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词 答案

| 介绍信 |

【www.guakaob.com--介绍信】

边词 答案篇一
《边词》

作者介绍

张敬忠是初唐一位不太出名的诗人,《全唐诗》中只录存了他的两首诗。这首《边词》大约是他707年前后在边塞军中任职时所写。

推荐理由

刘永济说:“此边词而不言边塞之苦。但用对比手法将河畔与长安两两相形而意在言外,且语意和平,可想见唐初国力之盛”(《唐人绝句精华》)。这是深解诗味的精到评论。沈德潜评道:“不须用意。”(《唐诗别裁》)说的也正是此诗于不经意中见诗人气度与时代风神的特点。《边词》可以说是开盛唐风气之先的。

边词

张敬忠

五原①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释

①五原:就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

赏析

首句,作者写“五原”一带地处塞漠,北临大碛,气候严寒,风物荒凉,春色姗姗来迟,所以说“五原春色旧来迟”。着“旧来”二字,不但见此地的荒寒自古迄今如斯,而且表明诗人对此早有所闻。仲春二月,内地已经是桃红柳绿,春光烂漫,这里却连垂杨尚未吐叶挂丝。柳色向来是春天的标志,诗人们总是首先在柳色中发现春意,发现春天的脚步、声音和身影。抓住“垂杨未挂丝”这个典型事物,便非常简括地写出边地春迟的特点,令人宛见在无边荒漠中,几株垂柳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空枝,看不到一点绿色的荒寒景象。三四两句仍紧扣“春迟”写边地风物,却又另换一副笔墨。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第二句与三四两句之间,包含着一个时间的差距。河畔冰开,长安花落,暗示时令已值暮春。在荒寒的北边,到这时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虽已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却仍然未能望见,而皇都长安,这时早已姹紫嫣红开过,春事阑珊了。这个对照,不仅进一步突出了边地春迟,而且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面对五原春迟、北边荒寒的景象,诗人心里所唤起的并不是沉重的叹息与忧伤,也不是身处穷荒绝域的孤寂与凄凉。这里是荒寒的,但荒寒中又寓有它所特具的辽阔与壮美;这里是孤寂的,但孤寂中又透露出边地的宁静和平,没有刀光剑影、烽火烟尘;这里的春天来得特别晚,但春天毕竟要降临。“河畔冰开”,带给人的是对春天的展望,对春天的期盼。

名句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拓展

后人评价这首诗,说它虽写边塞荒寒,但并不忧伤愁苦,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初春边塞风光,且与长安进行对比。表达了边塞的荒寒,也暗喻了守边将士对长安的怀念,但用语平和,不言其苦,而且流露出对塞外风光的辽阔壮美、和平宁静的欣赏之情。

边词 答案篇二
《2013年中山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中山市2013届高考模拟试题(一)

语 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驰骋/聘请 胸脯/黄埔 墙隅/喁喁私语

B、蚍蜉/纰漏 靛蓝/白洋淀 下载/千载难逢

C、气氛/汾阳 慑服/嗫嚅 否认/臧否人物

D、泥土/拘泥 誊写/藤蔓 对峙/有恃无恐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广州珠江西堤码头勇救落水青年陈永标而壮烈牺牲的武警英雄郑益龙在面对他人危难时,毫无保留地奉献了大爱、至善。那份对道义的耿耿忠诚,是不容置喙的。从落水者跌入江中,到被郑益龙跳江抱住的瞬息之间都体现了他对救死扶伤的义无反顾的人品,我们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他的事迹感动了南粤,感动了中国。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名字也会像其他千千万万的烈士一样,刻进人们的心底。

A、耿耿忠诚 B、不容置喙 C、义无反顾 D、肃然起敬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美国,官员财产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惯例,美国政府认为进行申报的目的是旨在帮助各机构发现官员职责与其个人财产利益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

B、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演说主题是“讲故事的人”,他表示,他要用他的故事来歌颂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善恶美丑。

C、今年春节以来,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蔓延到国内多座城市。尽管不是PM2.5的主要来源,但机动车尾气排放依然成为众矢之的。

D、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各新闻媒体全方位地践行改文风精神,报道的公信力、涉及范围和感染力显著提高,是新闻界改进新闻文风的一次成功实践。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作家应当具有明辨力,要担负起义务与责任,以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丑”。

②只有通过对丑恶事物的厌恶,唤起对美与善的渴望与追求的时候,丑才能有审美价值。

③审丑是新词汇,有人把它看作“审美疲劳”的产物,也有人认为它就是审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④而审丑的泛滥,过分渲染人性的阴暗丑恶,颠覆了以往文学作品中对人性充满真善美的叙写。

⑤但对于不少中国作家而言,他们常常局限于对审丑这一形式的借用,在审丑的背后所蕴涵的对人性的深刻批判、对小人物的关怀很少。

⑥当今文学作品中的审丑应当与审美相结合,并且以审美为最终目的,只有这样,审丑才会走出欲望痛苦的泥淖,化丑为美,焕发出新的生机。

A.③①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阨塞情形,以边才自许。 天启二年正月,朝觐在都,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

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时关外地悉为哈剌慎诸部所据,崇焕乃驻守关内。 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崇焕请:“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宁远去山二百里,便则进据锦州,否则退守宁远,奈何委十万人置度外?”承宗谋于总督王象乾。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承宗以为然,告在晋。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脱归者仅六千人而已。及承宗驳重城议,集将吏谋所守。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不可,承宗竟主崇焕议。已,承宗镇关门,益倚崇焕。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劳绩大著。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承宗怒曰:“监军可专杀耶?”崇焕顿首谢,其果于用法类此。

寻以五防叙劳,进兵备副使,再进右参政。

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崇焕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而朝鲜及文龙被兵,言官因谓和议所致。

未几,熹宗崩。庄烈帝即位,忠贤伏诛,削诸冒功者。廷臣争请召崇焕,其年十一月擢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崇祯元年四月,命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所司敦促上道。

崇焕始受事,即欲诛毛文龙。„„崇焕虽诛文龙,虑其部下为变,增饷银至十八万。然岛弁失主帅,心渐携,益不可用,其后致有叛去者。

文龙既死,甫逾三月,我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崇焕闻,即督大寿、可刚等入卫。时所入隘口乃蓟辽总理刘策所辖,而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然都人骤遭兵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帝颇闻之,不能无惑。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法司坐崇焕谋叛,龙锡亦论死。三年八月。遂磔zhé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明史·袁崇焕传》

5、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 发:调动

B.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 主:主张

C.而朝鲜及文龙被兵 被:被动

D.遂磔崇焕于市 磔:指凌迟处死

6.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 寻以五防叙劳,进兵备副使

B.所司敦促上道 时所入隘口乃蓟辽总理刘策所辖

C.其果于用法类此 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

D.虑其部下为变 其后致有叛去者

7.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袁崇焕“负胆略”有“边才”的一组是 (3分) ①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②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 ③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 ④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

⑤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 ⑥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8.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袁崇焕为人正气有胆略,喜欢谈论军事,通晓边塞的情况,以有处理边防事物的能力而自许。

B.袁崇焕向孙承宗请求带领五千人驻守宁远,认为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还可以以此壮大十三山的声势。并建议派遣骁勇的将领去救十三山的十多万难民。 C.崇焕最初本想借议和兴复原来明廷失去的疆域,所以提议和大清议和,朝廷先是答应了袁崇焕的上奏,后来认为不好,又频频降旨劝阻禁止。

D.袁崇焕因为擅自诛杀毛文龙,招来了清兵的大举进攻,也因此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也恰逢大清使用离间之计,皇帝终于怀疑他与大清私通,判了他凌迟处死,天下人都为他感到冤枉。

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3分) ②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3分)

③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4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7分)

穷边词二首(其一)

姚合

将军作镇古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1)诗歌第二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2)请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论语》)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3) ,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2~15题。

从“中国式过马路”看当代中国文明

郎遥远

①“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这句“中国式过马路”概括,引发网友普遍共鸣,成为热议话题。

②“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在发达国家,红灯、绿灯是行人“Go”和“Stop”的命令,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在欧洲国家、美国、澳洲各大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而过。同是亚洲国家,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一点不亚于中国任何城市,但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依然没有人闯红灯,更不会“凑够一撮人”结伴去挑衅红灯。

③西方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常常让人得到一个结论:人家真文明守法。由此又产生了九斤老太式的喟叹,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太差了。在我看来,“中国式过

马路”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

④“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在中国,规则意识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法家思想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规则。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而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而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了,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而闯红灯被监控纪录,最后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享受特权,不独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成为无权者的奢望。

⑤“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为什么中国人习惯去破坏,并且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呢?不单单是交通规则,其他公共规则为什么也常常发生这种情况呢?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里,破坏规则,不是破坏“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契约”,而是挑战了规则的制定者。闯红灯,绝不会意识到破坏了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公共秩序,而是庆幸自己没被规则制定者逮着,怡然自得于一种违规快感。而对于一个习惯意识形态禁锢的国家来说,人们破坏规则的违规快感,似乎被赋予了精神独立和彰显个性的魔力,自觉不自觉地与挑战制度、追求自由变得相关,从而自我消解了破坏规则所产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耻感。 ⑥而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二是“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责任,只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放纵自我。当下发生的许多群体事件,一方面是政府不作为、乱作为而引发事端,另一方面源自“凑够一撮人”的民众反规则习惯。不久前全国保钓反日游行中,那些趁机打砸抢的暴行者,更是反面典型。

⑦“中国式过马路”还凸显了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人的心态焦虑。为什么欧美先进城市的司机遇到堵车会排队等候前进?为什么中国人开车喜欢变道?堵车时钻来钻去,其实也领先不了几米,反而加剧堵车。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停不下踩油门的脚。细想起来,这可能跟当今中国社会心理有关。我们处在急剧转型期,什么都追求“快、准、狠”,一停下来就担心落后于他人,落后于时代,抓不住机会,所以每个人都很急躁。国家经济也立下保八、保九的目标,不遗余力。似乎不能保住发展的快步伐,这个国家和民族就要歇菜了。而欧美先进城市的市民心态平和,开车从容不迫。当中国发展不再匆匆忙忙,当各城市领导不再把十年二十年的经济目标压缩在自己短暂任期内,当中国经济不再是政绩经济而是民生经济,城市文化塑造出从容优雅的市民,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自然也就差不到哪里去。

⑧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中国式过马路”的具象,折射当下中国政治文明。中国人的规则意识与西方国家的规则意识,长期存在差异。法律至上是西方人的规则意识,而我们一直没有这样的意识,权力和人情常常可以大于法。法治的生命力,源自国家成员的平等。建立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权力自律,公民自觉,才会有令人赞叹的马路文明。

⑨好的制度,引导好的国民习惯;好的习惯,形成好的国家文明。当中国人在红灯前自觉站立,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文明也就站立了。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在亚洲国家,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等城市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一点不亚于中国任何城市,但是各行其道,没有人闯红灯,更不会“凑够一撮人”去挑衅红灯。

B.规则的存在不一定得到认可,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不是发自内心自觉遵守规则。

C.在中国特权思想根深蒂固,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这种特权享受,不仅特权者以之为荣,无权者也以此为荣。

D.当今中国处于急剧转型期,一切都追求“快、准、狠”,国家经济也立下保八保九的目标,不能保住发展的快步伐,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落后。

E.中国人的规则意识与西方国家的规则意识存在差异,西方人的规则意识是法律至上,中国人的规则意识是权力和人情可以大于法。

13.根据文意,下列例子不能体现中国人规则意识淡薄一项是( )(3分)

A.中国式接孩子 B.中国式家庭教育

C.保钓反日游行中趁机打砸抢 D.酒后驾车

14.联系全文谈谈为什么中国人习惯并喜欢凑足一撮人去破坏规则。(4分)

15.“中国式过马路”的具象折射出当下中国文明的弊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建设好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文明?(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共15分)

牵牛花开的地方

芦苇

在南方,有浓香满园的三秋桂子,碧叶万卷的十里荷花,还有满山遍野的梅花„„而我格外恋念的却是牵牛花那层层叠叠的光影。 十多年前的南国三月,我背着行囊,告别难眠的暗夜,走在一条坡路上。柔柔的蓬草,潮润润的一片翠绿。阳光绒绒,光芒透亮。微风摇曳,清香弥漫。那片草坂盈盈如裙,舞动着幸福与闲情。叶间的牵牛花像微微燃烧的火苗,一朵朵朝天而鸣。面对这动情的春花,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为赶路,只能一晃而过。即使明春这山野的花儿开得再烂漫,我都不会再从它身边走过了。但那清丽的光芒,却永远在我心底闪亮。

每天上下班,我都要从一家农户的牵牛花屋前走过。四方花屋,很宽敞。屋下有石凳、石桌。桌上,放着陶壶和茶杯。桌旁围着藤椅和矮凳。这是主人和邻人啜饮闲聊的地方。屋上的牵牛花,花枝漫开,四散笼罩,顺着铁丝架儿爬上了楼顶。屋边,一畦畦菜地,种着玉米、薯蕃、南瓜和青菜,还有金黄的向日葵。里巷是外地民工低矮破旧的出租屋。院前种的豆儿、丝瓜缠着蔓儿。平日里,穿巷的风,轻抚着。人们就在这花架旁给工厂剪线缝衣。一天,花屋主人嫁女。屋下花花绿

边词 答案篇三
《四川语文(含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11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考生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本意。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皱纹/骤然 杀戮/山麓 琼楼玉宇/群龙无首 ......

B.挟持/偕同 竹笋/损失 柳暗花明/扭转乾坤 ......

C.肋骨/擂台 嗟叹/街道 追根溯源/素昧平生 ......

D.游泳/踊跃 祝贺/豁达 倾家荡产/轻装简从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驰援 万户侯 明察秋毫 急风劲草

B.规矩 流线形 歪风邪气 通宵达旦

C.催眠 及时雨 寸草春辉 防患未然

D.签订 护身符 屈指可数 语无伦次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的角色。 ...

B.该县有关部门在今后两年内斥资对这位名人的故里进行修复,把它打造成精品,以..

吸引外地游客。使当地旅游人气更旺。

C.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该课题组撰写了专题报告,对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及其立法决..

策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D.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画的装裱

书画的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工艺。

至迟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并不完善。南北朝

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的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唐代,以人物、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了很大发展,产生了挂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五代的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由于画绢幅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就成为可能。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设立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专门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不过,著名书画家米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的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因而,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朝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装裱的机构。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装裱样式更加完备,挂轴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在装裱理论方面,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书画装裱因为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清朝出现的“京裱”与“苏裱”一起成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京裱”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防蛀。直至今日,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能够更好地表现书画的艺术魅力,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对繁荣传统文化发挥着独特作用。《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装裱与修复的缘故。

5.下列关于“书画装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使书画装裱发展迟缓。

B.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使书画装裱材料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C.书画创作的繁荣能促进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D.统治者的重视促进了宋明两代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使得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

B.《装裱志》是我国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C.地理气候的差异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

D.“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平。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五代时期大型绘画因为画绢幅面扩大而只能装裱单幅作品。

B.讲求防燥与讲求防霉对书画装裱材料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

C.社会对“苏裱”的推崇使江南地区文人画在国内独领风骚。

D.清代古朴庄重的“京裱”的出现能够使书画装裱成本下降。

三、(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举茂材,粟邑令。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坐残贼免。后以御史举为郑令。

永始、元延间,上怠于政,贵戚骄恣,红阳长仲兄弟交通轻侠,臧匿亡命。而北地大豪浩商等报怨,杀义渠长妻子六人,往来长安中。丞相御史遣掾求逐党与,诏书召捕,久之乃得。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

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壹切便宜从事。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注]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

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铠扞持刀兵者,悉籍记之,得数百人。赏.

一朝会长安吏,车数百两,分行收捕,皆劾以为通行饮食群盗。赏亲阅,见十臵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百人为辈,覆以大石。数日壹发视,皆相枕藉死,便舆出,瘗寺门桓东,.

楬著其姓名,百日后,乃令死者家各自发取其尸。亲属号哭,道路皆歔欷。长安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赏所臵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贳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

江湖中多盗贼,以常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南山群盗起,以赏为右辅都尉,迁执金吾,督大奸猾。三辅吏民甚畏之。

数年卒官。疾病且死,戒其诸子曰:“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赏四子皆至郡守,长子立为京兆尹,皆尚威严,有治办名。

(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令辟:砖块。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中奸猾浸多 浸:逐渐。 .

B.悉籍记之 籍:凭借。 .

C.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 内:里面。 .

D.赏所置其魁宿 置:放置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郡更察廉为楼烦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B.久之乃得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C.得赤丸者斩武吏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D.疾病且死 不出,火且尽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赏是钜鹿杨氏人,经过考核合格而担任了楼烦长,后来又担任过几个县的县令,曾经因为对罪犯残忍暴虐而被免官。

B.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虎穴”处死。

C.南山一带盗贼蜂起,尹赏又被起用为右辅都尉,后来调任执金吾,督察非常奸诈狡猾的人,三辅官吏民众特别害怕他。

D.尹赏在病危时用自己一生做官的经历告诫儿子们,儿子们听从父亲的话,他们为官崇尚威严,赢得了善于治理的名声。

第Ⅱ卷

四、(23分)

11.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4分)

(2)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6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献”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2)词人抒发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1个小题)(5分)

(1)明明如月, 。(曹操《短歌行》)

曾记否,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自然(节选)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空气就是一剂拥有不可思议效力的补品。在阴沉天空下的暮色中,当我穿行在一片荒芜的坑坑洼洼的雪地里时,我并没有想到任何特别好的运气,但就在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极度的喜悦,我快乐得几乎接近了恐惧的边缘。同样,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历过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自己的皮一样,因此无论在生命的哪个时期,他都是一个孩子。在森林里人们拥有永恒的青春。在这些上帝的花园里,笼罩着端庄神圣的气氛,常年举行着欢宴,园里的客人即使过了一千年也找不到厌倦的理由。

在森林里,理智和信仰回归到我们心中。在那里,我感觉生活中的任何不幸都无法降临到我的身上——没有自然不能修补的耻辱和灾难(除了我的眼睛以外)。站在赤裸的土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无忧无虑的空气中,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空如无物,但我却将万物都纳入眼中,那共同生命的暗流在我全身循环流动。我是上帝的一部分。在那时,最亲近的朋友的名字听起来也觉得陌生而并不重要了:所有的人都是兄弟,都是朋友,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就只是微不足道的干扰而已了。

我热爱那不受遏抑的永恒的美。我从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上或村庄中发现的还要亲切自然。在宁静的自然中,尤其是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人类看到了和他自己的本性同样美丽的东西。

人们从荒野和森林中体会到的最大的快乐暗示了人类和植物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我并不是独自一人无人回应的。它们向我点头,我也向它们致意。风雨中树枝的摇曳对我来说

既陌生又熟悉,它使我感到惊奇,但却并不是从未见过,那感觉就像当我认为我的思想公正或行为正确时,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更高尚的想法或一种更优秀的情感。

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产生这种喜悦的力量并不存在于自然之中,而是在人的心里,或者在这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对于这些喜悦加以大力节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自然并不总是穿着节日的盛装,相反,昨天还在仙女的嬉戏中散发芳香、闪烁光芒的景象,今天就被忧伤笼罩。自然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对于一个遭受灾难的人来说,他内心的火焰中就蕴涵着忧伤。一个刚刚失去了亲近朋友的人会从自然风景中感受到一种轻视。而天空在那些卑贱的人头顶上,也会显得不那么庄严宏大。

14.文章第一段“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5.第三段写到

16.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17.简要说明第六段划线部分与第一段划线部分之间的联系。

六、(15分)

18.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40字内)(5分)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评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6分)

20.仿照例句的续写两句话。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

树是水土的卫士,让它绿化大地山川。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臵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

要求:①请就以上才来哦,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部分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 2.D 3.A 4.C

二、(9分,每小题3分)

5.A 6.B 7.B

三、(9分,每小题3分)

8.A 9.B 10.B四、

四、11、(10分)

(1)(4分)

(长安)城里傍晚时分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街上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

(2)(6分)

一旦因为软弱不能胜任(职务)而被免官,就会终身弃置不用,没有赦免的时候,这种羞辱比犯贪污罪还严重,千万不要这样。

12、(8分)

(1)(4分)

边词 答案篇四
《宋词研究期末答案》

《宋词研究》作业答案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宋代第一篇系统论述词体特点的文章是__李清照_____所著的《词论》。

2、李清照的《___渔家傲___》(天接云涛连晓雾)词,展示了她精神境界雄奇阔大的一面。

3、向子諲的《酒边词》,以南渡为分界线,分为”__江南新词___”和”江北旧词”

4、常被看作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的南宋前期词人是 张元干 和张孝祥。

5、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__豪____”,就注意到了苏、辛之间的重要区别。

6、姜夔词向来被评价为 清空骚雅 。

7、张炎批评吴文英词,如”_七宝楼台___,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8、”金源一代一坡仙”是指 赵秉文 。

9、北宋灭亡后,对苏轼词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且推广苏词不遗余力的金国文人是 蔡松年 。

10、最早提出婉约、豪放之说的是明代人 张綖 。

11、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 李清照 ,

12、《易安词》的作者是 李清照 。

13、《漱玉词》的作者是 李清照 。

14、《断肠词》的作者是 朱淑真 。

15、《樵歌》的作者是 朱敦儒 。

16、《芦川词》的作者是 张元干 。

17、《于湖词》的作者是 张孝祥 。

18、辛弃疾字幼安,号 稼轩 ,所著词集名《 稼轩词》。

19、《稼轩长短句》的作者是 辛弃疾 。

20、《放翁词》的作者是 陆游 。

21、《龙川词》的作者是 陈亮 。

22、《白石道人歌曲》的作者是 姜夔 。

23、《梅溪词》的作者是 史达祖

24、《后村长短句》的作者是 刘克庄 。

25、《后村别调》的作者是 刘克庄

26、《龙洲词》的作者是 刘过 。

27、《频洲渔笛谱》的作者是 周密 。

28、《草窗词》的作者是 周密

29、《碧山乐府》的作者是 王沂孙 。

30、《花外集》的作者是 王沂孙。

31、《齐东野语》的作者是 周密 。

32、《梦窗词》的作者是 吴文英 。

33、《山中白云词》的作者是 张炎 。

34、《须溪词》的作者是 刘辰翁 。

35、《遗山乐府》的作者是 元好问

36、《时贤本事曲子集》的作者是 杨绘 。

37、《骩骳说》、《晁无咎词话》的作者是 晁补之 。

38、《诗话总龟》的作者是 阮阅 。

39、《古今词话》的作者是 杨湜 。

40、《复雅歌词》的作者是 鮦阳居士 。

41、《碧鸡漫志》的作者是 王灼 。

42、《能改斋漫录》的作者是 吴曾 。

43、《苕溪渔隐丛话》的作者是 胡仔 。

44、《续骩骳说》的作者是 朱弁 。

45、《作词五要》的作者是 杨缵 。

46、《直斋书录》歌词解题的作者是 陈振孙 。

47、《诗人玉屑》的作者是 魏庆之 。

48、《玉林词话》、《中兴词话补遗》的作者是 黄升 。

49、《怀古录》的作者是陈模 。

50、《浩然斋雅谈》、《草窗词评》的作者是 周密 。

51、《词源》的作者是 张炎 。

52、《乐府指迷》的作者是 沈义父 。

53、《钦定词谱》的作者是 王奕清 。

54、《词林正韵》的作者是 戈载 。

55、填词用的谱有两类,一是词谱,一是_ 音谱______。

56、《彊村丛书》的作者是_朱祖谋(朱孝臧、朱彊村) 。

57、《唐宋词人年谱》:___夏承焘____ 。

58、《全宋词》的编者是 唐圭璋 。

59、《全金元词》的编者是 唐圭璋 。

60、《词话丛编》的编者是 唐圭璋 。

6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6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6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6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7、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6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9、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70、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7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7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74、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尔曹恩怨相尔汝!

75、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76、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77、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7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80、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81、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8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8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8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8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86、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8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88、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89、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90、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9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9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3、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94、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95、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96、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97、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98、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99、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100、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101、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10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0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0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5、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106、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07、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08、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109、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111、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12、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 冷月无声 。

113、写不成书, 只寄得 , 相思一点 。

114、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115、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116、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117、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118、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119、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120、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121、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122、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123、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第二部分 名词解释

1、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在当时被称为易安体。其最显著的特色是以“寻常语”入词,它不是一般的俚言俗语,而是从口语中提炼的、明白省净、富有表现力的诗的语言。以寻常的语言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这就是易安体艺术魅力所在。

2、宋末遗民词:

指宋末元初周密、王沂孙、张炎等遗民词人的词作。他们继承周邦彦、姜夔的衣钵,往往以凄凉苦咽的词风表达故国之思。词中多比兴寄托之作,是宋词的尾声。

第三部分 简答题

1、最早的专论词体的文章是什么?

答:最早论词的专文是欧阳炯的《花间集序》。

2、最早的宋人词话是什么书?

答:最早的宋人词话是元丰初杨绘的《本事曲》,多数偏于纪事。

3、晁补之的《评本朝乐章》评述了什么人的作品?

答:《评本朝乐章》评述了柳、欧、苏、黄、晏(殊)、张、秦七家词,是《词论》问世之前一篇重要的词评。

4、李之仪的《跋吴思道小词》持一种什么样的词学观点?

答:《跋吴思道小词》以花间为宗,对苏、黄多有异论,下开易安“别是一家”之说。

5、词“别是一家”之说是什么人提出来的?

答:是李清照。

6、李清照的专论词体的是什么文章?

答:是《词论》

7、《南宋四名臣词集》收的什么人的作品?

答:收录了李光、李纲、赵鼎、胡铨四人的别集。

8、“张孤雁”是对宋代哪位词人的称呼?为什么这样称呼?

答:“张孤雁”是指南宋词人张炎。他的作品《解连环·孤雁》写孤雁,生动传神,所以为他赢得了“张孤雁”的称号。

9、“二窗”是指宋代哪两位词人?

答:周密,号草窗;吴文英,号梦窗。

10、《复雅歌词》是什么样的一部书?

答:该书成于南宋初,是一部词的总集,采唐至北宋末词四千三百余首,凡五十卷。署名鲖阳居士作,真实作家未定。

11、《乐府雅词》是什么样的一部书?

答:南宋曾慥编辑的一部词的总集。

12、《草堂诗余》是什么样的一部书?

答:南宋书坊编集,何士集所编的一部词的总集,以类编次。

13、《花庵词选》是什么样的一部书?

答:南宋淳佑间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前者十卷,凡134家;后者十卷,凡89家。因黄昇号“花庵词客”,故此二集合称《花庵词选》。

14、《阳春白雪》的编者是谁?

答:是南宋人赵闻礼。

15、《绝妙好词》是什么样的一部书?

答:是周密编集的南宋歌词。尚清雅一派。作八卷,今残本七卷。始于张孝祥,终于仇远。共132家。

边词 答案篇五
《大学语文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综合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向子堙传世的词集名为:( )。

A《东山词》B《酒边词》C《梦窗词》D《龙洲词》

2.号芗林居士的词人是:( )

A宋祁B向子堙C李之仪D王观

3.张炎以咏物词著称于世,下面哪首词是他的咏物词代表作( )。

A《疏影·黄昏片月》B《孤雁·楚江空晚》C《湘月·行行且止》D《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4.备受清代朱彝尊推崇的南宋词人是( )。

A辛弃疾B朱敦儒C张孝祥D张炎

5. 张炎凭吊吴文英的词作是下列哪首( )。

A《浪淘沙·玉立水云乡》B《满江红·近日衰迟》C《声声慢·烟堤小舫》D《探春慢·列屋烘鈩》

6."苏门四学士"出自谁的门下( )。

A苏洵B苏轼C苏辙D苏舜钦

7."湖山信是东南美"出自苏轼的一首赠别词,其词的词牌名是( )。

A水龙吟 B虞美人C南乡子D南歌子

8.《八声甘州·有情风》中哪一句是苏轼一生的真实写照()

A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B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C愿谢公雅致莫相违 D耳根洗尽功名话

9.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自诩"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小词"是指哪首词( )。

A《江城子·密州出猎》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念奴娇·赤壁怀古》D《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10.《将进酒》中,和"与尔同销万古愁"一句相连的是( )

A莫使金樽空对月B会须一饮三百杯C径须沽取对君酌D呼儿将出换美酒

11.前人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初唐诗人是()

A张若虚B张旭C张九龄D张继

12.以下诗题属于乐府古题的是( )

A《春江花月夜》 B《江南春》C《迢迢牵牛星》D《登金陵凤凰台》

13.清人沈德潜谓"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其中张曲江是指哪位诗人()

A张若虚B张志和C张九龄D张籍

14."官小而名大,名高而位卑"是指唐代()

A沈宋B初唐四杰C陈子昂D张若虚

15.王勃《滕王阁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相欢"中的"涸辙"出处是()

A《论语》B《孟子》C《庄子》D《荀子》

16.武则天在读《讨武曌檄》时惊叹:"宰相安得失此人?""此人"是指()

A王勃B杨炯C卢照邻D骆宾王

17."幽忧子"是指()

A王勃B杨炯C卢照邻D骆宾王

18."初唐四杰"中以歌行体为佳,被胡震亨称为"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的人是()

A王勃 B杨炯C卢照邻D骆宾王

19.李白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是指()

A王维 B杜甫C王昌龄D孟浩然

20.李白诗《长干行》(其一)的诗体是()

A乐府 B绝句C.律诗D歌行

二.多项选择

1.史称"三吏""三别"的组诗分别是()()。

A《新安吏》B《新婚别》 C《石壕吏》 D《垂老别》E《无家别》F《潼关吏》

2.下列诗句,杜甫写的是()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复愁

E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3.刘禹锡长于七律,气势雄浑,被称为"诗豪"。下列哪些诗句是他的七律诗() A"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B"沉舟侧畔千帆过,兵树前头万木春。" C"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D"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

4.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是()

A《江城子·密州出猎》B《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

5.《蝶恋花》(密州上元)中"上元"应理解为()

A上元节B春节C元旦 D阴历正月十五 E元宵节

三.主观题

1.分析温庭筠与韦庄词的异同。

二人都属花间派成就较大的词人,内容香软。温词多写精美意象,韦词多写真淳情思,温词华艳,韦词清简。后人以"画屏金鹧鸪"、"弦上黄莺语"分别作为二人特色。"

5.简析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此词开端七字,就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郁结之苦,顿挫沉郁,下阕承以"河畔青芜堤上柳"为开端,依旧写挣扎与反省后的无法自解。冯词所表达的往往是心中常存永在的惆怅,且充满独自担荷的孤寂之感,这正是其最可注意的特色。

综合测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

1.张若虚抒情杰作《春江花月夜》的首句是:( )。

A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春江湖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D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春江花月夜》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色:( )

A多用双声叠韵词B多用"顶针"句式C辞藻浮华丽艳D多用设问句

3.与何知章、包融、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的诗人是( )。

A崔颢B王翰C储光羲D张若虚

4.以下诗题属于乐府古题的是( )。

A《春江花月夜》B《江南春》C《迢迢牵牛星》D《登金陵凤凰台》

5.张九龄以香兰美人自寓的《感遇》中"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的下句是( )。

A欣欣生此意,自而为佳节。 B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C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D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6.《滕王阁》诗是( )。

A七古B五古C五律 D七律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哪首送别诗中的名句( )。

A《渡荆门送别》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川》C《别薛华》D《别董大》

8.表现王勃羁旅愁思的一首诗是()

A《山中》B《羁春》C《送友人》 D《赠汪伦》

9. 《赠汪伦》( )。

A王勃B骆宾王C孟浩然 D陈子昂

10.因七岁作《咏鹅》诗而有"神童"之誉的诗人是( )

A王勃 B卢照邻C骆宾王D杨炯

11.苏轼的思想和创作个性的真正树立是在贬谪 ( )之后

A黄州B杭州C徐州D密州

12.《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中的"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是化用谁的诗句( ) A李端 B卢纶C钱起D夏侯湛

13."归去来兮,吾归何处?"是苏轼所发出的哀叹之音,似有归隐田园之意。东晋一田园诗人曾有《归去来兮辞》文章,其诗人是()

A谢灵运B谢眺C陶渊明D韦应物

14.王国维的()对周邦彦的一生作了梳理。

A《人间词话》B《宋元戏曲考》 C《清真先生遗事》D《清真先生文集序》

15.周邦彦因献()而"声名一日震耀海内"。

A《汴都赋》B《挥塵余录》C《重进汴都赋表》D《清真集》

16.北宋的()负责整理古乐,对当时的乐曲、词调进行系统的审定、制作、定型、推广工作。周邦彦曾任职其中。

A国子监 B秘书监C大晟府D乐府

17.下面哪句词出自于吴文英的笔下:()

A"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B"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C"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D"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18."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这是张炎对宋代一位词人的评述。其中的梦窗是指:()

A史达祖B周密C刘过D吴文英

19.辛弃疾词善于使事用典。下面哪句未使事用典()

A"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B"记得太行兵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C"谈笑里,定齐鲁"D"多少新亭挥泪客"

20.《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的后一句是()

A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B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C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D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二.多项选择

1.苏轼"以诗为词"的贡献有()。

A增加了词的内容 B丰富了词的体式 C扩大了词境D使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样式

2.《蝶恋花》(密州上元)中"上元"应理解为()

A上元节B春节C元旦 D阴历正月十五 E元宵节

边词 答案篇六
《2010年诗歌鉴赏及答案》

2010年诗歌鉴赏及答案

全国1(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1)【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全国卷2(8分)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1)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

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北京(7分)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

①A

②(4点)要点

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福建(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①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A

课标全国卷1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8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风雨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湖南 (7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安徽 岁 暮①[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

9.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答:

广东(7分)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湖北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江苏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江西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辽宁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9.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山东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②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5分)

重庆 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四川(8分)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 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答:

天津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唐诗)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暮春 飞花

(2)思念故乡之情

边词 答案篇七
《宋词研究期末作业答案》

《宋词研究》期末作业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宋代第一篇系统论述词体特点的文章是__李清照_____所著的《词论》。

2、李清照的《___渔家傲___》(天接云涛连晓雾)词,展示了她精神境界雄奇阔大的一面。

3、向子諲的《酒边词》,以南渡为分界线,分为”__江南新词___”和”江北旧词”

4、常被看作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的南宋前期词人是 张元干 和张孝祥。

5、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__豪____”,就注意到了苏、辛之间的重要区别。

6、姜夔词向来被评价为 清空骚雅 。

7、张炎批评吴文英词,如”_七宝楼台___,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8、”金源一代一坡仙”是指 赵秉文 。

9、北宋灭亡后,对苏轼词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且推广苏词不遗余力的金国文人是 蔡松年 。

10、最早提出婉约、豪放之说的是明代人 张綖 。

11、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 李清照 ,

12、《易安词》的作者是 李清照 。

13、《漱玉词》的作者是 李清照 。

14、《断肠词》的作者是 朱淑真 。

15、《樵歌》的作者是 朱敦儒 。

16、《芦川词》的作者是 张元干 。

17、《于湖词》的作者是 张孝祥 。

18、辛弃疾字幼安,号 稼轩 ,所著词集名《 稼轩词》。

19、《稼轩长短句》的作者是 辛弃疾 。

20、《放翁词》的作者是 陆游 。

21、《龙川词》的作者是 陈亮 。

22、《白石道人歌曲》的作者是 姜夔 。

23、《梅溪词》的作者是 史达祖

24、《后村长短句》的作者是 刘克庄 。

25、《后村别调》的作者是 刘克庄

26、《龙洲词》的作者是 刘过 。

27、《频洲渔笛谱》的作者是 周密 。

28、《草窗词》的作者是 周密

29、《碧山乐府》的作者是 王沂孙 。

30、《花外集》的作者是 王沂孙。

31、《齐东野语》的作者是 周密 。

33、《山中白云词》的作者是 张炎 。

34、《须溪词》的作者是 刘辰翁 。

35、《遗山乐府》的作者是 元好问

36、《时贤本事曲子集》的作者是 杨绘 。

37、《骩骳说》、《晁无咎词话》的作者是 晁补之 。

38、《诗话总龟》的作者是 阮阅 。

39、《古今词话》的作者是 杨湜 。

40、《复雅歌词》的作者是 鮦阳居士 。

41、《碧鸡漫志》的作者是 王灼 。

42、《能改斋漫录》的作者是 吴曾 。

43、《苕溪渔隐丛话》的作者是 胡仔 。

44、《续骩骳说》的作者是 朱弁 。

45、《作词五要》的作者是 杨缵 。

46、《直斋书录》歌词解题的作者是 陈振孙 。

47、《诗人玉屑》的作者是 魏庆之 。

48、《玉林词话》、《中兴词话补遗》的作者是 黄升 。

49、《怀古录》的作者是陈模 。

50、《浩然斋雅谈》、《草窗词评》的作者是 周密 。

51、《词源》的作者是 张炎 。

52、《乐府指迷》的作者是 沈义父 。

53、《钦定词谱》的作者是 王奕清 。

54、《词林正韵》的作者是 戈载 。

55、填词用的谱有两类,一是词谱,一是_ 音谱______。

56、《彊村丛书》的作者是_朱祖谋(朱孝臧、朱彊村) 。

57、《唐宋词人年谱》:___夏承焘____ 。

58、《全宋词》的编者是 唐圭璋 。

59、《全金元词》的编者是 唐圭璋 。

60、《词话丛编》的编者是 唐圭璋 。

6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6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6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6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7、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6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9、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70、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7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7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74、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尔曹恩怨相尔汝!

75、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76、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77、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7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80、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81、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8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8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8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8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86、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8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88、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89、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90、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9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9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3、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94、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95、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96、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97、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98、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99、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100、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101、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10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0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0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5、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106、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07、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08、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109、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110、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111、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13、写不成书, 只寄得 , 相思一点 。

114、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115、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116、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117、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118、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119、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120、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121、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122、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123、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第二部分 名词解释

1、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在当时被称为易安体。其最显著的特色是以“寻常语”入词,它不是一般的俚言俗语,而是从口语中提炼的、明白省净、富有表现力的诗的语言。以寻常的语言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这就是易安体艺术魅力所在。

2、宋末遗民词:

指宋末元初周密、王沂孙、张炎等遗民词人的词作。他们继承周邦彦、姜夔的衣钵,往往以凄凉苦咽的词风表达故国之思。词中多比兴寄托之作,是宋词的尾声。

第三部分 简答题

1、最早的专论词体的文章是什么?

答:最早论词的专文是欧阳炯的《花间集序》。

2、最早的宋人词话是什么书?

答:最早的宋人词话是元丰初杨绘的《本事曲》,多数偏于纪事。

3、晁补之的《评本朝乐章》评述了什么人的作品?

答:《评本朝乐章》评述了柳、欧、苏、黄、晏(殊)、张、秦七家词,是《词论》问世之前一篇重要的词评。

4、李之仪的《跋吴思道小词》持一种什么样的词学观点?

答:《跋吴思道小词》以花间为宗,对苏、黄多有异论,下开易安“别是一家”之说。

5、词“别是一家”之说是什么人提出来的?

答:是李清照。

6、李清照的专论词体的是什么文章?

答:是《词论》

7、《南宋四名臣词集》收的什么人的作品?

答:收录了李光、李纲、赵鼎、胡铨四人的别集。

8、“张孤雁”是对宋代哪位词人的称呼?为什么这样称呼?

答:“张孤雁”是指南宋词人张炎。他的作品《解连环·孤雁》写孤雁,生动传神,所以为他赢得了“张孤雁”的称号。

9、“二窗”是指宋代哪两位词人?

答:周密,号草窗;吴文英,号梦窗。

答:该书成于南宋初,是一部词的总集,采唐至北宋末词四千三百余首,凡五十卷。署名鲖阳居士作,真实作家未定。

11、《乐府雅词》是什么样的一部书?

答:南宋曾慥编辑的一部词的总集。

12、《草堂诗余》是什么样的一部书?

答:南宋书坊编集,何士集所编的一部词的总集,以类编次。

13、《花庵词选》是什么样的一部书?

答:南宋淳佑间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前者十卷,凡134家;后者十卷,凡89家。因黄昇号“花庵词客”,故此二集合称《花庵词选》。

14、《阳春白雪》的编者是谁?

答:是南宋人赵闻礼。

15、《绝妙好词》是什么样的一部书?

答:是周密编集的南宋歌词。尚清雅一派。作八卷,今残本七卷。始于张孝祥,终于仇远。共132家。

16、《名儒草堂诗余》是什么样的一部书?

答:此书为元代凤林书院所刊,不著编辑者姓氏。录南宋遗民词六63家,词203首。又名《续草堂诗余》。

17、《中州乐府》是什么样的一部书?

答:是金代文人元好问所编,本与元氏所编《中州集》为一编,是一部辑录金代词人作品的词集,所录词人36人、词作124首,各人皆有小传,兼评诗词。

第四部分:名句赏析与作品分析:

(一)名句赏析:

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哪位词人哪首作品中的句子?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答:这几句是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首中的句子。写词人思念丈夫的心情。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无尽的思念却又涌上心头。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确实如此,李清照的词句是从范作中化用来的,但相比之下,李词更形象、更细腻、更生动,因而能成为千古名句。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是哪位词人哪首作品中的句子?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答:这是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的最后三句。关于这首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

仔细品味,确实,末三句是全词的亮点。词写孤寂之愁。愁的证明,以人之“瘦”见出。而“莫道不消魂”一语很有力,是一个跌宕,也是一个铺垫。“帘卷西风”,很巧妙,西风卷帘,现出帘外黄花,由黄花之瘦,更见人之瘦,十分形象。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是哪位词人哪首作品中的句子?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答:这几句是李清照《声声慢》词的开篇。作者连用十四个叠字,而且凝练地熔铸了特定的生活内容、概括了主人公的心境,在文字音韵方面,是词史上的一种创举。同时,这十四个字,一开始就为全篇奠定了基调。本词是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的。开篇即写“寻寻觅觅”,可见她从一开始便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接着的“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

边词 答案篇八
《阅读鉴赏诗词十法》

语文诗词鉴赏对策(一)——阅读鉴赏诗词十法

阅读鉴赏诗词十法

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能力中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两点要求虽然也涉及到古代散文阅读,但主要是针对诗词鉴赏而言的。由此可见,古代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该包含在思想内容中。这四个方面也是诗词鉴赏的主要命题方向。虽然知道了这些,但还不够。要想作好诗词鉴赏题,首要的是阅读理解。只有阅读理解了一首诗或一首词曲,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答案。因此,诗词鉴赏的关键是阅读理解。

那么,怎样去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诗词呢?下面作一下简单阐述。

一、诗词阅读十口诀:

从题目抓住题材,从关系分析技巧,从褒贬辨别倾向,从辞色把握风格,从冷暖体味悲喜,从细节解读形象,从转换弄清思路,从背景联想意图,从尾句了解主旨,从整体品评意境。

二、解说:

1、从题目抓住题材: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

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

有不少诗词——当然,词需有题目,不能仅看词牌——题目反映出诗词的题材。如:张敬忠的《边词》:“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这首诗的题目是“边词”,应属边塞诗,行役戍边之作。诗歌首句是全篇总冒,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第二句用本该桃红柳绿,春光烂漫的二月,而边地的垂柳却仍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枝条这一典型景象,表现五原的荒寒景象。三四两句仍紧扣“迟”字,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进一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再从辞色上看,全诗充满了冷色调的词语。这样,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不难发现,全诗虽然没有写到人,

但在这样荒凉寒冷的环境中,戍边的将士会怎样呢?所以,它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2、从关系分析技巧:关系即诗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方法。仍然以《边词》为例,诗歌三、四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虽然时间没变化,但是描写的地点、景物都有变化,三句写的是五原边地的景象,四句写的是长安京城的景象,一迟一早,两个材料性质不同,组合在一起就构成对比,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

3、从褒贬辨别倾向:褒贬即作者思想感情倾向。这一点从词语的褒贬中流露出来。如胡世将的《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胡世将是南宋排和议而主恢复的主将之一。这首词开始用“沉陆”一词,表现中原沦陷的悲愤之情。接着用“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与下面“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对比,“一范一韩”指的是北宋时驻守西北边境的范仲淹与韩琦。这既表达他希钦和追慕先贤的感情,也在深慨当代没有这样的人物。“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汉家三杰,就是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与韩信。用“往事”,用“只数”,含蓄地表现出“时无英雄”的感慨。下阙作者写到“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以鲜明的态度反对屈辱的和议。“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在怀念韩信和诸葛亮,但用一“欹”一“杳”,再次暗寓“时无英雄”之慨,所以,作者感叹“空指冲冠发”。最后,作者写到:“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显示他内心忧愤既巨且深,再也无法平复了。这首词就是用了这些褒贬分明的词语,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反对和议力主恢复中原的志向。

4、从辞色把握风格:辞色即词语传达出来的各种色彩。包括:①感情色彩,像褒贬(赞美、批评)、冷暖(悲喜)等。②性格色彩,像显隐(明快、含蓄)、直婉(直抒胸臆、委婉)、刚柔(豪放、婉约)、庄谐(严整、幽默)等;③语体色彩,像文白(文采绚丽、文

朴实)、散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等。风格即由选材、表达、语言等方面综合形成的艺术特色,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朴实、冲淡、沉郁、悲凉、清新、婉约等。褒贬在第三点“从褒贬辨别倾向”中已经做出阐述,冷暖将在下面第五点“从冷暖体味悲喜”中做出阐述。要把握风格,特别要注意词语的性格色彩和语体色彩。如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但作者主要用白描,全诗不见雕凿之气,又注重调配色彩,如用“红、翠”等词语,辞色既有“显”的一面。又有“文”的一面。风格清新而不失俊逸、绚丽。所以,虽然写的是初冬之景,却不带任何清冷虚无色彩,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很健康。

5、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转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转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转达出来的多为喜悦。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而变,婉转曲折,风情万种,阅读时应深加体味。如薛逢的《宫词》:“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这首诗,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仅“锁衔金兽连环冷”中的一个“冷”字,既写出铜质门环之冰凉,又显出深宫紧闭之冷寂,映衬出宫妃心情的凄冷。再与“长”字相映,刻画出她昼长难耐的孤寂无聊的心境。

6、从细节解读形象:诗词中很难像记叙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形象展开描写,多是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如李端的《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而“北风吹罗带”看似客观描写,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诗歌全用素描手法,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心脾。

7、从转换弄清思路:转换即诗词的脉络。具体说,就是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如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其一)》:“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这是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的第一首。第一句“绮

阁飘香下太湖”,从正面着笔写吴王如何迷恋声色,不能自拔。第二句转到对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爬上姑苏台的情景的描写,说是“乱兵侵晓上姑苏”。前二句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然而从三、四句看,诗人不去指责吴王,却把矛头指向了越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难道吴越的兴亡真就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么?显然不是。但写诗忌直贵曲。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他的观点,表面上看似批评越王打败吴国太容易了,只靠一个西施。但仔细玩味全篇,是在说,越国只靠一个西施,怎么能够打败吴国呢?可见,打败吴国的,只能是吴王的荒淫腐败而已。这种转换,是作者在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8、从背景联想意图:背景包括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的思想背景,前者是“文为世”的反映,后者是“诗言志”的表现。所以,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诗词,一定要联系有关背景。如张炎的《清平乐》:“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被诗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张炎(1248-1319)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张俊六世孙。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宋亡时,年二十九,家产籍没,至以卖卜为生。至元二十七年(1290),曾北游大都,次年春后南归。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卒于元延祐四年后,年七十馀。这样的身世决定了他的词以“悲情”见长,万般情怀皆见愁绪。而这愁绪中充满了亡国之情,破家之痛。本词用对比、比兴。今昔物是人非的强烈对比渗透词中,借“燕子”比喻自己飘荡无依,借“夜雨”比喻摧花折绿的残暴的元兵。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又层层翻新。表现出国破家亡的悲痛。

9、从尾句了解主旨:许多诗词,往往在最后一两句升华,较为鲜明地表达出主题来。所以,强调注意末句,从末句把握诗词的主旨。如蔡松年的《相见欢》小序云:“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云闲晚溜琅琅。”词云:“泛炉香。一段余川松菊瘦而芳。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这是蔡松年退隐山林之后作出的一首小令。即使不知道作者的生平背景,只从末句“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一句,可使人感到清新、淡雅,陶醉于纯朴清澈的自然中,超脱出纷乱烦杂的世界,也能看出作者追求的正是那种陶渊明式的精神境界。

10、从整体品评意境:意境是指由情、景、意、言和谐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情、景、意、言都是豪迈雄壮的,所以整体风格显得雄浑壮美。因为意境涉及到情、景、意、言等多方面,所以要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三、举例赏析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赏析】可以从题目抓住题材。诗人用新娘梳妆完毕马上要见公婆,来隐喻自己即将参加进士考试。新娘顾影自怜的情态,和诗人自恃才学又怕不能考中的心情很相象,诗作显得巧妙自然。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赏析】可以从转换弄清思路。诗歌先说众人评论隋亡的原因是“为此河”,转而指出此河仍在发挥作用,“至今”“赖通波”,三句三转,用假设,指出隋亡的真正原因,“水殿龙舟”腐化之事,四句又转,说不是奢侈腐化,修汴河的功劳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劳相提并论。作者道出了隋灭亡的真正原因是奢侈腐化。告戒唐王朝的统治者要以史为鉴。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赏析】可以从冷暖体味悲喜。此诗景物描写十分生动,艺术雅丽精致,但从“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的辞色看,是冷色调,透露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钟山时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

黄州 (宋)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边词 答案篇九
《2010高考四川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2010高考四川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皱纹/骤然 杀戮/山麓 琼楼玉宇/群龙无首

B.挟持/偕同 竹笋/损失 柳暗花明/扭转乾坤

C.肋骨/擂台 嗟叹/街道 追根溯源/素昧平生

D.游泳/踊跃 祝贺/豁达 倾家荡产/轻装简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A项读音依次为zhòu,lù,qióng/qún;B、项读音依次为xié,sǔn,liǔ/niǔ;C、项读音依次为lèi,jiē,sù;D、项读音依次为yǒng,hè,h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驰援 万户侯 明察秋毫 急风劲草

B.规矩 流线形 歪风邪气 通宵达旦

C.催眠 及时雨 寸草春辉 防患未然

D.签订 护身符 屈指可数 语无伦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A项“急”应为“疾”;B项“形”应为“型”;C项“辉”应为“晖”。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的角色。

B.该县有关部门决定在今后两年内斥资对这位名人的故里进行修复,把它们打造成精品,以吸引外地游客,使当地旅游人气更旺。

C.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该课题组撰写了专题报告,对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及其立法决策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D.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B项“故里”指故乡,老家,和“修复”不搭配,应该为“故居”;C项“其”指代不明;D项“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可改为“一纸空文”。A项“唱红脸”指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红色脸谱扮演正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跟“唱白脸”相对),使用恰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A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搭配不当,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B、成份赘余,删去“的实验”;D、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画的装裱

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工艺。

至迟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并不完善。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 唐代,以人物、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了很大发展,产生了卷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五代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由于画绢幅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成为可能。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设立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不过,著名书画家米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的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因而,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朝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装裱的机构。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在装裱样式上更加完备,挂轴画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在装裱理论方面,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书画装裱因为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清代出现的“京裱”与“苏裱” 并称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京裱”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防蛀,直至今日,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能够更好地表现书画的艺术魅力,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对繁荣传统文化发挥着独特作用。《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装裱与修复的缘故。

5、下列关于“书画装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使书画装裱发展迟缓

B、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使书画装裱材料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C、书画创作的繁荣能促进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D、统治者的重视促进了宋明两代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文中没有提到书画装裱发展缓慢,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不是书画装裱发展迟缓的原因,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使得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

B、《装裱志》是我国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C、地理气候的差异使我国不同地区就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

D、“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无直接因果关系。C项“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错,地理气候的差异仅仅是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原因之一。D、“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但不能说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平。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五代时期大型绘画因为画绢幅面扩大而只能装裱单幅作品。

B、讲求防燥与讲求防霉对书画装裱材料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

C、社会对“苏裱”的推崇使江南地区文人画在国内独领风骚。

D、清代古朴庄重的“京裱”的出现能够使书画装裱成本下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A项五代时期大型绘画因为画绢幅面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成为可能,还能装裱多幅作品。C明代江南地区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D、“使书画装裱成本下降”的推断不合情理。

三、(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举茂材、粟邑令。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坐残贼免。后以御史举为郑令。

永始、元延间,上怠于政,贵戚骄恣,红阳长仲兄弟交通轻侠,臧匿亡命。而北地大豪浩商等报怨,杀义渠长妻子六人,往来长安中。丞相、御史遣掾求逐党与,诏书召捕,久之乃得。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一切便宜从事。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注]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铠扞持刀兵者,悉籍记之,得数百人。赏一朝会长安吏,车数百两,分行收捕,皆劾以为通行饮食群盗。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百人为辈,覆以大石。数日壹发视,皆相枕藉死,便舆出,瘗寺门桓东。楬著其姓名,百日后,乃令死者家各自发取其尸。亲属号哭,道路皆歔欷。长安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赏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贳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

江湖中多盗贼,以赏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南山群盗起,以赏为右辅都尉,迁执金吾,督大奸猾。三辅吏民甚畏之。

数年卒官。疾病且死,戒其诸子曰:“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赏四子皆至郡守,长子立为京兆尹,皆尚威严,有治办名。 (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令辟:砖块。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中奸猾浸多 浸:逐渐。 B.悉籍记多 籍:凭借。

C.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 内:里面。D.赏所置其魁宿 置:放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项“籍”的意思是“造册登记”;C、“内”,通“纳”,是……进入;D、置,处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郡更察廉为楼烦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久之乃得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得赤丸者斩武吏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疾病且死 不出,火且尽

答案:B。

解析:A项都是介词,凭……的身份。B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副词,于是,就。C项都是……的人;D项都是副词,将要。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赏是钜鹿杨氏人,经过考核合格而担任了楼烦长,后来又担任过几个县的县令,曾经因为对罪犯残忍暴虐而被免官。

B.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虎穴”处死。

C、南山一带盗贼蜂起,尹赏又被起用为右辅都尉,后来调任执金吾,督察非常奸诈狡猾的人,三辅官吏民众特别害怕他。

D、尹赏在病危时用自己一生做官的经历告诫儿子们,儿子们听从父亲的话,他们为官崇尚威严,赢了善于治理的名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项“全部投入„虎穴‟处死”错误,是尹赏亲自查看,见到十个就选一个,满一百个人就投入“虎穴”处死。

第Ⅱ卷

四、(23分)

11.请将文言 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4分)

译文:

(2)一坐软弱 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6分)

译文:

答案:(1)(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

(2)一旦因为软弱不能胜任(职务)而被免官,就会终身被弃置不用,没有宽免的时候,这种羞辱比犯贪污罪还要严重,千万不要这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注意几个词语:薄暮:靠近傍晚;横道:横躺在路上;枹鼓,名词作动词;注意省略。(2)注意几个词语:一:一旦;坐:因为;胜:胜任;废弃:被弃置不用;甚于:比……还严重;然,这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 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答:

(2)答案:既是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隐含”提示要看景的深层含义,应当结合注释理解。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1个小题)(5分)

(1)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过渡由现实进入梦境。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苏轼《赤壁赋》)“ , ”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陆游《书愤》“ , 。”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答案为:(1)何时可掇//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2)茕茕孑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以先斑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自然(节选)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空气就是一剂拥有不可思议效力的补品。在阴沉天空下的暮色中,当我穿行在一片荒芜的坑坑洼洼的雪地里时,我并没有想到任何特别好的运气,但就在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极度的喜悦,我快乐得几乎接近了恐惧的边缘。同样,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历过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自己的皮一样,因此无论在生命的哪个时期,他都是一个孩子。在森林里人们拥有永恒的青春。在这些上帝的花园里,笼罩着端庄神圣的气氛,常年举行着欢宴,园里的客人即使过了一千年也找不到厌倦的理由。

在森林里,理智和信仰回归到我们心中。在那里,我感觉生活中的任何不幸都无法降临到我的身上——没有自然不能修补的耻辱和灾难(除了我的眼睛以外)。站在赤裸的土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无忧无虑的空气中,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空如无物,但我却将万物都纳入眼中,那共同生命的暗流在我全身循环流动。我是上帝的一部分。在那时,最亲近的朋友的名字听起来也觉得陌生而并不重要了:所有的人都是兄弟,都是朋友,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就只是微不足道的干扰而已了。

我热爱那不受遏抑的永恒的美。我从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上或村庄中发现的还要亲切自然。在宁静的自然中,尤其是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人类看到了和他自己的本性同样美丽的东西。

人们从荒野和森林中体会到的最大的快乐暗示了人类和植物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我并不是独自一人无人回应的。它们向我点头,我也向它们致意。风雨中树枝的摇曳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它使我感到惊奇,但却并不是从未见过,那感觉就像当我认为我的思想公正或行为正确时,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更高尚的想法或一种更优秀的情感。

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产生这种喜悦的力量并不存在于自然之中,而是在人的心里,或者在这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对于这些喜悦加以大力节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自然并不总是穿着节日的盛装,相反,昨天还在仙女的嬉戏中散发芳香、闪烁光芒的景象,今天就被忧伤笼罩。自然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对于一个遭受灾难的人来说,他内心的火焰中就蕴涵着忧伤。一个刚刚失去了亲近朋友的人会从自然风景中感受到一种轻视。而天空在那些卑贱的人头顶上,也会显得不那么庄严宏大。

14.文章开篇“自 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答案: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的“舞台布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背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句话位置上位于开头,结构上两个关键词“喜剧”“悲剧”正好统领文章主体,情感上表达了作者的认识。

15.第三段写到:站在神圣的自然面前,作者感到头脑“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他的内心世界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答:

答案:自然的庄严神圣与博大深邃,使他的精神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内心变得高尚无私,认识到人与万物的契合以及人与人的平等、博爱。

边词 答案篇十
《诗歌鉴赏知识》

诗歌鉴赏知识

1、诗歌分类鉴赏知识汇总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

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⑥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2、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⑴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⑵赏析表达方式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⑶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⑷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3、 积累读诗的一般方法

①借助题目、作者、注释、背景。

②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入手,抓住特点,仔细分析。

③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④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解题技巧:从题目抓住题材

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能力中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两点要求虽然也涉及到古代散文阅读,但主要是针对诗词鉴赏而言的。由此可见,古代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该包含在思想内容中。这四个方面也是诗词鉴赏的主要命题方向。虽然知道了这些,但还不够。要想作好诗词鉴赏题,首要的是阅读理解。只有阅读理解了一首诗或一首词曲,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答案。因此,诗词鉴赏的关键是阅读理解。

那么,怎样去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诗词呢?下面作一下简单阐述。

一、诗词阅读十口诀:

从题目抓住题材,从关系分析技巧,从褒贬辨别倾向,从辞色把握风格,从冷暖体味悲喜,从细节解

读形象,从转换弄清思路,从背景联想意图,从尾句了解主旨,从整体品评意境。

二、解说:

1、从题目抓住题材: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 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

有不少诗词——当然,词需有题目,不能仅看词牌——题目反映出诗词的题材。如:张敬忠的《边词》:“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这首诗的题目是“边词”,应属边塞诗,行役戍边之作。诗歌首句是全篇总冒,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第二句用本该桃红柳绿,春光烂漫的二月,而边地的垂柳却仍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枝条这一典型景象,表现五原的荒寒景象。三四两句仍紧扣“迟”字,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进一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再从辞色上看,全诗充满了冷色调的词语。这样,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不难发现,全诗虽然没有写到人,但在这样荒凉寒冷的环境中,戍边的

将士会怎样呢?所以,它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2、从关系分析技巧:关系即诗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方法。仍然以《边词》为例,诗歌三、四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虽然时间没变化,但是描写的地点、景物都有变化,三句写的是五原边地的景象,四句写的是长安京城的景象,一迟一早,两个材料性质不同,组合在一起就构成对比,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

3、从褒贬辨别倾向:褒贬即作者思想感情倾向。这一点从词语的褒贬中流露出来。如胡世将的《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3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