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一: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 教学设计

《我是谁》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我是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角色与责任”,《我是谁》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它使学生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在本课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体验、交流、合作探究中,使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是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

1、课本第58页的“不同角色”从学生自己为例,在学校“我”是学生,在商场,在家,在公共汽车上“我”又分别是谁?初步建立在不同的场合,自己的身份是不一样的。接着(第59页),说说身边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又是谁?

2、第60页“该怎样做”教材呈现三个场景----怎样做好游客、怎样做好小顾客、怎样做好小观众

分组议一议,然后根据议论的结果进行表演。把一个话题回归沸腾的现实生活。

3、第61页“小记者在行动”,为学生提供更广的空间,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看看,顾客,售货员„„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吗?并以“我的调查报告”作以呈现。

【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体现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强调回归生活,突出经验,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生活体验,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根据场合的不同很好的进行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的,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角色表演中体验和评价,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角色的愿望。

2.知识与技能: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

3.过程与方法:认识到不同角色对自己所提出的不同要求。

【教学重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方法】

1、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

2、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自我介绍

1、出示谜语,引入

师:今天我先来考考大家,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看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两个爸爸加两个儿子为什么只有3个人?谁能告诉我?

师:简笔画你真聪明。

2、自我介绍,引出新课。

师:面对你们,我是谁?并板书:我是谁?

生:安老师。

师:对,听着大家亲切的称呼,我感到非常幸福。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请你说一说照片中的我又是谁?

(课件)(1) 我带女儿和妈妈去看望我的姥姥,我是谁?生:女儿、妈妈、外孙女

(2)去年我带女儿去乐亭大钊纪念馆参观,我是谁?生:妈妈、参观者

(3)在今年的文艺汇演上我和李悦同学正在演唱评剧,我又是谁?生:演员

师:大家的眼力可真棒,说的真好。你们看,生活是这么的丰富多彩,我在不同的场合下,变换着不同的角色。

那你们呢?生活中你有可能是谁?先同桌交流,再说一说,好吗?

小组讨论交流,而后说一说(告诉学生:在„„我是„„)随机板书:学校、家里、社会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在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扮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

二、讨论交流如何当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1、老师

大家说的真好,老师这还有一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这是我们上周五上英语课时的情景,在这张照片上,我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生:老师(课件)

师:同样今天在这里我还是扮演老师的角色,那我很想知道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因为我想当好老师这个角色。

生:各抒己见(和蔼可亲、严厉、关心我们、)

师:同学们真诚的话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努力当好老师这个角色的。

2、学生

师:我是老师,你们是„„

生:学生

师:你又认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呢?

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的发言是多么精彩啊,如果按照你们刚才说的去做,相信大家都是好学生。

三、讨论身边的人的不同角色 感受责任

师:那么我们周围的人每天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什么角色?请同学们看书,再联想一下身边你熟悉的人,说说他们是怎样当好自己角色的呢?

1、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2、在不同的场所,大家的角色是不一样的。随着环境和参照对象的不同,角色的也在变换着,当好自己的角色是我们的职责。

四、角色体验 活动互评

1、讨论

师:那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2、师:同学说的非常棒,讲出了每个角色的责任和义务,那让我们来演一演好不好?根

据老师给出的角色牌,你们小组成员自己创设场景,来演一段情景剧,好吗?

组长领角色牌,开始活动,(角色设计正反面都有)

3、展示活动,大家互评,体验角色。

师:你能看出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内容吗?你觉得他们扮演好自己角色了吗?为什么?谁来点评一下?(反面的角色:作为演员演得好,作为乘客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师:老师也想演,哪位同学想和老师一起演?我是一名售货员,你是一名顾客。我们设计的场景是在商店里买东西的情景( 卖出的是残次品,退货的情景)请学生来点评,我们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了吗?表示感谢。

五、总结延伸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啊。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我是谁”这个话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课件)

1、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2、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3、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4、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5、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2、师:今天的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到现实生活中去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吗?做个调查,完成下面的调查报告。(课件)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今天的课上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我的调查报告

六:板书设计

我是谁

学校

家里

社会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二: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_教学课件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三: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_教学设计

《我是谁》 教学设计

东方红小学 翟亚妃

【教材分析】

《我是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角色与责任”,《我是谁》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它使学生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在本课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体验、交流、合作探究中,使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是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

认识到不同角色对自己所提出的不同要求。

【教学重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方法】

1、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

2、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引入,自我介绍

1、出示谜语,引入

师:今天我先来考考大家,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看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两个爸爸加两个儿子为什么只有3个人?谁能告诉我?

生:一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同时充当了两个角色。

师:简笔画

你真聪明。

当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时,一般会有着不同的角色。

2、自我介绍,引出新课。

师:面对你们,我是谁?并板书:我是谁?

生:温老师。

师:对,听着大家亲切的称呼,我感到非常幸福。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请你说一说照片中的人又是谁?

(课件)(1) 成龙叔叔问:我带儿子去看爸爸,我是谁?

(2)阿姨问:我带我儿子去旅游,我是谁?

(3) 奶奶问:我们一起快乐地唱歌,我是谁?

师:大家的眼力可真棒,说的真好。你们看,生活是这么的丰富多彩,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下,变换着不同的角色。

那你们呢?生活中你有可能是谁?先同桌交流,再说一说,好吗?

小组讨论交流,而后说一说(告诉学生:在……我是……)随机板书:学校、家里、社会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在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扮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

二、讨论交流如何当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1、老师

大家说的真好,现在我们在上课,我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生:老师

师: 那除了我,我们教室里还有很多听课的老师。那我很想知道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生:各抒己见(和蔼可亲、严厉、关心我们、)

师:同学们真诚的话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们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努力当好老师这个角色的。

2、学生

师:我是老师,你们是……

生:学生

师:你又认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呢?

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的发言是多么精彩啊,如果按照你们刚才说的去做,相信大家都是好学生。

三、讨论身边的人的不同角色 感受责任

师:那么我们周围的人每天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什么角色?请同学们看书,再联想一下身边你熟悉的人,说说他们是怎样当好自己角色的呢?

1、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2、在不同的场所,大家的角色是不一样的。随着环境和参照对象的不同,角色的也在变换着,当好自己的角色是我们的职责。

四、角色体验 活动互评

1、讨论

师:那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2、师:同学说的非常棒,讲出了每个角色的责任和义务,那让我们来演一演好不好?根据老师给出的角色牌,你们小组成员自己创设场景,来演一段情景剧,好吗?

组长领角色牌,开始活动,(角色设计正反面都有)

3、展示活动,大家互评,体验角色。

师:你能看出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内容吗?你觉得他们扮演好自己角色了吗?为什么?谁来点评一下?(反面的角色:作为演员演得好,作为乘客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师:老师也想演,哪位同学想和老师一起演?我是一名售货员,你是一名顾

客。我们设计的场景是在商店里买东西的情景( 卖出的是残次品,退货的情景)请学生来点评,我们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了吗?表示感谢。

五、总结延伸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啊。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我是谁”这个话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课件)

1、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2、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3、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4、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5、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2、师:今天的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到现实生活中去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吗?做个调查,完成下面的调查报告。(课件)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今天的课上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六:板书设计:

我是谁

学校 家里角色——责任

社会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四: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与责任

第一课 我是谁

一、教学目标:

1、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出承担的责任。 3、体验承担某项任务,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

4、知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是作为集体一员应尽的责任,愿意承担和认真完在集体的任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三、课前准:

课件、相片、调查报告 四、 教学过程:

(一) 识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 1、教师以自己为例问学生:“我是谁?”

学生回答后,出示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如商店里、家里、旅游景区里,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的场合下,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2、设置场景,让学生说说“我是谁?” (1)在学校里。 (2)在商场里。 (3)在家里。

(4)在公共汽车上。 3、身边的人是谁?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二) 认识不同的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

引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角色。 1、学生讨论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一名好的老师? 2、小组讨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 3、小组表演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担当不同的角色,那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这些不同的角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讨论。

学生上台抽取题目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进行表演。 表演场景:

(1)秋游动物公园。

(2)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3)乘车去清晖园。 (4)去超市购物。 课题在电脑出现

图片: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 在各种地点的图片 声音:背景音乐 文本:各种场景 各种地点的图片

(5)去剧院看电影。

(6)奶奶生病了,你回家该怎么办?

4、师生合演

表演的场景是文具店里,教师是售货员,学生是顾客。 表演后,学生评价。 5、角色互换

(1)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后进生、顽皮生、家庭困难生等。

(2)假如你是家长,谈谈你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孩子顽皮,学习退步,你会怎样做呢? (三)小结

师:同学们能干,评价很到位!在生活中由于场景不同,参照对象不同,我们所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儿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店我们是一个小顾客,在车上我们是一个小乘客„„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参照对象,我们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当好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

板书设计:

1、我是谁 在汽车上 乘客 在商店 顾客 在学校 学生

执笔教师:孟明丽

年11月15日

2012

第二课 我的责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体验不同的角色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4、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承担的不同责任。 四、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课文63页的插图。 2、讨论:这些事情该由谁来做?

3、分析图中的事情,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自己不会做的? 4、说一说,议一议:对于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做了? (二)板书课题:我的责任 (三)探讨明责任

1、让学生进一步回忆,自己家中每天都有哪些家务事,这些事都由谁来做的。 2、启发学生讨论:这些事情当中,有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自己在家中能够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并进一步思考:我能为学校为班级做些什么?

4、教师在收集学生的答案后,给予肯定。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5、齐读句子:自己的事情,能耐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大家都来做。 (四)提出建议

1、观察第64页的插图,看看说了什么事情。

2、让学生谈谈有没有与教材第64页中的同学类似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点拨。

4、各小组选出代表,以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五)品质升华

1、观察第65页的插图,看看他们给自己找了什么岗位? 2、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我给自己找岗位。

(1)在教师的帮助下,大家将班里的事情分分工,每人承担一件具体的事情(可以多人承担相同的事情)。

(2)在家里,请学生与家长商量,给自己找一件具体的事情做(例如扫地、洗碗等) 3、做这些事之后,大家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好?一星期后,在班会上交流做这些事的感受。

板书设计: 2、我的责任

明白责任

自己会做的事应该做

我的责任 该做什么 自己不会的事学着做 找找岗位

执笔教师:王琴

2012年11月20日

第三课 我能做好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

2.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3.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二、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三、教学难点:

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四、教学关键:

知道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 五、教学准备:

搜集学生的有关情况。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家务事怎样做

1、结合教材中的两个小同学“当家”的情况,议议谁能做得好,为什么? 2、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样比他们做得更好,做给爸爸妈妈看。

3、结合学生的情况,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学校的事怎样做 做做游戏想一想:

1、游戏:五个人绑腿游戏 2、做完讨论

(1)5个人怎样才能顺利到达终点取得胜利。 (2)如果一个同学不好好走行不行?

(3)如果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不想往同一个方向走行不行? (4)在集体生活中,做集体的事,大家该怎么做? 说说我们班:

1、我们班开展过哪些活动?取得了哪些荣誉?

2、回忆当时的情况。看看每位同学在活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些荣誉是怎样取得的?

(三)、家庭周围的事怎样对待 1、出示图,我们的小虎队在干什么?

2、通过第71的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四)、全课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今后你要怎么做?

板书设计:

3、我能做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集体的事情大家做

执笔教师:孟明丽 2012年11月28日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五: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是谁》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是谁》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初次尝试了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一个主题《我是谁》一课的教学。根据新课程要求,我设计了本课的教案。整个教案,我是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的: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中的第一课。它让学生去体验在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不同的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好了铺垫。

学生情况分析:当前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太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承担的不同角色,更不清楚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本课侧重于帮助学生增强角色意识,初步了解角色的责任。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在不同环境中体验不同角色。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不同的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从而愿意在现实生活中的当好自己的角色。

3、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通过课下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承担的不同责任。

二、说教法

我采用主要采用问题导入,创设情景,互动教学,角色表演等教学形式,使整堂课动静结合,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说学法

学生的通过观察照片、图片,师生对话,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增强角色意识,了解角色责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自己的照片及各种不同场景的照片录象;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观察不同场景;调查报告表格。

在组织本课教学活动时,我设计了五个活动过程,分别为:谈话导入,引入课题;结合自己,说“我是谁”;观察周围,他们是谁;创设情景,扮演角色;课后延伸,课外调查。

活动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在这一活动中,以老师不同角色转换为例,向学生提问:当我站在讲台上,我是谁;当我回家为女儿梳头时,我又是谁。一连串的提问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对老师在不同环境中角色变化的观察,初步感受不同角色的含义。这一环节中,辅以老师在不同场合的照片,以引导通过有目的的观察而明白——一个人在生活中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都角色定位有个粗浅的认识,也为下面“说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结合自己说“我是谁”

这一环节,首先抛出问题“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还是谁”,当他们说到校园生活中的几个场景时,我出示相应的图片(李洁和蔡悦同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上为同学们表演口风琴二重奏,瞧他们真棒;在庆“六一”文艺演出中,查笑奕在为同学们做精彩的演出;在运动会上,阵阵呐喊声中,同学们个个都使出了浑身力气;在学校的粉笔画比赛中,同学们就像小画家一般)。当学生说到书中的几个场景时,我再出示书中相应的图片,与课本结合,直观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使他们初步认识到角色在不同场合下的变化。思路还可以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电影院、公园里、旅游景点、书店、图书馆、运动场等,(邹雨晨小朋友乘公共汽车上学,过马路走斑马线,在商店买文具)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小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商场购物时是顾客;在公共汽车上是乘客;回到家里是孩子。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说和小组交流,体验、探究到了角色的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得出自己不同环境中角色的变化,初步的感受到角色的责任。

活动三观察周围他们是谁

我首先出示生活中靓靓小朋友妈妈工作和生活的片段,(靓靓小朋友的妈妈是一名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上班时她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下班一回到家,就忙里忙外,这不,正忙着给靓靓准备可口的午餐呢)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她的不同角色。再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父母有哪些角色。接着为学生出示书中两位小朋友爸爸妈妈的图片。通过体验他人和父母角色的变化,再得出他们角色多样性,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了让学生明确角色与场景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场所,对角色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如何才能当好自己的角色。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了“回归儿童经验和生活”的原则,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活动四创设情景扮演角色

我为学生准备两种场景的照片,并为每个小组设计两种角色身份,再选出代表,根据角色特征进行表演,让其他组的同学猜猜这位同学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谁先说出来谁获胜。请获胜小组介绍自己是如何判断人物身份的,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色总是同相应的场景和责任相联系的。这种直观的教学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强烈参与课堂活动的愿望与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表演中体验不同的角色,领会不同角色的不同责任。水到渠成地得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社会中担任好自己的角色”这个结论。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让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和身边的人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角色。

活动五课后延伸课外调查

再一次将学生引入社会,到商店里看一看,顾客和售货员是怎么做的,街上看一看,行人、乘客、司机、售票员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吗?使学生真切的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都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最后指导学生了解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填写调查报告

以上是我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仁的帮助,给我指出缺点和不足,能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成熟起来。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六: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_教学课件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七: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_教学课件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八: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_教学课件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九: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 “我是谁”教学设计

朝阳慈济学校 张维英

教学目标:

1、 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观察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责任。。

2、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同不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 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教学重难点:

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初步认识在不同场合角色的变化。

1、教师以自己为例问学生:“现在我在和大家一起上课,请问我是谁呢?” 生:„„。

师:“星期六,我去看望我妈妈了,那时我是谁呢?” 生:„„。

师:“现在,教室里有这么多老师在听课,对于他们我又是谁呢?” 生:„„。 小结:看来,老师成了百变金刚了,在不同的场合里有不同的角色。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我是谁》。(课件出示课题) 活动一:说说“我是谁”(学习新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角色)。

1、 请同学们看图片,想一想在这些不同场合里“我”是谁?(课件出示图片)

(1)在学校里——我是? (2)在商场里——我是? (3)在公共汽车上——我是? (4)在家里——我是?

2、教师请学生起来汇报并板书。 (学生、顾客、乘客)、孩子。)

3、教师引领学生们讨论——

(1)在我们班里你担当过哪些角色? (生:学生、班干部、队干部、值日生、图书管理员„„)

(2)在社会生活中你担当过哪些角色?(课件提示)

4、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都充当过这些社会角色,都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呢?我们怎样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呢?

课件:该怎样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呢?该怎么做呢?

过渡:刚才大家一起了解了同学们的不同角色,那么我们身边的人他们又担当了哪些角色呢?

活动二:猜猜:“他是谁”(认识身边人的角色)

1、 课件出示爸爸与妈妈的角色变化。

2、 学生联系自己的家人或熟悉的人说说他们担当了哪些角色?

活动三:演一演,猜一猜

出示课件,提示角色表演要求。

分小组表演,集体评价。

角色互换:

老师:(1)假如你是家长,谈谈你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孩子顽皮,对学习没兴趣,你会怎样做呢?

(2)假如你是家长,谈谈你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孩子调皮,学习落后,你会怎样做呢?

社会实践——小记者行动

请大家扮演一名小记者,去街上看一看,顾客和售货员、行人与文明督导员、司机与售票员、病人与医生、清洁工人与路人、交警与司机等人员,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了自己的角色没有?

课件出示,学习怎样去调查并写调查报告。

总结课堂:在生活中由于场景不同,我们所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不论我们是学生、顾客、孩子、还是乘客,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担当好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

板书:我是谁

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角色:

当好角色,有责任、尽义务。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十: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_教学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19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