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全)2014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全书总备一

一、教材分析

新修订的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周期;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整理与复习这九个单元。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附录 混合运算。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垂线与平行线,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表并学习进行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简单周期” 、“●运动与身体变化”和“●怎样滚得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

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 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五人”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4、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5、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7、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8.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通过测量,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只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

全书总备二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3、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4、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5、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7、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

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8、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数学知识(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4、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5、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6、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附录 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

【教学要求】

⒈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 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 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学习梯等式的书写格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5、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
2014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4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4年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一、升和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简单周期

三、观察物体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运动与身体变化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可能性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八、垂线与平行线

●怎样滚得远

11.11.九、整理与复习

附录 混合运算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第2课时: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重、难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教学准备: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出示例3)

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实验: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修订版)

第一单元 除法

①第一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例题,“试一试”,第2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要求】

1、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2、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笔算: 48÷4= 65÷6= 93÷3=

⒉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教学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

2、学习口算方法:

⑴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⑵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师小结。

3、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4、学习笔算方法:

⑴60÷20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

⑵订正: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错误的学生请你找出原因。

⑶练习:80÷40。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换批改,说说笔算过程。

5、教学试一试

⑴出示试一试:96÷20 150÷3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说说笔算过程,并问问学生怎样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6、练习85÷40,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三、想想做做。

1、估算下面各题:

80÷40 160÷80 200÷50 210÷70 270÷90

⑴学生口算。其中一、二题说说口算方法,口算方法合理就可以,不强求统一。

2、“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学生练习并验算。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3、“想想做做”第6题。

⑴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⑵第1问:53个一元就是多少元?(提示:首先要想53里面最多有几个10) ⑶第2问: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怎想的。

4、思考题:

⑴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⑵组织全班交流,揭示规律。

四、布置作业。

②第二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题,“试一试”,第4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⒉ 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⒈ 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考方法。

120÷40 560÷70 420÷60 240÷80 320÷4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⒈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学生列式。

⒉提问:42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⒈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⒉笔算出结果。

⑴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⑵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30怎么来的?„

⒊教学试一试。

⑴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⑵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⒋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⑴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⑵师小结,补充完整。

四、想想做做

⒈“想想做做”第1题。

⑴学生独立计算,指名版演。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⑵比较前两题和后两题,为什么被除数一样,但商的不同?

⒉“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找出错误,全班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⒊“想想做做”第4题。

⑴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

⑵引导学生观察左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四、布置作业

③第三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练习一。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使学生能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⒈口算练习一的第一题

⑴练习第一组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竖着做。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⑵练习第二组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竖着做。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口算两位除以一位数,可以先用几十除以几,再用几或十几除以几,算出得数

⒉口算下面各题

480÷4 84÷2 46÷3 900÷3 180÷20 270÷90

280÷40 69÷3 75÷5 210÷30 420÷70 720÷80

⒊笔算练习一的第2题

⑴出示第2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

⑵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

⑶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老师巡视指导。

⑷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

⑸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二、提高练习,练习一的第6题

⒈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⒊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点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的规律”。

三、完成思考题

⒈指名读题,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⒉每四人一组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同组内交换意见。

⒊组织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④第四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例题,“试一试”,第6页“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⒈口答:

⑴96里面最多有几个30? ⑵190里面最多有几个30?

⑶74里最多有几个20? ⑷274里最多有几个20?

⒉口答

42≈( ) 31≈( ) 69≈( ) 75≈( )

二、教学新课

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⑴出示例题图,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⑵请学生列出算式?

⑶组织学生估计一下它的结果,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⒉笔算192÷32。

⑴提问:是不是6天正好看完呢?请大家用竖式来算一算。

⑵学生尝试练习,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有什么好方法?【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⑶组织学生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

⒊完成“试一试”。

⑴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⑶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先小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⒈出示题目要求,指名读题。

⒉请学生说说各题都是把除数看作几十数试商的。

⒊学生们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选其中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⒋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四、布置作业

⑤第五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8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⒉ 通过提高题练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⒈练习二第3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一组一组对比着做。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答案。

比一比,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提问:计算下面一行时要注意些什么?

⒉44÷4 90×60 16×6 270÷60

15×4 46÷2 95÷5 180÷30

二、笔算练习

⒈练习二第1题。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⑶说说每题是怎样估算的。

指出:估计需要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相乘。

⒉练习二第5题,第6题。

⑴请学生想想每题的商是几位数,然后指名回答。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⑶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尤其要说清试商的方法。

⑷统计正确率,帮助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并订正。

⑸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验算?

⒊做练习二第7题。

⑴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⑶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⑷引导学生观察上表,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说出:要生产水泥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也就越多。

⒋练习二第8题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
2014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单元)

2014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3单元)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4年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一、升和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简单周期

三、观察物体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运动与身体变化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可能性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八、垂线与平行线

●怎样滚得远

九、整理与复习

附录 混合运算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第2课时: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重、难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教学准备: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出示例3)

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实验: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

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三、教学“1升=1000毫升”

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1

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

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000毫升=1升 1升=1000毫升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3.填空:

4升=( )毫升 2000毫升=( )升

9升=( )毫升 5000毫升=( )升

五、全课小结: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

教学难点: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2.出示练习一第1题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一第2题。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二、练习指导。

1.第3题。

出示各生活用品,先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2.第4题。

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3.第6题。

出示生活中物品,先让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4.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有什么技巧?

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第9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液体各有多少毫升?你是如何读出数值的?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毫升?比1升多吗?

7.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8.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个剂量来服用?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注意用药安全。

三、布置课后练习:

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四、全课小结。

你现在对于升和毫升有了哪些认识?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1。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

法。

教学难点: 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例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示)

⒈笔算: 48÷4= 65÷6= 93÷3=

⒉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⒈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 ⒉学习口算方法:

⑴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⑵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师小结。

⒊完成“练一练”。

⑴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⒋学习笔算方法:

⑴60÷20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

⑵订正: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错误的学生请你找出原因。

⑶练习:80÷40。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说笔算过程。

5.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96÷20 150÷3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说笔算过程,并问问学生怎样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品版)

第一单元 除法

第一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 的内容

教学重点:笔算为重点。注意口算、估算、笔算的优化组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

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供购书情境,引发除法计算的需要

1.新学期,我们拿到了很多新书。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介绍的正是小朋友和妈妈去

买书的事。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说说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售货员每20本打一包,小朋友在想,60本《科学天地》要打几包?)

用手势比画“20本打一包,一包一包„„”学生因为清楚一共有60本,手势做到打第3包的时候就不再继续了。

师:我们通过做手势,很清楚可以打3包,那我们可以怎样把它写下来呢?

2.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60÷20

二、口算、估算、笔算优化组合,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口算(估计有很多学生都会直接口算出得数)

能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吗?

可能有的方法:(1)20×3=60,60÷20=3 ;(2)6÷2=3,60÷20=3 ;(3)这个算式可以表示60里面有几个20?60里面有3个20,那得数就应该是3。„„

指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像这道题,我们可以用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进行口算,还可以笔算。

结合学生说的:6÷2=3,比较两题,特意写成60÷20=30,问:对吗?为什么?生:可以验算:30乘20等于600,说明这个得数是错的。

那比较两题,你能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像这样的变化,你还能写一个算式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600÷200=3,说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你还会继续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刚才我们考虑的是“加0”变算式,现在请你看“ 600÷200=”你能把它变得简单一些吗? 那如果是“400÷50=”呢?

结合学生回答,指出:只能同时去掉1个0,不能把0全部去掉。 „„

2.笔算

先完成: 学生尝试着在自备本上完成该竖式,个别板演。

讲评板演,着重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60里面有3个20,商是3,所以3应该写在商的个位上。) 强调:3写在不同的位置上,其大小是不同的,我们在写竖式的时候一定要对号入座,写清楚写规范。

验算: 写竖式的时候问:3应该写在哪个数字的下面?

指出:这样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单

3.指导写“答句”

指板书问:我们这个算式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指出:这个算式是为解决问题而列而算,那完整的解题过程还要有一个回答。 把书上的得数填写完。并读一读。

指出:书上只要我们填写一个答案,但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要求根据问题把话写完整。这也是四年级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要求。

4.完成试一试,进一步提高这部分计算的要求

现在请大家自己先尝试着完成书上第1页下面的2题试一试

注意这2题比刚才难一些,所以完成竖式后,还要继续想办法通过验算,检查自己算对了没有。

指名板演。

讲评板演题。(板演时是没有空格子的,所以更要注意商所在的位置。)

第1题:96里面对多有4个20,所以4要写在个位上。余数是16,符合比除数小的规定。

第2题:15除以30不够除,所以要考虑150里面有几个30,商5应该写在个位上。 检查验算过程,指出:通过验算我们可以及时知道自己做对了没有,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大家要养成这个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页上的题组练习

做完后,请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特点?

(注意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求不宜过高,适当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再举例来说明,比如:4÷2=2,所以40÷20=2;或是100÷20=5,算是时候可以看成10÷2=5„„) 这题应该为前面已经说过规律,再加上时间的关系,我就直接让学生很快地算,并交流得数。

2.完成第2题

允许学生一边写,一边小声地说:80里面有2个40,商2写在个位上„„

余数要比除数小„„

完成后,全班交流答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利用我们新学的除法,我们还可以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1时=( )分,2时=( )分?你是怎么想的?3时呢?„„

那60分=( )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80分呢?420分呢?

学生继续完成书上的第4题。

交流答案。

比较老师一开始出的题,说说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算?

4.(第6题)一共有73枚1元的硬币,把这些硬币换成10元一张的纸币,最多能换多少张? 你是想的呢?

如果都换成20元一张的纸币呢?

你还能提类似的问题吗?大家帮忙解答。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2页第3、5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60÷20=3 600÷200=3 400÷50=20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

教学重点:体会两位数除以整十数该怎样除?商写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的比较,初步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细心计算,认真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选取学生昨天作业中的错题,板书:

问,这题是错的,现在请大家说说错的理由。

1.80×80=6400

2.640里面有(8)个80

3.想64÷8=8

4.64÷80,不够商1,所以不能在竖式的4的上面商8;而是要看640除以80,商要写在个位上。

指出:做题的时候要多想一想,这样就可以减少错误。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情境图,知道该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

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新买来420本书,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可以分给几个班也就是考虑420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

3.学习计算方法:

(1)估计:你能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吗?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估?

(400里面有10个40,600里面有20个30,所以420里面应该有十几个30; 商在10-20之间„„)

(2)笔算,先一起完成:

这题该怎么商?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先看4230,42里面有1个30,所以先商1)

着重探讨:1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继续完成下半部分的竖式。

(3)验算。请学生自己在本子验算一遍,看商是否正确

(4)比较:与复习题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指出:两题的除数都是整十数,但昨天学的商是一位数,今天学习的商是两位数。 你能通过这两题,发现什么时候商会是一位数?什么时候商会是两位数吗?

(这个问题是尝试性的,要求不宜过高。)

(5)答句,注意板书时要写完整的答句,读一读。

4.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2题,做完后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两题做一比较,自己有哪些发现?

全班交流:注意结合板演讲评,体会怎样除?商写的位置?

指名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该如何笔算。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第4页上的第1题

做完之后先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有没有什么错误,再把一些典型错误全班讲解。

2.找错(第2题)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这里例举的都是一些典型的错误,要让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错误以及正确的方法,避免同样的错误在自己的作业中出现。)

第1题:除完了十位要除个位,个位上不够除要商0

第2题:十位上的减减错了

第3题:商的位置写错了

3.(第4题)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

问:宽应该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可能会有学生想90÷(4)=360,所以宽是4,这也是可以的,但要在学生说完后,引导大家从乘除的关系来列式:36090=4

完成表格后,引导学生体会:面积÷长=宽)

观察这表,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体会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的意思: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方形长变化,宽也会随之变化;长比较大的时候宽就比较小„„)

4.(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该题,完成后重点交流第2个问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注意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42172.html