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的对联

| 能力训练 |

【www.guakaob.com--能力训练】

关于创新的对联篇一
《创新对联题训练》

关于创新的对联篇二
《中考对联题创新训练》

中考对联题创新训练

作者:李弗不

一、填空式

1.古诗中有很多写到传统节日的佳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一联:________,________。

2.大海的浩瀚无边,曾经引起我国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留下无数优美的诗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联有关大海的名句:_____,_____。

二、选择式

3.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基本特征。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请运用下列词语组合对联,以庆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彩虹跨海一体运作

两岸连接巨龙卧波

上联:

_______,杭州湾_______;

下联:

_______,长三角_______。

4.请你为长沙的名胜古迹选择合适的对联,填入对应的括号里。

[温馨提示]麓山寺。位于岳麓山,是佛教入湘最早的一所寺院,至今已有1700多年。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下,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号称千年学府。天心阁,位于城南,今天心公园内,是旧长沙的制高点,可俯瞰全城。杜甫江阁,位于湘江边,为纪念杜甫晚年漂泊湘江而建。

A.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B.四面云山皆入眼

万家灯火最关心

C.江流楚韵阁驻唐风

D.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

①岳麓书院( )②天心阁( )

③麓山寺( )④杜甫江阁( )

三、组合调整式

5.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

难报恩来 生为国家 耿耿忠心昭日月 何堪魂去 青史千秋 功同五岳寸草春晖 德同湖海 洋洋正气结丰碑 死为人民

对联①:___________

对联②:___________

6.下面是一副赞颂诸葛亮的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授;

下联内容(已被打乱):八阵名成,两川福被,十倍荷褒荣,三分功定属元勋,所合精锐四方。 下联调整为:___________

四、概括内容式

7.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然后用对联形式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法新社雅典8月27日电] 在8月27日进行的男子110米跨栏决赛中,中国的刘翔旋风般赢得了胜利,从而重新划定了男子短跑赛场的“势力范围”。

刘翔,这个21岁的上海大学生,成为第一个登上奥林匹克男子110米栏领奖台的中国人,并因此被载入史册。决赛中,从始至终一路领先的刘翔将对手落下了2米多,这种差距在此类比赛中是少见的。 历史上,田径赛场上的短跑项目——100米、110米栏和200米——始终是非洲裔和非洲——加勒比裔选手的势力范围。但在今天的110米栏决赛中,刘翔既战胜了非洲裔选手特拉梅尔(美国籍),又击败了非洲——加勒比裔选手加西亚(古巴籍),从而打破了他们对短跑项目的垄断,让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在这向来被非洲裔选手视为“私有领地”的项目中占得了一席之地。身为所有中国人和亚洲人的骄傲,刘翔目前已把目光投向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想在自己的家门口卫冕成功。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似乎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对联:___________

五、创作式

8.教师节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最美的对老师的赞歌。

对联:___________

9.我们人人都要理发,走进理发店,有些老板很热情,为了招揽生意,往往会在店门上写副对联,如果你就是老板,你想写副什么样的对联呢?

理发店对联:___________

六、知识解说式

10.有一副对联,其上下联都是写一个老人的岁数,请说出这个老人是多少岁?为什么?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添一度春秋。

答:老人是_____岁。

因为:__________

11.下面这副对联,一共涉及到几个历史名人?请你写出他们的姓名。

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

上舟望,离台摆,橹速帆快浪太急。

答:_____个历史名人。

他们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示例: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示例:巨龙卧波,杭州湾两岸连接;彩虹跨海,长三角一体运作。(其中“巨龙卧波”和“彩虹跨海”可以互换位置)

4.①A②B③D④C

5. ①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②青史千秋,何堪魂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6.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7.上海刘翔勇“跨”雅典好手;世界体坛劲刮中国旋风。

8.示例:①乐做人梯通大厦,甘当绿叶托红花。②新诗万首园丁颂,明月一轮灯火勤。③师无长少皆称老,学有高低总是生。④园中桃李年年艳,国厦栋梁节节高。⑤园丁辛苦一堂秀,桃李成材四海春。⑥园丁励志栽桃李,伯乐成心育英才。⑦春催桃李遍天下,雨润栋梁竖九州。⑧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9.示例:①就我生春色,为君修美容。②进来蓬头垢面,出去容光焕发。③修就一番新气象,剪去千缕旧东西。④旧貌一剃了之,新颜从头开始。⑤烫就乌云追月,吹出春风满面。⑥搔首进门,对镜方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举足出店,顾影亦晓妙手复还人少年青春。⑦进门来,发长须乱相貌老;出门去,眉清目秀年纪轻。

10.老人是141岁。一个花甲为60岁,“重逢”就是两个花甲,为120岁,再加上“三七岁月” (3×7)21岁,即为141岁。同样,一个古稀是70岁,“双庆”是两个古稀140岁,再加“一度春秋”1岁,即是141岁。 11.10个历史名人。他们分别是夏大禹(下大雨)、孔仲尼(恐中泥)、姬旦(鸡蛋)、杜甫(豆腐)、

刘禹锡(留女婿)、商纣王(上舟望)、李太白(离台摆)、鲁肃(橹速)、樊哙(帆快)、皇太极(浪太急)。

关于创新的对联篇三
《对联创新教学》

关于创新的对联篇四
《巧用对联,让创新之鸟飞翔在历史原野》

巧用对联,让创新之鸟飞翔在历史原野

设置中学历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增强历史教学的创新意识,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好历史教学活动。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按照这一目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创新尝试,已初见成效。特别是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对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阔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遨游在历史知识的海洋里乐不思归。

在课堂教学中选取精华对联配合史料讲解,使其直接再现当时对时局的评说,使史实更加有血有肉,形象生动,使学生感到饶有兴趣,在学习中受到了思想教育。我在讲“窃国大盗袁世凯”时,指出袁世凯仅做了83天皇帝便在讨袁声中一命呜呼。我补充了当时有位北京老学究写的一幅奇怪的挽联:

袁世凯千古,民国万岁

让学生猜想其内涵。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真是妙语连珠,思维独特新颖。最后我归纳提示:“万岁”对“千古”倒很好,可“袁世凯”怎么对“民国”呢?意思是“袁世凯对不住民国”呀!学生在“啊”“呀”的一片欢呼声中认清了史实,增强了关心国事的意识。又如讲岳飞抗金时,我引用了岳飞墓上的一幅对联:

青山有兴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并且向学生介绍了岳飞墓前四个佞臣反缚双手,长跪于阶下的铁像,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猜测这四个杀害岳飞的刽子手。最后介绍:秦烩、秦烩之妻王氏、万俟 、张俊。这不仅让学生了解记住了这一历史内容,而且对学生进行嫉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过繁或过简的地方,适当补充对联故事,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讲《辛丑条约》时,我补讲了左议和会上中国人民痛斥“洋人”的对联故事。一个自诩“中国通”的洋人,自命不凡地出一上联叫对:

琵琶琴瑟,四大王王王在上

企图侮辱中国人。一个中国代表团的随从挺身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不用解释,学生就明白“八大王”和“四小鬼”的喻意。不但让学生增长了知识,而且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又例如在讲慈禧太后时,注意到她的活动跨章节,很分散。于是我补讲了章太炎为慈禧七十大寿撰写的一幅讽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以黎民膏血全枯,只为

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斥县邦圻益蹙,每逢

万寿祝疆无

这样就冲破了条块分割,把知识加以综合系统,培养了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在课外活动中,可用对联活动充实其内容。通过猜谜语、讲故事、对

对联、看历史影片等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了他们高尚的社会主义情感,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如我们开展历史征联活动,内容不超出教材,限定时间完成。这样学生要完成须查阅积累资料,须积极动脑,大胆创新,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各类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知识面,使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下面节选三幅我们师生的作品以期得到您的指教:

(一) 张骞两通西域,开千年丝绸之路

郑和七下西洋,创万里航海之途

(二) 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乃民族英雄

石敬塘乞求契丹,割让幽云,为国家败类

(三) 肖何追韩信,因人才难得

诸葛放孟获,为民心所用

总之,用对联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但是要做到忠于教材,结合实际,不能超出教材内容去旁征博引,更不可喧宾夺主,将历史课变成故事会。要善于积累材料,注意联语的思想性、逻辑性和趣味性;要周密安排,有的放矢,并要审时度势,切忌夸夸其谈,卖弄学问。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建国之才、效国之行”的人才。

关于创新的对联篇五
《对联文化》

对 联 文 化

一、研究目的

1、了解中国传统的对联文化

2、通过了解这种文化提高自身素养

3、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弘扬这种传统文化

二、研究内容

1、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2、对联的种类和写作手法

3、有关对联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

上网搜索有关的信息;阅读有关书籍;小组讨论;向老师咨询。

四、成员分工

哲语、宏彬、荣贵负责找资料;哲语整理资料;前裕负责社会调查方面的工作。

五、研究过程

1、问卷调查

“对联文化”调查问卷

(请在“□”中打“√”)

你的年级:____________ 性别: □ 男 □ 女

1、你对对联感兴趣吗?

□ 很感兴趣 □ 一般 □ 不喜欢

2、你了解对联吗?

□ 深入 □ 一般 □ 很少

3、你写过对联吗?

□ 写过 □ 没有

4、春节家里贴的对联是是如何得来的?

120 - -

□ 自己写 □ 买来的 □ 其他形式

5、你觉得对联对于个人的影响是:

□ 陶冶情操 □ 有利于学习 □ 浪费时间

6、你能记起几幅有名的对联?

□ ≤5 □ ≤15 □ >15

7、与灯谜等其他传统艺术相比你更喜欢:

□ 对联 □ 灯谜或其他 □ 都喜欢 □ 都不感兴趣

8、你对语文考试增设对联题目的看法是:

□ 很好 □ 无所谓 □ 厌烦

9、如果有机会让你参加了解对联知识的活动,你会:

□ 踊跃参加 □ 有时间就参加 □ 不参加

10、你对对联的发展持什么态度?

□ 乐观 □ 一般 □ 不看好

11、你认为传统的对联有什么地方值得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结果:(我们对中学生发出100张问卷,收回95张有效问卷)

3、进行分析

(1)从第一,二题可以看出,将近一半的中学生对对联的感觉一般,更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对对联持厌烦情绪,可见对联的魅力还不能为广大中学生所领悟,对这一朵文化奇葩,121 - -

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的去了解。

(2)从第二,三题中,我们看到的是现在人们获得对联的渠道单一,自己写过对联的人也是少,这一现象在警告我们,关于对联的一些传统正在逐渐消失,是时候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和发扬了。

(3)许多人都认为对联对于陶冶自己的情操有作用,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将近百分之七十的中学生只记得少得可怜的一小部分对联,是接触得少?还是懒得去记?每个人或许都有不同的原因,我们暂且不去定论。

(4)第七题各项的选择比较平均,我们的期望是那一部分选最后一项的人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入的了解,改变这中态度,毕竟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大家的事而不只能单靠个人。

(5)从八、九题看,对中考增设对联的无所谓,对参加对联活动可有可无,我们看到的是年轻一代对对联文化的轻视,孰不知自己担负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6)对联的发展前景是一个被受关注的问题,大多数的乐观和认可让我被受鼓舞,做这一个调查报告,目的就在于了解对联文化,更能唤起人们对其的重视。

最后一题有的同学认为创新就不传统了,有的则认为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才能挽救对联别冷落的局面。但不管怎么样,作为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好好的去继承和发扬,保护这珍贵的文化遗产。

六、研究成果

1、对联起源和发展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性相同、词义相关、平仄相对,一一对称。它孕育于六朝骈文与唐代律诗,产生于五代,发展于宋元,繁盛于明清。历史上较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对联是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在桃符板上写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较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楹联,为北宋时上海龙华寺僧契盈在碧波亭柱上题写的楹联: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宋代,出现了以纸代桃,促进了对联的发展。苏轼、王安石、朱熹等人,都有楹帖(联)作品与答对对联的故事传世。明代,由于皇帝朱元璋的倡导赏赐,文人把春联推向了一个新高潮。清代康、乾年间,仅紫禁城里各宫门张贴的对联就有120多幅。各地官署衙门,名胜古迹,风景区等也出现了艺术性很高的对联,云南滇池大观楼的180字长联,就是那时出现的。对联的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繁盛的阶段。对联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春联,挽联,贺赠联,故事联,名胜古迹联和其他联 。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描述联,比喻联,拟人化联,设问联、双关联、潜义联、嵌典联、嵌字联、数字联、拆字联、拼字联、复字联、叠字联、同旁联、连环联、

122 - -

回文联、谐顺联、谐音联、叠韵联、格言联、谜语联、哑联、无字联、集句联、地名联、影片戏名联、绝对等。对联的词性讲究与格律诗中的对仗相似。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等。对联平仄的规则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至少在同一位置上不能重复。

有趣的是,历史上也同时出现了不拘平仄的对联,即不过分强调平仄.对仗.音韵的楹联。如元代红巾军,写在战旗上的“旗联”就是: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这副“旗联”充分反映了红巾军浩大的声势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在写作格局和程式上,并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但其影响极大。在尔后明代中叶刘六、刘七起义时,西路军战旗的旗联仅改“大宋”二字为“混沌”而已: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之后,在龙凤殿两旁柱子上又见到了这副楹联的身影,只不过仍是更易二字: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在明朝,据郎瑛《七修类稿》(下)“对联条”载:“吏部许尚书讚,乃尊亦吏部尚书也。己先为户部尚书,兄诏,亦尚为南户部尚书也。吾友俞子木为作一对云: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铨衡;兄司徒,弟司徒,总两京之会计。 该联上下联均有同字“之”相对。在清朝,据梁章钜《楹联丛话·格言》载,胡可泉知苏州,揭一联于门外,联语是: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撑厅者,铺堂者,撞太岁者,俱听访拿。这说明那种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的楹联,当时在官厅衙门亦有所张贴。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整个学术文化界,这种楹联逐渐多了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比如我们常见到这样一副联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为南京晓庄师范校园内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楹联。再如,1930年12月,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召开军民誓师大会时,毛泽东在主席台两旁亲撰一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象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给联苑带来新的气象,是应予充分肯定和推荐的。正如我们提倡用今音今韵作旧体诗词一样,也应该提倡用灵活的格式撰写传统的楹联。

综上所述,历来对联的写作就有严格的平仄和不拘平仄两大流派。只是近现代不拘平仄派有壮大的趋势。我以为,对联的写作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能遵循严格的平仄对仗固然好,但严格的平仄束缚思想气势时,我们不妨也来个不拘平仄,来个百花齐放,写出具有我字特色的嘉对。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严格的平仄派和不拘平仄两大流派必将长期共存下去,并将取得各自的硕果。任何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完全否定对方的做法都是没有意义的。

2、对联的分类

123 - -

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就上下联的对仗方式来讲,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

(1)工对

工对,也称严式对。就是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十分工整、贴切。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请看下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香。

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色词,“海”对“田”均为地理名词,“月”对“日”均为天文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玉”均为珠宝名称,“有”对“生”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可谓工对之佳作。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联语中,“芦苇“和“竹笋”同属名词,尽管结构方式不同(前者为联合式,后者为偏正式),也算工对之列。如果对仗刻意求工,反成纤巧,并不可取。

(2)宽对

宽对,就是指联中的绝大部分对仗工整,这是相对于工对而言的。宽对与工对无明显界限,一般认为,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就是说做到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就可以了。如厦门太平岩联:

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做主乐天成。

联中“石”与“山”、“迎宾”与“做主”对仗甚工,但“开口笑”与“乐天成”则不严谨。不仅结构不同,而且“笑”与“成”词类也不相对。我们称其为宽对。

还有北京梁家园春云楼联,也属宽对:

槛外远山排闼绕;楼前积水当湖看。

“远”对“积”,词类明显不同,但再看“远山”、“积水”却又近似,可以相对。这就是工对与宽对的区别所在。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香菱谈诗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提出了“不以辞害意”的宗旨。一副对联,形式固然重要,但主要还是其内容。古人提倡只要表现手法好,可以破格,要格律服从于内容。

124 - -

关于创新的对联篇六
《2013春节关于元宵节对联精选》

2013春节关于元宵节对联

2013春节关于元宵节对联 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 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乐事逢春,装成锦绣辉元夜; 歌声彻晓,引得嫦娥动春心。 灯月交辉,伫听笙歌欢四野; 雨旸时若,式观丰阜乐群黎。 地乐天乐,地天共乐元宵夜; 灯辉月辉,灯月交辉太平春。 光耀银花,一刻千金春对酒;

清传玉漏,五更三点月留人。 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 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乐事逢春,装成锦绣辉元夜; 歌声彻晓,引得嫦娥动春心。 灯月交辉,伫听笙歌欢四野; 雨旸时若,式观丰阜乐群黎。 地乐天乐,地天共乐元宵夜; 灯辉月辉,灯月交辉太平春。 光耀银花,一刻千金春对酒;

清传玉漏,五更三点月留人。 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 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2013春节关于元宵节对联2013春节关于元宵节对联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乐事逢春,装成锦绣辉元夜; 歌声彻晓,引得嫦娥动春心。 灯月交辉,伫听笙歌欢四野; 雨旸时若,式观丰阜乐群黎。 地乐天乐,地天共乐元宵夜; 灯辉月辉,灯月交辉太平春。 光耀银花,一刻千金春对酒; 清传玉漏,五更三点月留人。

资料来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258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