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复习课教学设计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历史八年级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一:八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武威第十三中学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武威第十三中学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武威第十三中学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历史八年级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二: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复习目标:1、 掌握四次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左宗棠如

何收复新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

响。2、学会归纳对比:四次战争、三个条约、数次罪行、民族英雄、两

次农民运动等

复习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内容及危害,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

生及列强侵华罪行,3、左宗棠收复新疆,4、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

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5、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与危害。

课前预习:知识梳理 第1课 鸦片战争

1.禁烟运动达到高潮 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鸦片的输入的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

深重的灾难)

时间:1839年6月3日--6月25日(6月3日国际禁烟日 6月26日国

际反毒日)

过程:1839年3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

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

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P3

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

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

行为作斗争。

2.鸦片战争的爆发(道光帝)

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

的工业原料。P1。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直接借口:保护鸦片走私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P3

—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见

课本第4页画像。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

约——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割 :赔款 元;开放 五

处通商口岸(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英商 的税

款,中国须同 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 社会逐步沦为 社会(社会

性质发生根本变化),鸦片战争成为是中国 史的开端。P4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主观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

制度经济落后;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原因: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 ★注意

西方某历史著作认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

合史实说明 。

这一观点不对

,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决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历史的必然性后,英国工业发展水平

很高,资产阶级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

步 ,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侵略者:联军为主凶,

列强的罪行①英法联军—1860年10月占领北京火烧

②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平方千米。其

中《 》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8表背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危害):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

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

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过程: 抗击洋枪队: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洋

枪队”,由美 国人 统领;1860年, 大捷,大败洋枪队;

1862年9月,

失败: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

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第4课 时间:1894--1895年初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 、称霸 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与200余名战士壮烈

牺牲。 辽东半岛战役: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溃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著名爱国将

领 。见课本第16页导人框。“此

日 , ”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

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内容:清政府割让 给

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两;允许日本在中国 工厂;

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大大加 。P17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退让,经济

落后,军备不足,装备落后。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 :

化。 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役:结果: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性质及意义: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

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P20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

奥(西摩尔率领)时间:1900.6-- 1901年,

2、过程: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被义和团围困于廊坊,狼狈逃回天津,

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劫。

3、主要侵略罪行:a攻占天津、b镇压义和

团运动

4、结果:清政府被迫同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其

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 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 参加反 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 驻

扎在北京到 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 为使馆

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5、影响: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

清政府完全成为 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 社会。P22

★注意:1、

《辛丑条约》签订后?答:

有道理。通过《辛丑条约》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

夺。并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国主义的军事监督和武力控制之下, 按条约

要求,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官员变成了帝国主

义的“守土官长”,慈禧更是对洋人言听计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

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洋

廷”)。

2、列强两次攻占北京的时间战争军队和罪行

课中实施:单元小结: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三个关键条约和影响。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之最:(1)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赔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之最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3)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4)标志列强开始通过资本输出掠夺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3、单元感悟:(1)、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2)、帝国主义之所以不能灭亡中国是因为中国人民的抗争;

(3)、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到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独立;(中华民族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于民族之林)。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

链接中考:(2012·山东泰安)15.右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2012·山东泰安)16.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2012·山东泰安)17.在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极大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该条约是( ) (2012·山东泰安)62 材料一

图一 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上签约的场景 图二 1900年炮火燃烧下的北京城

(1) 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中华民族屈辱的缩影和见证,它们反映的

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历史八年级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三:八下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八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复习课教学设计

吉林省延吉市第四中学历史组 袁军令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与表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通过对历史知识的表象分析掌握历史的本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

能力;采用图文结合进行复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学案教学掌握基础知识,利用图表系统整和,形成完整的历史框架,并将历史与现实紧

密结合, 阅读史料并从中发现问题,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自主学习,竞赛学习,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要让学生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

2.体会志愿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了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

的伟大胜利。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案学习、竞赛学习、老师指导、多媒体教学

课标要求: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复习过程:

【图片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激情引趣,进入复习):屏幕上给出四副图片,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说说分别

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

A

B

C D

学生:A──开国大典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教师:如果让你把四个事件放在一个专题进行复习,请同学们给这个专题命名并阐述理由。

学生: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因为开国大典标志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而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国内和国际环境,保卫了新生政权。

教师: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现代史阶段。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根据回家所做的复习学案将上面的内容进行整合,一起复习第一单元“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自主复习】

一、自主复习:

第一课

1.1949年9月,为: 。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为:。

3.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

4.年,。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

1.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哪些敌对行动:

2.1950年10月,以侵略者,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 。

3.他们在战争中发扬了神。

4.1953年7月 ,

第三课

1.土地改革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2.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

3.土地改革是如何进行的(土地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4.土地改革结束的标志以及结果:

5.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互动交流:屏幕上打出下列内容,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并能对知识进行系统整合。

【拓展提升】

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1.土地改革前后,土地所有权的变化情况?

改革前,土所有权属于地主,改革后,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民,所有权发生了变化。但土地的私有性质并没有改变,土地私有性质的改变一直到了对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的完成,从改造完成时起,

土地直到现在都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性质。

2.土地改革之后,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从那时起,农民们

就再也不用完粮纳税了?

错。我国直到2005年才废止了农业税。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取消了有2600年历史的古老税种——农业税。

教师过渡:整合完本单元的知识脉络之后,我们要能够内化这些知识点并将本单元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利用他们解决问题。下面请同学根据屏幕上给出的材料,结合本单元内容设计问题,

看谁的问题设计的既务实又新颖,看哪位同学回答该问题回答的又快又准!

二、根据材料设计问题:

1949年10月,伟大的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从此进入现代史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际上曾得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也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在国内,部分地区还未解放,又受到敌对势力的反对,再加上当时经济的极端落后,新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时期,也是巩固人

民政权,巩固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时期。

1.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材料设计问题并进行强答,深化所学,培养能力!

2.教师活动:

对学生设计的问题进行点评并给予鼓励——我们同学的着眼点都不错,设计的问题也比较严谨,通过同学们的互动老师发现大家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的都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几道题,

巩固所学。

【巩固达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里的“新”最根本是指( )

A.国家名称改变 B.中国社会性质改变

C.国家繁荣富强 D.人民生活改善

2.(2009?福建龙岩)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

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009?成都)“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

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历史八年级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四: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教案

共一课时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复习,掌握列强发动的侵略中国的几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国军民的反抗的史实等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 梳理每一节课的知识重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复习,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复习重点:每课的重点知识

复习难点 :让学生串联知识重点是复习课难点

教 学 过 程

导入:首先说明复习课的重要性和复习方法

复习第一单元目标:通过本课的复习,掌握列强发动的侵略中国的几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国军民的反抗的史实等基本内容

通过本课的复习,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课件出示表格: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并发放,自学的要点。(要求学生复习到那一课都要记忆知识重点)

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

1、鸦片的危害

一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

二腐蚀统治机构

三是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四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2、措施:收缴鸦片、缉拿烟贩、虎门销烟

3、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中英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的市场

主要经过:

开始标志:1840年,英军驶达广东海面

结束标志: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要求学生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启示:落后必然挨打;我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重演。

第二课:列强的侵华罪行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

2、发动原因:外国侵略者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3、发动国家: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4、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英法——火烧圆明园(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割地最多”(要求学生在课文上画出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识记俄国和中国 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3、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三、中国人民的反抗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

李秀成指挥的太平军还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三课 收复新疆

一、阿古柏侵略新疆

1.所属国:浩罕国

2.支持国:俄、英

二、左宗堂收复新疆

1、措施:缓进速战 先北后南

2、过程:(要求能列举左宗棠的贡献。1、收复新疆2、绿化新疆) 《1》、1875年,左宗堂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1876年,开始收复新疆

《3》、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1881年,收复伊犁

《5》、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3、意义:

粉碎了英俄割占新疆的计划,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有利于新疆的开发.

4、精神:

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怕牺牲.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精神.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典型战役 :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爱国将领:邓世昌

结果:中国战败,签定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开放通商口岸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失败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等等

影响: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起因: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时间:1900--1901

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法,俄,德,意,日,奥八国联军 入侵中国

侵华罪行:

a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

b镇压义和团运动

结果:

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a赔款白银4.5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坼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D划定使馆界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议一议

(1)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清政府在这几次战争中一败再败的原因?(指导学生先讨论后归纳失败的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失败的根本原因:

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清政府的妥协退让

武器装备的落后

英国综合能力的强大

各抒己见

复习了侵略与反抗,给我们什么启示?为了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做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办?(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我们要牢固塑立和坚定革命理想及信念,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同损害人民利益的腐败现象做斗争。只有国力强盛,

历史八年级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五:八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第19周 星期三 2013年1月9号

列强的侵略和争中国人民的

复习目标:

①了解英、俄两国利用阿古柏入侵新疆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记住率军收复新疆的清朝钦差大臣姓名,知道邓世昌

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掌握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②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的情况,理解义和团运动的口号,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联军的

八个国家,讲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复习重点:黄海战役中的邓世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2、复习难点:怎样认识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复习方法:置疑法、类比法、阶梯法和总结法

二、导入:

出示“大将筹边尚未还,糊湘弟子满天下。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

讲述:这是一首赞颂清代西行将军的诗,同学们知道他是谁?他就是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时涌现出来的一位民族英雄左宗棠!那么,19世纪中后期为什么会出现边疆危机?危机的表现是什么?后果如何?左宗棠为什么西征?他的英雄业绩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复习这一课。

三、讲授:

(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背景 ②请命 ③斗争 ④收复

(二)黄海战役中的邓世昌 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②黄海海战

(三)《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①签订《马关条约》 ②《马关条约》内容

③《马关条约》影响 ④台湾人民反抗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二)八国联军侵华 ①爆发 ②过程 ③中国抵抗

(三)《辛丑条约》 ①签订 ②内容 ③危害

四、复习总结:19世纪末,中国边疆地区狼烟四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面对危机,左宗棠挺身而出收复了新疆。而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一场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战争中虽然一批清军爱国官兵奋勇抵抗,尽管出现了黄海海战中英勇献身的邓世昌,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同时,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加深了。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从兴起自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为中心,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侵略者。廊坊狙击战、天津保卫战、围攻东交民巷各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使京津中外反动势力威风扫地。《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五、布置复习:预复习第四主题第1、第2课。

●板书设计:

左 阿古柏入侵新疆 主要目的: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宗 八 八国联军=一战三国同盟、协约+美日

棠 左宗棠收复了新疆 国 开始时间:1900年6月

收 爆发时间:1894年 联 八国联军头目:西摩尔

复 军 廊坊、杨村车站

新 签订时间:年 侵 老龙头火车站

疆 争 华 天津

和 ② ③ 战 清军:聂士成

② ③ 争攻入北京——皇帝逃走

时间:1901年(战争结束)

内容:①(赔款最多)②③④(成工具)

危害(战争影响):① ② ③

教学反思:

①本课重难点之一,通过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的变化对比,使学生深刻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要注意对比《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③识记历史人物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邓世昌、左宗棠、义和团运动人物。

第20周星期一 2013年1月14号

近代化的进步

复习目标:①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姓名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②了解19世纪末戊戌变法的背景,记住“公车上书”的时间和内容,知道维新派创办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和主要刊物《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等,

③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1、复习重点: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2、复习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维新变法的主张不能实现的原因。

3、复习方法:讲述式、提纲式和总结式

复习过程:

一、检查提问: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何时?签定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哪八国的侵略?签订定了什么条约?简要说说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二、导 入:

太平天国农民的铁拳和洋鬼子的枪炮,震醒了清朝内的部分官僚。为了自救,他们兴起了一场以富国强兵、维护清

朝统治为目的的运动——洋务运动。究竟这次运动对中国起了什么作用?到底使中国富强了吗?这就是我们马上要复习的。

三、讲授:

(一)洋务派的产生:①洋务运动的目的 ②洋务派代表任务 ③洋务运动时间

(二)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

①前期 兴办军事工业,学习西方的军事。

②后期 兴办民用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

③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④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公车上书” (二)“百日维新”

(三)“戊戌六君子” ①“戊戌政变” ②“戊戌六君子” ③戊戌变法的影响

四、复习总结:洋务运动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洋务派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技术,培养了一批外交、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洋务运动也曾经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时日虽短,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将踏入另一个世纪的门槛的时候,每一个探索中国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

五、布置复习:预复习第三主题第3~4课。

●板书设计: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洋 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前期: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务 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早的近代兵工厂

曾、李„„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

运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设备最齐全

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

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动 ③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④派遣留学生

⑤创办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时间:1895年(因《马关条约》签订)

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上书光绪帝)

标志: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

戊 运动的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标志)

创办《万国公报》,宣传维新变法

戌 建立政治团体——强学会

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变 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

颁布文件: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法 史称:戊戌变法

变法内容:① ② ③ ④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9月21日)

戊戌六君子:谭刘林,两杨康

历史意义:① ② ③

作用: ① ② ③

教学后思: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9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