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篇一: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三单元总结归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三单元的基础知识,能综合归纳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综合归纳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学会在综合比较中得到启示,受到教益。

【教学要点】

重点:掌握第三单元的基础知识。

难点: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

【导入新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是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的主题。这一节课,我们还要对这一主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归纳。

【新课探究】

一、基础知识回顾与巩固

(略)

二、知识综合与归纳

1、单元知识提示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2、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事例是:20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依据中国国情,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即创建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3、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遵义会议及红军长征等相关问题参见各课的教学设计。

【真题训练】

1、下列历史事件中,没有直接联系的一组是 (A)

A.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 B.《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C.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D.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

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五四运动

标志中国共产成立的是: 中共一大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

【教学实践与反思】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篇二: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复习学案

学什么——考纲解读

1、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

、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 知道南昌起义,

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

命根据地的意义

6、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

怎么学——复习建议

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共一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认识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怎么考——考点精讲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起止时间1919年——1949年。 经历了⑴北伐战争(1924——1927年)⑵土地革命战争(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⑶抗日战争(1937——1945)和解放战争(三年内战时期)(1946——1949年)

考点一 五四爱国运动

1、 原因⑴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 2、 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3、 时间:1919年5月4日

4、 经过:前期先锋: (标志着 阶级开始登上中国历史政治舞台。) 5、口号:“ , ”(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

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6、结果:取得初步胜利⑵ 7意义 ⑵标志:

8、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勇于探索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

神;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 【中考链接】

1、[09娄底中考]某年某天早晨,北京的王大妈出门买菜,刚上街就碰到一队群情激愤的学生打着旗帜,高呼口号在街上游行,其中可听到这么一些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王大妈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你知道吗?(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09枣庄中考]我们今天的许多节假日都与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下列事件与“青年节”有关的是 ( ) A.虎门销烟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一大” D.南昌起义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

1、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成立:标志----中共“ ”

⑴时间、地点: 年 月 上海

⑵参加者: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⑴通过了 ,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 ⑶主要内容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⑵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⑶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 为中央局书记。 ⑷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 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 的利

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 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 。

1922年

3、中共“二大”主要内容党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党的任务: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 。 【中考链接】

1、[08盐城中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 ( )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考点三 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11924年1月 广州

(国民党一大召开)2)意义: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各作,领导了

⑴时间、地点: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2、发展:建立黄埔军校⑵领导者: 为校长, 为政治部主任

⑶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⑴目的:推翻

的统治,统一全国。

⑵对象:

⑶时间、总司令:

1927年

7月

蒋介石

3、高潮:北伐战争⑷主战场: 、

⑸主要战役:长沙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⑹结果:

(1) (2) (3) (4)

4、失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失败含义:没有完成反

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失败原因主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战争

⑴时间: 年 月

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⑵性质(阶级基础):代表 的利益 (标志着国民党反动⑶内外政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统治的建立)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中考链接】

1、[09德州中考]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8芜湖学业]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考点四 星火燎原(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一)、南昌起义

1、背景: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右派,大革命失败 2、时间: 年 月 日(八一建军节)

3、结果:在南下途中遭到失败。朱德、陈毅率领部分队伍转战到湘南 4、意义: (二)、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 汉口

2、内容: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三)、秋收起义

1、时间、地点:1927年9月 湘赣边界 2、领导人:毛泽东

3、结果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 进军(文家市决策)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意义:

(五)、井冈山会师 1、时间: 年4月

2、双方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和湖南农民武装成立 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

3、影响: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中考链接】

1、[09河北中考]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 (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09烟台中考]右图是江泽民为南昌的题词。下列史实与此有关的是 ( )

A.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D.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考点五 长征

1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目的: 3、经过

(1)红一方面长征路线和主要事件:

中央根据地 向贵州进军 解放 四渡 渡过 ( )

过雪山过草地陕北 会师(1935年10月)

(2)三军(红一、红二、红四)大会师时间、地点: 年10月,甘肃

①时间: 年 月

等人 和 的错误 (3)遵义会议 ②内容肯定了 的正确主张

、 等负责指挥

③意义: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 ,

挽救了 ,挽救了 ,是党的历史上 的转折点

4、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

5、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考链接】

1、[09黄石中考]黄石某中学决定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的路线应是 ( )

A.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 B.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 C.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 D.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吴起镇

2、[09滨州中考]下面是老红军黄镇在长征途中的速写。图片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

红军过草地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篇三: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共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曲折。

学习重点:

(1)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

(2)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红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对中国革命历程的认识。

学习难点:

(1)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

(2)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认识。

学习方法:导学法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回顾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阶段:1、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1924年) 2、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4、抗日战争(1937-1945年) 5、解放战争(1946-1949年)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1919---1924年 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

1、五四运动

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时间:1919.5.4---6.28

主力:北京学生-------上海工人

领导: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

主要口号:

(1)“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3)“废除二十一条”

(4)“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相关节日:五四青年节

2、中共一大

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内容:

(1)党纲:奋斗目标

(2)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3)领导机构:中央局

(4)领导人:陈独秀

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相关节日:七一建党节

二、1924---1927 国民大革命

1、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1924.5

地点:广州

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

领导人: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等

意义:培养了大量军政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开始

目的:“打到列强除军阀”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铁军”)

主要战绩: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结果:失败

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建立反动的南京国民政府)

三、1927---1937年 土地革命

1、三大起义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国民革命军

1927年9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毛泽东等 工农革命军

1927年12月 广州起义

意义: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

1927年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1930年 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3、红军长征

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目的: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

过程:瑞金、湘江、乌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陕甘革命根据地

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核心、三个挽救、生死攸关)

胜利: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 会宁会师

意义:粉碎企图、保存力量、转危为安

二、反馈练习

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3.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4.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心工作是( )

A.确定党的名称 B.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C.制定党的革命纲领 D.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5.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国民党一大 D.创立黄埔军校

6.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请回答:

(1)你知道中国共产党于何时诞生吗?到2007年,他已走过多少年的历程?

(2)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结合所学内容和实际,说说你有什么感想?

7、知史识途

班级即将举办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会。

(1)如果你作为演讲者,你将收集教材中哪些相关资料?

(2)假如请你最后作总结演讲,你将如何总结长征精神?

(3)你觉得哪些精神是你最需要学习的?你准备怎么做?

课后反思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篇四: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学案兼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

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是的失败

时间:1919年5月4日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运动的中心:北京——上海

主力:学生——工人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成立: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11课北伐战争 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在广州的黄埔创办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未建立国民国民军奠定了基础。3.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

结果: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两次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长征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体现了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

包围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目的: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内容: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篇五: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__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设计 泉山实验学校 孟云

一、设计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专题的一部分,线索多,知识点密集,时间跨度大(1919年——1936年)。因此,我决定从主题出发整合有关内容,也就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以新民主主义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为核心,包括:登上舞台——五四运动;诞生政党——中共一大;参与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领导革命——十年内战。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包括: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1924年) ,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这段历史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始到发展的历程,这段历程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一个艰难的、曲折的过程。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第二单元的基础开始阐述的,当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进行近代化探索没有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状,无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从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次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发展、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再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最后到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独立自主地肩负起了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为第四单元的抗日战争、第五单元的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本单元,对主要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但是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而且整个单元知识点较多,综合起来学生容易混淆。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策略: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2、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学案,自主温故。

教师:了解学习复习情况,准备好多媒体

六、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巩固本单元知识点,包括五四爱国运动、中共的成立、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南昌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线索,对本单元形成整体认识;学生通过例题分析,逐渐学会做题的基本方法之一——找关键词法;通过对知识点的抢答,激发学生复习热情;通过“才华展示——我来做考官”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自主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史料、应用史料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综合与探究”、“学史明智”、“归纳与小结”等环节,认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幸福、发奋读书;体会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复习重点:

(1)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

(2)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红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对中国革命历程的认识。

八、复习难点:

(1)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

(2)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认识。

九、复习过程:

知识网络构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阶段:1、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1924年) 2、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3、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4、抗日战争(1937-1945年) 5、解放战争(1946-1949年)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1919---1924年 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

1、五四运动

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时间:1919.5.4---6.28

主力:北京学生-------上海工人

领导: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

主要口号:

(1)“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3)“废除二十一条”

(4)“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相关节日:五四青年节

【典型例题】

找“关键词”是我们做题时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请同学们在给出答案的同时指出你

所依据的关键词。

⑴民族觉醒往往激发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1919年,这股“民族精神力量”表现为(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⑵“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这首打油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简析:第1题抓住关键词“1919年”即能选出正确答案:C.五四运动;第2题抓住关键词“国贼罢黜”、“学生罢课”即可选出正确答案:A.五四运动

2、中共一大

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内容:

(1)党纲:奋斗目标

(2)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3)领导机构:中央局

(4)领导人:陈独秀

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相关节日:七一建党节

【典型例题】

⑴寒假期间,某中学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各地实地考察,其中前往上海考察的主题应为( )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D.开国大典,欢庆胜利

⑵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指的是 ( )

①革命指导思想新 ②代表利益新 ③革命任务新 ④革命前途新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简析:第1题抓住关键词“红色记忆”、“上海”即能选出正确答案: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第2题抓住关键词“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利用排除法,中国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排除③即能选出正确答案:C.①②④

(二)1924---1927 国民大革命

1、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1924.5

地点:广州

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

领导人: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意义:培养了大量军政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开始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铁军”)

主要战绩: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结果:失败

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建立反动的南京国民政府)

【典型例题】

⑴“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B. 黄埔军校 C.福州船政学堂 D.延安抗日大学 ⑵新民主主义时期,国共曾经两次亲密合作,其中第一次合作的目标( )

A.推翻清政府 B.赶走日本帝国主义

C.推翻国民政府 D.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简析:第1题抓住关键词“军官学校”“创造革命军”即能选出正确答案:B.黄埔军校;第2题抓住关键词“第一次合作”即能选出正确答案:D.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三)1927---1937年十年内战

1、三大起义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国民革命军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毛泽东等 工农革命军

1927年12月 广州起义

意义: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

1927年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1930年 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典型例题】

⑴胡锦涛曾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⑵某同学要为井冈山市“红色旅游推介会”撰写宣传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B.改革开放总窗口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简析:第1题抓住关键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即能选出正确答案:B.南昌起义;第2题抓住关键词“井冈山市”、“红色旅游”即能选出正确答案:D.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红军长征

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目的: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

过程:瑞金赤水河草地

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核心、三个挽救、生死攸关)

胜利: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 会宁会师

意义:粉碎企图、保存力量、转危为安

【典型例题】

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这段话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井冈山会师

⑵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离不开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的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国七大 D.中共二大

简析:第1题抓住关键词“行军”即能选出正确答案:C.红军长征;第2题抓住关键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即能选出正确答案:B.遵义会议。

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3、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原因是:

A、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

4、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他们应该去的城市是:

A、南京 B、广州 C、上海 D、遵义

5、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了革命的指导思想

D、革命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6、某中学组织参观周恩来纪念馆,馆中未见陈列的有关周恩来的历史资料是( )

A.参加遵义会议 B.建立黄埔军校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篇六:(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复习学案

学什么——考纲解读

1、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

、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 知道南昌起义,

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

命根据地的意义

6、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

怎么学——复习建议

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共一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认识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 怎么考——考点精讲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起止时间1919年——1949年。 经历了⑴北伐战争(1924——1927年)⑵土地革命战争(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⑶抗日战争(1937——1945)和解放战争(三年内战时期)(1946——1949年)

考点一 五四爱国运动

1、 原因⑴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 2、 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3、 时间:1919年5月4日

4、 经过:前期先锋: (标志着 阶级开始登上中国历史政治舞台。) 5、口号:“ , ”(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

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6、结果:取得初步胜利⑵ 7意义

⑵标志:

8、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勇于探索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 【中考链接】

1、[09娄底中考]某年某天早晨,北京的王大妈出门买菜,刚上街就碰到一队群情激愤的学生打着旗帜,高呼口号在街上游行,其中可听到这么一些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王大妈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你知道吗?(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09枣庄中考]我们今天的许多节假日都与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下列事件与“青年节”有关的是 ( ) A.虎门销烟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一大” D.南昌起义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

1、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成立:标志----中共“ ”

⑴时间、地点: 年 月 上海

⑵参加者: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⑴通过了 ,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 ⑶主要内容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⑵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⑶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 为中央局书记。 ⑷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 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 的利

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 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 。

1922年

3、中共“二大”主要内容党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党的任务: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 。 【中考链接】

1、[08盐城中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 ( )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考点三 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11924年1月 广州

(国民党一大召开)2)意义: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各作,领导了

⑴时间、地点: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2、发展:建立黄埔军校 ⑵领导者: 为校长, 为政治部主任

⑶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⑴目的:推翻

的统治,统一全国。

⑵对象:

⑶时间、总司令:

1927年

7月

蒋介石

3、高潮:北伐战争⑷主战场: 、

⑸主要战役:长沙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⑹结果:

(1) (2) (3) (4)

4、失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失败含义:没有完成反

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失败原因主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战争

⑴时间: 年 月

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⑵性质(阶级基础):代表 的利益 (标志着国民党反动⑶内外政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统治的建立)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中考链接】

1、[09德州中考]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8芜湖学业]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考点四 星火燎原(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一)、南昌起义

1、背景: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右派,大革命失败 2、时间: 年 月 日(八一建军节)

3、结果:在南下途中遭到失败。朱德、陈毅率领部分队伍转战到湘南 4、意义: (二)、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 汉口

2、内容: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三)、秋收起义

1、时间、地点:1927年9月 湘赣边界 2、领导人:毛泽东

3、结果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 进军(文家市决策)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意义:

(五)、井冈山会师 1、时间: 年4月

2、双方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和湖南农民武装成立 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

3、影响: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中考链接】

1、[09河北中考]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 (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09烟台中考]右图是江泽民为南昌的题词。下列史实与此有关的是 ( )

A.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D.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考点五 长征

1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目的: 3、经过

(1)红一方面长征路线和主要事件:

中央根据地 向贵州进军 解放 四渡 渡过 ( )

过雪山过草地陕北 会师(1935年10月)

(2)三军(红一、红二、红四)大会师时间、地点: 年10月,甘肃

①时间: 年 月

等人 和 的错误 (3②内容肯定了 的正确主张

、 等负责指挥

③意义: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 ,

挽救了 ,挽救了 ,是党的历史上 的转折点

4、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

5、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考链接】

1、[09黄石中考]黄石某中学决定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的路线应是 ( )

A.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 B.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 C.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 D.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吴起镇

2、[09滨州中考]下面是老红军黄镇在长征途中的速写。图片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

红军过草地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篇七: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

3.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重难点

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

2.难点:完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要点回顾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2.我国在农村和城市改革的主要措施。

3.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以及最终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使学生明确本单元是中考知识点的重中之重。引导学生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线顺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这一思路进行整理。构筑知识结构,并请学生自主完成填充任务,任务见学案。

三、小结:(回顾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对内改革

2.改革开放

(2)对外开放

(1)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四、巩固练习(基础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 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2.材料一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寓意是什么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 政策? 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 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3.材料一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4.材料二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曲中“当家作主站起来”、“ 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

5、歌曲中提到的“旗帜”是指什么?

五、合作讨论,拓展延伸

建国以来,(1)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2)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

(3)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4)我国不断调整对农村的政策说明了什么?

(5)解决“三农”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达标测试,点击中考。(拔高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三个代表思想

2.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明 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该“一 号文件”着眼于( )

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

3.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D.规定现代化目标分三步走

4.下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开展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的掀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个体经济 ④私营经济 ⑤中外合资企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 )。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自力更生 D.坚持科教兴国

7.按照党的“十三大”部署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到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

A.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篇八: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提纲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爱国运动:时间1919年五月四日,提出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2、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后期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3、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表现是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1921年七月,主要人物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6、一大的内容是:对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时间1924年5月,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任校长。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主要对手是吴佩孚。

4、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5、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1、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时间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

2、1935年1月,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下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4、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5、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6、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篇九: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3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