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调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龙船调教案篇一: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教案

高唐县第一实验中学 李金霞 教学目标:

1、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2、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了解山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体验《龙船调》的地方风格。

教学难点:用哑剧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唱歌。你们喜欢唱什么样的歌呢?你们喜欢民歌吗?你知道的民歌有哪些?(提问学生回答)

师:流行歌曲固然好听,它时代性强,旋律朗朗上口,很适宜我们学唱,但是民歌也很好听,只是我们听的少罢了,阿宝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声音高亢、嘹亮,就是一首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民歌,宋祖英唱的《茉莉花》,曲调优美、委婉流畅,是一首具有江南风格特点的民歌。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民歌:《龙船调》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喜欢上民歌的。

2、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民歌《龙船调》(多媒体课件)

师:这么好听的民歌同学们知道它的故乡是哪儿吗?(提问学生回答)

师:对,它的故乡是湖北省利川市,湖北利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民歌甜美动听。

3、再次欣赏《龙船调》,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多媒体课件)

1)问题: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2)复习民歌的定义、分类、特点。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附表:

4.欣赏《龙船调》感受体验歌曲的山歌特点。(学生分析讨论)

师总结:歌曲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

畅达,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好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做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5. 欣赏《龙船调》回答以下问题(多媒体课件)

1)找出歌曲中具有山歌特点的乐句。

2)找出歌曲中印象最深刻的那几句。

3)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6.学生学唱歌曲。

7.观看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实况。

看完这段录像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提问学生回答)

师小结: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了中国民歌象《茉莉花》、《龙船调》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宋祖英把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推向了世界,让全世界都来了解中国民歌,演唱中国民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外国人说中国方言都说的那么好,你们能说吗?你能模仿妹娃和艄公的样子吗?你扮演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呢?

8.拓展:

1)学生讨论、交流,尝试用表演的方式表演《龙船调》。

2)表演结束,老师点评学生的表演。

9延伸:

湖北人民非常喜欢《龙船调》,他们在《龙船调》的基础上又改编了一首《新龙船调》。听一听,它有什么特点?

1) 聆听《新龙船调》(学生讨论)。

2) 老师小结:既有流行音乐的元素,又不失去民歌的风味。

10.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龙船调》,我们了解了山歌的特点,也了解了湖北民歌,以后我们还要去了解全国各地的民歌。我希望你们将来也像宋祖英一样,把我国的民歌唱到国外去,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的音乐文化。

龙船调教案篇二: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教学设计

海洋岛学校 由金佳

【歌曲分析】

《龙船调》最早流传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柏杨镇一带,是划采莲船的唱腔。歌曲特色浓郁,意境明丽,歌中的土家妹娃与艄公两个艺术形象栩栩如生;词句质朴通俗,朗朗上口,衬词很多,有着诙谐幽默的特点;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而高亢婉转,其抒情性与民间情感十分突出。《龙船调》之所以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是由于它词曲都很有特色。歌词通俗易懂,以浅显质朴的歌词成功地塑造艺术形象。歌中描绘了一幅以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为内容的鲜明生动的画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2、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特点、风格,并试着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注重培养学生感受长江两岸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龙船调》地方风格。

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在上课之前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欣赏一段视频(播放《山路十八弯》)。这首歌曲大家都听过,那么大家一起说一下他的歌名叫什么?这是著名歌唱家,李琼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那么谁能告诉老师她歌唱中描述的是哪个民族呢?(土家族)谁能和老师讲讲你们认识的土家族?

师:土家族分布在我国湖北省的西南边陲全称叫做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说到土家族,我们就一定要说说那里的吃食,土家族很讲究吃,在那里最有名的小吃就是酱香饼。脆脆的、薄薄的,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土家族的女孩喜欢穿短衣大袖镶边筒裤,并且还喜欢穿金戴银。男子头包青丝或青布帕,穿琵琶襟上衣。土家族喜欢群居,爱祝吊脚楼,什么是吊脚楼呢?就是在山脚下,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一层一般是居室,下一层则是猪牛栏圈或堆放杂物的。在土家族最热闹的就是赛龙舟。

师: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土家族的汉字就会在江面上进行赛龙舟比赛,拔河有拔河比赛的口号,那么赛龙舟也就有赛龙舟的号子。(号子训练中)

师:在土家族还有更热闹的节日,那就是春节,每到正月过新年的时候,土家族的小伙子和妹娃子穿戴整齐、敲锣打鼓的拥入清江两岸,进入赛歌场开始对歌比赛。如果小伙子一方胜利了便划着轻舟唱

着《龙船调》过河与妹娃定亲,二月份的时候又划着轻舟唱着《龙船调》接妹娃子过河成亲,久而久之《龙船调》就成为了习俗中绝不可少而优美的歌曲。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龙船调》。(欣赏中)

2、学习歌曲:

聆听《龙船调》,让学生从MTV中欣赏湖北利川土家族美丽的风土人情。

师:接下来让我们坐上竹筏,也去听听土家人那醉人的歌声。 播放《龙船调》MTV。

3、歌曲分析。

(1)提问:这首歌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山歌)

师: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想对答,传递情意唱的歌。特点:1、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2、歌词为即兴创作,使用很多的语气衬词;3、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广泛使用延长音;4、歌唱的形式多样。

(2)哪一句最具有山歌的风味?

聆听开头第一句音乐。

师:这句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既有明显的山歌特点,这种山歌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板书: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

(3)你能不能把歌曲中的最长的衬词找出来?

金哪银儿梭,银哪银儿梭, 那阳雀叫啊捎着鹦哥啊捎着鹦哥。

师:歌词里衬词很多,但是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衬词是最长的这句它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更有生活气息,请同学模仿一下划船的动作。(板书:使用较多的衬词 劳动人民的生活,

(4)歌曲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几句?

“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我来推你嘛!”

师:大家归纳得很好,现在请同学跟老师感受一下用湖北方言表演出来的感觉。(板书:采用方言演唱)

(5)感受音乐最后一段音乐。(聆听最后一段音乐)

师: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为内容的鲜明生动的画面。

(6)、概括《龙船调》的特点:

①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

②使用较多的衬词。

③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

④采用方言演唱。

4、探索:感受音乐跟唱歌曲。

5、观看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实况。

(1)提问:看完这段录像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外国人说中国方言都说得那么好,你们能说吗?

师:大家表现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分组进行表演,先交流,讨论,然后进行表演。

(2)同学们进行表演。

(3)教师小结并进行点评。

三、拓展 、延伸。

师:《龙船调》是长江两岸民歌特点极有代表性的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几首歌曲,辨别那几首是长江两岸的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 四川民歌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陕北民歌

《采茶舞曲》 浙江民歌

《猜调》 云南民歌

《青春舞曲》 新疆民歌

欣赏《新龙船调》

四、小结

通过今天这一节音乐欣赏课,我们了解了山歌的特点,同时,也了解了长江两岸民歌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有着不朽的艺术。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风格迥异。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加强我们的艺术修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龙船调教案篇三:龙船调详细教案

龙船调教案篇四:龙船调 教案

教案

课题:悠悠龙船调,烈烈民族魂

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十五分钟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是在欣

赏《龙船调》这首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学习传统的民歌,激发其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增强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②过程与方法: 是将实际演唱与音频资料相结合,将视频资料与理论讲授相结合。③知识与技能方面: 不仅让学生能够的欣赏作品,还能更多的了解作品的背景、内涵和音乐特征。

教学重点:歌曲的音乐特征。

教学难点:谈音乐感受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利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四川民歌中杰出的代表,其故乡为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如今流行于四川重庆一带,形式简单,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我国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民情,因此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民歌、民舞。在我国民歌宝库里还有一首世界优秀民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音乐厅将这首歌展示给了全世界的人民,这首歌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

二、作品欣赏

1、作品背景:

歌中描绘到:正月时节,一个活泼俏皮的姑娘到河对面亲戚家拜年经过渡口,遇到热心推船摆渡的艄公。他们以对唱、说唱、合唱的形式进行交流,例如:女:“妹娃子要过河了,哪个来推我嘛!”男:“我就来推你嘛”。

《龙船调》原本是群众逢年过节,划彩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所以,开始人们叫它灯调。后来在历代土家人民的流唱中,出现了多种多样表现人们生活情感的歌词,

比如:“正月时节去亲戚家拜年,二月春分时节去农作,三月清明去探亲。。。。”等等都要经过渡口坐船到对面去。土家人们就是把这些把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写进了歌里,用这些歌声让平淡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绚烂多姿。

2、作品的演唱形式:

通过听赏歌曲和观看歌词,我们发现这首歌里面有一个特殊的音乐形式,就是运用了说唱。例,女(白)::“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男(白):“我就来推你嘛”。

3、作品语言:

歌曲演唱时,大量的运用到地方语言,将翘舌音“正”“是”发成平舌音“曾”“似”等,还大量的运用到衬词“依、哟、喂、诺”等。合理的使用衬词,有渲染歌曲气氛、活跃节奏、突出音色变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衬词充分的体现了土家民歌鲜明的民族特色,可以说从“龙船调”的衬词中,能充分品味到土家族民歌衬词的独特魅力。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欣赏,同学们自己来谈谈《龙船调》给人的感受:

一首抒情风格的歌曲,简单的歌词配上优美的旋律,就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土家风景里,让人的心情也情不自禁跟着愉快起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歌曲中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民族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希望同学们多多了解、学习其他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将来将咱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龙船调教案篇五:龙船调教案[1]

《龙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2.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了解山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体验《龙船调》的地方风格。

教学难点:用哑剧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唱歌。你们喜欢唱什么样的歌呢?你们喜欢民歌吗?你知道的民歌有哪些?(提问学生回答)

流行歌曲固然好听,它时代性强,旋律朗朗上口,很适宜我们学唱,但是民歌也很好听,只是我们听的少罢了,阿宝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声音高亢、嘹亮,就是一首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民歌,宋祖英唱的《茉莉花》,曲调优美、委婉流畅,是一首具有江南风格特点的民歌。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民歌:《龙船调》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喜欢上民歌的。

二、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民歌《龙船调》(多媒体课件

这么好听的民歌同学们知道它的故乡是哪儿吗?(提问学生回答)

它的故乡是湖北省利川市,湖北利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民歌甜美动听。

三、再次欣赏《龙船调》,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多媒体课件)

问题: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复习民歌的定义、分类、特点。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附表:

四、欣赏《龙船调》感受体验歌曲的山歌特点。(学生分析讨论)

歌曲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畅达,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好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做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五、 欣赏《龙船调》回答以下问题(多媒体课件)

1.找出歌曲中具有山歌特点的乐句。

2.找出歌曲中印象最深刻的那几句。

3.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六、学生学唱歌曲。

七、观看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实况。

看完这段录像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提问学生回答)

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了中国民歌象《茉莉花》、《龙船调》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宋祖英把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推向了世界,让全世界都来了解中国民歌,演唱中国民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外国人说中国方言都说的那么好,你们能说吗?你能模仿妹娃和艄公的样子吗?你扮演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呢?

八、拓展:

1.学生讨论、交流,尝试用表演的方式表演《龙船调》。

2.表演结束,老师点评学生的表演。

延伸:

湖北人民非常喜欢《龙船调》,他们在《龙船调》的基础上又改编了一首《新龙船调》。听一听,它有什么特点?

聆听《新龙船调》(学生讨论)。

老师小结:既有流行音乐的元素,又不失去民歌的风味。

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龙船调》,我们了解了山歌的特点,也了解了湖北民歌,以后我们还要去了解全国各地的民歌。我希望你们将来也像宋祖英一样,把我国的民歌唱到国外去,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的音乐文化。

龙船调教案篇六:《龙船调》教学设计

《龙船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龙船调》是湖北利川地区花灯典型曲目,原名《种瓜》曲调《瓜子仁调》,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扮演要过河去亲戚家拜年的小姑娘,男的扮演热心推船摆渡的艄公,演唱有半说半唱,有互相对答,加上富有情趣的衬词,既有划船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更增添了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格调。《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国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创作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创编过程中的快乐。

3、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感受、体验湖南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在节奏、旋律、结构、音色等方面的分析。 教学难点: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方法:

1、引导法:通过教师的讲述与图片的只直观出示 ,引导学生进入到歌曲的情节当中去。

2、小组合作法:通过分组与任务的分配,集体完成作品的展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1、播放潘长江《过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同学们,大家对这首歌的旋律都很熟悉,有谁知道歌曲的名字?(过河)描述了什么情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也和过河有关,同学们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龙船调》。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歌手和耳熟能详的歌曲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转到课堂当中,并且对节下来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方向性的引导)

二、初步欣赏《龙船调》MTV

1、师生一起欣赏歌曲《龙船调》 并提问:

(1)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2)歌曲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歌曲中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2、师:《龙船调》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利川是民歌的海洋,被世人誉为“歌舞之乡”。利川土家族生活离不了民歌,下田要唱秧歌,上山要唱砍柴歌,开山要唱打石歌,下河要唱捕鱼歌。“见物有歌,即兴起舞”。

3、简介湖北土家族的风土人情(课件展示)

(1)土家族分布

(2)土家民居特点

(3)土家族服饰特点

(4)土家风俗

三、再次欣赏歌曲《龙船调》(卡通版本),表演交流

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龙船调》,这首好听的歌曲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让我们一饱眼福,欣赏了利川的独特风景,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这首歌呢?

1、师生一起欣赏卡通版本的《龙船调》(15分钟)

并提问:

(1)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

(2)歌唱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3)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山歌)教师小结山歌的概念。

(4)探索:感受并学唱歌曲中具有山歌风味的乐句。

(5)你能不能找一找歌曲当中的称词?

教师:这首好听的歌曲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让我们也入乡随俗,唱一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2、出示《龙船调》的完整歌词,随后教师完整演唱歌曲《龙船调》,在对白处示意学生进行对话,并用自制乐器为歌曲简单伴奏。

龙船调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

妹娃去拜年哪呵喂,

金那银儿锁,银那银儿锁,

那阳雀叫哇捎着鹦哥、啊捎着鹦哥,

妹娃: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艄公:我就来推你嘛!

妹娃:艄公你把舵搬哪啊,妹娃我上了船

合: 啊 呦喂唑 啊 呦喂唑

将呵妹推过河呦呵喂

二月里是春分哪咿呦喂,

妹娃去探亲哪呵喂,

金那银儿锁,银那银儿锁,

那阳雀叫哇捎着鹦哥、捎着鹦哥,

妹娃: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艄公:还是我来推你嘛!

妹娃:艄公你把舵板哪啊 妹娃我上了船

合: 啊 呦喂唑 啊 呦喂唑

将阿妹推过河呦呵喂

3、分组按照哑剧的形式进行表演设计,要求将故事环节进行拓展想象与创编。(教师提供事先准备的艄公帽子等道具)

4、分组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教师进行评价。(30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复听、唱旋律、以及创编表演,从浅入深对这个作品进行体会与感受,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的表演提供舞台,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拓展欣赏 情感升华

1、师:《龙船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2003年11月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带着它飘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

2、观看宋组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唱会,说一说当你看到外国人在演唱中国方言歌曲的心情。

3、我们的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国湖北的民歌《龙船调》推广向了全世界,让更多的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的音乐、并通过中国的音乐了解了中国。

4、 聆听《新龙船调》

师:湖北人民非常喜欢《龙船调》,它们在《龙船调》的基础上又改编了一首《新龙船调》,听一听,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聆听、讨论)

师小结:既有流行音乐的元素,又不失去民歌的风味。

(设计意图:通过宋祖英在金色大厅的演唱,进一步巩固歌曲,同时提升了作品的社会意义,使学生对中国的民歌又有了深一度的认识,通过新龙船调的聆听,把当前非常普及的流行音乐与中国民歌结合在一起,拓展了学生的欣赏范围)

五、教师小结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到的只是沧海一栗,今天的宋祖英能站在金色大厅,除了她个人的努力外,更依赖于我国民族音乐的熠熠生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挺流行音乐的同时多听听民族音乐。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更多更好的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龙船调教案篇七:《龙船调》教案

课题:《龙船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国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创作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创编过程中的快乐。

3、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在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感受、体验湖南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在节奏、旋律、结构、音色等方面的分析。 教学难点: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方法:

1、引导法:通过教师的讲述与图片的直观出示,引导学生进入到歌曲的情节当中去。

2、小组合作法:通过分组与任务的分配,集体完成作品的展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1、播放潘长江老师的《过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过河)描述了什么情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也和过河有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龙船调》。

二、初步欣赏《龙船调》MTV

1、师生一起欣赏歌曲《龙船调》并提问:(出示PPT)

(1)歌曲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土家妹娃与艄公)

(2)歌曲中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歌中描绘了一幅以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为内容的鲜明生动的画面。)

2、师:《龙船调》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利川市民歌的海洋,被世人誉为“歌舞之乡”。利川土家族生活离不了民歌,下田要唱秧歌,上山要唱砍柴歌,开山要唱打石歌,下河要唱捕鱼歌。“见物有歌,即兴起舞”。吊脚楼前、水塘池边、竹林深处、田边地角……处处都能听到他们的歌声。现在,很多的人都喜欢到利川去,他们两眼欣赏着长江两岸那郁郁葱葱,秀色可餐的景色;两耳聆听着利川土家人那醉人的民歌,犹如进入了世外桃源,置身于琼瑶仙境之中。

3、简介湖北土家族的风土人情(课件展示)

(1)土家族分布

(2)土家民居特点

(3)土家风俗

三、再次欣赏歌曲《龙船调》(卡通版本)表演交流

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龙船调》,这首好听的歌曲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得享受,也让我们一饱眼福,欣赏了利川的独特风景,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这首歌呢?

1、师生一起欣赏卡通版本的《龙船调》,并提问(出示课件)

(1)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

(2)歌唱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3)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还是号子?(山歌)(教师讲解并出示课件)

师: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想对答,传递情意唱的歌。

特点:①、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

②、歌词为即兴创作,使用很多的语气衬词;

③、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广泛使用延长音;

④、歌唱的形式多样。

(4)探索:感受并学唱歌曲中具有山歌风味的乐句。

(5)你能不能找一找歌曲当中的衬词?

(6)概括《龙船调》的特点:

①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

②使用较多的衬词。

③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

④采用方言演唱。

教师:这首好听的歌曲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让我们也入乡随俗,唱一唱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2、出示《龙船调》的完整歌词,随后教师完整演唱歌曲《龙船调》,在对白处示意学生进行对话,并用自制乐器为歌曲简单伴奏。

3、分组按照哑剧的形式进行表演设计,要求将故事环节进行拓展想象与创编。(教师提供事先准备的艄公帽子等道具)

4、分组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最好。教师进行评价。

四、拓展欣赏,情感升华

1、师:《龙船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2003年11月,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带着它飘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

2、观看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唱会,说一说当你看到外国人在演唱中国方言歌曲的心情。

3、师:《龙船调》是长江两岸民歌特点极有代表性的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几首歌曲,辨别那几首是长江两岸的民歌?(学生聆听、讨论)

《太阳出来喜洋洋》 四川民歌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陕北民歌

《采茶舞曲》 浙江民歌

《猜调》 云南民歌

《青春舞曲》 新疆民歌

五、教师小结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到的只是沧海一粟,今天的宋祖英能站在金色大厅,除了她个人的努力外,更依赖于我国民族音乐的熠熠生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听流行音乐的同时,多听听民族音乐。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更多更好的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龙船调教案篇八:龙船调 教学设计

《龙船调》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2010.3.29

上课时间:2010.4.5

一、设计理念: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首歌是第三单元《长江两岸》中的一首湖北民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中国民歌的优秀,感受民歌的特点。我把有关的花灯调的知识结合到本课中来。让学生系统的认识和了解这一具有民族性的音乐。从而更好更全面的了解中国民歌。

2、教学方法:模唱法、讲解法、讨论法。

3、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歌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关系。对有关“花灯调”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重新认识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性。

二、1、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龙船调》,了解花灯调的特点。

2、教学难点:对于花灯调的产生渊源,发展过程及演唱方式等都有全面的认识。 三、1、导言:中国的名额种类很多,期中有一种特殊的民歌,发源于地方戏曲,非常好听却一直没有被大家所关注,它就是——花灯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和学习这种在南方一直广为流传的民歌——花灯调。

2、讲授新课:对于花灯调是怎样的?大家心中可能一直会有疑问。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由我国著名民族歌手宋祖英演唱的这首《龙船调》。这是在宋祖英在2003年12月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演唱的。也是让中国民歌走出国门,被世界其他国家的听众认可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听音乐)

3、看歌词:谁能说说:歌曲中加入这些衬词有什么意义?

4、歌曲的特色:25首经典之一。可见其国际上的影响。

5分析歌曲:看屏幕。

6、学唱歌曲:(1)模唱

(2)分男女声部演唱:

(3)一领众合式的演唱:

7:《龙船调》属于花灯调的一种,那么花灯调又是怎样的一种形式?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来了解——花灯调。

8、花灯调有边唱边舞的,有对唱和群唱,舞蹈也有对舞和群舞,花灯调以小戏为主,其中所唱的曲调即花灯调。花灯曲调极其丰 富,有的吸收自地方上的民间流行小曲。新兴的花灯调有新兴地 方的曲调,用新兴的方言演唱,具有本土特点和风格。

9、花灯调出自元宵节一些地方的灯会上表演时用的小戏。那我们就来看看南方的元宵节的灯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各地元宵节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看幻灯片)

10、总结:花灯调是在南方流行的地方戏曲演化而来的,具有扮、演、唱结合的特点。适合人们的欣赏口味。特别是它的通俗性和大众性更是它能够得以发展传承的根本。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更深入的了解我国这一民间艺术。挖掘其真正的艺术魅力。

龙船调教案篇九: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欣赏《龙船调》教案

七年级音乐欣赏《龙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国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感受湖北对白方言,了解山歌特点,体验地方民歌带来的审美情趣。

3、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国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

3、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湖北众多优秀民歌中,《龙船调》很荣幸地入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列,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飞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今天让我们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表演盛况。

二、欣赏歌曲《龙船调》

聆听宋祖英演唱《龙船调》回答问题: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2、这首歌哪些地方给你留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歌曲的半说半唱对白,具有湖北地方风味)

三、歌曲简介: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半说半唱的对白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四、再次聆听:

思考:

1、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还是号子?(山歌)

2、你能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吗?

3、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对唱)

4、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土家族)

五、学唱歌曲:

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歌曲旋律哼唱,学会用诙谐幽默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对白部分。

六、小结: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通过《龙船调》歌曲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歌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产生了了解我国民歌的浓厚兴趣。

龙船调教案篇十:我爱你中国 龙船调 教案

烙印---《我爱你中国》 《龙船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以情带声;发声器官及肢体打开状态,全身心参与演唱表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模唱,接力唱,内心体验。轮唱等结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全身心参与演唱表演,最美歌声唱祖国,唱民歌。对祖国的爱,融于对民族符号(民族音乐)的积极学习过程中。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保持歌唱富于激情和挑战 (二)难点:作品高音及情绪情感处理 难点解决: 保持歌唱富于激情和挑战,鼓励肯定,比赛式 三、教学内容安排

我爱你中国 三个版本

龙船调 2-3个版本 小白菜 编花篮 回娘家 四、教学资源

视频 音频资料 课件 钢琴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 1.情感激励,以情带声参与演唱 2.作品分析法:曲式 演唱中体验

3.在教学中采用比较,互动的方式,学生主动深入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表现乐趣,努力做得更好。

(二)用自己歌唱中的体验,从感性到理性分析,表现,表演,理解音乐。力求以你特有特点有创造表现音乐。打造你的好声音。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后记 所得: 所失: 启迪: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1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