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玻璃工艺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吹玻璃工艺
吹制玻璃工艺品制作

  [农广天地]吹出来的工艺品(20150213) 

  玻璃,一种非金属材料。它起源于古代,发展于现代,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从稀有物品发展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用物品,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玻璃加工工艺手段。从窑铸、热弯到热熔、吹制,再到沙铸、冷加工等。这其中,在2000年前由叙利亚工匠发明的吹制技术,因为大大地拓宽了玻璃制品的形式范围,使得玻璃产品的制造不仅变的更方便、迅速,而且还大大的降低了玻璃的生产成本,从而完全改变了玻璃工艺的面貌。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带领观众朋友们到河北省河间市的玻璃制品企业,去探寻一下玻璃吹制工艺的魅力。 

  吹制玻璃工艺品制作

  玻璃主要成份是矽砂、苏打灰、碳酸钠、碳酸钾、石灰及铝土、铅丹等,种类很多。一般主要成份为钠玻璃属之;钾玻璃,制瓶玻璃属之;铅玻璃,仪器玻璃属之。新竹地区的矽石出产于关西一带,但近年来铁份含量偏高,品质稍差,所以大多仍由澳洲及马来西亚进口。首先先矽砂、石灰、苏打灰等放入坩锅窑中,在一千四百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下十六小时,待混合融解成浓稠液体后,置于模具上,使之成形,再经十二小时徐冷后加式处理。期间施以喷沙、添色、嵌入金箔、磨花、雕刻、药水浸泡等装饰技巧。又在烧制时使用各种金属发色剂,制作出来的玻璃刚具有不同的颜色。 

  玻璃艺吕的成形法:玻璃一般玻璃原料燃烧溶解后都形成液体粘稠液,要使其冷却成形,大都采用型吹法,使用各种材质的模型,如木材、粘土、金属等预先制成所需要的型器,把融化的玻璃液倒入模型内,待冷却后再将模型打开即成,一般用于吹玻璃无法制成的器具,大部分的工厂都采用此种方法,可以大量生产。 

  另一种为吹气成型法,即吹玻璃,就是取出适量的玻璃溶液,放于铁吹管的一端,一面吹气,一面旋转,并以熟练的技法,使用剪刀或钳子,使其成型。 

  常用技法: 

  冷加工制作法 

  1.彩绘 以彩绘颜料,在室温下于玻璃物表面描绘图画,有些需加热固定,有些则不需。过程中也可以加上金箔、银箔熔成的金属颜料,称为饰金彩绘。 

  2.釉彩 是一种需要再加温的彩绘声绘色的技法,在玻璃物表面,以釉彩颜料绘制图样,然后再置入熔炉加温固定颜料,避免剥落。 

  3.镶嵌 以有凹槽之铅条为线框架,组合成千上万片的彩色玻璃板的技法,需绘制小型平面图,根据平面图绘制等尺寸的草图,确定每一种颜色的造型与尺寸,正确切割玻璃板,以铅线熔焊成大块面镜。 

  4.版画 无须加温的冷作,利用喷砂或磨刻的技法,将图刻印在玻璃板上,加以制版,以版画机或滚筒上色,在棉纸或水彩纸上压制成版画。 

  5.浮雕 在双层或多层颜色套料的玻璃,浮雕出立体图案透露出底色,形成浮雕效果。 

  6.切割 运用切割轮,在玻璃物上切割纹饰、块面,线条等装饰,或大面切割成造型,有时双色套料玻璃,因表现内外不同的颜色的特殊效果。 

  7.磨刻 以钻石或金属雕刻,或雕刻笔等雕刻工具在玻璃表面画线装饰花纹与图样的技法,因使用工具的不同,可分为轮刻、点刻、平刻等种技法。 

  8.酸蚀 在玻璃板绘制图形、勾勒线条,再经化学酸剂分阶段蚀出深浅不同的图案。 

  9.喷砂 先以胶带粘满整个玻璃物,在以刻刀镀刻去掉图案不要的部分,置入喷砂机,运用金刚砂的高喷射力,

  10.研磨 以旋转轮盘为研磨台,混合水与金刚砂,磨平刨光玻璃作品。 

  11.刨光 以旋转皮轮为平台,将玻璃至于其上,磨光刨光大块平面。 

  12.胶合 将作品置入熔炉加温,利用玻璃的特性,加热融化表面产生亮度。 

  13.胶合 以接着剂将玻璃块加以粘合成造型。 

  14.复合媒材 运用玻璃与其他材质组创作。 

  热加工制作法 

  1.压模法 将熔融的热玻璃膏注入压进已刻好的图纹模中变成块状的同时花纹也压制好了。 

  2.砂模铸造 将模型压入深度适中的砂喷湿乙炔避免砂模崩落,在将玻璃膏到入砂模内待玻璃稍冷后再取出徐冷后再研磨加工。 

  3.胚心成形 最早用来制作玻璃窗口的技法之一先混合泥土和马粪做成胚心包在金属棒外再沾取热玻璃膏成为容器主体,在外图绕玻璃丝勾勒花纹,等徐冷完后挖出胚心就完成了。 

  4.灯炬热塑 以小型喷枪或灯炬加热,帮又称为灯炬热塑,只用各色硼玻璃色或钠玻璃色棒,以拉长、扭曲、线绕等技巧,连续组合成造型,适合微小精巧的表现,例如玻璃珠、动物及植物等。又因所使用玻璃棒不同区分为:实心、空心及拉丝热塑,此外也可搭配彩绘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5.吹制 起源于西元元年罗马帝国,到现在仍是玻璃技术中最重要,应用最广,变化最多的制作法。吹制多以窗口为主,过程是指以吹管沾取熔融玻璃膏,吹气形成小泡,再运用工具加以热塑造型,再以另一吹管沾取小量玻璃作架桥接底动作,敲下作品徐冷。 

  6.脱腊铸造法 用耐火石膏包住腊模后,在将玻璃原料与空模同时放入炉内加温,在高温下玻璃慢慢流入模内成型,放置在熔炉中脱腊,徐冷拆除石膏模,再进行研磨刨光加工完成。 

  7.粉末铸造法 将玻璃块与玻璃粉填入预先设计好的模型中,放进熔炉升温熔融成整件玻璃作品。 

  8.炉内加温设计法 是在750度~850度之间加温制作的技法。 

  9.热塑熔合 将先切好的玻璃或不同图案的玻璃片组合在陶制平板上放入熔炉升温成为一件玻璃版通常会再搭配其他技法加以变化。10.烤弯 将玻璃材料放入已先设计制作好造型的陶土上加温玻璃渐渐变软而开始下垂便可以自由落体成型。

  相关资料:

  一、 中国玻璃工艺的缘起

   玻璃大约出现于公元前十六世纪或十五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最初是阿拉伯人在撒哈拉沙漠发现了玻璃晶体,沙子或岩石里的二氧化硅的含量相对较高,这是组成玻璃料的主要成分,阿拉伯人的新发现直接促使了两河流域玻璃业的发展。其后埃及也开始生产,到古罗马帝国时期,玻璃业的生产已十分繁荣。丝绸之路开通后,国外的玻璃器皿开始传入我国,敦煌壁画飞天手托琉璃瓶正是经由古丝绸之路,自西方传入古中国的见证。

   从历史文献和出土的文物看,中国也是世界上生产玻璃器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古人就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汉书地理志》曾有黄门译长与应募者入海所市之“璧流离”以及琥珀、玛瑙、水晶、肉红石髓等奇石异物的记载。玻璃在古代中国曾有多种称谓。其中发音非常相近的就有琉璃、流璃、璧琉璃、陆璃、玻黎、琉琳、还有五色玉、药玉、罐子玉、水玉、水精等等。还有古籍赋予琉璃“明月”、“夜光”等诸多美名,可见古代琉璃器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颇为珍贵,战国时古琉璃一度比黄金还要稀罕,古人当时可能无法理解为何琉璃器能看似透明,堪比神器。

   西周琉璃,是中国最早的玻璃。但多种物理化学性质的测试结果表明,西周琉璃的内部主要成分是晶体状二氧化硅,是石英砂在烧结温度不足的情况下未完全熔融形成的近玻璃态物质。因此有称这种琉璃为“人造多晶石英”,也有称这种材料的外文译音为“费昂斯”(Faience)。但不管如何,西周琉璃是中国玻璃发明史上有着其直接的关系,完全可以称为中国的“原始玻璃”。

   二、中国传统玻璃工艺的发展历程

   纵观我国玻璃工艺发展的历史也已有3000多年,西周出现琉璃后,由于琉璃原料的珍贵,被誉为五大名器之首(琉璃、金银、玉翠、陶瓷、青铜),琉璃工艺品远比玉石、黄金更为贵重。由于古人对玉器的崇尚,中国早期的琉璃都带有玉制的特征:润泽。中国古代玻璃烧成温度较低,虽然绚丽多彩、晶莹璀璨,但易碎、透明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用途狭小,因而发展较缓慢。

   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器皿大致经历了原始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等阶段,其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瓷器,古代观赏性及祭祀器、礼器等器皿历经玉器、青铜器、漆器、瓷器、金银器等阶段,其中以玉器及漆器、金银器为主。由此可见玻璃由于受玉器、陶瓷等行业盛行的影响并未在中国形成主流工艺。

   一般认为商代的冶金、炼丹、原始瓷工艺是我国玻璃制造业的三个重要萌芽条件。春秋中期,楚国冶铜竖炉的烧炼温度可达到摄氏1200度,技术的提升为制造真正的玻璃提供了必要条件。唐代玻璃器大多依靠进口,国内玻璃器的生产较弱。原因仍然是前文所述在我国古代陶瓷、金银器、玉器的盛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玻璃的发展。宋代仍是需要进口玻璃器供帝皇贵族赏玩与寺庙供佛之需,但传统的玻璃压铸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民间。元代设立瓘玉局,这是皇家的玻璃器烧造部门。明代的琉璃被称为“药玉”,因疆域内玉材匮乏,故而药玉替代真玉进入舆服制度。清代由于引进了西方的先进工艺与人才,使国内玻璃制造技术得到极大提高,华美的宫廷玻璃器足以媲美西方同时期的玻璃艺术品。

   通过对中国古代玻璃史的梳理可以看出,原材料和配方的问题致使中国古代琉璃器皿的适用性不高,再加上适用性强、成本低廉的陶瓷业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琉璃的发展。中国自玻璃起源时就开始有仿玉倾向,并一直贯穿整个古代玻璃史。出于东方审美的含蓄,中国玻璃大多素雅内敛,注重内在含义与张力,西方艺术则更注重外在形态的表达。

篇二 吹玻璃工艺
博山琉璃制作工艺技术及制作过程

  [农广天地]博山琉璃(20140509)

   琉璃是古代汉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装饰构件,通常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也是艺术装饰的一种带色玻璃;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给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关于琉璃的传说和名称记载,以及历史与发展和艺术特色,然后重点为观众朋友们讲解了有关于博山琉璃的发展、制作琉璃的原料与辅料、琉璃料的熔炼工艺、吹制琉璃制作、琉璃花球制作、搅料琉璃制作、雕琢琉璃技艺和灯工琉璃技艺等相关内容。

  琉璃亦被称为“瑠璃”、“流离”,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琉璃色彩美轮美奂,品质晶莹剔透,是中国古典文化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装饰构件,在古代重要的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中都可以发现琉璃的影子。

  博山区地处山东省淄博市西南端,因其千年的琉璃生产史而扬名中外。2006年9月21日,博山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为“中国琉璃之乡”。博山琉璃的发展自此也迈入了一段新的征程。

  由于博山琉璃历史悠久,随着生产技术的扩大和积累,这里的产品质量较高,在国内颇有名气,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1年),朝廷设立皇家琉璃厂(即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琉璃厂),当时主要的工匠就是从山东博山征招来作工传艺的,甚至连宫中采用的琉璃制品的各种配方也主要采用博山的。而北京琉璃业的发展,北京“三大家”(辛家坯、勒家坯、袁家坯)琉璃套料烟壶的制作,也都是以博山为后盾的。进京服役工匠所用的特殊原材料都需从博山带去。博山琉璃工匠在京服役,把博山传统的琉璃技术带到北京,同时也带回一些新技术。用铁制吹筒吹制琉璃的技术就是乾隆后由清宫玻璃厂传入博山的。博山琉璃中熔炼金红的技术、阴纹刻花技术、套色雕刻技术、最早也源自清宫玻璃厂。通过北京和博山琉璃生产技术的频繁交流,博山琉璃业随之发展迅速。

  博山琉璃制品的销售范围非常广,特别是到了清代其生产销售可以说达到了鼎盛时期。据清朝康熙初年兵部、吏部、户部尚书、大学士、山东博山人孙廷铨《颜山杂记》记载,颜神镇(博山)琉璃产品的销售在明末清初时[来源:

  博山拥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琉璃窑炉遗址、产生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琉璃专著、拥有中国第一家琉璃博物馆、中国第一家平板玻璃厂……而最近在博山发现的光绪年间(公元1904年)的博山玻璃公司股票,不但佐证了淄博工业发展百年的历程,而且对于研究“淄博琉璃·明清官窑”的历史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这枚现陈列于淄博市博山区“博山琉璃博物馆”的展柜内的股票发行于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904年),长27厘米,宽14厘米,樊红图案,中间印有“山东博山玻璃有限公司股票存根”。这也是迄今为止在淄博发现的最早的股票。

  铸造琉璃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中国琉璃的制作技术始于西周,经过几千年古老相传如今民间普遍采用的工艺有十几种之多。博山琉璃工艺技术主要包括大炉技术、圆炉技术和米珠炉技术,“吹制法”是众多技术中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在琉璃制作厂房里,工人师傅们往往要从1000CC高温的传统火炉里用1.5米长的吹筒取出琉璃体,不断地进行旋转和造型。从火炉里面取出的琉璃温度很高,掌握好琉璃融化的软度,几秒钟就需要成型。这样反复几次,用七八种工具手工制作,才会出来半成品。之后,退火3天,能出80%的成品率。

  正是因为琉璃都是用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而成,因此产量依日有限,人工制造的特性,也使得每一件琉璃都可称得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在古代,琉璃是种非常名贵的工艺品,有的品种的价格甚至要远远高于玉器。早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博山就已经成为国内琉璃的生产中心,而且还专门没有向宫廷进贡的官窑。当时淄博官窑烧制的琉璃,在京城往往要卖到天价。几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的口传,心授,博山的琉璃产品已经发展到3000多个花色,价格也让普通人都消费得起。

  博山的琉璃产品种类繁多.其中花球是最常见的,孩子们经常玩的弹子球就是小的琉璃花球。另外还有套色美术琉璃浮雕器皿,优美别致,独具格,尤其是鸡油黄雕刻的花瓶、文具等,有“黄玉”之美称。其它如手镯、料珠、花捅、挂瓶、铺丝等饰品,均为国内外消费者所喜爱。

篇三 吹玻璃工艺
第11讲 玻璃及加工工艺

篇四 吹玻璃工艺
玻璃的成型工艺简

【吹玻璃工艺】

篇五 吹玻璃工艺
玻璃制造工艺

【吹玻璃工艺】

玻璃制造工艺:

玻璃制造工艺

2008-04-01 来源:南京金梦蝶贴金制品厂 作者: 点击数:6563次 我国防火玻璃现状及市场预测 | 下半年离线低辐射镀膜玻璃竞争会

空前激烈 | 旗滨玻璃在线LOW-E和TCO双管齐下

以酸性、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玻璃和玻璃制品。不同玻璃制品的制造方法各有其特点,但主要工艺是相似的(图

1)。

原料 包括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前者指引入玻璃的形成网络结构的氧化物、中间体氧化物和网络外氧化物等原料;后者可以加速玻璃熔制,或使其获得某种必要的性质。

主要原料 根据引入氧化物的性质,分为酸性氧化物原料、碱金属氧化物原料和碱土金属氧化物原料。

①酸性氧化物原料:有SiO2、B2O3、Al2O3等的原料。SiO2是硅酸盐玻璃中玻璃结构的骨架。它赋予玻璃高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和低膨胀性,但会使玻璃的熔融温度增高,粘度增大。SiO2的引用原料是硅砂或砂岩、石英岩。玻璃中加B2O3,可降低玻璃的热膨胀性,提高折射率、耐热急变性和耐化学侵蚀性,在温度较高时能降低玻璃粘度,温度较低时提高玻璃粘度。B2O3的引用原料是硼砂或硼酸。玻璃中加 Al2O3能减小玻璃析晶倾向和增强化学稳定性,提高强度,增大玻璃粘度。其引用原料通常是伴含K2O或Na2O和SiO2的长石,也可以用工业氧化铝等。

②碱金属氧化物原料:有Na2O、K2O的原料。玻璃中加Na2O和K2O成分可降低熔融温度,减小粘度,但会使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变差。其引用原料是纯碱(Na2CO3)和钾碱(K2CO3)。

③碱土金属氧化物原料:有CaO、MgO、BaO、ZnO、PbO的原料。玻璃中加 CaO和MgO能减弱钠硅玻璃析晶倾向,增强化学稳定性,高温时能降低玻璃粘度,促进玻璃熔化和澄清,但温度降低时粘度增加很快,成型操作困难。其引用原料是石灰石(CaCO3)和菱苦土

(MgCO3),或用同时含CaO和MgO的白云石。玻璃中常加BaO和ZnO以调节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折射率等性质,其引用原料常为工业ZnO和BaCO3、BaSO4或 Ba(NO3)2。玻璃中加PbO可显著提高折射率和色散,使玻璃吸收短波长射线,同时,比重增大,熔融温度降低,与金属浸润性好。PbO的引用原料是红丹和黄丹或工业硝酸铅。

此外,碎玻璃也是一种主要原料,常称为熟料,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熔融,有助于玻璃配合料的溶化。

辅助原料 一般包括澄清剂、着色剂、脱色剂、乳浊剂、助熔剂等。

①澄清剂:在玻璃熔制时分解排放气体,加速玻璃熔体排出气泡。有白砒、氧化锑、硝酸盐、锑酸钠、芒硝等。

②着色剂:使玻璃具有各种不同颜色,通常是过渡金属Co、Ni、Mn、Cr、Cu、Fe的化合物,CdS、CdSe及Se、Au、Ag的化合物等。 ③脱色剂:脱色分化学脱色和物理脱色。化学脱色是加入氧化剂,将带色化合物氧化成无色或浅色。物理脱色是根据互补色原理,加入

着色剂以抵消FeO、Fe2O3、Cr2O3、TiO2等杂质呈现的颜色。如氧化铁使玻璃呈青绿色,通常加入硝酸盐、氧化铈将铁氧化成高价后,着色力减弱。还可加入Se、Co、Ni、Mn的化合物产生红紫色,与Fe化合物的青绿色互补成无色,但降低了光透过率。

④乳浊剂:使玻璃冷却时析出密布晶体,对光线产生散射而不透明。常用水晶石、氟硅酸钠等氟化物和磷酸钙等磷酸盐。

生产过程 主要包括配合料制备、熔制、成型、退火和后加工等步骤。

配合料制备 首先对原料进行预加工,包括对块状原料的粉碎、潮湿原料的预干燥和含铁原料的除铁处理等。粉碎的颗粒度以0.25~0.5mm为宜,过粗的颗粒不易充分熔化,在玻璃中会形成残留料粉结石或富硅节瘤;过细的颗粒容易飞扬或集聚成团。将具有一定颗粒度的原料按配方精确称量,再用转鼓式、桨叶式或盘式混合机进行混合。 熔制 将玻璃配合料进行高温熔化、澄清,形成均匀的无气泡、无结石的玻璃液。玻璃配合料的熔制温度随成分不同而异,通常为1300~1600℃。配合料在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逐步熔融完全。随温度的升高,粘度显著减小,其中夹杂的大量空气和原料分解产生的气体从熔融液中上升并逸出,使熔体变得清澄。在高温排除气泡的同时,玻璃液的化学组成也趋向均匀,必要时,加机械外力搅动。澄清和均化完成后,降温使玻璃液均匀一致地达到适合成型要求的粘度。

熔制在玻璃熔窑中进行。大批量生产时在池窑中连续熔制。配合料在窑的一端加入,供成型的玻璃液在另一端排出。小量生产时在坩埚窑中间歇熔制。

成型 将玻璃液加工成固定几何形状的制品。玻璃降温时由液态、可塑态至固态,将玻璃的供取料、赋形和定型的制作阶段连接起来。人工挑料时,玻璃液粘度通常为102.2Pa·s;机械自动供料时为102~103Pa·s,相当于玻璃液澄清时粘度的10~100倍。玻璃液滴入模的适宜粘度通常为103.5Pa·s,脱模时粘度应为106Pa·s, 在这个可塑范围内对玻璃料进行剪切、粘结、吹扩、压延等成型操作。若制作时间较长,须调节玻璃成分使粘度转变趋缓和析晶倾向小,以免在成型过程硬化太快和发生析晶。常用的玻璃成型方法有吹制法、压制法、拉引法、浇注法、压延法等。

①吹制法:用以制造空心玻璃制品,如水杯、器皿、瓶、罐、灯泡等。人工吹制时使用长约1.5m中空铁吹管,一端蘸取玻璃液(挑料),一端为吹嘴。挑料后在滚料板(碗)上滚匀、吹气,形成玻璃料泡,在模中吹成制品;也可无模自由吹制,最后从吹管上敲落。大型制品成型时,需反复挑料滚匀,以集取足够料量。机械吹制时,玻璃液由玻璃熔窑出口流出,经供料机形成设定重量和形状的料滴,剪入初型模中吹成或压成初型,再转入成型模中吹成制品。吹成初型再吹成制品的称吹-吹法,适宜制成小口器皿和瓶罐。压成初型再吹成制品的称压-吹法,适宜制成大口器皿和薄壁瓶罐。

康宁带式吹泡机是机械吹制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先将玻璃液经转辊压成有间隔块体的带状,吹泡机的多个吹气头在玻璃料带上同步运行并吹成初型,再合上成型模吹成制品。适宜制造灯泡壳、电子管壳、水杯等。

②压制法:用以制造敞口和实心制品,如碗、盘、缸、镜片、显像屏和锥、砖等。人工压制以铁杆取料,按设定量剪落入模,模芯(冲头)压下将玻璃液挤满模腔压成制品。机械压制采用和吹制法相同的供料方法将玻璃液剪入多模压制机的模中,自动落下模芯成型。压制法成型的玻璃液表层因接触模和模芯,降温很快,适于制造较厚和较浅的制品。

③拉引法:用以制造玻璃管、棒、纤维以及窗片与平板等。人工拉管时用铁管反复挑料,集起大量玻璃液滚匀后形成料泡,料泡顶端用另一铁杆取料粘住、吹气,以一定速度慢慢拉开。机械拉引分上引、下引和水平拉引。机械拉制玻璃管时,首先,玻璃液流入拉管池,依靠耐热合金或耐火材料的芯轴和轴中心通入的空气形成管根,由牵引辊连续拉成管。连续纤维的拉引方法是在拉丝坩埚中控制玻璃液温度,坩埚底部有100多个漏嘴,高速旋转的拉丝机构拉出连续不断的纤维,绕在筒上。机械引板的方法是在通道成型室以玻璃液面拉引起玻璃板。玻璃液面设槽子砖的称有槽引上法,玻璃液从砖槽中涌出;自由液面向上拉引和经转向辊成为水平拉引出分别称无槽引上法和水平拉引法。浮法拉引则是玻璃液通过溢流口经流槽流到高温锡液表面展开成

篇六 吹玻璃工艺
玻璃工艺简述

内部培训资料

开发部/王钟

目录

第一章 玻璃的原料03

第一节 主要原料03

第二节 辅助原料04

第二章 玻璃窑炉的类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章 玻璃成型工艺

第一节【吹玻璃工艺】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四章 玻璃退火

第五章 玻璃钢化【吹玻璃工艺】

第六章 玻璃的加工

第七章 玻璃的检验标准

05 圆炉05 池炉07 玻璃的熔制过程07 07 人工吹制07 压制工艺14 离心工艺19 机械吹制20 21 24 24 28

一.玻璃的原料

【吹玻璃工艺】

用于制备玻璃配合料的各种物质,统称为玻璃原料。根据它们的用量和作用不同,分为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两类。

主要原料,系指在玻璃中引入各种组成氧化物的原料,如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铅化合物等。按所引入的氧化物的性质,又分为酸性氧化物原料;碱金属氧化物原料。

辅助原料,是使玻璃获得某些必要的性质加速熔制过程中的原料。它们的用量少,但它们的作用很重要。根据作用的不同,分为澄清剂、着色脱、脱色剂、乳浊剂、氧化剂、助熔剂(加速剂)等。

一.主要原料

1.二氧化硅,SiO2,分子量60.06,比重2.4~2.65.

二氧化硅是重要的玻璃形成氧化物,单纯的二氧化硅可以在1800℃以上的高温下,熔制成石英玻璃(SiO2的熔点为1713℃)。在钠-钙-硅酸盐玻璃中SiO2能降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提高玻璃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软化温度、耐热性、硬度、机械强度、粘度和紫外光性。但含量高时,需要较高的熔融温度,而且可能导致析晶。

引入二氧化硅的原料是石英砂、砂岩、石英岩和石英。它们在一般日用玻璃中的用量较多,约占配合重量的60~70%以上。石英砂又称硅砂,它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它是石英岩,长石和其它岩石受水和炭酸酐以及温度变化等作用,逐渐分解风化生成。

2.氧化硼B2O3,分子量69.64,比重1.84。

B2O3也是玻璃成形氧化物,它能降低玻璃的膨胀系数,提高玻璃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增加玻璃的折射率,改善玻璃的光泽,提高玻璃的机械性能。 B2O3在高温时能降低玻璃的粘度,在低温时能提高玻璃的粘度,所以含B2O3

较高的玻璃,成形的温度范围较狭,因之可以提高机械成形的机速。B2O3还起助熔剂的作用。B2O3是耐热玻璃、化学仪器玻璃、温度计玻璃,部分光学玻璃、电真空玻璃,以及其他特种玻璃的重要组份。

二.辅助原料

1澄清剂 往玻璃配合料或玻璃熔体中,加入一种高温时本身能气化或分解放出气体,以促进排除玻璃中气泡的物质,称为澄清剂。常用的澄清剂有白砒,三氧化二锑,硝酸盐,氟化物,氧化物,氧化铈,铵盐等到。

2着色剂 使玻璃着色的物质称为着色剂。着色剂的作用,是使下玻璃对光线产生选择性吸收,显出一定的颜色,根据着色剂在玻璃中呈现的状态不同,分为离子着色剂,胶态着色剂和硫硒化物着色剂三类。

3脱色剂 对于无色玻璃来说,应当有良好的透明度。由于玻璃原料中含有铁、铬、钛、钒等化合物和有机物的有害物质,在玻璃熔制时,从耐火材料中,有时从操作工艺上也有熔于玻璃中的铁质,都可以使玻璃着出不希望的颜色。消除这种颜色的最经济的办法是在配合料中加入脱色剂。主要有化学脱色剂和物理脱色剂。

4助熔剂 能促使玻璃熔制过程加速的原料称为助熔剂或加速剂。有效的助熔剂为氟化合物、硼化合物、钡化合物和硝酸盐等。

5乳浊剂 使玻璃产生不透明的乳白色的物质,称为乳浊剂。当熔融玻璃的温度降低时,乳浊剂析出大小为10-100纳米的结晶或无定形的微粒,与周围玻璃的折射率不同,并由于反射和衍射作用,使光线产生散射,从面使玻璃产生不透明的乳浊状态。玻璃的乳浊程度与乳浊的种类、浓度(用量)、玻璃的组成、熔制温度等有关。

常用的乳浊剂有氟化物、磷酸盐、氧化锡、氧化锑、氧化砷等。

二.玻璃窑炉的类型

【吹玻璃工艺】

一.圆炉

1.玻璃圆炉的介绍:圆炉也叫坩锅炉,玻璃料盛在各个坩锅内熔制,每个坩锅可装玻璃液650---850磅,一个圆炉一般是8---12个坩锅。

2.圆炉的特点:每个坩锅都是独立的,可以在不同的坩锅内熔制不同成分的玻

璃液,即可生产各种不同颜色和不同成份的玻璃制品;坩锅熔制的玻璃料较均匀,质量较好,但产量小,成型不能机械化,不能连续作业,单位成本较高。

圆炉

篇七 吹玻璃工艺
窑制与吹制玻璃的区别

窑制玻璃与吹制玻璃的区别

玻璃主要成份是矽砂、苏打灰、碳酸钠、碳酸钾、石灰及铝土、铅丹等,种类 很多。一般主要成份为钠玻璃属之;钾玻璃,制瓶玻璃属之;铅玻璃,仪器玻璃 属之。新竹地区的矽石出产于关西一带,但近年来铁份含量偏高,品质稍差,所 以大多仍由澳洲及马来西亚进口。首先先矽砂、石灰、苏打灰等放入坩锅窑中, 在一千四百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下十六小时,待混合融解成浓稠液体后,置于模具 上,使之成形,再经十二小时徐冷后加式处理。期间施以喷沙、添色、嵌入金箔、 磨花、雕刻、药水浸泡等装饰技巧。又在烧制时使用各种金属发色剂,制作出来 的玻璃刚具有不同的颜色。

玻璃艺吕的成形法: 玻璃一般玻璃原料燃烧溶解后都形成液体粘稠液,要使其冷却成形,大都采用 型吹法,使用各种材质的模型,如木材、粘土、金属等预先制成所需要的型器, 把融化的玻璃液倒入模型内,待冷却后再将模型打开即成,一般用于吹玻璃无法 制成的器具,大部分的工厂都采用此种方法,可以大量生产。

吹制——吹气成型法,即吹玻璃,就是取出适量的玻璃溶液,放于铁吹管的一 端,一面吹气,一面旋转,并以熟练的技法,使用剪刀或钳子,使其成型。

吹制 起源于西元元年罗马帝国,到现在仍是玻璃技术中最

重要,应用最广, 变化最多的制作法。吹制多以窗口为主,过程是指以吹管沾取熔融玻璃膏,吹气 形成小泡,再运用工具加以热塑造型,再以另一吹管沾取小量玻璃作架桥接底动 作,敲下作品徐冷。

窑制——玻璃熔制工艺制度熔制“四小稳”: 温度稳、压力稳、泡界线稳、液面稳 池窑的工艺制度: 温度、压力、泡界线、液面、气氛和换向。 (1)温度制度 A.名称解释 温度制度—沿熔化部窑长方向的温度分布, 用温度曲线表示; 测温处—小炉腿、胸墙、火焰、玻璃液、挂 钩砖、大碹等; 测温仪表—光学高温计、各类热电偶、辐射高温计(光学高温计较为准确,热 电偶测的是后滞温度,起参考作用。) B.温度制度的作用 温度制度对配合料熔化速度、玻璃液对流情 况、成型作业、燃料消耗、窑龄等有影响。 C.温度曲线 ①“山形”曲线 热点(不是一个点,而是玻璃液表面的最高 温度带)突出,热点与1#小炉及末对小炉 间的温差大,泡界线清晰稳定;配合料熔化 滞后。 ②“桥形”曲线 热点前后两对小炉的温度与最高温度相差不 大,温度曲线似拱桥形。 特点是熔化高温带较长,有利于配合料的熔 化和玻璃液的澄清。 ③“双高”曲线 即“双高热负荷点”温度制度,核心是减少 处在泡沫稠密区的小炉燃料分配量,降低了 此处的热负荷;配合料入窑预助熔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6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