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虾视频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大棚养虾视频
双层塑料大棚跑道式养虾技术

  [农广天地]双层塑料大棚跑道式养虾技术(20120710)

  双层塑料大棚跑道式养虾技术是一种新的养虾模式,通过特殊的设施建设,让我国北方地区一年能够养殖2到3茬对虾,并且能够高密度养殖。

  由于南美白对虾生长较快,投喂量大,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因而混养是有效的利用池塘水体的良好方式。同时,由于鲢、鳙鱼会消耗浮游生物,会调节水质不致过肥,在纯淡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同时养鲢、鳙鱼,也起到调控池塘水质的作用。

  南美白对虾最适生长水温范围较宽,加之抗病力强,因此在我国南方于4~5月份放养较合适,双层塑料大棚跑道式养虾技术。沿海地区可以因地制宜,采取2茬或3茬同种虾或不同种虾间作的多茬养殖方式,也可以采取鱼、虾轮养的多茬养殖方式。

  记者看到,这里的“人工湿地”像渔网般一片片垂直悬挂于水中的网片,上面有种着的水草等水生植物,挂着吸附水中悬浮物的材料。网片上形成的生物膜,就相当于一个“生物滤器”,它可以把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物质。另一个绝招是双层塑料大棚跑道式养虾技术,他们借助于几台车轮式增氧机,在池中形成“跑道式水流”,这使得虾的排泄物和残饵自动沉到池底,并落入专门的排污沟中。

篇二 大棚养虾视频
养虾达人肖那思的工厂化养殖日志

篇三 大棚养虾视频
南美白对虾冬季地热大棚养殖技术

【大棚养虾视频】

南美白对虾冬季地热大棚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属热带虾类,在自然条件下,1 0月中旬以后北方不能再进行露天池塘养殖。这时由于市场上活虾的减少,其价格大幅度攀升,为了解决市场供需矛盾,结合天津地区丰富的地热资源,我们开展了地热大棚的南美白对虾养殖。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增加,以及对冬季大棚养殖特点与大棚独特的生态环境缺乏认识,造成了南美白对虾冬季养殖大批死亡。笔者通过总结养殖经验,就冬季北方大棚南美白对虾养殖进行了综合分析。

一、出现问题

在南美白对虾冬季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对虾大批死亡的现象,用小拖网拉发现大部分南美白对虾死在池底而池边很少。通过镜检发现鳃上有寄生虫和中度的鳃丝肿胀。泼洒二溴海因和虾安等消毒和杀寄生虫药物后,效果并不明显,换掉一部分池水,虾死亡状况有所缓解。

二、地热大棚南美白对虾死亡原因分析

1.地热大棚一般用塑料薄膜覆盖,大棚内的水气比较大,从而影响了阳光的照射,大棚内池水的浮游植物本来就比较少,再加上光合作用的降低,此外大棚的自身特点也影响了和外界的空气流通,也进一步影响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由于南美白对虾常期处于缺氧状态下,鳃丝经常水肿,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再加上池底的残饵、粪便腐败变质,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二者结合容易造成南美白对虾大量死亡。【大棚养虾视频】

2.大棚内池水白净能力不强,由于地热大棚内的水是由深层地下水和高盐度的海水调配,藻类品种比较单一,生态环境较差。再加之大量消毒剂的使用,以及养殖密度过大,从而产生大量的残饵、粪便,这就使本来脆弱的微生态环境更加恶化,从而造成大量的对虾死亡。

三、对策与措施

1.通风

根据大棚的特点加装通风设施。养殖期间根据天气情况每天上篆通风2小时,下午通风半小时。

2.清淤消毒

放养前排干棚内池水,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晾晒后,进行清淤工作,清淤深度在30厘米,然后再进行药物消毒,常用消毒药物以海因粉和漂白粉为主。用量为正常说明药量的3倍。一般消毒两次,两次用药间隔为4天。

3. 放苗前水质的调节

大棚内由于采用的是深层地热水兑高盐度的海水,水中浮游生物比较少,放苗前应加入事先培养好的藻类,如小球藻、金藻、扁藻等以增加池水内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把池水加深到1.5米,然后每亩施尿素2千克,磷肥O.5千克,并加入光合细菌、生物噬弧菌等微生态制剂,使池水保持藻相稳定,以黄绿色为主。

4.虾苗的放养

(1)虾苗要选择健壮活泼、体节细长、大小均匀、体表干净、肌肉结实、肠道饱满,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并经核酸探针检测不带特异病毒的虾苗。

(2)虾苗淡化。目前,我们从南方引进的虾苗盐度在1 5‰左右,而养殖大棚内池水的盐度为3‰左右。为了能适应更多地区的养殖,我们首先把苗种进行淡化,淡化时间必须在7天以上,淡化后虾苗稳定吃食

3天,规格为1.0~1.2厘米,盐度在3‰~4‰左右,这样的虾苗养殖成活率相对较高。

(3)适时放苗。大棚放苗,应在1 0月中旬到1 0月底进行,暂养苗池的水温和大棚内的水温相差不超过2℃,盐度差不超过2‰。这样经过80天左右的养殖,就可适时上市了。

(4)放养密度。在精养条件下,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8万到1 0万尾,产量可达1 300千克/亩左右。

四、喂养管理

虾苗投放后,第二天开始投喂饵料,每天投喂鲜卤虫l千克/万尾。虾苗长至4~5厘米时,开始投喂全价饵料,养殖前期每天投喂3~4次,养殖中后期每天投喂4~6次,一般情况下投饵1小时开始检查残饵和对虾的胃饱满度情况,结合对虾的生理周期(如脱壳等)及时调整投喂量。

五、疾病防治

1.稳定和改善虾池生态环境

优良的水域环境是对虾健康生长的关键,根据大棚养虾的特点,要定期加入自己培养的新鲜藻水和多菌种的微生态制剂,使藻相保持平稳,水质清新,从而减少对虾的疾病。

2.养殖期虾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应尽可能少地投放外用消毒剂,应定期投喂由氟苯尼考、维生素C等加工成的药饵或由光合细菌、生物噬弧菌喷洒过的饵料,外用基本上以生物噬弧菌、光合细菌等多菌种的微生态制剂调水为主。经过实践,经常泼洒生物噬弧菌,不但能有效改善水质,而且能抑制对虾寄生虫的发生,并且对对虾的肿鳃、肠炎、红体病、白斑病等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从而有效抑制

虾病的暴发,大大提高了对虾的成活率。(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科技》2006年7期)

微生态制剂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技术

声明:本文章为转贴内容,如果作者对版权有争议,请立刻回帖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并致以道歉!

微生态制剂,通常又称作为益生素(Probiotics),益生素是可以直接饲喂动物的有益活体微生物制剂,也叫活菌制剂(Biogen)或生菌剂,其意思相对抗生素(Antibiotics)意味着在动物之间,于生命活动的维持上起到相互补益的作用。也就是说益生素意指用于直接饲喂的微生物制剂(DFM),通过改善肠道内微生物的平衡而发挥作用。而针对水产养殖业而言,益生素除直接饲喂外,还有泼洒池塘、净化水质、改善池塘环境或直接饲喂鱼类后,随肠道随粪便排出进入池塘环境,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也超出早期益生素的概念,因此又有人将之分为“益生素”、“益水素”,本文统称之为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意指:用于改善养殖动物肠道微生态环境、改良池塘水体或底泥微生态环境,使之更适合养殖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有害物质或有害微生物的产生的微生物活菌细胞制剂。

一、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1、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根据微生态制剂的用途及作用机制,可以分为益生素、益水素,而益生素又分为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和微生态治疗剂,依活菌剂的组成分为单一制剂和复合制剂;同时根据菌种类型将单一制剂又分为如乳酸菌制剂、芽胞菌制剂、酵母菌制剂和光合细菌等。

2、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各微生态内存在着上百种及百兆个以上的细菌,构成微生态环境中的菌群;正常情况下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饲料变化、运输、疾病、外界药物影响和环境变化等应激作用时,引起微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菌群变化,导致微生态平衡被打破,

进而表现出病理状态、水质恶变、有害物质积累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养殖动物,引起养殖动物病变死亡或生长受到影响。

微生态制剂使用后,在复杂的微生态环境中,与上百种的正常菌会合,显现出栖生、偏生、共生、竞争或吞噬等复杂关系,从而对养殖动物产生营养、免疫、刺激生长及生物撷抗等生物作用来保持微生态环境的平衡,提高养殖动物生产性能,防病治病,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微生态促生长制剂(如芽孢杆菌、酵母)能直接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同时间接防病治病,其作用机制理论基础是微生态营养论和“三流运转学说”,即产生多种消化酶,酶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减少大肠杆菌数,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2)微生态治疗剂(如乳酸菌、粪链球菌)主要是直接防病治疗,间接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发育,其作用机制理论基础是微生态平衡论、失调论。从微生态学角度讲,肠道疾病是由于体内菌群平衡失调引起,使用微生态制剂后体内厌氧菌逐步增加,抑制致病性需氧菌生长,从而恢复了正常群原有的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例如乳杆菌、双枝杆菌等,通过微生物夺氧及有益菌在消化道内附着定植的对营养素的竞争,调节肠道内菌群趋于正常化,抑制致病菌和有害细菌的生长。还有通过产酸、溶菌酶、过氧化氢等杀害潜在病原菌,抑制胺和氨的产生,合成B族维生素、氨基酸、CFU等,甚至某种菌体肽聚糖刺激肠道免疫细胞,增强局部免疫抗体,增强抗病力。

(3)益水素:在池水或底泥中存在成百上万种的微生物,因环境变化、外部药物的作用,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物质循环、排泄物矿化受影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施用益水素,包括芽孢杆菌、放线菌、PSB、硫化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等(例如EM复合菌制剂),迅速扩增,形成优势菌群,直接消除有机物、氨氮、亚硝氮、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同时有益优势菌群通过营养素竞争,代谢产物分泌,抑制或杀害有害细菌,减轻养殖动物的应激,部分菌体为浮游动物食用,形成平衡的微生态环境,间接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4)其它益生物质的应用,如双歧因子、丝兰皂甙,藻色素等化学因子,它们具有促进益生素的生长作用,因此称之为益生元。

因此,微生态制剂是以有利于正常微生态平衡的建立的一大类以活菌为主的工业制剂产品,直接或间接发挥减少养殖动物应激,促进生长,预防和治疗疾病作用。【大棚养虾视频】

三、目前我国水产用微生态制剂研究开发状况分析

水产用微生态制剂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市场销售产品多数是畜禽用微生态制剂,所以还很难说出水产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开发。近几年已有不少产品在水产上应用起到较好的效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光合细菌(PSB),EM制剂,玉垒复合菌、噬菌蛭弧菌、益水素(Proniceclean)它们多从水生环境和水产动物肠道等微生态中进行分离、纯化、优化筛选,进一步定向培育出适合变温环境生长,适合水环境的有益菌株,进行工业化培养加工而成。

例如光合细菌中沼泽红假单胞菌,利用恰当的培养基,接种母种,厌氧光照条件下选择培养,

【大棚养虾视频】

形成大量菌液,泼洒使用。目前已在集约化养殖南美白对虾中广泛使用。还有EM制剂,它包括近百种菌株,有放射线菌、酵母菌、粪链球菌、假单胞菌等,利用特殊配制的培养基(如红糖水、米糠等),工业化发酵培育后,供生产使用。泼洒池塘中,或拌料投喂经粪便排入池底,在水体和池底等分别形成优势菌群,联合作用,分解有机物,抑制病原菌生长,达到促长防病治病的目的。

【大棚养虾视频】

根据水产养殖的特点,有关水产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开发,必须紧紧围绕水产养殖动物的特点开展,其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水产用微生态制剂研制,必须符合变温特点,不管是水产动物肠道菌还是环境菌株,都是在变温情况下,始终保持较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变温筛选至关重要。相当部分市售益生素在水产上应用欠佳,其主要原因是不稳定,高温状态下有效,低温状态失效。每个菌株普遍存在适温生长,而非适温状态下难于形成优势菌群。

2、围绕水环境不同,筛选出抗渗透压变化作用的菌株,畜禽微生态制剂多在较为稳定的渗透压,而水产用微生态制剂会出现多种渗透压状况,例如光合细菌,有海水环境,有淡水环境,从不同条件筛选的光合细菌,相对就因为对渗透压不适应,难于推广。

3、适应不同营养元需求筛选出广谱能源利用的菌株。因为水产养殖多换水,换水容易导致阶段性营养元缺乏,还有水产动物易出现绝食,排空肠道,这些特点必须加以考虑。例如光合细菌,由于精养鳗池大换水,难于形成优势而最终被淘汰,而只能在土池应用。

4、注意水产养殖的特点,复合配制光合细菌,土壤细菌(放线菌),曲挠杆菌、水生假单胞菌、酵母菌等,各自发挥不同作用,形成局部优势,为水体浮游动物或水产动物食用。

5、特别强调必须有足够的硝化反硝化能力,将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缺一不可,氨和亚硝酸根均对水产动物有直接危害,必须尽快转为硝酸盐,同时要防止转变反应方向。所以活性污泥是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应用的一个最原始但最有效的微生态制剂。

6、根据不同食性不同饲料原料进行筛选,如肉食和植食,由于食性差别,其肠道中能形成的优势菌群种类上差别极大,目前许多水产工作者通过饲料原料粗发酵,筛选专用微生态制剂,这也是一条捷径。例如用鱼制品加工厂下脚料培养复合菌液,该菌液作为肉食性鱼类应用的拌料益生素,具有很好的助消化,预防肠炎作用。用黄豆、玉米粉作培养基,定向选择培养益生素,应用于沟鲶、甲鱼等根本上改变了其饲料配方,大大降低饲料生产成本,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据资料介绍,日本采用红鱼粉作为培养基,筛选出专用微生态制剂,目前国内部分饲料厂应用该微生态制剂配制鳗鱼饲料,100%采用红鱼粉,取得低成本、高饲料转换率、防病促长的效果,而尝试少用此种微生态制剂,立刻表现为消化不良、肠炎,甚至池底打滑现象。因此,针对不同食性养殖动物,必须强有强调应用有差别的益生素,甚至因饲料配方改变应有相应的益生素。

7、由于水产养殖业习惯使用生石灰、漂白粉、季胺盐消毒剂、外用抗生素等,因此益水素微生态制剂所选用的菌株应该具备较强的抗性,如放线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基本可以抵御这些消毒剂,而光合细菌受此影响极大,也大大限制其在水产养殖中推广使用,或增大其前期推广的难度,使产业受到限制。

8、再则,作为活菌制剂,应用于是水产养殖,直接投放于自然环境,通过水流传播,很难做到局部使用和强制封锁,因此,水产用微生态制剂研制要加倍注意产品的安全性,绝对不允许给人类带来“后遗症”。

9、针对活菌制剂还必须注意遗传性状稳定,易于保存,适合拌料投喂和直接施放等条件。

四、我省水产养殖使用微生态制剂成功例证分析:

1、应用自制光合细菌,调节培养池塘水,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

长乐文武镇东南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2001年引进江苏经验,开展旧鳗池改造养殖南美白对虾,抽取地下水;由于该场地处文武砂围垦区内,地下水盐度为0.2-0.3%,比较适合南美白对虾生长。旧鳗场具有保温设施,抽取地下水水温基本保持在18℃以上。为了确保养殖成功,提高池塘利用率,该场引进江苏经验,引进光合细菌(初步了解系耐盐红螺科光合细菌)母液,自配培养基(以米糠、黄豆粉、红糖水等),用透明塑料桶盛放,接种母液,放置露天阳光暴晒,待菌液浓度达107-108时用于虾池泼洒。虾池基本保持在80-90cm水位,不换水或少量换水,每百平方米使用1.5kw水车式增氧机一台,定期开动增氧机,投苗密度控制在每百平方米6-8万尾仔虾,投喂对虾配合饲料,经80-120天一次性养成,或捕大留小补苗,普遍上市规格达40-50尾/公斤,成活率在40-60%,亩产平均超过8000kg,获得极为丰厚的回报,经2年的运作,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千万元。目前养殖三年,该场未发现过严重病害。此案例成为应用光合细菌防病促长的最好典范。

2、应用光合细菌、EM细菌预防治疗欧鳗狂奔病,确保养鳗业顺利发展。

【大棚养虾视频】

①2002年4月邵武一鳗场发生狂奔病,有土池,也有精养池。此病仍是欧鳗养殖的特级杀手,一旦染上狂奔病,基本上宣布该养殖场主破产。为了摸索经验,尽可能挽救损失,该场采用综合措施,其中包括:(1)高剂量二氧化氯(立安)20-30ppm,每日2次,连续3天,不换水,同时泼洒中草药浸浴,病情得到缓解。(2)换水干净(水源使用蓄水池,经3-4ppm固体二氧化氯消毒3个小时),泼洒高浓度光合细菌溶液(要求生产1个月内的产品,108CFU )10-15ppm,EM制剂(水剂)109CFU 3-4ppm,连续泼洒3天,1天1次,不换水,每天捡死鳗3-5次。(3)泼洒微生态制剂4天后开始少量换水,约20-30%;少量投料,内服强力菌毒散,按饲料0.2%投喂;以后逐步提高换水量,补充泼洒光合细菌和EM细菌。土池中基本相同,不换水,尽可能捞取病死鳗焚烧销毁。经半个月处理病情行到完全控制,取得较好的治疗预防效果,全场统计成活率达80%以上。

②2002年,永泰葛岭某鳗场,土池发生狂奔病,该场系从狂奔病(2002年4月成鳗池发生)鳗场购进新苗,5月进苗入池,20天内未发现病征。2002年6月初,因指环虫病使用杀虫药诱发土池发生狂奔病。病发6天,2口土池累计死亡400kg,约占20%,处于暴发期,死亡量持续上升,为此,采用以下措施:(1)全池泼洒水剂二氧化氯(绿诗源)20ppm,1天2次,连用2天,同时泼洒中草药和甲苯咪唑,48小时大量换水,边排边加,约换水150%。(2)换水完后立即泼洒光合细菌(CFU108)和益水素35ppm,1天2次,用1天,不换水,隔2-3天补充1次,第6天少量投料,拌料投喂强力菌毒散0.3% 8天。20天治疗期,死亡在第7天基本停止,2002年11月盘池出售,成活率达到62%,90%达

篇四 大棚养虾视频
养猪大户转型 养虾种树增效益

养猪大户转型 养虾种树增效益

猪棚拆掉了,生猪卖掉了,土地复垦了。如今,平湖市独山港镇金沙村的养猪大户邱美林,已经和自己的主业彻底告别,正式把苗木和养虾这两个曾经的副业转正。而且,这两个才转正不到一年的副业,还越做越红火,经济效益、环境效益都远超从前。

从去年开始,我市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暨违章猪(禽)舍拆除专项行动。为积极响应市里号召,身为党员的邱美林率先带头将自家2000多平方米面积的猪舍拆除了,眼前的钢管大棚,是邱美林在去年拆掉猪棚并复垦后搭建的,里面种着1000多株罗汉松的幼苗。这是他种植苗木近十年以来,第一次引进银杏、香樟等树种以外的新品种。虽然他早在2003年就承包了100亩土地种植苗木,但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作为给养猪配套处理猪粪的一个副业,所以心思花得并不多,每年苗木这块的效益也基本是在保本的水平线附近转悠。将养猪这个“主业”抛下之后,一下子闲下来的他,就开始把目光转向了这个苗木基地。为此,他多次前往萧山的苗木市场,发现罗汉松等几个品种很受欢迎,便打算引进到基地里试种。

和苗木一起被邱美林转正的副业,还有养虾。邱美林的虾塘就开在原先的猪棚不远处。自从猪棚拆掉后,为了打开新的增收之路,他就四处向人求教养虾窍门。今年,他开始尝试鳖虾混养,既能保证虾的健康,也能提高甲鱼的质量。如果成功的话,原本每亩5000元的效益,可以提升到每亩7000元至8000元。

再过一个月,邱美林的30亩南美白对虾就要上市了,新引进的罗汉松长势也不错,所以他的心里也美滋滋的。当初拆猪棚他多少也有点不舍,但如今看来,却是拆对了。接下去,邱美林还打算多去参加几个培训班,不仅要把苗木和养虾这两个副业变成主业,还要依靠这两门新的手艺,开启致富路。

篇五 大棚养虾视频
论-冬季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抓住“六好”效益佳

篇六 大棚养虾视频
围塘塑料大棚对虾精养高产技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6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