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句子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三字经的句子篇一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演讲与名言推荐。1、 课前演讲《我最喜欢的一首歌》2、 演讲评分

3、 名言推荐。

二、 导入。师:“常回家看看”不仅道出了作者的心声,而且还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那就是对家的重视。《三字经》里也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今天,让我们再次学习《三字经》,再次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 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1、 提出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诵,并简要阐述喜欢的理由。2、背诵《三字经》片段并简要陈述理由。

四、要求学生谈谈学习《三字经》后的收获。

1、提出要求: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2、 学生谈收获。学生1:九峰人的座右铭是“先成人再成材”,这句话说出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和“孙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多交良师益友,努力学习。学了《三字经》,我还知道: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连动物也不如。

学生2:《三字经》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这句话就是:“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劳就有功效,嬉戏是没有益处的,应该警惕自己,时时勤勉用功。读了这句话,我懂得了凡是勤恳学习的人,一定会有进步。如果怠惰嬉戏,不但没有益处,而且还会有损害,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学生3:“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启示。如果一个人不学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因为不懂礼的话,就会容易说错话,如果懂得礼节,大家便乐意和你为友,并且尊敬你。我们现在求学,常常与老师亲近,要学老师良好的言行,功课上有疑问要请教老师,不要和老师疏远。对于和你志同道合的同学,要与他们和乐相初。

五、拓展阅读,并让学生尝试写《三字经》。

1、 与《新三字经》作比较,请学生找出《三字经》的创作手法。归纳:①巧用典故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③注意内容结构的层次感

2、 要求学生模仿所学内容,根据九峰校训“勤诚勇爱”,写《校训三字经》1) 学生独立完成。2) 四人一小组交流,并推荐一名学生把所写的内容写在大黑板上。

3) 全班交流、评析。4) 集体朗读《校训三字经》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1. 课后第三题,可读读要写的字。2. 你认为哪些字难记?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3. 先写4个独体字,注意要写得匀称。

4. 再写左右结构的字。 “孙”是左右同宽的字。

5. 接着写上下结构的字。“华”字 “一”要稳,“炎”字上小下大。

6. “远”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辶”的捺要写平。

七、教师小结。课后反思《三字经》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

三字经的句子篇二
《三字经》

《三字经》“高祖兴—兴高齐”教学设计4

梁婉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朗读三字经,不拖音,字正腔圆。

2、学习新的篇章。

3、从故事中了解历史人物,感受经典故事。

教学准备:

1、国学读本

2、三字经故事视频

教学过程:

一、 诵读导入

1、 上一次我们《三字经》教到哪里了?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

请大家拿好书,读书时姿势要摆正,要读得字正腔圆。人之初,性本善,读! 学生齐读。

3、同学自评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进步?老师评。

二、 学习新章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接下来的章句。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1、请大家看着读本,先借助拼音读一读,然后连起来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

2、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啊!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展示一下,大家认真听,等会请你来评一评。

指两到三名学生读。

3、读三字经的时候要注意节奏,不能拖长音。老师也来读一读,你们做评判。师范读。

4、大家听得很专心,看来都想读,那我们一起读吧。

全班齐读。

三、 看经典故事

1、《三字经》不光读起来琅琅上口,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的告诉我们历史知识,还有的介绍一些英雄人物,你们想了解吗?下面我们就一起观看三字经故事《孟母三迁》。板书题目。

播放《孟母三迁》视频。

2、学生观看视频,故事看完了,你知道“迁”是什么意思吗?

“三迁”就是——

3、谁知道这个故事是我们三字经中哪个句子提到过的?“昔孟母,择邻处。”

3、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到什么?学生自由说。

四、结束语

《三字经》能告诉我们很多很多知识和道理,让我们在以后的诵读中继续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字、词和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运用对比的方法从中理解三字经的内

容;再借助多媒体课件理解三字经的主题,从而理解课文的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从中吸取对自己的成长有

益的内容。了解《三字经》中包含的勤学苦读教育。

默读思考:

1、 看注释、查字典、结合资料和生活实际理解每一行的意思。

2、 读了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3、 记下不懂的问题。

自学《三字经》第三部分:

1. 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我们这样的方法,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继续学习《三字经》节选文

的第二部分。

2.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按照我们大屏幕中的学习方法,学习读背内容中的第二部分“三字经”。请

同学们四人小组开始合作学请一小组同学先给大家读一读。

哪一小组来向大家汇报一下句意,主要内容。可让两小组汇报

哪组同学能给大家来背一背请上台为大家表演。

分两小组汇报。(师说,哪一小组同学已经完成学习任务,请举手。)

4第一小组

5、哪一小组的同学能给大家把两部分都来背一背(拍掌打节奏背。)

6、哪一组的同学敢站上台来和我们大屏幕上古代孩童进行一次擂台赛,和他们比一比看谁背得有韵

味,有节奏。(两部分全背)

师小节:今天,我们仅仅学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根据你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你还知道《三字经》有哪些内容吗?(六方面)(学生答,师板节)师:《三字经》内容的排列有一定的顺序,体

现出作者重在让人懂礼仪而非仅仅求知的思想。

<三>拓展:——漫谈《三字经》

1. 老师知道《三字经》是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蒙学教材之

一。那么,你还知道《三字经》的那些知识?请你根据你课前所查资料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把你准备的

课件展示给大家看看。

2. 如果学生说得不到的地方教师补充。(总之一句话,老师想让同学们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生的答案种类:①有关《三字经》的特点,出处,作者等。②还流传于国外,世界流传,译成英、日、韩等文。③说几句三字经,再可以为大家讲一段典故或常识,可配以自己提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④根

据三字经的句意可引申为名言警句等。⑤还可以向大家背一背你掌握的三字经。

3. 师小结:(漫谈部分)

同学们,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通过课前大量的搜集资料,我们学习和积累了这么多有关“三字经”的知识,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全部交流,老师希望课外我们组织一次漫谈《三字经》的活动,真正地让我们古代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启迪我们的智慧,培养我们的品德,让我们在

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五:总结:

通过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三字经》是怎么样的一本书?(生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总结。) 师语:是的,《三字经》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它包含了教育、道德、学习、常识、历史等等内容,它不愧为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蒙学教材,不愧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老师相信,

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沐浴中,一定会不断进步,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2、编一编:通过我们对《三字经》的读背,对《三字经》知识的交流,我们对它有更深一层的了解,那老师有一个提议,你想不想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困难、学习、规章等为内容,编几句“三字经”呢?向我们的古代《三字经》挑战,老师想: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编出一本《新三字经》来。

3、你们先看大屏幕,老师编了几句,关于学英语的“三字经”,大家可以参照一下,然后大家开始编

写。4、学生编好了,教师在幻灯下让学生展示。

(师说:同学们个个真是小天才,编写的三字经真精彩,老师祝愿你们在传统文化的沐浴中,不断

学习、不断进步,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六 布置作业:

1 希望同学们继续编一编自己的《三字经》。

2 认真阅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增光贤文》这些书籍,读不懂

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和家长、老师、同学讨论。

七 结尾语:

同学们,让我们在民族文化的气息中结束我们的这节课吧!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古筝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古筝配乐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简介孟子及“子”的含义)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

第二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杨)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三字经的句子篇三
《三年级三字经》

《三字经》

序号 课时 授课内容

1 第1 课时 人之初——名俱扬

2 第2 课时 养不教——习礼仪

3 第3 课时 香九龄——千而万

4 第4 课时 三才者——应乎中

5 第5 课时 曰水火——人所饲

6 第6 课时 曰喜怒——人之伦

7 第7 课时 父子恩——臣则忠

8 第8 课时 此十义——勿违背

9 第9 课时 凡训蒙——当讲求

10 第10课时 有连山——及老庄

11 第11课时 经子通——尚游说

12 第12课时 始春秋——失统绪

13 第13课时 唐高祖——至崇祯

14 第14课时 权阉肆——建民国

15 第15课时 古今史——夕于斯

16 第16课时 昔仲尼——犹苦卓

17 第17课时 苏老泉——当效之

18 第18课时 蔡文姬——亦若是

19 第19课时 犬守夜——宜勉力

《三字经》——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过程:

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3、师指导诵读新授内容

五:小结。

集体诵读一遍新授的句子。

《三字经》——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二、教学目标

1、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2、从中国古人勤学的故事中获得启迪,树立勤奋好学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过程:

1、回顾三字经已学内容。

2、学习新授内容。

五、总结,请学生讲一讲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做。

《三字经》——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二、教学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三、教学方法:讲解、表演。

四、教学内容:

1、学习新授内容,重点是从孝悌教育孩子们心怀感恩

2、组织学生朗读新授内容。

3、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五、总结

朗读今日所学。

《三字经》——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2、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过程

1、学习新授内容,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概念,阐释“天人合一”。

2、介绍我国古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知识,介绍和星宿有关的诗文,如“南箕北斗”、“牛郎织女”、《西游记》里的“昴日星君”,古诗“迢迢牵牛星”等。

五、总结。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三"这个数字具有特殊的含义。从天地自然到社会家庭,在《三字经》中,一个"三"字,就像一根丝线,串起了许多知识和思想的珍珠,而这样一根传统文化的项链,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三”开始,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中“三才”“三大”的重要概念,了解到“天人合一”的思想,还从“三光”学习了一点古代天文学知识,知道咱们的祖先以星官的方式认识星星,并通过二十八星宿来记录日月,行星的运动变化。

《三字经》——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六谷,六畜。

2、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过程:

1、学习《三字经》里的新授内容。

2、解释 :五行 、五常、 六谷 、六畜。

3、讲历史上一个有关信任和承诺的小故事:情同朱张。

五、总结与回顾。

1、回顾五行,五常,六谷,六畜的概念,强调其重要性,说明我们要像朱晖那样,为人诚信,重视承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2、集体诵读一遍新授的句子。

《三字经》——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七情,八音,九族。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过程:

1、学习《三字经》新授内容。

2、解释“ 七情、 八音、 九族。”

3、讲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伯牙断琴。

五、总结。

回顾七情,八音,九族的概念,强调要正确对待各种情感,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要记住伯牙断琴这个动人的故事。

《三字经》——第七课时 一、教学内容: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树立学生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合作意识、互助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过程:

1、学习《三字经》新授内容

2、你是如何孝顺父母的?

五、总结。

集体诵读一遍新授的句子。

《三字经》——第八课时

一、教学内容: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过程:

1、学习《三字经》新授内容。

2、学生讲一个与兄弟姐妹和谐友爱的故事。

五、总结

集体诵读一遍新授的句子。

《三字经》——第九课时 一、教学内容: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过程:

1、学习新授内容。

2、不同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五、总结。

小组比赛诵读新学内容。

《三字经》——第十课时 一、 教学内容: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了解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过程:

1、学习新授内容。

2、不同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五、总结。

集体诵读新学内容。

《三字经》——第十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三字经的句子篇四
《《三字经》中的十个经典励志故事》

《三字经》中的十个经典励志故事

1、《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2、《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4、《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5、《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6、《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

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着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7、《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着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佑集》十五卷。

8、《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9、《孙敬悬发》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

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10、《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

三字经的句子篇五
《国学经典《三字经》》

三字经的句子篇六
《三字经试题》

三字经试题

⒉《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办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办法去忘掉。”的句子是 , 。 , 。 ⒊“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四个: 、 、 、 。——《弟子规》 ⒋《三字经》上说:“子不学, 。 ,老何为。 ,不成器。人不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⒍“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这里说的“六经”指的

是 、 、 、 、 、 ——《三字经》 ⒎“ 、 、 、 。”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弟子规》

⒏古人说:“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现代人也经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都证明: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 ,而不是看 。——《弟子规》

⒐养不教, 。教不严, 。——《三字经》

⒑见人恶, ,有则改,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 。《弟子规》

二、选择题

1、“昔孟母,择邻处。”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人身上。( B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2、“太祖兴,国大明” —-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 B )

A、李世明 B、朱元璋 C、赵匡胤 D、成吉思汗

3、“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这句话是说( C )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4、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B ) A、宋国 B、鲁国 C、赵国 D、楚国

5、《弟子规》曰:“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那你知道“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B )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 D、戚继光

6、“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 )

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程颐和程颢 D、毛泽东和周恩来毛泽

东 种

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中的“菽”指的是( C )。

A、小米 B、高粱 C、大豆 D、玉米

3、“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 A )

A、猪 B、鸭 C、鸽子 D、狗

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 )

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

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C )

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6、《论 语》共有( C )篇。

A、10篇 B、15篇 C、20篇

7、《中庸》的作者是( C )。

A、孔子 B、孟柯 C、子思 D、老子

8、建立夏朝的是(C )。

A、尧 B、舜 C、禹 D、汤

3、《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办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办法去忘掉。”的句子是 ( ) ( )( ) 。

5、《三字经》上说:“子不学,( ) 。 ( ) ,老何为。( ) ,不成器。人不学,( )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6、“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 )

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程颐和程颢 D、毛泽东和周恩来

1、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 ( A )

A、事虽小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B、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亲心伤

2、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B )

A、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B、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3、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 A )

A、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B、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4、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B )

A、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B、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5、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 ( A )

A、亲爱我 孝何难 B、亲憎我 孝方贤

6、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 A )

A、近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B、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7、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 ( B )

A、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B、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10、“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恩欲报,怨欲忘。 B、善相劝,行皆建。 C、报怨短,报恩长。

四、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 ⒈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要恰当无误,千万不要花言巧语。) ⒉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3“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弟子规》

错会一天天减少。)

4“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

(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弟子规》知识竞赛内容(三)

(2009-04-05 14:04)

 标签: 分类:

《弟子规》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看到这个故事题目能想到故事中的哪些人?我打的前部分是故事题目,后部分是答案。

《韦编三绝》——孔子;

《专心致志》——奕秋的一个学生;

《刨根问底》——沈括;

《铁杵磨针》——李白;

《“读书三到”书签》——鲁迅;

《纸上谈兵》——赵括;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

《七擒孟获》——诸葛亮;

《宽厚待人》——刘宽;

《以德报怨》——宋就;

《结草报恩》——魏颗,小玉,小玉的父亲; 《狱中学习》——夏侯胜和黄霸;

《以德治盗》——赵文子;

《倒屣相迎》——蔡邕和王粲;

《守庙人改错》——孔子;

《重才轻仇》——祁黄羊;

《割发代首》——曹操;

《将相和》——蔺相如和廉颇;

《车与城堡》——孔子;

三字经的句子篇七
《三字经》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古代的文明博大精深,浩海如烟。其中以《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

《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的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严谨,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常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能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品读《三字经》,心灵得到了净化,个人思想得到了升华,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下面简单的从《三字经》中的几句话来谈谈我学习《三字经》的心得体会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香九龄,能温席。”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孩子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我们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教育孩子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留给现代人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映着那如太阳般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在我们混沌的内心散发出强烈的光!它犹如启明星,我们智慧的光辉也终将散发光芒!

三字经的句子篇八
《积累三字经部分语句》

☆☆☆要求会背会写☆☆☆

★★积累三字经部分语句★★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积累名言警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耳听为虚,眼见如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真正的美和真正的智慧一样,是非常朴素的。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按要求写几个(四个字的)词语★★

迫不及待 脑清目明 为之一振 头昏脑涨 眉清目秀 腰酸背痛 昂首挺胸 目瞪口呆 目中无人 目不转睛 目不识丁 目光短浅 目不暇接 无穷无尽 心急如焚 急不可待 十万火急 光明锃亮 永恒不泯 窃窃私语 物产丰富 风光秀丽 鞭长莫及 庞然大物 书声琅琅 开卷有益 手不释卷 苏秦刺股 孙敬悬梁 凿壁引光 萤雪夜读 狂风暴雨 四脚朝天 大浪滔天 直流口水 毫不在乎 平安无事 一帆风顺 汲水灌溉 千变万化 一望无际 稻谷飘香 如丝细雨 微风习习 收获喜悦 高楼林立 山环水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3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