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下载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下载(一)
最新2015~2016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独家原创】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

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图形的平移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

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下载】

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图形的旋转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有关风车和摩天轮的课件。

提问: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

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

它们都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

2.导入新课。

对于旋转,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旋转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各种车辆进出场面的录像。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

引出问题: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

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属于旋转。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

(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2的转杆图进行思考。

学生观察、交流,得出:转杆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绕O逆时针旋转90。

(4)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2.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

引导学生进行审题:中心点:点A;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90。

(3)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旋转演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4)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提问: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该怎样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出示教材第4页上方情境图)

学生可能有如下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下载(二)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2015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

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4、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数位顺序表:

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国际计数是每3个为一节。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省略。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4.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

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常见的数量关系

(1)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2)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2、商的变化规律:

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会变) 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解法:①(和-差)÷2=小的数 小的数+差=大的数

②(和+差)÷2=大的数 大的数-差=小的数

(注:3个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然后同理可求)

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 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

解法:一、①(和-2×8)÷2=小的数 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

②(和+2×8)÷2=大的数 大的数-16=小的数

二、倒推法 先假设大数已经拿8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

总数÷2=平均数

小数变成平均数是因为得到了8个,要求原来的,那应该把8个减去

平均数-8=小数

大数同理应该加上8个

平均数+8=大数

3、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假设7倍),把大数拿一些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应该先画出线段图,看大数应该拿多的倍数的一半(如果多6倍,那么应该拿给小数的应该是3倍),两个数一样多,再看一半倍数所对应的量是多少个,从而先求出一倍的量(一般情况下是小数),再求出大数。

4、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

可以先根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5、已知长或宽减少了多少米,面积就减少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

可以先根据减少的面积和长或宽减少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第六单元运算律

1、加法运算定律:【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下载】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如:1+2=2+1 1+2+3=2+3+1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结合连除)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 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 a×c + 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a-b)×c = a×c - 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合连减)

a÷b÷c=a÷(b×c)

第七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三角形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两边差小于第三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1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

1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

1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13、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4、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边数}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

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

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

成一个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下载(三)
2015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知识点(5.1)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下载】

括 2015年5月1日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

——不渴望你们一跃千里,只希望你们日进一步!

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下载】

4、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数位顺序表:

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国际计数是每3个为一节。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省略。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4.比大小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下载】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

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常见的数量关系

(1)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2)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2、商的变化规律:

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会变) 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解法:①(和-差)÷2=小的数 小的数+差=大的数

②(和+差)÷2=大的数 大的数-差=小的数

(注:3个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然后同理可求)

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 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

解法:一、①(和-2×8)÷2=小的数 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 ②(和+2×8)÷2=大的数 大的数-16=小的数

二、倒推法 先假设大数已经拿8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

总数÷2=平均数

小数变成平均数是因为得到了8个,要求原来的,那应该把8个减去 平均数-8=小数

大数同理应该加上8个

平均数+8=大数

3、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假设7倍),把大数拿一些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应该先画出线段图,看大数应该拿多的倍数的一半(如果多6倍,那么应该拿给小数的应该是3倍),两个数一样多,再看一半倍数所对应的量是多少个,从而先求出一倍的量(一般情况下是小数),再求出大数。

4、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

可以先根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5、已知长或宽减少了多少米,面积就减少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

可以先根据减少的面积和长或宽减少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下载(四)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

——不渴望你们一跃千里,只希望你们日进一步!

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数位顺序表:

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

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 1

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如:100×10=1000, 900×90=81000

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

(1)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2)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会变)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已经两个数的和,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和差问题)

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

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 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

第六单元运算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如:1+2=2+1 1+2+3=2+3+1

2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 +c=a+(b+c)【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下载】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如:165+93+35=93+(165+35)

2、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如:125×78×8 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 a×c + 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a-b)×c = a×c - b×c

3

4、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第七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三角形

1、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2、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6、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7、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9、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

10、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夹角叫做底角,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

4

条对称轴。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1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1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

14、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15、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6、多边形的内角和=180°×(边数-2)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

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

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

边叫做梯形的腰,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

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5、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

1、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列,从前向后数确定第几行。

2、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要用小括号括起来。如:(4,3)表示第4列第3行或者说第3行第4列。

5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下载(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八册数学教学计划

镇江小学 谢邦琴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总体说来,学生基础能力发展比较均衡,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了解容量的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2、数学思考方面

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

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测量液体多少、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和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三、后进生名单及补差措施

补差措施: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3、认真做好补差工作。加强学生的数感、提高算法多样化。

4、尽力创设浓厚的、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5、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关心与支持。

四、研究专题及实施步骤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学校专题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五、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

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2、完成第1题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523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