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一)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之散文复习教案

骨干教师示范课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之散文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整体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能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内容

(一)熟悉散文的文体特点及表现手法。

散文一般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又有写景散文和咏物散文两类。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

(二)如何鉴赏散文,解答散文鉴赏题。

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1、表现手法

(1)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先不把谜底揭

开,引出下文。

(2)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3)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

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4)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

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5)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反复、排比)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6)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

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例如巴金的散文《灯》,用“灯光”来象征光明及人们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7)虚实:实指事物真实的描写,实实在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虚即事物的虚化,若有若无,或隐或现。虚实结合可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丰富多彩,具有 较大的容量,从而创造出和谐隽永的情境,余味深长。

2、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

灵活自由。

3、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修辞格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何读懂散文?

1、关注“标题”

(1)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2)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

(3)可以联系文章的主题。

2、理清“思路”

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铺垫)

中间(写了哪些内容——散文的“形”)

结尾(篇末点睛、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3、找“关键句”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

4、归纳“主旨”

写人: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记叙了……,歌颂(批评)了……,表现了……

写景: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三、作业布置

完成《荷塘月色》相关阅读练习

2008、1、15

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二)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学案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学案 ——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 2014.6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类型一:散文阅读之线索分析

一、散文基础知识回顾:

【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作过程和中心分 :

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写人的散文:要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 ,对人(类)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记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

同上。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散文的线索】

1.什么是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2.常见的线索类型

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

二、考点透视:

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事件、事物、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某种情感等都可以作为散文的线索。原本散漫的材料就是靠线索才可以连缀成文的,“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是散文一个重要的特征。

江苏卷只在2009年考查了散文文本,但没有考查该考点。近几年其他省市的试卷中,对线索的考查则一直是热点。这些试题,有的直接明确某事物是文章的线索,有的说某事物是文章的文眼,有的说文章是围绕某个内容展开的,其实质都是考查文章的线索。

三、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1.时空连“线”

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学生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

2.因物取“线”

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

3.反复出“线”

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

4.以情导“线”

上面讲的三种阅读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掌握而感情线索常常是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5.定“神”看“线”

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围最广。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把握住它的“神”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能准确地把握它的线索。【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四、总结:解题方略归纳:

线索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感情。

①从文章的体裁分类、表达手法入手。(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

②从标题入手。

③从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入手。

④从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入手。

类型二:分析文章特殊段落的作用

(2)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

(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或兼而有之。

(2

)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启下(过渡)。

(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

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类型三: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只有真正的认识并很好的理解了散文的这一特征,才有可能真正做好散文阅读。我们常常觉得散文抽象,读后往往不知所云,做起来又常常无从下手,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从文体特征人手。

所谓的“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的、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2.

……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

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为主;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③语言运用自如。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

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

4. 的深度总是成正比的。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同时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

5.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①讲究文采。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实的语言,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即所谓的“家常风”。②灵活疏放。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③注重节奏。句式

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

6. 赅,立意深邃的特点。郁达夫“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现代散文序跋选》)

对于这个高考必考点的复习,要做好“一、二、三、五”项工作:

“一”:指必须构建一套关于各类表达技巧的名称、特征和表达效果以及实例的知识网络。 “二”:指两个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三”:指三个步骤:确认所用技巧→具体解释→简述好处。

“五”:指五个切入,在“确认所用技巧”中大致可以从五个角度切入: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语言特色。

(一)表达方式

考查最多的是描写和抒情。

表述方法之一。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按照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主要有对人物的描写和对景物的描写。历来对人物的描写的考查,通常情况下能考查的是人物的描写手法,以及这样写的作用。描写景物,主要考查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等。抒情就是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叹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感受。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喜怒诉诸言,不拐弯抹角地说出来,如“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间接抒情就不一样了,是借物抒情,这“物”,包括“事物”和“事理”;还有记叙、描写和抒情密不可分的情况,那就是“夹叙夹议”或

“情景交融”。抒情的作用是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借以加强记叙的深度,揭示文章的主旨。

素,它只是一些片断议论,或只是一些议论句。它往往点明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关表达方式运用的答题步骤一般是:先写出具体运用什么方式方法,然后再具体解析。即答题格式为:方法+解析。

修辞手法和其它表现手法一直是放在一起考查的,因而我们把它们放到一起。从提问的方式来看,有时是直接问某部分或全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并顺带考查这种手法的作用,有时是让你鉴赏(赏析)。

有关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答题步骤一般是:

(1)

(2)

(3)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常见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格式

它是命题者考查考生对语言运用特色赏析的重要方面。因为技巧、特色均依附于语言,鉴赏时特别要与揣摩、品析语言相结合。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描写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2)拟人:把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使描写对象生动活泼、亲切动人。

(3)排比:增加文章气势。用来状物,景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丁卯纷陈,有条不紊;用来说理,充分全面,淋漓尽致;用来辩论,气势磅礴;用来抒情,酣畅淋漓,缠绵悱恻。

(4)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5)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能更鲜明地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

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三)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学案—诗歌鉴赏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学案 —— 古诗词鉴赏 2014.6

考点扫描: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种模式:鉴赏景物型 示例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晚照。

示例答案:

步骤①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由近到远,富有层次感。

步骤② 诗人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光粼粼,如细皱沙纹;然后是绿杨初醒,

嫩黄浅翠,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

步骤③ 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应试对策:

1、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2、提问变体: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

3、解答分析:注意题目中“怎样写,如何写”等字样,考点是写法而不单纯是景物的特点。所以,要留心常用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同时注意写景的角度,如动静结合,或由远到近,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

答题步骤:

① 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的角度。

② 抓住主要景物具体描述画面,要适当展开联想与想象。

③ 概括画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感情。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示例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应试对策: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题中的“怎样”是针对“画面”或“意境”的,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画面、情境、感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翻译)。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即有事件,有情感。

第三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示例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05江苏卷)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⑴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应试对策: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 提问变体:某词是全文的线索或感情基调,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该词贯穿全诗每句的意思

(2)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3)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示例答案: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

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之情 (步骤三) 。

应试对策: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想像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炼句型 示例

谒 金 门 冯延已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举头闻鹊喜。

试简析“碧玉搔头斜坠”的好处。

示例答案:

步骤① 通过描写女子头上的装饰(细节描写)。

步骤② 反映女子久等情人不来的心绪不宁和慵懒。

步骤③ 诗人没有直接刻画人物心理 ,而是借助形象的描写,因此使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令人产生无限遐。

应试对策:

1、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3、答题步骤:

① 指明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在内的表现手法。

② 分析诗句内在的情感及主旨。

③ 简要说明运用某手法的艺术效果。

第六种模式:观点不同型 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07福建卷)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示例答案: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应试对策:

1、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2、提问变体:有人认为这个字(句)用得好,有人认为那个字(句)用得好,你认为呢?

3、答题步骤: ①依据原诗做答,结合表现手法或修辞等从原诗词中找原因理由, ②从诗歌的主旨和结构的角度出发.

第七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示例

华清宫 吴融 (07湖北卷)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示例答案:

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应试对策: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用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补】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第八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示例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示例答案:

步骤一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应试对策: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 —— 古诗词鉴赏小练习 2014.6

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07全国卷1)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1、超然台:在密州城北,当时苏轼任地方官

2、寒食:清明前一两天.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 从诗歌中“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3 江苏卷)

醉 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四)
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交际用语汇总)-教学教案

劝告或建议(advice and suggestions)

a.you\d better stay at home.你最好呆在家里。

you\d better not go to bed so early.你最好别这么早上床睡觉。

you should /ought to study well.你应该好好学习。

we must study hard.我们必须努力学习。

you need some time.你需要些时间。

i need take no.1bus.我需要坐1路公共汽车。

b.i suggest that you(should)go right now.我建议你马上走。

c.shall i do it for you?我为你做它好吗?

let\s go home.我们回家吧。

why not tell me by telephone?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呢?

why don\t you do it?你为什么不做它?

简说:a组为规劝、劝告某人(或做某事)的常用语,b为建议的常用句式,c组为建议或请求的常用句子。

决断和坚持(determination,decision and insistence)

a.i will pay you at the rate you ask.我愿意按你要求的比率付款。

i\ve decided to go abroad for my holiday.我已决定出国度假。

i\ve decided against selling the house.我已决定不卖这所房子。

i\ve decided for the plan.我已决定赞成这项计划。

i\ve made up my mind not to change my plan.我已决定不改变我的计划。 i\m determined to pay him 100dollars.我决心付给他100美元。

b.i insist on quietness.我坚持要安静。

i insisted upon her staying in london.我坚持要她呆在伦敦。

i insisted that he(should)be present.我坚持他要到场。

简说:a组为表示决心干什么的常见句式,b组为坚持要干什么的常见句式。

判断和意见(judgement and opinion)

a.he may be right./he\s perhaps right.他可能/也许是对的。

it certainly is.当然是了。

it\s correct to do it.做这件事是对的。

well done./good work.做得不错。/干得好。

b.i judge him to be about 40.我判定他有40来岁。

i feel as if it were going to rain.我觉得好像要下雨了。

i guess you\re right.我想你是对的。

judging from her letters,mother seems to be feeling a lot better.从母亲的来信判断,她似乎觉得好多了。

judging by his accent,he must be from the south.从他的口音判断,他一定是南方人。 it seems that you are lying.看起来你在说谎。

so far as i can judge,this car will hold six people.依我判断,这辆车可以坐六人。 in my opinion,americans eat a lot of meat/too much meat.在我看来,美国人吃肉多/吃肉太多。

简说:a组为听了对方的话以后,作出的裁决、评价的常见用语。b组为作出判断和发表自己看法时的常用语。

看病(seeing the doctor)

a.what\s the matter /wrong /the trouble?怎么啦?

what\s the matter /the trouble /wrong with you(your leg,etc.)?你(的腿等)怎么啦?

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you /your leg?你(的腿)怎么啦?

b.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me(my leg).我(的腿)有点不得劲。

i\ve got a bad cold.我得了重感冒。

i feel terrible /bad.我觉得难受。

i don\t feel well.我觉得不舒服。

i\ve got a pain here.我这儿有点疼。

my leg hurts.我腿疼。

i hurt my leg.我的腿受伤了。

c.take this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这个药一天服三次。

drink plenty of water and have a good rest.多喝点水,多休息。

it\s nothing serious,you\ll be all right /well soon.不要紧,很快就会好的。 简说:a组为人们问哪儿有病,哪儿怎么啦的常用语。b组为病人说哪儿怎么啦,哪儿不舒服的常用语。c组为医生给病人诊断以后,根据病情开的处方以及嘱咐病人要注意什么。另外,涉及看病还常用下列短语:

take one\s temperature量体温

give sb.an injection给某人打针

ask for a sick leave请病假

可能与不可能(possibility and impossibility)

a.he may be at home.他可能在家。

it is likely that they\ll win.很可能他们会赢。

it is possible that i shall go there next week.可能下星期我去那儿。 b.he can\t be at home.他不可能在家。

you may not do it.你不可以做它。

简说:a组是表达某人可能会怎么样的常用句式,b组为某人不可能干什么的常见用语。注意一点就是can表推测时不可用于肯定句,只能用于否定句。

预见、猜测和相信(prediction,conjecture and belief)

he must be in.他准在家。

he must have done his homework.他准完成了他的作业。

it seems(that)it\s going to rain.看来天要下雨了。

c.i believe that he is right.我相信他是对的。

i believe him /what he said.我相信他说的话。

简说:此三组依次为表示预见、猜测、相信的常见说法。

请求(requests)

a.can /could you get some water for me?你给我拿些水来好吗?

will/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请你打开窗户好吗?

may i have a piece of paper,please?我可以拿张纸用吗?

b.please pass me the book.请把那本书递给我。

please give them to me.请把它们给我。

please wait here /a moment.请在这儿等/请等一会儿。

please wait(for)your turn.请按顺序等候。

please stand in line /line up.请站(排)队。

please hurry.请快点。

c.don\t rush /crowd.不要急/不要挤。

no noise,please.请不要大声喧哗。

no smoking,please.请不要吸烟。

will/would you please not do it /sit here?请不要做它/不要坐在这儿好吗? 简说:a组为表示请求对方帮助或请求对方许可的客气说法,b组为表示请求某人做某事的说法,c组为请求或命令某人做某事的说法。

肯定或不肯定(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a.he must be there.他准在那儿。

he must have missed the 6:30train.他一定没赶上六点半的火车。

i\m certain(of success).我肯定(能成功)。

i\m certain /sure that you\ll pass the exam.我敢肯定/确信你会通过考试的。 i\m sure of a heavy rain this evening.我确信今晚有大雨。

b.i can\t be certain /sure.我不能肯定。

i can\t make up my mind whether to go or stay.我决定不了是去还是留。 i\m not sure about /of that.对此,我没有把握。

it\s hard to tell.很难说。

i\m not sure whether /if i can get the money back.我不敢肯定我能否把钱取回来。 maybe /perhaps.可能。/或许。

简说: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即肯定与不肯定,肯定用语往往是一针见血,直截了当,表示不肯定时,一般语气委婉以免引起他人不快。a组是英语中表示肯定的常见句式,b组为表示不肯定的常见用语。

请求、允许和应答(asking for permission and responses)

can/could i have a look at it?我可以看看吗?

i wonder if i could take it away.不知我是否可以把它拿走。

do you mind if i turn off the light?我把灯关掉你不反对吗?

would you mind if i smoke here?我在这儿吸烟,你不介意吗?

i\d like to make a phone call here,if i may/you\ll allow me.如果允许的话,我想在这儿打个电话。

b.yes /sure /certainly /by all means.当然可以。

yes,(do)please.行,干吧(说吧等)。

go ahead,please.干吧(做吧等)。

that\s ok /all right.没有关系。

not at all/of course not /certainly not.当然不反对。

feel free.随你便。

c.i\m sorry,you can\t.对不起,你不能。

you\d better not.你最好不要。

no,i\m afraid not.不,恐怕不行。

i\m sorry,that\s not allowed.对不起,这是不允许的。

i\m sorry,but that\s not possible.对不起,但这是不可能的。

i\d like to,but my friend wouldn\t.我是愿意的,但我的朋友不愿意。

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教案(五)
高一语文备课组期末复习计划

高一语文备课组期末复习计划

组长:韩江涛 组员:李桃丽 庞晓瑛 齐爱军

指导思想:

单元复习结合综合练习。单元复习是整个高一语文复习的基础,没有这个牢固的基础,综合复习就将是“空中楼阁”。综合复习以综合练习及讲评为主。 具体要求:

在综合复习阶段,教师需有针对地编制一系列的综合练习,综合练习不易过深,过难。及时讲评练习,查缺补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调整心理素质,提高应考能力。

人员分工:

韩江涛:统筹安排 印刷高考题 李桃丽:出统考模拟题

庞晓瑛:负责分发综合试题 齐爱军:印刷单元测试题

高一语文备课组

2009-6-16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48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