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蛎子深加工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海蛎子深加工
[致富经生蚝]王志刚:发掘生蚝商机捕捞出千万财富

  原来,他们口中的“背包”,就是这种装生蚝的巨型网兜。船上的生蚝都是散装,不用网兜,生蚝怎么运到车上拉回乳山呢?这时候,王志刚突然想起网兜下面一个特殊的设计,顿时想到了解决办法。

  记者:他现在拽的这根绳,就是一拽就松开了。

  王志刚:一拽就松开了,绳一扣压一扣,一拽就松开了。

  仔细一看才发现,每个网兜的底部都是用绳子绑成的活扣来固定,只要使劲拽绳子,网兜就会从底部撕开,生蚝就自然掉了出来。

  工人:拽绳子。

  刚把网兜的问题解决,还剩最后一船货的时候,王志刚却又发现了一些异常。船离岸还有好几米远,他竟然就说船上有死的生蚝。

  王志刚:死了。

  记者:这么远就能看见?

  王志刚:能看见。

  隔着几米远,王志刚究竟是怎么看出来,船上的生蚝有死的呢?为了证明自己说的话,装车后,王志刚当场捡了几只生蚝给记者看。

  王志刚:看,这种开口的就是死的。

  隔着几米远,王志刚就能看到生蚝身上一厘米的小裂缝,这不仅是他多年养殖生蚝的经验,更让客户对王志刚刮目相看。

  客户:他粗中有细,也是挺精明,也是山东人的风格,也挺豪爽的。

  从荣成收购来的生蚝,要抓紧时间拉回乳山,剪断绳子,重新放进养殖笼,投入大海。那么,为什么同一种生蚝,拉回乳山之后,就要从绳上养殖,变成笼内养殖呢?

  王志刚:受风浪的影响,我们这边风浪太大,必须要用笼子养殖。

  记者:笼养的话能抗几级风浪?

  王志刚:八九级没有问题,再大就不行了。

  王志刚说,在荣成总也长不肥的生蚝,放到乳山的海域六个月到一年,就能快速变肥。

【海蛎子深加工】

  王志刚:我们这边的肥满度可以达到九成,他们那边只有五成。

  事实究竟是不是像王志刚说的那样呢?新的一批生蚝捕捞上岸,他现场打开一个给记者看。

  王志刚:看这肥满度能达到多少。

  现在,山东荣成60%以上的生蚝,都被卖到乳山来育肥。到了2010年,王志刚已经承包了7000亩的水域养殖生蚝,这不仅迅速完成了每年一千万斤的产量,还能多出来卖给当地其他的加工厂。

  可是2010年,王志刚却做了一个反常的决定,原本每个笼子应投放六七十斤的生蚝,可他却坚决把重量减少为45斤(

  从海里捞上来的生蚝,要先在岸上初步地拆分,然后运到加工厂用机器清洗,接下来进行更细致地加工。可在加工厂里,记者发现,同一批生蚝,在这里却有纯肉、半壳、全壳三种不同的加工方式,这又是为什么呢?

  客户:我们肥满度、长度、整壳的重量,我们进行不同的产品加工,所以先期把够重量我们改成全壳类的,够一定长度我们做成半壳,这个也不够那个也不够但是肉很肥满的,我们要进行去壳,以后把它的肉取出来深加工。

  而王志刚恰恰注意到,从2010年起,客户给他发的订单里,带壳生蚝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价格比不带壳要高出许多。

  汤新华:这几年市场销得比较不错的是带壳的,基本上都卖壳,卖给加工厂带肉的很少。

  可如果按照原来的养殖密度,生蚝的壳很容易挤压变形。于是,王志刚果断地降低了养殖密度。

  王志刚:别人一笼六十斤,我可能就四十五斤这样。

  

  这样一来,虽然产量降低了,可找王志刚订货的人却成倍地增加。

【海蛎子深加工】

  客户:别人有时候养的牡蛎形状呈弯曲形状,有的是比较弯,有的是比较细长,在市场上销售不太受欢迎。他加工牡蛎形状比较好,比较适合做半壳的。

  那么,三种方式加工出来的生蚝,分别被做成了什么样的产品呢?

  2014年,王志刚又在客户众多的订单里,发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因为这个发现,他从2014年开始养殖一种特殊的生蚝。

  王志刚:海上现捞上来一袋。这就是三倍体牡蛎。

  这种三倍体牡蛎,表面上和普通生蚝长得一模一样,却有一个普通生蚝比不上的优点,这也是王志刚今年赚钱的秘密武器。而这一切还得从他夏天发现的另一个秘密说起。

【海蛎子深加工】

  在夏天的烧烤摊上,生蚝是最常见的食物,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北方夏天餐桌上的生蚝,绝大部分都不是新鲜捕捞的,而是前一年冬天就提前冷冻的冰鲜生蚝。这是为什么呢?

  汤新华:大部分是冷冻。新鲜的很少,牡蛎产卵季节都在六七月份,都产卵了,基本上肉不好,质量不好,只有吃冷冻。

  这样的生长周期,让王志刚很苦恼,因为夏天他这里没货,可偏偏来要货的特别多。

  王志刚:夏天要货的要多,主要全国用来烧烤,主要是烧烤多。

  就在王志刚苦苦思索,怎样才能在夏天供上新鲜的生蚝时,他听说了一条消息,就是一种新的三倍体牡蛎,已经被省水产部门育苗成功,他立刻在自己的海域率先投放了这种生蚝。

  王志刚:三倍体最大的优势,不需要我们6、7、8、9这四个月当中没有牡蛎的情况下,这个产品顶上去,肥满度很好的这个。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生蚝的产业链在山东沿海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企业分工明确,但是经过多个环节的层层加价,上岸以后只卖3元一斤的生蚝,等端上了大中城市的餐桌,价格就飙升到了15至18元一个。

  客户:在王总那个地方,运输过来牵扯到很多运输成本,加工成本也是非常高的,然后进行冷链配送到下一级的时候,还有这么一个(环节),完了才能再到饭店,饭店再经过(加工),这个环节都是比较多的。

  并且,流通环节过多,有时也不能保证生蚝的新鲜度。王志刚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随后的一个决定,竟然每年又增加了近几百万元的销售额。

  在王志刚的公司里,有一个神秘的小厂房,这里每天进行的事,就是让他每年多卖几百万元的秘密。

  王志刚:都是卖到哪的。

  原来,从2015年起,王志刚自己开了网店,直接面向市场,进行销售,让自己的利润变得更高。

  为了保证生蚝的新鲜度,清晨捕捞上来的生蚝,当天傍晚就要发出去。同时,机器冲洗容易破坏生蚝的壳,王志刚就把网上销售的生蚝,改成了人工冲洗。然后,按生蚝的大小,制定不同的价格。

  王志刚:最大的,拿手比,多少钱,配什么工具。

  因为价格公道,王志刚的生蚝在网上销售火爆,就连给他送快递的快递员,都因此沾了光。

  快递员:每月因为他家我多赚一万多。

  现在,王志刚的合作社已经有50多户农户,养殖面积一万多亩,2015年销售2000多万元。下一步,他打算继续改进捕捞的技术,节省人力,进一步提高捕捞效率。

上一页  [1] [2] 

篇二 海蛎子深加工
赵君:创业失败后加工牡蛎罐头创业致富


[致富经]创业中国·辽宁人物(8)自闭女人靠牡蛎罐头翻身(20131120)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2013年10月26日,记者跟随着赵君到王家岛附近海域收购牡蛎,这里人工养殖牡蛎采用吊养的方式,把牡蛎养殖在笼子里,垂挂在这些浮筏下面。捕捞时提上来一笼牡蛎大约有上百斤。赵君不收购带壳的牡蛎,只收购渔民剥好的牡蛎肉。

  赵君:这个现在能出几个肉?

  渔民孙波:煮熟了六七个。

  记者:六七个什么意思。

  赵君:就是出肉率,一百斤能出六到七斤(牡蛎肉)。

  记者:在一年中算是多的还是少的?

  赵君:算少。

【海蛎子深加工】

  每次下海,赵君最关心的就是牡蛎在去壳之后,到底能出多少的牡蛎肉。尽管冬季牡蛎的出肉率低,但是质量要比春季好。渔民撬开牡蛎,让赵君现场验货。

  赵君:这个真肥。

【海蛎子深加工】

  渔民孙波:可以生吃。

  赵君:你吃吧。

  记者:是不是有点太生猛了。

  赵君:你吃看看,可鲜了。

  记者:咸,好咸。不过好新鲜。这里面还有那个……

  赵君:黄。你也吃一个吧。

  记者:我不敢。

  渔民告诉记者,曾经这儿的牡蛎卖不上价钱,养殖三四年都没有人要。可是现在牡蛎肉卖到了20元一公斤不愁销,这都是因为赵君的到来。

  渔民孙波:我们的财神爷,因为赵总有在这儿做后盾,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

  渔民赵和平:不限量,有多少蛎肉她都能拿走,所以说老百姓现在都意识到,扇贝都不怎么养了,就养牡蛎了,因为这个利润可观。

  赵君,是东北一家贝类罐头加工企业的掌门人。她的企业近两年来销售额猛增70%,在海产品加工出口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赵君能有如此的发展速度,让人震惊。

  澳大利亚某贸易公司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郭新:是一个后来者,现在来说是一个领先者。产量、产值、品种都在同行当中属于佼佼者。

  朋友王春:上百个女企业家为什么大家都能围着她转,以她为核心,别人做不到的她能做到。

【海蛎子深加工】

  贝类罐头加工行业看似简单,实际门槛很高。赵君入行7年,就成长为行业翘楚,年销售额达到8000多万元,被当地人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但曾经接手这个行业时,赵君曾一度陷入绝境,患上了严重的自闭。

  赵君:谁要打电话给我,我都很烦很烦,甚至有时候看完电话之后,就把电话关了。

  那么,赵君如何抓住机会,迅速崛起呢?经历大起大落的赵君,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1992年赵君下岗了,她不服输,自个创业,建游艺场,开餐馆,五年时间积累了300多万元。而真正让赵君成名的是眼前这片正在收割水稻田。她改造了3000盐碱地,并利用盐碱地种植出的大米口感好的优势,第一个在庄河市注册了大米品牌,把卖价提升了5倍。还大胆承诺,买了她的大米之后,如果不满意就退货。这两招让赵君在1997年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随后连年翻番。

  一个下岗女工,改造盐碱地,成为全国的种粮大户,赵君因此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等一连串的荣誉,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辽宁省庄河市市委宣传部原新闻科科长马秉广:全国的各种媒体都纷纷来报道,据我统计,在当时的情况下,一年报道她这个企业不下百余次,报道的密度非常大。

  此时的赵君意气风发,2000年她这个创业典型,又做了一件轰动全市的事,她带动100个农户,把南方的桑蚕项目引入北方,种植桑树上千亩,还建起了缫丝加工厂。可是,2005年因为养殖技术不成熟,赵君的桑蚕项目越做越赔。之后,赵君就在庄河市销声匿迹了,朋友们都找不到她,传言一时四起。

  辽宁省庄河市市委宣传部原新闻科科长马秉广:甚至有的人提出来说赵君自杀了,怎么的。

  朋友张桂霞:我们以为她生病了,是不是能想不开,能不能不行了,大家都担心。

  其实,赵君哪也没有去,就是躲在了家里。砍掉千亩桑树,关闭缫丝厂,赵君赔光了500多万元的家底,这么多年的心血全部白费,赵君实在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彻底被击垮了,陷入了严重的自闭中。

  赵君:无脸面再去见其它人的时候,自己对自己进行了自闭。基本上除了自己的父母、家人以外,其它的电话我全不接。

  对于很多人来说,当时的赵君已经快50岁了,要想重头再来,已无可能。

  朋友张桂霞:全部家当都投入进来了,再起就太难了。

  辽宁省庄河市市委宣传部原新闻科科长马秉广:别说一个女人,就是一个男人,也是肯定起不来的。

  赵君的家人很担心,不断的宽慰她,想办法帮她找回自信,希望她尽快走出自闭困境。

  赵君:我也对着我家的镜子,我也试过,她让我大声的喊,赵君是最棒的,赵君是最好的。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逐渐的赵君能够豁达看待失败,她想再创一番事业。上次桑蚕产业水土不服导致失败,赵君吸取教训,这次选择产业,就想充分利用本地海产品丰富的优势,2006年得知庄河市贝类罐头厂濒临破产,公开拍卖,赵君动了心。

  赵君:在当时上海农产品深加工达到39%,我们大连地区才达到百分之十一点几,我认为农副产品深加工这一块,是将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3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