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学反思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学反思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二、预习学案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三、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1、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检测

1. 巧填词:

戴()验()湿()确()

袋()检()温()却()

2. 选选看:

(1)听说(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那、哪)里,它总是可以回(道、到)原处。

(2)(在、再)回家的路上,我推(测、侧)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五、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学反思 篇二: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蜜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前准备:

1、制作相关课件。2、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我们的探究对象是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

2、是啊,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的能力,离开蜂房很远,他照样能飞回来。法国科学家听说蜜蜂有这样的能力,他想做一项实验来证明。今天我们来学习(出示课件:第十四课《蜜蜂》),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课文,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研究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出示课件:自学的时候,读准生字词,课文读正确。)

2、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课件出示:由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词语:试验,证实,阻力,推测,包括,准确无误,沿途,陌生,超常。闷了很久,几乎,尽管。)谁来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到“证实、阻力”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4、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一听。

5、读得非常好,(课件出示:有关“证实、阻力”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让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6、我发现这个课文当中有好几个多音字呢!请大家赶紧去找一找。(闷了很久,几乎,尽管)

7、你们能找到带有这三个多音字的句子吗?找出来读一读吧。

8、很好,刚才有一些难读的词语和多音字,我们找到了相关的句子,把它们读正确了。现我们把这些词语再连起来再来读一读。

9、非常好,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都弄明白了吗?我想问问“陌生”是什么意思?(不熟悉。)“准备无误”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这个词语的句子吗?(准备无误就是非常正确,没有一点错误的意思。)

10、你们能结合句子来理解词语的意思,非常好。

11、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词语读正确了,还知道了词语的意思啊,接下来我们要读课文了,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那么老师就请6位同学来轮读课文吧。

12、谁来评评读得怎么样?

13、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法布尔到底做了一项什么实验?

14、同学们默读课文非常认真,谁来说说法布尔到底做了一项什么实验(法布尔做的实验是证明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15、说得真好,同学们,法布尔是怎么做这项试验的?试验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接下来,我们还要还写字呢。

三、指导写字

1、让我们来读读要写的字组成的词语。(出示课件:无论、试验、纸袋、证实、大概、减少、阻力、推测、包括、准确无误、沿途、超常)

2、(出示课件: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看看这些生字,你觉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3、(出示课件:读音、笔顺、组词)师范写“概”字 ,生临写。

四、作业:请大家写两遍生字,抄写一遍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总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件:第十一课《蜜蜂》)。请大家自读课文,边读边回忆: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2、谁来说说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哪一段是写法布尔是怎样做试验的?

2、谁知道课文哪一段是写法布尔是怎样做试验的?

3、那就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件:法布尔的这项试验是怎么做的?)

4、谁来说说,法布尔的这项试验是怎么做的?

5、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在每一只小蜜蜂的背上做上记号呢?(为了证实飞回来的蜜蜂是他放出去的。所以在每只蜜蜂的背上都做上了白色的记号。)

6、说得有道理,你们是从哪个句子里知道的?(出示课件:句子)让我们也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7、法布尔可真仔细呀!那么除了在放飞的蜜蜂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法布尔还做了些什么呢?(法布尔还把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呢。法布尔还让自己的女儿在蜂窝旁边等着,这样就可以准确的知道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

8、(出示课件: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呢?)

9、是啊,做试验就得考虑细致周到,这样才科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起去感受法布尔科学的工作态度吧。

三、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那么试验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呢?请你们再一次快速默读课文,在课文里找一找。

2、谁找到了?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呢?(3、4、5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试验的结果。)(出示课件:3、4、5自然段)

3、那么就请大家再去读读3,4,5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件:试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刚才大家课文都读得很认真,而且还进行了思考,现在老师先请三位同学来读读

3、4、5三个自然段。

4、现在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试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有两只蜜蜂马上就飞回来了,小女儿看了时间,只用了40分钟。)

5、法布尔之所以让自己的小女儿等在蜂窝边,是怕蜜蜂比他先回来,果然有两只蜜蜂比他先到了家。只用了40分钟就飞回了蜂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吧。(出示课件:“没等我……花粉呢”)

6、小女儿非常激动,他盼着早一点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父亲,小女儿为什么那么高兴呀?(因为有两个蜜蜂飞回了蜂窝,这说明法布尔的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让我们带着高兴的、激动的语气再来读好这个句子吧!

7、第二天,法布尔在检查蜂窝的时候,又发现了什么?(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说明了什么?(又有十五只蜜蜂飞回来了)这样,20只蜜蜂中,17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8、(出示课件:那么蜜蜂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飞回来的呢?”)(出示课件:放飞时,正好起风了,为了减少阻力,蜜蜂只好飞得很低,这样,就更不能看到遥远的家了,而且对于蜜蜂来说,周围的景物都是陌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家。)

9、课文第五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蜜蜂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飞回了家的。谁找到了这个句子,读给我们大家听一听? (出示课件:句子)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五、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法布尔通过这个实验,他到底证明了些什么呢?(出示课件:情景朗读全文),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再和同桌讨论一下吧。

2、同学们刚才默读了课文,还和同桌进行了讨论,谁来说说法布尔通过这个实验,到底证明了些什么呢?

3、法布尔证明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出示课件:你们是怎么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的呢?)(出示课件: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蜜蜂并不熟悉,它们被闷在纸袋里,还走了两里多路,根本看不到周围的景物,所以他们靠的不同超常的记忆力。)

4、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那靠的又是什么呢?(蜜蜂能这样飞回来,法布尔还不知道原因,所以说是我们无法解释的本能,但我相信法布尔一定会不断地去研究、观察,解开其中的秘密的。)

5、说得可真好呀,同学们,这篇文章很多句子都写得很好,就让我们再去读读全文,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吧!

6、好,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找到的句子吧!

六、课后总结

1、谁能说说从今天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呢?

2、是啊,听说的事情并不一定是真的,要自己亲自动手去试试看。课后的资料袋里有一些蜜蜂的资料,大家可以在课后去读一读,当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你可以在课后在课外书中寻找答案。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七、作业:(出示课件: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

附板书设计: 14 蜜蜂

做记号 做事严谨 实验

放 实事求是 得出结论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学反思 篇三: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

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出示昆虫图片)认识它们吗?

(蜜蜂图片)能说说你们对蜜蜂的了解吗?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齐读) “蜜蜂”这两个字有共同之处就是——(都有虫) 这说明蜜蜂是一种昆虫。

二、检查预习

昨天,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任务,还记得吗?(出示)

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应该学会课前预习。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里的温故就是复习,知新就是预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既能做到温故,又能做到知新,那么,就可以当老师了,可见预习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是本课的生字词,请你们先自己试着小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你读得真是准确无误。

我们再来看这几个词语,(指名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是课文中带有这三个多音字的句子,谁来读?

你们把句子中的多音字读得也是准确无误。

三、精读课文

刚才你们在读生词时,读到这样一个词语。(板书:试验)齐读 试验是什么意思?(动手做做看)

课文中作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他做这个试验的原因是什么?(板书:原因)(出示句子)

“听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听说的不一定真是可靠)(板书:听)

作者对于听说的这些东西并不是完全相信,所以他打算亲自动手做做看。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句子。

汇报交流

作者的这些做法,有没有可以省略掉的?

这些做法都是缺一不可的,由此可见,作者在做试验的过程中进行了周密的思考,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一个科学家所必须的。

作者放飞蜜蜂后,就开始往家赶,在回家的路上,他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推测呢?

可是还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

从她的话里,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她如此激动吗?(飞得快,回到原处,满身花粉)

谁能带着激动的心情读读她的话。

小女儿话里的意思,我们还可以引用作者的思考进行解释(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只小蜜蜂怎么样?谁来夸夸它们?

这两只小蜜蜂可以说是这二十只蜜蜂中的冠亚军了,后来陆陆续续又飞回了多少只?也就是说飞回的蜜蜂共有——十七只,占了蜜蜂总数的大多数,这就是这个试验的整个过程。(板书:过程)

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你是这十七只飞回来的蜜蜂中的一员,能说说在你飞回家的过程中遇到的事情吗?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同位互相说一说)

(出示句子)逆风是什么意思?它的反义词是——

陌生的反义词是——确确实实可以用哪个词替换?

尽管它们在飞回家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它们确确实实地飞回来了,你们说,蜜蜂究竟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的结论(板书:结论)

同学们,你们同意法布尔的结论吗?说说原因。理解“本能”(蜜蜂酿蜜 婴儿喝奶)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通过本课的学习,法布尔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只有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

法布尔是一个非常热爱昆虫的人,他用一生的时间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和习性。写成了一部长达十卷的书——《昆虫记》,在这部书里,作者详细生动地描写了很多我们熟悉的昆虫,比如:蜘蛛,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蚱蜢等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找来这本书读一读。

老师这里还有两个作业:

1.小练笔《失踪的三只蜜蜂》

2.课下继续搜集蜜蜂的资料,探索蜜蜂的奥秘。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学反思 篇四: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4《蜜蜂》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学反思 篇五: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4《蜜蜂》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学反思 篇六: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4《蜜蜂》 (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学反思 篇七: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4《蜜蜂》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学反思 篇八: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4《蜜蜂》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学反思 篇九: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4蜜蜂

阳光学校“三案合一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三年级语文课例

课题《蜜蜂》 主备人: 备课组长: 审核人:

班级: 姓 名: 日期: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巩固“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减少”等20个词语。

(二)学习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积累好词佳句。

二、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导入语:1、说到蜜蜂,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2、看来大家对蜜蜂的了解还是蛮多的。蜜蜂还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请大家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并齐读两遍。

(二)指导独立学习 初步达成目标(8分钟)

自学指导: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并思考,作者做了一个什么样的试验?

(三)引导小组学习 落实学习目标(20分钟)

学习指导一:细读课文第2至6节,思考法布尔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他从这个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习指导二:回顾课文,小组内交流:你认为法布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当堂训练 巩固学习目标(10分钟)

1、完成《快乐成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学反思 篇十: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4、蜜蜂》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