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篇一: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学设计

语海畅游

一、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目的:引导学生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再说话写文章时,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 过程:1自己读一读这4个句子,感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2出示另一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打比方”或“把物当作人来描绘”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节日的北京,人多极了,鲜花也很多。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里的人们都情绪高涨。 •夜深了,这个山村寂静极了。

•汹涌的海浪猛烈地向岸边扑来。

3我也能用这两种表达方法写句子。

二、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

目的: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改符号。

过程:

1.认识修改符号。

(1)引导学生看例句和说明认识删去、删改、增加、调换这四种修改符号,

(2)了解他们的作用和用法。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

(1)完成书上的练习。(指导学生要把修改符号些正确,并且要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来检查修改得是否正确。)

(2)同住两个同学互换互查。

(3)老师给以正确的答案。

(4)扩展联系。老师再提供几个病句,加大练习量。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目的:积累有关理想的格言,树立远大理想,勇敢地去实现理想。

过程:1自己出声的读一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含义。

2大声地读你能理解的句子,通过读表达你的理解。

3与全班同学交流你理解的句子。(在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提升认识。)

4说说理解了句意之后的感受。(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大声的诵读句子。

6鼓励学生背诵句子。(要求不要太高,能背几句都可。)

阅读平台

目的: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感情,并鼓励学生能为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过程:1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诗歌。大体了解诗歌的内容。

2再读诗歌,想一想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3在小组中讨论:《儿童和平条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说说你读后想到了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诵读诗歌。

4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并展示合作诵读。

语文大课堂

──我们向您致敬

目的: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爱国精神这一主题,通过办小报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的语文综合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

1.教师总结本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倡议开展办小报活动。

教师导语激情: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后,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平静。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崛起、祖国的尊严、祖国的荣誉,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我们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奋发有为,开创未来的强大精神支柱。为了解中

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让我们行动起来,去收集和了解热爱祖国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来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吧!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作办小报的前期准备工作。

(1)确定本次小报的主题,选定要赞美的人是谁。(教师可给学生提示范围:可以是伟大的领袖、可敬的爱国志士、杰出的科学家,也可以使优秀的体育明星、狼洞模范、教育工作者、义务工啄着等等。)

(2)依据组员的特长,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

3.搜集相关资料,如有关者个人的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

4.举办“名人事迹报告会”。

(1)把搜集到的人物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人人动口。(注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要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目的是让同学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历史上更多的杰出爱国人士的事迹。)

(2)交流前提出要求:

①想好重点介绍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说。

②听别人介绍时,要听清楚介绍的重点,听后要相互评一评。

(通过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5.在交流的基础上完善本组的内容。

6.小组合作,一齐动手办一起介绍名人的小报。

(1)确定主题,选好题目

以“我们向您致敬”为大题目,根据本组准备的内容确定小的题目。

(2)发挥各组员特长,合理分工。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动脑。

准备资料 安排版面 设计制作

7.把小组制作的小报向全班展示,并作介绍。进行评价。可评出最佳小报、最佳版面设计、最佳设计制作等。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肯定学生的闪光之处。激发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写活动作铺垫。

8.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1)引导学生回顾办小报的全过程,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

(2)说说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把这个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要求:写活动过程时要抓住最有趣的地方来写;写感受要把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4)写好后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征求意见。再进行修改。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篇二: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围绕“了解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这一专题,紧密联系课文,安排了四个栏目,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点,受到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教育。“语海畅游”有三道题目,一是“汉字真有趣”,编排了一首辨字歌;二是读一读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查词典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再说几个带动物名称的成语;三是阅读一段写蝙蝠的文章并找出中心句。“积少成多”安排有“读读背背”“我的采集本”两项学习内容,“读读背背”要求背诵的是欧阳修的七绝《画眉鸟》,“我的采集本”搜集的是与动物有关的八个字组成的成语。“阅读平台”提供的是一则寓言故事,要求学生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读懂寓言蕴涵的道理。本单元安排了“语文大课堂”,围绕“动物寓言故事”编排了读、讲、演、画、编等多种学习活动,以沟通课内外联系,加强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语文综合能力。

【设计理念】

发挥专题编排的优势,抓住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科间的整合,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说、写、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字义和用法两个方面区分音同形似的汉字。

2.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点,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概括动物的特点。

3.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会捕捉自然段中的中心句。

4.读背古诗《画眉鸟》,积累语言。

5.阅读短文,理解内容,探求寓意。

6.开展讲、演、画、编等语文综合活动,沟通课内外联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语文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读书卡片;讲、演、编、写动物寓言故事,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动物模型或头饰;读书卡片。

【教学时间】

四课时(不含课外活动时间)。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游玩。这次的语文百花园又有什么精彩的项目等着我们去学习呢?咱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二、汉字真有趣

1.出示辨字歌,让学生自读理解。

2.同桌互读;指名读。

3.交流:怎样区分“度”和“渡”?

4.指导学生分别用“度”和“渡”组词,并说明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音同形近字区别方法的理解。

5.课堂练习,强化认识。

比一比,再组词:

练( ) 暇( ) 骏( ) 择( ) 殖( )

炼( ) 瑕( ) 俊( ) 泽( ) 植( )

三、读成语,查词典了解词义

1.读题中九个与动物名称有关的成语。你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

2.哪些成语的意思你还不太清楚,查成语词典解决。

3.除了这些成语,你还知道哪些与动物名称相关的成语,跟同学交流交流。

四、读一读,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并说明理由。

1.自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

2.再读这段话,看看哪一句写的是这个意思,把它画下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3.说说这一句与后面几句话的关系。(后面几句话讲的是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原因,也就是科学家所揭开的秘密。)

4.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段落,如《舞动的北京》最后一段;《鲸》的第4自然段。

五、读读背背——《画眉鸟》

1.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个别字的意思,引导学生把古诗的意思说清楚。

5.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

一、我的采集本

1.出示课文中的成语,指名读,全班读。

2.分别让学生讲讲这几个成语故事,说说它们所包含的寓意。

3.再读这些成语,最好能背诵,并把它们抄在采集本上。

4.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动物的成语,并试着把故事讲一讲,说说故事所包含的道理,为“语文大课堂”的活动作准备。

二、阅读寓言故事《狮子和鹿》

1.默读思考:

(1)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那头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3)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2.交流、体会,质疑释难。

3.教师小结,揭示寓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短处,也要看到事物的长处,而不能只从外表去看待事物。

三、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

2.制作读书卡片(空白)。

第三、四课时

语文大课堂——动物寓言故事(课内外结合:课外活动,课内交流。)

一、搜集动物寓言故事,填写读书卡片

1.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

2.教师以学生的一个寓言故事为例,指导学生填写好读书卡片。

3.学生按要求填写自己制作的读书卡片,重点把寓言所包含的道理写清楚。

二、以小组为单位讲寓言故事,评一评读书卡片

1.把自己搜集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一讲,大家互相评议,并说说从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共同把寓言的寓意讲清楚、正确。

2.互相交换看一看、评一评读书卡片,进一步学会读书卡片的制作方法。

三、讲、演动物寓言故事,或把故事内容画成连环画

1.在小组讲故事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2.小组成员分配角色,进行课堂演练。

3.课堂表演,大家评议。

4.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连环画创作,在“创作园地”进行展示。

四、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1.了解什么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特点。

2.想想、说说自己准备编一个怎样的动物寓言故事:故事里有什么动物?它们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结果怎样?故事里蕴涵着一个什么道理?

3.编故事时要做到:

(1)故事要有趣味,吸引人;(2)故事中要包含一定的道理,让人听了有所收获;(3)故事内容要完整,有一定的条理,让人听了清楚、明白。

4.学生口头编故事。

5.试着把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篇三:四年级语文语文百花园(七)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黄家圩学校:李艳萍

教学内容:S版语文第七册语文百花园(三)“积累运用”和“阅读平台”。 教学目标:

1、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勤奋的名言,强化本单元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将来勤奋工作的良好品质,懂得勤奋的重要。

2、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勤奋的名言,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将来勤奋工作的良好品质,懂得勤奋的重要。

2、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名言和苏东坡两副对联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勤奋”的名言和有关苏东坡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都积累了哪些名言?(惜时名言、爱国名言、人生名言、读书名言……)我们都积累这么多的名言。今天,我们要学习几句和勤奋、努力有关的名言,请看“语文百花园三”里边的“积少成

多”为我们安排的读读背背给我们带来的名言,不知道大家以前是否读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学习积少成多

1、(出示名言)自由朗读,注意把每句名言你读正确、流利。

2、指明读,全班齐读。

3、默读名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大体了解格言的意思。

(1)是说人只要有毅力,“勤”字当头,就能把事情做成功。

(2)是指即使你天生鲁钝,只要你勤奋努力,仍然能弥补这些缺陷。

(3)是指一个人的事业会因为勤奋而更加精益,会因为整日完乐嬉戏而荒废;一个人的作为因为勤奋而成功,因为随意不谨慎而被毁掉。

(4)是指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山有多高;不下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有些事情你不去经历就不知道,只有亲自经历了你才会知道是怎样的。

4、试着背一背。(师生对前后句、男女生背。)

5、指名背一背。(把你喜欢的那一句背下来)

6、展示自己《采集本》上关于勤奋的名言。

同学们积累了那么多和勤奋、努力有关的名言,真了不起。其实养成积累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积少成多。接下来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写苏东坡少年时故事的短文。(板书:苏东坡改联立志)

(三)学习阅读平台

1、介绍苏东坡。你们知道苏东坡是谁吗?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与《前后赤壁赋》等。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擅长行书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2、齐读课题,了解题意(“联”指对联,“改联”改写对联。)设下疑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从这篇短文中知道些什么?

3、自由读短文,边读边想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默读短文,思考:

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对联?两副对联各是什么意思?比较一下两副对联有什么不同?(前一副对联是说自己已经把天下字都识遍了,人间的书也都读完了,流露出骄傲之意;后一副对联是说自己的目标或志向是把天下的字识遍,把人间的书读完,表达出志向远大之意。)

4、读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是啊,我们知道学无止境,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虚心求教,遇到问题要勤动脑筋,认真思考,不能骄傲,更不能自负,这样才能将事情做的更好。正因为苏东坡少年时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从而发奋读书,所以后来写下了许多的诗词,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

(四)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还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奋、有毅力、有恒心,就可以成功。希望各位同学永远做一个勤奋、有毅力、有恒心的人。

(五)课后作业:

(1)把你喜欢的勤奋努力的名言写在你的“采集本上”。

(2)回家后收集一些名人立志的故事,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读读背背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勤能补拙是良策,一分辛苦一分才。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苏东坡改联立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遍人间书。

S版语文第七册语文百花园(三)

“积累运用”和“阅读平台”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所说课的内容是S版语文第七册语文百花园三“积累运用”和“阅读平台”。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从所学课文中受到启

示,明白其中的道理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和勤奋努力有关的名人名言自己阅读理解短文,并应用于学习中,培养学生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勤奋的名言,强化本单元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将来勤奋工作的良好品质,懂得勤奋的重要。

2、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重点:

1、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勤奋的名言,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将来勤奋工作的良好品质,懂得勤奋的重要。

2、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四、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勤奋”的名言和有关苏东坡的资料。

五、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篇四:(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语文百花园七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篇五:(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百花园七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篇六:(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_语文百花园七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篇七:(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_语文百花园七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篇八:小学四年级上册s版语文百花园七--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篇九: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 学 进 度 表

年日制定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篇十: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一、本班情况简析:

经过三学年的学习,本班学生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初步学会了独立识字。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结构划分段落。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能说一段话叙述自己看到的事。

本班中有三、四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的掌握字词较困难,有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差,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使之有较大提高。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四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按照难易程度和四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分别安排在第七、第八两册教材中。从纵向看,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把训练点排列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三、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幅度提高中等生成绩。

四、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第二周9月5日——9日1课——3课9课时

第三周12日——16日4课——5课9课时

第四周19日——23日6课——8课8课时

第五周26日——30日百花园二——10课9课时

第六周10月1日——5日放国庆假

第七周8日——12日11课——百花园三9课时

第八周17日——21日13课——15课9课时

第九周24日——28日16课——百花园四8课时

第十周29日—11月4日17课——19课9课时

第十一周7日——11日复习期中考

第十二周14日——18日20课——21课9课时

第十三周21日——25日22课——24课8课时

第十四周28日——30日百花园六——26课9课时

第十五周12月5日——9日27课——百花园七9课时

第十六周12日——16日29课——31课8课时

第十七周19日——4日32课——百花园八7课时

第十八周26日——30日期末复习9课时

第十九周2日—1月10日期末复习考试9课时

教 师:张 凯2011年9月2日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1、绿叶的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⑵学生按要求自学。

⑶组织班内交流:

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70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0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1990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90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最高兴的事。

7布置作业:

⑴抄写本课生字词。

⑵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⑷阅读《野葡萄》(或自己收集作者的作品)[选做]

野葡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

⑵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⑤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⑥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③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④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

③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

④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1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