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室与扫天下续写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扫一室与扫天下续写篇一:扫一室与扫天下

现在你的桌子上只有三样东西:语文书、练习本、文具盒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师:学习课文之前,咱们来做个小游戏,男女生抢答!

生:分别说 拜访 寒暄 满不在乎 着实 理直气壮 懒散 沉思 污浊

师:好!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

二、课堂导入,提出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 齐读课题 “扫一室”与“扫天下” (板书) 生: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师:(写板书的同时,让同学们思考。)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举手问

师:叫两三个 1、为什么加引号?2、分别指的是什么?3、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不错,希望同学们能用心的从文章中找出,接下来老师请六名同学来读这篇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边听边圈画自己提出的问题,养成这种圈画的良好习惯。

生:读

师:谁来说说他们六名同学谁读得更好?

生:

师:及时评价,听得很仔细。 听得很认真。 表扬。

四、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

师:文章说了几个人物?

师:板书(陈蕃 薛勤)

师:通过读文章,谁来说说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

师:很准确, 谁再来简练一点, 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板书) 师:我看谁和老师一起再写陈蕃的特点呢?

师:谁再来说说薛勤是个什么人?

师: 有礼貌、有智慧 (板书)

五、理解文章,清楚“一室”与“天下”的含义

师:接下来,我们走进文章看看陈蕃这个人到底懒散到什么程度?

师:好,你读。

师:追问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屋子,会说什么呢?

生1:

生2:

生3:

师:那我们看看薛勤是怎么说的。(出示ppt)

师:找人读。指导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师:那陈蕃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谁来试一试?

生:读

师:加以评赞。知道满不在乎。他是怎么回答的呀?(板书:满不在乎) 生:读。

生:读。

师:如果你是薛勤,会对他说什么。

生:说。

师:加上一句名言,谁来试一试。

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小事做起,方能成就大事。

师: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连屋子都不扫怎么能扫天下呢。

师:那我们来看看薛勤是怎么想的,又说了什么。出示(ppt)

师:谁来读 真勇敢,第一个举起了手,好你来。

生: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生:

师:好,反问句式。那你来试试

生:读。

师:嗯。老师听出了反问句式的那种强烈。谁再来试试。

生:读。

师:好,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这三句话。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上前边来表演。

师:嗯,陈蕃演的真像。掌声。那个小组再来试试。

师:现在谁来说说,扫一室与扫天下分别指的是什么?

生:

师:那么谁来说说他们的关系?

生:扫一室是在为扫天下做准备呢

师:同学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啊!(ppt)写

生:写。

师:加上一些动词,薛勤走后,陈蕃都沉思了什么,想象一下他又会做什么。写出来。

生:写。

师:读。

师:没写完的同学课下认真完成,老师最后推荐给同学们一本书《小故事大道理》!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谢谢各位听课的老师!

板书:正因为陈蕃生活懒散,才有了这篇文章,正是因为薛勤的教导才让陈蕃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

朗读指导:三段和四段

把握好文中的提示语:先看薛勤,皱着眉头说的,心中对陈蕃的做法不满意,于是那两个问句一定是强烈的,甚至带有些责备的意味。

再看陈蕃的回答。一个满不在乎,一个理直气壮,还有一个得意的神气,勾勒出一个不拘小节,自以为是的人物形象,于是在朗读中就可以略带夸张的语气,将他那种志得意满,不可一世的样子表现出来。

听、说、读、写 要让学生们这四十分钟课是享受的、不断学习的过程。喜欢上我,喜欢上语言。每篇文章都在讲述着一些道理。文以载道。

扫一室与扫天下续写篇二:扫一室与扫天下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设置悬念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粒米,一滴水有多大的作用吗?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师:课前老师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同学们请看。教师读出以下数据。

(多媒体出示:水一滴滴地流掉,米粒一粒粒被扔掉场景及以下数据:)

你知道吗?

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我国13亿人口就会浪费13亿滴水,相当于260吨水,如果每人每天吃10千克的水,这些水可供1人吃26 000天,也就是70年。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米,全国每天浪费掉13亿粒米,一粒米大约重0.025克,这13亿粒米大约重75吨,假如一人天能吃掉0.75克米。这些米足够一人吃10万天,也就是274年。

(设计意图:使学生恍然觉悟,一粒米、一滴水虽小,但集聚起来却是不可忽视,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大与小的关系。)

3.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4.米粒、水滴虽小,但聚集起来能办大事情,解决大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进入十一单元大与小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11.大与小“扫一室”与“扫天下”)

(设计意图:课题“扫天下”的天下写得大一些,是为了使学生从感观上初步体会两者的意义不同,但又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实际上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带着你们的问题,出声地朗读课文,在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用你喜欢的方式圈画出与你们的问题有关的语句。

(学生读文圈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并在读文时适当地做出圈画,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2.谁能说说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谈自己的感受,达到相互交流补充,同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实际上你们所谈到的都与课文的哪几段有关系?

4.是的3~5段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请你仔细读这几段,想一想在这几段中,你打算解决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找重点段,引导学生掌握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

5.你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打算怎么解决呢?

6.好,自由寻找合作小伙伴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小组学习)

7.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补充,以及教师的点拨指导,对于课文中的难懂词语、问题、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自然而然就领会了。)

师:是的,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只是举手之劳,不必花费太多心思,日常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怎么去成就大事呢?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你们认为我们在

读这三段课文时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谁想来读一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完后,我们评价出他们读得怎么样。

8.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9.学生在朗读中可能会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吓了一跳的语气、得意的语气、反问的语气„„教师相机追问:你们听出他们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了吗?为什么这样读呢?

(设计意图:意在了解学生对人物特点的理解、感悟情况,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引导学生读文后质疑

1.学生交流课前提的问题。

2.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问题或词语划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生及生生在对话交流中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例如: ①着实、污浊什么意思?结合上下文指导学生理解。

②“轰轰烈烈”联系课文背景指导学生理解。

③“寒暄”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理解。

4.学生分角色朗读。

5.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品味感悟,激发思考

1.读文后,我们每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的看法,那么课文中的薛勤想对陈蕃表达自己什么看法呢?

2.学生读出薛勤原话: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老师指课题)

师:这就是课文的原题“扫一室”与“扫天下”,现在你们知道“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吗?

生:“扫一室”指平常小事,“扫天下”指轰轰烈烈的大事。

3.师顺势引导:对你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大事,什么样的事是小事? (设计意图:因势利导,由课文中的小事大事引申到学生话中的小事大事,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

4.回过来,我们看这句话,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比较好,请你们反复读一读这句话,并试着把这句话放到所在的段落中去读一读,感受一下。

5.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6.这个句子我们能换个说法又不改变原意吗?

(生试做改句练习: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7.师:可以这样改,像这种类型的句子,同学们知道叫什么句吗?

8.像这种类型的句子我们叫它反问句,改完后的句子叫陈述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这种类型的句子。

9.你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些?(生说看法)

10.师顺势引导:是的,反问句的语气比陈述句的语气表达得更强烈些。

11.学生知道,说出这样的句子是反问句,师提问:你还能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

12.学生举例后,引导学生再做改句练习,并说一说改后的句子叫什么。

13.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哪种句子的表达效果好。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你觉得陈蕃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薛勤是怎么评价他的?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

预设: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2.你们来读一读这一句,这个句子前后意思一样吗?哪个字连接前后句,这个字起到什么作用?

3.用一个“但”字连接前后意思相反的句子,起到转折作用,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你能找到吗?

(学生寻找并交流)

师(手指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对我们小学生有什么教育意义呢?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使课文的思想内容得到提升,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教育意义。)

总结:这篇课文对我的教育意义也很大,同时,让我想起了两句名言:春秋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三国刘备也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老师把这两句名言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用这两句名言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这样才能跨越出人生中的一大步。(送给学生两副软笔书法的名言条幅挂在班

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读。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

扫一室与扫天下续写篇三:扫一室与扫天下

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易懂。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

分为第1段,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陈蕃的情况,突出了它的两个特点:心存大

志及生活懒散;第二部分为2至5段,通过薛勤与陈蕃的一番对话阐明小小的屋

子都不打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第三部分为第6段,写陈蕃的感悟。

课文以“扫一室”寓意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以“扫天下”寓意轰轰烈烈的伟

业,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成就大事必然要从小事做起,一件小事完成的好

坏往往影响到大事的成败,从这个角度上想,可以说事情本来就没有什么大事小

事之分,只要是该做的就是大事,“轰轰烈烈的伟业”与“平凡小事”之间应该

画等号,甚至很多时候小事大于大事,因为没有小事的一步步积累就无所谓大事。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小事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

义。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不让道理只停留在学生的嘴上,而是真正

地指导学生的行为,我认为在教学本课时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懂得这个故事的寓意。

2.认识6个汉字,会写7个生字。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

预学

1、字词认读

拜访 寒暄 满不在乎 着实 理直气壮 懒散 沉思 污浊

2、多音字组词

3、写生字:

预习写了生字,谁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板书:暄

4、提出质疑

预习了这篇文章,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共学

一、分析陈蕃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陈蕃的词句,并在文中做简单的批注。

陈蕃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能用文章中的词句说一说吗?

板书: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懒散

2、我们一起看一看陈蕃的特点,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懒散。

你能在这三个词语中加一组关联词语吗?(虽然.....但是......)

3、同学们,陈蕃眼中的志存高远指的是什么呢?(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

他生活懒散,而懒散这个不好的习惯又会让他失去什么呢?(毅力、责任心)

4、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看看文中的陈蕃究竟懒散到什么程度?找同学

读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直接描写房间脏乱的句子。请同学汇报。

(1)直接描写房间脏乱的:屋子里又脏又乱......

(2)薛勤的话。这种不直接对事物进行描述,而是通过别人的语言行为进行描写

的,我们称之为“侧面描写”。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书上标注出来。

出示ppt图片,追问:如果你就是此刻站在陈蕃书房中的薛勤,看到这样的屋子,

你会怎么想?你又会对陈蕃说什么?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薛勤的话:出示ppt,请同学读,读出反问的语气,读出

长者对年轻对年轻人说话的语气。(薛勤是皱着眉头说,心中对陈蕃的做法是不

满意的,所以这两句反问一定要读出责备的意味)

5、薛勤看到陈蕃的房间,很不理解,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而陈蕃听了薛勤的

话,又是什么态度呢?

请同学读陈蕃的话。

板书:满不在乎,理直气壮。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你能用

你的朗读给我们解释解释“满不在乎和理直气壮”吗?指名读。(满不在乎,理

直气壮,得意的神气,勾勒出的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形象,在朗读中可以略带夸张

的语气,将他那种得志意满,不可一世的样子表现出来)

6、指名读,如果你是薛勤,听到陈蕃这样回答了你,你怎么想?(出示ppt,陈

蕃心里暗想......)读出反问句式的强烈情感。

你要对他说:(出示ppt:年轻人,你连一间屋子都不愿意打扫,又怎么去扫天下

呢?)读出反问。

7、回顾陈蕃与薛勤的对话,两人一组表演朗读,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动作,一

会老师请同学们过来表演。

二、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与关系

1、对啊,同学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连一间屋

子都不愿意打扫,又怎么能扫天下呢!

现在请大家思考,课题中的“扫一室”与“扫天下”指的是什么呢?

(“扫一室”指的是身边的小事;“扫天下”指的是除去人间不平之事,指的是远

大的志向)

那么谁来说说“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呢?

(扫一室是在为扫天下做准备呢!从薛勤的话中,我们也能知道一个道理:“扫

天下”必须从“扫一室”做起;不能“扫一室”,就不能够实现“扫天下”的大

志向。)

2、同学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啊。我们看看这句话,再看看课题,这句话中

的“扫”与课题中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课题中的要加引号?

小组之间的同学相互讨论一下。

(没加引号,是扫书房,扫天下是扫除天下不平之事;加了引号,扫一室指的是

做好身边的小事,扫天下指的是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每一件所谓的小事都认真去做,自然就会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真是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啊!)

指名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指名读最后一段。

听了薛勤的话,陈蕃沉思起来,想象一下,假如不久之后,薛勤再次拜访陈蕃,

他的书房会是什么样子呢?还会像现在这样脏乱吗?(请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陈蕃已经听懂了薛勤的话,明白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

4、总结:正因为陈蕃生活懒散,才有了这篇文章,正是因为薛勤的教导才让陈

蕃明白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

出示ppt,找同学读“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请同学解释。

老师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

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

够成就大的功业。

延学:

1、陈蕃最终成为了一代名臣。东汉末大臣,汉桓帝时为太尉,汉灵帝时为太傅。

2、《世说新语》: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3、《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板书: “扫一室”与“扫天下”

直 侧 陈 志存高远,喜好读书 接 面 蕃 生活懒散 描 描 写 写

扫一室与扫天下续写篇四:扫一室与扫天下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细读课文,理清层次,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通过学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受到“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小事着手”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 不扫 只扫 ↑(告诫) 从小事做起 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

“扫一室”与“扫天下”课堂教学实录

一、晨诵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亲爱的孩子们,又一个黎明来到了,让我们继续与黎明共舞吧。(出示课件)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师:理解他们的意思吗?没关系,学完今天的课文,我们就明白了。齐读课题。

生:老师,我发现这课的题目与以前的不一样,题目中加了两个引号,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师: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

二、课件出示目标及自学指导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学习反问句并理解其用法。

师: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请先看自学指导1。(出示课件)

(1)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陈蕃书房样子的句子,用——画出来,找出陈蕃不扫一室原因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

(2)读画曲线的句子,讨论“扫一室”与“扫天下”的意思。

请大家按照这个方法自学,五分钟后比谁找得准。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汇报描写陈蕃书房的句子。(出示课件)

师:这个书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你的感觉读出来。你失望吗?(生读)有点脏,(生读)太乱了(生读)。太脏了(生读)。又脏又乱,大家一起读。 师:怎么才能把又脏又乱的感觉读出来呢?请看加点的字,读好这些字。出示课件(生读,齐读)

2,汇报陈蕃不扫一室原因的句子。(出示课件)

他为什么不打扫自己的书房,是因为他这样认为(引读) “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一间小小的屋子呢?”

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生1:我因为应该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因为陈蕃觉得自己要干大事业,不在乎扫小小的书房。(读)

师:真好,读书就是要读出味道。

生2:我觉得应该读出得意的语气,因为陈蕃觉得自己志存高远,喜好读书 ,这种有远大理想的人应该被欣赏。(读)

师:读书就是要把自己放到文中,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

生3:我觉得应该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因为陈蕃觉得自己的理由很充分,这样做是正确的。(读)

师:什么叫理直气壮?想一下那种理由充分,说话底气十足的样子。来,深吸一口气,把自己的理由爆发出来。(读)

师:从陈蕃的话中,你知道“扫一室”与“扫天下”的意思了吗?

生1:“扫一室”就是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扫天下”是就是扫除天下一切不平之事。

生2:“扫一室”是比喻小事,“扫天下”比喻大事。

生3:“扫一室”指做好身边的小事,“扫一室”指远大的志向。

师:大家的理解真深刻,“扫一室”与“扫天下”在本文中有特殊的含义,所以带了引号。

你认为陈蕃的做法对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陈蕃说?

生1:陈蕃,你的书房太脏了,赶紧扫一扫吧。

生2:陈蕃,你的书房又脏又乱,在里面学习能有好心情吗?再说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的。没有好身体,怎么能干成大事业呢?

生3:陈蕃,你的书桌上乱七八糟,找东西一定会浪费很多时间,会耽误你的学习的。你就不能实现你的理想了。

扫一室与扫天下续写篇五:扫一室与扫天下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2、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3、体会作者写作过程中语言的简洁,用词的精确。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受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

4、学会凡事从小做起,对自己的梦想和未来负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过程:

一:巩固引入,初悟文意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请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薛勤劝导陈蕃,要想干大事业,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师:上一课时我们说到本文的主人公陈蕃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从小志存高远、喜好读书,后来实现了自己少年时的志向,为官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为汉代的“乱而不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么他的成就是否与他十五岁时的这一次经历有关呢?让我们再走进这篇课文,齐读题目:《“扫一室”与“扫天下”》。

二、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板书:陈蕃 薛勤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㈠学习“志存高远”。

1、志存高远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他是一个“志存高远”的年轻人呢?用横线勾出来。

生:“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板书:不扫 只扫

2、陈蕃说这句话时用的是怎样的语气?你能读出来吗?

生1:理直气壮。

师:那你带着理直气壮的语气来读一读。——读得真好,让我感受到了陈蕃的理直气壮,志存高远。

师:谁还想来试一试?请你,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2:满不在乎。

师:那你带着满不在乎的语气再来读一读。——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陈蕃的满不在乎,志存——高远。

师:从他的神态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得意),那你带着得意的表情来读一读。——你的表情够得意了,让我感受到了陈蕃的得意扬扬和志存——高远。 师:来,全班都像他们这样读,起!

㈡学习“生活懒散”。

1、好,通过大家的朗读,我们了解到陈蕃就是这样一个志存高远,一心想扫天下的人。那你觉得这样一个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的人他的书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答

2、可是当薛勤前来拜访时,薛勤看到陈蕃书房却是一间什么样的屋子? 抽生读。

“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屋子里又脏又乱,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

来,全班齐读。

3、同学们,你们会相信这是“志存高远”的陈蕃的书房吗?

4、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指名答。

5、那么,带着你内心的感受读一读,读出你内心的失望,伤心,愤怒之情。生齐读。

㈢学习薛勤的质问和陈蕃的回答。

 1、陈蕃的书房是这样的脏乱,难怪薛勤在看到这样的一副场景以后,不

禁„„(皱起了眉头),他对陈蕃说„„。“年轻人,怎么弄得这么乱呀?为什么不把屋子打扫干净呢?”生读句子。

2、大家体会一下,作为陈蕃长辈的薛勤,说这句话时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指名答。

3、那么谁能试着学一学薛勤责备失望的语气,质问一下陈蕃。指名读。

4、面对薛勤的质问,陈蕃是怎么回答的呢?

5、那么,带着陈蕃内心的感受,读一读他说的话。生齐读。

6、讨论:你们认为陈蕃的想法合理吗?

7、那么,你们认为“扫一室”和“扫天下”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8、的确,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成轰轰烈烈的大事呢? 于是薛勤盯着陈蕃,反问道:读—— “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薛勤这句话,谁能够不改变句子意思,换一个方式来表达。大家对比一下,那句话更有说服力?为什么?

9、文中还有几句反问句,请把他找出来,再变为陈述句。

10、是啊,一间屋子都扫不好,又从何谈起扫天下?当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那么他会“沉思”些什么呢?他可能会怎么做呢?抽生汇报后把想法写下来。

三、点明主题,升华情感。

1.也许薛勤的劝告有些刺耳,可是忠言逆耳利于行,陈蕃从他的劝诫中意识到:有理想有抱负是好的,可是空有理想却不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就只能被称作好高骛远,最终只会一事无成。正如古人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同学们,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要想实现远大的志向,就要从小事做起。

四、总结

正如《三字经》里的一句话“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只有从简单的数目学起,才能为将来的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如果我们不能做好小事,也就不能实现远大的志向。我相信同学们肯定也像陈蕃一样,有着远大的志向,但要实现远大的志向,(板书:大)还要„„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板书小)。而大与小也正是我们这个单元的单元主题。让我们记住这个浅显却又深刻的道理。

扫一室与扫天下续写篇六:扫一室与扫天下2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前宋小学 李锋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这个故事的寓意;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的志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理解课文中反问句的意思,能用陈述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这个故事的寓意;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的志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会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上课,师生相互问好(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之前我就了解到我们班的学生很勇敢,回答问题很积极,这节课有没有信心继续保持?(学生齐答,有!让老师感受到你的信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板书:扫一室与扫天下)

二、出示自学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这个故事的寓意;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的志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理解课文中反问句的意思,能用陈述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

1、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陈蕃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语句。

2、读三四自然段,陈蕃屋子里的环境怎样?他自己是怎么认为的呢? 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你喜欢这样的读书环境吗?说说你的理由。

3、读第五自然段,薛勤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尘陈蕃的?画出相关语句。

4、读第六自然段,陈蕃觉得薛勤的话很有道理,他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的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

5、研讨: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脏点不要紧,考上学才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10分钟后,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最多。

四、先学

师:下面开始自学,看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一)、自己小声读课文,解决自学指导一。

(小组内讨论交流,选代表汇报交流情况。)

(二)、再读课文,解决自学指导二。

1、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不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

3、指名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

4、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5、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说说是如何改的)

6、找出文中的其它反问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总结出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具体方法。

A、“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

反复读,发现句子特点,再改成陈述句对比读,体会反问句的语气)齐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不能去扫天下。)

B、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不能做成大事。)

7、教师小结:

像这样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答案就含在句子当中的问句就叫反问句。它在表达上比陈述句更有力度。

师:一个连小事都不愿意做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

(三)、再读课文,解决自学指导三。

(小组内讨论交流,选代表汇报交流情况。)

(四)、再读课文,解决自学指导四。

(小组内讨论交流,选代表汇报交流情况。)

(五)、再读课文,解决自学指导五。

(小组内讨论交流,选代表汇报交流情况。插入我要的是葫芦的故事。)

五、后教

1、学生更正

对不同的答案进行点评,重点说说理由。

2、讨论

3、同桌互评

4、小结

是呀,要想扫天下,成就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此以后,陈蕃改变了自己懒散的生活习惯,变得勤快、务实起来了。凡事从点点滴滴做起,后来他真的实现了他的少年梦想,成就了大事业。(老师介绍陈蕃的资料:陈蕃,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曾担任过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被世人所称赞。) 如果当初他不做身边的平凡小事,就难以成就日后的大事业。

六、当堂检测: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屋子里又脏又乱,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

(1)这段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__”画出具体描写脏、乱的句子。

(3)仿照句子把下面的意思写具体。

爸爸的书房干净又整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将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你为什么不进来和我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离我们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一读,写一写。

(1)不积(kǔi)跬步____________(2)读万卷书_______________

(3)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____(4)台上一分钟_____________

(5)只要功夫深________________(6)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

(四)、同学们,学习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3、你有什么理想,你准备怎样实现你的理想?写一写。

八、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立小事 成大事

扫一室与扫天下续写篇七:扫一室与扫天下

《扫一室与扫天下》

【教学目标】:

1. 学会文中7个生字词语,会认三个字;

2. 感悟发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 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4. 通过学习,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重难点】:

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今天我们将进入第十一单元课文的学习,这个单元的主题非常有意思,就是

一组最简单的反义词:大与小

2. 师板书:小 大

3. 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包含着这组反义词的事物,你能说说吗?

4. 师抽两生说。

5. 师小结:在生活中,除了物有大小之分,是也有大小之分。

6. 师接上板书:小事 大事

7. 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大事?什么又是小事呢?

8. 抽两生说。

9. 师小结。(注意适度肯定)

10.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在探讨“大事和小事”的问题:扫一室

与扫天下(师板书)

二、 学习课文

1. 生读课题。

2. 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引见一个人:这个人生活在1800多年前的

东汉时期,他时著名的政治家,当过太守、当过太尉、还做过太傅,他当了数十

年,从不贪老百姓一分钱,从来不怕有钱有势的人,所以老百姓非常喜欢他。

3.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人吗?你们敬佩这样的人吗?

4. 这个人的名字叫:陈蕃 (师板书)

5. 让我们一起叫一叫这个了不起的人吧!(生读)

6. “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陈蕃,现在让我们自由的读一读这

篇课文,看看陈蕃年轻的时候,没有做官之前的生活学习情景。读完之后,老师

有 个问题要问大家。

7.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监察。

8. 刚才听大家读课文读得很热烈,老师四个问题也就出来了。老师的第一个问

题是:故事的另一个人物是谁?

9. 生:薛勤

10. 师:对,注意,这儿的“薛”字是生字,是一个姓。请你也来叫一叫他的名

字。(生读“薛勤”)

11. 课文就是在他们二人的对话中展开。接下来,老师的第二个问题是:读完课

文,见识了陈蕃,你失望吗?有没有失望的感觉?哪儿让你失望了呢?(引导学

生找到第3自然的)

12. 抽一生说,读第三自然段。

13. 跟这个同学一样感到失望的举手,那你们也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14. 现在请你在这个自然段中找出最让你失望的句子,用横线勾画下来。

15. 把你勾画的句子用最失望的语气读出来。(你来表达一下失望——抽生读;

你再来失望一下——再抽生读;你再来一下失望一下——还抽生读;男生来失望

一下——男生读;女生来失望一下——女生读)——相机提醒“肮”的读音

16. 在这些句子中,请你把最让你感到失望的词语写下来好吗?在写之前,我们

来看看,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师出示“糟”抽生说,然后让学生抄写,

师巡视。

17. 刚才咱们读了还抄了,如果老师让你用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个词来归纳陈蕃的

生活状态,你认为是哪个呢?

18. 生说,师板书:生活懒散 (生勾画下来)

19. 接下来,老师的第三个问题也出来了,请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气愤吗?哪

儿让你感到不仅失望,还很气愤呢?(引导学生找到第四自然段)

20. 抽一生说,读第四自然段。

21. 跟这个同学一样感到气愤的举手,那你们也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22. 在这个段落中,哪几个词语让你觉得气愤不已?请你用双横线勾画下来(满

不在乎、理直气壮。得意的神气)

23. 抽生读勾画的词语。

24. 师小结:当薛勤劝说陈蕃打扫屋子的时候,陈蕃的回答是那么的满不在乎、

那么的理直气壮,那么的神气得意。

25. 现在老师就是薛勤,(抽生)请你用这种语气回答我。师读:“年轻人„„”

生接读:“大丈夫”(先抽2名,再全班齐读)

26. 面对陈蕃满不在乎的回答,薛勤是怎样反问的呢?

27. 引导学生读第五自然段薛勤反问的句子。

28. 这是一句用了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你能不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给他

换一种说法?

29.抽生改说(师再出示两句例子用于练习)

30.你们已经顺利回答出老师的三个问题,现在老师还剩最后一个问题,听好:

读完这个故事,除了失望、除了气愤,你有没有感到欣慰呢?

31.不着急,请你再把课文默读一遍。看看有没有让你感到欣慰的地方,如果有,

是哪些词语?把它勾画出来。

32.生再读课文,勾画词语。

33.有感到欣慰的吗?是那些地方让你感到欣慰?(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的“志

存高远,喜好读书”;第五自然段薛勤的心理活动“年少而有大志”,最后一个自

然段陈蕃的幡然醒悟等地方找答案。)师相机板书“志存高远”

34.师小结:确实,

如果没有少年时候的志存高远,有怎么能有成年时期的事业有成呢?一个人少年

时就应该立下远大的志向,但是,仅有志向,连自己的屋子都懒得打扫的人,能

走向成功吗?

三、深化主题,领悟文意。

1. 那么,“扫一室”在陈蕃看来,就是什么?(一件小事——师指板书),而扫

天下,治理国家才是什么?(大事——师指板书)

2. 然而,打扫屋子的事情真是一件小事吗?请你用几句话劝一劝陈蕃,写在本

子上,然后在全班说说。老师给你们起个头,你们接着写:陈蕃啊陈蕃,你

3. 生写,再汇报。

4. 老师想送你们一句话,144页,“不积跬步„„”生读

5. 师以解释代总结:就是啊,生活中,我们决不能忽视所谓的小事,小事干不

好,大事自然也就干不了,任何时候都要做好身边每一件该做事,这才是成功的

保证。

6. 明白课文的意思了,现在请同桌之间相互把课文复述一遍。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小事做不好大事也做不好)

扫一室与扫天下续写篇八:扫一室与扫天下

扫一室与扫天下续写篇九:扫一室与扫天下最终修改

扫一室与扫天下

扫一室与扫天下 石笋街小学 尹寄蕖

1、品读课文 ,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

2、借助谚语和课文领悟为什么只有“扫一室”,才能“扫天下”,让学生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借助学过的谚语,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扫一室”为什么能“扫天下”。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3、学习作者用词的精确。理解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初步认识每篇课文在单元及整册书里都有自己的位置。

5、结合文本,体会怎样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了解“扫一室”和“扫天下”的关系。

一. 复习引入

1. 引读课题,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 上节课我们还提出了两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谁来说一说?

(意思?关系?)

3. 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扫一室,什么是扫天下

(扫一室:打扫房间,是小事;扫天下:扫除天下不平事,成就大事业)

二. 品读课文,了解陈蕃和薛勤的不同观点

1.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请大家默读全文,思考对于“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陈蕃与薛勤各有怎样的看法?勾画相应的语句。

2. 生自学勾画,同桌交流

3. 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1) 陈蕃观点:

① 指名汇报:大丈夫当扫天下,不用花心思扫一室

② 生读反问句(出示反问句与陈述句)

③ 生比较自读,谈不同

④ 指名读反问句,(师相机指导“哪里”的读法;强调反问句作用) ⑤ 体会“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和“得意”

⑥ 师总结:通过陈蕃的表情和语言,我们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齐读第四自然段。

2) 薛勤观点

① 指名汇报:只有扫一室,才能扫天下。读反问句。(相机指导) 1

3) 出示两者观点(两个反问句),引读

三. 借助多种阅读途径,思考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

1. 你们同意谁的看法?指名回答

2. 提示学习方法,出示学习单,生自学填写

3. 生进行辩论

四. 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的辩论不分上下,但我们从这次的辩论中,学会了联系课内课外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综合的分析,让我们的阅读更有价值。而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思考,将会成就我们的大智慧。

五. 作业超市

1. 下课以后,我们可以读一读“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原文对照课文读一读。

2. 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两本人物传记,它们浓缩了一个人的一生,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品一品,一定能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2

扫一室与扫天下续写篇十:扫一室与扫天下2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1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