要每个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用心维护,像滴滴打车这种新型服务模式对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都是双赢的选择,而双赢

的行业环境需要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用真诚的信用来保证。所以她的服务原则就是只要应答了客户,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承诺履约,决不食言。所以她目前的爽约记录数为零,这也是她引以为豪的地方。

最后,师傅谈到滴滴的盈利模式,目前还是全免费阶段,未来收费的可能性也不大。我问她基于何种判断,她答道只要滴滴运营的好,就不愁有客户,客户资源多了,便可以基于滴滴平台开发很多赚钱的应用。

几点思考和体会:【快的打车收入怎么样】

1)只要你想做不怕找不到方法,只要你不想做不怕找不到借口。无论哪个行业,多用心下功夫琢磨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2)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鲜事物。出租车行业是传统行业,曾经风光无限的的哥职业现在早已失去了光环。有人选择了离开,有人选择了坚守。坚守的人有的选择墨守陈规,有的选择尝鲜,滴滴打车软件对很多司机来说都是改变既有习惯的新生事物,手机需要升级换代,对接单的时点、路程需要更细致的规划和排程,并不是每个司机都能做好的。

3)商业模式成败的根本是诚信。这个不需多说,只是由此想到咱们的A股市场,众多从业人员太缺少文中那位女司机的诚信态度了。

【快的打车收入怎么样】

4)关于滴滴打车未来的盈利模式。我也没有想出特别清楚的方式,但是有一点我坚信,滴滴软件掌握了大量客户的位置信息,由位置信息可以挖掘出客户的行为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推送,正如女司机所言,掌握了客户数据,便有利可图。

篇六 快的打车收入怎么样
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报告

专业硕士研究生案例分析报告

报告名称:学【快的打车收入怎么样】

成院:员:指导教师:鲁元平

职称:副教授

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

摘要:作为打车软件市场的两大巨头,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公司为争夺新兴O2O市场份额,从2013年开始进行了疯狂地价格补贴战,分别砸进了数亿元的资金。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两家曾经战斗激烈的公司突然宣布合并,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曾经的竞争对手携手走到一起?它们的结合又可能带来什么挑战与机遇?本案例将从管理、税收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并得出发展启示。关键词:O2O市场;企业合并;机遇挑战

目录

一、背景资料.............................................................................................1

二、合并机遇分析.....................................................................................2

(一)停止恶性竞争...........................................................................2

(二)谋求更大的市场,联合针对外来竞争者..............................2

(三)便于开展O2O新的业务...........................................................3

三、合并中可能面临的挑战.....................................................................4

(一)企业合并可能面临很高的税收负担.......................................4

(二)企业合并可能面临很高的反垄断审查风险..........................6

(三)业务同质化产生的管理方面问题...........................................9

四、发展启示...........................................................................................10

(一)税务方面.................................................................................10

(二)法律方面.................................................................................10

(三)管理方面.................................................................................10

一、背景资料

前一秒还斗得你死我活,后一秒就开始相亲相爱了,滴滴快的、58赶集、优酷土豆、爱奇艺、PPS皆是如此,但是亲爱的,这并不是爱情。商业社会,惟有资本最大。在“衣食父母”资本方的眼里,为了两个家族的利益,联姻是最好的方式。滴滴和快的终于在一起了。不管是不是郎有情妾无意,在2月14日这样一个颇有情调的浪漫西方情人节当天,滴滴、快的这两家曾经水火不相容的打车软件冤家喜结良缘,联合发布声明宣布实现战略合并。

对于享受了一年多打车补贴,手机每天蹦出滴滴或是快的送你打车券的用户,你是否会产生关注:我的那些红包打车券怎么办?两家合并了,没竞争了,以后不发券了怎么办?以后打车会更难还是更容易呢?既然和我们的出行和小利益息息相关,那我们就进一步来关注这一次看上去很浪漫的并购案吧。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都诞生于2012年,自成立之日开始,两者在市场中布局的步调就极为相似,双方围绕市场份额争夺的“烧钱大战”更是愈演愈烈。

“滴滴打车”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扬招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完美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截至3月底,滴滴打车在全国已经突破1亿用户,日均订单量也突破了521.83万,覆盖了包括北、上、广、深等超过178家一二线城市,使用滴滴打车的司机也超过了90万。

快的打车是由杭州快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便民打车的智能手机应用,也是国内最大的手机打车应用。该软件为打车乘客和出租司机量身定做,乘客可以通过APP快捷方便的实时打车或者预约用车,司机也可以通过APP安全便捷的接生意,同时通过减少空跑来增加收入。快的打车现已覆盖到全国360个城市,日均订单量超百万,用户数超过1亿,司机数量超过135万,市场占有率超过50%。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进行战略合并。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

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二、合并机遇分析

(一)停止恶性竞争

企业合并好处之一是可以克服企业负外部性,减少竞争,增强对市场的控制力。所谓负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使之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费用,但后者又无法获得相应补偿的现象。企业负外部性的一种表现是“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两个独立企业通过给消费者补贴而非技术创新来进行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而企业合并可以减少恶性竞争,同时还能够增强对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滴滴和快的虽然躺在创新光环背后,但一直通过给司机和乘客补贴的方式进行竞争,耗费了大量资金,不堪重负,经历无休止的亏损。在腾讯和阿里这样的战略投资人退位之后,滴滴快的将不得不认真考虑赢利问题,进行企业合并可以终止这种“恶性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

(二)谋求更大的市场,联合针对外来竞争者

企业合并另一好处是可获得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指企业合并后互补资源带来的好处。这些资源与正在开发的产品或市场是相互兼容的,协同效应通常通过技术转移或经营活动共享来得以实现。用系统理论剖析这种协同效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并购后的两个企业的“作用力”的时空排列得到有序化和优化,从而使企业获得“聚焦效应”。例如,并购后,两个企业在生产、营销和人员方面的统一调配,可以获得这种效应。第二,并购后的企业内部不同“作用力”发生转移、扩散、互补,从而,改变了公司的整体功能状况。例如,公司内部的转移定价、信息、人员、产品种类、先进技术与管理、分销渠道、商标品牌、融资渠道等资源优势互补与共享都是这种效应的体现。第三,并购后两个企业内的“作用力”发生耦合、反馈、互激振荡,改变了作用力的性质和力量。例如,在公司内部的技术转让、消化、吸收以及技术创新后的再反馈中,可以得到这种效应。

滴滴和快的进行合并后,可以预测到以下方面的改进:

【快的打车收入怎么样】

第一,用户群扩大。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双方服务的用户群将更大,覆盖的城市将更多。

篇七 快的打车收入怎么样
快的vs滴滴的烧钱大战

手机打车软件的价格大战

一、远古年代 传统打车服务渠道的丧歌

随着智能手机走进人们的生活,各种手机软件也在迅速的抢占人们小小的手机屏幕,不少软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手机打车软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用户在网上下载软件后,输入起点和目的地,自愿选择“是否支付小费”,出租车司机则可以根据路线、是否有小费等选择接受订单,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打车效率,实际上是野蛮生长的互联网对传统服务业和原有消费行为的颠覆。

二、诸侯纷争 打车软件的圈地大战

打车软件多种多样,然而在所有的打车软件中,快的和滴滴这两个打车软件背靠大树好乘凉,累计烧掉近20亿的大战,迅速清空了竞争对手。2012年6月滴滴打车上线,相隔两个月快的打车在同年8月上线,起初效果并不是很好,甚至在深圳等地被叫停,直到这两个软件得到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巨额投资,从而引发了一场如火如荼的“烧钱大战”。腾讯方面,乘客只要使用滴滴打车叫车并使用微信支付就可获得10元的补贴,同时司机也可以获得相应补贴;阿里方面称,乘客只要使用快的叫车并使用支付宝在线支付就可以获得11元补贴,司机也有相应补贴。对此,快的打车官方人士称:补贴永远比同行多1元。至此,硝烟弥漫的两大打车软件的价格大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滴滴、快的打车补贴变化表

这场争斗的背后,实际上是移动支付市场的一种竞争。2013年正是“微信颠覆一切”神话的顶峰,而腾讯也亟需打破阿里对移动支付的垄断,实现自己连接线上线下的梦想。而打车服务用户群体月移动支付用户的天然结合,恰巧成为腾讯最佳的发力点,借助微信与手Q,发起了此次O2O(Online To Offline)的试水大战。这场大战也加速了乘客使用手机支付打车费的进程,培养出用户移动支付的使用习惯。在腾讯、阿里巴巴的支持下,正成为一场移动支付的“启蒙”战争,为线下支付提供更多场景。截至5月17日,滴滴、快的共补贴超过24亿元,其中滴滴补贴14亿元,快的补贴超过10亿元。庞大的互联网市场有了用户才是王道,这场烧钱大战无疑是一场争夺用户的过程,滴滴和快的的这次大战主要也是为了用钱吸引用户的眼球,以达到“黏住”用户的目的。截止最疯狂的五月底,滴滴打车和快递打车占总体累计用户市场份额98%以上。滴滴打车以68.1%的高比例凸显市场领导者地位,相较于第一季度的60.2上升7.9%,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快的打车占30.2%排第二。两款打车软件很快得到了消费者和司机的认可,使用人数暴增,并且促使了打车市场的洗牌,国内最早的打车软件摇摇招车也“弹药”不足,停止相关业务,整体转向其他方向,主要做公交车的WIFI盒子服务。

三、颠覆对决 圈地之后的精耕细作

这5月份补贴大战的告一段落,滴滴与快的也开始了关于“出行”的精耕细作,在激烈火拼的同时不忘寻求差异化发展。因为此次滴滴与快的的竞争跳脱了为支付背书的范畴,我称之为大战2.0时代。

生态范围

除了出租车打车业务,滴滴与快的都切入了专车业务,快的于7月份推出一号专车,随后滴滴于8月份推出滴滴转车,这宣告双方的争跳脱了出租车领域,而是在人的出行各方面展开竞争。

——7月,柳传志之女柳青加入滴滴,透露公司将进军公交车与商务用车领域;

——10月,滴滴与乐居合作携手构建基于移动端的生活服务生态圈;

——12月,滴滴融资7亿美金,透漏将进军同城物流、移动零售、智能公交新领域,滴滴俨然一副在“车联网+O2O”领域大干一场的架势。

而快的也在不断拓展其生态的范围。

——9月,快的接入国航,首次布局航空出行领域;

——10月,快的接入小米旗下智能按键米键,用户通过米键在可实现一键叫车;

——同月,快的接入高铁管家;

——12月,在快的一号专车的最新改版中,其进军接机/送机/包车领域,相比滴滴,快的旨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产品形态

这里着重聊一下滴滴与快的的单双APP。快的打车与一号专车是两个独立APP,滴滴打车与滴滴专车共存于一个APP,最近快的打车改版后也加进了专车服务,恰恰体现了早期双APP战略的失误。

快的推出两个APP的初衷是明确出租车与专车用户群的差异性,但现实是用户群体差异性非常之小,准确说在大量优惠券补贴、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初期,出租车与专车的使用群组差异性非常小,这就造成了用户不仅需要多次下载、还要多次绑定支付、交叉使用浪费时间、其他诸如积分体系、优惠券体系也显混乱,而滴滴专车自推出就内嵌于打车应用内,顺滑自然,用户体验更佳。其他诸如快的的召唤车辆地图不显示、优惠券需支付前使用、专车需绑定信用卡等问题,就不一一赘述,总之在产品形态上快的慢滴滴一步。最近快的打车改版后加入了专车服务,而一号专车在向易到用车转型,算是快的一种妥协吧。

市场公关

在市场公关方面,滴滴紧紧依靠微信,除了常规的优惠券分享发放外,滴滴基于微信先后推出了效果不错的中秋、万圣节等活动,而快的则在11月被微信封杀,在打车应用还处于大量发放优惠券培养用户的阶段,这显然对快的非常不利。此外,滴滴在9月建立了“粉爱联盟”,与包括腾讯、联想、特斯拉、大姨吗、去哪儿网、爱康国宾等企业展开合作,关爱女性出行,这也是柳青上任COO后的第一次行动,公关效果立竿见影。而少了微信这个超级平台,快的的市场公关就稍显寂静,快的与360搜索合作助力国庆出行,在拉萨推出豪华SUV免费接送活动等等,但毕竟曝光率远逊于滴滴。

资本运作

滴滴与快的在狂飙突进的过程中自然少不了资本的助力,而这两家公司在融资过程中简直是神同步,

果然是惺惺相惜好基友。

(数据来自于IT桔子)

滴滴与快的的融资速度与额度远超团购大战,即使相比电商大战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既有大量国际风投涌入中国这个大背景,也有BAT圈地这个行业背景,也有打车行业高补贴的小背景。而随着12月新一轮巨额融资的到位,相信滴滴与快的竞争高潮还在后面。而7月份,柳青加入滴滴成为COO及创业合伙人,结合其高盛的背景,滴滴上市之路逐渐清晰。

四、新援入局 BAT三国齐聚再掀风雨

12月17日,百度与Uber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及投资协议签署仪式。作为全球商务打车应用软件的鼻祖,Uber昨日宣布接受百度的战略投资,双方达成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至此,继阿里巴巴携手快的、腾讯联合滴滴之后,百度成为“BAT”这三大国内互联网巨头中最后一个进军商务打车应用软件的成员。

随着Uber与百度的联手,年底燃起的商务打车应用软件烧钱大战或将上演三国杀。目前O2O各领域发展的早期阶段都几乎无一例外地依靠烧钱抢地盘、抢用户、抢数据。对于百度投资Uber的原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14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用户在手机端同样习惯于使用百度地图,手机端百度地图的常用率达到了66.3%,是排名第二位的高德地图常用率的4倍以上。但是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也必然是布局O2O。百度在O2O方面落后太多,腾讯投资滴滴,阿里投资快的,滴滴给腾讯最大的战略价值就是推广用户开通微信钱包,这也再次验证了打车软件是布局O2O的最重要工具之一。O2O最关键的是线下人员的流动,人、货、钱、场——是O2O最主要的四要素,这四个要素打车软件都能解决,未来打车软件也能搞定“顺带物流”。所以百度现在必须要找一家企业合作来布局O2O,只能选择Uber。

五、硝烟之下 打车软件的利与弊

毋庸置疑,打车软件对传统的出租车行业是一次颠覆,拥有不少的优点。首先,出租车司机可以赚到更多的钱。通过一些新闻媒体的调查,在烧钱大战最集中的两个月,出租车司机通过叫车软件可以多出3000元的收益,而最多的同时使用两个软件,一个月能多赚7000元,对于司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来源。对于乘客来说,无疑也省下了一大笔出行费用,原本要30或者更多的费用,在使用打车软件之后,往往只需要支付几元钱。其次,打车软件有效的遏制了黑车的发展。以前在偏远地区根本打不到出租车,全是黑车,现在一叫一个准。这是因为不少驾驶员带客到这些地区以后,听到叫车信息,一般都会顺便按下,再带一个回程,避免空驶回来。司机愿意接单,乘客愿意实惠,所以也愿意打正规的出租车。第三,乘客很少会再遗落东西在出租车上,即使丢了东西,乘客会很快联系上出租车,因为出租车的车牌以及电话号码都在乘客的手机里,一翻就能查到。最后,打车神器让打车不再困难,也改变了出租司机的等客方式,让乘客和司机都更加有针对性、合理有效的利用出租资源。

其自身的缺点也相当的明显。第一,司机通过软件可以挑选乘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挑肥拣瘦,甚至拒载的情况,更加加大了打车的难度。第二,打车软件安装在手机上,司机为了多赚钱,就会边看手机边开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第三,这种契约模式过于松散,出租车司机遇到过乘客“爽约”的情况——赶到目的地,乘客却先打到车走了,并且目前手机打车软件全部采用的是“零收费”的模式,这也让爽约显得“零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16日,两大打车软件“默契”地同时宣布停止补贴大战,打车软件逐渐降温,市场回归理性。据业内人士分析,停补之后两家打车软件的订单降幅40%左右。但滴滴和快的都表示,补贴结束,实惠不会就此终止,后续将不定期推出各种形式的优惠活动。据一项门户网站调查显示,有52%的网友表示,没有补贴后不会再用打车软件,但仍有28.5%的网友表示还会继续使用。至于使用哪个打车软件,则有高达56.7%的网友表示两个都不用,表示同时两个都用的占16.2%。

一边是用户使用率的下降,但在另一方面,则促使了整个打车行业更趋于理性化。有分析认为,快的、滴滴这种全民补贴模式的兴起和收官都是有市场考虑的,同时也是分阶段战略推进的结果。

第一, 打车软件通过绑定消费者的银行账户、消费轨迹乃至消费习惯,来达到精确锁定消费者的目的,

其背后的实质是两家互联网巨头的博弈,而不是打车业务在比拼。虽然目前打车软件已停止补贴活动,更有部分用户表示将不会继续使用打车软件,但这种快速消费、快速致富的习惯已经深入人心,并难以逆转了。

第二, 从创立的初衷来讲,打车软件一直就不是以“降低乘客打车成本而生”,而是为了提升出租行业的

运转效率。这就意味着,“全用户”本就不是打车软件的目标用户,相反,其真正的目标用户群则是“经常打车的乘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2149.html

    上一篇:鲟鱼人工繁殖

    下一篇:棕垫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