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篇一: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教案

《交通运输》教案

设计思想

通过读图分析,边读边画,并通过问题设计强化训练的方式,形成铁路干线网络,同时结合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会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和了解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并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选择出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通过 读图分析能够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运用地图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分布和主要干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成就和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教学难点 “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练习本,有条件的同学准备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特点等资料。

教师:中国铁路分布图,我国的交通运输网。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青藏铁路”录像,同时响起歌曲“花儿与少年”。教师提问:刚才看到的是哪一条铁路的建设?这段音乐属于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的什么歌调?它主要是我国哪个省的民歌?

如今,我们中国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起了世界最高的铁路,这说明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第一课时

【出示板书】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教师指导】读图4.1了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了解现代运输方式包含哪些。(学生自读,教师总结)

【教师承转】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工具,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然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教师引导】客运和货运根据需要在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活动】结合P85和图4.3讨论比较

【归纳】学生归纳因素并列表:

1.山东济南某公司的王经理,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签订一份合同。

2.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游方案。

3.5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

4.一吨活鱼从跋山水库运往沂水县城。

【学生活动】学生在各小组内进行热烈讨论,说出选择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从多角度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从客运和货运两方面引导。)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析,选择货运与客运方式时应分别考虑的因素如下。 客运:人数、运费、速度、目的

货运:运量、货物性质、运费、距离、时间

要根据人们的要求和客观条件对运输工具做出选择。

【师生归纳】人的出行:必须考虑出行目的。人们对货运的要求可以根据四个字:多、快、好、省。

货运: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航空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公路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铁路

【教师讲述】我们在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时,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那就是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保证交通安全。 第二课时

【出示板书】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教师活动】展示我国青藏铁路的相关图片或相关视频,引出在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展示投影】展示“中国主要铁路的分布”

【师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情况,与学生一起在图上找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在找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铁路线的起止点及经过的省级单位和主要城市以及主要地形区。

【学生活动】1.举例说明铁路线命名的方法。(以京沪线为例归纳:⑴以起止点城市命名。⑵以起止省区简称命名。⑶以起止省区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⑷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命名,如北疆线。从北京出发的,“京”放前,南北向先说北,东西向先说东。陇海线中的“海”指历史上连云港有“海州”之称)

2.师生一起找的同时,在课本P88图上依次用彩笔描一下。

3.注意总结铁路线交汇的城市。

铁路线分布有何特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设计】1.新疆乌鲁木齐一批长绒棉要用火车运往上海,应选择的最合适的铁路线依次是 、 、 。

2.广州一批日用工业品要用火车运往昆明,应选择的合适铁路线依是 、 、 。

【学生活动】小组对照地图讨论后,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进一步巩固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每位同学对照地图在课前准备好的空白纸上,画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及经过的主要城市。

【学生活动】略。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

【教师指导】展示学生成果,师生共同纠正出现的错误。

【学以致用】设计一份寒假到外地的旅行计划。

教学后记

1.对于P87图4.4不能一开始就用,因为铁路线图太复杂,大部分学生有点茫然,应分解用。

2.对“五纵三横”铁路线必须强化练习才能牢固掌握。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篇二:初二地理《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学设计

胡荣华

一、概述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例或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初二学生已掌握中国地形和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对中国自然环境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个例,案例分析,实战演习等策略,结合讲授、提问环节,让学生充分掌握本节内容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教学授课

六、教学过程

1、以曹石村的变化引入课题

2、得出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种类

3、以物流公司职业经理人角度来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4、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5、案例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6、活动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案例分析评价学生

八、帮助和总结

通过巡堂、提问等方式,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篇三: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交通运输业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教学目标:

(一)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二)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三)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四)了解我国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近海航线、远洋航线、重要的海港。

(五)了解我国航空运输的成就,记住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

(六)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教学建议

交通运输业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地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

(2)运用比较法,如在评价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时,引导学生从运量、运速、运价等几个方面,比较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的不同特点。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时,还可列表进行比较。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表格,列出运价、运速、运量,让学生比较分析后填表格。(3)充分运用图像进行教学,以增强直观性。根据课本和地图册中的图像,指导学生读图,绘简易示意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从读图中获取知识。(4)边讲边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如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的活动题。

新课导人:

方案①: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J门,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实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业”。 方案②: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下面一段材料:在我国西部山区

有自然条件十分相似、位置相邻的两个县:A县和B县,两县面积和人口不相上下,自然资源相差无几,与省城距离也差不多。过去,两县交通条件、经济条件都十分落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A县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修起了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不仅本县各山寨之间四通八达,而且与省城和外县的联系也十分方便。而B县的交通状况基本维持原样。几年后,A县彻底告别了贫困,由温饱进人了小康社会。可B县却贫困依旧„„

教师启发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则材料后有什么感想?两县后来经济水平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呢?B县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应该怎么办?(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师简单总结,引人新课。)

讲述“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简单介绍什么是交通运输业。课文中的概念比较专业和抽象,教师要联系实际作通俗易懂的说明。需指出交通运输包括客运和货运两部分。

2.分析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时,应从实例人手。

3.学生讨论:“要致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4.教师小结:便利的交通运输能使一个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讲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时,可采用以下步骤:

方案①:让学生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当地交通状况的变化。进而分析由于交通条件的变化,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有条件的学校可布置学生搜集当地不同时期的交通图,对比不同时期的交通状况,进而更直观地了解当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以点带面,可以说明全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方案②:让学生从本身所经历的事情人手。如学生在不同时期上学路线的改变。(如原来上学走远路,费时多,现在走新修的近路,大大节省时间。)进而分析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变及给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师补充:(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路、铁路、航空线在不同时期长度的对比;不同时期各种运输工具数量的对比,说明它们增长相当迅速。(2)从地区分布上看,交通于线不断向内地和边疆延伸。(3)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运输业,尽管50多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

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仍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

讲述“公路运输”时,可采用以下步骤: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1)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2)在什么情形下,公路运输具有明显的优势?

2.讲述公路的发展和分布时,可指导学生读‘中国公路通车里程的增长” 图,让学生自己得出我国2000年的公路通车里程是1952年的11倍;指导学生读“中国主要公路干线分布”图时,教师应说明图上的公路线只是干线,现在除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上的墨脱县,因地形起伏极大,尚未修通公路以外,全国各县、市都已通公路。在我国的公路干线中,西部的公路干线长度大,而且工程艰巨。要让学生熟悉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的路线及起讫地点。关于高速公路,教学时着重指出高速公路是专行汽车的高等级公路,具有时速快,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3.指导学生学习“公路分级与国道编号”。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22活动题1~3。

5、学生填图:在“中国主要公路干线分布”填充图上,填出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的位置和起止地点。

讲述“铁路运输”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铁路运输具有什么特点?(2)在什么情形下适合于采用铁路运输?

2.指导学生读“中国铁路营运里程的增长” 图,对比1952年和2000年的铁路营运里程。

3.讲全国铁路干线分布时,也主要指导学生读图和画图,从“中国铁路线分布”图上,找出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的起止点,以及重要铁路枢纽。在指导学生查找铁路线时,可采取以下步骤:(1)查找南北铁路干线。①先找出北京的位置,然后查找从北京向北和向南各有哪几条铁路干线。由北京经天津向北到哈尔滨为京哈线。由北京向南有三条干线,西边的一条是由北京向南直达广州的京广线;东边的一条是由北京经天津直达上海的京沪线;介于京广线、京沪线之间的一条是京九线,从北京经津、冀、鲁、豫、皖。鄂、赣、粤直至九龙。②焦柳线由河南焦作向南直达柳州。这条线向北可经太原到大同,基本上与京 广线平行。③宝成一成昆线,由宝鸡向南到成都为宝成线;成都再向

南到昆明为成昆线。

(2)查找东西铁路干线。①我国北方一条东西铁路于线,由北京向西,经大同、包头,转向南到兰州,为京包一包兰线。②我国中部的一条东西铁路干线,由连云港向西经徐州、郑州、宝鸡到兰州,再向西达新疆乌鲁木齐,为陇海一兰新线,是我国东西铁路最长的于线。③我国南部一条东西铁路干线,由沪杭(上海一杭州)、浙赣(杭州一株洲)。湘黔(株洲一贵阳)。贵昆(贵阳一昆明)四条铁路组成。(3)查找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查找它们各位于哪些铁路干线的交汇处。

4.讲铁路线的分布时,每讲一条,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学生在纸上跟着画,从而熟悉铁路线的名称、分布。起止点及主要铁路线的交汇点(枢纽)。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24~P.25活动题1~7。

讲述“海洋运输”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学生自学课文,提问:(1)海洋运输有哪些特点?(2)我国发展海洋运输的条件如何?(3)我国海洋运输的航线分为哪两部分?(4)沿海航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5)我国远洋航线以哪些港口为据点?这些港口有什么特点?

2,指导学生读图、填图。(1)一在“中国主要海港分布”图上,找出主要海港的位置,在的省区,濒临的海域,连接的铁路线名称。(2)在“中国主要海港分布”填充图上,填注主要海港。

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26活动题。

指导学生学习“内河运输”和“管道运输”这两段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了解它们的特点,适宜运输的货物种类,以及主要内河航线和主要管道的分布。

讲述“航空运输”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学生自学课文,提问:(1)航空运输有哪些特点?(2)在什么情形下,宜采用航空运输?

2.指导学生读“中国民用航空航线里程的增长”图。对比1952年和2000年的航空航线里程。计算2000年的航空航线里程是1952年的多少倍?

3.指导学生读‘中国主要航空港和航线分布”图,熟悉我国主要的航空港并提问:我国拥有最多航线的三个航空港是哪三个?

4.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28活动题1~3。

学法指导:

画铁路、公路、航空线分布草图,多采用“城市中心放射法”。现以我国西南地区铁路交通为例:

1.定点 以西南大城市重庆、成都、贵阳、昆明为铁路交通枢纽,将它们大致的相对位置固定在图纸上。

2.连线 每两个城市连一条铁路线,即成渝线、成昆线、贵昆线、川黔线。

3.放射 以每一个城市为中心向外放射,即形成了宝成线。襄渝线、黔桂线、湘黔线。至此,西南地区8条环状铁路线已经画好了。

4.接轨 向外区延伸出去的铁路线,还应当与全国铁路连接起来,形成全国统一的铁路网。例如,宝成线——陇海线,襄渝线——汉丹线,川黔线——黔桂线,贵昆线——湘黔线,成昆线——南昆线。继续延伸,最后形成全国铁路网。

课后活动: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篇四: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学参考一

教学要求

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3.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并能够分析交通枢纽应该具备的特点;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计划。

4.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共有四个标题,思路也非常明确。教材首先强调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介绍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路线;接着了解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最后结合实际生活,介绍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在第一个标题中,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着手,并结合北京的四环路和“扶贫路”两个例子,使学生对交通运输在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了关于“四大米市”的形成和五岭县的经济变化两个实例,通过分析上述现象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交通运输重要作用的印象,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第二个标题下,学生首先可以通过地图了解我国的主要铁路和高速公路。同时教材又将重点放在了铁路上,不仅安排活动使学生了解“三横五纵”,还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铁路线命名的规律,并且结合实际生活,简单介绍了列车车次和时刻表。

在学生了解主要交通运输线的基础上安排第三个标题,这样非常合理自然,恰恰说明了交通枢纽是如何产生的,同时也可了解其功能所在。

学生了解了关于运输的基本常识后,教材又通过对各种交通运输形式的价格、速度以及运输量等基本属性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同时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结合实际需要合理安排交通运输方式的能力。

内容点析

1.关于图4.1。这幅图概括了交通运输工具发展的几个阶段,但最后一个阶段的内容容易使学生误会,即“现代的交通工具就包括这四种类型”。教师在这

里可结合交通运输的定义让学生思考,最终明确:地铁、管道也都属于交通运输工具。

2.教材第87页安排了两段新闻报道,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无论是对发达的城市来说,还是对落后偏僻的农村而言,交通运输都是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材料一提到以中关村为核心的“一区五园”,它们分别是海淀中关村科学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丰台高科技园区、昌平科技园区、酒仙桥电子城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

3.关于第87页活动1。无锡、九江、芜湖、长沙四个城市能够成为历史上的四大“米市”,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第二,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第三,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4.关于第88页活动2。这道题与实际紧密联系,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头脑”。从A图上看,五岭县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地形上属于山地,有一条河流穿过,东北部有温泉,南部有煤矿。B图与A图相比,新建了铁路线和公路线,乡村土路也比过去密集了,并且有些乡村土路改建成了公路。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温泉和煤矿附近盖起了建筑,铁路通到了煤矿,图中最东侧的南北向土路延伸到了山脚下。这些都是五岭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5.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格局。总体上来说,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原因可结合前面所学,从人口的分布、资源的分布以及地形来分析。人口东部多西部少;矿产资源的“北煤南磷”,农产品的“南稻北麦”都向交通运输提出了要求;地形上,东部大部分地区为平原,西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才形成了如此的格局。同时,正是因为这种格局,使得我国的东西部经济产生巨大的差异。

为了减小这种差异,同时也为了解决东部的能源和资源问题,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这将改变西部的交通运输面貌。

6.铁路线的命名。有的铁路线以起止点城市来命名,例如京广线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广州,京沪线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上海;有的以起止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来命名,例如湘黔线的起点是湖南省的株洲市,终点是贵州省的贵阳市;还有的是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例如兰新线的起点是兰州,终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陇海线的起点是甘肃省的兰州市,终点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原名为海州);还有一种是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来命名的,例如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北疆线和库尔勒至喀什的南疆线。

铁路的命名还有一个基本的规律:从北京出发的把“京”放在前面,南北向的铁路先说北面的城市或省区,东西向的铁路先说东面的省区。但陇海线是个特例。

7.我国铁路的“三横五纵”。南北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包兰线──宝中线──宝成线──成昆线;东西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桂昆线。需要强调的是,从滨绥线──滨洲线的长度看起来,似乎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线,但由于它只是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所以不能算是一条国家级的干线。

8.关于图4.7。这组图以北京为例,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交通运输枢纽的“人员流动”和“货物流动”,同时还涉及到了由北京向外辐射的国道、高速公路和机场。结合下面的文字式课文,学生会意识到,北京是一个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此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国道的命名。从北京出发的国道以“1”开头,南北方向的国道以“2”开头,东西方向的国道以“3”开头。

9.武汉和青岛作为交通枢纽的区别。同样是交通枢纽,但两者有很大的不同: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又位于我国的中南部,所以必然是人流、货流的聚集地,再加上长江从这里经过,因此成为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枢纽;而青岛则是由于它是沿海城市,不仅可以发展海上运输,而且有着优美的风光,所以尽管它在我国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带,但仍然成为铁路、航空和水运的交通枢纽。

10.关于“苗苗旅行社”的旅游线路计划。从住宿的安排上来说,这个计划非常经济,因为有两晚都是在火车上度过的。从交通方式的选择上来讲也比较合理,他们注重了采用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的方式,同时,乘船到南京恰好可以观赏一下沿江的景色。但从路线上来说,先经过南京到上海,第二天又乘船返回南京,这样出现了路线重复的现象。所以建议将旅游线路改为:

第一天 北京15∶18乘1461次火车赴南京,宿火车上。

第二天 7∶48到达南京,游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莫愁湖。宿南京。 第三天 乘船赴上海。游外滩、南浦大桥、东方明珠塔、浦江隧道,夜游南京路。宿上海。

第四天 乘旅游汽车赴杭州。游西湖、灵隐寺。宿杭州。

第五天 自由活动。21∶40乘T32次火车返京。宿火车上。

第六天 12∶47抵京。结束全部行程。

11.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教材用两幅图说明了选择客运方式需要考虑时间上的要求、距离的远近和价格等因素,而选择货运方式则需要考虑运送的距离、运费、时间的要求、数量的多少以及货物本身的特性。而要真正选择合理,还需要了解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归纳起来如下表: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这个标题并不是难点,所以一上课就可以进行开放式活动,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来谈对交通运输作用的体会。紧接着让学生读第87页的两段新闻,加深学生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意义的理解。

2.对图4.1的分析: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证明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由原来只利用自然的原始运输工具改为了利用人工制造的先进工具。同时也可以就此提问学生:三个阶段的交通工具相比,哪个对环境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

3.对四大“米市”的分析。学生一般都会很快发现四个城市都在长江流域,如果没有注意到京杭大运河,应该给学生提示。对其他的原因,如果学生分析不出来,可以问两个问题:“既然是米市,米从哪里来?米又卖给谁?”从而引出对当地气候和市场的分析。

4.对五岭县变化的分析。在分析了五岭县的自然条件之后,就可以问学生:“当地适合发展什么经济项目?”(山区的多种经营、温泉旅游、煤矿生产等)接着看第二幅图,从基本建设上来看,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在温泉和煤矿的附近新建了建筑?说明这里已经发展了哪些项目?新增的铁路、公路是否发挥了作用?至于书上提到的第4个小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回答,大家讨论,不一定要有统一的答案。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1.本标题的引入。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去过我国的哪些城市或地区,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沿途经过了哪些城市,知不知道走的是哪些铁路线(或公路线)。由此引出对我国交通运输线的介绍。如果班里有去过西藏的学生,再请他们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到目的地的,为什么没有坐火车去。这样引起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好奇,再安排学生观察图4.4。

2.在安排学生读图4.4时,分以下几个步骤提问:(1)看总体分布,在空间分布上哪里密集,哪里稀疏;(2)我国西部的交通运输线稀疏的原因是什么;

(3)从这幅图上看,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重要;(4)成为水运枢纽的城市有怎样的共同特征,成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城市有什么一致的特点;(5)找一下我国还有哪些城市没有铁路线,由此引出对青藏铁路的介绍。

3.关于我国的高速公路。这一段文字教材虽然是阅读材料,但不可忽视。教师可将图4.5和图4.4结合起来看,这样更能说明我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并可让坐车走过高速公路的学生介绍一下,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有什么不同。

4.第92页的活动2安排学生用不同颜色标注我国的南北、东西向主要铁路干线,并填表。教师注意让学生在填表格的同时找到每条铁路线的起止点,以加深印象。

5.关于火车的车次以及列车时刻表的使用,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准备,上课时带来一本列车时刻表,然后让学生观察:(1)从北京出发的列车有什么特点?驶向北京的列车呢?(2)书上的列车时刻表中,小箭头表示的是什么意思?(3)设计一个小情景,让学生利用列车时刻表来解决问题。例如:如果现在是下午16∶30,但小明有急事,想从北京出发到南京,这时除了坐飞机,还能怎么办?(先乘T21次火车到济南,再转乘1461次。)

【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1.活动1:准备8条绳,代表中国的主要铁路干线,上面分别标出名称(或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先请学生读图4.6,看这条铁路经过了哪些城市,并且选出几位同学做这几个城市,抓住绳子。接着再请学生读图,找出第二条铁路,仍旧按照上一步去做,遇到已经出现过的城市时,就将绳子交给那位同学。最终将“三横五纵”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并且请学生计算一下,哪些扮演城市的同学手里有多条绳子,分别有哪些铁路线经过了这里。安排这个活动有两个目的:第一,复习前面的铁路干线;第二,让学生理解交通枢纽的含义,并且了解我国的哪些城市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分别有哪些城市经过这里。

2.活动2:安排学生分组,几组为旅行社,另外几组为游客。教师为“旅行社”提供列车时刻表、航班时刻表、各旅游城市的旅游交通地图(学生自己收集也可)。“游客”来提出要求(包括去哪几个城市,计划的花费,以及准备去多长时间),由旅行社为其安排行程计划。如果时间允许,还可再为学生提供各种标准的住宿价格,以增加活动的难度。一组“旅行社”对应一组“游客”,然后再交换。最后将每个旅行社的方案在全班公布,评出最佳旅行社。

3.活动3:安排学生在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期间注意看新闻,看看有哪些关于交通的报道,如果发生了乘客滞留的现象,分别在哪些城市。请学生试着分析一下原因。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1.教材的图4.8和4.9将选择客运及货运方式的考虑因素一一列了出来,但这个结论最好先不让学生了解。先让学生根据图4.10对四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篇五:八年级地理合理布局发展交通运输业教案粤教版

第四章 第三节 合理布局发展交通运输业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及基本运输方式。

2.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培养民族自豪感。

3. 要求学生掌握我国铁路主要干线的分布,记住重要的铁路枢纽。

4. 要求学生能读懂列车时刻表,为出行提供便利。

5. 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合理布局发展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6. 帮助学生树立交通守法观念,提高安全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及应用 ;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 。

教学难点: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列车时刻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式、活动练习式。

教具:教材、地理填充图册。

复习旧课

1、 提问:(1)、海洋有哪些的资源?2)、汕尾当地的休渔期是一年中的哪段时间?

2、归纳于小结:(1)、P59;(2)、每年的6月1日12时至8月1日12时,有时会有调整。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完第三章,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进入第四章的学习(板书)。

第四章里,我们将学习什么呢?让我们来一睹为快吧(指导学生查书)。我们今天选讲第三节——合理布局发展交通运输业(板书)。

讲授新课

1、 提问:什么是交通运输业?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2、 归纳与小结:

(1)交通运输业是指使用运输工具或人力、畜力将货物或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空间位置得到转移的经济活动。

(2)你们所说的汽车、轮船、飞机、火车分别是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另外还有一种特定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参见教材P90图4.33)

3、转承:现代五种基本运输方式中,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紧张繁忙的铁路运输”(板书),请同学们翻到教材P79。

4、提问:在座的有谁坐过火车吗?等有人回应后,请她(他)谈谈所见所闻。

5、归纳与小结:„„,实在没人,教师做现身说法。

6、材料:

(1)吴淞铁路是我国的第一条铁路。1866年开始兴建,1876年竣工。全长四十里,是英国资本家未经中国政府的许可而擅自修筑的。他们为了修建这条铁路,用“建造马车道”的谎言骗过了清朝的地方官吏以后,便开始动工。先从上海外国租界修到租界以外的宝山江湾,然后又得寸进尺地修到吴淞。这不仅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是一种赤裸裸的侵略行径,而且还有其经济侵略和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罪恶目的。后来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全部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

(2)京张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自力修建的铁路。1905年开始,詹天佑以他精湛的技术、崇高的责任感和顽强毅力,克服重重阻碍,终于在1909年修建成举世瞩目的真正意义上的我国第一条自力修建的铁路,揭开了中国铁路史上光辉的一页,大大鼓舞了我国人民。

7、归纳与小结:自二十世纪初至今,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A、里程及线路布局:已修建铁路7万多千米,除澳门外,其它各省级行政单位都有铁路运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藏铁路与厦深铁路。

B、动力:淘汰了蒸汽,基本实现电气化与燃油化,时速大大提高。

(回忆《铁道游击队》里的火车,介绍武广新干线)

C、其它:列车时刻表的设计、车厢装璜、车站建设等。

8、材料:

(1)教材P79知识之窗。 (2)厦深铁路位于闽粤两省的东南滨海地区,正线全长约502.4公里,Ⅰ级铁路标准,双线,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每小时200公里,由铁道部、广东省、福建省合资共同建设。其中汕尾段全长约112.5公里,横穿我市陆丰、城区和海丰等地,将建设汕尾、陆丰、鲘门三个火车站。目前厦深铁路广东段已于1月6日在潮汕站开工建设。汕尾段的各项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009年4月份开工兴建。建成后,深圳至厦门只需3小时。(小提示: 同学们有机会可到现场参观)

(3)武广客运专线:2009年12月9日试运营,将于2009 年12月26日正式运营。武汉到广州运行时间将缩短到3小时零8分。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最高时速390公里/小时,投资总额1166亿元。目前,武广客运专线已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最大的铁路客运专线,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9、提问:列车运行有列车时刻表,出门旅行如何读懂列车时刻表呢?

10、列车时刻表(部分):参见P80表格。

11、课堂练习:P81活动1(一分钟完成)。

12、检查完成情况并小结。

13、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P80小知识。

14、转承:学习中国铁路,只学上面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记住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名称由来)、分布。

15、绘制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帮助同学们记住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分布。

16、课堂练习:P81活动2(五分钟完成)。

17、检查完成情况并小结。

18、转承:两条或两条以上铁路相交,构成铁路交通枢纽。

19、指自制图讲述我国主要铁路交通枢纽。

20、课堂练习:P81活动3(三分钟完成)。

21、检查完成情况并小结。

22、同学们,又要过年了,对于坐火车北上的朋友来说,那又是一场考验„„。我国铁路运输依然紧张繁忙,后续发展任务还很艰巨。

23、材料:教材P82知识之窗。

24、课堂补充练习:

板书设计

一、紧张繁忙的铁路运输

1、我国铁路的发展:里程与线路布局、动力、车厢装璜、车站建设等。

2、列车时刻表。

3、我国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三横。

4、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兰州、株洲、徐州、郑州等。

5、我国铁路后续发展任务还很艰巨。

课堂巩固

( )1.目前,我国尚没有铁路运输的省级行政区是

A. 香港 B.澳门 C.西藏 D.台湾

( )2.下列铁路将经过汕尾市城区的是

A.深厦铁路 B. 广梅汕铁路 C.广深铁路 D.鹰潭铁路 ( )3.下列铁路干线中,属于东西铁路干线的是

A.京哈—京广线 B.宝成—成昆线

C.陇海—兰新线 D.京沪线

( )4.青藏铁路指的是

A.西宁—拉萨 B.兰州—拉萨

C.西宁—格尔木 D.格尔木—拉萨

( )5.京沪线、京广线与陇海线相交的铁路枢纽分别是

A.郑州、株洲 B.郑州、徐州

C.徐州、郑州 D.徐州、株洲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篇六:八年级地理4.1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教案2人教版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一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 复备时间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3、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并能够分析交通枢纽应该具备的特点;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边读边画,并通过问题设计强化训练的方式,形成铁路干线网络,同时结合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会运用列车时刻表和认识高速公路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成就和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3)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三、教学难点

(1)“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2)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四、教法学法

采用“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同学们,上一章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它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都属于中国自然地理部分。

今天,我们开始来认识我国人文地理的特征,下学期我们还将会学习区域发展的差异。

现在我们要学习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我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方面。这节课学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首先,让我们来关注第一节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进入新课

1.关于图4.1。这幅图概括了交通运输工具发展的几个阶段,但最后一个阶段的内容容易使学生误会,即“现代的交通工具就包括这四种类型”。教师在这里可结合交通运输的定义让学生思考,最终明确:地铁、管道也都属于交通运输工具。

2.教材第87页安排了两段新闻报道,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无论是对发达的城市来说,还是对落后偏僻的农村而言,交通运输都是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材料一提到以中关村为核心的“一区五园”,它们分别是海淀中关村科学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丰台高科技园区、昌平科技园区、酒仙桥电子城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

3.关于第87页活动1。无锡、九江、芜湖、长沙四个城市能够成为历史上的四大“米市”,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第二,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第三,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4.关于第88页活动2。这道题与实际紧密联系,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头脑”。从A图上看,五岭县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地形上属于山地,有一条河流穿过,东北部有温泉,南部有煤矿。B图与A图相比,新建了铁路线和公路线,乡村土路也比过去密集了,并且有些乡村土路改建成了公路。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温泉和煤矿附近盖起了建筑,铁路通到了煤矿,图中最东侧的南北向土路延伸到了山脚下。这些都是五岭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5.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格局。总体上来说,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原因可结合前面所学,从人口的分布、资源的分布以及地形来分析。人口东部多西部少;矿产资源的"北煤南磷",农产品的"南稻北麦"都向交通运输提出了要求;地形上,东部大部分地区为平原,西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才形成了如此的格局。同时,正是因为这种格局,使得我国的东西部经济产生巨大的差异。

为了减小这种差异,同时也为了解决东部的能源和资源问题,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这将改变西部的交通运输面貌。

6.铁路线的命名。有的铁路线以起止点城市来命名,例如京广线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广州,京沪线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上海;有的以起止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来命名,

例如湘黔线的起点是湖南省的株洲市,终点是贵州省的贵阳市;还有的是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例如兰新线的起点是兰州,终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陇海线的起点是甘肃省的兰州市,终点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原名为海州);还有一种是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来命名的,例如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北疆线和库尔勒至喀什的南疆线。

铁路的命名还有一个基本的规律:从北京出发的把"京"放在前面,南北向的铁路先说北面的城市或省区,东西向的铁路先说东面的省区。但陇海线是个特例。

7.我国铁路的“三横五纵”南北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宝成线──成昆线;东西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需要强调的是,从滨绥线──滨洲线的长度看起来,似乎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线,但由于它只是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所以不能算是一条国家级的干线。

8.关于图4.7。这组图以北京为例,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交通运输枢纽的“人员流动”和“货物流动”,同时还涉及到了由北京向外辐射的国道、高速公路和机场。结合下面的文字式课文,学生会意识到,北京是一个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此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国道的命名。从北京出发的国道以“1”开头,南北方向的国道以“2”开头,东西方向的国道以“3”开头。

9.武汉和青岛作为交通枢纽的区别。同样是交通枢纽,但两者有很大的不同: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又位于我国的中南部,所以必然是人流、货流的聚集地,再加上长江从这里经过,因此成为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枢纽;而青岛则是由于它是沿海城市,不仅可以发展海上运输,而且有着优美的风光,所以尽管它在我国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带,但仍然成为铁路、航空和水运的交通枢纽。

10.关于“苗苗旅行社”的旅游线路计划。从住宿的安排上来说,这个计划非常经济,因为有两晚都是在火车上度过的。从交通方式的选择上来讲也比较合理,他们注重了采用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的方式,同时,乘船到南京恰好可以观赏一下沿江的景色。但从路线上来说,先经过南京到上海,第二天又乘船返回南京,这样出现了路线重复的现象。所以建议将旅游线路改为:

第一天 北京15∶18乘1461次火车赴南京,宿火车上。

第二天 7∶48到达南京,游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莫愁湖。宿南京。

第三天 乘船赴上海。游外滩、南浦大桥、东方明珠塔、浦江隧道,夜游南京路。宿上海。

第四天 乘旅游汽车赴杭州。游西湖、灵隐寺。宿杭州。

第五天 自由活动。21∶40乘T32次火车返京。宿火车上。

第六天 12∶47抵京。结束全部行程。

(三)复习巩固

一、交通运输与我们

1、概念:交通运输可以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2、交通运输业的作用: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1、交通运输网密度东部大,西部小

2、我国主要铁路干线

(四)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_________、公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管道运输等。

(2)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看,我国的铁路干线大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向和_____________两大组。

(3)我国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的密度______,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的密度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经济部门被称为发展经济“先行官”的是( )

A.商业 B.旅游业 C.交通运输业 D.农业

(2)目前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 B.公路 C.航空 D.水运

(3)下列铁路干线既跨黄河又过长江的是( )

①京沪线 ②宝成线 ③焦柳线 ④湘黔线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铁路线中,穿过山东省的是( )

A.京广线 B.京沪线 .C焦柳线 D.京哈线

(5)对我国南方地区东西交往和经济发展起了十分重要作用的铁路线是( )

A.陇海——兰新线 B.宝成——成昆线

C.焦柳线 D.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五)布置作业:1、完成“中国铁路干线图”;

2、《地理填空图册》。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2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 复备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南北、东西向的铁路干线,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及命名方法。 认识部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并能利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它们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以上知识的学习,能够结合实际需要合理安排交通运输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交通发展对于经济建设、人们生活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悉铁路干线、铁路枢纽。

教学准备: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篇七: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

《4.1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教学要求

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3.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并能够分析交通枢纽应该具备的特点;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计划。

4.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过程

1.关于图4.1。这幅图概括了交通运输工具发展的几个阶段,但最后一个阶段的内容容易使学生误会,即“现代的交通工具就包括这四种类型”。教师在这里可结合交通运输的定义让学生思考,最终明确:地铁、管道也都属于交通运输工具。

2.教材第87页安排了两段新闻报道,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无论是对发达的城市来说,还是对落后偏僻的农村而言,交通运输都是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材料一提到以中关村为核心的“一区五园”,它们分别是海淀中关村科学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丰台高科技园区、昌平科技园区、酒仙桥电子城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

3.关于第87页活动1。无锡、九江、芜湖、长沙四个城市能够成为历史上的四大“米市”,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第二,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第三,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4.关于第88页活动2。这道题与实际紧密联系,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头脑”。从A图上看,五岭县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地形上属于山地,有一条河流穿过,东北部有温泉,南部有煤矿。B图与A图相比,新建了铁路线和公路线,乡村土路也比过去密集了,并且有些乡村土路改建成了公路。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温泉和煤矿附近盖起了建筑,铁路通到了煤矿,图中最东侧的南北向土路延伸到了山脚下。这些都是五岭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5.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格局。总体上来说,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原因可结合前面所学,从人口的分布、资源的分布以及地形来分析。人口东部多西部少;矿产资源的“北煤南磷”,农产品的“南稻北麦”都向交通运输提出了要求;地形上,东部大部分地区为平原,西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才形成了如此的格局。同时,正是因为这种格局,使得我国的东西部经济产生巨大的差异。

为了减小这种差异,同时也为了解决东部的能源和资源问题,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

的战略,这将改变西部的交通运输面貌。

6.铁路线的命名。有的铁路线以起止点城市来命名,例如京广线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广州,京沪线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上海;有的以起止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来命名,例如湘黔线的起点是湖南省的株洲市,终点是贵州省的贵阳市;还有的是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例如兰新线的起点是兰州,终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陇海线的起点是甘肃省的兰州市,终点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原名为海州);还有一种是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来命名的,例如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北疆线和库尔勒至喀什的南疆线。

铁路的命名还有一个基本的规律:从北京出发的把“京”放在前面,南北向的铁路先说北面的城市或省区,东西向的铁路先说东面的省区。但陇海线是个特例。

7.我国铁路的“三横五纵”。南北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包兰线──宝中线──宝成线──成昆线;东西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桂昆线。需要强调的是,从滨绥线──滨洲线的长度看起来,似乎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线,但由于它只是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所以不能算是一条国家级的干线。

8.关于图4.7。这组图以北京为例,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交通运输枢纽的“人员流动”和“货物流动”,同时还涉及到了由北京向外辐射的国道、高速公路和机场。结合下面的文字式课文,学生会意识到,北京是一个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此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国道的命名。从北京出发的国道以“1”开头,南北方向的国道以“2”开头,东西方向的国道以“3”开头。

9.武汉和青岛作为交通枢纽的区别。同样是交通枢纽,但两者有很大的不同: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又位于我国的中南部,所以必然是人流、货流的聚集地,再加上长江从这里经过,因此成为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枢纽;而青岛则是由于它是沿海城市,不仅可以发展海上运输,而且有着优美的风光,所以尽管它在我国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带,但仍然成为铁路、航空和水运的交通枢纽。

11.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教材用两幅图说明了选择客运方式需要考虑时间上的要求、距离的远近和价格等因素,而选择货运方式则需要考虑运送的距离、运费、时间的要求、数量的多少以及货物本身的特性。而要真正选择合理,还需要了解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归纳起来如下表: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这个标题并不是难点,所以一上课就可以进行开放式活动,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来谈对交通运输作用的体会。紧接着让学生读第87页的两段新闻,加深学生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意义的理解。 2.对图4.1的分析: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证明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由原来只利用自然的原始运输工具改为了利用人工制造的先进工具。同时也可以就此提问学生:三个阶段的交通工具相比,哪个对环境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

3.对四大“米市”的分析。学生一般都会很快发现四个城市都在长江流域,如果没有注意到京杭大运河,应该给学生提示。对其他的原因,如果学生分析不出来,可以问两个问题:“既然是米市,米从哪里来?米又卖给谁?”从而引出对当地气候和市场的分析。

4.对五岭县变化的分析。在分析了五岭县的自然条件之后,就可以问学生:“当地适合发展什么经济项目?”(山区的多种经营、温泉旅游、煤矿生产等)接着看第二幅图,从基本建设上来看,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在温泉和煤矿的附近新建了建筑?说明这里已经发展了哪些项目?新增的铁路、公路是否发挥了作用?至于书上提到的第4个小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回答,大家讨论,不一定要有统一的答案。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1.本标题的引入。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去过我国的哪些城市或地区,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沿途经过了哪些城市,知不知道走的是哪些铁路线(或公路线)。由此引出对我国交通运输线的介绍。如果班里有去过西藏的学生,再请他们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到目的地的,为什么没有坐火车去。这样引起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好奇,再安排学生观察图4.4。

2.在安排学生读图4.4时,分以下几个步骤提问:(1)看总体分布,在空间分布上哪里密集,哪里稀疏;(2)我国西部的交通运输线稀疏的原因是什么;(3)从这幅图上看,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重要;(4)成为水运枢纽的城市有怎样的共同特征,成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城市有什么一致的特点;(5)找一下我国还有哪些城市没有铁路线,由此引出对青藏铁路的

介绍。

3.关于我国的高速公路。这一段文字教材虽然是阅读材料,但不可忽视。教师可将图4.5和图4.4结合起来看,这样更能说明我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并可让坐车走过高速公路的学生介绍一下,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有什么不同。

4.第92页的活动2安排学生用不同颜色标注我国的南北、东西向主要铁路干线,并填表。教师注意让学生在填表格的同时找到每条铁路线的起止点,以加深印象。

5.关于火车的车次以及列车时刻表的使用,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准备,上课时带来一本列车时刻表,然后让学生观察:(1)从北京出发的列车有什么特点?驶向北京的列车呢?(2)书上的列车时刻表中,小箭头表示的是什么意思?(3)设计一个小情景,让学生利用列车时刻表来解决问题。例如:如果现在是下午16∶30,但小明有急事,想从北京出发到南京,这时除了坐飞机,还能怎么办?(先乘T21次火车到济南,再转乘1461次。)

【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1.活动1:准备8条绳,代表中国的主要铁路干线,上面分别标出名称(或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先请学生读图4.6,看这条铁路经过了哪些城市,并且选出几位同学做这几个城市,抓住绳子。接着再请学生读图,找出第二条铁路,仍旧按照上一步去做,遇到已经出现过的城市时,就将绳子交给那位同学。最终将“三横五纵”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并且请学生计算一下,哪些扮演城市的同学手里有多条绳子,分别有哪些铁路线经过了这里。安排这个活动有两个目的:第一,复习前面的铁路干线;第二,让学生理解交通枢纽的含义,并且了解我国的哪些城市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分别有哪些城市经过这里。

2.活动2:安排学生分组,几组为旅行社,另外几组为游客。教师为“旅行社”提供列车时刻表、航班时刻表、各旅游城市的旅游交通地图(学生自己收集也可)。“游客”来提出要求(包括去哪几个城市,计划的花费,以及准备去多长时间),由旅行社为其安排行程计划。如果时间允许,还可再为学生提供各种标准的住宿价格,以增加活动的难度。一组“旅行社”对应一组“游客”,然后再交换。最后将每个旅行社的方案在全班公布,评出最佳旅行社。

3.活动3:安排学生在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期间注意看新闻,看看有哪些关于交通的报道,如果发生了乘客滞留的现象,分别在哪些城市。请学生试着分析一下原因。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1.教材的图4.8和4.9将选择客运及货运方式的考虑因素一一列了出来,但这个结论最好先不让学生了解。先让学生根据图4.10对四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比较,然后安排学生根据教材所给数据设计几个情境,请学生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1)某学校100名学生去郊区旅游;(2)某旅行社有两个去广州的团,一个是四日游,双飞,另一个是六日游,双卧,如果你是一个公司职员,想用五一假期旅游,但又不能太累,你会选择哪一种?如果你是一个退休在家的人员呢?在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还要问选择的原因,以归纳学生考虑的因素,最后总结。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篇八:八地理 交通运输业教案

第一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密州街道卢山中学 王炳云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作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知道我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3、在图中找出并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4、了解我国公路记住西部主要公路干线以及高速公路建设情况。 5、记住我国主要的内河航线、沿海航线和重要的沿海港口。 6、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

7、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导学提纲】

自主复习一: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1、现代交通运输主要有、、种方式。说一说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2、在图1——27上查找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的起讫点。 3、说一说我们所在省区的主要高速公路。

4、 5、读P89“中国的铁路运输网”找出下列主要铁路干线及其起止点: (1)、南北干线: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青藏铁路。

(2)、东西干线: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3)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成都、哈尔滨、上海(说出其相交会的铁路线)

6、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网。 巩固练习一:

在右侧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上填写出上述主要南北干线、东西干线、主要铁路枢纽。 自主复习二:水路运输、管道运输、航空运输

1、水上运输包括和 。 2、我国海洋运输航线分航线。

3、我国北方沿海航线以为中心,南方沿海航线和为中心。 4、我国的远洋运输以据点,同世界上 个国家和地区的许多港口建立了航运联系。

5、我国河流众多,目前,、等皆为我国重要的内河航线。

6、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我国“西气东输”选择的是运输。 7、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有、、。

巩固练习二:

读我国主要海港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沿海航线一般分为 航线和 航线

(2)北方沿海航线

以 和 为中心;南方沿海航线以 和 为中心。

(3)图中港口,位于北部湾北侧的海港是 ;位于海南岛北部,濒临琼州海峡的港口是 ;与陇海铁路相连的海港是 。

(4)我国发展海洋运输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哪些?

问题探究(小组探究讨论) 1、某旅游团从哈尔滨出发,按照比较合理的路线(走近路,不走重复路线,在这一前提下尽量乘火车),到下列各地参观游览,请在空格中答出所经铁路线名称。

哈尔滨— ---→故宫— ---、---→秦始皇陵兵马俑—---、---、---→春城昆明 2、2008年1月我国南方发生冰雪灾害,为解决广西部分地区的用电问题,现紧急从被称为“乌金之乡”的山西省大同调运10万吨煤炭运往广西的北海港口,请你设计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路线。

【达标训练检测】

一、连线题:将下面的运输任务与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用直线连接起来: 新疆的天然气供应上海 空运 北京的一箱急救药品运到昆明 海运 一批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由满洲里发往天津 河运 从武汉到九江旅游 公路 秦皇岛港的煤炭运往广州 铁路 从北京市到首都机场 管道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城市属于我国主要国际航空港的是 ( ) A.武汉 B、南京 C.广州 D、济南

2、下列城市中既是重要河港又是重要海港的是( ) A.大连 B.上海 C、秦皇岛 D、哈尔滨 3.我国沿海航线北方航区的中心是 ( )

A.天津、秦皇岛 B.青岛、烟台 C.大连、天津 D、大连、上海 4、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 )

A.青藏铁路 B.陇海铁路 C.京广线 D.京哈线

5、陇海线和京广线交汇的铁路枢纽是 ( ) A、徐州 B、杭州 C、郑州 D、株洲 二、综合题:读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回答: (1)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铁路干线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铁路枢纽名称:

A B C D E F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篇九:八年级地理 交通运输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篇十: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