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整理复习教案

表内乘法(二)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对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的过程,系统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复习巩固1~9的乘法口诀以及倍数关系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

2、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与重要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重点难点

熟记口诀是重点,运用口诀解决问实际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乘法,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定能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还能根据乘法的含义和乘法口诀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明确学习任务。

二、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1、复习乘法口诀

师:咱们来个小比赛,看谁能又对又快用算式表示出所有乘法口诀?

生:在空白的“九九乘法表”,写出45道乘法算式(不写口诀,只写算式)。 师:展示评价学生的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九九乘法表”,使每一学生再次系统的整理复习乘法口诀表,达到熟记口诀的要求。

生:了解“九九歌”知识

2、整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师:生活中有很多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例如:课本90页第2题。下面大家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并思考自己是如何分析,怎样选择计算方法的。 生:(1)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 同桌讨论为什么选择用乘法计算,说明算理。

(3) 小组交流回忆总结这类题的计算方法。

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解决。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回忆总结倍数关系的有关问题,通过交流,学生学会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1)、完成91页第一题。(完成后,同桌开火车对答案)

(2)分蛋糕。(91页第二题),做完后举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综合练习

(1)观察水上巴蕾舞,课本91页第三题,看问题,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2)展示时说解题思路。

(3)独立分析完成第四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总结。

说说学习这一章的收获,你表现得怎样?

[设计意图]整理复习课以整合、梳理已学的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不仅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还要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感悟。本环节让学生在脑海里再次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六、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一、口算:

2×7= 6×8= 8×5= 8×7= 9×9= 2×9=

9×0= 9+9= 6×7= 9×7= 8×4= 2×6=

二、列式计算:

(1)9个5相加是多少? (2)9的8倍是多少?

(3)比9多5的数是多少? (4)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多少?

三、学校评选优秀绘画作品,一年级评选出4份,二年级评选出的是一年级的2倍,三年级评选出9份,四年级评选出的比三年级多6份,五年级评选出的是二年级的4倍,

(1)五年级评选出多少份?(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堂检测B:

一、填空:

1、9的3倍是( ) , 4的6倍是( )。

2、( )的5倍是35, 6的( )是18。

3、填上“+,-,×”

9○0=0 9○8=1 8○3=24 2○2= 4 6○7=42

二、画一画 :第二行比第一行多7个,第三行是第一行的三倍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三、解决问题

1、填上条件,并解决问题

一个小皮球的价钱是9元,___________,一共用了多少钱?

2、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做了红花7朵,做的黄花是红花的3倍,同学们一共做了多少朵?

六、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二: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课表内乘法复习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三: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整理和复习表格教案

西华学区草滩小学课堂教学方案

教者:乔文科 科目: 数学 班级:二年级 授课时间: 2013年11月18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四: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五:2013_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解决问题复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六:2014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总复习 -表内乘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七:表内乘法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总复习102页《表内乘法整理和复习》

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是本册的主要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通过知识的系统复习,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及倍数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合理、灵活的解决问题。

2、过程和方法:在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连贯性的故事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及倍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建构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及倍数之间的联系

设计思路:

总复习的目的:一是加强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系统地掌握已学知识;二是不学生平时学习不足。因此我结合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应从全册的教学目标出发,以教材总复习为内容,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加强课堂信息反馈,优化复习的序、度、量,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设计:

本节课分三个层次进行复习:1、梳理知识。2、强化练习。3、综合应用提高技能。

首先,用直接导入法,本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表内乘法。今天这节复习课,我们就来对第四、第六单元的表内乘法作一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一、 梳理知识。复习课的首要任务是整理知识,上次听吴卫东老师讲座,说任务驱动回忆比单纯的记忆回忆更有效。因此我用列式计算“求一共有几只猴子,一共有多少个风车?”沟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计算。一个乘法算式意义,如4×2既表示4个2,又表示2个4。

二、 强化训练,形成技能。乘法口诀是计算的基础,针对乘法口诀我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1、把口诀补充完整。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三、 综合应用提高技能。总复习对学生来说,已知识的再现,技能的训练,教学要求也要相应提高,否则,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因此在复习中,加强一些综合性的、形式新颖的题目,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如:选择题,听老师叙述文字题计算,解决问题。

最后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表内乘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把已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地展现给学生,诱发学生会学、乐学、爱学的情感,开拓思维,使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

《表内乘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总复习102页《表内乘法复习和整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

意义。通过知识的系统复习,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及倍数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合理、灵活的解决问题。

2、过程和方法:在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连贯性的故事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及倍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建构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及倍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展标

二、梳理、沟通

1、沟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1)出示猴子图,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几只猴子?)

(2)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呢?

(3)出示风车图:一共有几个风车?)

(4)小结:2×4=8可以表示2个4,又可以表示4个2。

2、回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2叫什么,得数8叫什么?

3、沟通乘法口诀

(1)2乘4等于8,你用那句口诀?

三、综合练习

1、把口诀补充完整。

六( )五十四 三四( ) 七( )五十六( )五二十五 (( ) 二( )十四 六七( ) 三七( ) 四八( 六十三

( )十八 ( )十二 ( )二十四 ( )三十六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5 ×( )<42 ( )×6<55 ( )×7<30

( )×5<38 ( )×4<15 ( )×8<41

( )×9<20 )四得八 ) ( 八九)九

3、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3×6表示( )

① 3个6连加 ② 6个3连加 ③ 3和6相加 ④ 3的6倍

(2)8×5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

① 8+5 ② 8+8+8+8 ③ 5+5+5+5+5+5+5+5

(3)得数是“24”乘法算式是( )

① 4×6 ② 3×8 ③ 8×3 ④ 6×4

(4)5个星期有( )天。

① 25 ② 35 ③ 36

(5)5+6+7与( )是相等的。

① 5×6×7 ② 6×3 ③ 6+6+6

(6)9+9+9+9+10改写成乘加算式是( )

① 4×9+10 ② 9×5+1 ③ 9×4+1 ④ 5×9+1

4、你会列式计算吗?(听写)

(1)6乘5,积是多少?

(2)3个9相加,和是多少?

(3)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4)2的4倍是多少?(为什么也可以2×4=8这个乘法算式来表示?)

五、问题解决

(1)

(2)① 的价格 的2倍,要多少钱?

(为什么也可以2×4=8这个乘法算式来表示?)

②林老师带了50元钱,买6辆 ,够吗?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表内乘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八: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2+2=6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 100堆,

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九: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训练(一)

1、我会填。

1.七个小矮人吃饭时,一共要准备( )根筷子。

2.一个葫芦娃一天要吃6个 ,一个星期要为他准备( )个 。

3一只 6条腿,3只 ( )条腿,6只 ( )条腿,7只

( )条腿。

4. 呀,本领大,捉起蚜虫是专家。

1只 6 条腿, 7个小点背上背。

2只 12 条腿, 14个小点背上背。

3只 ( )条腿,( )个小点背上背。

4只 ( )条腿,( )个小点背上背 。 5只( )条腿,( )个小点背上背。

6只 ( )条腿,( )个小点背上背。

7只 ( )条腿,( )个小点背上背。 2、把口诀填完整。

一六得( ) ( )六三十 四( )二十四 三七( ) ( )七二十八 七七( ) 一七得( ) ( )六三十六 五( )三十五 二七( ) ( )六十八 ( )七四十二 3、1.把表格补充完整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想一想,算一算。

7×4+7 6×3+6 7×7-7 6×1+6

7×6+7 6×5+6 7×5+7 6×0+6

5、先找出下面的规律,然后填数 (1)0、4、8、( )、( )、( )、24、( ) (2)1、4、7、10、( )、( )、19、( )、25、( ) (3)1×2、2×3、3×4、( )、( )、( )、( ) 6、我会比大小(填>、<或=)(8分)

5×6〇35 2×7〇16 3+3+3+3〇3×4 5×5〇5+5 5×8〇8×5 4×6〇3×8 9×4〇4×8 4×7〇7×3 7、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8、看图填空。

9、算一算,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格子。

10、按要求写算式。

7捆胡萝卜共有多少根? 6朵花共有多少个花瓣?

11、 他们拿的钱够吗? 平平拿40元钱,够吗?

12、36只 要排成方队进行团体操表演,你能帮它们排一下队伍吗?(用圆圈代替小鸟,画一画。) 13、

百合 玫瑰 剑兰

每枝7元

每枝5元

每枝6元

1.买5枝百合需要多少元?

2.小丽买了一种花,正好用去了12元。说说她买了哪种花,买了几枝?

3.小明有30元钱,请你给他配一束花,说说你是怎样配的。

14、看图列式(12分) 1、一共有多少个○? ○○○○○○○○○ ○○○○○○○○○ ○○○○○○○○

2、 有几人?

15、解决问题。

5.

(1)小红买了6包饼干,一共用了多少钱? (2)小明有20元钱,他可以买些什么? (3)请你再提出一个乘法问题并解答。

6.小明家有苹果6个,橘子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比苹果少5个。请你提出问题,并解答。

问题: 列式: 问题: 列式: 16、用数学(25分)

1、老师买了8盒彩色粉笔,买的白粉笔是彩色粉笔的4倍,老师买了多少盒白粉笔? 2、二(1)班女同学排2行队。一行有8个,另一行有9个。一共有几个女同学? 17想一想 小明家住在建宜小区A栋楼,这栋楼共有5层,每层4米,小明站在

他家5楼阳台上,他离地面多少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十: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 )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 )作单位。

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 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及时练习。

①填一填:(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③画一画:(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课件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3.复习认识时间

(1)课件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

(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

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

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动手测量,最后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顶点是给定的)

4.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