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刘楼村刘新义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驻马,店刘楼村刘新义
刘新义:养海南小龙虾一年纯赚百多万

[致富经]爱吹牛的男人一年吹出百万财 20161026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爱吹牛的男人一年吹出百万财(2016.10.26)

  他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爱吹牛的人。打工十多年,工资月薪两千元,但一张嘴说的都是大生意。他看中一个商机,想找合伙人养殖小龙虾,却被人说成是大忽悠。两人一起闯海南,创业的艰难却远远超乎了他们的想象。海南小龙虾究竟隐藏怎样的商机?看刘新义如何把牛吹成,一年纯赚一百多万元?

  小龙虾,一道火爆大江南北的美食。

  这道美味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财富。据2016年数据显示,在全国3万亿的餐饮市场中,小龙虾市场的规模超过千亿。即使是曾经口味清淡的海南食客,近些年也被它的美味俘获。

  顾客:吃到嘴里有点麻辣麻辣的。再加上小龙虾很鲜美,就口感很好。好几年了,基本上每周末都过来吃一顿。

  顾客:已经吃了快两年了。

  记者:你们是多少人今天一起来的?

  顾客:几个朋友。

  记者:几个朋友一块,准备吃多少盘?

  顾客:十盘左右。

  顾客:辣也辣,酸也甜,反正各种滋味都在里面。我大概半个月就得吃一次,有点上瘾。

  顾客:朋友介绍过来的,可能还要等半个多小时。因为今天过节,里面的人比较多,我们现在还在排位中。

  记者采访的这家专卖小龙虾的餐厅,旺季时一天就能卖掉500多斤的小龙虾。可是10月之后,生意越火爆,这家店的经理就越发愁。客人太多,就意味着他得提前关门。

  张国俊:我一般现在的营业时间是凌晨4点,我要营业到凌晨4点,但到了冬天我就没办法,我可能十一点或者十二点,我就要关门,因为小龙虾卖完了。10月份过后就应该非常紧缺,非常非常紧缺。

  十月之后,全国小龙虾的供货量急剧减少。在海口市这条街就有三四家小龙虾餐馆,他们的生意冬天能不能火都靠一个人。

  刘新义:我知道你说得很清楚,我也不好意思。说句实话,因为小龙虾(供货)紧张。生气了,挂电话了。

  记者:被截胡了。

【驻马,店刘楼村刘新义】

  刘新义:现在是没办法,说好的货,他这个时间没有过来,人家过来了,没有办法。现在小龙虾是供不应求。

  说话的这人叫刘新义,路边这160多亩的地就是他的小龙虾池塘,记者赶来的时候,他正在领着工人们捕捞小龙虾。这段时间刘新义几乎是走到哪,电话响到哪,一听到铃声,他就知道又是客户催着要小龙虾了。

  刘新义:现在听到电话声音就害怕。基本上设置这个声音都是客户的。一听到这样的声音,真的心里面害怕,问题是不好意思。

  记者:怎么不接?

  主人公:你没办法接,接了也是得罪人,也是不好意思,不接还是不好意思,只有晚上慢慢跟人说,赔礼道歉了。

  现在刘新义的小龙虾卖36元一斤,池塘里的小龙虾远远不够卖。再过两个多月,小龙虾的价格会更高,也更好卖。为了从刘新义的手里抢到小龙虾,一些老板特意开车到刘新义的养殖基地等货。

  记者:你们是从哪来的?

  刘正:从海口过来的,也是在海口开饭店的。听说刘哥养小龙虾养得特别好,过来看看。看看能不能给我们提供点货源。

  记者:想找他要小龙虾是吗?

  刘正:是的,刘哥货源这边也紧张,过来跟他商量。

  而另外这一位老客户赵福兵还因为买到的货少,很不高兴,甚至怀疑刘新义将货偷偷卖给了别人。

  赵福兵:人家再高的价格你也不能卖。反正我跟你说了,有多少全部都拿过来。今天又送这么点货过来。

  刘新义:这个你放心,有货肯定都是第一个往你这边送。

  赵福兵:我看你送过来,车上还有空的泡沫箱。

  刘新义:你的意思是,那是昨天给你送货剩下的泡沫箱,没有丢下来。是不是?你今天看到又怀疑是我送货给别人了。

【驻马,店刘楼村刘新义】

  虽然嘴里抱怨,但是赵福兵也明白,越往后边小龙虾越发金贵。到了冬季,谁能保证手里的货源,就是保证了生意成败的关键。

  赵福兵:那个时候的小龙虾不是给钱就能买得着的。说得难听一点,冬天就是跟着刘总混的。

  刘新义是河南人,来海南创业一年多,已经成了海南小龙虾餐馆和经销商眼里的红人。因为生意太忙,刘新义一年也难得回家几次。本来和家人说好今年中秋节回家,可又忙过了。

  2016年9月19日,尽管中秋节过去了四天,刘新义还是决定回老家看一下,因为媳妇和孩子都盼着他回去。记者也跟随刘新义来到他的老家。可是刚一进村,村民们对刘新义的评价让记者十分意外。

  刘举:他就吹牛吹得非常厉害,能把牛给吹死。他(吹牛说)在中南海住过半个多月,人民大会堂的房子都是他盖的。

  刘洋:吹得比较大。又是今年干这个,明年干那个,光说不干。

  刘新义:快点开门。

  刘新义在海南小龙虾界这么受推崇,为什么在老家人眼里却是一个爱吹牛的人?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这里是刘新义的老家河南省驻马店市刘楼村。刘新义一直在外打工,最多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可每次回村,刘新义一张嘴说的就是上百万元的生意,今天说要干这,明天说要干那,说了十多年,也没做出什么名堂。刘新义爱吹牛让妻子余勇腊也很烦。

  余勇腊:我就不喜欢老是在嘴上说,在农村这样就会被嘲笑,看那个人什么都做不好,老早就说出来了。我就告诉他说,你不要跟我说了,现在都没钱,说那有钱的话。他一下子给我一巴掌,就打在我脸上,那时候我也很生气。

  2013年,刘楼村发生了一件大事。因为当地政府征地,村里很多人拿到了补偿款。刘新义一家也拿到了40多万元。妻子原本想把这笔钱存起来,刘新义却提出他要拿这笔钱去干一件大事。

  余勇腊:一开始拆迁,拆迁以后赔偿款拿到手的时候,卡都是在我这里的,我怕他拿出去乱花。我总是感觉他也在吹牛,是不是在骗我,叫我拿出来这个钱。

  在当时,40多万元相当于刘新义一家不吃不喝攒近20年的收入。刘新义拿这这么多钱去干什么呢?随后,村里一个关于刘新义骗人的说法蔓延开来。

  刘洋:感觉就是老刘没钱,然后老王有钱。好像是他想骗他的钱,你是不是空手套白狼。有些时候人心叵测,这都不一样的。

  村民说的老王就是这个叫王礼堂的人,他也是村民口中刘新义盯上的那个人。王礼堂是贵州人,曾经在深圳开了一家化工厂,后来又到驻马店承包了近600亩地建了一家农庄。在外打工的刘新义回乡探亲的时候偶尔去农庄干活,两个人一来二去,也成了朋友。

  

  王礼堂:做事很勤奋。干活像不要命一样,而且这个人比较实在,大家慢慢地就熟悉起来。

  很多人觉得刘新义接近王礼堂是别有用心。果然不久,刘新义就开始和王礼堂聊起养殖小龙虾的事,并提出跟他一起合作。尽管刘新义说得头头是道,王礼堂有些动心,但还是有些顾虑。

  王礼堂:有一点突然,毕竟他以前一直是在外面打工,也不算是什么成功人士。他说的这个问题也是半信半疑。

  王礼堂决定先从侧面了解一下刘新义。可这一了解,别人的劝告让王礼堂心里没了底。

  王礼堂:当然很多人说他吹牛,我自然也会考虑到他是吹牛。我和他也没有很长时间的接触。(他们)就是说你最好别相信这个人说的话,做事要稳重一点。

  刘新义究竟是不是吹牛呢?王礼堂决定先试一试刘新义。他开始隔三差五找刘新义闲聊,旁敲侧击问的都是小龙虾的问题。

  刘新义:两个人坐在一起,绕着圈子他跟你说。让你回答他的问题。我就给他谈各个细节,其实他是在考我,为什么这样?他也是在考察我。当时人家都说看到他傻乎乎的,其实他并不傻。

  这本小龙虾的专业书籍就是当时王礼堂特意订来考察刘新义的。如果刘新义回答不上来,就不会跟他合作。但是刘新义的表现让王礼堂十分吃惊。

  王礼堂:大部分都能回答出来,我就慢慢地觉得他的技术还可以。

  其实早在2006年,刘新义就发现村里有人捕捞小龙虾卖很赚钱,当时他就动了养殖小龙虾的心思。

  刘新义:我那时候就是给人建房子,一天也就是七八十元。那时候我抓几十斤虾,随便都四元一斤。我说这个产品一定要做。

篇二 驻马,店刘楼村刘新义
祝春华:200元起家做农资生意 三年把3.5万变千万

[致富经]农村小伙儿田间地头的财富发现 20161118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农村小伙儿的田间地头财富发现(2016.11.18)

  他是一个奇迹,27岁时,凭着别人看不懂的招数,三年时间把3.5万变千万,整个行业为之轰动。他虽然是农民,但却用直升飞机种地,最多的一年管理农田超过40万亩,改变了一个地区的种植形态。10几年前别人不愿意租房子给他,10几年后他却建立了一个占地327亩的农资市场。一个农村小伙儿,如何骑着自行车从200元起家,撬动令人羡慕的亿万财富。

  主持人:如果表演成功的话,希望得到你们支持的掌声,如果表演失败的话,希望得到你们鼓励的掌声,并借助一下你们的手机拨打一下120,来,朋友们,掌声支持一下。

  这是发生在河南省商丘市的一场街头表演,观众对象主要是农民。当地的玉米刚刚收获完毕,再过一段时间,就得开始准备播种小麦了,这段时间,正是表演的组织者朱春华最看重的时节。为了吸引观众,表演的精彩程度很重要。

  主持人:掌声继续。接下来就是把钢筋一圈一圈地给解开,我们演员用自己的力量,就把钢筋解开。

  然而,就在演出的精彩处,表演突然暂停,祝春华自己走上台,刚刚还是文娱节目,现在突然变成了祝春华的农业知识讲座。

【驻马,店刘楼村刘新义】

  祝春华:气温就是达到多少摄氏度,为种小麦的最佳时间,看谁能回答得比较好,比较接近。

  观众:15摄氏度。

  祝春华:这边回答15摄氏度,这边回答18摄氏度,还有谁回答吗?

  观众:20摄氏度。

  祝春华:15摄氏度是最好的,大家不要在20摄氏度去种小麦,20摄氏度温度太高,这一个回答正确的我得亲自送到手,接近正确答案的。

  奖品就是除草剂。

  其实观众聚集到这里,主要是被表演吸引过来的,可是,在演出过程中,组织者就像插播广告一样,插入小麦种植知识讲座。没想到,原以为会很单调的讲座,现场的观众却很买账。

  观众1:不是无聊,来的目的就是听讲课的,来的目的就是听讲课,为什么,多学点种植的技术,对自己以后种地大有好处。

  观众2:你喜欢这样的形式?我喜欢,我喜欢,希望每个月能下来搞活动,我觉得对种地来讲,说实话,那是帮助太大了。

  本来很单调的农业知识,祝春华通过互动等方式让观众们乐在其中,一次活动搞下来,祝春华很快就成了小明星,他一下来,很多农民朋友还找他问这问那。

  

  祝春华现场:各种作物都可以使用,这一包加一桶水,辣椒可以打吗?可以打,一包一桶水一亩地,这是增产的,现在都可以打?可以打,就好像你现在喝一杯牛奶一样,就这个意思,庄稼也需要喝牛奶。

  祝春华:因为我也是农民,我是农民,我一直在种地,种了一二十年了,种二十年地了,我知道农民需求什么,我最了解农民了。

  像这样的活动,最多的时候祝春华一年要举办近300场。祝春华的团队讲的都是农民最急需的知识,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很愿意跟祝春华打交道。

  祝春华曾经也是一名农民,种着自己的4.7亩地,可如今他服务的农田一年超过40万亩,年销售额超过五亿元。从200元起家到如今的亿万富翁,祝春华的创业故事令人惊叹。

  黑场

  如果要问祝春华,他最爱吃什么?答案就是肉,什么肉都行。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没怎么吃过肉,他的最高纪录是一顿吃掉两斤肉,一直到现在,42岁的祝春华一顿还是能干掉一斤肉,

  初中毕业后,为了吃饱饭,祝春华想到的只有种地。在去了一次同学家的果园以后,祝春华有了一个美妙的想法。

  祝春华:那时候看到他满园的硕果累累,香喷喷的,一片丰收的那种场景,特别诱人,自己就暗暗地下决心[创业网:

  回来后,祝春华把家里的4.7亩地种上果树,像着了迷似的,天天泡在果园里盯着他的果树,学习施肥,用药,并做笔记。整整六年朱春华都吃住在果园里。

  祝春华:六年都住在地里,什么感觉,那感觉挺好的,为什么挺好,因为地里边有果树,每天都能看到它,果树一结果的时候,特别是快成熟的时间,特别兴奋,心里特别开心。

  凭着这份执着,祝春华练就了一身防治病虫害的本事,什么虫子用什么药,甚至还能根据害虫死的情况推断出果农用的什么药,这让很多人觉得祝春华简直神了。

  副总朱永杰:他就是很神,到地里面,如果看到死虫的话,是死到植物上,还是死到地面,是正着死,还是反着死,他都能基本上知道用的是哪一类的药。

  虞城县王集乡侯楼村村民祝大祥:能对症下药,好比你什么虫下什么药,什么病下什么药,能判断出来病,有效地控制住一些病虫害,效果好,所以大家都相信他。

  从1995年开始,看到祝春华苹果种得好,很多农民也学着他种果树,祝春华的果园成了附近十里八乡最热闹的果园。很多人上门取经,开始有人托祝春华买农药的时候帮他们也捎一些回来,称呼祝春华为老师,这让祝春华很高兴。

  祝春华:这些人能够对我这样尊重,那我当时特别开心特别满意,那心情是不一样的,感觉自己就这样一种状态,挺知足。

  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祝春华发现,很多果农光看说明书很难准确使用农药。这个发现让朱春华如获至宝,于是祝春华筹了200元进了一些农药,谁也不敢想象,凭此发现祝春华会在30岁就成为千万富翁。

  当时,祝春华经常骑着自行车到附近跟农户交流,卖农药。有时候一天要骑一百多公里, 骑自行车的时间久了,祝春华说他的车技都比一般人高,像这种倒骑自行车,原地骑自行车,曾经都是他的拿手绝活。

  祝春华:还是陌生了,有点功底,应该说有点功底,还是陌生了,时间太久了。

  几年以后,祝春华才把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