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一】: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

中文系 10语教(3)班 陈雪 2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自身体验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谭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在大难来临时,忠于职守,舍生忘死的师德灵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体会谭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体悟谭老师深沉博大的师爱,从而受到心灵的荡涤,真切感受“最后的姿势”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这个悲怆的时刻,汶川曾地动山摇。撕心裂肺的痛苦揪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2、我们先来看几组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图片。这场灾难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最后的姿势教案【二】:《最后的姿势》教案

6.《最后的姿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读“坍塌、攸”。会写“谭、漱、吱、嘘、撼、诠释”。检查预习情况,读通顺课文。

2.结合“坍塌”、“震撼”理解课文4-8小节,结合语言文字感受危急关头那“最后的姿势”。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品读课文,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老师对生命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情绪或情感的不同。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有关汶川地震视频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最后的姿势教案【三】: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语上6《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会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及侧面烘托的方法。

4.了解谭千秋老师,感受谭老师的人格魅力,学习谭老师的大爱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及侧面烘托的方法。

2.了解谭千秋老师,感受谭老师的人格魅力,学习谭老师的大爱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词文对照,读懂词的意思和意境;借助文中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 学生查阅的相关资料

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1

最后的姿势教案【四】: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说明

小海镇中心小学 茅晓平

【设计意图】

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过去已1年多了,然而大地震中涌现出的许多感人事迹却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反而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留在了人们的心里,留在了课本中,电影里„„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灾难突如其来时,四川德阳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双臂和身体护住4个学生,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4个年轻的生命,自己却不幸遇难。谭老师为学生讲的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人生的价值》,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所有的人们上了最后一课。让学生通过朗读,一点一滴细心体味,感悟课文中孕育的深刻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三部分引用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侧面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学习救援人员所说的话时,我联系上文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的行为,感受他“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不仅让救援人员“永生难忘”,也让所有的人“永生难忘”!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死死”、“飞身”、“生死攸关”等词语,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深敬意。

教学这篇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一点一滴细心体味,感悟课文中孕育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引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体悟谭老师深沉博大的师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从而受到心灵的荡涤,真切感受“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内涵,深刻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另外,使学生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最后的姿势教案【五】:《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宝应县实验小学 贾元荣

【教学内容】

《最后的姿势》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

【教材分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赞颂的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文章通过重要的环境和场景描写以及第三段的侧面描写,渲染了人物,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设计理念】

第一课时教学正是充分利用文本的这一写作特点,引导学生读出语气、读出问题、读出场景,潜心阅读文本,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整节课围绕一个“读”字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书后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初步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3分钟)

1.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指名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最后的姿势。 师板书课题(提醒:“姿”女字一横要长一点。)生书空,读课题。

1

最后的姿势教案【六】: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密水街道周阳小学 管彩彩

【教材分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灾难夺去了无数同胞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地震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在此次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通过文章的四处环境描写以及正侧面描写的方法来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涵是本次学习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主要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 然而,地震带来的灾难离我们的学生实际比较远,学生所了解的也只是从电视画面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适时的加以辅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最后的姿势教案【七】:《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八】: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丰市第八小学 曹亚斌

【教材简解】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讲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一位老师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不仅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还为塑造学生的人格提供了感人的文本素材。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最后的姿势”中包涵的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教材文本所进行的对话交流,是彼此精神世界的交往、互动、合作。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反复品味语言,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传情的诵读,来体验文本情感。教学中,力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充分与文中人物进行情感撞击心灵对话,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发展学生的智慧。

最后的姿势教案【九】:苏教版《最后的姿势》参赛教案

《6最后的姿势》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等词语的意思,会用‚生死攸关‛造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表达顺序,说清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推想 ‚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悟谭千秋老师的‚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4.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进行片断练笔。

5.拓展阅读《口技》,找出正面和侧面描写的部分,并体会表达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上下文,推想 ‚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悟谭千秋老师的‚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积极参与搜集有关2008年抗震救灾资料的实践活动。品悟人物形象,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难点:进行片断练笔。拓展阅读《口技》,找出正面和侧面细节描写的部分,并体会表达作用。

三、前置学习活动

1.自学生字新词,做到‚会读、能理解、会运用‛。

2.搜集2008年抗震救灾的有关资料、图片。了解谭千秋老师的事迹。浏览本单元课文内容及写法,体会其共同点和不同观点。

3.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谭千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把自己的感受在课文上作批注。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检查初读情况

1.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人格魅力,体

最后的姿势教案【十】:最后的姿势 教案

1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5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