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教学设计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篇一:爬山虎的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一、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

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

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背诵3、4自然段。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

三、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爬山虎的实物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作业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两个植物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大家都知道丝瓜藤和葡萄藤都是依附架

子生长,否则无法向高处生长。而有一种植物,它不像丝瓜、葡萄依附架子往高处生长。它

不用搭架子自己就能向高处生长。这是什么植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它,揭穿它自己

就能向高处生长的秘密。同学们,请打开书本,大声地告诉老师,那种植物是什么?(爬山

虎,师书写课题)有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爬山虎,我们一起来看爬

山虎是什么样的。(带领大家一起观察)我们观察到爬山虎有叶子,藤蔓„„我国著名作家、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的笔下爬山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爬山虎的脚》。

大家又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吗?(拟人)

介绍叶圣陶的生平。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叶柄 引人注意

多音字:占 得 铺 空 着 曲

带领学生分析生字,掌握较难字的写法。解释学生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一二三四自然段分组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想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

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段落大意的归纳。

3、根据段落大意进行课文的分段,并归纳大意。(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

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

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课文分

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家里和学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

三、抄写词语,熟读课文,试着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爬山虎的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那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二、教学一二自然段

(一)、第一自然段

一二大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大组的同学想一想,文中哪些词语说明爬山虎长的很茂盛。(满是、一大片)文中两次提到墙,有什么意义呢?(暗示爬山虎是一种喜欢攀爬的植物)

(二)、第二自然段

1、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下面我们请三四大组的同学为我们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一二大组的同学思考一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这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讲叶子颜色美,排列整齐、均匀;第四句讲风吹过时的景象。)

2、文中那句话体现了叶子很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鲜艳,看着非常舒服,这是一种静态美。)

3、齐读第三句,“一顺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铺得很均匀并且没有重叠?(“一顺儿”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说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长得非常整齐。我们知道,爬山虎是靠着脚向上爬的,而与它的脚相反方向长的叶柄便向下垂,叶尖便自然也向下垂。叶子的生长要吸收阳光,如果重叠生长,那么有的叶子就不能吸收阳光了,所以叶子铺得均匀,没有重叠。)

4、女生读第四句,体会“漾”字的生动之处。想象微风吹过,成片的叶子随风起伏,如绿色的海荡起的波纹,让人的心里不由得震撼。这是一种动态美。

5、从文中找出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6、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

三、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师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以下问题:

1、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用了哪些动词?

3、最后一句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有什么作用?

4、爬山虎的脚在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5、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非常牢固,风吹雨打都不能阻挡它向上攀爬,它是如此的坚强与执着,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第五自然段。)

四、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五、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爬山虎的教学设计】

背诵三四自然段,仿写一种植物。

篇二:爬山虎的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两个植物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大家都知道丝瓜藤和葡萄藤都是依附架

【爬山虎的教学设计】

子生长,否则无法向高处生长。而有一种植物,它不像丝瓜、葡萄依附架子往高处生长。它

不用搭架子自己就能向高处生长。这是什么植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它,揭穿它自己

就能向高处生长的秘密。同学们,请打开书本,大声地告诉老师,那种植物是什么?(爬山

虎,师书写课题)有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爬山虎,我们一起来看爬

山虎是什么样的。(带领大家一起观察)我们观察到爬山虎有叶子,藤蔓„„我国著名作家、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的笔下爬山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爬山虎的脚》。

大家又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吗?(拟人)

介绍叶圣陶的生平。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叶柄 引人注意

多音字:占 得 铺 空 着 曲

带领学生分析生字,掌握较难字的写法。解释学生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一二三四自然段分组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想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段落大意的归纳。

3、根据段落大意进行课文的分段,并归纳大意。(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家里和学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

三、抄写词语,熟读课文,试着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那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二、教学一二自然段

(一)、第一自然段【爬山虎的教学设计】

一二大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大组的同学想一想,文中哪些词语说明爬山虎长的很茂盛。(满是、一大片)文中两次提到墙,有什么意义呢?(暗示爬山虎是一种喜欢攀爬的植物)

(二)、第二自然段

1、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下面我们请三四大组的同学为我们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一二大组的同学思考一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这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讲叶子颜色美,排列整齐、均匀;第四句讲风吹过时的景象。)

2、文中那句话体现了叶子很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鲜艳,看着非常舒服,这是一种静态美。)

3、齐读第三句,“一顺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铺得很均匀并且没有重叠?(“一顺儿”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说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长得非常整齐。我们知道,爬山虎是靠着脚向上爬的,而与它的脚相反方向长的叶柄便向下垂,叶尖便自然也向下垂。叶子的生长要吸收阳光,如果重叠生长,那么有的叶子就不能吸收阳光了,所以叶子铺得均匀,没有重叠。)

4、女生读第四句,体会“漾”字的生动之处。想象微风吹过,成片的叶子随风起伏,如绿色的海荡起的波纹,让人的心里不由得震撼。这是一种动态美。

5、从文中找出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6、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

三、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师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以下问题:

1、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用了哪些动词?

3、最后一句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有什么作用?

4、爬山虎的脚在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5、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非常牢固,风吹雨打都不能阻挡它向上攀爬,它是如此的坚强与执着,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第五自然段。)

四、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五、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25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八、教学反思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趣味谜语、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三、 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1、再现美景,激发情感。在学生充分通过语言文字品味爬山虎叶子的美丽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在音乐声中边请学生欣赏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边请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

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篇三:爬山虎的教学设计
2015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生字用红色标出)

(2)指导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

3、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

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爬山虎的教学设计】

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

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

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

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

5、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

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

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

6、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

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

四、指导朗读,回归整体

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

2、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继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3、积累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听写: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等10个词语。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蛟(jiāo yiǎo)龙蜗(wuō wō )牛

痕迹(ji jì)波(bō pō)纹

爪(zhuǎ zhǎo)子茎(jing jìng)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学法指导。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略)

2、学法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时要让学生按照学过的方法进行:

A: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B: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地阅读,了解每部分的内容。

C: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归纳总结,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文章语言精炼生动,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留待课后积累在读书笔记上。

2、指导背诵: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读的基础上,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如:第2自然段可让学生找出过渡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帮助记忆前后的内容,进行背诵。再如:3、4自然段,要指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帮助记忆,然后熟读背诵。(可自背,同桌或小组合作背诵,检查)

读写结合,练习仿写。

1、用第一人称,说说写写“爬山虎脚的自述”

2、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把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

3、指导书写观察日记

附板书设计:

6 爬山虎的脚

观察细致位置:茎上

样子:形状:细丝,像触角

颜色:嫩红

语言生动

爬:触~变~巴~拉~贴像蛟龙的爪子

变化:没触墙:枯萎

触着墙:灰色牢固

篇四:爬山虎的教学设计
2015《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五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 自觉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5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激发留心周围事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1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难点)

2 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重点)

3 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激疑激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第一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打一种植物,是什么?(葡萄)

第二条,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也打一种植物。(丝瓜)

2.如果种葡萄和丝瓜啊,还要做一项特殊的工作,什么工作?(要给他们搭架子。)

不搭架子行不行?(不行,不搭架子,他们就没法儿往上爬了)

二、揭示课题,感知文题

过渡: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板书课题)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

三、交流预习,理清脉络

(一)交流对爬山虎脚的初步了解

1.学生交流:课前,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介绍)

2.教师参与:课前,老师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我还从这本书(出示《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生长在空气中,所以叫气生根。你看,老师这是怎么了解的?观察、读课外书、查找资料都是预习的一些好的方法啊。我们运用这些方法都对爬山虎的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叶圣陶爷爷他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呢?请同学们看第6课。

(二)初读感知,读准词语

1.检查字词。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

2.出示: 嫩 茎 一顺儿 漾起波纹

触着墙 痕 迹 蛟 龙

强调多音字及儿化音的读法。

3.快速读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

(1)谁知道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3.4.5)

(2)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叶子)

四、以读代讲第二自然段

1.自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这一段重点讲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句话画下来。

2.出示:“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1)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这一段重点讲的什么吗?(长大了的叶子)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人注意)

3.再读读这段话,看哪几句话具体讲的是长大了的叶子?(3.4.5句)

4.那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表现出来呢?(学生练读)

(1)指名读。(学生评议)

(2)欣赏爬山虎叶子画面,听老师读。

(3)指名读。老师给你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让你来美美地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起来美美的感受一下那些引人注意的长大了叶子。

(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声音和感情都非常丰富,这可以用一个四字的词来形容。哪个词?声情并茂。读书就应该这样去读。 )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呢?

【爬山虎的教学设计】

五、读文画图,自主学习“爬山虎的脚”

(一)读文画句

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二)读文画“脚”

1.教师板画,提出要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写“脚”的句子,注意

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这一

部分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2. 学生读书思考。

3.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①选颜色:老师这儿有红、黄、绿三支粉笔,请一位同学选择一种颜色来画。

方案一:学生选择的是红色

说明这位学生认真读书了,而且读懂了书上写颜色的句子。教师可请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红色。(说课文依据)

方案二:学生选的不是红色

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而是把学生出现的这一偏差点作为有利的训练点在学生评议时进行强化训练,从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阅读习惯。

②画“脚”。学生在老师画的茎、叶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③全班评议。学生再读书,以课文为依据,对照同学画的“脚”进行评议,纠正错误。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方案一:学生画得不对

请学生评议,主动发现问题并在黑板上改正画错的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方案二:脚的位置画错了

脚的“位置”是理解的难点,学生如果发现把脚的“位置”画错了,但又不知道画哪儿更准确,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一读写“脚的位置的句子”,对照图文评议、理解、感悟。

小结:是啊!只有认真读书,才能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4.组合朗读。咱们这样来读:

第一组读黄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

第二组读蓝色部分,这一部分是——

第三组读红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

最后一句大家一齐读。

过渡: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这一段,通过同学们认真读书,自己就读懂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第四自然段呢?也请同学们这样认真去读,看看这一段,你们能知道什么?

六、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读第四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3.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呢?老师通过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一部分,抓住了关于爬山虎爬的一个重点词“触”。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再读读后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应画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看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

课件出示:(触) ( ) ( ) ( ) ( ) ( )

4.学生评议。

方案一:说得不对

请学生再读文并调整词序。

变 弯

触 巴 拉 贴

方案二:学生漏掉“变”和“弯”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讨论去掉“变”、“弯”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5.体会朗读。注意:只要读好这些词,就能突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教师指导重点词的读法。

(二)看画面配解说

那爬山虎是不是这样爬的呢?

(1)放动画。你们注意了吗?这个画面和电视上的画面比起来,是不是少点什么?

(2)给画面配解说词。不过,解说要讲究方法的,就是屏幕上演什么,我们就说什么。解说一定要与画面同步进行。(试说后指名说)

(三)质疑问难

学到这儿,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①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②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解决问题

1. 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方案一:可以用“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可以用“一步一步”,“一脚一脚”就是“一步一步”的意思。此时教师不动声色,请其他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方案二:理解“一脚一脚”和“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教师请学生动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是怎样爬的。

2. 教师板画描述启发: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3.在这儿,叶圣陶老爷爷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出什么?

(叶圣陶老爷爷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用词非常恰当。)

小结:体会叶圣陶老爷爷作了连续观察,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七、交流爬山虎脚的变化

(一)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

(板书:萎了 牢固)

(二)教师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

八、回归整体,领悟方法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又讲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1.回归课题。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现在你有没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这脚在爬山虎身上可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脚爬山虎就没法往上爬了!)

2.如果我们也像叶圣陶爷爷一样去了解爬山虎的脚,观察一次行吗?观察一天行吗?

3.小结:是啊!叶圣陶老爷爷对爬山虎的脚不光进行了细致观察,而且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否则不可能写得这么清楚。这正是我们所要努力学习的。

附:板书

茎上 枝状细丝 嫩红

变 弯

6 爬山虎的脚 触 巴 拉 贴

萎了 牢固

篇五:爬山虎的教学设计
2015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反思一: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课前我根据本课内容制定了教学 目标:1、读准13个生字,读好“得”这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齿孔邮票是怎么发明的。学习正确使用动词,学会准确表达.3、在朗读中感受创造的意义。激发在生活中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用于发明创造的情感。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实施于课堂,收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文道结合、渗透激发 这是一个讲述发明家,发明创造的故事,故事中蕴藏着一个道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教师借助板书相机点明发明人人都有机会,鼓励学生学习阿切尔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

(1)检查生字读音,认读生字,让学生人人动口,自读、小老师带读、齐读、开火车读,不断让生字与学生见面。认识量词“一枚”的用法学生口述,老师归纳翻读卡片再次巩固。既有集中识字,又有分散相机识字,又不重复,最巧妙的是在学文之后,将生字融于儿歌中,既回顾全文又换位识字。事实证明不必过多的分析字形,此时学生已能准确识读本课生字。

(2)把握本学段课程要求,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借助文本正确使用动词,学会准确表达。我们看到课堂中四次说话训练由学到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第一次读段找出那个人的举动的动词,用上“先...接着...然后...”有序说话。第二次把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过程介绍给大家,其间先说得有条理,

要求低些,再把操作过程说具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话越说越好。第三次说话训练观察课文插图发现阿切尔被吸引的表现,从说单句话到说一段话。最后又借助板书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人人开口,一次又一次反复训练让学生习得语言能力,把文本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充分体现本次观摩活动的主题,把运用语言文字活动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本次教学不足之处,就是课堂时间有限,没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在课堂上有多次的说话训练,但没有让学生当场做小练笔。

反思二: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对孩子们我极有耐心,很少发脾气,学生都说我是一位“温柔”的老师;对孩子们的学习,我从不放松,不允许班里有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孩子们又说我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呵呵,我严爱相济,应该是个不错的老师吧。可,我还是从孩子们的眼里读出了某种信息,似乎——似乎是受到了伤害……

也许是因为那一次关于邮票的故事——

在学了《邮票齿孔的故事》一文后,我告诉孩子们我有几枚很好看的邮票,并答应把自己收集的那几枚邮票带给他们看,表现特别好的还会送邮票给他。孩子们异常兴奋。

第二天,孩子们追着问我:“老师,您把邮票给我们带来了吗?”孩子们眼里满含着热切。“哎——老师给忘了!”我重重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明天一定要带来!”“明天,老师一定要记着呀!”……孩子们仰着小脑袋,嘱咐着我。“明天老师一定给大家带来!”我信誓旦旦。

又一个第二天,“老师,您把邮票给我们带来了吗?”孩子们的问话显然有点小心翼翼了。“这——又忘了。”孩子们失望地回到了座位上。孩子们不再叽叽喳喳地要求我第二天带邮票来了。

虽然那以后我也想过邮票来,但每每一出门,就给忘记了。后来感觉给孩子们看不看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就把带邮票的事情抛到脑后了。偶尔还有个别的孩子提到邮票的事情,我就推说以后再拿给他们看。其实我知道,那只是一种敷衍。

今天,有一个孩子不知道怎么突然想起了这件事,对我说:“老师,你还没把邮票给我们带来。你骗我们!”看着孩子天真的神情,有点气哼哼的小脸,我感觉到了尴尬。我的繁衍被孩子那一个“骗”字撕得粉碎!是啊,孩子的心是容不得半点虚伪的,即使你是老师!

反思三: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动脑思考,会认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达到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中,老师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利用生活实际,突破重难点。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教学环节,初步课文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中心问题,抓住文章的重点,利用学生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中带齿或齿孔的东西来突破难点。让学生明了科学发明并不遥不可及,只要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勇于实践,就一定会有所创造。

2、抓词句的训练。不管怎样的教学设计都应当为语文的教学服务,语文教学要重视词句的训练。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发展学生想象力。在扩展活动中,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首先安排了“说一说”、“我知道”,然后展示了各种邮票让学生欣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老师收获颇多,和学生一样,老师也懂得了许多有关邮票的知识,和孩子们又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讲课自己又得到了一次锻炼。

反思四: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在上《邮票齿孔的故事》之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邮票起源的故事,学生听的非常入迷。我又领学生欣赏了一些精美的邮票,引来同学们阵阵啧啧称奇声,羡慕 之情溢于言表。这些环节的设置,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也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将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篇六:爬山虎的教学设计
2015党校个人学习计划

第1篇:党校个人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本次县委党校中青班的学习时间为期三个月,为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提高理论素养,着力加强党性锻炼,各方面能力都有一个显著的提升,特制定本人学习计划,指导我的整个学习过程。

一、学习目的

通过三个月的培训时间,系统的学习党的基础理论及十八大精神,深入了解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个人科学执政能力与素质、增长政治理论和知识技能、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争当优秀学员。学以致用,慎独言行,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学习要求

1、课堂学习严要求。端正作风,认真听好每一堂课。上课虚心听老师授课,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努力做到思想不缺位,接受无遗漏。重点学习十八大报告精神的讲解、党的基本理论,掌握理论主线,力求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理论体系,领会精神实质,去掉学习前的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张冠李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认真学习社会管理方面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外学习不懈怠。自觉加压,多读几本课外书。在上课之余,积极学习下发的四本辅导教材,加强对上课知识的认知及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不囿于课堂学习,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多读几本课堂上推荐的书籍,比如《正能量》、《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等,丰富学习内容,加强认知理解及知识积累。

3、学习纪律要严守。严守纪律,做好每一个细节。积极领会并遵守中组部下发的《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按时参加学习,不迟到、旷课、早退和上课玩手机,不请非公事假,上课率达到95%以上。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踊跃参加班级活动,积极维护学习和生活场所的卫生。认真遵守县委党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完成学期课程任务,以优秀学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4、学习成果要保证。珍惜机会,切实做到学有所得。机会得来不易,要倍加珍惜本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有一个满意的学习成果。在学习结束前要完成一份有分量的调研材料,要认真开展党性分析,写出一份党性分析材料,并在毕业时写出一份血肉充实的毕业总结。

制定计划重要,执行计划更重要,我将严格遵照学习计划执行,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第2篇:党校个人学习计划

学校学习总少不了有个计划。虽然早就是成年人了,而且党校也提前作了比较周密的要求学员学习的计划,但党校要求学员作个人学习计划也是惯例了。按照党校要求,学员有个党性锻炼的主要任务,服从党校安排,作个人学习计划就是党性锻炼内容之一,加上自己认为也确有需要,就作了一个两个月的学习计划如下:

一、专心听党校安排的领导讲话、专题报告和本班次的教学内容,作简要的必需的笔记,并随后作些思考;

二、根据自身读书情况,研读所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干部学习读本》和《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2本书;所发的《XX大报告辅导读本》、《理论热点面对面。20XX》、《当代世界问题概论》3本书此前已认真研读过,只结合党校讲课内容,重点再选学有关内容;所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员干部读本》虽然没有学习过这个版本,但此前也比较系统地研读过其它读本,也只作重点复习。

三、根据年初的读书计划,本作博览群书的原则,结合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党校两个月的有利时机,研读《精神分析引论》、《看不懂的中国经济》、《心灵盛宴:一则故事一个人生》等已购得的3部书;另再选购学习1-2本关于金融方面的书,以结合正在发生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学习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

四、记2万字以上的有份量并有保存价值的学习笔记。

通过以上四点,力求“学有所获”。

五、认真准备研讨发言。即第一单元安排的小组研讨题目《联系实际谈谈我党是怎样进行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全班研讨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第二单元安排的小组研讨题目《结合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全班研讨题目《谈谈怎样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四个研讨内容,并争取“辨有所悟”。

六、在校期间,争取有1-2篇理论文章或经验材料在地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力求“研有所得”。

七、抓住难得时机,尽可能与党校老师、学员多交流学习。

八、加强党性锻炼,真正达到“三个转变”:即从“领导”到普通学员、从繁忙的工作到紧张的学习、从分散的家庭生活方式到学校集体生活。力求“修有所成”。

九、十分珍惜到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机遇,切身体验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第3篇:党校个人学习计划

各位XX秋入学的大专学员,你们好!在“入学教育”考试中及在平时作业中,要写一份学习计划,你参考以下内容,作一定修改。另外这里所发表的有关“入学教育”的试题,你可以打印出来,因为是开卷考试,考试时可带进考场。入学考试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其他课程为一个半小时。

参加工作多年,早就听说有关电大学校的学风严谨,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性强,带课老师态度认真负责,所以今年也报考了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所学专业是乡镇企业管理,作为一名刚刚入学的开放教育学院学生,电大的开放式教育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让我们可以克服时间、地域的限制共同学习,现结合实际制定一个新的学习计划

一、各学期课程计划

第一学期:入学教育,生产管理,创业设计,税收基础,科学与技术。

第二学期:信息技术,社交礼仪,小企业管理基础,经济法概论。

第三学期:农村政策法规,市场营销,财政与金融。

第四学期:邓小平理论,创建小企业,实用管理基础。

还有就中实习及一份调查报告.

以上所开设课程,总计毕业学分为76学分

二、面授课,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面授自古以来就有之,但电大面授不同于传统的面授,它的功能是“点拨”与“解惑”。在面授课中,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上课时集中思想,把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弄清,把有限的上课时间充分地利于提高听课质量。

三、合理分配时间,争取一次过关

学习仅靠面授是不够的,由于课时[安排紧张,面授课主要功能是“指点”,必须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理解知识,充分利用时间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成立学习小组,解决学习困难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班主任就帮我们班编制了班级所有同学的通讯录,全班分成3个组,选出了小组长,以便于有组织的学习和讨论,有什么事情大家还可以互相通知、转告,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我们有些同学平时所学的知识与现在所读专科的专业不一致,既要学习现在的知识,又要补充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知识,这样有了班级通讯录,成立了学习小组,大家就可以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五、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掌握学习内容

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尤其适应我们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我们“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我们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努力提高工作效力。

六、极完成课后作业,及时消化和巩固知识

做作业和练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活动,它的目的是检查学过的的知识能否及时消化,检查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做到“做作业和考试一样,考试和平时做作业一样”。对于作业做错的原因,应认真分析,对症下药,直到弄明白为止;对于难题,应认真钻研,加深对难题的理解,直至问题决。

七、做好课后复习,让知识提高和升华

复习的目的,一方面是解决预习和上课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相信制定了这个学习计划,对我今年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可以有计划、有条理的去学习,争取在今年将所学的学科全部通过。

第4篇:党校个人学习计划

自20XX年3月5日至7月6日,本人参加上海市委党校第33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习,现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按照计划的具体要求,将个人的学习计划安排如下。

一、学习目的

按照教学计划,个人的学习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心,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强化党性锻炼为重点,切实做到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希望通过四个半月的学习和锻炼,在理论、能力、素质、修养四个方面均有所提高。

二、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1、入学教育阶段

在这一阶段,个人将积极调整心态和状态,从而迅速完成从工作到学习、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为后四个月的学习奠定基础。

2、基本理论学习阶段

个人将按照教学计划,在指定学习的书目中,重温以前学习过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方面的论著,精读以前没有仔细学习过的部分篇章,力求做到原汁原味地学习经典,尽力领会理论精髓,同时要结合新的历史时期的情况,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加深理解。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XX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战略思想,党校的这次集中学习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本人将在老师的辅导下,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学习,争取全面掌握,深刻领会,充分了解前沿动态,同时结合实际工作,针对问题,力求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个人的工作,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所探索。

在基本理论学习阶段,主要是要精读原著,认真听取辅导报告,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梳理和学习,改造主观世界,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35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