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说课稿《新颖的泥名片》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小学美术说课稿《新颖的泥名片》(一)
人美版美术二上《新颖的泥名片》说课教案设计

《新颖的泥名片》说课稿

潼川四小 岳莉萍

一、教材分析:

《新颖的泥名片》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九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旨在通过学生运用简单的浅浮雕表现方法去进行表现自我的尝试,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爱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二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他们喜欢做游戏,常在游戏中有新的发现,具有可塑性强和积极接受新事物的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立本科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制作泥名片的方法,用捏、搓、压、揉、粘、切、刻等技法去表现自己的创意。

2、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3、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现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4、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学生初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

1、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己的名片。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会表达、学会交往。

教学难点:

名片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

四、教法、学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本课的重中之重是让他们运用各种材质、技法创作名片,通过这一过程勇于表现自我,教学中我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演示法,小组探究法,运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重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大胆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采用多种媒材,以便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自我感受、探究,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和创造美。

五、教学程序:

为落实本课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课标中的教学建议,本节课我共设计了创境导入、感受了解、欣赏分析、实践运用、作品展示等五个环节。

1、创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上课开始就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介绍自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紧接着教师介绍自己并出示名片,引出课题,随后课件出示各种材质的名片。名片的出示具有新颖性,学生平时只见到纸名片,看到不同材质的名片,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

2、感受了解

学生在第一环节中产生对名片的极大兴趣,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这时引导学生了解名片的发源地是中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将德育教育渗透进美术课堂,同时树立学生信心,通过名片演变过程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下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会更积极的探究名片的制作方法。

3、欣赏分析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创造力自然不同,因此,在“分析”环节中,先让学生观察、欣赏书上的名片,让他们感受美术就在身边,通过美术也能了解世界。然后把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形状各异的名片分发给各个小组,各组根据自己手中的名片展开讨论:“这些名片用什么颜色来搭配的?”“你觉得搭配的怎么样?”......通过一系列问题讨论、启发,让学生通过实例发现美,进行美的陶冶。接着通过分析教师作品,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解决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通过老师的名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准备怎样设计自己的名片?”让学生自己从色彩,形状等方面探究泥名片,同时小组合作探究也让学生在群体中学会沟通与交流,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4、实践运用

学生在了解名片的历史,学习了制作方法后,经过讨论、探究,有了创作的激情,表现的欲望,这时播放轻音乐,学生运用浅浮雕表现形式,开始制作名片,这时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他们积极创作。

5、作品展示

名片制作完成后,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向周围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通过自我介绍,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快乐,在游戏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小学美术说课稿《新颖的泥名片》】

六、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为三部分:1、课题;2、作用、内容、制作注意事项;3、学生作品展示区。这样设计简洁,明了,从板书中进一步明确目标,折射出重难点。

附:板书设计

《新颖的泥名片》教案设计

潼川四小 岳莉萍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制作泥名片的方法,用捏、搓、压、揉、粘、切、刻等技法去表现自己的创意。

2、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3、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现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4、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学生初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己的名片。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会表达、学会交往。

三、教学难点:

名片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

四、教具准备:

自制名片、胶泥、吹塑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学生自我介绍。

师:今天,班级里来了几位听课的老师。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请你来介绍一下你自己。(抽生口述介绍自己)

2、师自我介绍。

小学美术说课稿《新颖的泥名片》(二)
新颖的泥名片说课 教案设计

《新颖的泥名片》说课稿【小学美术说课稿《新颖的泥名片》】

潼川四小 岳莉萍

一、教材分析:

《新颖的泥名片》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九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旨在通过学生运用简单的浅浮雕表现方法去进行表现自我的尝试,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爱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二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他们喜欢做游戏,常在游戏中有新的发现,具有可塑性强和积极接受新事物的好奇心。【小学美术说课稿《新颖的泥名片》】

三、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立本科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制作泥名片的方法,用捏、搓、压、揉、粘、切、刻等技法去表现自己的创意。

2、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3、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现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4、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学生初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

1、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己的名片。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会表达、学会交往。

教学难点:

名片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

四、教法、学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本课的重中之重是让他们运用各种材质、技法创作名片,通过这一过程勇于表现自我,教学中我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演示法,小组探究法,运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重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大胆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采用多种媒材,以便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自我感受、探究,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和创造美。

五、教学程序:

为落实本课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课标中的教学建议,本节课我共设计了创境导入、感受了解、欣赏分析、实践运用、作品展示等五个环节。

1、创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上课开始就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介绍自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紧接着教师介绍自己并出示名片,引出课题,随后课件出示各种材质的名片。名片的出示具有新颖性,学生平时只见到纸名片,看到不同材质的名片,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

2、感受了解

学生在第一环节中产生对名片的极大兴趣,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这时引导学生了解名片的发源地是中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将德育教育渗透进美术课堂,同时树立学生信心,通过名片演变过程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下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会更积极的探究名片的制作方法。

3、欣赏分析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创造力自然不同,因此,在“分析”环节中,先让学生观察、欣赏书上的名片,让他们感受美术就在身边,通过美术也能了解世界。然后把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形状各异的名片分发给各个小组,各组根据自己手中的名片展开讨论:“这些名片用什么颜色来搭配的?”“你觉得搭配的怎么样?”......通过一系列问题讨论、启发,让学生通过实例发现美,进行美的陶冶。接着通过分析教师作品,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解决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通过老师的名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准备怎样设计自己的名片?”让学生自己从色彩,形状等方面探究泥名片,同时小组合作探究也让学生在群体中学会沟通与交流,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4、实践运用

学生在了解名片的历史,学习了制作方法后,经过讨论、探究,有了创作的激情,表现的欲望,这时播放轻音乐,学生运用浅浮雕表现形式,开始制作名片,这时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他们积极创作。

5、作品展示

名片制作完成后,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向周围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通过自我介绍,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快乐,在游戏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为三部分:1、课题;2、作用、内容、制作注意事项;3、学生作品展示区。这样设计简洁,明了,从板书中进一步明确目标,折射出重难点。

附:板书设计

《新颖的泥名片》教案设计

潼川四小 岳莉萍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制作泥名片的方法,用捏、搓、压、揉、粘、切、刻等技法去表现自己的创意。

2、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3、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现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4、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学生初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己的名片。

【小学美术说课稿《新颖的泥名片》】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会表达、学会交往。

三、教学难点:

名片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

四、教具准备:

自制名片、胶泥、吹塑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学生自我介绍。

师:今天,班级里来了几位听课的老师。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请你来介绍一下你自己。(抽生口述介绍自己)

2、师自我介绍。

小学美术说课稿《新颖的泥名片》(三)
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范文

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范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2012-8-20 上午 10:39:56 10047 说课摘要: 特点。(2)放手讨论探究,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并自己解决。掌握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解决:a 、这些名片是用什么来装饰的?装饰的方法除了用橡皮泥粘,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借助哪些工具?(还可以用压、印的方式,寻找身边的工具,请学生示范)b、底板的形状可以怎样做?不同颜色的底板是怎样做的?(教师发给学生各种形状的卡纸底板,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底板进行制作。同时示范在卡纸底板上制作泥底板的过程,可采用搓、压等方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教材第3册第9课《新颖的泥名片》,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新颖的泥名片》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学生初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2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体会制作泥名片的意义,形成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泥名片,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1、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会表达、学会交往。

教学难点是: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2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学生自我介绍。

2、引出课题。

3、教师出示自己的泥名片,感受泥名片的新颖之处,欣赏名片。

4、出示课题。

(二)、欣赏分析

1、通过分析老师的名片,了解名片的组成部分。

2、了解更多的名片造型,开阔学生眼界。

(1)欣赏名片,总结特点。

(2)放手讨论探究,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并自己解决。掌握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解决: a 、这些名片是用什么来装饰的?装饰的方法除了用橡皮泥粘,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借助哪些工具?(还可以用压、印的方式,寻找身边的工具,请学生示范)

b、底板的形状可以怎样做?不同颜色的底板是怎样做的?(教师发给学生各种形状的卡纸底板,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底板进行制作。同时示范在卡纸底板上制作泥底板的过程,可采用搓、压等方式。)

c、名字用什么方式来制作?应注意什么?(不要太粗了)

d、制作步骤:底板——名字——装饰。

e、注意色彩的搭配。

3、小结:这些同学的泥名片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图案丰富,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展示。

1、师:你学会了自己设计名片,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也可以让自己认识新朋友。(请学生拿着自己的名片来介绍)

2、活动:找朋友。

师:在找朋友的活动中你欣赏了很多新颖的名片,你最喜欢谁的?说说他的名片好在哪里?

3、总结:同学们的名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色彩,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我们生活中还有很的美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泥名片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板书设计:(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新颖的泥名片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小学美术说课稿《新颖的泥名片》(四)
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

教材:二年级第3册第9课《新颖的泥名片》 课时: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教材第3册第9课《新颖的泥名片》,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新颖的泥名片》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学生初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2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体会制作泥名片的意义,形成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泥名片,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1、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会表达、学会交往。

教学难点是: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2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学生自我介绍。

2、引出课题。

3、教师出示自己的泥名片,感受泥名片的新颖之处,欣赏名片。

4、出示课题。

(二)、欣赏分析

1、通过分析老师的名片,了解名片的组成部分。

2、了解更多的名片造型,开阔学生眼界。

(1)欣赏名片,总结特点。

(2)放手讨论探究,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并自己解决。掌握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解决:

a 、这些名片是用什么来装饰的?装饰的方法除了用橡皮泥粘,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借助哪些工具?(还可以用压、印的方式,寻找身边的工具,请学生示范) b、底板的形状可以怎样做?不同颜色的底板是怎样做的?(教师发给学生各种形状的卡纸底板,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底板进行制作。同时示范在卡纸底板上制作泥底板的过程,可采用搓、压等方式。)

【小学美术说课稿《新颖的泥名片》】

c、名字用什么方式来制作?应注意什么?(不要太粗了)

d、制作步骤:底板——名字——装饰。

e、注意色彩的搭配。

3、小结:这些同学的泥名片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图案丰富,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展示。

1、师:你学会了自己设计名片,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也可以让自己认识新朋友。(请学生拿着自己的名片来介绍)

2、活动:找朋友。

师:在找朋友的活动中你欣赏了很多新颖的名片,你最喜欢谁的?说说他的名片好在哪里?

3、总结:同学们的名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色彩,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我们生活中还有很的美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泥名片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板书设计:(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新颖的泥名片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小学美术说课稿《新颖的泥名片》(五)
人美版美术二上《新颖的泥名片》教学设计

《新颖的泥名片》

教学设计

胜 利 小 学

张 爽

《新颖的泥名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制作泥名片的方法,用捏、搓、压、揉、粘、切、刻等技法去表现自己的创意。

2、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现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

教学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引入,把学生带入认识名片,学习制作泥名片的情境中。

2、启发学生认真观察古、今名片,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

3、引导学生总结名片的作用。

(二)实践感受

1、出示泥名片,启发学生观察找出所表达的内容。(名字、兴趣、爱好)

2、讲授泥名片制作方法。教师运用实物展台演示制作方法。底板:揉、压、切。名字:搓。装饰:兴趣、爱好。要求:颜色搭配合理,制作新颖。

3、让学生了解可以制作出多种形状的泥名片。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圆形、心形、星形等。

4、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在展台上予以作品的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同时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作品的二次创作。

(三)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使学生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制作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52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