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电子语文书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电子语文书(一)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一起长大的玩具

〘教学构想〙 玩具是孩子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一起长大的玩具》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的文章。 解读此文,理解作者为什么对儿时的玩具具有着如此情绪的原因是关键。

1.童真、童趣 天真、无邪、单纯、热情、好奇、无忧无虑、快乐是人的一生最留恋的情感。在孩子们的眼里,过节是快乐的,玩耍是快乐的,有玩具是快乐的,而能够亲手做一样自己颇为自得的玩具更是乐在其中。猪蹄儿灯的乐趣在于臸作。首先是臸作的材料来之不易。只有过节才杀猪,杀猪才会有猪蹄儿壳和猪油,盼望、兴致勃勃、觊觎、死乞白赖获取的过程和心理表现出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其次是臸作。要棉捻、找高粱秆,裹、劈、夹紧则表现出孩子们的专注、熟练和兴奋。最后是结果。提着自己亲手做的比别人都照得远的灯,那种不加掩饰的成就感,那种自得和骄傲确实感染人。抽陀螺的乐趣在于抽打中的征服性和进攻性。‚你必须一下一下地去抽打,稍一怠慢,它就会停转歪倒‛‚常常是扬鞭猛抽一下,让自己的陀螺以极快转速去撞击别人的陀螺‛,孩子的好胜性格,那种快感和满足在陀螺滴溜滴溜转中尽情地表现了出来。再看兔儿爷。兔儿爷给孩子们的是亲切、温顺、可爱,尤其是兔儿爷身上的童话色彩。‚温顺的性格‛触发了孩子们的温情,而其童话色彩则引发了孩子们的浪漫遐想,能够‚刮打刮打嘴的‛兔儿爷则以它的生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喜爱。猪蹄儿灯、陀螺、兔儿爷这类玩具所以能够留下深刻的记忆,与它所引发的童真、童趣的情感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2.思考、感悟 玩具总是伴随着游戏留在记忆里,这其中不仅仅是情感的体验,同时也有一种深深的感悟。你看,‚最值得骄傲的事,我们的灯是自己做的‛,自己动手创造的东西最有价值,不是在臸作和结果中感悟到了么?‚一说抽汉奸,我们的鞭子抽得更响,更有力,把那些投敌卖国者视作陀螺,一鞭一鞭抽得它在冰上团团转,很是解气。‛强烈的民族感情不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油然而生么?兔儿爷的温情让孩子们知道了温情最美,兔儿爷的童话色彩不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么?由此可见,有感悟才会有深深的记忆。

3.丰厚的文化背景 对作者凝聚在玩具上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体会之后,不妨将视线透过玩具投向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你会有一种新的感悟。中国民族大年三十传统灯会,中秋节

拜月的习俗,从小小的玩具上折射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反映出了中国人的臹慧和才华。文章的语言朴实、生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具有孩子特点的语言感情色彩浓郁,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学生,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各种新的观念,新的事物让他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多读一点像《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样的文章,让他们感受一下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感受一下别人童年的经历,想一想自己的经历,就能够多一点热情,多一点冷静。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的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圈点批注的方法。 3.将阅读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使阅读成为学生思想、情感的一种需要。 4.通过与作者的对话,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文章语言的深意,进而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良好阅读方法对理解文章内容所起的作用。

[教学安排] 讲,讲讲自己喜爱的玩具并作出喜爱的原因。 说,说说三篇文章所记叙的内容及作者喜欢玩具的原因? 想,想想作者为什么到了成年还不能忘记儿时的这一段经历?使作者魂牵梦绕的到底是什么? 评,评评不同时代的玩具,评评不同时代的孩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如果你这时走入大商场,你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你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最喜欢的礼物是什么?你能描述一下现在玩具的特点么?

2.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①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②超出了玩具的范围,扩大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唱碟等。③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但不能传达出自己的情感。④能够对玩具进行描述,体现出现在玩具的特点并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应对的办法:①要求说出为什么喜欢的原因,告诉学生表达应有理有据。②明确玩具的概念:专供儿童玩的东西。如唱碟、游戏软件就不是玩具。③提示学生:你是如何对待玩具的?玩具使你的心情如何?帮助学生传达出对玩具的感情。④提示学生:你的玩具有什么特点?你能描述出玩具的可爱么?你对玩具的样式、功能、特点、种类有怎样的看法?以帮助学生清楚的表达。

3.朗读课文,落实基础。

自由朗读(要求用符号在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旁边做记号,然后查字典正音。) 抽

查朗读(检查落实。如:觊觎、慷慨、泥塑、拂、削、遐想、甲胄、拽、怠慢、死乞白赖) 示范朗读(学生范读文章或段落。提示学生从读音、停顿、语气、快慢等方面来感受。)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朗读了课文,你能告诉我作者都写了些什么?

学情估计:《猪蹄儿灯》、《抽陀螺》有记叙的事情,又有标题提示,所以概括起来较容易。而《兔儿爷》没有相对集中的事件,所以把握内容难一些。

应对的办法:提示学生扣住标题思考,文章的内容一定是写兔儿爷,再关注文中的关键语句,第二自然段中‚最引起我们孩子家兴趣的,就数泥塑兔儿爷了‛领起了下文几个段落。而第五自然段‚对兔儿爷的喜爱,除了源于对生活中真实的小白兔的温情外,还由于兔儿爷多了几分童话色彩。‛一句概括了这几段的内容。经整合由此推出《兔儿爷》一文的内容是写兔儿爷因其温情和外观造型的童话色彩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 明确文章内容:①自己臸作猪蹄儿灯。②抽陀螺。③兔儿爷因温情和外观造型的童话色彩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 ④再读课文,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 提问: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你觉得作者倾注情感最多,最值得我们去揣摩、思考的内容是什么?你能不能用三个词体现出这一重点内容? 自己臸作猪蹄儿灯(过程) 抽陀螺(感觉) 兔儿爷因其温情和外观造型的童话色彩引起了我们浓厚了兴趣(原因) 根据重点提示仔细研读相关内容以这样的句子‚我喜欢……是因为……‛回答出作者喜欢这三样玩具的原因。 明确:①我们喜欢猪蹄儿灯,是因为猪蹄儿灯是自己臸作的,照得比别的灯远,它让我们很骄傲。②喜欢抽陀螺,是因为抽陀螺的感觉很刺激,很解气。③喜欢兔儿爷,是因为兔儿爷很温情,而且有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外观造型。 第二课时 1.课堂活动:实话实说。话题:你喜欢猪蹄儿灯、陀螺、兔儿爷这一类过去的玩具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情估计:①认为这些玩具很土,不起眼。不喜欢。②没有现在玩具的益臹功能,没意思。不喜欢。③抽陀螺还有点意思,人与陀螺较劲,比较喜欢。 2.课堂讨论 问题:大家都觉得很土、不起眼的玩具,作者到了成年仍难以忘怀。想一想,使作者魂牵梦绕的到底是什么? 提示:可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研读文本,在具体的事件和情境中探寻作者的思想轨迹,在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式:就感兴趣的文章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一小组要有探究的结论,并能够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在交流过程中你可以赞同,可以补充,也可以反对。 可有以下结论:①臸作猪蹄儿灯热情和执著让作者难忘,那是多么真挚的一种情感。②在臸作中让作者体验到了只有自己的劳动和创造才能真正享受到快乐,感到骄傲。③猪蹄儿灯乃人们的创造,因地臸宜的创造,多么让人佩服的聪明才臹。④不仅是猪蹄儿灯,还有那年三十的灯会上的多姿多彩的灯,不也

传达出我们民族璀璨的文化吗?你难道不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吗?⑤抽陀螺的刺激不体现出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吗?⑥抽陀螺,抽汉奸,多么鲜明的让人感动的民族感情。⑦在冰上抽打陀螺时的情景,多么美的一幅图画。⑧对兔儿爷的喜爱缘自于兔儿爷的温情,善良的心境让人留恋。⑨兔儿爷的创造体现了人们的聪明才臹。⑩大人们拜月,孩子们拜兔,多么吸引人的童真童趣。等等。 师生共同小结:是什么让作者魂牵梦绕?是真挚鲜明的情感,是纯洁的内心,是水晶般的童真童趣,是成长的感悟,是中国灿烂的文化。 3.阅读后反思 评一评不同时代的玩具,不同时代的孩子。 学生课堂交流。(此交流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提示评议的角度:①不同时代的玩具有不同的特点,你如何评价?②玩具对孩子的教育和开发有没有作用?③过去的孩子与现在的孩子有什么不同?④如何评价过去的孩子?在他们身上有没有让现代的孩子感到不如的? 教师小结:阅读让我们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交流又使我们思想得以升华。对那些土气,不起眼的玩具有了新的感悟,又促使自己对童年时光有关玩具的回忆、思考。玩具不仅是玩具,当它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就演变为一种经历,一种情感,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历史,它伴随着我们成长,所以作者说是一起长大的玩具。 4.作业 以‚我和玩具‛为题写一篇文章。

第二课 捅马蜂窝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提速)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 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回文读书,引出好奇) (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 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 (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 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 三、深入领悟,

品味词句。(挖掘词句,以读悟情) (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1、指导理解‚惊呆‛ 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 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2、你喜欢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 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 (四)、不顾一切: 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 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

3、书上还有表达它‚不顾一切‛意思的词语,自己找一找。联系上下文,寻找近义词。 4、读这句话,想一想,我们要读出什么语气? 5、什么样的气势与架势。 6、这是一只的马蜂。学生填空。 过渡:你看作者从一个拼命,发掘出多少富有激情,富有魅力的词句来。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由于强烈的好奇,引发了一个冲动,结果被马蜂蜇了,事隔多日,作者的伤好了,他惊恐稍定,但心情沉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四、读中感悟,升华主题(辨析词义,体会心情) (一)配乐合读15段 (二)这是一只充满激情和勇气的马蜂,却因我而!

(三)因此作者说: 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我真希望() (四)朗读、感悟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盼望希望渴望失望 那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 一年过去了,我天天()…… 马蜂却没有来; 转年开春,当我看到有两只马蜂在窗檐下转了转时,不禁心中充满了(),它又飞走了。 空空又是一年;我心中()极了。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我()它们能回来。

(五)、主题升华 过渡:你们看,作者的心情被描写得多具体呀!从盼望马蜂归来到仿佛看到了希望,接着又是大失所望,在结尾,作者的渴望,似乎打动了马蜂,它们又回来了。望着这一切,作者按下决心,他说:‚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出示: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2、思考:从题目来看更应该是不再做一件伤害马蜂的的事,那怎么作者又说是: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小组讨论 总结:每一只马蜂都是富有激情的生命,来到世间的生命都有无限的生机,人与人要和睦相处,才能有和谐的关系。 过渡:作者从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情,悟出这个道理,希望大家记住文章,记住与旁人和谐相处。 五、重换题目,育人训练。(回文读书,深入理解) 1、请你自己读书,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捅马蜂窝‛这件事,想一想,我们还能不能在环几个其他的题目呢? 发生在我家后院的事难忘的教训难忘的一件事我和他们童年趣事 2、趣:什么有趣?捅马蜂窝无家可归被蜇三年才来 ‚趣‛:经事明理人生回忆马蜂可爱的家 六、品味词句,动笔书写 这篇文章中又许多优美的词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些词句,然后再动笔抄一抄。 七、板书:略

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电子语文书(二)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电子语文书】

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翻译: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作者介绍: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李汉荣《山中访友》何其芳《秋天》原文阅读

15课 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 曹操

步出夏门行 之一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说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峙:耸立。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

星汉:银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注释

本诗选自《全唐诗》。

1.次:路途中停宿;这里是停泊,停驻的意思。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3.客路:旅途。

4.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5.前:向前航行。

6.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7绿水:长江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海日:海上的旭日。

1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13.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14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5.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

16.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编辑本段

注释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

14、没(mî):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

16、不足:不够。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为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作者: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简析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入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

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电子语文书(三)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积累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积累

yǎnhuüliáoluàngüokàngcáozámãnglïngchãnjìnxiáxiǎngyáoyâ

眼花缭乱 高亢 嘈杂 朦胧 沉浸 遐想 摇曳

yǐkàochãnjìnjiǎzhîuxÿxìjìngzhíchàndîngshìsǐrúguÿzuìniâ

倚靠 沉浸 甲胄 嬉戏 径直 颤动 视死如归 罪孽

gàojiâbōguünglínlínwýnwãnþryǎxiōnghànyíngràomïuziqǔyuâ

告诫 波光粼粼 温文尔雅 凶悍 萦绕 眸子 取悦

yìrújìwǎngjǐngrányǒuxùshǐwúqiánlìbùyǐwãiránáoxiángbüobiǎn一如既往 井然有序 史无前例 不以为然 翱翔 褒贬

juãqǐxuànyūnbǎigǎnjiüojímîdìníngshìshùnjiünyínsîng崛起 眩晕 百感交集 蓦地 凝视 瞬间 吟诵

lǒngzhàomãngfüyÿnmáiyánjùnbiǎnsǔnmiâshìpánshíniánlún笼罩 萌发 阴霾 严峻 贬损 蔑视 磐石 年轮

yüchàqiáocuìsùshüjuãbiãdàngyàngxiánwùxiàobǐngkþbǐ

丫杈 憔悴 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笑柄 可鄙

huǎngrándàwùjÿnghuángsâsuōkǔxÿngūyìnûâshükuünshùfýnglún

恍然大悟 惊惶 瑟缩 苦心孤诣 虐杀 宽恕 风轮

zhìàixÿnxiüngyōuyuǎnníngshìpïsuōqíjuãyÿnyìyìyù

【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电子语文书】

至爱 馨香 悠远 凝视 婆娑 奇崛 阴翳 悒郁

shýchǐchàngránzhìgùbünbïpiüomiǎojìliáocüngsüngsÿmï

【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电子语文书】

奢侈 怅然 桎梏 斑驳 缥缈 寂寥 沧桑 厮磨

húnqiünmângyíngniǎoniǎocáigüobüdǒudànyǎzìzuîzhǔzhüngzhàngyì魂牵梦萦 袅袅 才高八斗 淡雅 自作主张 仗义

xíngyǐngbùlíhãârãryÿxǐzhuïzhōnghîujuãchǔfãngshýngdiànwū形影不离 合二而一 洗濯 忠厚 绝处逢生 玷污

lùlùzhōngshýngzǔzhîujÿnggànruìzhìxiǎngyùshãncǎihuànfüchōngjǐng碌碌终生 诅咒 精干 睿智 享誉 神采焕发 憧憬

yìwúfǎngùzhǔmùliànglìchúnmþiyùncángzájiüogǔxÿyuâyuâyùshì

义无反顾 瞩目 亮丽 淳美 蕴藏 杂交 古稀 跃跃欲试

diünbǒcùyōngxÿnwâiqÿngsōngzìrúkuünwâimángránruîshÿ

颠簸 簇拥 欣慰 轻松自如 宽慰 茫然若失

miànmiànxiüngqùbýitînghàomiǎocùránchãnxÿwúyǔlúnbǐyúyuâ面面相觑 悲恸 浩渺 猝然 晨曦 无与伦比 逾越

shýnsÿshúlǜqǐdírìxÿnyuâyìjÿxíngguìguünzhízhuïküngkǎi

深思熟虑 启迪 日新月异 畸形 桂冠 执著 慷慨

níngjiãküituîjÿdýnggýbìqǐngkâjÿdàngchōngþrbùwãnwúdîngyúzhōng凝结 开拓 跻登 戈壁 顷刻 激荡 充耳不闻 无动于衷

shìãrbújiànbùzhãbúkîulíngtÿngpýntìyìwâizheguîlǜtiánjìng视而不见 不折不扣 聆听 喷嚏 意味着 过滤 恬静

luîluîdàfüngqÿwǔshýngwùzhōngmãngfücìdìpiünpiünyùnyù

落落大方 欺侮 生物钟 萌发 次第 翩翩 孕育

xiüoshýngnìjìshuüicǎoliántiünfýngxuþzǎitúzhōuãrfùshǐ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cǎozhǎngyÿngfýinïngyànshùjùdiüozhuïhǎishìshânlïuxÿluî

草长莺飞 农谚 数据 雕琢 海市蜃楼 奚落

sÿkōngjiànguànxiünshünqiïnggãqiūháokuàngyþhãnjì

司空见惯 仙山琼阁 秋毫 旷野 痕迹

cïngcïngrïngrïngmýngpiàn

从从容容 蒙骗

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电子语文书(四)
最新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合集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一起长大的玩具

第二课 捅马蜂窝

第3课 海鸥乔那坦

第4课 只要翻过那座山

第5课 望天树

第六课 《诗两首》

第七课 短文两篇 《蝈蝈》、《空山鸟语》

第八课 故乡的桂花雨

第九课 羚羊木雕

第10课 最后一片藤叶

第11课 《理想》【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电子语文书】

【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电子语文书】

第12课 袁隆平的“寻梦园”

第13课、《航天女英雄》

第14课、《体育颂》

第15课 长城万里行

第16课 《你一定会听见的》

第17课 牧鹅散记

第18课 蒙娜丽莎的微笑揭秘

第19课 《尼斯湖怪被抓住啦?》

第20课 写在雪地上的书

第21课 《猎狐》

第22课 《两小儿辩日》

第23课 枭逢鸠、穿井得人

第24课 晏子故事两篇

第25课 《世说新语》两则

第26课 蜀鄙二僧

第27课 河中石兽

第28课 木兰诗

第一课、一起长大的玩具

【教学构想】 玩具是孩子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一起长大的玩具》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的文章。

解读此文,理解作者为什么对儿时的玩具具有着如此情绪的原因是关键。

1.童真、童趣 天真、无邪、单纯、热情、好奇、无忧无虑、快乐是人的一生最留恋的情感。在孩子们的眼里,过节是快乐的,玩耍是快乐的,有玩具是快乐的,而能够亲手做一样自己颇为自得的玩具更是乐在其中。猪蹄儿灯的乐趣在于制作。首先是制作的材料来之不易。只有过节才杀猪,杀猪才会有猪蹄

儿壳和猪油,盼望、兴致勃勃、觊觎、死乞白赖获取的过程和心理表现出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其次是制作。要棉捻、找高粱秆,裹、劈、夹紧则表现出孩子们的专注、熟练和兴奋。最后是结果。提着自己亲手做的比别人都照得远的灯,那种不加掩饰的成就感,那种自得和骄傲确实感染人。抽陀螺的乐趣在于抽打中的征服性和进攻性。“你必须一下一下地去抽打,稍一怠慢,它就会停转歪倒”“常常是扬鞭猛抽一下,让自己的陀螺以极快转速去撞击别人的陀螺”,孩子的好胜性格,那种快感和满足在陀螺滴溜滴溜转中尽情地表现了出来。再看兔儿爷。兔儿爷给孩子们的是亲切、温顺、可爱,尤其是兔儿爷身上的童话色彩。“温顺的性格”触发了孩子们的温情,而其童话色彩则引发了孩子们的浪漫遐想,能够“刮打刮打嘴的”兔儿爷则以它的生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喜爱。猪蹄儿灯、陀螺、兔儿爷这类玩具所以能够留下深刻的记忆,与它所引发的童真、童趣的情感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2.思考、感悟 玩具总是伴随着游戏留在记忆里,这其中不仅仅是情感的体验,同时也有一种深深的感悟。你看,“最值得骄傲的事,我们的灯是自己做的”,自己动手创造的东西最有价值,不是在制作和结果中感悟到了么?“一说抽汉奸,我们的鞭子抽得更响,更有力,把那些投敌卖国者视作陀螺,一鞭一鞭抽得它在冰上团团转,很是解气。”强烈的民族感情不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油然而生么?兔儿爷的温情让孩子们知道了温情最美,兔儿爷的童话色彩不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么?由此可见,有感悟才会有深深的记忆。

3.丰厚的文化背景 对作者凝聚在玩具上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体会之后,不妨将视线透过玩具投向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你会有一种新的感悟。中国民族大年三十传统灯会,中秋节拜月的习俗,从小小的玩具上折射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反映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才华。文章的语言朴实、生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具有孩子特点的语言感情色彩浓郁,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学生,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各种新的观念,新的事物让他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多读一点像《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样的文章,让他们感受一下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感受一下别人童年的经历,想一想自己的经历,就能够多一点热情,多一点冷静。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的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圈点批注的方法。 3.将阅读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使阅读成为学生思想、情感的一种需要。 4.通过与作者的对话,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文章语言的深意,进而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良好阅读方法对理解文章内容所起的作用。

[教学安排] 讲,讲讲自己喜爱的玩具并作出喜爱的原因。 说,说说三篇文章所记叙的内容及作者喜欢玩具的原因? 想,想想作者为什么到了成年还不能忘记儿时的这一段经历?使作者魂牵梦绕的到底是什么? 评,评评不同时代的玩具,评评不同时代的孩子。

[教学步骤]【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电子语文书】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如果你这时走入大商场,你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你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最喜欢的礼物是什么?你能描述一下现在玩具的特点么?

2.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①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②超出了玩具的范围,扩大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唱碟等。③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但不能传达出自己的情感。④能够对玩具进行描述,体现出现在玩具的特点并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应对的办法:①要求说出为什么喜欢的原因,告诉学生表达应有理有据。②明

确玩具的概念:专供儿童玩的东西。如唱碟、游戏软件就不是玩具。③提示学生:你是如何对待玩具的?玩具使你的心情如何?帮助学生传达出对玩具的感情。④提示学生:你的玩具有什么特点?你能描述出玩具的可爱么?你对玩具的样式、功能、特点、种类有怎样的看法?以帮助学生清楚的表达。

3.朗读课文,落实基础。

自由朗读(要求用符号在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旁边做记号,然后查字典正音。) 抽查朗读(检查落实。如:觊觎、慷慨、泥塑、拂、削、遐想、甲胄、拽、怠慢、死乞白赖) 示范朗读(学生范读文章或段落。提示学生从读音、停顿、语气、快慢等方面来感受。)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朗读了课文,你能告诉我作者都写了些什么?

学情估计:《猪蹄儿灯》、《抽陀螺》有记叙的事情,又有标题提示,所以概括起来较容易。而《兔儿爷》没有相对集中的事件,所以把握内容难一些。

应对的办法:提示学生扣住标题思考,文章的内容一定是写兔儿爷,再关注文中的关键语句,第二自然段中“最引起我们孩子家兴趣的,就数泥塑兔儿爷了”领起了下文几个段落。而第五自然段“对兔儿爷的喜爱,除了源于对生活中真实的小白兔的温情外,还由于兔儿爷多了几分童话色彩。”一句概括了这几段的内容。经整合由此推出《兔儿爷》一文的内容是写兔儿爷因其温情和外观造型的童话色彩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 明确文章内容:①自己制作猪蹄儿灯。②抽陀螺。③兔儿爷因温情和外观造型的童话色彩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 ④再读课文,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 提问: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你觉得作者倾注情感最多,最值得我们去揣摩、思考的内容是什么?你能不能用三个词体现出这一重点内容? 自己制作猪蹄儿灯(过程) 抽陀螺(感觉) 兔儿爷因其温情和外观造型的童话色彩引起了我们浓厚了兴趣(原因) 根据重点提示仔细研读相关内容以这样的句子“我喜欢„„是因为„„”回答出作者喜欢这三样玩具的原因。 明确:①我们喜欢猪蹄儿灯,是因为猪蹄儿灯是自己制作的,照得比别的灯远,它让我们很骄傲。②喜欢抽陀螺,是因为抽陀螺的感觉很刺激,很解气。③喜欢兔儿爷,是因为兔儿爷很温情,而且有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外观造型。 第二课时 1.课堂活动:实话实说。话题:你喜欢猪蹄儿灯、陀螺、兔儿爷这一类过去的玩具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情估计:①认为这些玩具很土,不起眼。不喜欢。②没有现在玩具的益智功能,没意思。不喜欢。③抽陀螺还有点意思,人与陀螺较劲,比较喜欢。 2.课堂讨论 问题:大家都觉得很土、不起眼的玩具,作者到了成年仍难以忘怀。想一想,使作者魂牵梦绕的到底是什么? 提示:可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研读文本,在具体的事件和情境中探寻作者的思想轨迹,在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式:就感兴趣的文章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一小组要有探究的结论,并能够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在交流过程中你可以赞同,可以补充,也可以反对。 可有以下结论:①制作猪蹄儿灯热情和执著让作者难忘,那是多么真挚的一种情感。②在制作中让作者体验到了只有自己的劳动和创造才能真正享受到快乐,感到骄傲。③猪蹄儿灯乃人们的创造,因地制宜的创造,多么让人佩服的聪明才智。④不仅是猪蹄儿灯,还有那年三十的灯会上的多姿多彩的灯,不也传达出我们民族璀璨的文化吗?你难道不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吗?⑤抽陀螺的刺激不体现出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吗?⑥抽陀螺,抽汉奸,多么鲜明的让人感动的民族感情。⑦在冰上抽打陀螺时的情景,多么美的一幅图画。⑧对兔儿爷的喜爱缘自于兔儿爷的温情,善良的心境让人留恋。⑨兔儿爷的创造体现了人们的聪明才智。⑩大人们拜月,孩子们拜兔,多么吸引人的童真童趣。等等。 师生共同小结:是什么让作者魂牵梦绕?是真挚鲜明的情感,是纯洁的内心,是水晶般的童真童趣,是成长的感悟,是中国灿烂的文化。 3.阅读后反思 评一评不同时代的玩具,不同时代的孩子。 学生课堂交流。(此交流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提示评议的角度:①不同时代的玩具有不同的特点,你如何评价?②玩具对孩子的教育和开发有没有作用?③过去的孩子与现在的孩子有什么不同?④如何评价过去的孩子?在他们身上

有没有让现代的孩子感到不如的? 教师小结:阅读让我们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交流又使我们思想得以升华。对那些土气,不起眼的玩具有了新的感悟,又促使自己对童年时光有关玩具的回忆、思考。玩具不仅是玩具,当它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就演变为一种经历,一种情感,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历史,它伴随着我们成长,所以作者说是一起长大的玩具。 4.作业 以“我和玩具”为题写一篇文章。

第二课 捅马蜂窝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提速)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 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回文读书,引出好奇) (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 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 (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 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 三、深入领悟,品味词句。(挖掘词句,以读悟情) (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1、指导理解“惊呆” 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 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2、你喜欢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 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 (四)、不顾一切: 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 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 3、书上还有表达它“不顾一切”意思的词语,自己找一找。联系上下文,寻找近义词。 4、读这句话,想一想,我们要读出什么语气? 5、什么样的气势与架势。 6、这是一只的马蜂。学生填空。 过渡:你看作者从一个拼命,发掘出多少富有激情,富有魅力的词句来。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由于强烈的好奇,引发了一个冲动,结果被马蜂蜇了,事隔多日,作者的伤好了,他惊恐稍定,但心情沉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四、读中感悟,升华主题(辨析词义,体会心情) (一)配乐合读15段 (二)这是一只充满激情和勇气的马蜂,却因我而! (三)因此作者说: 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我真希望() (四)朗读、感悟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盼望希望渴望失望 那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 一年过去了,我天天()„„ 马蜂却没有来; 转年开春,当我看到有两只马蜂在窗檐下转了转时,不禁心中充满了(),它又飞走了。 空空又是一年;我心中()极了。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我()它们能回来。 (五)、主题升华 过渡:你们看,作者的心情被描写得多具体呀!从盼望马蜂归来到仿佛看到了希望,接着又是大失所望,在结尾,作者的渴望,似乎打动了马蜂,它们又回来了。望着这一切,作者按下决心,他说:“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出示: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2、思考:从题目来看更应该是不再做一件伤害马蜂的的事,那怎么作者又说是: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小组讨论 总结:每一只马蜂都是富有激情的生命,来到世间的生命都有无限的生机,人与人要和睦相处,才能有和谐的关系。 过渡:作者从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情,悟出这个道理,希望大家记住文章,记住与旁人和谐相处。 五、重换题目,育人训练。(回文读书,深入理解) 1、请你自己读书,

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捅马蜂窝”这件事,想一想,我们还能不能在环几个其他的题目呢? 发生在我家后院的事难忘的教训难忘的一件事我和他们童年趣事 2、趣:什么有趣?捅马蜂窝无家可归被蜇三年才来 “趣”:经事明理人生回忆马蜂可爱的家 六、品味词句,动笔书写 这篇文章中又许多优美的词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些词句,然后再动笔抄一抄。 七、板书:略

第3课 海鸥乔那坦

一、 教学构想 《海鸥乔那坦》是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海鸥乔那坦为实现梦想而孤军奋战的故事,反映了改变世界的艰苦性,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能提升生命的价值。 本文篇幅较长,内涵丰富,主题深刻,对于七年级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组织学生学习不求面面俱到,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重点剖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理解乔那坦这一形象。 为了理解童话的主旨,我们可从乔那坦和其他成年海鸥的矛盾冲突入手,引导学生对童话的主旨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明白作者之写作意图,读懂文本本身。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联系生活,展开联想,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懂得生活与生存的本质区别,追求理想,珍爱生活。 2.学习通过揣摩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分析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方法。 3.了解衬托手法对塑造主人公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 教学难点 文章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 教学安排:两课时 1.自由朗读,概括每部分大意,了解童话内容。 2.分析乔那坦的形象。 3.理解童话主题。 4.辩论活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第一教学板块:问一问。 有人对那些没有理想、不讲究人生价值的人往往这样说:“那不是生活,那是活着。”“活 着”是什么?“生活”又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根本区别?现在,我们来读读这个发生在海鸥群落里发人深省的故事,一定会悟出点什么。 (采用质疑法导入新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为阅读指明方向。) 二、第二教学板块: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每部分大意。要求用“什么样的乔那坦”为句式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1.孤独的乔那坦;2.幸福的乔那坦;3.震惊的乔那坦;4.新一代的乔那坦。 (整体感知,是精读深思的基础。童话篇幅较长,设计概括四个部分大意,便于学生对故事 情节的整体把握。) 三、第三教学板块:品一品 1.找出描写乔那坦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 ①“为了食物而失去乐趣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乔那坦悲哀地想着,“看来我只有和海伦远走高飞了。” ②乔那坦又一次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落。 “为什么我总是显得如此的不合群?” “为什么大家都会满足于现在这种以生存为唯一目的的生活呢?” “为什么没有人和我一样,渴望飞上更高更远的蓝天呢?” ③乔那坦兴奋得无以复加,他终于发现了实现自己真正价值的所在:他不要做一个孤独的出世者、可耻的逃兵,而是要以自己的力量,从孩子们开始,彻底地改变这愚昧的海鸥世界! ④乔那坦一阵激动:岩石前面,那可是一块最神圣的地方!•对,我就这么说! 2.品赏每一处心理描写,表现了乔那坦怎样的内心世界。 ① 写出了乔那坦的难过,悲哀; ② 写出了乔那坦的失落、迷惘; ③ 写出了乔那坦的兴奋; ④ 写出了它内心的激动、善良。 3.品读 作者笔下的乔那坦是一个诚实善良、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并能执著追求远大抱负的形象。对乔那坦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十分细腻、真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乔那坦的追求、迷惘和孤寂。朗读时要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 (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十分丰富,这篇童话心理描写细腻真切,是一大特色。这一板块,要求学生从众多语言信息中筛选出描写乔那坦心理活动的语句,目的明确,又能形成对乔那坦思想性格的完整认识。) 四、第四教学板块:讲一讲。 依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讲述乔那坦的故事。 1.孤独的乔那坦 2.快乐的乔那坦 3.勇敢的乔那坦 4.爱思考的乔那坦 5.执著的乔那坦 6.永远的乔那坦 (这一板块,采取从不同角度讲述乔那坦的故事,与简要复述童话故事有所不同,这种方法更能检验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体现了新课标的阅读要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二课时 第一教学板块——想一想 在第一节课学习的基本上,来理

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电子语文书(五)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题(鄂教版)

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洗濯( ) 诅( )咒 面面相觑( ) 慷慨( )

yíng( )绕 阴mái( ) 晨xī( ) 开tuò ( )

2、朗读要注意重音和停顿。读下面一段文字,标出重音和停顿。(用“/”划分诗句的节奏,用“·”标示出朗读重音。)(2分)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3、原文填空:(4分)

⑴旧时王谢堂前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乌衣巷》)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⑶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

⑷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5、你知道阴历二月是什么时节吗?下面是对阴历二月的描写,请续写两个句子。(4分)

太阳在二月升高,柳条在二月长垂。白雪在二月消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 页 共 10 页

6、选出下列企业、商场、茶楼、书屋楹联对偶不太工整的一项( )(2分)

A、创建名牌企业,铸造精品工程。

D.百货百样百拿不烦,千客千意千言送暖。

C、善待东西南北客,畅谈兄弟姐妹情。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某同学在与同桌互评作文时,做了如下评改,选出评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原文:花园里的石凳上、田埂上,坐着几个捧着书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评改:“莘莘”是众多的意思,“学子”属于书面语。应删去“莘莘”,改“学子”为“学生”。)

B.原文:木工房里传来阵阵敲击声,那是木匠张师傅在修理课桌,他是一个心灵手巧、匠心独运的人。(评改:“匠心”指精巧的构思,“匠心独运”形容巧妙而独具一格的艺术构思,应删去。)

C.原文:看到有几个小孩嬉笑着摘下花来,随手扔在地下,我怒不可遏地冲上去,奋不顾身地呵斥了他们。(评改:“怒不可遏”、“奋不顾身”词义太重,应修改或删去。)

D.原文:那几个小淘气手拉着手,蹒跚地走了。(评改:“蹒跚”形容走路缓慢摇摆,应改为“迤逦而行”,更能表现他们认错后的愧疚心情。)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6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第 2 页 共 10 页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贫者语(告诉)于富者曰 吾数年(多年)来欲买舟而下

B、吾欲之(往)南海 越明年,贫者自(从)南海还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子何恃(凭借、倚仗)而往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越(过了)明年

9、翻译句子。(2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完整的句子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1、请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表示的语气。(2分)

A.反问 B.感叹 C.疑问 D.肯定 E.强调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 )

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③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第 3 页 共 10 页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12、对“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贫僧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充分表现在句中。

B.表明了贫僧的决心。

C.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D.表明贫僧有信心,不畏困难的精神。

13、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是否完全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比鲜明是选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袁隆平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第 4 页 共 10 页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进。

“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经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

16、选文第一段中使用了很多的数字,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指出下列引号的作用。(2分)

⑴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 ( )

⑵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 )

18、“对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中“这”指代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理解加点词的含义及作用。(2分)

⑴对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稀之年”出自杜甫《曲江》,“古稀之年”指多少岁?(1分)

第 5 页 共 10 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52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