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师生共同分析各原料的作用,在通过课件展示海水制碱的流程,明确环节,理清思绪。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教案(1)

  1、理解氨碱法制碱的反应原理;2、初步掌握制取物质的基本思路;

  3、了解纯碱和小苏打的用途。

  教学重点:氨碱法制碱的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1、溶解度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2、中和反应原理在制碱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展示课件:“馒头房”]引出生活中的两种盐——纯碱和食盐。分析其组成

 

  (Na2CO3 和NaC1)

  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明确食盐通过化学变化可以转化为纯碱。

  [板书课题] 第三节 海水“制碱”

  原理分析 1、学生思考交流,完成学案的相关内容。

  

2、教师利用课件,层层设疑,剖析海水“制碱”的反应原理:

 

  (1)流程分析

  [教师设疑] 从元素守恒的观点分析,将NaC1转化为Na2CO3,还需加入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 CO2

  [教师设疑] 如何让CO2更易被吸收?

  [学生回答,同学、教师分别评价。]

  教师帮助学生从中和反应的角度分析,弄清事先同入氨气制成饱和盐水的原因,完成P47“交流共享”第1题。

  [教师设疑] 海水制碱的原料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或强调。]

  师生共同分析各原料的作用,在通过课件展示海水制碱的流程,明确环节,理清思绪。

  (2)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师设疑] 如何书写反应方程式呢?

  考虑到难度很大,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NaHCO3与NH4C1的溶解度,揭开奥秘。完成P47“交流共享”第2题。

  3、学生修正学案或加深理解。

  

方案评价 [展示课件:两种流程] 指出本节课讨论的是“氨碱法”制碱,再引出侯氏制碱法,并介绍侯德榜的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小组讨论] 结合教师提示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价,教师指定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学生再作讨论,完善学案。

  

了解用途 先让学生自学,再利用课件图片了解苏打和小苏打的用途。

 

  

点拨升华 [展示课件] 引导学生归纳出制取物质的一般思路。

 

  课堂检测(布置作业)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教案(2)

  初三化学鲁教版海水制碱练习题及答案

  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一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技术,其产品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这种生产技术用于( )

  A.生产烧碱 B.生产纯碱

  C.精制粗盐 D.生产尿素

  2.下列几类物质中,一定同时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是 ( )

  A.氧化物 B.碱 C.盐 D.酸

  3.某化工厂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取一些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此反应的产物不可能是 ( )

  A.烧碱 B.硫酸 C.氢气 D.氯气

  4.盛夏,在烈日下工作、出汗过多的人,所穿的深色衣服上会出现一些细小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为 ( )

  A.纯碱 B.烧碱 C.氯化钠 D.油脂

  5.能用无色酚酞区别开的一组溶液是 ( )

  A.稀盐酸和稀硫酸 B.石灰水和雨水

  C.纯碱溶液和稀氨水 D.食盐水和蔗糖水

  6.下列各种溶液只用硫酸就可以鉴别出来的是 ( )

  A.NaOH、BaCl2、Na2CO3 B.MgCl2、BaCl2、KNO3

  C.NaOH、HNO3、NaCl D.HCl、NaNO3、Ba(NO3)2、

  7.在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后,溶液的pH不会显著升高的是 ( )

  A、Fe(OH)3 B、K2CO3 C、AgNO3 D、NaOH

  8.饮食店蒸馒头、炸油条常使用的是         (   )

  A.火碱 B.小苏打 C.白醋 D.硫酸

  9.下列物质俗名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

  A.纯碱NaOH B.小苏打NaHCO3 C.大理石CaCO3 D.食盐NaCl

  10.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 )

  A.滴加盐酸,产生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 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1.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

  A.氯离子 B.硫酸根离子 C.碳酸根离子 D.氢氧根离子

  12.下列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K+、OH-、NO3-、H+ B.K+、Ag+、NO3-、Cl-

  C.Ba2+、H+、Cl-、SO42- D.Na+、Ba2+、OH- 、NO3-

  13.某化学活动小组同学打算用过滤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其中不适宜用此法分离的一组是( )

  A碳酸钾.碳酸钙 B氯化钡.氯化银 C氢氧化钡.硫酸钡 D硝酸银.硝酸钡

  14.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纯碱除去面团发酵时生成的酸,并使馒头变得疏松多孔

  B.农业上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C.建筑上常用大理石来装饰

  D.因为化肥和农药能使农作物增产,大量使用它也有益无害

  15.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碳酸钠,下列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

  A.加适量盐酸,蒸发结晶 B.加适量氯化钙,过滤后蒸发结晶

  C.加适量氢氧化钡,过滤后蒸发结晶 D.加适量氢氧化钠,过滤后蒸发结晶

  16.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若每组中最后一种物质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

  纸上仅留下一种不溶物(纯净物)的是( )

  ①NaOH溶液、MgCl2溶液、硝酸  ②BaCl2溶液、NaNO3溶液、稀硫酸

  ③CuCl2溶液、FeCl2溶液、锌粒  ④NaCl溶液、AgNO3溶液、盐酸

  ⑤Fe2(SO4)3溶液、NaNO3溶液、Ba(OH)2溶液

  A.①④   B.②③   C.③⑤   D.②④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教案(3)

  17.家庭厨房中使用最多的碳酸盐是 ,使用最多的盐酸盐是 。重要建筑材料之一大理石和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都是 。

  18.从K、H、O、S四种元素中选择恰当元素,按下列各类物质各写一个化学式。

  酸 ,碱 ,盐 。

  19.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分别选用两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完成证明,按要求填写:

  (1)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有A、B、C、D、E、F六种物质的稀

  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K2CO3、BaCl2、Ca(NO3)2、NaCl、H2SO4、AgNO3中的某一种溶液。

  NO3-Cl-SO42-CO32-

  Ba2+溶溶不

溶不溶

 

  Ca2+溶溶微溶不溶

  Ag+溶不溶微溶不溶

  下图为常温时上述溶液两两混合的部分实验现象,

  其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无明显现象或生成微溶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的空格内用“↓”“↑”“-”表示出对应反应的实验现象。

 

  F是 。

  三、简答题

  21.食盐和碱面,酱油和黑醋(黑色的醋)都是家庭常见的烹调用品。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别开来。要求每组物质简要叙述两种物理或化学鉴别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食盐和碱面

  (2)酱油和黑醋

  22. 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伟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⑴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

  ⑵ 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我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氧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⑶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

  

溶液 变质

 

  写出(3)中所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⑷ 如何用该变质的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简述实验步骤。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1764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